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ibetan-Yi-Corridor in 21st Century in China
1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关键词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英文摘要 期刊 编辑工作
下载PDF
藏药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薛强 杜朝杰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氧化应激与疾病、衰老等密切相关,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开发经久不衰。藏药因其高原生长环境,很多药材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该文综述研究较为深入的几种具有较好抗氧化作用的藏药方剂和中药材,为藏药的抗氧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藏药 抗氧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学术产出及影响研究
3
作者 魏韧 董璐 +1 位作者 李久乐 李泽霞 《西藏科技》 2024年第6期3-11,共9页
文章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定量分析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近5年来的学术产出、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情况,以期对我国青藏高原科研布局以及科技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从产出规模来看,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在同期为我国青藏高原研... 文章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定量分析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近5年来的学术产出、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情况,以期对我国青藏高原科研布局以及科技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从产出规模来看,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在同期为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贡献了24.94%的论文产出、60.93%的NSP期刊论文和41.90%的高影响力期刊论文。从学术影响来看,专项在同期为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贡献了25.17%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和45%的学科前1%高引用论文。从社会影响来看,专项在同期为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贡献了27.89%的国际合作论文,其中近四分之一为“一带一路”国家,促进了我国的国际合作交流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专项的近三分之一论文引用为国际引用,对我国在青藏高原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地位起到了增强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学术产出 学术影响 社会影响 科技评估
下载PDF
西藏高原河流底栖动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有鑫 吴志刚 +2 位作者 赵培栋 张惠芳 王忠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底栖动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类群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是能力优异的指示物种类群,被广泛用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评估和环境监测。文章以“西藏(Tibet)”+“底栖动物或底栖生物(Benthic invertebrate)”作... 底栖动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类群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是能力优异的指示物种类群,被广泛用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评估和环境监测。文章以“西藏(Tibet)”+“底栖动物或底栖生物(Benthic invertebrate)”作为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有关西藏高原河流底栖动物研究文献,通过分析文献系统综述了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以及怒江西藏段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探讨和分析了当前西藏高原河流底栖动物研究状况,为保护西藏河流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河流 底栖动物 西藏高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概况与历程回顾
5
作者 朱亚成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4期1-17,24,共18页
综合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方法对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与历程回顾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全面梳理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与历程回顾,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西藏体育科学研究取得的辉煌成... 综合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方法对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与历程回顾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全面梳理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与历程回顾,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西藏体育科学研究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展历程,并为今后从事西藏体育科学研究指明方向和提供参考意见。研究认为体育科学研究是西藏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解放70年以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发文总量、图书出版以及项目获批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经历了起步(1951-1977年)、缓慢(1978-1984年)、提升(1985-2000年)、蓬勃(2001-2011年)和繁荣(2012-至今)5个阶段。