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 MXenes 在口腔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思 钟永进 莫安春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1期901-906,共6页
MXenese是材料科学中的一类二维无机化合物,这些材料由几个原子层厚度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构成,由于MXene材料表面有羟基或末端氧,它们有着过渡金属碳化物的金属导电性。由于MXenese独特的光学、机械、电热和生物相容性... MXenese是材料科学中的一类二维无机化合物,这些材料由几个原子层厚度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构成,由于MXene材料表面有羟基或末端氧,它们有着过渡金属碳化物的金属导电性。由于MXenese独特的光学、机械、电热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如组织工程、抗菌剂、光热治疗、药物/基因传递、传感和再生医学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本文就MXene基复合材料的合成改性方法、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及其在组织工程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做一综述。MXene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特性使其具有促进细胞增殖、骨再生整合的潜能。其抗细菌黏附和生物膜形成作用可应用于龋病的预防及种植体表面涂层。优异的光热、导电及机械敏感性使其可用于载药、生物光热治疗、免疫信号传感和基因检测。在此背景下,MXene在骨组织工程、抗菌、药物输送、牙科生物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增强、口腔癌和牙周病监测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然而对口腔疾病的防治相关研究较少,目前MXenes基纳米材料的特性及表面改性研究已较为全面,未来可重点关注对MXene剂量依赖的生物安全性、细胞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的研究,以期充分发挥其在口腔临床及组织工程领域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纳米材料 生物相容性 口腔医学 骨组织工程 骨再生 龋病 抗菌性能 载药功能 口腔肿瘤 牙周炎 治疗监测
下载PDF
女性癌症患者生育力保存技术
2
作者 王申 陈静 李友筑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63-968,共6页
随着近年癌症患者生存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针对女性癌症患者的生育力保存也成为了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10年的文献研究中报道的女性生育力保存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卵巢组织冷冻与移植、卵巢组织体外激活技术... 随着近年癌症患者生存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针对女性癌症患者的生育力保存也成为了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10年的文献研究中报道的女性生育力保存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卵巢组织冷冻与移植、卵巢组织体外激活技术、卵巢抑制、卵巢移位术、人工卵巢、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和胚胎冷冻技术等生育力保存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讨论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将来能为女性癌症患者选择合适的生育力保存技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力保存 卵巢组织冷冻移植 卵巢组织体外激活技术 卵巢抑制 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 成熟卵母细胞冷冻 胚胎冷冻技术 卵巢移位术 人工卵巢
下载PDF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为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分离方法、接种数目、培养瓶包被条件
3
作者 孙白羽 陈静依 姜志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44-48,共5页
目的筛选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诱导扩增为内皮祖细胞(BM-EPCs)的细胞分离方法、接种数目、培养瓶包被条件,构建一个高效、高产量、高纯度的骨髓来源BM-EPCs分离培养诱导扩增方法。方法取2周龄雄性SD大鼠,脱颈处死后分离大鼠双侧... 目的筛选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诱导扩增为内皮祖细胞(BM-EPCs)的细胞分离方法、接种数目、培养瓶包被条件,构建一个高效、高产量、高纯度的骨髓来源BM-EPCs分离培养诱导扩增方法。方法取2周龄雄性SD大鼠,脱颈处死后分离大鼠双侧胫骨和股骨,收集骨髓细胞悬液。配制30%、50%、60%和70%浓度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大鼠BMMNCs种子细胞,并计算活细胞比例。将获得的BMMNCs分为1×10^(5)、5×10^(5)、1×10^(6)、2.5×10^(6)、5×10^(6)、1×10^(7)六个组别,分别接种于25 cm^(2)无菌培养瓶中,培养7 d后镜下观察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数目,并计算每10^(6)细胞的集落形成数。运用Graphpad prism9.5软件进行Logistic拟合曲线,根据相关系数R^(2)确定相关性,根据其P值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接种数目纳入范围,随后使用R语言编程定义计算函数,根据已知种子细胞总数及相关性函数限制下,通过迭代寻找最佳的BMMNCs细胞接种数目。分别配制20、50、100 nmol/L浓度的人纤连蛋白(FN)溶液,以不添加FN的空白溶液为对照,分别包被空白培养瓶2、6、12、24 h,将收集的48 h未贴壁BMMNCs接种于FN包被的各培养瓶中,静置培养3 d后计算各组集落形成数目,确定FN包被的最佳浓度与时间。接种48 h未贴壁BMMNCs于25 cm^(2)培养瓶底,使用EGM-2完全培养基定向诱导,于显微镜下观察集落形成及诱导扩增进程。取培养14 d的BM-EPCs,分别采用双阳性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BM-EPCs的纯度。结果使用Percoll分离法可把BMMNCs细胞清晰的分为5层,其中30%与50%Percoll细胞分离层之间为BMMNCs活细胞比率最高。BMMNCs的最优接种数目为2.5×10^(6)个。以50 nmol/L的FN溶液包被24 h或以100 nmol/L的FN溶液包被6 h皆可有效促进细胞集落形成。细胞接种7 d后获得形态良好的铺路石样细胞并建立生长优势,表明BMMNCs已经诱导成为形态良好的BM-EPCs。Dil-Ac-LDL/FITC-UEA-1双阳性细胞占比为91.89%±5.77%,CD31+KDR阳性率为90.73%±0.61%、CD14阳性率为0.53%±0.17%、CD45阳性率0.77%±0.34%,说明获得的BM-EPCs纯度良好。结论大鼠BMMNCs诱导扩增为BM-EPCs过程中,可使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MNCs,BMMNCs的最优细胞接种数目为2.5×10^(6)个,细胞培养瓶包被条件为以50 nmol/L的FN溶液包被24 h或以100 nmol/L的FN溶液包被6 h,分离培养诱导获得的BM-EPCs形态和纯度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 单个核细胞 骨髓单个核细胞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人纤连蛋白 骨组织工程 细胞分离方法 细胞培养方法
