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pamine transporter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of different stages detected using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brain imaging
1
作者 Jiwu Zhang Lijuan Zhu Jianqiang Du Bo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BACKGROUND: Literature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density changes of dopamine transporter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degree and grading of disease condition of Parkinson disease (PD). However, the dist... BACKGROUND: Literature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density changes of dopamine transporter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degree and grading of disease condition of Parkinson disease (PD).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dopamine transporter in each nucleus of corpora striatum at each period is still unclear.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adioactive uptake distribution of dopamine transporter in bilateral corpora striata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PD using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and make a comparison with healthy controls. DESIGN: Case-control analysis. SETTING: Department of Imageology,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ARTICIPANTS: Thirty patients with PD admitted to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January and December 2005 were recruited. The involved patients, 19 male and 11 female, were aged from 36 to 80 years and with disease course of 2.5 months to 10 years. They all met the clinical diagnosis criteria of Britain Parkinson's disease Association Think Tank; Following Hoehn-Yahr grading: grade Ⅰ : unilateral morbidity; grade Ⅱ: bilateral morbidity, but without balance disorder; grade Ⅲ: bilateral morbidity, accompanied with early posture balance disorder; grade Ⅳ: severe morbidity, needs more help; grade V : without help, only in bed or wheelchair. There were 11 patients with mild PD (grade Ⅰ - Ⅱ ), 9 patients with moderate PD (grade Ⅲ) and 1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D (grade Ⅳ - Ⅴ ). Meanwhile, 6 healthy persons were selected as normal controls. Informed consents were obtained from all the subjects. METHODS: Twenty-four hours after withdrawal of PD drugs, 30 patients with PD and 6 healthy controls took kalium perchloricum 400 mg orally. After lying down for 30 minutes, all the subjects were intravenously injected with 740 MBq 99Tc m-TRODAT-1 (Jiangsu Institute of Atomic Medicine, Batch No. 20040310) at elbow part. Following injection, image was collected using scanner for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DAC Company, USA). Matrix was 64 × 64, each detecting head revolved 180 ° , 1 frame/60 s. Sixty-four frames were collected with double detecting heads, 50 K/frame. Faultages with clearest image of corpora striatum were selected. Regions of interest (ROI) of caudate nucleus,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utamen and thalamic region in bilateral corpora striata were radioactively counted, and mean value of radioactive counting of ROI was used as the mean value ofpixel in each region of bilateral corpora striata. MAIN OUTCOME MEASURES: Comparison of radioactive uptake in each region of brain between healthy persons and patients with PD. RESULTS: Thirty patients with PD and six healthy persons who received body examination participated in the final result. Comparison of radioactive uptake in each region between healthy persons and patients with PD: ①In the healthy persons, high-density radioactive uptake was found in bilateral corpora striata; Structures of caudate nucleus,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utamen, and thalamus were clear with eudipleural radioactive distribution, and the background of peripheral brain tissue was very low. ②Radioactive intakes in opposit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utamen of patients with mild PD were significantly inferior to those in homolateral ones(70.45±3.35, 87.64±2.65, t =15.82, P 〈 0.05). Structures of bilateral caudate nucleus and thalamus were clear with eudipleural radioactive distribution (P 〉 0.05). ③Radioactive intakes i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utamen and thalamus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PD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compared with healthy pers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ean radioactive counting of ROI between patients with PD and healthy persons (t =5.20, P 〈 0.05: t =3.95, P 〈 0.05); The structure of opposite caudate nucleus was not very clear, radioactive distribution of opposite caudate nucleu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compared with homolateral one (81.11±4.25, 104.56±3.64, t = 14.65, P 〈 0.05). ④As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D, the structure of bilateral corpora striata was not clear, radioactive intak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peripheral background was heightened, even higher tha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hole corpora striatum. CONCLUSION: SPECT DAT imaging of brain can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active uptake in each region of bilateral corpora striata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PD, which is helpful to diagnose and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 disease DOPAMINE tomography emission-computed single-photon
下载PDF
Stratified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appendicitis 被引量:5
2
作者 Geon Park Sang Chul Lee +1 位作者 Byung-Jo Choi Say-June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8期13942-13949,共8页
AIM: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and signs of appendicitis, but without confirm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indings.
