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Tight Oil Accumulations in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f the Ordos Basin,North-Central China 被引量:13
1
作者 WU Songtao ZOU Caineng +6 位作者 ZHU Rukai YAO Jingli TAO Shizhen YANG Zhi ZHAI Xiufen CUI Jingwei LIN Sen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821-1837,共17页
The Upper Triassic oil accumulations in the Ordos Basin is the most successful tight oil play in China,with average porosity values of less than 10% and permeability values below 1.0 mD.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geo... The Upper Triassic oil accumulations in the Ordos Basin is the most successful tight oil play in China,with average porosity values of less than 10% and permeability values below 1.0 mD.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the tight oil accumulations in the Chang 6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Shanbei area based on over 50,000 petrological,source-rock analysis,well logging and production data.The tight oil accumulation of the Chang 6 member is distributed continuously in the basin slope and the centre of the basin.The oilwater relationships are complex.Laumontite dissolution por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orage spaces,constituting 30%-60% of total porosity and showing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oil production.The pore-throat diameter is less than 1 μm,and the calculated critical height of the oil column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tight sand thickness,suggesting that the buoyancy was probably of limited importance for oil migration.Th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urce rocks and sandstone reservoirs is inferred to have provided driving force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Two factors of source-reservoir configuration and laumontite dissolution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ng 6 tight oil accumulations.Intens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continuous sand bodies close to the hydrocarbon kitchen ar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large-scale oil distribution.Dissolution of feldspar-laumontite during the process of organic matter evolution generated abundant secondary pores and improved the reservoi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oil DIAGENESIS tight sand NANOPORES Yanchang Fm. Ordos Basi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2
作者 牟蜚声 尹相东 +4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4,共14页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分布在一亚段(长71)和二亚段(长72),以灰色—灰白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71和长72平均孔隙度分别为5.56%和7.32%,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097 m D和0.110 m D,长72储层物性更好;孔隙空间以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间孔。(2)研究区烃类主要来源于本地长72顶部和长73这2套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2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值为3.02%,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处于生烃高峰期,平均生烃量为270.2×10^(4)t/km^(2),长73烃源岩生烃潜力更大,供烃至长72储层,长71致密油来源于长72烃源岩;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储层中致密油由湖盆烃源岩侧向供烃。(3)研究区致密油富集受烃源岩展布、砂体连通性以及源-储组合共同控制,在长72更富集,在新安边地区分布面积最大,安塞地区无大规模致密油聚集;纵向上和平面上致密油的聚集差异受控于烃源岩厚度和源-储组合关系,下生上储、上下生油而中间储集和砂泥互层时含油性更好;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致密油聚集规模大于三角洲前缘主体,是由于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的局部连通砂体阻碍了湖盆烃类物质的侧向运移。(4)研究区致密油为“源控-砂控”成藏模式,远源河道优势砂体尖灭处和近源局部连通的砂体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差异聚集 三角洲前缘砂 烃源岩展布 源-储组合 砂体连通性 侧向运移 长7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A断块致密砂岩油藏蓄能体积压裂应用实践
3
作者 方立勤 王进涛 +2 位作者 袁玉峰 殷玉平 包敏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5期15-19,共5页