下载PDF
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琼 曹常乐 李宝璨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8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术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施以游离皮瓣移植术,对照组施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观察组则...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术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施以游离皮瓣移植术,对照组施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观察组则给予前臂皮瓣移植。观察到术后3个月,对比2组吞咽功能、手术相关指标、美观满意度、并发症。结果 2组吞咽功能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量[(319.48±23.57)ml]少于对照组[(453.75±26.84)ml],住院时间[(5.71±1.05)d]短于对照组[(7.35±1.27)d],美观满意度[93.75%(30/32)]高于对照组[75.00%(24/32)],并发症发生率[9.38%(3/32)]低于对照组[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相比,前臂游离皮瓣移植术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效果更确切,可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升美观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 游离皮瓣移植术 组织缺损 吞咽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输注贮存红细胞在炎症条件下对巨噬细胞调节作用的动物实验
5
作者 张艳春 晋晶 吴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条件的动物输注贮存红细胞对巨噬细胞(BMDMs)的调节作用以及贮存红细胞输注与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6~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8~22)g/只]4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均通过动物尾静脉注... 目的探讨炎症条件的动物输注贮存红细胞对巨噬细胞(BMDMs)的调节作用以及贮存红细胞输注与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6~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8~22)g/只]4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均通过动物尾静脉注射铜绿假单胞菌200μL/只,并使用吸入式麻醉剂异氟烷(1%~3%)麻醉后,通过小鼠眼后静脉丛,实验组输注鼠源贮存悬浮红细胞(>14 d)400μL/只、对照组每只输注等量新鲜悬浮红细胞(贮存<24 h);于输注后2、4、8 h脱就猝死各结束2组小鼠生命5只,摘取鼠肝,体外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00μL/只)小鼠的股骨、胫骨骨髓来源的BMDMs,流式细胞术检测BMDMs中分化簇86(CD86)、分化簇197(CD197)[巨噬细胞1型(M1)基因特异性标志物]、分化簇209(CD209)[巨噬细胞2型(M2)基因特异性标记]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F4/80、M1、M2基因表达水平,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BMDMs中CD86和CD197的表达(%)分别为8688±1.01 vs 79.24±2.65、38.59±3.73 vs 25.95±0.86(P<0.05),CD209(%)为23.88±2.23 vs 21.91±3.58(P>0.05)。输注红细胞后2、4 h,小鼠肝F4/80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3±0.11 vs 0.75±0.06、0.46±0.06 vs 0.33±0.06(P<0.05),8 h后分别为0.33±0.03 vs 0.35±0.05(P>0.05);输注红细胞2、4、8 h,小鼠肝M1基因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4±0.20 vs 2.46±0.08、9.25±0.55 vs 2.67±0.12、2.80±0.08 vs 2.39±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1.69±0.22 vs 1.13±0.03、1.44±0.24 vs 0.96±0.09、1.31±0.05 vs 0.96±0.0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别为4.96±0.08 vs 4.28±0.27、4.63±0.04 vs 2.07±0.09、2.28±0.19 vs 1.33±0.03(P<0.05);M2基因中精氨酸1(Arg1)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81±0.21 vs 0.82±0.18、0.66±0.11 vs 0.58±0.09、0.39±0.17 vs 0.37±0.15,甘露糖受体C型2(Mrc2)分别为0.99±0.91 vs 0.97±0.08、0.98±0.12 vs 1.02±0.11、0.59±0.19 vs 0.57±0.08,重组蛋白163(CD163)分别为1.75±0.20 vs 1.69±0.18、0.22±0.02 vs 0.21±0.01、0.04±0.01 vs 0.03±0.01(P>0.05)。结论实验小鼠输注贮存红细胞明显促进其肝脏组织巨噬细胞朝向M1表型的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 红细胞输注 炎症 巨噬细胞 肝组织 小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绝经期后女性腹部脂肪组织芳香化酶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鲁梅芳 袁鹰 +3 位作者 阎胜利 王敏河 苏秀莲 董惠萍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0-612,共3页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腹部皮下、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绝经后肥胖妇女及非肥胖正常妇女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 ,分析其与空腹真胰岛素水平、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腹部皮下、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绝经后肥胖妇女及非肥胖正常妇女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 ,分析其与空腹真胰岛素水平、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血压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绝经后肥胖妇女皮下、大网膜脂肪组织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体质量的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女性皮下脂肪组织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大网膜脂肪组织。