关键词 APPENDECTOMY APPENDICITIS Computed tomography Diagnostic accuracy RE-EVALUATION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身体组分、^(18)F-FDG PET/CT显像预测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预后的价值
3
作者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13-718,共6页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联合NAC治疗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在NAC前和化疗1、3个周期后检测记录QCT参数[L_(1)、L_(2)水平的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骨密度(BMD)、L_(3)水平的椎旁肌肉面积(TMA)]、^(18)F-FDG PET/CT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NAC结束后进行手术,随访12个月(失访2例),依据有无复发转移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化疗1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A、BMD、VFA、MA水平分别为(45.23±4.07) cm^(2)、(128.97±26.53) mg/m^(2)、(78.07±6.69) cm^(2)、(37.36±5.74) cm^(2),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42.52±3.32) cm^(2)、(112.54±25.82) mg/m^(2)、(73.73±7.25) cm^(2)、(32.94±5.31)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A、BMD、VFA、MA水平分别为(40.95±3.92) cm^(2)、(113.55±15.87) mg/m^(2)、(73.59±6.17) cm^(2)、(32.67±4.98) cm^(2),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37.51±3.56) cm^(2)、(95.18±17.45) mg/m^(2)、(70.30±5.14) cm^(2)、(28.52±4.42)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UV_(max)、MTV分别为5.43±1.25、(3.86±0.87)×10^(4)mm,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6.04±1.07、(4.27±0.85)×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UV_(max)、MTV分别为3.94±1.06、(2.61±0.70)×10^(4)mm,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73±1.21、(3.05±0.93)×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FA、BMD、VFA、MA、SUV_(max)、MTV联合预测手术联合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98 (95%CI:0.809~0.954)、0.919 (95%CI:0.836~0.968)。结论 NAC过程中检测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可预测手术联合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联合预测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定量CT 新辅助化疗 骨密度 肿瘤代谢体积
下载PDF
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与气道结构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苑艺姣 韩文 +2 位作者 甄蕾 左志刚 赵艳红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1期863-870,共8页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与气道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均角患者40例为研究组,骨性Ⅰ类均角患者60例为对照组,拍摄锥形束...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与气道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均角患者40例为研究组,骨性Ⅰ类均角患者60例为对照组,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并用三维测量软件测量,分析颏部形态位置、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结果与骨性Ⅰ类患者相比,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前厚度、颏部基骨体积、总体积小,颏角、颏凹陷、颏曲度、牙槽突面积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n-V线距离、Gn-H线距离、Po-NB距离、面角小,Y轴角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总体积、舌咽上界横径、矢状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形态、位置与上气道形态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角与喉咽长度呈负相关(r=-0.277,P<0.01);Po-NB距离与腭咽长度呈负相关(r=-0.222,P<0.05);颏高度(r=-0.261,P<0.01)、颏部基骨面积(r=-0.225,P<0.05)与腭咽上界横径呈负相关;颏最小厚度(r=0.245,P<0.05)、颏角(r=0.249,P<0.05)、牙槽突面积(r=0.213,P<0.05)与腭咽上界矢状径呈正相关;Gn-V线(r=0.217,P<0.05)、Po-NB距离(r=0.208,P<0.05)与舌咽上界横径呈正相关;颏前厚度与喉咽上界矢状径呈负相关(r=-0.211,P<0.05);颏凹陷与喉咽下界矢状径呈负相关(r=-0.237,P<0.05);颏曲度与喉咽下界横径呈正相关(r=0.231,P<0.05)。结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发育不足,形态偏薄,颏部矢状向位置偏后,垂直向位置偏上,舌咽气道相对狭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形态、位置与上气道形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骨性Ⅰ类 下颌后缩 成年女性 锥形束CT 颏部 上气道 错[牙合]畸形 正畸
下载PDF
