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Acute and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Determined by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1
作者 杜志民 罗初凡 +5 位作者 胡承恒 李怡 伍贵富 李向民 冯君 马虹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2年第2期63-71,76,共10页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 in acute and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utilizing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Background Pathologic, angiographic, and intraco...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 in acute and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utilizing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Background Pathologic, angiographic, and intracoronary ultrasound studies revealed sharp differences in the plaque morphology between patients with acute versus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t patterns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 and in those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however, remains unclear.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sixty - four patients, including 67 with SAP, 94 with UAP and 103 with AMI were studied with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analysis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and with 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CAC prevalence and calcium score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groups, and relation of CAC to the severity of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in the SAP and UAP patients was separately analyzed. Results Prevalence of CAC was 100 % in the SAP patient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87. 23 % in UAP patients and 86. 41 %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AMI ( P < 0. 05) . More patients and arteries in the SAP group had severe forms of calcium than those in the UAP and AMI group ( P < 0. 01), and the mean LN [CS + 1] (natural logarithm transformation of calcium score) of the SAP patients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UAP and AMI patients (P < 0.001). The distribution of vessels with various CAC by luminal stenosis was different between SAP and UAP patients. The average CAC extent of the infarct - related arteries was less severe than that of the noninfarct - related arteries. Conclusions U-tilizing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exist different patterns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versus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which may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lci-fication tomography/x - ray computed
下载PDF
CT-guided percutaneous thymus microwave radiation and local injection of dexamethasone for myasthenia gravis
2
作者 王培军 吕桃珍 +7 位作者 涂来慧 左长京 张仁琴 陈炜 邵成伟 王敏杰 刘东明 杨继金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1年第4期306-308,共3页
Objective:To developan effectivetherapyformyastheniagravis(MG)withlittletraumaticinjuryandlowmor-bidity.Methods:ThirteenMG patientsreceived2450MHzmicrowaveradiationat multiplepointsof thethymususing CT-guidedpercutane... Objective:To developan effectivetherapyformyastheniagravis(MG)withlittletraumaticinjuryandlowmor-bidity.Methods:ThirteenMG patientsreceived2450MHzmicrowaveradiationat multiplepointsof thethymususing CT-guidedpercutaneousthymusparacentesisviatheuppermarginof thesternumincisureandwithlocaldexamethasone injection.Results:Thesymptomsandsignswererelievedwithin3d of treatmentin allthe13MG patients;threehadim-mediateresponseto thetreatmentwithimprovedmyodynamia.A3-yearfollow-upstudyshowedthatthesymptomsand signsimprovedsignificantlyin10patientsandturnedforthebetterin3.Thesizeof thethymusreducedvertically,trans-verselyandanteroposteriorlyby24.2%,31.7%and34.1%respectively.Low-densityareaswereseenin thethymusdueto watergasificationandcoagulationnecrosisof thethymustissue.Conclusion:Thetechniquehasdefinitetherapeuticeffect on MG withadvantagesof easymanipulation,quickresponseandlowmorbidity.Itis suitableforMG patientswithhyper-plasiaor thymoma,andthosewho areunwillingto receivethymectomy,or whosethymomais notresectable,or thosewho havepoorresponseto radi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ASTHENIA GRAVIS THYMU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下载PDF
兔VX2肝癌CT、MRI动态评价 被引量:32
3