通过全面概括西藏体育科学研究发展概况,分析西藏体育科学研究历程,可以管窥今后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下:(1)以满足广大西藏人民群众对美好体育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强化西藏体育优势领域的再研究和再探讨;(2)紧跟国家方针政策和国家发展需求,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和国家社会发展理念中的西藏体育研究;(3)关注体育领域的热点问题,积极回应和阐释西藏体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4)重视西藏体育史研究,加强西藏体育回顾与展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科研 西藏和平解放70年 西藏体育 文献计量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藏药“叶格兴”的基原及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安南 冯艳 +5 位作者 李志峰 李亚荣 缐杨 王琦 冯育林 钟国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5-690,共16页
目的澄清常用藏药“叶格兴”的基原,考察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为规范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考证、植物分类学鉴定、化学成分考察、药理活性鉴定,结合资源分布及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藏药... 目的澄清常用藏药“叶格兴”的基原,考察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为规范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考证、植物分类学鉴定、化学成分考察、药理活性鉴定,结合资源分布及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藏药“叶格兴”涉及2科4属7种,即忍冬科接骨木属,菊科千里光属、合耳菊属、风毛菊属,文献记载的基原植物中最早使用的“叶格兴嘎保”即“白”者应是双花千里光、川西千里光;“叶格兴那保”即“黑”应为柳叶菜风毛菊及血满草;莱菔叶千里光(异叶千里光)、菊叶千里光(菊状千里光)、接骨草为云南、甘肃、川西习用、市场流通的主要代用品。叶格兴主要含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等化学成分;叶格兴黑者主要用于“愈创”,白者主要用于“消炎”与现代药理研究抗炎、抗氧化、抗菌等活性相对应。结论鉴于“叶格兴”的基原涉及到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叶格兴”已成为这些植物类药材的统称;据考证结果及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从有利于规范临床用药、保证疗效和药材质量的角度,其名称和基原宜规范为:“■/叶格兴嘎保”(即白者),来源为双花千里光(红缨合耳菊)、川西千里光(川西合耳菊);“■/叶格兴那保”(即黑者),来源为柳叶菜风毛菊、血满草,莱菔叶千里光(异叶千里光)、菊叶千里光(菊状千里光)为各地代用品;接骨草作为独立药物。应加强各地方代用品的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不同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等的比较研究,规范其品种-名称-基原,以合理利用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格兴 藏药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包文 段安民 +1 位作者 游庆龙 胡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9,共12页
回顾总结了近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特征、变化的原因及其对高原水资源的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总体气温显著升高,升温趋势存在明显的海拔依赖性,温室气体、冰雪反照率反馈、云-水汽-辐射反... 回顾总结了近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特征、变化的原因及其对高原水资源的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总体气温显著升高,升温趋势存在明显的海拔依赖性,温室气体、冰雪反照率反馈、云-水汽-辐射反馈、局地强迫等是影响高原气温上升具有海拔依赖性的重要因素。总体上青藏高原降水呈现增加趋势,变化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比气温变化的时空差异更强;降水空间变化主要分为南北偶极型、东西偶极型、中部和边缘差异型和多元型;夏季降水增加最为显著。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气溶胶排放等影响,青藏高原水资源特别是冰冻圈水资源发生剧烈的变化,大部分冰川加速退缩、冰川径流增加、湖泊严重扩张,导致青藏高原上水循环加强和气候偏暖湿化;青藏高原积雪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最后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水资源 影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青藏高原芫菁科(鞘翅目:拟步甲总科)物种多样性认知——从1840年至今
8
作者 潘昭 任国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9-597,共9页
芫菁科(鞘翅目:拟步甲总科)昆虫因其复变态发育和药用价值而长期受到人们关注,世界已知3亚科133属近3000种(亚种),中国记录2亚科27属近200种(亚种)。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蕴含着较为丰富的芫菁科昆虫物种资... 芫菁科(鞘翅目:拟步甲总科)昆虫因其复变态发育和药用价值而长期受到人们关注,世界已知3亚科133属近3000种(亚种),中国记录2亚科27属近200种(亚种)。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蕴含着较为丰富的芫菁科昆虫物种资源。迄今,青藏高原共记录芫菁2亚科5族13属105种(亚种),其中模式产地在该地区的有66种(亚种)。本文以在青藏高原开展的主要昆虫考察活动为线索,回顾了该地区芫菁的发现和认知历史,并对其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通过更加彻底的考察、物种起源和分化研究以及在资源开发方面的尝试,实现青藏高原芫菁种质资源从认知到利用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菁 青藏高原 研究史 起源与分化 资源利用
下载PDF
藏药洪连本草考证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婷 才让吉 +2 位作者 马静 鲁函宇 张艺 《中药与临床》 2024年第5期116-121,共6页
