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北柳湾乡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何若玮 孙玮 +5 位作者 李泽奇 邓宾 苗如霖 张长俊 田腾振 鲁鹏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64,共15页
研究四川盆地北部柳湾乡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简称“灯三段”)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综合剖面详测、薄片组分鉴定及样品地化数据分析等,对灯三段混积岩的成因及特征进行研究,最终确立灯三段古环境沉积模式。灯二段与灯三段之间呈假整合... 研究四川盆地北部柳湾乡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简称“灯三段”)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综合剖面详测、薄片组分鉴定及样品地化数据分析等,对灯三段混积岩的成因及特征进行研究,最终确立灯三段古环境沉积模式。灯二段与灯三段之间呈假整合接触,灯三段下亚段(18.98 m)为混积潮坪相的石英砂岩-泥晶白云岩的混积岩层,上亚段(30.1 m)为潟湖相的泥岩-粉砂岩层。Sr/Ba、V/Ni、U/Th、V/Cr与V/(V+Ni)质量分数比值等痕量元素参数表明灯三段沉积时期主体是滨海相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其中部分白云岩段是氧化环境。灯三段沉积初期受桐湾运动Ⅰ幕的影响,海水动荡导致陆源碎屑物与碳酸盐岩相互影响,产生混积岩层;后期海平面下降,沉积碎屑岩。灯三段碎屑物质来源与古地貌指示桐湾运动Ⅰ幕时期汉南古陆发生隆升并伴随海平面的下降,为盆地内提供陆源碎屑物从而形成混积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灯影组 桐湾运动 混积层系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沥青特征与天然气聚集机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伟 胡国艺 周进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3,共10页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近期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但是对其天然气成藏机理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该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普遍发育沥青,使得据沥青的发育规律来研究其古油藏与气藏的关系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开展了针对该区震...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近期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但是对其天然气成藏机理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该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普遍发育沥青,使得据沥青的发育规律来研究其古油藏与气藏的关系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开展了针对该区震旦系储层沥青发育特征与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沥青主要发育于四川盆地重要热液事件之后,即著名的二叠纪中晚期的峨眉地裂作用之后;②沥青的分布主要与印支期—燕山期古构造所控制的古油藏有关,这一时期的古构造高部位沥青含量较丰富;③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大规模的油气聚集发生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了乐山—资阳古油藏与高石梯—磨溪—广安古油藏,这些古油藏主体部位原油的裂解控制了现今天然气藏的发育;④震旦系储层沥青的发育不仅反映灯影组古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下寒武统烃源岩,而且还证明震旦系储层中聚集的天然气应为震旦系古油藏裂解晚期阶段的产物;⑤四川盆地印支期—燕山期震旦系的古构造是其古油藏发育的有利地区,寻找这一时期震旦系油气大规模聚集的区带,对开拓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桐湾期古隆起 震旦纪 储集层 沥青 热液作用 印支期—燕山期 古构造 古油藏 天然气聚集
下载PDF
四川盆地桐湾不整合面古地貌特征与岩溶分布预测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启桂 李克胜 +2 位作者 周卓铸 燕继红 唐欢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6-521,共6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桐湾期不整合面古地貌的古高地、古斜坡的控制。利用全盆的地震格架大剖面解释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厚度印模法,恢复了桐湾不整合面古地貌,古地貌特征呈西北高、中部斜坡、东南洼的格局...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桐湾期不整合面古地貌的古高地、古斜坡的控制。利用全盆的地震格架大剖面解释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厚度印模法,恢复了桐湾不整合面古地貌,古地貌特征呈西北高、中部斜坡、东南洼的格局。综合利用野外、钻井、地震等资料,深入分析灯影组溶蚀孔洞发育特征和有利岩溶发育带。结果表明,岩溶风化壳溶蚀孔洞发育,广泛发育3个岩溶作用带,岩溶作用厚度呈东薄西厚的变化趋势;岩溶有利发育分布区和较发育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古岩溶斜坡的地貌位置,以自贡—广安—达县—通江县一线为好,局部发育分布区位于古岩溶高地及古岩溶洼地的地貌位置,分布在成都-资阳地区、绵阳-广元地区及川东南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碳酸盐岩 岩溶储层 桐湾不整合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构造运动记录及动力学成因讨论 被引量:56
4
作者 邢凤存 侯明才 +2 位作者 林良彪 徐胜林 胡华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四川盆地中部古老的震旦系—寒武系发现了储量过万亿方的特大型油气田,前人研究揭示了乐山—龙女寺持续性古隆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德阳—安岳拉张槽(裂陷槽)的存在及其重要的控富生烃凹陷的作用,但其发展和演化以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还尚... 四川盆地中部古老的震旦系—寒武系发现了储量过万亿方的特大型油气田,前人研究揭示了乐山—龙女寺持续性古隆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德阳—安岳拉张槽(裂陷槽)的存在及其重要的控富生烃凹陷的作用,但其发展和演化以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还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揭示。