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BF神经网络和模型在线更新的风速估计方法
1
作者 曹忠鹏 陈文婷 +3 位作者 艾超 王秦未 张晨阳 杜泽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3-458,共6页
基于NREL5MW风力发电机原模型和简化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风力发电机桨距角和叶尖速比影响风轮上游来流风速演化。结合来流风速演化和推力系数理论模型表明,通过推力更新诱导系数,进而在线更新风速演化模型... 基于NREL5MW风力发电机原模型和简化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风力发电机桨距角和叶尖速比影响风轮上游来流风速演化。结合来流风速演化和推力系数理论模型表明,通过推力更新诱导系数,进而在线更新风速演化模型,能提高风速估计精度。考虑推力时变性和非定常性,提出以桨距角和叶尖速比为输入,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推力逼近方法,进而提出基于模型在线更新的风轮平面有效风速估计方法。最后通过激光雷达现场测风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和模型在线更新的风速估计方法较基于时间信息提取算法和来流风速演化模型的风速估计方法精度提高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流固耦合 RBF神经网络 桨距角 叶尖速比 有效风速
下载PDF
Optimal Feedback Control of Nonlinear Variable-Speed Marine Current Turbine Using a Two-Mass Model
2
作者 Rajae Gaamouche Abdelbari Redouane +2 位作者 Imad El harraki Bouchra Belhorma Abdennebi El Hasnaoui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20年第1期83-95,共13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tribution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nonlinear variable-speed marine current turbine(MCT)without pitch operating below the rated marine current speed.Given that the operation of the MCT can be ...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tribution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nonlinear variable-speed marine current turbine(MCT)without pitch operating below the rated marine current speed.Given that the operation of the MCT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operating zones on the basis of the marine current speed,the system control objectives are different for each zone.To deal with this issue,we develop a new control approach based on a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with variable generator torque.Our proposed approach enabl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turbine,which maximizes the power extracted by the MCT and minimizes the transient loads on the drivetrain.The novelty of our study is the use of a real profile of marine current speed from the northern coasts of Morocco.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using MATLAB Simulink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approach on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with the variations of marine current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current turbine Two-mass model tip speed ratio LINEARIZATION Optimal control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
下载PDF
CFD-Based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esign Factors of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 under Low Wind Speed Conditions in Thailand
3
作者 Suchaya Unsakul Chaianant Sranpat +1 位作者 Pongchalat Chaisiriroj Thananchai Leephakpreeda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7年第4期86-98,共13页
This paper presents effects of design factors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 (VAWTs), and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optimal VAWT performance under low wind speed conditions in Thailand... This paper presents effects of design factors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 (VAWTs), and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optimal VAWT performance under low wind speed conditions in Thailand. Design factors include types of wind turbines, number of blades, types of materials, height-to-radius ratios, and design modifications. Potential VAWT models with different design factors are numerically analyzed within a virtual wind tunnel at various wind speeds by utilizing XflowT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oftware. The performance curves of each VAWT are obtained as plots of power coefficients against tip speed ratios. It is found that the type of wind