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二维方法的多基原藏药沙棘鉴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悦 刘川 +4 位作者 谭尔 范刚 向丽 李晓东 张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8-585,共8页
沙棘为典型多基原藏药,混用现象时有发生。该文旨在构建一种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的二维鉴定方法,为沙棘药材的准确鉴定与应用提供参考。应用ITS2和psb A-trn H序列以对中国沙棘、江孜沙棘和西藏沙棘进行DNA条形码鉴定,分析... 沙棘为典型多基原藏药,混用现象时有发生。该文旨在构建一种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的二维鉴定方法,为沙棘药材的准确鉴定与应用提供参考。应用ITS2和psb A-trn H序列以对中国沙棘、江孜沙棘和西藏沙棘进行DNA条形码鉴定,分析其种内及种间变异、遗传距离等,构建系统发育邻接(NJ)树。同时采用基于~1H-NMR代谢组学方法获得3种沙棘药材的代谢物指纹谱图,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DNA条形码结合~1H-NMR代谢组学可以发掘3种沙棘种间的遗传和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并对3种沙棘进行准确鉴定。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建立的多基原藏药沙棘二维鉴定方法准确可靠,能为藏药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沙棘 DNA条形码 1H-NMR代谢组学 二维鉴定方法
原文传递
HPLC测定藏药“巴尔达尔”黄酮类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川 文检 +3 位作者 苏永文 张雨欣 蔡霞 张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591,共6页
研究藏药巴尔达尔Hippophea gyantsensis黄酮类3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藏药巴尔达尔的HPLC指纹图谱,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 研究藏药巴尔达尔Hippophea gyantsensis黄酮类3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藏药巴尔达尔的HPLC指纹图谱,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建立了10个批次藏药巴尔达尔的共有图谱,提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功测定藏药巴尔达尔中山柰素-3-O-β-D-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O-β-D-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该研究首次采用HPLC建立藏药巴尔达尔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江孜沙棘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巴尔达尔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UPLC测定沙棘膏中的3种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2
3
作者 杜蕾蕾 吴燕 +1 位作者 陈雏 刘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藏药沙棘膏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5∶75),流速0.4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70 nm。结果槲皮素、... 目的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藏药沙棘膏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5∶75),流速0.4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70 nm。结果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5-22.4 ng(r=0.9999)、0.43-12.8 ng(r=0.9996)、0.83-24.9 ng(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98.7%、96.5%(n=9)。结论所用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沙棘膏的质量评价,不同沙棘膏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来源于不同沙棘属植物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膏 藏药 黄酮 槲皮素 山柰酚 异鼠李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快速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秦振娴 张瑜 +5 位作者 齐梦蝶 张权 刘爽 李旻辉 刘永刚 刘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61-1468,共8页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两沙棘叶中成分差异。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3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A)-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 L·min^(-1)...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两沙棘叶中成分差异。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3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A)-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 L·min^(-1);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离子源相关参数:毛细管电压为2 000 V,锥孔电压为40 V,离子源温度为100℃,碰撞气体为氩气,鞘流气流量为900 L·h^(-1),鞘流气温度为450℃。结合质谱数据及文献数据,分析、推断出35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成分。其中,29个化合物为两沙棘共有成分,剩余的6个成分中,2个成分为中国沙棘特有,其余为西藏沙棘独有,研究表明两沙棘叶在成分组成上差异较小。采用UPLC/Q-TOF-MS技术,可有效地对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叶中成分进行快速分析,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中国沙棘叶 西藏沙棘叶 黄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