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6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ological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Illuminate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Drought Resistance Improved by 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 in Triticum aestivum L.
1
作者 Yunhong Zhang Yonghui Yang Jiawei Mao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4年第2期185-212,共28页
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enhance drought resistance i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but the definite mechanisms remain largely unknown.The physiological and transcriptome responses of wheat seedlings treated with ... 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enhance drought resistance i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but the definite mechanisms remain largely unknown.The physiological and transcriptome responses of wheat seedlings treated with AOS were analyzed under drought stress simulated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600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O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wheat seedlings and reduced oxidative damage by improving peroxid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ies under drought stress.A total of 10,064 and 15,208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unigenes(DEGs)obtained from the AOS treatment and control samples at 24 and 72 h after dehydration,respectively,were mainly enrich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flavonoid biosynthesis),carbohydrate metabolism(starch and sucrose metabolism,carbon fixation in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lipid metabolism(fatty acid elongation,biosynthesis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alpha-linolenic acid metabolism,cutin,suberine and wax biosynthesis),and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s.The up-regulated genes were related to,for example,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amylosynthease,phosphotransferase,peroxidase,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flavone synthase,glutathione synthetase.Signaling molecules(including MAPK,plant hormones,H_(2)O_(2) and calcium)and transcription factors(mainly including NAC,MYB,MYB-related,WRKY,bZIP family members)were involved in the AOS-induced wheat drought resistance.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help underpin the mechanisms of wheat drought resistance improved by AOS,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OS as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biological method to improve drought resistance in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 Triticum aestivum L. drought resistance TRANSCRIPTOMIC physiological analysis
下载PDF
西北条锈菌源区冬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白斌 张怀志 +7 位作者 杜久元 张晓洋 何瑞 伍玲 张哲 张耀辉 曹世勤 刘志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I0001-I0010,共24页