螺旋CT对小肠间质类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建春 傅引弟 +1 位作者 诸伟 沈海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小肠间质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肿瘤的CT资料。结果小肠良性间质肿瘤5例,小肠间质肉瘤11例。CT扫描初诊检出肿瘤16例,定性诊断准确10例。CT主要表现为小肠腔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及肿块... 目的探讨CT对小肠间质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肿瘤的CT资料。结果小肠良性间质肿瘤5例,小肠间质肉瘤11例。CT扫描初诊检出肿瘤16例,定性诊断准确10例。CT主要表现为小肠腔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及肿块内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有明显不均匀性强化。结论CT是定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可靠的定性诊断价值,并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明确病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小肠肿瘤 间质肿瘤 影像表现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的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耀武 唐安戊 +4 位作者 徐卫平 乔穗宪 朱永钳 陈立光 陈应瑞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1-272,T003,共3页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对原发性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1例受检者行18F FDGPET显像 ,其中 3 1例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最后诊断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和临床随访。结果 18F FDG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的灵敏度为 ...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对原发性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1例受检者行18F FDGPET显像 ,其中 3 1例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最后诊断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和临床随访。结果 18F FDG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的灵敏度为 96.0 0 % ,特异性为 76 92 % ,阳性预测值为 80 .0 0 % ,阴性预测值为 95 2 4% ,准确性为 86 2 7%。鼻咽癌、鼻咽炎症和无鼻咽病变组标准摄取值 (SUV)均值比较 ,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F =2 1 3 0 ,P <0 0 1)。结论 18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显像 诊断 原发性鼻咽癌 ^18F-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肺内病灶^(18)F-FDGPET/CT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之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段钰 于丽娟 +1 位作者 陆佩欧 王文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GD)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及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手术病例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结果。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病灶良恶性,所得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GD)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及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手术病例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结果。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病灶良恶性,所得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3个肺内病灶,49个恶性、4个良性,PET/CT正确诊断45个恶性病灶;灵敏度为91.8%,准确性为84.9%;4个良性病灶,其中炎性假瘤1例、结核3例。53例肺内病变,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转移阳性者16例(45个淋巴结),PET/CT正确诊断10例,灵敏度为62.5%,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阴性者37例(32个淋巴结),PET/CT正确诊断30例,特异性为81.1%,准确性为75.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是评价肺内病灶良恶性的一种有效、无创性检查方法,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朝阳 全勇 +1 位作者 宋亚宁 孙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8期845-847,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8例淋巴管瘤。MSCT平扫18例,其中5例增强。回顾性分析其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3组,即疏松的间隙组,11例;...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8例淋巴管瘤。MSCT平扫18例,其中5例增强。回顾性分析其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3组,即疏松的间隙组,11例;内脏组,1例;体表软组织组,6例。最常见的MSCT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常为多囊,内有分隔,病变大,占位不明显,沿疏松的间隙生长,壁与分隔可强化。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淋巴管瘤的部位、范围、大小、密度,是诊断淋巴管瘤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壁结核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春峰 汪秀玲 +3 位作者 徐凯 王绪 荣玉涛 权强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 7例胸壁结核的X线与CT征象 ,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7例胸壁结核患者的完整资料 ,结合文献报道 ,回顾性总结分析其X线、CT影像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  7例胸片中 ,3例没有... 目的 总结分析 7例胸壁结核的X线与CT征象 ,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7例胸壁结核患者的完整资料 ,结合文献报道 ,回顾性总结分析其X线、CT影像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  7例胸片中 ,3例没有发现病灶 ,1例可见肋骨破坏 ,2例肺野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 ,1例见到钙化 ,但不能准确定位。CT均能显示病灶的位置及内部结构。根据本组病例及文献报道 ,胸壁结核的主要影像征象有 :①胸壁脓肿 ,②钙化 ,③骨破坏 ,④胸腔内突出软组织肿块。结论 X线摄片是胸壁结核检查的基本手段 ,但对于胸壁外或没有肋骨破坏和钙化的病灶易漏诊。CT能清楚显示病灶位置及内部结构 ,结合胸壁的穿刺活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结核 X线诊断 CT诊断 胸壁脓肿 钙化 骨破坏