turbine, number of blades, and height-to-radius rati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whereas types of materials result in shifts of operating speeds of VAWTs. Accordingly, an optimal VAWT prototype is developed to operate under actual low speed wind conditions. The performance curve 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s with the CFD result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can be used in the computer design of VAWTs to improv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before physical fabr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CFD Analysis Experimental Technique Low WIND speed Power Coefficient tip speed ratio
下载PDF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Grid Tied Micro Wind Turbines in Low Wind Speed Regimes
4
作者 Kshitij Tiwari Tirumalachetty Harinarayana 《Smart Grid and Renewable Energy》 2014年第10期249-257,共9页
Major problem with grid tied micro wind turbine is synchronization and wind variability. Due to this problem the stability of available grid gets reduced. The stability can be achieved by output power control of the t... Major problem with grid tied micro wind turbine is synchronization and wind variability. Due to this problem the stability of available grid gets reduced. The stability can be achieved by output power control of the turbine. Major part of many countries like India, the annual mean wind speed is not high. The rated wind speed of turbine remain around 11 m/s and cut in is around 3.5 m/s. Due to this problem we aimed to develop a sustainable wind energy system that can provide stable power supply even at the locations of low wind speed of 2 - 4 m/s. To address this issue, a momentary impulse or external torque to the rotor by external motor is one of the good options to maintain the momentum of blades and thus provide stability for sufficient time. Various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the above method. This would increase the output power and also the efficiency of wind turbine. We show that Return-On-Investment will be high as compared with other grid connected turbines. Our proposed concept in the present study, if implemented properly, can help the installation of number of wind turbines even at domestic level. It also makes the consumers energy independent and promotes the use of wind as a source of energy and may enter as a rooftop energy supply system similar to so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D Tied Rooftop MICRO WIND TURBINE Small External DC Motor WIND Variability tip-speed ratio (TSR) STABILIZED GRID Supply
下载PDF
对旋双风轮风力机载荷特性风洞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德顺 李志渊 +1 位作者 刘磊磊 李仁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269,共7页
为阐明对旋双风轮风力机前后风轮之间的载荷影响规律,基于风洞实验,测量对旋双风轮风力机3个正交方向的力和力矩,研究前后风轮间距和叶尖速比对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高叶尖速比时,单风轮偏航力矩存在明显波动,而对旋双风轮风... 为阐明对旋双风轮风力机前后风轮之间的载荷影响规律,基于风洞实验,测量对旋双风轮风力机3个正交方向的力和力矩,研究前后风轮间距和叶尖速比对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高叶尖速比时,单风轮偏航力矩存在明显波动,而对旋双风轮风力机偏航力矩减小,且波动减弱;对旋双风轮风力机间距的变化影响前后风轮所承受的载荷占比,后风轮载荷占比随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前后风轮之间所产生复杂的流动及湍流结构所致;虽然前后风轮的推力Fx和倾覆力矩My随叶尖速比的增大均有一定减小,但前后风轮的倾覆力矩Mx和偏航力矩Mz的方向相反,表明对旋双风轮风力机的前后风轮具有一定抵消倾覆力矩和偏航力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风洞实验 气动载荷 叶尖速比 双风轮风力机
下载PDF
基于VOF模型研究相邻叶片交错角对水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杨春霞 李倩 +3 位作者 胡雪原 郑源 苏圣致 饶天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1-195,202,共6页
为了探究影响3叶片下击式水车性能的因素,利用流体体积(VOF)模型模拟明渠无压流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PISO算法及滑移网格旋转模型对相邻叶片不同交错角度(0°、20°、40°、60°)的水车进行非定常模拟。计算结果表... 为了探究影响3叶片下击式水车性能的因素,利用流体体积(VOF)模型模拟明渠无压流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PISO算法及滑移网格旋转模型对相邻叶片不同交错角度(0°、20°、40°、60°)的水车进行非定常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相邻叶片交错角度为0°时,对应的水车高效区最为宽广且最优效率最高,叶轮前后区域压力基本呈对称分布;随着交错角度增加,前后压力分布差异逐渐变大。相同工况下,旋转一周水车转矩的平均值从小到大依次为60°、40°、20°、0°,但不稳定性也依次增大。此外,水车的效率随叶尖速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转矩的波动幅度随叶尖速比的减小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式水车 超低水头发电 相邻叶片交错角 叶尖速比 VOF模型