【目的】了解中国小麦条锈病西北重要越夏菌源区甘肃陇东和陇南近20年育成小麦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为陇南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持久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可持续绿色健康生态农业奠定基础。【方法】于2019—2020年和2020... 【目的】了解中国小麦条锈病西北重要越夏菌源区甘肃陇东和陇南近20年育成小麦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为陇南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持久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可持续绿色健康生态农业奠定基础。【方法】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种植季对117份冬小麦品种(系)甘肃清水县和四川郫都区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2021年分别用条锈菌CYR33和CYR34对117份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并利用分子标记对15个抗条锈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田间成株期对条锈菌主要流行致病性混合小种抗病的品种(系)占29.1%,其中,25.6%为陇南区域品种(系),3.4%为陇东区域品种(系),另有25.6%陇南区域感病品种(系)表现慢病性(严重度<20%)。有70.1%品种(系)苗期对CYR33表现抗病,其中,57.3%为陇南区域品种(系),12.8%为陇东区域品种(系);仅6.0%品种(系)苗期对CYR34具有抗病性,为陇南区域的兰天131等7个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病品种(系)以2010年后育成的兰天、中梁、天选、兰航选系列品种为主。分子标记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发现抗条锈病基因Yr9、Yr10、Yr17、Yr18、Yr26、Yr28、Yr29、Yr30、Yr41、Yr46、YrZH22和YrZH84在所有检测品种(系)中的频率分别为49.6%、1.7%、12.8%、7.7%、12.8%、20.5%、10.3%、34.2%、2.6%、16.2%、15.4%和27.4%,且多以基因聚合体形式存在于品种(系)中,62.4%品种(系)中聚合了2—5个抗条锈病基因,YrZH84、YrZH22和Yr17中的一个或多个基因与其他抗条锈病基因聚合后,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明显高于其他基因组合。此外,在陇南菌源区,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山旱地区域(条锈菌越夏区)所推广的品种(系)中,含有Yr10、Yr17、Yr18、Yr28、Yr29、Yr30、Yr41和Yr46的频率较高,越冬区(川水地)推广品种(系)中主要有Yr26、Yr30、YrZH22和YrZH84,越夏区和越冬区品种(系)的抗性遗传背景差异明显,且越夏区品种(系)含有的抗病基因类型多样性高于越冬区。【结论】在越夏菌源区甘肃陇南、陇东的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分布频率、抗病基因类型及数量均有明显提高,避免了品种抗病遗传背景单一化问题,实现了品种(系)中的抗病基因较为复杂多样,部分品种的抗病性保持时间长,表明陇南地区利用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条锈病策略的实施已初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条锈菌 西北越夏菌源区 基因聚合 持久抗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的小麦品种遗传相似度及其检测准确度分析
3
作者 许乃银 金石桥 +7 位作者 晋芳 刘丽华 徐剑文 刘丰泽 任雪贞 孙全 许栩 庞斌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7-896,共10页
遗传相似度检测的准确度估计是对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检测体系中应用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基于2021年小麦品种SNP标记法跨实验室协同验证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及在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实验室... 遗传相似度检测的准确度估计是对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检测体系中应用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基于2021年小麦品种SNP标记法跨实验室协同验证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及在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实验室对55组小麦品种组合的标记位点相似度检测的总体准确度约为98%。(2)GGE双标图的品种遗传关系功能图显示,7组小麦品种的组内遗传相似度在95%以上,其余组合的遗传相似度较低。(3)依据GGE双标图的“正确度-精确度”功能图和“准确度排序”功能图,发现洛旱7号/洛旱11等品种组合的相似度检测准确度较高,晋麦47/临抗11的检测准确度一般,而济麦22/婴泊700的检测准确度较差。(4)10个实验室的检测准确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个实验室检测的正确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表现显著差于其余实验室。(5)各实验室检测正确度的容许误差分布于1.3%~1.9%之间,平均为1.5%;准确度的容许误差分布于1.5%~2.0%之间,平均为1.7%。其中,Lab2和Lab3的检测正确度和准确度的容许误差显著差于其余实验室。本研究构建了SNP标记法对品种相似性检测的准确度统计模型,分析了品种组合和实验室的检测准确度及其容许误差,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检测正确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进行可视化分析,验证了各实验室对品种位点相似性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遗传相似性检测中的准确度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应用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GGE双标图 SNP标记 遗传相似度 位点相似度 准确度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
4
作者 刘海英 陈芸 +6 位作者 茹振钢 陈向东 孔陈源 黄康兴 冯必得 马峥鸣 杨轩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9-566,共8页