作者 贾洪顺 全显跃 +1 位作者 曾盛 温志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利用CT、MRI动态监测兔VX2肝癌生长情况,了解不同时期VX2肝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移植法建立10只兔VX2肝癌模型(共20个病灶),种植后1、2、3周行肝脏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检查及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种植后1周肿瘤CT、MRI检... 目的利用CT、MRI动态监测兔VX2肝癌生长情况,了解不同时期VX2肝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移植法建立10只兔VX2肝癌模型(共20个病灶),种植后1、2、3周行肝脏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检查及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种植后1周肿瘤CT、MRI检出率低,2周后上升至100%。平扫CT肿瘤表现为均匀低密度灶;注药后动脉期肿瘤显示为边缘环行强化,而肿瘤主体保持为低密度,其中14例(70%)肿瘤可见肿瘤供养肝动脉直达病灶边缘,9例(45%)肿瘤显示瘤内动脉血管;门静脉期病变降为低密度。T1WI和T2WI肿瘤分别表现为低信号和稍高信号,增强后同样呈边缘环行强化。种植后3周平扫CT、MRI显示肿瘤密度或信号变为不均匀。结论兔VX2肝癌为少血供肿瘤,CT、MRI检查可有效监测VX2肝癌生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疾病模型 CT NMR 成像
下载PDF
氙气-CT在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弋 吴江 +4 位作者 白晶 饶明俐 王静 靳航 何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评价氙气-CT(Xe-CT)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临床初诊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TCD等血管检查及Xe-CT脑血流检测,以明确诊断。结果9例患者Xe-CT检查提示存在局部或全脑血流量减低,可明确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6例... 目的评价氙气-CT(Xe-CT)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临床初诊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TCD等血管检查及Xe-CT脑血流检测,以明确诊断。结果9例患者Xe-CT检查提示存在局部或全脑血流量减低,可明确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6例患者Xe-CT脑血流检查未见异常,还需结合其它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结论Xe-CT能够判定患者脑缺血区域、范围及程度,可以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脑血流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CT图像融合示踪剂^(11)C-胆碱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吉清 张成琪 +2 位作者 陈静 邓凯 姚树展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图像融合(PET-CT)示踪剂11C-胆碱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11C-胆碱PET-CT显像。前列腺癌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2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注射1... 目的:探讨新型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图像融合(PET-CT)示踪剂11C-胆碱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11C-胆碱PET-CT显像。前列腺癌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2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注射11C-胆碱后5min获取数据。对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部位分别计算标准摄取值(SUV)。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11)C-胆碱PET-CT表现为前列腺内放射性分布较均匀,轻度摄取增高或前列腺左右侧对称性结节状轻度摄取增高,平均SUV值为2.2(1.3~3.68)。前列腺癌11C-胆碱PET-CT表现为前列腺内局限性、灶状非对称性异常放射性浓聚或弥漫性不均匀性明显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平均SUV值8.7(2.3~29.61)。盆壁骨转移和盆腔内增大淋巴结均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结论:11C-胆碱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盆壁骨转移的检出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胆碱
下载PDF
3D-CRT中采用二程计划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V20及放射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葛琴 蔡晶 +4 位作者 谢国栋 吴建亭 吴俊 万志龙 赵季忠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适形放疗中采用二程计划对V20(肺接受>20 Gy照射的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和放射性肺炎(radioactive pneumonia,RP)的影响。方法 4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一次计划放疗组20例(A组)和二程计划放疗组20...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适形放疗中采用二程计划对V20(肺接受>20 Gy照射的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和放射性肺炎(radioactive pneumonia,RP)的影响。方法 4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一次计划放疗组20例(A组)和二程计划放疗组20例(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诱导化疗前行首次CT定位,A组制定全程适形计划,给予处方剂量66 Gy,B组放疗剂量达到46 Gy后,行第2次CT定位,将2次CT图像融合,制定后程适形计划,给予处方剂量20 Gy,总处方剂量66 Gy。计算并比较两组放疗计划中V20、放疗结束3月内RP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RP发生率为22.5%(9/40),其中A组7例(35.0%),B组2例(10.0%),二次定位双侧肺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肺平均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部晚期食管癌适形放疗中,宜采用分程放疗,从而降低肺受量,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适形 辐射性肺炎 病因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X线与CT诊断脊柱结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化锋 刘共华 刘国辅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8期725-726,共2页
目的 比较 X线片和 CT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性以及 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 1例脊柱结核的 X线片、CT征象及其结果对照。结果  X线片、CT诊断与手术发现 :1椎旁或腰大肌脓肿 ,X线片诊断符合率 6 0 .6 6 % ,假... 目的 比较 X线片和 CT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性以及 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 1例脊柱结核的 X线片、CT征象及其结果对照。结果  X线片、CT诊断与手术发现 :1椎旁或腰大肌脓肿 ,X线片诊断符合率 6 0 .6 6 % ,假阳性率 6 .5 6 % ,假阴性率 32 .78% ;CT诊断符合率 90 .6 4% ,假阳性率 9.36 %。 2 6 1例中 16例 X线片未显示椎体骨质破坏 ,CT却显示椎体破坏的部位、范围、死骨和钙化点。36 1例中 14例合并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症 ,X线片未能显示椎内管的情况 ,CT显示椎体病变侵入椎管内的范围与其狭窄的程度。结论 脊柱结核的 CT检查能提供比 X线片更多的诊断信息 ,它能显示 X线片难以发现或未能发现的征象 ,尤其是能显示椎管内病变的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CT x线 诊断