下载PDF
双风轮风力机前后风轮功率特性相互影响分析
7
作者 李德顺 刘磊磊 +2 位作者 李志渊 郭林峰 李仁年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3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双风轮风力机相对于传统风力机能够吸收更多的风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对3种面积比(56%、64%、87%)的双风轮风力机开展风洞实验,研究前后风轮不同叶尖速比时,对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积比为64%双风轮风力机的后风轮随着... 双风轮风力机相对于传统风力机能够吸收更多的风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对3种面积比(56%、64%、87%)的双风轮风力机开展风洞实验,研究前后风轮不同叶尖速比时,对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积比为64%双风轮风力机的后风轮随着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前风轮功率有促进作用,而56%和87%的双风轮的后风轮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前风轮功率有抑制作用;3种面积比双风轮的前风轮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后风轮的功率都有抑制作用。3种面积比的双风轮风力机的总功率均大于单风轮风力机,且面积比为64%的双风轮风力机功率提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风轮风力机 叶尖速比 面积比 功率 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
下载PDF
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流场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葳兴 刘磊 +2 位作者 崔琳 李宁宇 张之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8-475,共8页
用OpenFOAM开源软件对水平轴水轮机进行数值模拟,以推力T作为体积力附加源项均匀加载到制动盘模型(AD),进行求解计算。在尖端速度比(TSR)为5.5的条件下,对自由区、单台水轮机、水轮机阵列3种情况下的流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来流上游... 用OpenFOAM开源软件对水平轴水轮机进行数值模拟,以推力T作为体积力附加源项均匀加载到制动盘模型(AD),进行求解计算。在尖端速度比(TSR)为5.5的条件下,对自由区、单台水轮机、水轮机阵列3种情况下的流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来流上游时,三者流速曲线吻合,流速增长趋势一致。水流在AD前端时,AD会对其有阻力作用,导致流速大幅下降。在尾流处,在水轮机阵列上游中,并列两侧水轮机尾流与下游水轮机流场发生动能交换,使其尾流恢复速度大于单台水轮机尾流速度。然而,无论是单台水轮机还是水轮机阵列,它们轴线方向上的中部尾流恢复严重不足,这是由于尾流的干涉使得下游水轮机的来流速度不断减小,其可吸收转化的能量也减少,速度随之减小,尾流也无法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 致动盘 数值模拟 水平轴水轮机 尖端速度比 尾流场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模糊自耦合PI在风力机MPPT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何胜华 范必双 +2 位作者 夏侯智聪 吴江平 怀晓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5,共10页
针对风速随机性给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带来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耦合PI控制方案用于低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自耦合PI被用来完成基本的转速跟踪,以实现对风力机尖速比的最优化控制。... 针对风速随机性给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带来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耦合PI控制方案用于低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自耦合PI被用来完成基本的转速跟踪,以实现对风力机尖速比的最优化控制。而模糊控制器则被用来获取自耦合PI在不同工作点下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系统对风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为了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在Matlab/Simulink搭建的2 MW风能转换系统仿真模型中开展了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模糊PI以及GA-PI,所提出方法拥有更佳的转速跟踪性能、更平滑的响应曲线以及更多的电能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尖速比控制 自耦合PI 模糊控制
下载PDF
不同涡脱落模式下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的气动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小波 王红亮 +3 位作者 徐文浩 郜志腾 冷峻 李晔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4,I0001,共10页
为研究尾流中不同涡脱落模式下垂直轴风力机(vertical-axis wind turbine,VAWT)叶片的气动响应,基于攻角变化相似性,进行了叶片正弦俯仰振动的比拟实验。研究发现:在弦长雷诺数O(10^(5))范围内,尾流存在3种涡型结构:前缘离散涡(leading-... 为研究尾流中不同涡脱落模式下垂直轴风力机(vertical-axis wind turbine,VAWT)叶片的气动响应,基于攻角变化相似性,进行了叶片正弦俯仰振动的比拟实验。研究发现:在弦长雷诺数O(10^(5))范围内,尾流存在3种涡型结构:前缘离散涡(leading-edge vortex,LEV)、蜿蜒尾流(undulating wake,UW)和反卡门涡街(reverse von Kármán vortex street,Rv KVS);随着叶尖速比λ增大,VAWT叶片缩减频率k增大,攻角幅值α _(m)减小;叶轮叶片几何尺度比R/c较小时,在低λ产生LEV涡型的可能性较小,在高λ产生Rv KVS涡型的可能性较大;R/c较大时,在低λ产生LEV涡型的可能性较大,在高λ产生Rv KVS涡型的可能性较小。LEV涡型导致轻动态失速,造成VAWT叶片发生高频俯仰振动,但对叶轮转矩和VAWT功率影响不大。Rv KVS涡型的出现,伴随叶片升力和转矩幅值增大以及平均推力的产生,会使VAWT叶片扭矩载荷增大,也会使叶轮转矩和输出功率提升。