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骨外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小华 张小明 +4 位作者 董国礼 翟昭华 敬宗林 李春平 罗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二维或三维成像在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6 0例骨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十六层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二维或三维重建处理。结果:6 0例骨外伤均有骨折,其中X片确定骨折的有35例,CT平扫片确定骨折的...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二维或三维成像在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6 0例骨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十六层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二维或三维重建处理。结果:6 0例骨外伤均有骨折,其中X片确定骨折的有35例,CT平扫片确定骨折的有4 1例,后处理图像确定骨折的有5 6例,CT平扫和后处理图像共同确定骨折的有5 9例。经χ2 检验,X线平片与CT平扫在确定有无骨折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后处理图像或CT平扫和后处理图像结合与X线平片或CT平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结论: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骨的解剖结构,并能确定有无骨折和骨折的类型。骨的二维或三维成像是CT平扫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成像 骨外伤
下载PDF
肺真菌病的影像征象分析与诊断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丽莹 田志雄 +1 位作者 鲁植艳 胡金香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X线片及CT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例经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或真菌培养证实为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病变,其中3例表现为小的散在分布的斑片影,9例表... 目的: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X线片及CT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例经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或真菌培养证实为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病变,其中3例表现为小的散在分布的斑片影,9例表现为弥漫混合病变即双肺多处渗出、实变与结节或肿块并存;3例仅表现为肺段或亚段肺不张;4例曲菌球,变换体位见其可改变位置,周边可见新月形透亮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例见一侧支气管内乳白色或黄白色新生物,4例见段支气管或亚段支气管腔内新生物,呈球状或条索状,部分或完全堵塞支气管腔。钳夹有豆腐渣样物。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真菌培养结果:19例中10例为曲霉菌,2例新型隐球菌,7例白色念珠菌。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出现典型曲菌球者可明确肺曲菌病的诊断,若出现弥漫混合病变(渗出、实变与结节或肿块并存)、绕有晕征的结节以及楔形实变影时,应考虑是否有真菌感染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健 卢光明 +2 位作者 郑玲 袁彩云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0-914,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未确定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38%(20/53),腹部不适及腹痛占36%(19/5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性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 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燕浩 金朝林 +3 位作者 王翔 江燕萍 殷云志 陈发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0308例,判断其有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情况存在,并判断不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类型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0308例患者中,发现...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0308例,判断其有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情况存在,并判断不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类型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0308例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73例,检出率为0.71%,其中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0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5例,左、右冠状动脉同时存在起源异常8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同侧冠状窦60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13例,且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患者中69.2%引起斑块形成和冠状动脉狭窄,较冠状动脉起源于同侧冠状窦患者(38.3%)更易引起斑块形成和冠状动脉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能够准确判断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的开口、走行,它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64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20例CT与MRI诊断 被引量:6
5
作者 苏贺先 于振国 +2 位作者 张少军 娄飞云 马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分析颅内及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方法 :对 2 0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及椎管内各部位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好发于中线结构及其附近间隙 ;在CT上表现多为类圆形分叶状囊性低密度肿块 ,也可... 目的 :分析颅内及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方法 :对 2 0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及椎管内各部位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好发于中线结构及其附近间隙 ;在CT上表现多为类圆形分叶状囊性低密度肿块 ,也可呈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在MRI上信号多为长T1长T2 信号 ,也有呈短T1长T2 信号。结论 :CT及MRI对无钙化的表皮样囊肿有特征性诊断价值 ,对有钙化、囊肿内容物溃破侵蚀脑组织的表皮样囊肿诊断尚需仔细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CT MRI诊断 钙化 颅内 中枢神经系统 囊性 表现 内容物 高密度