下载PDF
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高景利 李晓岚 +5 位作者 赵宏艳 闫秀纵 马宇杰 梁静涛 张建军 魏泽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华北煤碳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42例ARDS患者,按ARDS病原不同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和肺外源性ARDS组(AR...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华北煤碳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42例ARDS患者,按ARDS病原不同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两组均早期予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h和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肺顺应性(C)、潮气量(V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5例患者进行了两种体位的胸部CT比较。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后,两组患者FiO2减少,RR减慢,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Raw均显著增加,ARDSexp组VT明显高于同时间点ARDSp组;而动脉血pH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无明显变化;ARDSp组与ARDSexp组同时间点比较,PaO2/FiO2显著增加;ARDSp组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有效率为65%,ARDSexp组为68%,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胸部CT显示俯卧位后原背侧渗出性改变有所改善,原腹侧正常肺组织出现渗出性改变。结论无论是ARDSp组还是ARDSexp组,俯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ARDS患者早期支持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机械通气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力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肺内源性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鼻咽癌CT表现与p53、p16蛋白异常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梅 韦程纲 +4 位作者 阴骏 刘伟锋 曲丽英 郭启勇 王海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8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p53、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CT表现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鼻咽癌50例,全部病例做鼻咽轴位平扫,部分病例同时做冠状扫描。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所有病例中的p53、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癌及鼻咽粘膜慢性炎症中p53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p53、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CT表现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鼻咽癌50例,全部病例做鼻咽轴位平扫,部分病例同时做冠状扫描。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所有病例中的p53、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癌及鼻咽粘膜慢性炎症中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和10%,p16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2%和85%,p53、p16表达在两者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5)。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及CT表现为副鼻窦受累,颅底骨质破坏相关(P<0.05)。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预后及CT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3与p16有相关性(P<0.005)。结论:p53、p16在鼻咽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颅底侵犯有一定相关性,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p53、p16可作为评价鼻咽癌CT表现恶性度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CT P53蛋白 P16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25例布-加综合征的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伟民 蒋建红 +4 位作者 翁琴芳 张慧颖 顾建光 田文娟 陈焕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诊断布加综合征条件。方法 分析25例布加综合征彩超检查及X线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肝内侧支循环及血流流向,下腔静脉、肝静脉一支或多支狭窄或阻塞是诊断布加氏综合征必备条件。另外,尾状叶肥大,血栓形成、局...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诊断布加综合征条件。方法 分析25例布加综合征彩超检查及X线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肝内侧支循环及血流流向,下腔静脉、肝静脉一支或多支狭窄或阻塞是诊断布加氏综合征必备条件。另外,尾状叶肥大,血栓形成、局限性狭窄、膜状物回声,门静脉高压肝血管表现为布加综合征辅助诊断条件。结论 CDFI在BCS定性诊断符合率100%,定型诊断符合率96%,超声应为BCS临床影像学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超声波诊断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罗敏 胡道予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急腹症MSCT双期增强扫描病例80例,其中10例患者图像经多平面重组(MPR)及肠系膜血管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诊断为肠扭转。