据此提出基于VAWT的新式风墙构型,在继承Nes浮式风墙构型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功率系数和风能输出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涡脱落模式 浮式风墙 尖速比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凹槽-襟翼垂直轴风力机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根 刘青松 +2 位作者 李春 缪维跑 岳敏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4-301,共8页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对凹槽-襟翼开展研究。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格尼襟翼高度、格尼襟翼位置及凹槽直径等参数进行组合,通过数值计算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与流场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凹槽-襟翼流动控制...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对凹槽-襟翼开展研究。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格尼襟翼高度、格尼襟翼位置及凹槽直径等参数进行组合,通过数值计算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与流场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凹槽-襟翼流动控制机理及对垂直轴风力机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格尼襟翼高度是影响垂直轴气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且襟翼高度为1.75%c、位置为1.50c及凹槽直径为1.50%c时效果最佳;同时,凹槽-襟翼通过改变尾缘库塔条件以加速翼型吸力面流体流动,从而改善流动分离,增加翼型表面压差,提高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凹槽-襟翼在低尖速比时对垂直轴风力机作用效果较明显,当尖速比为2.33时,凹槽-襟翼垂直轴风力机平均风能利用系数较原始翼型最大可提高3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凹槽-襟翼 流动控制 尖速比 风能利用系数
下载PDF
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与涡脱落模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根 缪维跑 +1 位作者 李春 刘青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1,共11页
垂直轴风力机运行过程中,叶片上下表面边界层与剪切层的相互作用使风力机下游尾迹形成周期性涡结构,这种尾迹涡结构对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工况下垂直轴风力机尾迹涡结构展开研究,... 垂直轴风力机运行过程中,叶片上下表面边界层与剪切层的相互作用使风力机下游尾迹形成周期性涡结构,这种尾迹涡结构对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工况下垂直轴风力机尾迹涡结构展开研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与相空间轨迹分析不同尖速比下风力机叶片涡脱落现象和尾迹涡结构,并通过分形维数研究转矩与尾迹流场速度变化。结果表明:风力机尾迹涡结构随尖速比变化呈现不同特征,当尖速比为3.6时,风力机尾迹两侧呈规则性反向脱落涡模态;低尖速比垂直轴风力机尾迹具有明显的混沌特性,且随尖速比的增加混沌特性逐渐减弱;随着尖速比的增加,风力机转矩与下游速度分形维数不断降低,且当尖速比为3.6时,风力机下游速度分形维数仅为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尖速比 傅里叶变换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伸缩式斜柱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影响研究
13
作者 欧华浩 叶舟 +3 位作者 刘青松 李根 罗帅 李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6-383,共8页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动态失速特性,提出一种可随风力机方位角变化而自动伸缩的斜柱结构翼型。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对垂直轴风力机动态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伸缩式斜柱在作用方位角内可显著抑制流动分...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动态失速特性,提出一种可随风力机方位角变化而自动伸缩的斜柱结构翼型。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对垂直轴风力机动态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伸缩式斜柱在作用方位角内可显著抑制流动分离并提高垂直轴风力机转矩,最大风能利用系数较原始翼型提高13.6%;同时,伸缩式斜柱可使最佳工况点向低尖速比偏移,提高整机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主动控制 流动分离 气动性能 伸缩式斜柱 尖速比
下载PDF
剪切流下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的水动力分析
14
作者 张富康 盛其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6-931,968,共7页
为研究剪切流下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的水动力问题,本文采用叶素动量理论与动态入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考虑相对入流速度的时域变化,计算了不同剪切率下水轮机的各水动力系数,探究了剪切率对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的水动力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 为研究剪切流下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的水动力问题,本文采用叶素动量理论与动态入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考虑相对入流速度的时域变化,计算了不同剪切率下水轮机的各水动力系数,探究了剪切率对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的水动力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经验证,数值模型与CFD模拟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同一速比下,剪切率对时均轴向力系数的影响不明显,对时均功率系数的影响大约以最优速比为分界,高速比时剪切率越大,功率系数越大,低速比时关系不明显;水动力系数的波动周期与叶轮旋转周期存在倍数关系;水动力系数的幅值与剪切率呈近似线性关系。本文可为剪切流下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的载荷分析、设计优化提供有效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水轮机 剪切流 叶素动量理论 水动力特性 潮流能 动态入流理论 剪切率 速比
下载PDF