下载PDF
COVID-19胸部CT结构化报告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黎 李广明 +1 位作者 史珊 杨学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9-1374,共6页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结构化报告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疑似COVID-19患者胸部CT及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共纳入253例患者,阳性组203名,阴性组50名。对胸部CT进行诊断分型,并记录CT征象。以...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结构化报告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疑似COVID-19患者胸部CT及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共纳入253例患者,阳性组203名,阴性组50名。对胸部CT进行诊断分型,并记录CT征象。以模式1(CT诊断分型)、模式2(CT诊断分型+CT征象)、模式3(CT诊断分型+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三种模式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三种模型诊断准确性。结果: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三种模式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5.6%、96.0%和95.2%,特异度分别为34.0%、48.9%和32.7%,符合率分别为83.4%、87.0%、82.2%,AUC为0.768、0.895和0.812。结论:COVID-19胸部CT结构化报告能较为准确地诊断COVID-19肺炎,敏感度较高,但缺乏特异度,结合CT征象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特别是提高诊断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病毒 肺炎
下载PDF
MRI和PET-CT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杜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研究MRI和PET-CT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2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MRI和PET-CT检查。依据随访结果对淋巴结进行定性评价。结果... 目的:研究MRI和PET-CT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2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MRI和PET-CT检查。依据随访结果对淋巴结进行定性评价。结果:112例患者中,37例MRI与PET-CT诊断不符。MRI评价为阳性而PET-CT阴性的39个淋巴结,经随访明确为26个阳性。PET-CT评价为阳性而MRI阳性的32个淋巴结,经随访22个为阴性。根据随访结果,82例患者(73.21%)有淋巴结转移。结论:PET-CT诊断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MRI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8)F-FDG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小艳 张燕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达200余种,最主要病因有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18 F-FDG PET/CT可将组织的代谢功能与形态结构有机结合,对诊断FUO有所帮助。本文就18F-FDG PET/CT在FUO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发热 不明原因 18F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诊断多脾综合征合并左肾缺如一例
11
作者 黄瑞良 孙琦婷 +1 位作者 窦勇 孔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80-181,共2页
本文报道1例多脾综合征的影像表现。患者男,34岁,门诊胸部CT偶然发现脾区多发类圆形小结节,随行腹部增强扫描,显示脾区多发结节,其强化方式与正常脾脏一致,下腔静脉肝段缺如,左肾缺如,短胰腺,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表现诊断为多脾综合征。
关键词 多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及E-cad表达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12
作者 任刚 原杰 +3 位作者 蔡嵘 李文华 李玉华 陈克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及E-cad表达相结合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CT增强扫描对66例胃癌进行术前分期;对66例胃切除标本进行E-cad表达分析,与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探讨二者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CT增强扫描对胃癌T... 目的探讨CT扫描及E-cad表达相结合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CT增强扫描对66例胃癌进行术前分期;对66例胃切除标本进行E-cad表达分析,与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探讨二者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CT增强扫描对胃癌T分期准确度为81.8%,N分期准确度为89.4%,综合判断CT对于胃癌肿瘤原发灶、淋巴结和转移情况分期(TNM分期)准确度为80.3%。胃癌组织中E-cad表达阳性率为65.15%。胃癌病理分期Ⅲ、Ⅳ期者其癌组织的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浸润深度为T3、T4胃癌患者其癌组织的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为T1、T2者(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及E-cad检测都有利于胃癌术前分期的判断,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分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祖斌 李万湖 +4 位作者 崔永春 姜景凯 梁文娟 杨桂华 陈兆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观察病变形态、密度、边界、周围结构及强化方式。结果:肿瘤多呈圆形、椭圆形,多有完整包膜,与胰腺...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观察病变形态、密度、边界、周围结构及强化方式。结果:肿瘤多呈圆形、椭圆形,多有完整包膜,与胰腺分界清晰,一般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囊实性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占全部病例的63.6%,囊性结构为主者占全部病例的27.3%,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占全部病例的9.1%;CT平扫实性部分呈低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中度强化;囊性部分呈低密度,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8)F-FLT与^(18)F-FDGPET/CT诊断肺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龙龙 王警建 +3 位作者 韩冰 高延忠 赵清 吴敏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评价18F-FDG与18F-FLT PET/CT对肺癌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Medline以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建库至2014年5月的文献。