下载PDF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小东 姚倩东 刘亚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33例寰枢椎损伤中12例为多处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C1骨折13例共17处,C2骨折16例24处,C2齿状突Ⅱ型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33例寰枢椎损伤中12例为多处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C1骨折13例共17处,C2骨折16例24处,C2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6例。轴位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T)显示单纯性寰枢椎关节脱位3、4、4、4处以及C1骨折17、16、17、16处以及C2骨折22、24、24、19处以及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5、6、6、6处。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寰枢椎骨折及脱位情况,可作为寰枢椎损伤检查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损伤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云辉 彭秀斌 +5 位作者 孙放 陈海东 刘玉涛 林丽娟 龙雪银 袁小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82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不同心率、心动周期内不同R-R时相重建图像、不同注射方式的冠脉成像质量。结果:心率<65次/min的55例患者中,有45例(81.8%)冠脉成...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82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不同心率、心动周期内不同R-R时相重建图像、不同注射方式的冠脉成像质量。结果:心率<65次/min的55例患者中,有45例(81.8%)冠脉成像质量较优;心率≥65次/min的27例中仅10例(37%)冠脉重建图像较满意。两者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63例(76.8%)于心动周期的60%R-R间期重建图像质量最佳,仅10例(12.2%)于50%的R-R间期、9例(11%)于70%的R-R间期显示较佳。60%R-R间期分别与50%的R-R间期及70%的R-R间期重建图像间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双相注射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单相注射。结论:检查前控制好患者心率(<65次/min)、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窗(60%R-R间期)、双相注射对比剂等有利于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下载PDF
成人烟雾病颅内出血部位及原因的MSCTA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立莎 朱磊 +2 位作者 张悦 李光 王勇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探讨成人烟雾病(MMD)颅内出血的部位及原因。方法:搜集30例年龄>30岁的出血性MMD患者的临床及MSCTA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脑叶出血6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5例,蛛...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探讨成人烟雾病(MMD)颅内出血的部位及原因。方法:搜集30例年龄>30岁的出血性MMD患者的临床及MSCTA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脑叶出血6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MSCTA表现为①本组患者颈内动脉分叉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20例,单侧10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25例,单侧3例;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7例,单侧3例;双侧颞浅动脉狭窄2例,单侧3例。②脑底动脉环、基底节区及病变血管周围异常增生血管网形成28例。③侧支代偿供血:大脑后动脉扩张形成软脑膜吻合支代偿22例;前交通动脉增粗,由健侧代偿供血10例;眼动脉扩张5例;颈外动脉分支动脉扩张形成穿膜支与颅内软脑膜动脉吻合8例。④合并脑动脉瘤形成11例。⑤脑出血与侧支循环的关系:15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及5例脑室出血患者均见异常增生血管网;6例脑叶出血患者见软脑膜侧支代偿丰富,其中1例枕叶出血与大脑后动脉瘤破裂有关。结论:MMD出血以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室出血多见。异常增生血管、扩张的侧支代偿动脉及动脉瘤破裂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肺淋巴管肌瘤病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军伟 张传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旨在探讨其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胸部影像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 目的:通过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旨在探讨其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胸部影像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图像。结果:12例成年女性患者胸部MSCT典型征象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常规层厚图像显示囊腔影的径线5~30mm,较小的囊腔影不能显示明确的薄壁。薄层重组和MPR图像可明确显示囊腔壁,壁厚<2mm,囊壁可见散在的血管断面影和血管穿插其中。气胸5例,乳糜胸3例,1例合并前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MSCT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MPR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判断病变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必要时需行肺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淋巴管肌瘤病HRCT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天华 常静侠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1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4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例经胸腔镜活检确诊。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常规CT及HRCT扫描。结果:常规胸部CT扫描见两肺密度减低,偶见囊...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4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例经胸腔镜活检确诊。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常规CT及HRCT扫描。结果:常规胸部CT扫描见两肺密度减低,偶见囊状影,相应水平HRCT可清晰显示全肺囊状影,无分布差异。随病程进展,囊状影数目增多,部分融合成肺大泡或气胸,也可见乳糜胸水。结论:HRCT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判断病变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素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668-669,67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特点、机理及动态CT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资料。结果:脑叶梗塞4例,占15.4%,基底节区梗塞22例,占84.6%。18例伴豆状核钙化。伤后2个月CT复查6例,病灶均呈软化灶。结论:小...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特点、机理及动态CT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资料。