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1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chizophrenia and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1
作者 Yiting Zhu Xiaohui Yang +3 位作者 Miaoru Chen Yu Hu Yunfeng Chang Xiang W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47-660,共14页
Toxoplasma gondii(T.gondii or Tg),is an obligatory intracellular parasite with humans as its intermediate hosts.In recent years,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gondii infection and schizophrenia have been reported,... Toxoplasma gondii(T.gondii or Tg),is an obligatory intracellular parasite with humans as its intermediate hosts.In recent years,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gondii infection and schizophrenia have been reported,including the possible mediating mechanisms.Currently,mechanisms and hypotheses focus on central neurotransmitters,immunity,neuroinflammation,and epigenetics;however,the exact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studies related to T.gondii infection and schizophrenia,particularly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Research on dopamine(DA)and other neurotransmitters,the blood-brain barrier,inflammatory factors,disease heterogeneity,and other confounders is also discussed.In addition,we also summarized the results of some new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oplasma gondii SCHIZOPHRENIA NEUROTRANSMITTERS NEUROINFLAMMATION IMMUNITY EPIGENETICS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Host Interferon-γ Gene Polymorphism with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of Bangladesh
2
作者 Nasrin Akter Sonia Tamanna +3 位作者 Molie Rahman Atiqur Rahman Akm Mahbub Hasan Taibur Rahman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23年第3期156-169,共14页
Human toxoplasmosis is caused by the intracellular protozoan parasite Toxoplasma gondii. Although T. gondii infection is generally asymptomatic for most of the immunocompetent adults, severe complications may occur pa... Human toxoplasmosis is caused by the intracellular protozoan parasite Toxoplasma gondii. Although T. gondii infection is generally asymptomatic for most of the immunocompetent adults, severe complications may occur particularly in pregnant women and immunocompromised individual. Host cell immunity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parasite differentiation and persistence in the host. Therefore, genetic polymorphism in the host immune genes, for instance interferon-γ gene could be linked with possibility of T. gondii infect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verify the link between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in the IFN-γ gene of pregnant women and T. gondii infection through correlating with anthropometric and sociodemographic parameters. In this study, ninety-two (N = 92) pregnant women (16 - 40 years) and healthy controls (N = 95) with similar age ranges were included. Among them, 25% (n = 23) pregnant women were seropositive for T. gondii IgG antibodies by Rapid Test Assay. Allelic and genotypic frequencies of IFN-γ +874T/A (rs2430561) SNP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ARMS-PC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 and T alleles in the specific position of the IFN-γ gene in the T. gondii-infected pregnant women and the control group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the data. However, we found a higher frequency (13.04%) of A/A genotype in T. gondii infected pregnant women as compared to non-infected individuals (8.70%), demonstrating that T. gondii infection susceptibility may be increased by homozygosity for the A allele. Further studies are to be needed to find out the link between host gene polymorphism and T. gondii infection in Banglade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 gondii Pregnant Women SEROPREVALENCE IFN-γ Gene Polymorphism
下载PDF