收集18F-FDG与18F-FLT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文献... 目的评价18F-FDG与18F-FLT PET/CT对肺癌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Medline以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建库至2014年5月的文献。收集18F-FDG与18F-FLT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文献,并按照QUADAS质量评价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 Disc软件对2种方法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优势比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并绘制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与Q*。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18F-FDG PET/CT诊断肺癌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优势比、曲线下面积和Q*分别为0.88、0.56、9.10、0.8102、0.7448;18F-FLT PET/CT诊断肺癌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优势比、曲线下面积和Q*分别为0.79、0.78、12.50、0.8440、0.7756。结论 18F-FDG与18F-FLT PET/CT均对肺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在诊断肺癌的特异性方面,18F-FLT较18F-FDG PET/CT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胸腺嘧啶核苷酸类 造影剂 META分析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n le fort type fractures by using 2D and 3D computed tomography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伟建 杨运俊 +3 位作者 方一鸣 许方洪 张林 曹国全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two- dimensional (2D)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e Fort type fractures. 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d...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two- dimensional (2D)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e Fort type fractures. 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Le Fort fractures underwent CT scanning and 3D-CT reconstructio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surface shaded display (SSD) and volume rendering (VR)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Le Fort Ⅰ, Le Fort Ⅱ fracture and Le Fort Ⅲ fracture accounted for 16.1%, 14.5% and 12.9% respectively. The compound fractures were the most common type and accounted for 56.5% (n=35, 18 cases with Le FortⅠ+Ⅱ fracture, 10 cases with Le Fort Ⅱ+Ⅲ fracture and 7 cases with Le FortⅠ+ Ⅱ+Ⅲ fracture). Fifty-five cases coexisted with other fractures in maxillofacial region. 2D-CT could be used to define the tiny fractures and the deep-structure fractures more accurately compared with 3D-CT, but the real impression of Le Fort type fractures could not be correctly evaluated on 2D-CT. 3D-CT could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whole shape of Le Fort type fractures and identify the classification of Le Fort fractures. Conclusions: 3D-CT is the best imaging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Le Fort type fractures and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f space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for the design of treatment plan before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x线检查 诊断 检查方法
原文传递
急诊增强CT对腹部钝性单纯性肠及肠系膜损伤手术干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俐杉 伍兵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增强CT对腹部钝性单纯性肠及肠系膜损伤(BBMI)手术干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急诊腹部增强CT检查,手术或随访证实的单纯性BBMI患者54例,其中3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23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由2位影像医师分... 目的:探讨急诊增强CT对腹部钝性单纯性肠及肠系膜损伤(BBMI)手术干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急诊腹部增强CT检查,手术或随访证实的单纯性BBMI患者54例,其中3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23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由2位影像医师分析临床表现及CT征象,并计算基于影像学肠道损伤评分,即Faget评分和Mc Nutt评分(BIP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效能,CT判读肠道损伤部位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壁中断、系膜缘及游离气腹、肠系膜血管中断/活动性出血、节段肠道强化减低、非局灶肠壁增厚的发生率在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get评分、BIP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get评分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928,最佳阈值为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95.7%。CT诊断BBMI肠道损伤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7.2%、87.5%、90.3%、76.1%、98.7%、7.78、0.03。结论:急诊增强CT对腹部钝性单纯性BBMI手术干预与否及损伤部位定位诊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CT
下载PDF
