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n diagnosing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in elderly and effect of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Jian-Guo Huang Zhi-Yuan Zhang +2 位作者 Liang Li Guang-Bao Liu Xiong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4期4470-4479,共10页
BACKGROUND Older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pelvic fractures than younger people.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CT)uses three-dimensional(3D)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generate 3D images that can c... BACKGROUND Older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pelvic fractures than younger people.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CT)uses three-dimensional(3D)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generate 3D images that can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3D space of fractures and detect fractures at a higher rate.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3D reconstru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treated between March 2016 and March 2019 underwent femoral supracondylar bone traction before surgery.Pelvic radiography and multi-row spiral CT were performed successively once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and hemodynamic indices were stable.Secondary processing of the original data was performed to obtain 3D reconstruction images and determine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pelvis.After basic or complete reduction,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hollow lag screws was performed.The detection rates of fracture lo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by X-ray and CT reconstruction were compare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reoperative 3D reconstruction to compare postoperative reduction,wound healing time,fracture healing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poor internal fixation,and functional recovery.RESULTS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s of X-rays for pubic symphysis,ilium wing,sacroiliac periarticular,and sacral fractu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T reconstruction.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T reconstruction in th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pelvic fractures was 100%,whereas 11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by X-ray;the total coincidence rate was 87.21%.The tota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postoperative redu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wound healing,fracture healing,and hospitalization times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VAS score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postoperatively and were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or postoperative internal fix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overall rate of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recove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has high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classification,and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Preoperative 3D reconstruction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promote fracture healing,while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in and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fracture sites,making it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Diagnostic value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用于髋臼骨折手术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王姗姗 牛俊巧 +3 位作者 王佳 李小娟 洪悦 王利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髋臼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髋臼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并以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质量评分及分项百分制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26、4.216、3.425、17.7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4.74%和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中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3、-5.776、-6.2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5)。结论:在髋臼骨折围术期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可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3D打印 髋臼骨折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多维重建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江昆 郭建 +1 位作者 薛才广 宋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维重建(MPR)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在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急性主动脉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维重建(MPR)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在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24)和对照组(n=44)。