基于MATLAB 2MW双馈风力发电机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平 夏永坤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46-49,共4页
分析双馈风力发电机运行特性,采用最佳叶尖速比可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在MATLAB/Simulink实现双馈风力发电机建模及仿真分析,得到双馈风力发电机运行时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转速、无功功率等参数输出波形。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叶尖速比... 分析双馈风力发电机运行特性,采用最佳叶尖速比可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在MATLAB/Simulink实现双馈风力发电机建模及仿真分析,得到双馈风力发电机运行时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转速、无功功率等参数输出波形。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叶尖速比时双馈风力发电机在外界变风速环境影响下,可以捕获到最大风能且过程稳定响应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最佳叶尖速比 MATLAB 仿真分析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最大风能追踪综述 被引量:63
16
作者 吴政球 干磊 +2 位作者 曾议 冷贵峰 罗建中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3,共6页
基于风能的充分利用,从分析风力机运行特性出发,针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综述了捕获最大风能的方法,如叶尖速比控制、功率信号反馈、爬山搜索法、最大功率小信号扰动法、三点比较法。考虑到实际应用中风速变化及测量困难,为避... 基于风能的充分利用,从分析风力机运行特性出发,针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综述了捕获最大风能的方法,如叶尖速比控制、功率信号反馈、爬山搜索法、最大功率小信号扰动法、三点比较法。考虑到实际应用中风速变化及测量困难,为避免直接检测风速,提出一种新的最大风能追踪方法。详细讨论了已有方法的优劣。分析与研究表明,新的最大风能追踪方法简单、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风力发电 最大风力捕获 叶尖速比 最大功率 效果比较
下载PDF
垂直轴风力机动态特性及气动性能 被引量:14
17
作者 高伟 李春 +1 位作者 叶舟 聂佳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垂直轴风力机流场属典型的非定常大分离流动,因其气动性能复杂,采用工程气动模型会有较大误差.为了研究垂直轴风力机动态失速与翼型附着涡的形成与发展,针对4种不同厚度的NACA对称翼型系列,基于Fluent软件的滑移网格技术,并选用S-A湍流... 垂直轴风力机流场属典型的非定常大分离流动,因其气动性能复杂,采用工程气动模型会有较大误差.为了研究垂直轴风力机动态失速与翼型附着涡的形成与发展,针对4种不同厚度的NACA对称翼型系列,基于Fluent软件的滑移网格技术,并选用S-A湍流模型和基于压力的Simple算法对H型垂直轴风轮流场进行瞬态CFD计算,得到了风轮旋转中动态失速相位角范围,较好地解释了小叶尖速比下翼型多处于动态失速区的流动机理.同时,提出了升阻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该4种翼型系列的叶片扭转力矩、风力机功率和风能利用系数随叶尖速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风力机运行中翼型的动态与静态特性存在较大差别,翼型厚度对风力机扭转力矩、功率和风能利用率具有较大影响.故在进行垂直轴风力机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垂直轴风力机的翼型厚度等几何参数与旋转等动态参数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动态失速 气动性能 叶尖速比 分离流动
下载PDF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志华 李亚西 +2 位作者 赵栋利 郭金东 许洪华 《可再生能源》 CAS 2005年第2期16-19,共4页
分析了风能的特性,对双馈电机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基于最佳叶尖速比控制(即风能最大利用率)和机械功率最大转化效率控制,提出了兆瓦级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双闭环的一种控制策略方案,并用M A T LA B软件进行... 分析了风能的特性,对双馈电机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基于最佳叶尖速比控制(即风能最大利用率)和机械功率最大转化效率控制,提出了兆瓦级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双闭环的一种控制策略方案,并用M A T LA B软件进行系统仿真,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恒频 双馈电机 最佳叶尖速比
下载PDF
基于液压传动的离网型风力机“变速恒频”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林勇刚 王贤成 +3 位作者 王菁 刘宏伟 韩利坤 李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65-1970,共6页
在自行研制的离网型风力机能量液压传递系统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电液调控实现风力机的风轮最大能量捕获和发电机最佳工作转速的"变速恒频"控制。通过建模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当风速在额定值以下变化时,通过调节变量泵排量,可... 在自行研制的离网型风力机能量液压传递系统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电液调控实现风力机的风轮最大能量捕获和发电机最佳工作转速的"变速恒频"控制。通过建模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当风速在额定值以下变化时,通过调节变量泵排量,可产生相应的风轮反力矩,使风轮转速与风速关系维持在最佳的叶尖速比,从而保证风轮最大能量捕获;而无论风轮转速如何变化,通过调节变量马达排量,就可实现发电机转速稳定在额定值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能量液压传递 最大能量捕获 最佳叶尖速比
下载PDF
独立运行风电机组的最佳叶尖速比控制 被引量:54
20
作者 许洪华 倪受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5,共6页
介绍了采用爪极无刷自励发电机的5kW风电机组的性能特点。采用最佳叶尖速比控制和稳压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使风力机在额定风速以下及蓄电池没有充满时按最佳效率运行。当蓄电池接近充满时,控制风电系统稳压运行,保证蓄电池安全... 介绍了采用爪极无刷自励发电机的5kW风电机组的性能特点。采用最佳叶尖速比控制和稳压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使风力机在额定风速以下及蓄电池没有充满时按最佳效率运行。当蓄电池接近充满时,控制风电系统稳压运行,保证蓄电池安全可靠充电。该风电机组及其控制已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独立运行 最佳叶尖速比 风力发动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