绝经后肥胖女性皮下、大网膜脂肪组织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与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腹型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与腹部脂肪组织内芳香化酶m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酶 大网膜 皮下 mRNA表达 绝经后 脂肪组织 腹部脂肪 膜脂 表达水平 体质量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3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运涛 吴小涛 +3 位作者 郑启新 陈辉 李永刚 茅祖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689-692,786,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常规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TGF-β1作用下MSC中Smad3的表达情况;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Smad3中部分C端功能域突变体(Smad3△C),...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常规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TGF-β1作用下MSC中Smad3的表达情况;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Smad3中部分C端功能域突变体(Smad3△C),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采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和核心结合因子(cbfa1)mRNA的表达,用Gomori钙钴法定性检测ALP,用对硝基苯磷酸盐(PNP)法检测细胞ALP活性,观察Smad3△C对MSC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MSC细胞表达Smad3,受TGF-β1刺激后,呈现出即刻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转位的趋势。稳定转染细胞中c-Myc抗原阳性表达;受TGF-β1刺激后,MSC和空载体对照MSC(V-MSC)中ALP染色呈强阳性反应,而Smad3△C-MSC中阳性率仅为34.9%(P<0.01);MSC和V-MSC中ALP、cbfa1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ALP活性明显高于Smad3△C-MSC(P<0.05或P<0.01),而MSC和V-MS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中的Smad3是作为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下游转导介质而存在的;通过Smad3选择性调节,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TGF-β才得以实现其促进MSC成骨分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三种中药复方制剂对雏鸡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润霞 吴润 +3 位作者 刘磊 寇晓晶 魏姣 王玉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3,共6页
为了探究中药复方对雏鸡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以黄芪、白术、防风、黄芩和五倍子等单味中药组成3种中药复方制剂,将120只1日龄健康雏鸡分为4组(Ⅰ组,"扶正止泄散",未加玉屏风散基础复方组;Ⅱ组,"扶正止泄散... 为了探究中药复方对雏鸡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以黄芪、白术、防风、黄芩和五倍子等单味中药组成3种中药复方制剂,将120只1日龄健康雏鸡分为4组(Ⅰ组,"扶正止泄散",未加玉屏风散基础复方组;Ⅱ组,"扶正止泄散"复方组;Ⅲ组,"芪术扶正汤"复方组;Ⅳ组,对照,不加喂药),分别于42、52和62日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鸡进行检测,测定T淋巴细胞、鸡γ-干扰素、抗体效价和免疫器官指数等免疫指标,同时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其对雏鸡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抗体效价和γ-IFN水平显著升高(P<0.01),Ⅰ、Ⅱ组优于Ⅲ组;免疫器官指数和血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Ⅱ组优于Ⅰ组;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各器官结构良好无明显病变.3种中药复方对雏鸡免疫功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增强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其中Ⅱ组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中药复方制剂 免疫功能 器官发育 组织切片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汤顺清 石海涛 +3 位作者 毛萱 周长忍 裴国献 陈滨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2年第24期3658-3659,T001,共3页
目的进行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的应用评价。方法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中,观察该材料的重量、力学强度、聚乳酸分子量、材料周围环境的pH值、Ca2+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将该支架材料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 目的进行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的应用评价。方法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中,观察该材料的重量、力学强度、聚乳酸分子量、材料周围环境的pH值、Ca2+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将该支架材料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植入中国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处进行修复实验。结果对修复效果进行了观察,发现其成骨能力较强。