对比两组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的MPR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PR参数与VIS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R参数、VIS与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侵犯血管条数、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VIS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越高、输血量越大、呼吸机使用时间越长、合并败血症、合并肺部感染、并发意识障碍、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升高、VIS升高均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侵犯血管条数、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VIS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1、0.861、0.949。结论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VIS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死亡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维重建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刘勇玲 王红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分析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筛查出的60例肺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和三维重建进一步诊断,以病理结... 目的分析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筛查出的60例肺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和三维重建进一步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和三维重建评估肺占位性病变性质的效能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不同性质肺占位性病变的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特点。结果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的Kappa值为0.292,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Kappa值为0.822,可见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与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一致性高于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经对比,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评估肺占位性病变性质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P<0.05);而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P<0.05)。良恶性肺占位性病变的内部结构和边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性肺占位病变的内部结构以纯磨玻璃结节为主,边界清晰,而恶性肺占位病变的内部结构以混合密度结节为主,边界模糊。同时,恶性肺占位病变的毛刺征、分叶征、小气道改变、胸膜凹陷征和血管纠集征等图像特点的占比高于良性肺占位病变(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良好,可为病变定性评估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平扫 三维重建 肺占位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piral CT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primary ureteral carcinoma 被引量:1
5
作者 Xiuli Zhang Dongmei Guo +1 位作者 Xiyou Zhang Shen Lv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7年第1期80-84,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mary ureteral carcinoma (PUC) and discuss the value of spiral CT (SCT) in the diagnosis of PUC. Methods: The SCT findings of the primary ureteral carcinoma in 16 ca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mary ureteral carcinoma (PUC) and discuss the value of spiral CT (SCT) in the diagnosis of PUC. Methods: The SCT findings of the primary ureteral carcinoma in 16 cas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staging. Results: The transverse diameters of the lesions were 1.0–2.1 cm, and the longitudinal lengths were 1.5–15.2 cm.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1) in diam- eters and lengths among the low staging group (pT0–T2) and the high staging group (pT3–T4). The average CT value of the lesions was 43 HU on plain scanning, and 73 HU on CE scanning. The increment was 30 HU. The lesions were clearer on CE scanning. 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 (CPR) could show the entire course of the urinary tract. Among 6 cases of pT3 stage, CT gave a correct diagnosis in 1 case. For 2 cases of pT4 stage, CT gave correct diagnoses in both cases. Conclusion: The carcinomatous lesions spread along the ureter. The longitudinal length of each lesion is longer than its transverse diameter. Tumor cannot be staged merely according to its diameter and length. CT i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stage T0–T3, while for stage T4, CT diagnosis is accurate. Contrast enhancement CT scanning has the confirming and differentiating roles. CPR offers direct and easy observing images for clinical do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teral carcinoma spiral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Diagnostic Value of 16 Slices Spiral-CT for Portal Vein Disorders
6
作者 李震 胡道予 肖明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4年第3期300-302,共3页
Summar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6-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portal vein disorders was evaluated. Forty-one patients were scanned by the 16-slices spiral-CT. The celiac trunk, portal vein and their ... Summar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6-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portal vein disorders was evaluated. Forty-one patients were scanned by the 16-slices spiral-CT. The celiac trunk, portal vein and their branches were reconstructed by volume rendering (VR), multi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 (MPVR) and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VR, MPVR and MIP could display celiac trunk, portal vein, inferior vena cava and their branches and extent of portal vein-vena cava shunt, portal vein emboli and the fistula of 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 The results from 16-slices CT were better than DSA and identical with pathologic ones. The vessel three-dimension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16-slices spiral CT is valuable for evaluating the portal systemic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in three-dimension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可视化腰椎椎弓根置钉钉道仿真影像学研究