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在一站式冠脉CTA+心肌灌注扫描中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卢健烨 胡亚涛 +1 位作者 黄伟康 林韵颖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在一站式冠脉CTA+心肌灌注(CTP)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不同管电压、不同浓度对比剂使用情况将实验对象分为A(管电压100kV,对比剂浓度370mg I/mL)、B(管电压100kV,对比剂浓度320mg I/mL)、C(管电压...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在一站式冠脉CTA+心肌灌注(CTP)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不同管电压、不同浓度对比剂使用情况将实验对象分为A(管电压100kV,对比剂浓度370mg I/mL)、B(管电压100kV,对比剂浓度320mg I/mL)、C(管电压80kV,对比剂浓度370mg I/mL)、D(管电压为80kV,对比剂浓度为320mg I/mL)四组。统计四组正常心肌首过灌注中低灌注伪影的数量与集中节段,以及升主动脉、左心室前间壁、左主干、左心室等4个部位的CT值及管电压、所用对比剂量、管电流等数值;分析四组在低灌注区域、主动脉根部CT值、左心室CT值、左主干CT值和管电压、管电流、对比剂用量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结果:4组研究对象的心肌低灌注伪影均主要分布在第7、17、13节段区域,各组的低灌注伪影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组)的升主动脉CT值、左主干CT值、左心室CT值、左心室前间壁CT值均显著高于A组(高管电压、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高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组);D组的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明显少于A组和B组;D组的升主动脉CT值、左主干CT值、左心室CT值低于C组(低管电压、高对比剂浓度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在一站式冠脉CTA+CTP扫描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管电压 对比剂 心肌灌注缺损
下载PDF
儿童结核性腹膜炎的MSCT诊断价值
18
作者 王春祥 张雪宁 闫喆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0-614,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结核性腹膜炎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18例儿童结核性腹膜炎(TBP)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观察腹膜结构(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增厚情况、有无腹腔积液、有... 目的分析儿童结核性腹膜炎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18例儿童结核性腹膜炎(TBP)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观察腹膜结构(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增厚情况、有无腹腔积液、有无其他系统(腹腔淋巴结、实质脏器或腹外系统)的异常改变。应用宝石能谱成像(GSI)综合分析平台将能谱CT检查获得的影像数据重建出相应的动、静脉期碘(水)基图,进一步分析其能谱曲线特点。结果CT对TBP的检出率为94.4%(17/18)。TBP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壁腹膜光滑均匀增厚(13例)、大网膜污垢样改变(12例)、肠系膜污垢样改变(16例)、腹腔积液(18例)及腹腔淋巴结肿大(15例),且以上多种表现常同时出现。18例TBP均未累及腹部实质脏器;14例伴有肺部改变,5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网膜、淋巴结及肠系膜组织的能谱曲线随着不同能量的衰减趋势基本趋于一致,以增厚网膜的强化程度最高。结论儿童TB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性。CT能谱曲线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半定量信息,可作为传统CT检查的补充,为其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腹膜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曲线
下载PDF
超低剂量胸部CT定量参数评估肺功能的价值
19
作者 刘瑛 黄金 +3 位作者 周连军 陈学志 李清林 丛培欣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80-886,共7页
目的探讨超低剂量胸部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9例肺功能异常患者及同期肺功能正常患者39例,均行超低剂量胸部CT和肺功能(PFT)检查,计算全肺体积(TLV)、平均肺密度(MLD)及标... 目的探讨超低剂量胸部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9例肺功能异常患者及同期肺功能正常患者39例,均行超低剂量胸部CT和肺功能(PFT)检查,计算全肺体积(TLV)、平均肺密度(MLD)及标准差(SD)、低密度衰减值(LAV-950%)、高密度衰减值(HAV-200%)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肺气肿以双肺上叶及右肺中叶为著,双肺下叶较轻。CT定量参数除HAV-200%及SD与肺功能无相关性外,其余各项均与肺功能参数相关,其中尤以LAV-950%明显,各个肺叶LAV-950%除右肺中叶与FVC%pred无相关性外,其余各项均明显相关,以左肺下叶LAV-950%与FEV 1/FVC相关性最高(r=-0.597,P<0.05)。随着肺损伤程度的加重,双肺及各肺叶的LAV-950%逐渐增加,左肺下叶LAV-950%大于28.55%时预测FEV 1%pred<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65.4%;预测MVV%pred<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65.9%。结论超低剂量胸部CT定量参数LAV-950%可以反应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定量各肺叶肺气肿严重程度,对COPD早期筛查及辅助评估患者通气功能的工具,并能预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低剂量
下载PDF
胃癌和胃淋巴瘤的CT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范卫君 吕衍春 +4 位作者 刘立志 沈静娴 谢传淼 李娴 张亮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9-543,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在鉴别诊断上较困难,均可表现为胃壁增厚、腔内肿块、胃腔狭窄、淋巴结肿大、远处脏器转移等。本研究通过对比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差异,以提高对胃肿瘤,特别是胃淋巴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在鉴别诊断上较困难,均可表现为胃壁增厚、腔内肿块、胃腔狭窄、淋巴结肿大、远处脏器转移等。本研究通过对比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差异,以提高对胃肿瘤,特别是胃淋巴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进展期胃癌和25例胃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部位、病变大体形态、胃周径侵犯范围、病灶的最大厚度、粘膜是否光整、粘膜皱襞是否增厚、浆膜受侵情况、有无坏死、病变强化程度、强化是否均匀、其他器官受累情况、腹部淋巴结情况。结果:23例(85.2%)胃癌近胃腔表面见"白线"征,门静脉期"白线"区范围较动脉期大;所有胃淋巴瘤患者均未见"白线"征。13例(48.1%)胃癌非"白线"区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所有胃癌患者胃壁侵犯范围均<50%,23例(85.2%)胃淋巴瘤患者胃壁侵犯范围>75%。所有27例(100%)胃癌患者均见胃粘膜溃疡,1例(4%)胃淋巴瘤见胃粘膜溃疡。11例(44.0%)胃淋巴瘤有2个区或以上的胃周淋巴结肿大,8例(32.0%)胃淋巴瘤患者有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所有胃癌患者均未见2个区或以上胃周肿大淋巴结,亦未见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包括有无胃粘膜"白线"征、粘膜溃疡、胃壁侵犯范围、胃周肿大淋巴结分布、有无肾门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等,这些特点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细胞癌 胃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