江苏油田A断块E1f1层系致密油资源储量丰富,储层具有埋藏深、低孔低渗、泥砂交互、层多层薄等特点。早期尝试胍胶压裂,效果不佳,2021年探索蓄能压裂,增油有一定提升,但仍有上升空间。为进一步实现该断块致密油资源有效开发,在前期压裂... 江苏油田A断块E1f1层系致密油资源储量丰富,储层具有埋藏深、低孔低渗、泥砂交互、层多层薄等特点。早期尝试胍胶压裂,效果不佳,2021年探索蓄能压裂,增油有一定提升,但仍有上升空间。为进一步实现该断块致密油资源有效开发,在前期压裂基础之上,开展蓄能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优化蓄能液量、排量,研究一体化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多粒径组合加砂等体积压裂配套工艺,形成了直井大规模蓄能体积压裂技术,实现补充地层能量的同时,充分改造储层。在A3井应用该技术,自喷生产达81 d,下泵生产3个月累产油939 t,日产油长期稳定在10 t以上。现场实践表明,该技术可同时实现“增能+造缝网”,对同类型油藏开发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蓄能体积压裂 一体化滑溜水 组合加砂 增能+造缝网
下载PDF
基于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与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的齐家地区致密薄储层预测 被引量:31
4
作者 赵海波 唐晓花 +2 位作者 李奎周 杨志会 边婧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3-862,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地区青山口组钻遇致密砂岩油,但储集层岩石的矿物组成复杂、物性差,薄互层砂泥岩声阻抗叠置,井间薄储层地震预测因此难以开展,进而制约了致密油"甜点"区优选和水平井目标钻探的优化设计。针对上述问题,通过... 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地区青山口组钻遇致密砂岩油,但储集层岩石的矿物组成复杂、物性差,薄互层砂泥岩声阻抗叠置,井间薄储层地震预测因此难以开展,进而制约了致密油"甜点"区优选和水平井目标钻探的优化设计。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岩心声学测试及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分析,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地质特点的岩石物理模型,明确了不同岩性和"甜点"在纵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岩石物理解释图版中的弹性参数特征,为叠前反演统计分析和储层解释提供了基础资料。基于岩石物理分析,将叠前AVO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建模相结合,采用高分辨率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进行了致密薄储层预测及水平井优化设计,部署实施的5口水平井油砂钻遇率平均95%以上,表明基于地震岩石物理分析的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是致密薄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 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甜点 薄储层
下载PDF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 被引量:1089
5
作者 邹才能 朱如凯 +9 位作者 吴松涛 杨智 陶士振 袁选俊 侯连华 杨华 徐春春 李登华 白斌 王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87,共15页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聚集机理等方面明显不同。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回答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回答储集有多少...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聚集机理等方面明显不同。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回答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回答储集有多少油气。非常规油气主要表现在连续分布、无自然工业产量。目前,常规油气面临非常规的问题,非常规需要发展成新的"常规"。伴随技术的进步,非常规可向常规转化。常规油气聚集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以孤立的单体式或较大范围的集群式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以中国重点盆地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系统分析了其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局部发育微米—毫米级孔隙,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nm,致密灰岩油储层孔径为40~500nm,致密砂岩油储层孔径为50~900nm,致密砂岩气储层孔径为40~700nm。针对全球石油工业和纳米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发展纳米油气透视观测镜、纳米油气驱替剂、纳米油气开采机器人等换代技术,油气智能化时代将随之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 页岩系统油气 纳米油气 致密油 致密气 页岩气 页岩油 连续型油气聚集
下载PDF
应用全模拟实测相渗透率资料确定储层水饱和度上限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强 向丹 黄大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1,149-150,共3页
为了确定储层水饱和度上限值,首次采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心分析测试技术,在全模拟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四川盆地不同地区,不同油藏和气藏岩心的油相和气相相渗透率,结合有关油气田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得到Js4油藏、川西和川东T3x2气... 为了确定储层水饱和度上限值,首次采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心分析测试技术,在全模拟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四川盆地不同地区,不同油藏和气藏岩心的油相和气相相渗透率,结合有关油气田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得到Js4油藏、川西和川东T3x2气藏储层产工业油、气的水饱和度上限值分别为50%、59%和56%。这些数值已有效应用于生产及油气藏的储量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致密砂岩 油气藏 有效渗透率 水饱和度 上限值
下载PDF
用超级盆地思维挖掘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探讨 被引量:22
7
作者 汪泽成 施亦做 +8 位作者 文龙 姜华 江青春 黄士鹏 谢武仁 黎荣 金惠 张志杰 严增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7-858,共12页