7
作者 石运力 李硕 +2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郭晓辉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通过CT三维可视化重建及计算机仿真交互技术,模拟计算获取腰椎椎弓根置钉术前置钉影像参数。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腰椎骨折125例的薄层CT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采用数字模拟技术模拟椎弓根螺钉置钉钉道... 目的通过CT三维可视化重建及计算机仿真交互技术,模拟计算获取腰椎椎弓根置钉术前置钉影像参数。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腰椎骨折125例的薄层CT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采用数字模拟技术模拟椎弓根螺钉置钉钉道,测量椎弓根参数,术后观察螺钉位置情况。结果125例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轴长、椎弓根松质骨高度(CCH)、椎弓根松质骨宽度(CCW)、椎弓根水平面夹角(PTA)、椎弓根矢状面夹角(PSA)左侧、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椎体同侧PTA、P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术后影像结果均显示螺钉置入位置良好,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CT三维可视化重建及计算机仿真交互技术能够准确模拟计算螺钉最佳进钉点、置钉角度、钉道等术前影像参数,利用术前影像模型数据指导临床术中螺钉置入路径和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腰椎 椎弓根置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三维可视化重建 钉道仿真 椎弓根高度 水平面夹角
下载PDF
MD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研究
8
作者 陈科 舒锦尔 +1 位作者 何建斌 唐建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6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 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 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肺腺癌多学科分类标准和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性肺腺癌组(n=61)和非浸润性肺腺癌组(n=31)。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和MDCT三维重建,分析CT征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常规CT扫描与低剂量MDCT三维重建对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常规CT扫描结果显示,与非浸润性肺腺癌组比较,浸润性肺腺癌组病灶直径和感兴趣区CT值大,病灶边缘毛刺征和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 glass nodules,mGGN)构成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MD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与非浸润性肺腺癌组比较,浸润性肺腺癌组病灶直径和感兴趣区CT值大,病灶边缘毛刺征和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泡、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mGGN构成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MDCT三维重建图像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CT扫描(P<0.05)。病灶直径、CT值、病灶边缘、空气支气管征是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低剂量MDCT三维重建预测肺腺癌浸润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常规CT扫描,且曲线下面积>0.7,预测价值较高。结论低剂量MD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 浸润性 低剂量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重建 预测价值
下载PDF
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伴前交叉韧带断裂漏诊分析
9
作者 张澎 肖毅 谢文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8期22-25,39,共5页
目的 探讨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伴前交叉韧带断裂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收治的曾漏诊的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伴前交叉韧带断裂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受伤后均于急诊科就诊,行膝关... 目的 探讨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伴前交叉韧带断裂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收治的曾漏诊的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伴前交叉韧带断裂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受伤后均于急诊科就诊,行膝关节X线或CT检查诊断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Ⅳ型,皆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愈合良好,后入院取内固定物,诉膝关节不稳定,行膝关节MRI检查后结合病史诊断前交叉韧带断裂。3例行保守治疗症状明显减轻;10例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109.40±13.55)°,Lysholm膝关节评分(83.77±6.80)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80.38±9.51)分。漏诊时间11~17(13.10±1.79)个月。结论 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伴前交叉韧带断裂易漏诊。临床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要常规行膝关节MRI检查,术中可予膝关节镜辅助,骨折固定完成后于麻醉状态下查体,以减少或避免前交叉韧带断裂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SchatzkerⅣ型 前交叉韧带 断裂 漏诊 前交叉韧带重建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1
10
作者 练旭辉 陈忠 +3 位作者 叶文钦 文康彦 陈锦垣 容小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 例骨盆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所有病例均用Marconi Ultra Z型螺旋CT机扫描,并在独立工作站上用MPR、S...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 例骨盆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所有病例均用Marconi Ultra Z型螺旋CT机扫描,并在独立工作站上用MPR、SSD 及MIP技术获得多平面和三维图像。结果 MPR、SSD及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50例共82处骨盆骨折;MPR在发现骨折方面较MIP、SSD好,而MIP、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范围、移位情况及术后内固定钉方面较MPR好。结论 螺旋CT MPR、SSD及MIP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螺旋CT 重建
下载PDF
迭代重建算法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1