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以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0年10月12日)和晚播(2020年12月2日)条件下,分别于2021年3月22日和3月31日开始至... 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以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0年10月12日)和晚播(2020年12月2日)条件下,分别于2021年3月22日和3月31日开始至开花期前,设置0(清水,对照)、50、100、200、300、400和500μmol·L^(-1) MeJA(水溶液,喷施)7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郑麦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86.31%、70.36%和112.22%,在晚播条件下分别为82.53%、92.53%和166.18%,均正常可育;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2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为70.15%,比对照显著降低了42.07个百分点;在晚播条件下,200、300和5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74.71%、74.01%和73.45%,比对照显著降低了17.82、18.52和19.08个百分点;在两个播期下,郑麦366其他浓度MeJA处理的上述3个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366花粉可育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0.24%,100μmol·L^(-1) MeJA处理的花粉可育率为88.25%,达到正常可育水平,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56.41%和94.01%,能正常结实,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366的上述3个指标分别为51.72%、41.23%和93.08%,正常可育,1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为39.72%,比对照显著降低了53.36个百分点;在两个播期下,BNS366其他浓度MeJA处理的上述3个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由此说明,在2020-2021年,外源MeJA对郑麦366和BNS366可育植株的雄性育性可能具有降低效应,对BNS366不育植株的雄性不育性具有较强恢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敏雄性不育 茉莉酸甲酯 花粉可育率 自交结实率
下载PDF
小麦镉胁迫响应基因TaMYB1的功能分析
5
作者 张怡 张心如 +7 位作者 张金珂 胡利宗 上官欣欣 郑晓红 胡娟娟 张聪聪 穆桂清 李成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6,共13页
【目的】MYB家族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小麦MYB转录因子在重金属镉(Cd)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较少。挖掘小麦Cd胁迫应答相关基因,阐明其在Cd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为耐/低Cd小麦品种的... 【目的】MYB家族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小麦MYB转录因子在重金属镉(Cd)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较少。挖掘小麦Cd胁迫应答相关基因,阐明其在Cd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为耐/低Cd小麦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构建Cd胁迫小麦根系酵母cDNA文库,筛选获得Cd胁迫应答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胁迫条件下小麦不同组织中Cd胁迫应答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对该基因进行功能验证,检测对照和沉默植株的Cd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等生理生化指标。此外,对Cd胁迫应答基因及其在小麦和其他物种中的同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进化关系、序列特征和表达谱)。【结果】Cd胁迫主要抑制小麦根系发育,在添加0.002 mol/L Cd的酵母培养基上筛选Cd胁迫小麦根系酵母cDNA文库获得18个耐Cd转化子,其中5个转化子编码TaMYB1蛋白,转化TaMYB1酵母菌株在高Cd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对照则明显受到抑制。RT-qPCR结果表明,TaMYB1在小麦幼苗中响应Cd胁迫。与对照相比,TaMYB1沉默植株中TaMYB1表达量明显下降,且根系和叶片C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叶绿素含量、SOD、POD活性高于对照植株,MDA含量则低于对照植株。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aMYB1属于1R-MYB家族成员,具有高度保守的MYB和CC结构域,其包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在拔节期中期的花序和成熟期的花序表达最高,在灌浆前期种子和灌浆中后期种子中表达量最低。【结论】TaMYB1在小麦响应Cd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非生物胁迫 酵母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高光谱特征和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38
6
作者 谷艳芳 丁圣彦 +2 位作者 陈海生 高志英 邢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90-2697,共8页
2006年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采用ASD Fieldspec HH光谱仪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高光谱反射率、红边参数和对应的冬小麦生理生态参数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 2006年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采用ASD Fieldspec HH光谱仪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高光谱反射率、红边参数和对应的冬小麦生理生态参数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叶片水分含量(LWC),叶面积指数(LAI)。结果表明,冬小麦生理生态参数随生长发育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hla、Chlb和Chla+b开花期达最大值;LWC和M,孕穗期达最大值。