基于超级盆地思维及油公司资源战略,分析四川盆地含油气系统和剩余油气资源分布,最大限度地挖掘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探索该盆地的超级盆地发展模式。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在陆内裂谷—海相克拉通—前陆盆地3阶段演化背景下,形成了以天... 基于超级盆地思维及油公司资源战略,分析四川盆地含油气系统和剩余油气资源分布,最大限度地挖掘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探索该盆地的超级盆地发展模式。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在陆内裂谷—海相克拉通—前陆盆地3阶段演化背景下,形成了以天然气为主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具备构成超级盆地的资源条件。盆地超深层存在南华纪裂谷潜在含气系统;震旦系—中三叠统发育海相克拉通含气系统,以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为主;上三叠统—侏罗系发育前陆盆地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油;每套油气系统内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各不相同。②发展完善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常规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油等领域先进实用勘探技术,是支撑规模勘探开发的必要条件。③分层次制定勘探战略,争取政府扶持与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合作发展新模式,有助于最大限度挖掘四川盆地油气资源。引入超级盆地研究思路挖掘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对指导四川盆地及类似成熟盆地的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致密气 页岩油 立体成藏 复式聚集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国致密岩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3
8
作者 康玉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8,共9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致密岩油的国家之一,1907年就在鄂尔多斯盆地延1井上三叠统发现了致密岩油,1989年又在该盆地石炭—二叠系发现了致密砂岩大气田——靖边气田。之后,在四川、准噶尔、松辽、渤海湾等多个盆地也相继发现了致密岩油气...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致密岩油的国家之一,1907年就在鄂尔多斯盆地延1井上三叠统发现了致密岩油,1989年又在该盆地石炭—二叠系发现了致密砂岩大气田——靖边气田。之后,在四川、准噶尔、松辽、渤海湾等多个盆地也相继发现了致密岩油气。中国致密岩油气具有多层系分布的特征,几乎在所有大中型盆地内均有发育,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估算的中国致密岩油资源量为(280~300)×10~8 t、致密岩天然气资源量为(66~70)×10^(12) m^3。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致密岩油气的储量和产量较快增长。为此,在综合分析中国致密岩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成藏条件、油气富集"甜点"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指标、致密岩油气分布规律、油气资源潜力及面临挑战等的基础上,认为目前中国国内致密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已较为成熟,可作为中国非常规油气发展之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致密岩油气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储集层特征 油气藏类型 勘探区
下载PDF
应用学习曲线实现非常规油气规模有效开发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志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针对开发成本高这一制约非常规油气资源有效开发的核心问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借鉴北美地区的成功经验,创新管理方法,以学习曲线应用为抓手,围绕影响钻井、压裂投资的关键因素,按照学习曲线原理,组织企业开展多轮次分析,找出潜力... 针对开发成本高这一制约非常规油气资源有效开发的核心问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借鉴北美地区的成功经验,创新管理方法,以学习曲线应用为抓手,围绕影响钻井、压裂投资的关键因素,按照学习曲线原理,组织企业开展多轮次分析,找出潜力点,持续进行递进式优化。通过全过程、技术与经济一体化"学习",取得了钻井提速、施工效率提升、工程成本下降的显著效应,有力推动了该公司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规模有效开发。应用结果表明,学习曲线作为优化载体和管理手段,促进了工艺技术进步和工程成本下降,对加快该公司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了战略性突破,重庆涪陵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开发项目已正式被列为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正在加快实施一期工程年产页岩气50×108 m3的产能建设,成为中国页岩气开发的领跑者;致密油气藏也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截至2013年底,在鄂尔多斯盆地已形成了40×108 m3的年产气规模,在川西地区形成了30×108 m3的年产气规模,而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和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则实现了致密油的规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曲线 非常规油气 规模有效开发 工程成本 页岩气 致密砂岩气 致密油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 被引量:53
10
作者 刘洪林 王红岩 +3 位作者 刘人和 赵群 张晓伟 雍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116,共4页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加快对其的开发利用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煤层气、油砂、油页岩、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资源状况,分析了国家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需求。结论...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加快对其的开发利用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煤层气、油砂、油页岩、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资源状况,分析了国家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需求。结论指出,为加快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步伐,需对以下非常规油气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攻关:油砂成矿规律及提高分离效率基础研究、油页岩成矿规律及原位开采基础研究、页岩气成藏机制及高效开采基础研究、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及开采基础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富集规律及开采工艺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常规油气 勘探 开发 现状 需求 基础研究