作者 黎佩君 黄飚 +3 位作者 梁长虹 朱文珍 冯结映 钟小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81-885,890,共6页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血管节段),使用256层螺旋CT进行头颅CT平扫、迭代算法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和常规头颅CTA检查。每个病例均分析11个节段的脑动脉,以常规CTA结果为标准,评估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CT灌注扫描有效剂量为2.12 mSv。CTA未见狭窄或狭窄程度<30%的580个节段血管中,PCTA仅1个节段血管显示与CTA不符;CTA提示狭窄程度≥30%但达闭塞的19个节段血管中,12个节段血管PCTA与CTA结果一致,PCTA夸大了另外7个节段血管的狭窄程度;CTA发现闭塞的6个节段血管与PCTA显示结果一致。PCTA与CTA对脑内动脉血管显示一致性检验的Kw值均>0.75。结论迭代算法的头颅CT灌注扫描辐射剂量明显减低,而且从CT灌注的容积数据重组的动脉图像与CTA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0
12
作者 方驰华 项楠 +4 位作者 范应方 杨剑 全显跃 梁文 唐海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断及外科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疑似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31例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等方法行门静脉血管...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断及外科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疑似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31例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等方法行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整体、全方位地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结合临床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诊断门静脉高压症27例,其中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症21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1例.门静脉主干清晰成像25例,显影不全2例,分别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和门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27例侧支循环均显影良好.接受手术者共23例,手术探查与影像学诊断完全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清晰立体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对于PHT病因诊断及制定外科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肝门静脉64排螺旋CT数据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及其解剖变异 被引量:9
13
作者 陶文强 侯致典 +2 位作者 徐达传 毕振宇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64排螺旋CT数据门静脉三维(3D)重建方法及其解剖变异。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64例患者的CT数据行门静脉三维重建,评价3D模型中门静脉分支的显示率、显影质量及其解剖变异。结果 3D模型对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显... 目的研究基于64排螺旋CT数据门静脉三维(3D)重建方法及其解剖变异。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64例患者的CT数据行门静脉三维重建,评价3D模型中门静脉分支的显示率、显影质量及其解剖变异。结果 3D模型对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显影质量:门静脉主干、左支和右支均达Ⅲ级以上,2例肠系膜上静脉和1例脾静脉只有Ⅳ级;解剖变异:常见型50例(78.1%),变异14例(21.9%)。结论门静脉3D模型真实反应了其解剖变异的形态结构,对于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解剖变异
下载PDF
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CT扫描在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德维 郑晓林 +3 位作者 邓磊 钟任佳 叶艳斌 蔡庆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CT扫描在颅脑外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2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行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及i Dose法(2/3剂量组和1/2剂量组)CT检查。采用4分法对各组图像噪声、颅底伪影、灰白质对... 目的探讨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CT扫描在颅脑外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2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行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及i Dose法(2/3剂量组和1/2剂量组)CT检查。采用4分法对各组图像噪声、颅底伪影、灰白质对比及病变显示进行主观评价。比较各组图像的噪声水平、信噪比(SNR)、灰白质对比噪声比(CNR)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2/3剂量i Dose组和1/2剂量i Dose组图像质量低于FBP组,但均满足诊断要求。2/3剂量i Dose组和1/2剂量i Dose组图像的噪声水平高于FBP组(P<0.05),SNR及CNR均低于FBP组(P<0.05)。3组D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1.46,P<0.05);2/3剂量i Dose组和1/2剂量i Dose组DLP明显低于F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 Dose技术在颅脑外伤CT检查中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虽然噪声水平较高,SNR和CNR较低,但图像质量与显示病变能力能达到要求,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迭代重建算法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结合模型迭代重建术前评估乳腺癌的图像质量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勇 姜彦 +3 位作者 张静 史丽静 王庆军 郑奎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结合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对乳腺癌及胸部转移病灶评估的价值,比较IMR、混合迭代重建(HIR)和滤波反投影重建(FBP)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1月-5月海军总医院经乳腺X线和(或)超声检查发现孤立肿块,...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结合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对乳腺癌及胸部转移病灶评估的价值,比较IMR、混合迭代重建(HIR)和滤波反投影重建(FBP)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1月-5月海军总医院经乳腺X线和(或)超声检查发现孤立肿块,且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4级及以上的患者21例。所有患者行变化管电流的乳腺CT动态增强扫描(6 min内6次扫描)和胸部扫描,即注药后2 min时相采用常规管电流(61 mAs),其他5个时相采用低管电流(10 mAs)。分别采用FBP、HIR和IMR进行图像重建。对2 min时相图像行乳腺病灶及胸部图像的主客观质量评估。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15±0.39)mSv。2 min时相3种重建技术比较,IMR图像的图像噪声最低、对比噪声比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估3种重建图像均达到可接受的质量,其中IMR优于HIR及F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结合IMR技术可达到2 mSv的低辐射剂量,同时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在乳腺癌术前评估中可同时评估乳腺病灶以及胸部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锁骨胸骨端薄层CT扫描并图像重组的骨骺发育分级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亚辉 魏华 +2 位作者 应充亮 万雷 朱广友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68-171,179,共5页