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虫体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宁 程昶 +4 位作者 尹德琦 张义伟 桑晓宇 冯颖 陈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为了探究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影响,在弓形虫ToxoDB数据库获取基因全长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大量纯化His标签重组蛋白质,免疫实验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纯化。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 为了探究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影响,在弓形虫ToxoDB数据库获取基因全长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大量纯化His标签重组蛋白质,免疫实验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纯化。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用不同浓度的抗体作用于弓形虫并提取全虫蛋白,进行Western-blot验证,分析其是否对虫体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产生影响。ALP2a蛋白质是组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MYST-A与ALP2a可能形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共同参与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拟通过分子互作实验验证两者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纯化重组蛋白质His-MYST-A。His-MYST-A免疫小鼠以及兔子,并获得了特异性多克隆抗体。IFA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胞内的虫体中和游离速殖子中,弓形虫MYST-A均在虫体细胞质内广泛分布。MYST-A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抗体浓度的增加,泛素化、单甲基/二甲基化、丙二酰化、琥珀酰化的修饰水平均增强(尤其是55 kDa处),说明该蛋白质起负调控作用。分子互作实验验证MYST-A与ALP2a两者发生相互作用。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调控作用,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对了解弓形虫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新型弓形虫疫苗研制及药物靶标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MYST-A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下载PDF
ApiAP2转录因子家族调控弓形虫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丹丹 罗润琪 +5 位作者 梁瑞英 汪磊 梁琳 司红彬 丁家波 汤新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87-2697,共11页
弓形虫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为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WHO数据显示,全球人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在25%—50%。孕妇感染弓形虫引起的垂直传播严重危害胎儿及婴幼儿健康,弓形虫感染也是引起免疫缺陷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在畜牧生产中,... 弓形虫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为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WHO数据显示,全球人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在25%—50%。孕妇感染弓形虫引起的垂直传播严重危害胎儿及婴幼儿健康,弓形虫感染也是引起免疫缺陷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在畜牧生产中,弓形虫病引起孕畜流产、死胎,危害严重。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原生动物寄生虫,属于顶复门原虫,生活史复杂,包括在中间宿主(人类和其他温血动物)的无性增殖和在终末宿主(猫科动物)的有性繁殖。为完成弓形虫在中间、终末宿主复杂的生命周期,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化及生长需要严格而精准的基因调控,因此揭示弓形虫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对治疗性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ApiAP2转录因子是一类具有AP2结构域和强大调节功能的蛋白家族,在疟原虫、弓形虫等寄生虫的生长发育中发挥核心调控作用,是阐明弓形虫不同生活史阶段发育与转化调控机制的突破口。弓形虫作为顶复门原虫研究的模式生物,有67个含AP2结构域的转录因子被注释,部分转录因子在弓形虫生命周期生长发育和转化过程中发挥核心调控功能,但尚有大部分AP2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未知,尤其是针对有性繁殖阶段发育调控的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对已报道的弓形虫AP2转录因子的研究手段、生物学功能、调控的互作基因及网络进行系统梳理,旨在挖掘对弓形虫生长发育的重要节点起核心调控作用的基因或分子,在微观分子层面初步勾勒出弓形虫复杂生活史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调控机制,并对其在新型药物和疫苗研发中的作用及潜能进行展望。以期为动物弓形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阻断人弓形虫病的感染源,践行“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实现“同一世界、同一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生活史 转录因子 基因调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弓形虫MIC1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5
作者 李响 张小涵 +5 位作者 李美琪 陈冉 冯颖 李林 桑晓宇 杨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8,共9页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3代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株。结果显示,Sf9细胞在感染后的第3天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MIC1重组蛋白质在感染的Sf9细胞中成功可溶性表达;纯化的MIC1重组蛋白质不仅具有结合唾液酸乳糖的能力,同时能够刺激Balb/c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1∶2560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弓形虫MIC1重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MIC1蛋白 杆状病毒系统 活性分析
下载PDF
实验动物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6
作者 罗霆宇 李凯丽 +3 位作者 李昌文 陈洪岩 夏长友 高彩霞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目的建立实验动物弓形虫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通过比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发表的弓形虫各毒株序列,选取其529 bp重复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引物探针,建立弓形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随后... 目的建立实验动物弓形虫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通过比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发表的弓形虫各毒株序列,选取其529 bp重复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引物探针,建立弓形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随后对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验;取浓度为10^(6)~10^(2)copies/μL 10倍系列稀释的质粒标准品,每个浓度做3个平行,重复检测3次,计算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评估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及国标推荐的PCR方法检测14份犬组织样品和66份猪全血样品,以评估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检测能力。结果建立的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0^(8)~10^(1)copies/μL范围Ct值与质粒浓度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Slope为-3.285,R^(2)值为1,扩增效率为10^(1).663%。可检测到的弓形虫最低浓度为10^(1)copies/μL;与其他14种实验猪常见病原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检测10^(6)~10^(2)copies/μL质粒标准品,组内变异系数小于1.21%,组间变异系数小于0.62%。用建立的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国标PCR方法对14份犬组织样品和66份猪全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国标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0%(8/80)和7.5%(6/80),阳性符合率达到100%。结论建立的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弓形虫,为实验动物弓形虫日常监测提供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荧光定量PCR 应用