下载PDF
陆相湖盆致密油储集砂体成因及发育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田景春 梁庆韶 +1 位作者 王峰 余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7-88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6油层组(长6油层组)是盆地内致密油富集层段之一,致密油储集砂体特征及成因研究对于盆地内致密油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华池—庆阳地区长6油层组岩心进行详细...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6油层组(长6油层组)是盆地内致密油富集层段之一,致密油储集砂体特征及成因研究对于盆地内致密油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华池—庆阳地区长6油层组岩心进行详细观察、分析,明确致密油储集砂体的类型及特征,深入分析长6油层组各种类型储集砂体之间的叠置关系。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集砂体主要包括4种类型,即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震积岩储集砂体、碎屑流沉积储集砂体和浊流沉积储集砂体;不同储集砂体类型在垂向上构成4种叠置关系类型,即震积岩储集砂体与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叠置、震积岩储集砂体与碎屑流储集砂体叠置、碎屑流储集砂体与浊流储集砂体叠置以及震积岩储集砂体、碎屑流储集砂体与浊流储集砂体叠置。从三角洲前缘到湖盆中心,不同位置由于所处的古地貌背景和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成因类型砂体垂向相互叠置。通过对叠置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区域沉积格局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集砂体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模式 储集砂体 致密油 长6油层组 上三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咸化湖盆致密油储层“甜点”预测方法研究:以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田继先 曾旭 +2 位作者 易士威 郭泽清 宫清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3-201,共9页
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勘探起步较晚,但勘探潜力巨大。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致密油储层受咸化湖盆的影响,砂体单层厚度薄,纵向上叠置明显,侧向变化快,储层"甜点"预测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地震沉积学在沉积体系研究和薄层砂体预测... 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勘探起步较晚,但勘探潜力巨大。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致密油储层受咸化湖盆的影响,砂体单层厚度薄,纵向上叠置明显,侧向变化快,储层"甜点"预测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地震沉积学在沉积体系研究和薄层砂体预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文中以地震沉积学思想为指导,利用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定量地震沉积学等技术,在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开展了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4个准层序组砂体的地震沉积学研究,并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典型地层切片进行了精细地质解释与标定,预测了不同沉积时期薄层滩坝砂体的分布和演化。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滩坝砂体分布广泛。在分析致密油储层性能主控因素基础上,提出利用伽马反演技术可预测储层"甜点"的分布,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吻合程度高,有效指导了研究区致密油勘探,并对其他有类似地质特征的地区储层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成化湖盆 致密油 储层“甜点” 滩坝砂体
下载PDF
一种实现裂缝高导流能力的脉冲加砂压裂新方法 被引量:25
13
作者 吴顺林 李宪文 +3 位作者 张矿生 唐梅荣 李向平 达引朋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储量大、分布稳定,是长庆油田5 000万t上产、稳产的重要接替资源.该类油藏由于储层致密、物性差,前期改造效果差,常规压裂技术难以有效动用,急需开辟一条新途径进行油藏的有效改造.文中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储量大、分布稳定,是长庆油田5 000万t上产、稳产的重要接替资源.该类油藏由于储层致密、物性差,前期改造效果差,常规压裂技术难以有效动用,急需开辟一条新途径进行油藏的有效改造.文中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自身特征,阐述了“脉冲式加砂、纤维压裂液携砂及等间簇射孔”的一种新型压裂改造技术,在压裂裂缝中通过支撑剂的交替充填,形成稳定的流动通道网络,使裂缝具备较高的导流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通过3口直井的现场试验,与常规压裂井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高导流能力的脉冲加砂压裂技术,压后初期裂缝导流能力提高14.1%,试油产量、投产产量、单位压差累计产油量和产能指数均比常规压裂井高1.1~1.4倍,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藏 高导流能力 脉冲式加砂 纤维压裂液 等间簇射孔
下载PDF
中国石化特低渗砂岩油和致密砂岩气资源勘探潜力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伟军 付兆辉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12年第2期13-16,22,共5页
介绍了国内及中国石化的特低渗砂岩油和致密砂岩气资源现状,分析了中国石化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
关键词 特低渗砂岩油 致密砂岩气 资源潜力 中国石化
下载PDF
频谱分解技术在敖南地区致密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智慧 要丹 +1 位作者 陈树民 韦学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137,共6页