结果:脑叶梗塞4例,占15.4%,基底节区梗塞22例,占84.6%。18例伴豆状核钙化。伤后2个月CT复查6例,病灶均呈软化灶。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多见于婴幼儿,致伤因素较轻,梗塞灶多见于基底节区且多伴豆状核钙化。CT检查发现梗塞灶的最佳时间是伤后1~6天,动态CT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梗塞灶,而且可以观察梗塞灶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三维动态数据测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建林 付崇建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采用320排CT和Mimics软件对开闭口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动态数据的定量测量,初步建立健康成人颞下颌关节三维动态数据库。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40名,自制的台阶式开口器,通过张、闭口时每前进、后退1个台阶(0.5cm),运用320排C... 目的:采用320排CT和Mimics软件对开闭口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动态数据的定量测量,初步建立健康成人颞下颌关节三维动态数据库。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40名,自制的台阶式开口器,通过张、闭口时每前进、后退1个台阶(0.5cm),运用320排CT对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逐次动态容积扫描,最后在Med CAD及3-matic功能辅助下进行图像三维处理及三维动态数据测量。结果:1.健康成人处于牙尖交错位时,颞下颌关节间隙左右对称。2.从矢状面测量,颞下颌关节前间隙与后间隙有显著性差异,髁突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性偏后位。3.髁突转动角度在不同开口度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步建立了健康成人颞下颌关节三维动态数据库,进一步探讨了颞下颌关节正常解剖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疗以及颞下颌关节相关的手术模拟、手术导航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 MIMICS 三维重建 颞下颌关节 三维动态数据测量
下载PDF
正常回肠壁双能CT成像 被引量:1
13
作者 容蓉 邱建星 +2 位作者 王霄英 孙晓伟 蒋学祥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CT小肠成像单能量图像显示正常回肠壁的成像质量及其与混合能量图像在小肠CT成像中的差异。方法:对18例拟诊为炎症性肠病患者行小肠CT成像(CTE),采用双能CT宝石能谱成像技术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实质期和延迟期),将实... 目的:探讨双能CT小肠成像单能量图像显示正常回肠壁的成像质量及其与混合能量图像在小肠CT成像中的差异。方法:对18例拟诊为炎症性肠病患者行小肠CT成像(CTE),采用双能CT宝石能谱成像技术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实质期和延迟期),将实质期图像数据分别进行混合能量和GSI单能量重建,应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正常回肠壁最佳对比噪声比(CNR)单能图像的KeV值。计算混合能量和单能图像上正常回肠壁的对比噪声比,测量两种图像的噪声并进行配对t检验;由两位医师对两种图像上主动脉锐利度、噪声和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配对t检验,计算组内相关系数来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正常回肠壁最佳CNR单能量为(56.67±5.04)KeV;单能图像正常回肠壁的CNR高于混合能量(分别为4.36±0.71和3.34±0.78,t=4.702,P<0.01),脂肪组织的图像噪声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分别为16.87±2.73和14.58±2.26,t=3.85,P<0.01),液体区域的噪声也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分别为16.08±4.17和13.51±2.85,t=4.96,P<0.01);混合能量和单能图像的锐利度评分分别为3.08±0.50和2.97±0.38、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92±0.28和2.94±0.23,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32,P=0.66),单能图像噪声评分低于混合能量(分别为2.36±0.49和2.75±0.44,t=3.62,P<0.01);两位医师评价单能图像质量和混合能量图像噪声的一致性好(r分别为1.00和0.42)。结论:双能CT最佳CNR单能图像评价正常回肠壁有较好的对比噪声比和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技术 小肠成像 对比噪声比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检查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素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9期95-96,共2页
目的分析CT检查在甲状腺肿瘤及肿瘤侵犯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7月~2011年7月治疗的2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术后诊断。结果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5.7%,甲状腺腺瘤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节性甲状腺... 目的分析CT检查在甲状腺肿瘤及肿瘤侵犯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7月~2011年7月治疗的2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术后诊断。结果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5.7%,甲状腺腺瘤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符合率为95.3%。甲状腺癌在颈部侵犯部位包括气管、食管、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诊断率分别为83.3%、87.5%、87.5%和80.0%。结论 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检出率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不仅可以作为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法,在恶性甲状腺肿瘤的颈部侵犯中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状腺肿瘤 局部侵犯 诊断
下载PDF
冠脉CTA在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畸形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贤主 杜艳 +3 位作者 邱翔 袁旭春 王世德 蒋澄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3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CTA在右冠状动脉起自于左冠状动脉窦畸形患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2月至2012年02月在我院行冠脉CT检查发现的26例右冠状动脉起自于左冠状动脉窦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冠脉CT检查结果进行分... 目的:探讨冠脉CTA在右冠状动脉起自于左冠状动脉窦畸形患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2月至2012年02月在我院行冠脉CT检查发现的26例右冠状动脉起自于左冠状动脉窦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冠脉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畸形的冠脉CT检出率为1.5%,其中右冠状动脉出现有意义狭窄13例,占50%。