结果MSCT诊断10例肠扭转,主要征象有肠系膜血管“漩涡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急腹症MSCT双期增强扫描病例80例,其中10例患者图像经多平面重组(MPR)及肠系膜血管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诊断为肠扭转。结果MSCT诊断10例肠扭转,主要征象有肠系膜血管“漩涡征”10例,肠管“漩涡征”5例,靶环征或双晕征5例,肠系膜上动脉、静脉(SMA、SMV)换位征3例,鸟喙征4例,SMV血栓形成2例,腹水征10例。诊断均经手术证实。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与肠系膜血管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肠扭转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扭转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钢 裴国献 +4 位作者 顾立强 朱立军 郭刚 夏霆 林昂如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对32例移位髋臼骨折行术前CT平扫或三维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和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固定。结果32例全部获得6月-...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对32例移位髋臼骨折行术前CT平扫或三维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和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固定。结果32例全部获得6月-4年,平均15月的随访,按Maffa的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标准:优26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7.8%,X线标准:优24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4.6%。并发症主要有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和异位骨化。结论CT三维重建对判断髋臼骨折的部位、移位方向和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对手术入路选择和手术复位、固定具有指导作用。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只要移位大于2-3mm,都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最佳入路,术中准确复位和妥善固定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三维CT
下载PDF
CD44v6,E-cad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T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兰勇 魏渝清 +3 位作者 龙晚生 贺晓燕 高波 易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研究CD44v6,E-cad在周围型非小细胞性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中CD44v6,E-cad蛋白的表达强度,并分析其与CT表现的... 目的:研究CD44v6,E-cad在周围型非小细胞性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中CD44v6,E-cad蛋白的表达强度,并分析其与CT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周围型NSCLC组织中CD44v6,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和43.9%。、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分叶征、毛刺征、胸膜浸润和纵隔淋巴结增大呈正相关(P<0.01或0.05)。E-cad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分叶征、毛刺征、胸膜浸润,纵隔淋巴结增大以及肿瘤大小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阳性与E-cad阴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E-cad失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有一定关系。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浸润和纵隔淋巴结增大的肺癌CD44v6高表达而E-cad失表达,提示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潜能,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对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选择椎体强化术靶椎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江晓兵 罗耀武 +6 位作者 梁德 唐永超 姚珍松 张顺聪 晋大祥 杨志东 丁金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联合同机CT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and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对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选择椎体强化术靶椎体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1年4月...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联合同机CT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and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对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选择椎体强化术靶椎体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1年4月对4例因体内置入顺磁性材料而不能接受MRI的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Infinia Hawkeye 4图像融合系统行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然后对感兴趣区病灶行同机CT检查,用图像融合软件完成SPECT—CT图像融合,在SPECT—CT融合图像上出现核素浓集的椎体考虑为病椎,在同机CT重建图像上仔细分析病椎CT图像、排除肿瘤或感染性骨破坏可能,从而确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诊断,并定位椎体强化术靶椎体。男l例,女3例;年龄59~79岁,平均67.4岁;病程8d~2个月,平均17d;因冠心病安装冠状动脉金属支架2例、心脏起搏器1例,体内置入不锈钢股骨头假体1例;诊断确立后实施椎体强化术,记录术前、术后2d的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手术疗效,放射学检查随访以进一步证实SPECT-CT图像融合检查的准确性。结果:SPECT-CT融合图像中,3例患者单个椎体、1例2个椎体出现核素浓集,其中T122例、L11例、L21例、L31例,同机CT重建图像提示病变椎体中无肿瘤或感染性骨破坏征象。术前、术后2dVAS分别为8-9分、1.5~2.5分,术前、术后2dODI分别为80%~90%、20%-30%,术后2d与术前相比改善明显。随访8-13个月,平均10个月,影像学随访病椎未出现迟发性骨破坏。结论:对于不能接受MRI检查的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可清楚定位核素浓集区的病变节段,通过分析核素浓集区骨结构特点可确定疾病性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选择椎体强化术靶椎体上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联合同机CT扫描 椎体强化术 靶椎体