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Chla、Chlb和Chla+b、LWC和M,减少。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高光谱反射率具有绿色植物特征。用红边一阶微分光谱特征参数分析,冬小麦孕穗期和开花期红边(λred)位于728-730nm,灌浆期红边(λred)移到734nm。Chla、Chlb和Chla+b与Dλ730、Dλ702、Dλ730、Dλ718,LWC与Dλred、Dλ718以及LAI与Dλ718、Dλred、Sred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5(P〈0.05)。经回归分析,Chl与Dλ730 Dλ702、LWC与Dλred呈线性关系(R^2=0.87),LAI与Sred呈二次关系(R^2=0.68)。因此,用冬小麦高光谱特征及红边参数能判断冬小麦生育后期长势和农田水分胁迫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高光谱 生理生态 干旱胁迫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小麦茎部镉积累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优异位点挖掘
7
作者 者理 周全 +8 位作者 符笑歌 赵玉娇 宋全昊 陈晓杰 贾汉忠 陈继平 廖晓勇 胡银岗 陈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4-717,共14页
小麦镉(Cd)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培育和应用低镉积累品种是降低镉污染小麦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手段可加快低镉积累特性小麦的筛选和培育。本研究选用175份小麦种质材料,种植于陕西省镉中度污染农... 小麦镉(Cd)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培育和应用低镉积累品种是降低镉污染小麦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手段可加快低镉积累特性小麦的筛选和培育。本研究选用175份小麦种质材料,种植于陕西省镉中度污染农田,对灌浆初期小麦茎部镉含量、镉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10个低镉积累特性种质。同时利用小麦660K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通过3种模型对茎部镉含量、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到33个相关遗传位点,其中28个是新的SNP位点。针对茎部镉含量和转运系数3A上的2个主效QTL,开发了KASP标记,并在验证群体中明确了其准确性和实用性。基于基因注释和同源基因比对,预测了10个基因可能直接参与小麦镉积累转运相关生物过程;其中TraesCS3A02G289200基因是一个热休克转录因子,它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OsHsfA4a)被验证能够提高水稻对镉的耐受性。10个低镉积累特性种质及相关基因可用于小麦耐镉污染育种及有效分子标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镉积累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分析
下载PDF
条锈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光合功能及光合功能蛋白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沈喜 李红玉 +3 位作者 贾秋珍 冯汉青 李敏权 粱厚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9-676,共8页
测定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感染小麦条锈病后的光合常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的变化。实验显示,条锈病侵染导致感病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降低;抗病小麦经侵染后净光合速率... 测定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感染小麦条锈病后的光合常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的变化。实验显示,条锈病侵染导致感病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降低;抗病小麦经侵染后净光合速率却有恢复过程,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此外,感病小麦叶片被侵染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受到抑制,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但PSI电子传递速率受到的影响较小;抗病小麦小麦叶片被侵染后电子传递速率所受影响较小。同时发现,病程中,感病和抗病小麦PSII的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含量变化总是与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类似,推测D1蛋白的表达量变化是引起PSII电子传递活性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条锈病 光合作用 电子传递 PSII D1蛋白
下载PDF
基于55K SNP芯片的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小爱 卢茂昂 +6 位作者 张玲 刘童 曹磊 宋有洪 郑文寅 何贤芳 朱玉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8-1960,共13页