目的运用薄层CT扫描并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construction,VR)技术探讨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CT分级方法。方法通过薄层CT冠状面、横断面扫描以及MPR、VR技术观察我国华东、华南地区460名1... 目的运用薄层CT扫描并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construction,VR)技术探讨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CT分级方法。方法通过薄层CT冠状面、横断面扫描以及MPR、VR技术观察我国华东、华南地区460名15~25周岁男、女性青少年双侧锁骨胸骨端发育影像特征,测量并计算双侧锁骨胸骨端骨骺最长径、干骺端最长径、骨骺最长径与干骺端最长径比值、骨骺面积、干骺端面积以及骨骺面积与干骺端面积比值,建立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CT分级方法。结果在Schmeling分级的基础上,融合锁骨胸骨端CT图像重组信息,将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过程分为1~5级,其中2级和3级分别包括a、b、c 3个亚级。结论应用于本分级的样本量大、年龄范围宽、可操作性强,利用CT图像重组技术,分析与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密切相关的数据,增加了本分级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容积再现 骨骺 锁骨胸骨端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钟元 柴伟明 +2 位作者 臧危平 陈滨 李海蒙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2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Lightspeed 16型螺旋CT机 ,对 4 6例复杂骨折患者进行扫描 ,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SSD处理。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准确显示了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性和移位程...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Lightspeed 16型螺旋CT机 ,对 4 6例复杂骨折患者进行扫描 ,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SSD处理。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准确显示了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性和移位程度 ,并发现X线摄片漏诊的肩盂、肩胛冈、肩胛骨外侧缘骨折各一处。 9例患者行保守治疗 ,37例行手术治疗 ,疗效均满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很直观地显示复杂形态骨关节的损伤情况 ,有助于骨折的正确评估和分类 ;对手术入路的确定和内固定物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 复杂骨折 患者 内固定物 手术人路 X线摄片 骨关节 结论 对手 准确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金良 李建生 +3 位作者 荚卫东 邓克学 许戈良 葛勇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96-297,29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经手术证实的肝肿瘤患者术前均行MSCT,采用增强双期扫描,并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完成三维成像,同时将影像结果与术中结果对照,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合适的扫描和增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经手术证实的肝肿瘤患者术前均行MSCT,采用增强双期扫描,并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完成三维成像,同时将影像结果与术中结果对照,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合适的扫描和增强技术可获得良好的血管成像,能可靠地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术前准确评估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推移、压迫、包绕或浸润,有利于肝肿瘤的术前可切除性和保留肝容积评估及术中导向。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的显示肝肿瘤的信息,对制定手术计划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4 位作者 陈林 孙清荣 帅杰 周政 黄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MSCTA影像资料,总结这些资料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SCT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通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MSCTA影像资料,总结这些资料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SCT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42例84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的面积狭窄百分率,其中面积狭窄百分比≤50%者15支,狭窄程度在50%~70%者17支,>70%者30支,闭塞者4支,单侧正常者18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A可直观地显示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支架
下载PDF
迭代重建技术在CT检查青年骶髂关节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庄勋慧 冯卫华 +1 位作者 徐文坚 曹会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6-799,共4页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青年患者骶髂关节CT图像噪声和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 750HD)对30例青年患者行骶髂关节CT螺旋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组)和ASIR算法对原始投影数据进行重建,...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青年患者骶髂关节CT图像噪声和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 750HD)对30例青年患者行骶髂关节CT螺旋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组)和ASIR算法对原始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后者以10%为间隔在10%~100%间重建10组图像(ASIR组)。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同一层面的图像标准差(SD值)及平均CT值,并计算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Likert 5分制评估图像质量,通过Kappa方法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对FBP图像和10组ASIR图像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对图像噪声和ASIR取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客观分析:①10%~100%ASIR图像的SD值小于FBP组(P<0.05),对应图像的SD值分别降低5.79%、11.44%、16.92%、21.78%、26.85%、32.12%、37.45%、40.32%、43.89%、47.27%;而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30%~100%ASIR各组图像SNR值高于FBP组(P均<0.05);③40%~100%ASIR各组图像CNR值高于FBP组(P均<0.05);④40%、50%、60%ASIR各组间SD值、SNR值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图像噪声与ASIR百分比呈负相关(r=-0.613,P<0.05)。主观分析:①图像评定结果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中等(Kappa=0.483);②30%~70%ASIR图像评分值高于FBP组(P<0.05),其中40%、50%、60%ASIR图像评分较高。结论与FBP相比,ASIR技术可降低青年骶髂关节CT噪声,有效改善图像质量;ASIR取值为40%~60%时可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迭代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骶髂关节 噪声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