随着大庆长垣地区勘探程度的加深,致密砂储层已经成为勘探重点。由于该地区地质问题比较突出,河道砂体横向不连续,单层砂体薄(3~6 m),薄互层比较发育,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难以对砂体进行有效预测。针对敖南地区扶余油层的地质特点,利... 随着大庆长垣地区勘探程度的加深,致密砂储层已经成为勘探重点。由于该地区地质问题比较突出,河道砂体横向不连续,单层砂体薄(3~6 m),薄互层比较发育,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难以对砂体进行有效预测。针对敖南地区扶余油层的地质特点,利用快速匹配追踪算法计算速度快、时频分辨率高的特点,探索应用频谱分解技术进行致密砂体预测。研究表明:地震波高频属性对该地区薄单砂有更好的反映,而在低频端薄互层的组合效应变弱,使其与厚砂体得到有效区分。另外,通过与井资料结合进行双重约束,实现了砂体的动态刻画,对原有的有利区进行重新标定,使研究区内的砂体展布越来越清晰。应用证明频谱分解技术完全可以对敖南扶余油层的致密砂体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致密砂体 快速匹配追踪 频谱分解 砂体预测
下载PDF
致密气藏压裂高效返排工艺技术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家由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6期72-75,共4页
通过对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液返排机理的研究,得出压裂后压裂液返排的影响因素除了基本地质特征外,主要还有压裂液的水锁伤害、启动压力和返排压差。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提出了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后高效返排的技术对策,即以高效返排压裂... 通过对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液返排机理的研究,得出压裂后压裂液返排的影响因素除了基本地质特征外,主要还有压裂液的水锁伤害、启动压力和返排压差。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提出了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后高效返排的技术对策,即以高效返排压裂液和压裂液强化破胶为技术核心,以纤维加砂、液氮伴注、工艺优化和压裂后返排控制为关键技术,实现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后压裂液的高效返排。高效返排工艺技术在川西地区致密气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返排时间,提高了压裂液的返排率和返排效率,降低了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保证了压裂改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增产措施 高效返排 纤维加砂 低渗致密油气藏
下载PDF
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淑玲 张炜 +1 位作者 张桂平 孙张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能源供需形势日趋紧张。常规能源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难题。而非常规能源以其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开发技术日趋进步等特点,成为世界勘查开发的新宠,前景广阔。
关键词 非常规能源 供需形势 油页岩 油砂 页岩气 致密气 天然气水合物 干热岩
下载PDF
致密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许冬进 尤艳荣 +1 位作者 王生亮 承宁 《中外能源》 CAS 2013年第4期36-41,共6页
致密油气的高效开发离不开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水平井压裂增产技术逐步向多级分段压裂、大规模分段多簇的"体积压裂"的趋势发展,工厂化作业技术成为致密油气低成本开发的模式。由于技术进步和压裂设备的不断更新,水平井钻井... 致密油气的高效开发离不开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水平井压裂增产技术逐步向多级分段压裂、大规模分段多簇的"体积压裂"的趋势发展,工厂化作业技术成为致密油气低成本开发的模式。由于技术进步和压裂设备的不断更新,水平井钻井技术、大规模压裂技术和压裂微地震实时监测诊断技术是致密油气开采的三大关键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已经成为油田提高采收率和开发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外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调研和分析,对机械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裸眼封隔器分段改造技术、可钻桥塞分段压裂技术、液体胶塞分段压裂技术等工艺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技术局限性给予论述,展望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各油田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压裂 致密油气 低渗透 增产措施 喷砂压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集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潮流 李长喜 +4 位作者 候雨庭 石玉江 王长胜 胡法龙 刘秘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8-614,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集层为研究对象,结合核磁实验及CT扫描,利用随机游走法开展横向弛豫模拟,进行致密储集层微观孔喉评价;利用测井曲线的光滑程度计算模型评价致密储集层砂体结构,通过多井分析,并结合试油井资料的刻... 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集层为研究对象,结合核磁实验及CT扫描,利用随机游走法开展横向弛豫模拟,进行致密储集层微观孔喉评价;利用测井曲线的光滑程度计算模型评价致密储集层砂体结构,通过多井分析,并结合试油井资料的刻度,建立基于砂体结构的致密储集层产能分级图版进行致密储集层评价。从孔隙级别判断分析储集层品质,比较数值模拟计算T2(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样品核磁实验T2谱确定横向表面弛豫速率ρ2,再根据油气校正后的核磁测井曲线获得致密储集层孔喉半径分布。长7段储集层产能与砂体结构关系明显,块状砂体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分布越均匀,对应测井曲线越光滑,往往具有高产油流。利用致密储集层测井评价方法,并根据致密储集层产能分级图版,划分姬塬油田W井区致密油甜点区,将评价结果与试油数据对比,准确率高达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测井评价 微观孔喉分布 砂体结构 甜点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凯明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对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从类型、资源量、富集程度、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资源 油砂 油页岩 致密砂岩气 煤层气 页岩气 水溶气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