通过检测118份小麦材料3个环境下吸水率、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面团形成时间、沉降值和出粉率8个小麦籽粒品质的表型值,结合小麦55K SNP芯片分析基因型,采用Q+K混合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不同环境下, 8... 通过检测118份小麦材料3个环境下吸水率、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面团形成时间、沉降值和出粉率8个小麦籽粒品质的表型值,结合小麦55K SNP芯片分析基因型,采用Q+K混合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不同环境下, 8个籽粒品质性状均具有广泛变异,其中沉降值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6.47%~17.03%,各品质性状遗传力为0.71~0.85。118份小麦材料被分为3个亚群,亚群Ⅰ包括41(34.75%)份,安徽供试材料占绝大部分;亚群Ⅱ包括32 (27.12%)份,是以安徽、江苏、四川为主体的群体;亚群III包括45 (38.13%)份,主要为安徽及江苏省份材料。22个与小麦籽粒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稳定位点(P<0.001)在2个及以上的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分布于染色体1B (4)、1D (1)、2B (1)、2D (1)、3B (2)、3D (1)、4D (1)、5A (1)、5B (1)、5D (3)、6B (2)、7B (3)和7D (1),解释了8.53%~16.32%的表型变异。稳定位点中包含3个一因多效显著关联位点, 14个可能控制小麦品质性状的新遗传位点,并筛选出11个可能与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有利等位基因的数量越多,品质性状表型值越高,并发现了在8个主要品质性状均携带有利等位基因的载体材料,其中,华成859和济麦44包含最多的有利等位基因,可供改良小麦品质的育种亲本使用。本研究结果为小麦优良品质小麦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亲本材料和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5K芯片 有利等位基因
下载PDF
两个小麦品种的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10
作者 郑祥博 白昕晨 +2 位作者 王伟伟 刘曙东 奚亚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3-584,共12页
为探索小麦品种‘西农100’和‘周麦18’的抗旱特性,采用大田和盆栽组合试验,通过测定根部性状、萌发率、生理指标和显微结构等,分析其抗旱性。结果表明:‘西农100’的根质量、平均根数、根表面积与体积显著低于‘周麦18’,在水培25 d时... 为探索小麦品种‘西农100’和‘周麦18’的抗旱特性,采用大田和盆栽组合试验,通过测定根部性状、萌发率、生理指标和显微结构等,分析其抗旱性。结果表明:‘西农100’的根质量、平均根数、根表面积与体积显著低于‘周麦18’,在水培25 d时,‘西农100’的总根长与最大根长显著高于‘周麦18’。两个品种在PEG胁迫下的发芽率都达到了90%以上,苗期抗旱性等级均为极强。两个品种在苗期干旱胁迫下的幼苗存活率较高,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差异。‘西农100’在水分临界期受到干旱胁迫后,其产量显著低于‘周麦18’;两个品种的旗叶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Pro、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小麦的抗旱性呈正相关,复水后抗氧化酶活性随时间逐渐降低至对照水平,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西农100’和‘周麦18’在干旱胁迫下的叶片均出现明显结构变化;总体来说,在水分临界期‘西农100’抗旱性整体弱于‘周麦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西农100 周麦18 抗旱性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基于GYT双标图对北部冬麦区国审小麦品种的回溯分析
11
作者 张笑晴 许乃银 +5 位作者 孙晶 刘素娟 梁晨 刘林斌 徐剑文 许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对该麦区历年国审小麦品种进行回溯分析有助于小麦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基于产量与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品质指数、抗病指数和抗寒指数等性状的组合,采用品种-产量×性...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对该麦区历年国审小麦品种进行回溯分析有助于小麦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基于产量与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品质指数、抗病指数和抗寒指数等性状的组合,采用品种-产量×性状组合(GYT,genotype by yield×trait)双标图方法对2003-2023年期间北部冬麦区47个国审小麦品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47个国审小麦品种可划分为4个特征显著的品种类型。其中,Ⅰ型品种综合表现优秀,在产量与早熟性、抗病性、抗寒性、千粒重和容重等性状组合上表现突出,在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和品质指数组合上表现优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最高,主要包括京麦179、京农16和津麦3118等8个品种。Ⅱ型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在产量与品质指数、穗数组合上表现突出,在产量与抗病指数、抗寒指数组合上表现稍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但应注意生产安全,主要包括京麦202、京农19和轮选158等13个品种。Ⅲ型品种的产量与抗病和抗寒指数组合最好,但在其余性状组合上表现差,综合生产应用价值有限,可作为抗性亲本。Ⅳ型品种综合表现较差,可选择单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作为育种亲本应用。根据各品种在GYT双标图ATA轴上的投影位置,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京麦179、京农16、津麦3118、京麦189、京麦202、京花12号、京农19、轮选158和中麦623等品种。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方法基于“产量-性状”组合水平对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为其他作物和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品种审定 品种分类 多性状 GT双标图 GYT双标图 北部冬麦区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不同品种萌发特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志新 张杰道 +5 位作者 王雨 郭启芳 刘燕静 陈蕊 胡文浩 孙爱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8-1583,共16页