目的:对藏药洪连进行本草考证以明确其传统基原及药用情况并综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医药经典著作,对藏药洪连的基原、性味功效及其在复方制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本草考证,并梳理对比... 目的:对藏药洪连进行本草考证以明确其传统基原及药用情况并综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医药经典著作,对藏药洪连的基原、性味功效及其在复方制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本草考证,并梳理对比与其相似植物的异同点,结合文献报道介绍洪连主要基原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结果:藏药洪连为兔耳草属多种植物,主流品种为短筒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与全缘兔耳草Lagotis integra W.W.Smith,具有清热解毒、行血调经、降血压等功效,此外,洪连主要含有黄酮类、苯丙素苷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洪连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应加强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研究,促进相关药品开发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洪连 基原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藏医“尤阙疗法”的临床现状探析
10
作者 拉吉加 贡却坚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3期146-159,共14页
藏医“尤阙疗法”因其历史悠久、操作方便且疗效明确的特点于2021年收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鉴于此疗法目前在藏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虽日益广泛,但对其开展的研究较少的现状,文章运用病历分析、问卷调查和统计学的方法,筛选临床应... 藏医“尤阙疗法”因其历史悠久、操作方便且疗效明确的特点于2021年收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鉴于此疗法目前在藏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虽日益广泛,但对其开展的研究较少的现状,文章运用病历分析、问卷调查和统计学的方法,筛选临床应用时间最长、患者最多和临床应用病例最多的3家医院2274例病历,进行性别、年龄、区域、职业、民族、病程、疾病类型和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1.该疗法应用的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和疾病患病率、农牧区传统观念之间有密切关系;2.年龄40岁至60岁患者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农牧区以白脉病为主的慢性疾病颇多,这与其病程长、发病慢等因素密切相关;3.病程而言患者往往容易忽视短时间内自身出现的不适,对于病程较长,突发因素导致的疾病,尤阙疗法疗效尤甚;4.尤阙疗法的广泛度,不局限于藏族,回族等其他民族也在广泛普遍地应用此疗法,此疗法深受各民族的欢迎;5.临床上尤阙疗法大多用于白脉引起的宁隆病、腰痛病等疾病,验证了尤阙疗法的临床疗效和适用价值。综上所述,通过各种研究方法,详细论述年龄、职业、民族等因素的研究结论,与临床上应用尤阙疗法的各位同仁和尤阙疗法的研究者分享共勉,为后续参与此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尤阙疗法” 临床现状 探析 结论
下载PDF
藏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开放、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疗效初探
11
作者 米玛卓嘎 索朗 +8 位作者 银巴 白玛 普穷次仁 扎西桑珠 旦增央金 完么黄庆 吉美旺久 当毛措 罗藏加措 《西藏科技》 2024年第1期58-63,75,共7页
目的观察藏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率和改善临床症状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分初步观察和进一步确证两个阶段。初步观察阶段总样本量为1000例,按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治疗方案,最终剔除连... 目的观察藏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率和改善临床症状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分初步观察和进一步确证两个阶段。初步观察阶段总样本量为1000例,按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治疗方案,最终剔除连花清瘟胶囊和金嗓子等联合用药的患者后,共738例患者完成疗效评价;其观察主要指标为核酸阳性指标转阴时间周期,次要指标为核酸CT值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一步确证阶段,总样本量为631例,按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方案,最终剔除依从性较差或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后,共603例患者完成疗效评价,其观察主要指标为核酸阳性指标转阴时间周期,次要指标为核酸CT值的变化次要指标为核酸CT值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初步观察阶段的四组治疗方案的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分别为6天、7天、6天、7天。7天内的核酸转阴率分别为64.32%、67.98%、64.21%、68.11%,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藏药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确证阶段的2个治疗方案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均为3天。7天内的核酸转阴率分别为75.84%和82.95%,第二组治疗方案在7天内的累计核酸转阴率显著高于第一组治疗方案(P<0.05)。结论藏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缩短核算转阴时间,减少无症状和轻症患者的转重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藏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藏药冠心宁颗粒制备工艺研究及没食子酸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长廷 马志良 +5 位作者 才曾卓玛 佳哇 杜连平 东知多杰 周毛吉 多杰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4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藏药冠心宁颗粒的水提取工艺和颗粒剂制备工艺,并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和没食子酸为指标综合评分优化水提取工艺;采用稠浸膏湿法制粒,通过单因素法考察颗粒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优选最适宜的... 目的:探讨藏药冠心宁颗粒的水提取工艺和颗粒剂制备工艺,并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和没食子酸为指标综合评分优化水提取工艺;采用稠浸膏湿法制粒,通过单因素法考察颗粒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优选最适宜的浸膏相对密度、辅料及最佳比例,并进行3批中试生产试验考察工艺可行性及制备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并制定处方中没食子酸含量限度。结果:确定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3 h,提取液浓缩为相对密度1.27~1.30的浸膏,以玉米淀粉为赋形剂,浸膏与玉米淀粉比例为1∶1.5,制得颗粒;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在0.029 0~0.347 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5.5%,RSD为1.6%;十批样品没食子酸含量在13.0~14.5 mg/袋之间,制定含量限度为每袋含没食子酸(C_(7)H_(6)O_(5))不得少于10.0 mg。结论:该研究藏药冠心宁颗粒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良好,适用于大生产;所用含量检测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冠心宁颗粒 制备工艺 含量测定 没食子酸
