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
作者 许一凡 张振峰 何莹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9期40-42,49,共4页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11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诱导前不同干预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全身麻醉...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11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诱导前不同干预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全身麻醉,艾司氯胺酮组在麻醉诱导前使用艾司氯胺酮注射液,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使用丙泊酚,比较两组疼痛评分、手术情况、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 艾司氯胺酮组的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2.83±0.16)分,低于对照组的(4.32±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4,P<0.05)。艾司氯胺酮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停药到睁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艾司氯胺酮组的术后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在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的应用能缓解疼痛,也可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评分,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腹腔镜减重手术 苏醒期躁动 疼痛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下载PDF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关振洲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5期124-126,共3页
目的 将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中,分析患者的手术疼痛度改善状况,以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试验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展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对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公平性... 目的 将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中,分析患者的手术疼痛度改善状况,以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试验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展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对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公平性开展为前提进行分组调查。对照组患者采用0.25%的罗哌卡因方案,观察组则为0.20%罗哌卡因方案,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从麻醉应用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疼痛度(VAS)评分为(4.00±1.20)分,对照组为(5.70±1.60)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患者意识恢复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用时上,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9.60±5.50)min、(11.20±5.10)min和(7.20±4.10)min,对照组则为(20.10±5.80)min、(11.30±5.10)min和(7.20±4.2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为7.69%(3/39),而对照组则为12.8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对比中,两组患者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整体情况来看,0.20%罗哌卡因能够保持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整体安全性高,更适合于麻醉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麻醉剂量 疼痛 自主呼吸恢复用时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麻醉维持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计嬅 嵇富海 +1 位作者 杨建平 姜亚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4期2484-248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麻醉维持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全麻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A组、B组、C组给予右美托咪定...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麻醉维持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全麻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A组、B组、C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剂量分别为0.25μg/kg、0.50μg/kg、1.00μg/kg。记录各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停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为最短,其次为B组、A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寒战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麻醉剂量为0.50μg/kg和1.00μg/kg时,在腹腔镜全麻手术者麻醉维持中具有较好效果,能加快自主呼吸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抑制不良反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好;考虑1.00μg/kg可能增加镇静过深、低血压、寒战、躁动等风险,推荐剂量为0.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麻醉维持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君慧 杜立敏 +1 位作者 易绚丽 董翠萍 《护理学报》 2011年第22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试脱机中最佳护理干预时机,以提高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分成两组各75例。对照组在自主呼吸实验开始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开始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时行护理干预。结果两...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试脱机中最佳护理干预时机,以提高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分成两组各75例。对照组在自主呼吸实验开始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开始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时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首次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分别为8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已拔管患者24 h内再次行气管插管率分别为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试脱机中,于开始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时(即患者麻醉—清醒),行护理干预可满足患者心理和机体需求,提高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手术 机械通气 自主呼吸实验 护理 时机 计划性脱机方案
下载PDF
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试验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选择中的运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静 杨阳 邹俊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比较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试验对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选择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需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的气管插管COPD患者随机分为肺部感染控制窗组和自主呼吸试验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成功率、理... 目的比较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试验对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选择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需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的气管插管COPD患者随机分为肺部感染控制窗组和自主呼吸试验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成功率、理论再插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肺部感染控制窗组和自主呼吸试验组行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的成功率、理论再插管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0.8%、39.2%和(82.5±13.2)h及88.2%、11.8%、(116±46.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以2h自主呼吸试验时间为依据选择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时,患者的理论插管率较低,而治疗成功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 肺部感染控制窗 自主呼吸试验时机 护理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两种通气模式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琴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668-671,共4页