下载PDF
猪弓形虫病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7
作者 潘珂 张静 +5 位作者 莫心宇 申邦 方瑞 胡敏 赵俊龙 周艳琴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本研究利用制备的GRA7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猪弓形虫病的阻断ELISA方法。以rGRA7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取脾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出4株能够稳定产生单克隆抗体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经对此单克隆抗体进行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确认成功制备G... 本研究利用制备的GRA7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猪弓形虫病的阻断ELISA方法。以rGRA7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取脾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出4株能够稳定产生单克隆抗体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经对此单克隆抗体进行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确认成功制备GRA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后,以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对阻断ELISA方法进行优化后,经过重复性、交叉性、符合性实验验证本方法具有可重复性,与MAT符合性高。初步应用于288份临床样品检测,检出率为11.46%,与MAT检测结果重合率为84.8%。本研究成功制备弓形虫GRA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一种猪弓形虫病的阻断ELISA方法,为弓形虫病的检测提出了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GRA7蛋白 单克隆抗体 阻断ELISA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AP2家族蛋白质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旭 陈晓晓 +5 位作者 迟依明 马文宇 杜孟泽 安健 李秋明 尹德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24-3832,共9页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顶复门原虫,具有多宿主、多阶段的发育周期。弓形虫有性阶段仅限于猫科动物,而无性阶段发生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温血动物中。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弓形虫病,同时该病也能够对畜牧业造成严重...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顶复门原虫,具有多宿主、多阶段的发育周期。弓形虫有性阶段仅限于猫科动物,而无性阶段发生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温血动物中。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弓形虫病,同时该病也能够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刚地弓形虫具有一套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能够使虫体在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变化时及时在特定的阶段进行自身基因的转录及表达。然而,目前人们对其潜在的转录调控机制知之甚少。研究发现特异性的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在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AP2(apetala 2,AP2)家族转录因子参与了弓形虫不同阶段基因表达过程,这些因子在寄生虫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弓形虫转录因子AP2家族蛋白质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以期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生物学特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特异性转录因子 基因 包囊
下载PDF
弓形虫GRA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吉婧 朱明哲 +3 位作者 宋新宇 印春生 单虎 刘业兵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弓形虫GRA1蛋白并制备单克隆抗体,用于弓形虫病的诊断及GRA1蛋白功能研究。以弓形虫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GRA1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诱导表达蛋白并纯化。用... 本研究旨在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弓形虫GRA1蛋白并制备单克隆抗体,用于弓形虫病的诊断及GRA1蛋白功能研究。以弓形虫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GRA1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诱导表达蛋白并纯化。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鉴定。以制备的弓形虫GRA1单克隆抗体为一抗,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弓形虫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0a(+)-TG-GRA1;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GRA1为可溶性表达,分子量约为27 kDa;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GRA1可被犬弓形虫阳性血清识别,表明GRA1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成功筛选出5株单克隆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B10、2-C3、2-C9、3-C11以及6-E6,并对它们进行亚型鉴定,其中2-C3、2-C9、3-C11为IgG1,1-B10、6-E6为IgM;IFA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了mAb 2-C9最佳稀释浓度为0.875μg/mL、最佳孵育时间为1.5 h,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最佳稀释倍数为1∶400、最佳孵育时间为1.5 h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并对15只小鼠的肝脏组织切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弓形虫动物组织切片的检测,有助于弓形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弓形虫的动态分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GRA1蛋白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下载PDF
