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话单字调阳平和上声的辨认及区分——兼论实验设计对声调范畴感知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韫佳 覃夕航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7-352,共16页
通过不同设计的范畴感知实验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普通话单字调阳平和上声的辨认和区分是否存在声学参数上的范畴边界,二是刺激设计和实验任务对于声调范畴感知结果的影响。实验刺激为下降段降幅和终点音高都不同的四个降升调连续统,自变... 通过不同设计的范畴感知实验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普通话单字调阳平和上声的辨认和区分是否存在声学参数上的范畴边界,二是刺激设计和实验任务对于声调范畴感知结果的影响。实验刺激为下降段降幅和终点音高都不同的四个降升调连续统,自变量为音高的拐点位置。实验结果表明:1)在下降段降幅较低的情况下,终点音高较高的连续统在辨认曲线上出现了较强的范畴化特征,而在下降段降幅较高的条件下,终点音高较低的连续统出现了较强的辨认范畴化特点;2)在两种实验设计中均未得到与辨认结果显著相关的区分结果,在辨认结果具有显著范畴化特点的实验条件下,区分结果呈现弱范畴化或非范畴化特点。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刺激设计和实验任务对范畴感知实验结果的影响,记忆中的音高衰减作用、普通话韵律单元中的声调变化规则以及被试完成任务的偏向策略都可能对区分实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本研究的结果,调形具有相似度但并不完全相同的声调的感知类型介于范畴型和非范畴型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感知 阳平 上声 区分 辨认
下载PDF
东南亚华裔学生阳平、上声的知觉研究
2
作者 张锦玉 《海外华文教育》 2019年第1期68-77,共10页
本文对不同国籍、不同祖籍语背景初级汉语水平的东南亚华裔学生的阳平、上声感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泰国和印尼华裔的感知模式和特征均不相同:泰国被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范畴化趋势,他们对典型范畴内声调的感知精度较高,语音环境对感... 本文对不同国籍、不同祖籍语背景初级汉语水平的东南亚华裔学生的阳平、上声感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泰国和印尼华裔的感知模式和特征均不相同:泰国被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范畴化趋势,他们对典型范畴内声调的感知精度较高,语音环境对感知影响较大;印尼被试是非范畴化感知,他们对典型范畴内声调的感知精度较低,且对阳平感知的正确率大大高于上声,但其感知不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在母语和祖籍语因素中,前者对声调感知的作用大于后者。文章还对以上现象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留学生 知觉 阳平 上声 范畴化
下载PDF
汉语普通话上声的听感范畴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萍 石锋 +3 位作者 荣蓉 陈曦丹 李舒 王秀秀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9-370,384,共12页
本文采用"对角测试法"考察汉语普通话上声调在两字组中的听感范畴。通过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得到上声-阴平、上声-阳平、上声-去声的边界位置、峰值位置、区分峰值等参数,得到上声调位的听感空间。结果表明,无论"调型区... 本文采用"对角测试法"考察汉语普通话上声调在两字组中的听感范畴。通过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得到上声-阴平、上声-阳平、上声-去声的边界位置、峰值位置、区分峰值等参数,得到上声调位的听感空间。结果表明,无论"调型区分",还是"调阶区分",上声调位均表现为动态的听感边界。目标字位置、参照字调类、声调间的协同发音、降阶等语言学因素都会影响上声的边界位置发生变化。通过上声的听觉范畴和声学表现之间相互对照,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普通话 上声 听感范畴 听感边界
原文传递
年龄和性别对北京话上声调中嘎裂声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敬 林举 +1 位作者 张劲松 张维佳 《中国语音学报》 2016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发音特征与社会身份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本文旨在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素与北京话上声调中嘎裂声分布的关系。通过对32个母语为北京话的发音人所发的1216个北京话常用上声字的标注和分析发现,年龄和性别...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发音特征与社会身份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本文旨在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素与北京话上声调中嘎裂声分布的关系。通过对32个母语为北京话的发音人所发的1216个北京话常用上声字的标注和分析发现,年龄和性别因素均与嘎裂声的分布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嘎裂声的出现呈现一种下降趋势;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嘎裂声的特征。同时发现,每个发音人出现嘎裂的字并不完全相同,说明嘎裂这个发声态并没有成为北京话上声的固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上声 嘎裂声 年龄 性别
原文传递
抚顺话“上声+阴平”变调的声学和知觉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平 王韫佳 《中国语音学报》 2019年第1期88-97,共10页
本文采用声学和知觉的实验方法,对抚顺话"上声+阴平"和"阳平+阴平"两字组的变调形式进行分析。使用98个最小对立词,对比了"上声+阴平"和"阳平+阴平"的前音节音高。声学测量的结果表明:首先,变... 本文采用声学和知觉的实验方法,对抚顺话"上声+阴平"和"阳平+阴平"两字组的变调形式进行分析。使用98个最小对立词,对比了"上声+阴平"和"阳平+阴平"的前音节音高。声学测量的结果表明:首先,变调上声和阳平的音高形式接近,但变调上声的高音点和音高均值都低于阳平。其次,两组中后字阴平都发生了变调。在知觉实验中,要求被试对上述"上声+阴平"和"阳平+阴平"最小对立中的前字声调进行二择一强迫选择。实验结果表明,母语者无法区分"上声+阴平"和"阳平+阴平"的最小对立,但实验词的语义可接受度和词频会对听辨正确率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对上声在两种声调环境中发生变化的语音学动因进行了共时和历时层面的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话 连读变调 上声 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