目的: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自主呼吸和时间控制通气(ST)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CPAP组和ST组... 目的: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自主呼吸和时间控制通气(ST)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CPAP组和ST组,各43例,分别予以CPAP模式、双水平ST模式的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吸气/呼气周期时间比(Ti/T)]水平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3d时HR、SBP、DBP、PaCO_2、f均降低(P<0.05),SpO_2、PaO_2、pH值、VT、Ti/T均升高(P<0.05),且ST组治疗前与治疗3d的HR差值、SpO_2差值、SBP差值、DBP差值、PaO_2差值、PaCO_2差值、p H值差值、f差值、VT差值均大于CPAP组(P<0.05)。S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与CPAP组的13.9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T模式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效果优于CPAP模式,更能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且未对患者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自主呼吸和时间控制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I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成人七氟烷诱导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的插管条件对自主呼吸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平 罗林丽 黄蔚 《西部医学》 2017年第10期1437-1440,1444,共5页
目的比较成人七氟烷吸入诱导后给予不同剂量丙泊酚的气管插管条件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七氟烷吸入诱导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2.0mg/kg行气管插管。按丙泊酚剂量... 目的比较成人七氟烷吸入诱导后给予不同剂量丙泊酚的气管插管条件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七氟烷吸入诱导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2.0mg/kg行气管插管。按丙泊酚剂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观察气管插管条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插管。静脉注射1.0、1.5和2.0mg/kg丙泊酚后分别有50%、76.7%、100%患者插管条件达到可接受,1.5和2.0mg/k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优于1.0mg/kg组。3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03.6s、134.1s、196.2s,丙泊酚2.0mg/kg组显著长于另两组,1.5mg/kg组和1.0mg/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诱导时,1.5mg/kg丙泊酚可提供满意气管插管条件且自主呼吸恢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插管条件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不同模式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舒丹 王真 黄良根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74-78,共5页
目的:对比无创呼吸机不同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RF)的效果。方法:将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R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自主呼吸和时间控制(ST... 目的:对比无创呼吸机不同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RF)的效果。方法:将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R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自主呼吸和时间控制(ST)模式,B组采用无创呼吸机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模式。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呼吸同步性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动脉血酸碱度(pH)、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平均吸气同步率及平均呼气同步率水平较A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分数(Ti/Ttot)水平、CAT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低(均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AVAPS模式对COPD合并Ⅱ型RF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疾病症状及呼吸机同步性指标的改善效果均优于ST模式,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自主呼吸和时间控制模式 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模式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用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孟阳 屈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用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住的脑出血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用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住的脑出血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有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主要集中在术中心律失常以及术后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观察组总发生例次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起效作用迅速,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少,对患者后期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下载PDF
急诊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解磷定注射液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涛 《系统医学》 2022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解磷定注射液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完成急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门区人民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14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措施完成治疗)和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采用解磷定注射液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完成急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门区人民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14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措施完成治疗)和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措施+解磷定注射液完成治疗),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头痛)总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抢救有效率(100.00%)高于常规治疗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3,P<0.05)。治疗前,联合治疗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12.25±1.35)U/L,与常规治疗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12.49±1.52)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7,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25.39±3.25)U/L高于常规治疗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16.49±2.1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00,P<0.05)。联合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8.19±2.52)h、意识苏醒时间(9.59±1.25)h、住院时间(3.13±0.13)d均短于常规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2.79±2.53)h、意识苏醒时间(13.25±1.35)h、住院时间(5.13±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77、16.643、44.817,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头痛)总发生率(2.86%)同常规治疗组(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解磷定注射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患者抢救有效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获得明显改善,可促进急诊治疗水平、预后水平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定注射液 急诊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 抢救有效率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意识苏醒时间 住院时间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裕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2期97-98,共2页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中采用前者行全身麻醉以及行全身麻醉+脊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8例,分为全麻组和联合组,探究麻醉后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清醒时间、自主...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中采用前者行全身麻醉以及行全身麻醉+脊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8例,分为全麻组和联合组,探究麻醉后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躁动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清醒时间为(8.9±4.6)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3.3±1.6)min短于全麻组,且术后疼痛评分较低,术后躁动人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中予以全身麻醉+脊椎硬膜外麻醉方式,其麻醉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清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术后出现躁动的病例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术后躁动