影响刚地弓形虫组织包囊体内外形成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丰慧 孟欣 崔平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在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发育为成熟组织包囊(bradyzoites)和卵囊(sporozoites)的两个时期,传统上需要进行动物试验,这极大地阻碍了对这些阶段的形态和代谢的生物学研究,而此阶段对弓形虫的感染至关重要。因此,在研究组织包囊... 在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发育为成熟组织包囊(bradyzoites)和卵囊(sporozoites)的两个时期,传统上需要进行动物试验,这极大地阻碍了对这些阶段的形态和代谢的生物学研究,而此阶段对弓形虫的感染至关重要。因此,在研究组织包囊时利用体外诱导的方法成为研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文章综述了影响组织包囊形成的因素,旨在为弓形虫病的研究、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组织包囊 缓殖子分化 体内外诱导包囊
下载PDF
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的研究
11
作者 张飞跃 伍孟琛 +4 位作者 吴海燕 马光旭 吴飞 杜爱芳 杨怡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并评估其可行性,预测弓形虫TgMIC3蛋白的B、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联合抗原表位SAG1((238-256))、GRA7((20-28))和AS15,构建出新型多表位肽,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理化性质、三级结构和分子对接能力等特征...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并评估其可行性,预测弓形虫TgMIC3蛋白的B、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联合抗原表位SAG1((238-256))、GRA7((20-28))和AS15,构建出新型多表位肽,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理化性质、三级结构和分子对接能力等特征进行分析;原核表达并纯化多表位重组蛋白(multi-epitope protein, MEP),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纯化效果;搭建MEP-PLGA纳米递送体系,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表位肽为亲水性蛋白非过敏原,具有一定抗原性,抗原表位均呈现在蛋白表面,能与MHC分子H-2-Dd稳定结合;可在BL21(DE3)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中稳定表达,并能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构建的MEP-PLGA纳米递送体系包封为54.42%,纳米颗粒饱满,大小均一。成功设计并构建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为弓形虫新型纳米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多表位重组蛋白 PLGA纳米疫苗
下载PDF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PCR检测方法在笼养猕猴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璋琼 李春花 +2 位作者 罗志武 匡德宣 孙晓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0-24,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及检测结果易判断的PCR方法,并应用于大规模猕猴种群的弓形虫常规检测中。同时比较巢式PCR和单一PCR的一致性。方法根据弓形虫保守基因p30(SAG1)设计了内、外两对进行巢式PCR扩增以及B1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单...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及检测结果易判断的PCR方法,并应用于大规模猕猴种群的弓形虫常规检测中。同时比较巢式PCR和单一PCR的一致性。方法根据弓形虫保守基因p30(SAG1)设计了内、外两对进行巢式PCR扩增以及B1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单一PCR扩增,将DNA样本进行10倍倍比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并对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繁猕猴共150只进行了弓形虫检测。结果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0-3ng/uL,而且方法特异。两种PCR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巢式PCR检测阳性率(10%)稍高于单一PCR检测阳性率(8.67%)。结论巢式PCR和一次PCR方法都可应用于猕猴弓形虫的常规检测中,并提示巢式PCR比单一PCR更敏感、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生物学 猕猴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因果关系的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13
作者 李伊凡 盛书颜 +2 位作者 吴梦云 计永胜 姚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究弓形虫感染与脑炎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中的弓形虫包囊分布和炎症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感染和脑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筛选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进行MR分...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究弓形虫感染与脑炎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中的弓形虫包囊分布和炎症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感染和脑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筛选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进行MR分析,以OR值及95%CI评价弓形虫感染与脑炎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异质性检验、水平多效性检验、留一法进行质量控制。利用Wh6弓形虫包囊感染的小鼠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使用Image J软件进行图片分析。结果筛选出29个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存在相关性的SNP,IVW方法结果提示弓形虫感染使得脑炎的患病分险为原来的0.98倍(OR=0.98,95%CI为0.76~1.27),显示两者无因果关系。质量控制结果提示筛选出的SNPs具有稳定可靠性。弓形虫包囊在脑组织各部位分布不同。结论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具有相关性,但未有充分证据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弓形虫 脑炎
下载PDF
中国地区家猫弓形虫流行病学特征及空间聚集性研究
14
作者 苏雅静 林雪 +2 位作者 张晨 薛頔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3-921,共9页