干旱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逆境,可以造成萌发成苗质量下降。为了解当前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特性,采用沙培控水法研究了生产上应用广泛的128个小麦品种的干旱萌发特性;筛选出干旱萌发特性差异显著的6个小麦品种(山农28号(SN28... 干旱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逆境,可以造成萌发成苗质量下降。为了解当前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特性,采用沙培控水法研究了生产上应用广泛的128个小麦品种的干旱萌发特性;筛选出干旱萌发特性差异显著的6个小麦品种(山农28号(SN28)、长6878(C6878)、烟农19(YN19)、山农23号(SN23)、鑫麦296(XM296)和新麦38(XM38))进行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活力指数的耐旱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128个小麦品种的干旱萌发特性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5类。山农28号和长6878等18个干旱萌发特性好的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快,幼苗整齐健壮;新麦38、乐麦185等26个干旱萌发特性差的小麦品种种子萌发慢、萌发时间分散、发芽率低且幼苗整齐度差。进一步对不同干旱萌发特性的小麦品种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表明,干旱萌发特性好的山农28号和长6878干旱萌发前期大分子修复基因TD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干旱萌发前期POD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α-淀粉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受干旱影响较小,萌发后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干旱萌发特性差的鑫麦296和新麦38在干旱胁迫下种胚DNA和蛋白质修复基因表达水平上升相对滞后;在干旱胁迫下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干旱萌发特性好的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萌发成苗过程中种胚大分子修复能力和种子抗氧化能力强,贮藏物质动员早,最终种子萌发速度快,出苗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特性 贮藏物质分解转化 大分子修复能力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Triticum aestivum-Haynaldia villosa Translocation Line T6BS·6BL-2VS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全战 张边江 +2 位作者 周峰 吴梅 华春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4期47-50,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experiment was to provide a new germplasm for wheat breeding by further using desirable genes in 2V chromosome of Haynaldia villosa.[Method] Through hybridization between common wheat(Triticum a... [Objective] The aim of experiment was to provide a new germplasm for wheat breeding by further using desirable genes in 2V chromosome of Haynaldia villosa.[Method] Through hybridization between common wheat(Triticum aestivum)-Haynaldia villosa disomic substitution line and common wheat Nonglin26-3C chromosome of Aegilops triuncialis disomic addition line,the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chromosome C-banding,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 were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and combined characters investigation.[Result] The wheat-Haynaldia villosa translocation line(T6BS·6BL-2VS)was selected from hybrid progenies to conduct characters investigation,which found some bristles on glume ridge of T6BS·6BL-2VS.[Conclusion] The translocation line induced by gametocidal chromosome was a small segment translocation line and the gene of bristle on glume ridge of Haynaldia villosa was located between the middle and the terminal of 2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Haynaldia villosa TRANSLOCATION C-BANDING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水肥不同层次组合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氮磷养分有效性和产量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邵明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98-2706,共9页