下载PDF
肾结核的CT诊断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金龙 董江宁 胡兴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7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肾结核CT资料。结果:19例病灶CT表现为多发“花瓣”状囊腔15例、单发囊腔2例、囊实性肿块1例、自截肾1例,其中病灶内伴钙化者有9例;余1例肾内CT阴性。15例肾盂壁...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肾结核CT资料。结果:19例病灶CT表现为多发“花瓣”状囊腔15例、单发囊腔2例、囊实性肿块1例、自截肾1例,其中病灶内伴钙化者有9例;余1例肾内CT阴性。15例肾盂壁增厚,10例输尿管壁环形增厚,一般肾盂不扩张或轻度扩张。2例膀胱壁增厚伴挛缩1例。结论:肾结核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永梅 刘林祥 +1 位作者 赵福君 韩翔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特征,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5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体尾部4例。...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特征,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5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体尾部4例。5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其中3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肿瘤均有完整包膜,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牙体修复材料与Ⅱ类洞龈壁适合性的显微CT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聂杰 王晓燕 高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7-320,共4页
目的:使用显微CT观察不同牙体修复材料用于Ⅱ类洞充填修复时材料与龈壁的适合性。方法:选择人离体前磨牙18颗,制备邻牙合面Ⅱ类洞,随机分为6组进行分层充填。使用6种材料作为龈壁层材料,包括4种注射式充填材料:Beautifil Flow Plus F00(... 目的:使用显微CT观察不同牙体修复材料用于Ⅱ类洞充填修复时材料与龈壁的适合性。方法:选择人离体前磨牙18颗,制备邻牙合面Ⅱ类洞,随机分为6组进行分层充填。使用6种材料作为龈壁层材料,包括4种注射式充填材料:Beautifil Flow Plus F00(F00)、Beautifil Flow F10(F10)、Filtek Z350 Flowable(Z350F)和FujiⅡLC CAPSULE(Fuji),以及2种膏体状填压式充填材料:BeautifilⅡ(BF)和Filtek Z350(Z350)。将充填修复后离体牙进行显微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析龈壁层充填体-牙齿界面孔隙体积和分布。孔隙体积采用Jonckheere-Terpstra非参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龈壁层充填体-牙齿界面孔隙体积(mm3)由小到大依次为:Z350F(0.000 15)、F10(0.000 39)、F00(0.012)、Fuji(0.070)、Z350(0.16)和BF(0.20),Z350F/F10组与Fuji/Z350/B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隙分布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孔隙位于窝洞的点线角。结论:龈壁层充填体-牙齿界面孔隙主要位于窝洞点线角,高流动注射式充填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界面孔隙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材料 牙修复体 牙洞 龈壁层 X射线显微断层成像
下载PDF
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谭业颖 田嘉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评价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各自的敏感性。方法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并按不同栓塞部位分为叶及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两组;按肺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严重狭窄(超过50%)和轻度狭窄(少于50%)两组。对40例疑肺栓塞... 目的评价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各自的敏感性。方法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并按不同栓塞部位分为叶及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两组;按肺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严重狭窄(超过50%)和轻度狭窄(少于50%)两组。对40例疑肺栓塞患者先后行肺核素显像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分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①肺动脉造影共确定叶及段肺动脉栓塞102支。其中,肺灌注/通气显像显示86处叶及段性肺灌注/通气不匹配,敏感性为84.3%;螺旋CT肺动脉造影示98支,敏感性为96.1%;②肺动脉造影共确定140支亚段肺动脉栓塞,其中肺灌注/通气显示120处,敏感性为85.7%;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115支,敏感性为82.1%;③肺动脉狭窄程度>50%时,通气/灌注显示109处,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97支;肺动脉狭窄程度<50%时,通气/灌注显示91处,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121支。结论对叶及段肺动脉栓塞,两种方法敏感性基本相同;对亚段肺动脉栓塞,肺灌注/通气显像略高;肺血管轻度栓塞时,螺旋CT肺动脉造影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灌注/通气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