目的了解我国家猫弓形虫感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刚地弓形虫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百度学术数据库选择性文献调查检索,检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地区家猫弓形... 目的了解我国家猫弓形虫感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刚地弓形虫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百度学术数据库选择性文献调查检索,检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地区家猫弓形虫血清流行率的调查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对中国地区家猫弓形虫感染状况进行空间定位与表达。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84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86项符合条件的研究,涵盖28个省级行政区,涉及20722只猫。ArcGIS分级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家猫弓形虫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4.78%(3080/20836,95%CI:14.07%~15.03%)。西藏自治区、天津市、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至今尚未见猫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是山西省(60%,54/90,95%CI:49.82%~70.18%),其次是河北省(57.33%,43/75,95%CI:46.07%~68.59%)、河南省(45.53%,173/380,95%CI:40.52%~50.54%)和云南省(43.64%,24/55,95%CI:30.49%~56.79%),而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最低的地区是江西省(2.47%,2/81,95%CI:-0.90%~5.90%)。我国北方地区的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12%(2044/14481,95%CI:12.34%~15.90%),而南方地区的阳性率为16.30%(1036/6355,95%CI:15.40%~17.20%),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6.60,P<0.05)。此外,时间分布结果显示,1984-2023年我国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弓形虫在我国家猫中广泛传播,流行周期稳定且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由于宠物猫在我国日益流行,以及这些猫与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可能会带来重大的暴露风险。因此,养猫与人类弓形虫感染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减少人类通过猫接触弓形虫和猫弓形虫卵囊污染环境,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流行病学 中国 GIS技术
下载PDF
弓形虫MIC1、MIC6和ROP18混合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15
作者 李虎 朱进进 +2 位作者 李婧旸 韩成建 余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为评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1、MIC6和棒状体蛋白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我们将重组表达的MIC1、MIC6和ROP18三种蛋白进行不同的组合,并联合弗氏佐剂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用ELISA技术检测免疫后小鼠血... 为评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1、MIC6和棒状体蛋白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我们将重组表达的MIC1、MIC6和ROP18三种蛋白进行不同的组合,并联合弗氏佐剂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用ELISA技术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以及免疫蛋白刺激后脾细胞培养上清中各细胞因子的水平,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最后一次免疫后,用弓形虫WH3强毒株攻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PBS组相比,蛋白免疫组产生高滴度的IgG和IgG亚型(IgG1和IgG2a)抗体,滴度可高达1∶128000。细胞因子IL-4、IL-10和IFN-γ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地升高,并且重组蛋白能够诱导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免疫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其中MIC6-ROP18组延长时间最长(P<0.01)。MIC1、MIC6和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其中MIC6-ROP18蛋白组合的免疫保护效果更为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本研究为弓形虫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疫苗 重组蛋白 MIC1 MIC6 ROP18
下载PDF
弓形虫肌动蛋白抗原表位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16
作者 庄宝灿 朱进进 余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制备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BepiPred 1.0 Server在线分析设计TgActin抗原表位,并与多种属Actin进行同源比对,选取并合成高特异性多肽片段序列免疫新西兰兔。末次免疫后收集兔血清并使用Protein G纯化抗... 制备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BepiPred 1.0 Server在线分析设计TgActin抗原表位,并与多种属Actin进行同源比对,选取并合成高特异性多肽片段序列免疫新西兰兔。末次免疫后收集兔血清并使用Protein G纯化抗体,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ELISA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分析抗体的特异性及TgActin表位抗体作为内参抗体的可能性,免疫荧光观察胞内速殖子形态。结果显示,ELISA测定抗体效价为1∶128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体特异性识别弓形虫Actin,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gActin表位抗体可以标记纳虫泡内速殖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可用做弓形虫蛋白检测的内参抗体及其在细胞内的免疫荧光检测,为后续弓形虫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肌动蛋白 表位抗体 内参抗体 免疫荧光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核糖体蛋白L35A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陈玉晴 卞安萍 +5 位作者 张欣雨 许静雯 顾月月 李文超 顾有方 刘欣超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16,共8页