下载PDF
膈肌超声定量检测在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自主呼吸试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晁亚丽 张扬 +2 位作者 胡伟伟 臧宝赫 赵文静 《医药前沿》 2022年第30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膈肌超声定量检测膈肌增厚率(D T F)、膈肌移动时间(E-T)指数、膈肌活动度(D E)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T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住院的4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 目的:分析膈肌超声定量检测膈肌增厚率(D T F)、膈肌移动时间(E-T)指数、膈肌活动度(D E)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T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住院的4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撤机结局将其分为研究组(n=22例,撤机成功)和对照组(n=18例,撤机失败)。比较两组STB中0 min、15 min、30 minDTF、E-T、DE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TF、E-T指数、DE单独与联合检测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0 min、15 min、30 min DTF、E-T指数、DE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TF、E-T指数、DE最佳截断值分别取0.52、2.19、1.05 mm时,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STB中进行膈肌超声参数DTF、E-T指数、DE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撤机失败的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超声 膈肌增厚率 膈肌移动时间 膈肌活动度 自主呼吸试验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剂量调节对麻醉维持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探究
13
作者 刘欣 《系统医学》 2020年第7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调节对麻醉维持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择选该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90例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均分为3组。A、B、C 3组...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调节对麻醉维持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择选该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90例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均分为3组。A、B、C 3组均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剂量由高到低,分别是1.00μg/kg、0.50μg/kg和0.25μg/kg。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统计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实施对比。结果3组患者中,A组患者无论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82±0.87)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0.02±2.03)min、苏醒时间(13.44±1.71)min、拔管时间(17.75±1.72)min,均要短于B组的(8.64±0.42)min、(21.92±2.57)min、(14.23±1.62)min、(18.12±1.16)min、C组的(10.31±0.73)min、(22.73±2.85)min、(16.11±1.72)min、(19.43±2.04)min,同时B组要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统计对比结果显示,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43.3%,其次是A组20.0%,最后是C组10%,组间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行右美托咪定,当剂量为1.00μg/kg、0.50μg/kg时,拥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考虑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推荐采取0.50μg/kg的剂量方案,以提高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剂量调节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小儿全身麻醉腭裂整复术中机控呼吸与自主呼吸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伟 雷蕾 +3 位作者 岑金燕 罗秋英 张锡逵 陈龙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比较保留自主呼吸与机控呼吸在小儿全身麻醉腭裂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行腭裂修复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待自主呼吸恢复后予以保留,对照组组行机控呼吸。... 目的比较保留自主呼吸与机控呼吸在小儿全身麻醉腭裂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行腭裂修复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待自主呼吸恢复后予以保留,对照组组行机控呼吸。两组患儿全程吸入3%七氟醚,并以每次0.5μg/kg的剂量追加芬太尼;观察组自主呼吸频率>30次/min时追加,每次间隔5 min,自主呼吸频率<20次/min时停止;对照组心率大于基础值的30%时追加,直至心率降至正常。记录芬太尼总量、苏醒时间和拔管后有无呼吸抑制。结果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的芬太尼用量增加,苏醒时间延长且拔管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小儿全身麻醉腭裂修复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根据呼吸频率调整镇痛药物剂量可减少芬太尼用量,且患者苏醒更快、拔管后呼吸抑制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呼吸 机控呼吸 芬太尼用量 苏醒时间 拔管后呼吸抑制 腭裂修复术
原文传递
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剑 庄云强 秦佳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22期2764-2767,共4页
目的探究对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宁波第五医院收治的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 目的探究对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宁波第五医院收治的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照组(34例,应用单纯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T1、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8.32±3.26)min]、拔管时间[(9.69±4.29)min]均较对照组[(18.24±5.23)min、(27.24±4.58)min]明显缩短(t=8.961、15.756,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0.59%)低(χ^2=4.33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 h、术后8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45、8.494,均P<0.05).结论对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效果显著,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且发生谵妄、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医院 骨科 下肢骨 麻醉 静脉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拔管时间 认知功能 并发症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输液加温仪在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丽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研究在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过程中输液加温仪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充气保温毯,对照... 目的:研究在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过程中输液加温仪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充气保温毯,对照组有患者60例,术中不使用任何输液干预设备,观察组有患者60例,术中应用输液加温仪。结果:手术开始后两组患者的体温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体温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低体温、寒颤、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液加温仪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体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加温仪 术中低体温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睁眼时间 意识恢复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