下载PDF
藏药八味当庚散文献考证
13
作者 旦增卓玛 格桑顿珠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5期207-210,共4页
藏药八味当庚散出自《居米旁医著集》,是以当庚、藏红花、马钱子、多刺绿绒蒿等八味药材组成,通过查阅藏医药古籍文献、本草著作,以及“味性化味”理论方法对藏药八味当庚散的历史渊源、组方药材、主治病症等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该方不仅... 藏药八味当庚散出自《居米旁医著集》,是以当庚、藏红花、马钱子、多刺绿绒蒿等八味药材组成,通过查阅藏医药古籍文献、本草著作,以及“味性化味”理论方法对藏药八味当庚散的历史渊源、组方药材、主治病症等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该方不仅对“血隆上燥”之病有独特疗效,还可消除现代常见的血脂异常、血凝滞留,以及“培根”本身的“润”“重”“粘”和“赤巴”的“热”“锐”“润”等,在体内超量而体内的五源紊乱诱发的疾病,并对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心血管疾病等有着很好的疗效,为藏药八味当庚散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味当庚散 藏药 文献考证
下载PDF
敦煌藏文伦理文献研究综述——以藏文论文为例(1982-2022)
14
作者 公保才让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3期29-42,共14页
敦煌古藏文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文献资源。对这些文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唐代吐蕃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政治、教育、社会、经济、军事、民俗、语言、医学、文学、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在当今时代,学习和研究敦煌古... 敦煌古藏文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文献资源。对这些文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唐代吐蕃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政治、教育、社会、经济、军事、民俗、语言、医学、文学、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在当今时代,学习和研究敦煌古藏文伦理文献,不仅对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有着关键作用,还能为推动人文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自敦煌文库开放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敦煌古藏文伦理文献展开了分析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不少高校将伦理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兄弟教诲录》与《松巴言语》等文章引入课本进行了解读,并以各种形式将这些珍贵的文献分享给众多相关的学习与研究人员。然而,对敦煌古藏文伦理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较少。鉴于此,以1982年至2022年间用藏文撰写发表的有关敦煌古藏文伦理文献研究成果为对象,对过去四十余年的敦煌古藏文伦理文献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旨在为后续的敦煌古藏文伦理文献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进而有力地推动敦煌古藏文伦理文献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为丰富和完善藏族文化与历史研究、促进教育事业进步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古藏文 伦理文献 研究状况
下载PDF
藏药“杂赤”本草考证
15
作者 桑杰益西 顿珠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藏药“杂赤”是一种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胆热病、脉病、肝胆病。目前藏药“杂赤”存在藏文译音翻译混乱、用药基原复杂的现象,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查阅《度母本草》《四部医典》《晶珠本... 藏药“杂赤”是一种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胆热病、脉病、肝胆病。目前藏药“杂赤”存在藏文译音翻译混乱、用药基原复杂的现象,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查阅《度母本草》《四部医典》《晶珠本草》《晶镜本草》等藏医药古籍文献、本草著作,以及相关汉译本书籍,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藏药“杂赤”的名称、基原及功能主治进行系统梳理和本草考证,有利于提高藏药“杂赤”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为其质量标准制定和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杂赤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洮藏黑山羊特性研究
16
作者 马俊清 马登录 +4 位作者 张红霞 包永清 郭淑珍 李红梅 赵元芳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0-12,共3页
本文以洮藏黑山羊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史料及现场资源调查、试验分析,系统研究了洮藏黑山羊的数量变化、原绒产量、营养成分等特性研究。为洮藏黑山羊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生产指导作用。
关键词 洮藏黑山羊 特性 研究
下载PDF
藏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17