目的:克隆刚地弓形虫核糖体蛋白L35A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RPL35A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刚地弓形虫RPL 35 A基因,并通过ProtParam、ProtScale、TMpred和Signa IP预测RPL35A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 目的:克隆刚地弓形虫核糖体蛋白L35A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RPL35A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刚地弓形虫RPL 35 A基因,并通过ProtParam、ProtScale、TMpred和Signa IP预测RPL35A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和信号肽等一级结构,通过MEGA 6.0和DANSTAR软件分析RPL35A蛋白的保守性。用NPSA SOPMA和Swiss-Model预测RPL35A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并通过PSORT、CD-Search、DUT和IEDB数据库预测RPL35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构域、翻译后修饰位点和抗原表位等。结果:刚地弓形虫RPL 35 A基因片段大小为339 bp,编码112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式为C_(579)H_(940)N_(176)O_(151)S_(2),相对分子质量为12847.04,理论等电点为10.94,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在不同虫株间高度保守。二级结构主要有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RPL35A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有9个磷酸化位点、12个O-糖基化位点和6个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刚地弓形虫RPL35A蛋白具有潜在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刚地弓形虫疫苗和药物靶点研究的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核糖体蛋白L35A 结构 功能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不同分子检测技术对艾滋病患者合并寄生虫感染在真实世界的应用效果比较
18
作者 江华 朱银银 +3 位作者 朱红艳 胡志亮 殷位刚 张洪英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对住院艾滋病患者进行合并寄生虫感染的初步检验,比较不同DNA检测技术对艾滋病患者合并寄生虫感染在真实世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合并弓形虫感染或肺孢子虫感染的16例住院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 目的对住院艾滋病患者进行合并寄生虫感染的初步检验,比较不同DNA检测技术对艾滋病患者合并寄生虫感染在真实世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合并弓形虫感染或肺孢子虫感染的16例住院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进行实验室分子检测。检测方法包括针对不同靶基因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临床样本包括脑脊液、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比较采用不同方法和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采用Rep-529作为靶基因,LAMP与qPCR诊断艾滋病合并弓形虫感染的总检出率均为5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脊液样本进行LAMP-529-11和qPCR-529检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浆样本〔90.62%(29/32)比15.62%(5/32),P<0.01〕。采用BALF样本临床诊断合并肺孢子虫肺炎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浆样本〔100.00%(32/32)比18.75%(6/32),P<0.01〕。LAMP-18S检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LAMP-Cob检测引物组〔65.62%(21/32)比46.87%(15/32),P<0.05〕。LAMP-18S与qPCR-mtSSU的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62%(21/32)比53.12%(17/32),P>0.05〕。结论采用Rep-529作为靶基因对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感染进行检测,qPCR和LAMP方法均可选,建议首选样本为脑脊液;肺孢子虫肺炎检测也可选qPCR和LAMP方法,建议首选样本为BALF。当选择LAMP方法时,建议首选针对18S的引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弓形虫 肺孢子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主要抗原1(SAG1)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19
作者 代琴 骆璐 +5 位作者 董春霞 凌洪权 吴胜昔 曾政 秦萍 韦广苗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3,128,共6页
为了实现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urface antigen 1,SAG1)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高效表达,试验根据GenBank中弓形虫SAG1基因序列(登录号为S76248.1)及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目的基因序列进行优化设计,以pET-32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 为了实现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urface antigen 1,SAG1)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高效表达,试验根据GenBank中弓形虫SAG1基因序列(登录号为S76248.1)及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目的基因序列进行优化设计,以pET-32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AG1,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对重组菌进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通过优化诱导条件实现对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使用NGC^(TM)层析纯化系统纯化重组蛋白,并分别以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和犬弓形虫阳性血清作为一抗、羊抗鼠IgG-HRP和HRP-兔抗犬作为二抗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AG1经双酶切分别在5 900 bp和1 020 bp处出现1条载体条带和1条目的基因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重组蛋白大小为55 ku且以包涵体的形式成功表达,当诱导条件为25℃、0.4 mmol/L IPTG诱导8 h时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条带单一,纯度较高,3个样品质量浓度分别为0.409 5,0.368 5,0.451 9 mg/mL;表达的重组蛋白与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和犬弓形虫阳性血清均能特异性结合。说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弓形虫SAG1重组蛋白,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和质量浓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AG1 原核表达 镍柱纯化 蛋白免疫印迹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不同地理株对钴^(60)丙线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干小仙 沈丽英 +2 位作者 袁行政 丁建祖 宋昌存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7-19,共3页
对中国NT株弓形虫和美国的ME—49株及TS—2株弓形虫的包囊进行了抗丙线耐受性的比较,试验采用上述三株弓形虫包囊为材料,分设0.4、0.5、0.6、0.7、1.OKGy丙线剂量组和不经照射处理的对照组。通过感染小鼠和幼猫的生物学检测,求... 对中国NT株弓形虫和美国的ME—49株及TS—2株弓形虫的包囊进行了抗丙线耐受性的比较,试验采用上述三株弓形虫包囊为材料,分设0.4、0.5、0.6、0.7、1.OKGy丙线剂量组和不经照射处理的对照组。通过感染小鼠和幼猫的生物学检测,求得使包囊丧失感染性的丙线剂量,得出不同株包囊对丙线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丙线控制中国NT株的最小有效剂量为0.55KGy,控制ME—49株和TS—2株的感染性的最小有效剂量为0.60KGy。两者接近,提示这三个地理株的弓形虫包囊对钴60丙线的敏感性虽略有差异,但其差异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辐照 丙线敏感性 钴6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