以肥熟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样,用分层土柱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层次水分、氮、磷组合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氮磷养分有效性和产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水肥处理的氮磷养分有效性和产量效应差异显著。氮素养分有... 以肥熟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样,用分层土柱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层次水分、氮、磷组合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氮磷养分有效性和产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水肥处理的氮磷养分有效性和产量效应差异显著。氮素养分有效性在4.73%-41.19%之间,磷素养分有效性在4.11%-13.58%之间。对氮素养分有效性,单施氮整体湿润时(0-90cm土层湿润)较上干下湿(0-30cm土层干旱胁迫,30-90cm土层湿润)低4.87%,而氮磷配施在整体湿润时较上干下湿高6.3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对磷素养分有效性,氮磷配施时,在整体湿润时较上干下湿增加5.01T(P〈0.05)。从不同施肥土层看,氮素养分有效性均以0-90cm土层施肥处理最高;对氮磷配施处理,在上干下湿时分别比0-30cm、30-60cm和60-90cm土层施肥处理高9.5%、10.1%和20.2个%;对磷素养分有效性,整体湿润处理,以0-30cm土层施肥显著高于其它土层施肥处理。单施氮或磷,上干下湿时氮磷养分的产量效应均高于整体湿润处理,但氮磷配施时均以整体湿润处理较高;从不同土层施肥看,氮素养分的产量效应以0-90cm土层施肥最高;磷素养分的产量效应则表现为0-90cm与0-30cm土层施肥处理显著高于30-60cm和60-90cm土层施肥处理。分析0-90cm土层残留硝态氮和有效磷累积量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土壤残留硝态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上干下湿时CK、单施氮、单施磷和氮磷配施土壤残留硝态氮分别比整体湿润相应施肥处理增加125.8%、20.1%、21.9%和2.1%;不同处理有效磷差异性不及硝态氮明显。整体看,在两种水分状况下,均以0-90cm和0-30cm土层施肥有利于提高氮磷养分对冬小麦的有效性和产量效应,减少硝态氮和有效磷在土壤中的残留累积。考虑到生产上的可操作性,仍以施人0-30cm土层最适,说明即使在上千下湿情况下,保证上层有效养分供应仍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空间组合 氮有效性 磷有效性 产量效应 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下载PDF
黄淮麦区南片两个国审小麦品种穗分化特性及抗倒春寒能力的鉴定与分析
15
作者 李春艳 白昕晨 +3 位作者 杨秋萍 王伟伟 刘曙东 奚亚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6-41,47,共7页
为鉴定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品种西农100和小麦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周麦18”的抗倒春寒能力,采用大田试验调查穗分化特征,人工气候室低温胁迫处理6 h、12 h、24 h后测定结实率、叶片逆境生理指标和显微结构等,并分析了两个品种各个指标... 为鉴定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品种西农100和小麦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周麦18”的抗倒春寒能力,采用大田试验调查穗分化特征,人工气候室低温胁迫处理6 h、12 h、24 h后测定结实率、叶片逆境生理指标和显微结构等,并分析了两个品种各个指标间的差异与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大田条件下,西农100比周麦18的穗分化进程提前;倒春寒低温胁迫促使西农100小麦旗叶的SOD与CAT活性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周麦18;同时,低温胁迫使小麦叶片显微结构中厚壁组织出现明显分解与萎缩,西农100低温胁迫6 h叶片厚度较CK(未处理)未发生变化,周麦18叶片厚度则明显减小,低温胁迫12 h以后,两个品种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西农100和周麦18都具有一定的抗倒春寒特性,而西农100的抗倒春寒能力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生物学特性 穗分化 倒春寒
下载PDF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与普通小麦(T.aestivum)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时津霞 乔永利 +3 位作者 杨庆文 何蓓如 吉万全 翁跃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29,共7页
以普通小麦农家种、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89... 以普通小麦农家种、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89,存在较大的差异,推测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A、B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完整的、平衡的遗传体系;(2)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和B染色体组各自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264、0.125,结合两个染色体组的聚类结果,发现A、B染色体组在进化上是不同步的,且A染色体组比B染色体组更为保守;(3)通过比较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的遗传结构,发现双二倍体基因组的简单重复序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印证了“小麦异源多倍体形成初期就发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普通小麦 SSR标记 同源性
下载PDF
小冰麦(Triticum aestivum-Agropyron intermedium)对盐胁迫和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08
17
作者 杨春武 李长有 +2 位作者 尹红娟 鞠淼 石德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5-1261,共7页