结论: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但此种畸形易引起右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冠脉CT对此种畸形的检测及狭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 先天性畸形 CACTA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朝华 杨江爽 +3 位作者 翁泽生 吴先衡 陈瑟燕 林时勖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8期800-80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层厚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PE)图像资料,利用原始数据分别行层厚0.625、1.25、2.5、5.0 mm重建图像,然后...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层厚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PE)图像资料,利用原始数据分别行层厚0.625、1.25、2.5、5.0 mm重建图像,然后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3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于在不同层厚的各级肺动脉显示及其栓子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40例PE均为双肺多发肺栓塞,共累及各级肺动脉分支409处,范围从肺动脉主干至亚段动脉。40例PE中,对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0.625、1.25、2.5 mm MPR图像和MIP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mm MPR、5 mm MIP及VR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显示较0.625、1.25、2.5 mm MPR及MIP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薄层横断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的观察至少要用2.5 mm重建层厚的MPR或MIP图像,两者任选择一项即可。而1.25 mm层厚对亚段动脉栓子不易漏诊,且能大大地提高观察者阅片速度,故1.25 mm层厚的MPR或MIP为最佳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胆固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放射性核素血管显像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优化护理流程在大流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5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大流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5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检查时间与图像质量上...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大流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5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检查时间与图像质量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实验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4.98±4.14)min,对照组为(30.07±11.28)min,实验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883,P=0.001),且实验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优化护理流程可明显减少患者检查时间,同时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优化护理流程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罗云辉 彭秀斌 +6 位作者 毛俊 孙放 肖万宏 刘玉涛 陈海东 林丽娟 龙雪银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SCTCA),先行冠脉钙化积分平扫,然后行冠脉增强扫描,选取一组质量最佳的薄层图像行冠脉三...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SCTCA),先行冠脉钙化积分平扫,然后行冠脉增强扫描,选取一组质量最佳的薄层图像行冠脉三维重建,分析M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显示能力,并对冠脉支架显示及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冠脉钙化积分与其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中度以上狭窄的冠脉钙化积分值明显高于轻度狭窄,其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MSCTCA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约89.6%、93.9%、92.6%、86.7%、95.4%。MSCTCA对冠脉支架显示良好,检出5例9根支架,其中2根支架不通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安全、无创,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支架开放及通畅性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冠心病筛查的有效手段以及介入和手术治疗后的随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心病
下载PDF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诊断(附10例分析)
19
作者 季鹏 秦国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0例PA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胸部影像学表现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地图样表现、碎石路样表现、肺实...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0例PA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胸部影像学表现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地图样表现、碎石路样表现、肺实变样表现、肺水肿样表现及肺间质纤维化改变等。10例均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确诊。结论:肺部影像可以充分显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特点,应尽早作TBLB、BALF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CT分析(附10例报告)
20
作者 吴天 叶兆祥 李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10例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本组10例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进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观察10例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增强后改变并归纳其不... 目的:总结分析10例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本组10例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进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观察10例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增强后改变并归纳其不同CT表现。结果:在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情况、与周围组织关系及增强后改变等方面,不同类型的肿瘤CT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根据不同的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不同CT特征,部分肿瘤可以做出定性诊断。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良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