结论此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 聚乳酸 复合材料 降解 植入 组织工程支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PA、PAI-1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卢波 韩莉 +4 位作者 吕志昆 张晓红 冯至霞 王晓静 许辉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快速抑制酶(PAI-1)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非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快速抑制酶(PAI-1)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非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t-PA、PAI-1水平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患者脑梗死面积、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7、14天的IL-6、IL-18、PAI-1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t-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IL-8、PAI及CRP水平在入院后呈逐步降低趋势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A水平入院后第3、7天较入院时降低(P<0.05),在入院后第14天较入院时升高(P<0.05)。血清IL-6、IL-8、PAI-1及CRP水平比较:大梗死亚组>中梗死亚组>小梗死亚组(P<0.05);中梗死亚组预后不良亚组>预后良好亚组;血清t-PA水平比较:大梗死亚组<梗死亚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预后良好亚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IL-6、IL-18、PAI-1、t-PA及CRP水平较非脑梗死患者有显著差异,同时与患者的预后、梗死面积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炎性因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快速抑制酶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外源性IL-1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及肝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志海 王珺平 唐国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457-1462,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重组白介素10(IL-10)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及肝组织中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9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24)、ANP组(A组,n=36)和IL-10后干预组(I组,n=32).采用...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重组白介素10(IL-10)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及肝组织中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9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24)、ANP组(A组,n=36)和IL-10后干预组(I组,n=32).采用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的方法诱导大鼠ANP模型,注射L-arginine后2、5、8h,腹腔注射重组IL-1010000U干预后,分别于4、12、24、36h分批处死各组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大鼠胰腺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快捷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在胰腺和肝组织中STAT3的表达变化.结果:A组、I组各时点胰腺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C组(均P<0.01),12、24、36h的I组胰腺评分较A组低(均P<0.05).肝组织A组各时点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或0.01);I组肝脏病理评分高于C组(均P<0.05或0.01),除24h较A组下降以外,其余各时点与A组无差异.胰腺组织和肝组织的A组、I组各时点STAT3灰度值均显著低于C组(P<0.01);I组胰腺12、24、36h的STAT3灰度值显著高于A组(12h:174.61±6.25vs146.10±10.51;24h:178.55±10.36vs150.63±9.11;36h:193.37±21.54vs155.55±11.70,均P<0.05或0.01).I组肝组织24、36h的STAT3灰度值显著高于A组(24h:89.88±18.89vs38.85±10.27;36h:48.79±15.38vs23.51±5.67,均P<0.01).结论:外源性IL-10后干预对ANP胰腺及肝组织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STAT3可能早期即参与ANP胰腺和肝脏组织的炎症反应,IL-10可能通过抑制STAT3途径对胰腺、肝组织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白介素10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胰腺组织 肝组织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下苜蓿假盘菌培养特性及分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娟 贺达汉 王蓟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0-263,共4页
对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Lib.)Sacc)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落形态、颜色及产孢等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共同培养特征为:菌落球形和不规则形,粉色、灰色、灰黑色、浅棕色和黑色,菌落外被茸毛... 对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Lib.)Sacc)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落形态、颜色及产孢等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共同培养特征为:菌落球形和不规则形,粉色、灰色、灰黑色、浅棕色和黑色,菌落外被茸毛状菌丝,大小为1.0~3.0 mm左右,菌落直径为菌落高度的1/3~1/2;粉色菌落表面光滑无菌丝包裹,不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番茄培养基和V8 CaCO3培养基上以黑灰菌落为主,菌落平均直径为1.5 mm,子囊盘成熟率高于其他培养基,苜蓿汁液培养基上菌落黑色且小,平均直径为1.15 mm,产生的粉色菌落较其它培养基上的大,子囊盘成熟率低于番茄培养基和V8 CaCO3培养基.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颜色、大小和产孢等特性差异较大,除OA培养基外,均产生分生孢子样结构.