将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摩尔质量比1∶1混合,在60~300mmolL-1盐浓度内模拟出5种强度的盐胁迫条件,在30~180mmolL-1盐浓度内模拟出6种强度的碱胁迫条件,并以此对小冰麦苗胁迫处理12d。测定相对生长... 将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摩尔质量比1∶1混合,在60~300mmolL-1盐浓度内模拟出5种强度的盐胁迫条件,在30~180mmolL-1盐浓度内模拟出6种强度的碱胁迫条件,并以此对小冰麦苗胁迫处理12d。测定相对生长率(RGR)、含水量、丙二醛(MDA)、电解质外渗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6项胁变指标和Na+、K+、脯氨酸、甜菜碱、有机酸5种溶质含量。结果表明,碱胁迫下小冰麦的各项胁变反应均明显大于盐胁迫下。在本试验条件下,小冰麦可耐受的最高盐胁迫浓度为300mmolL-1,而碱胁迫仅为150mmolL-1。碱胁迫造成小冰麦光合色素含量急剧下降,可能是其危害甚于盐胁迫的原因之一。碱胁迫下有机酸大量积累可能是小冰麦响应碱胁迫的特殊生理机制。试验结果证明盐、碱胁迫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胁迫,不仅对植物的作用机制不同,而且植物的适应机制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冰麦 盐胁迫 碱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的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董玉琛 郑殿升 +3 位作者 乔丹杨 曾学琦 恩在诚 陈勋儒 《作物学报》 CAS 1981年第3期145-152,219,共9页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之间的高山区,而以1900米至2300米地带种植较多。原产地年均温15℃、年雨量1480mm 左右。小麦苗期和成熟期正置雨季,而孕穗至灌浆期处于旱季。晚熟,生育前期尤长。在原产地九、十月播种,二月拔节,三、四月抽穗,五、六月成熟。能避抗一月重霜,耐瘠,抗穗发芽,抗鸟兽害。穗长芒、短芒或无芒。颖有毛或无毛,有白、红、黑壳白底、白壳黑边、白壳黑斑等色。粒红色(过去曾发现白色的)。已定名十六个变种,其中此次新定名十个变种。经种间杂交和根尖细胞学观察,确定它具有 AABBDD 染色体组,并认为它在小麦属中的地位是一个原始栽培六倍体种。如按新分类法,即染色体组相同的都属一个种,则“云南小麦”是普通小麦的云南小麦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麦 染色体组 澜沧江 基因组 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 铁壳麦 斯卑尔脱小麦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的小麦施氮量预测方法
19
作者 杜云 张婧婧 +1 位作者 韩博 鲁子翱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16-120,共5页
针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周期施肥试验数据少、使用传统预测方法难以进行有效施肥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BS(SMOTE+Bootstrap)数据扩充方法的XGBoost算法预测模型。基于原始的135条施氮量数据划分训练集(80%)和测试集(20%)... 针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周期施肥试验数据少、使用传统预测方法难以进行有效施肥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BS(SMOTE+Bootstrap)数据扩充方法的XGBoost算法预测模型。基于原始的135条施氮量数据划分训练集(80%)和测试集(20%),使用SMOTE方法对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进行均衡化处理,以获取更多的特征信息,然后使用Bootstrap方法对均衡化后的数据进行扩充,最后使用XGBoost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并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SMOTE方法均衡数据,较大程度地提高了SBS-XGBoost模型的预测精度,MSE从原始数据的66.802下降至13.027,MAE从原始数据的6.711下降至2.393,R~2从原始数据的0.390上升至0.912。SBS-XGBoost不仅在研究施氮量的预测中表现出色,还能为其他小样本数据的科学预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小样本 施氮量 预测
下载PDF
小麦转录因子TaARF1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
作者 连少英 张修引 +6 位作者 郭灿 牛吉山 姜晓君 李磊 张庆琛 齐学礼 倪永静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4,共11页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s)是调控植物各器官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TaARF14是小麦ARF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以小麦栽培品种‘尚农6’为材料,克隆了TaARF14基因(TaARF14-1A,TaARF14-1B和TaARF14-1D).序列分析显示:TaARF14的3个同源基因都具有10个...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s)是调控植物各器官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TaARF14是小麦ARF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以小麦栽培品种‘尚农6’为材料,克隆了TaARF14基因(TaARF14-1A,TaARF14-1B和TaARF14-1D).序列分析显示:TaARF14的3个同源基因都具有10个外显子区域,且3条核酸序列相似性为94.94%~96.07%;TaARF14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或植物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推测TaARF14-1A,TaARF14-1B和TaARF14-1D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且TaARF14基因对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具有明显的响应;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相比其他作物,ARF14基因在麦类作物基因进化中具有更高的保守性;qRT-PCR结果表明:TaARF14基因在小麦的穗发育进程中,特别是花器官的发育(包括雄蕊和雌蕊)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施用IAA,GA和ABA后,TaARF14基因在根、茎、叶中均具有明显的响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TaARF14 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