作者 次旦卓嘎 宗咏花 次仁 《西藏科技》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目的 探测藏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科学前沿,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CNKI和Web of scienec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选取发表于2003年至2023年间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近20年藏药研究相关文献呈快速增长趋势... 目的 探测藏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科学前沿,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CNKI和Web of scienec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选取发表于2003年至2023年间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近20年藏药研究相关文献呈快速增长趋势,藏药研究主要聚焦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鉴定、质量标准、临床疗效/效果、作用机制等方面。近年来藏药研究的科学前沿主要集中在临床疗效及效果内容的研究和以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肠道菌群等方法的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结论 该研究通过对藏药研究领域知识结构的可视化分析,揭示了藏药研究热点、科学前沿,可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CITESPACE
下载PDF
藏药蕨麻的本草考证
18
作者 肖华 张炜 +5 位作者 马青青 范莹莹 谭金华 拜礼文 周金元 海平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对藏药蕨麻进行本草考证,为藏药蕨麻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整理历代有关蕨麻的本草记载,对始载本草、名称及药用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众多本草古籍中均有关于蕨麻的药食记载,且本草专著记载蕨麻全草及块... 目的对藏药蕨麻进行本草考证,为藏药蕨麻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整理历代有关蕨麻的本草记载,对始载本草、名称及药用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众多本草古籍中均有关于蕨麻的药食记载,且本草专著记载蕨麻全草及块根均可入药,全草有收敛止血、补血益气、生津利痰的功效;块根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收敛止血、止咳、利痰、益气补血的功效,主治吐血、下血、疟疾、脾虚腹泻、下痢等症。但现行标准记载其药用部位为其干燥地下部分。结论近现代对蕨麻药用部位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与古代存在差异,需要对蕨麻叶和全草的活性成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开发、利用蕨麻药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藏医药 药用历史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基于民族文化传承下的平武白马藏人手工技艺创新实践研究——以白马藏人服饰制作工艺为例
19
作者 邹靓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9期161-163,共3页
本文以白马藏人服饰制作工艺的创新实践为研究主体,探讨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通过梳理该技艺的历史脉络、当前传承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传承模式以及创新亮点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实践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此次研... 本文以白马藏人服饰制作工艺的创新实践为研究主体,探讨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通过梳理该技艺的历史脉络、当前传承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传承模式以及创新亮点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实践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促进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繁荣发展,还能够以此为契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升级转型,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繁荣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传承 白马藏人服饰制作工艺 创新实践研究
下载PDF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易 扎西革白 +1 位作者 陶连波 王张 《中药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本文就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现状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等方面予以综述,为藏药七十味珍珠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在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七十味珍珠丸”、“脑缺血”、“化学成分”、“毒理... 目的:本文就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现状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等方面予以综述,为藏药七十味珍珠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在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七十味珍珠丸”、“脑缺血”、“化学成分”、“毒理作用”等关键词,从抗脑缺血药效研究、化学成分研究、毒理研究等方面,对七十味珍珠丸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结果: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药效学研究包括减小脑梗塞面积与抗血栓作用、改善脑血管通透性与抑制脑水肿形成、抗凋亡作用、抗氧化作用、神经保护作用、调节脑内代谢产物、镇静作用以及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相关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主要是组方矿物药方面的研究,而组方中比例较大的植物药与动物药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七十味珍珠丸的毒理研究显示大鼠经口给予七十味珍珠丸的最大给药量为10g/kg(为成人日用剂量的600倍),安全性良好,但在临床应用时应监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学指标。结论:七十味珍珠丸抗缺血性中风的药效实验结果较确切,但相应的作用机制不够全面,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也比较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七十味珍珠丸 脑缺血 化学成分 毒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