该菌适宜的分离方法为常规组织块分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假盘菌 菌落形态 子囊盘成熟率 常规组织块分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勇飞 贾复敏 +6 位作者 魏衡 张丽 阮清源 宋林 尹虹祥 周瑞 许康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3期214-215,25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炎症因子预处理的脂肪干细胞可明显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子成 程立 +3 位作者 吕同德 苏黎 林健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0-594,共5页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预处理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模拟异常炎症环境能否增强ASCs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体外增殖的能力。方法:先用酶消化法对ASCs进行分离及体外培养,流...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预处理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模拟异常炎症环境能否增强ASCs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体外增殖的能力。方法:先用酶消化法对ASCs进行分离及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CD分子表达情况,用特定培养基诱导分化并鉴定其向脂肪组织和骨组织分化的能力。将PBMCs用CFSE标记后,与炎症因子预处理后的ASCs共培养,对照组无ASCs或使用未经炎症因子处理的ASCs,同时用CD3/CD28刺激PBMCs增殖,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母代细胞比例,从而判断其增殖情况。结果:ASCs形态为梭形,密集时可成鱼群状生长,可在诱导培养基培养下向脂肪组织和骨组织分化,表面CD分子表达情况与国际脂肪治疗联盟的关于ASCs的说明一致。PBMCs与ASCs体外共培养后,与无ASCs组相比,PBMCs的母代细胞比例有所增加,但效果并不显著,而将PBMCs与用炎症因子预处理后的ASCs共培养,PBMCs的母代细胞比例有明显增加(炎症因子处理后ASCs组38.7%±10%vs.无ASCs组28.4%±8.9%,P<0.05),说明炎症因子预处理的ASCs可明显抑制PBMCs的增殖。结论:炎症因子可增强ASCs的抗炎能力,该发现有助于ASCs更好地在组织修复领域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白细胞 单核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6
15
作者 师聪红 迟云鹏 +5 位作者 张宝红 王娟 付敏 田斌 王雅坤 王茹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751-75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为观察组,并...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为观察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0例,2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较2组及观察组术前、术后3~7d、术后1个月反映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收缩期S峰(sa)、舒张期E峰(Ea)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速度(E)与Ea的比值(E/Ea)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E和舒张晚期速度(A)的比值(E/A)、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7d各项指标较术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Sa较术前显著增加,而E/Ea较术前、术后3~7d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有效评价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判定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建英 郑毅 邹民房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36例冠心病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的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频谱,并与脉冲多普勒测定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DTI测...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36例冠心病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的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频谱,并与脉冲多普勒测定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DTI测定的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频谱有明显的规律性,有舒张期Ea和Aa两个波。冠心病组Ea波峰值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Aa无明显差异。正常人95%Ea波起始早于血流E波,而70%冠心病人Ea波晚于血流E波出现。结论 DTI测定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频谱简便易行,可以从另一方面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结合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综合分析可以更加精确的无创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 二尖瓣环运动频谱 冠心病 舒张功能
下载PDF
观赏植物红冠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丽琼 杨小红 林彦 《桉树科技》 2008年第2期7-11,共5页
对红冠桉10个无性系组培快繁的关键因子即增殖和生根的激素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无性系的增殖倍数和生根率差异明显,增殖倍数最高的H14-1为5.5倍,最低的H11-1为2.2倍;生根率最高的H06-2为91.1%,最低的H11-1为40.4%。... 对红冠桉10个无性系组培快繁的关键因子即增殖和生根的激素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无性系的增殖倍数和生根率差异明显,增殖倍数最高的H14-1为5.5倍,最低的H11-1为2.2倍;生根率最高的H06-2为91.1%,最低的H11-1为40.4%。同一无性系H08-1在不同的激素配比中,继代增殖的最佳组合为6-BA 1.0mg·L-1+NAA 0.1mg·L-1,最差组合是6-BA 1.5mg·L-1+NAA 0.2mg·L-1,生根的最佳组合为IBA 1.5mg·L-1+NAA 0.2mg·L-1,最差组合为IBA 1.0mg·L-1+NAA 0.1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冠桉 组培快繁 培养基 激素配比
下载PDF
剑尾鱼P-糖蛋白基因全长cDNA克隆、分析及组织分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芳 李凯彬 +5 位作者 聂湘平 刘春 劳海华 王英英 梁慧丽 吴淑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7-823,共7页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为ABC转运体超家族的主要成员,分布于细胞膜,依赖ATP供能,可将细胞内的亲脂性毒物或药物逆浓度泵出胞外,在机体解毒上具重要功能。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法对剑尾鱼P-gp基因进行克隆并获得了全长cDNA序列43...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为ABC转运体超家族的主要成员,分布于细胞膜,依赖ATP供能,可将细胞内的亲脂性毒物或药物逆浓度泵出胞外,在机体解毒上具重要功能。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法对剑尾鱼P-gp基因进行克隆并获得了全长cDNA序列4301 bp,该基因编码1286个氨基酸残基,估算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41.64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剑尾鱼P-gp不含信号肽序列,具ATP转运家族蛋白的典型结构域,包括2个疏水性的跨膜区(Transmembrane domains,TMD)和2个位于细胞浆内的核苷酸结合区(Nucleotide-binding domains,NBD),为全转运子,每个跨膜区都有6个跨膜α螺旋,而每个NBD包含1个ABC转运体家族标记序列;跨膜性质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属膜蛋白,具P-gp的典型特征。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不同进化地位动物P-gp存在高度同源性,显示P-gp在系统进化上高度保守。P-gp在剑尾鱼肝脏、肾脏、脑等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中以肝脏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是P-gp检测的代表组织。QRT-PCR实验表明,苯并(a)芘胁迫可明显诱导P-gp mRNA的表达。剑尾鱼P-gp的表达水平或可作为一个生物标记物指标,应用于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P-糖蛋白 ABC转运蛋白家族 全长CDNA克隆 组织分布 苯并(A)芘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Siberia’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芳 杨利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4,共5页
以东方百合‘Siberia’离体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质量浓度对芽的诱导、增殖、小鳞茎形成、叶片和叶柄再生及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5mg/L,分化率85%;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7mg/L+... 以东方百合‘Siberia’离体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质量浓度对芽的诱导、增殖、小鳞茎形成、叶片和叶柄再生及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5mg/L,分化率85%;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7mg/L+NAA 0.2mg/L,芽增值系数为3.83;不定芽形成鳞茎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2mg/L+NAA 0.5mg/L+7%蔗糖,增值系数2.47。鳞片叶片的最适再生培养基为MS+6-BA 0.5mg/L+2,4-D 1.0mg/L,分化率为92.5%;叶柄的最佳再生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5mg/L,分化率为83.3%;暗培养对鳞片叶片及叶柄的再生无显著性的差异,分化率均在80%以上;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mg/L,生根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百合 再生体系 组织培养 分化率 增值系数
下载PDF
复合天然植物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脏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浪 何彦侠 +3 位作者 侯月娥 郭吉余 钱雪桥 王林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206-3213,共8页
为研究复合天然植物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脏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400羽黄羽肉鸡混合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B、C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低(3g/kg)、中(5g/kg)、高(8g/kg)剂量的天然植物添... 为研究复合天然植物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脏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400羽黄羽肉鸡混合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B、C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低(3g/kg)、中(5g/kg)、高(8g/kg)剂量的天然植物添加剂,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试验期50d。结果表明,试验C组效果最佳,试验全期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5.53%(P<0.05),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6.11%(P<0.05),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2.16%(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剂组均在一定程度促进免疫器官发育,试验C组各免疫器官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各试验组均能提高NDV疫苗抗体水平及其整齐度;各试验组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V/N值(P<0.05),并且促进肝脏、肾脏组织健康发育。本试验添加天然植物添加剂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肠道、肝脏和肾脏的发育,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其添加量以5g/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添加剂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脏器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