在四川盆地大量野外工作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钻井和地震等地下资料,以盆地中西部为主要研究区,对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该区经历的构造-沉积记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研究揭示了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存在3期构造运动,对应桐湾运动的Ⅰ、Ⅱ、Ⅲ幕,分别对应灯影组三段/二段,麦地坪组/灯影组四段以及筇竹寺组/麦地坪组等界面及灯影组三段、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等层位。桐湾运动Ⅰ幕中发现了典型的重力流滑塌沉积及凝灰岩等火山活动记录,而桐湾运动Ⅱ幕和Ⅲ幕构造界面大部分地区具有叠合特点,形成了区域性的不整合,南部地区可见典型的碎屑流沉积和表生岩溶响应。三幕构造运动总体均表现为先隆起剥蚀再沉降充填的演化过程,隆起剥蚀区和沉降区具有一定的叠合性,并在四川盆地西缘地区形成了近南北向带状展布的灯影组三段和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两期相对深水陆棚区域(前人称为拉张槽或裂陷槽),而该深水陆棚区也是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一段和二段的沉积中心区域。认为该相对深水区具有基底的持续继承性,并由灯影组三段至筇竹寺组沉积期具有幕式性活动增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构造活动的动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湾运动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地貌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174
5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5 位作者 王铜山 鲁卫华 谷志东 徐安娜 杨雨 徐兆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通过对桐湾运动性质、期次的分析,利用地震、钻井、露头等资料,采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刻画四川盆地筇竹寺组沉积前的侵蚀谷地貌形态,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四川盆地及邻区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生了桐湾运动,... 通过对桐湾运动性质、期次的分析,利用地震、钻井、露头等资料,采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刻画四川盆地筇竹寺组沉积前的侵蚀谷地貌形态,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四川盆地及邻区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生了桐湾运动,共可分为3幕,均表现为区域性抬升与剥蚀,形成了3个假整合面。受其影响,在四川盆地中南部形成了近南北向展布的规模较大的德阳—泸州侵蚀谷,充填厚度较大的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成为寒武系烃源岩重要的生烃中心,与灯影组灯四段、灯二段两套风化壳岩溶储集层构成良好的成藏组合条件,有利于形成大气田,勘探潜力大。侵蚀谷成因机制与演化历史分析表明,震旦纪末期桐湾运动Ⅱ幕的逆冲-褶皱隆升、剥蚀作用以及早寒武世早期快速海侵背景下的拉张作用是形成侵蚀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湾运动 侵蚀谷 古隆起 灯影组 筇竹寺组 成藏组合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黔北震旦系灯影组顶部古风化壳特征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家洪 杨平 +2 位作者 汪正江 卓皆文 杜秋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1-938,共8页
古风化壳对岩溶储层的形成及油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意义。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黔北震旦系灯影组顶部普遍发育一套黄褐色渣状粘土层,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MgO的淋失和SiO2、Al2O3、Fe2O3、Fe2O、P2O5、TiO2不同程度的相对富集,为震旦纪末桐... 古风化壳对岩溶储层的形成及油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意义。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黔北震旦系灯影组顶部普遍发育一套黄褐色渣状粘土层,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MgO的淋失和SiO2、Al2O3、Fe2O3、Fe2O、P2O5、TiO2不同程度的相对富集,为震旦纪末桐湾运动所形成的古风化壳。该风化壳在不同相带发育程度不尽相同,造成了下伏岩溶储层的差异。台地边缘相区受后期构造抬升影响显著,原生孔隙发育,有利于大气水下渗,岩溶作用强,改善了下伏颗粒白云岩储层,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洞、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裂溶缝;其他相区受岩溶作用改造弱,储层物性较差。因此,黔北隐伏的灯影组滩相-风化壳区应为下阶段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化壳 岩溶储层 桐湾运动 灯影组
下载PDF
统万城的兴废与毛乌素沙地之变迁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尚义 董靖保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7-353,共7页
通过史籍研究与实地考察 ,证实了统万城的兴废主要是由于人为的军事原因 ,同时也有自然环境演化的因素。统万城只是偏居毛乌素沙地一隅的人文活动的烙印 。
关键词 统万城 毛乌素沙地 变迁 军事原因 自然环境 人文活动
下载PDF
四川盆地寒武系沉积前震旦系顶界岩溶地貌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0
8
作者 杨雨 黄先平 +6 位作者 张健 杨光 宋家荣 宋林珂 洪海涛 谭秀成 文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3,共6页
受桐湾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2期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岩溶识别标志明显。为探寻岩溶作用与震旦系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关系,综合应用野外剖面、新钻井以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通过分析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补偿关系,根据灯影... 受桐湾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2期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岩溶识别标志明显。为探寻岩溶作用与震旦系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关系,综合应用野外剖面、新钻井以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通过分析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补偿关系,根据灯影组"残余厚度"和下寒武统"印模厚度"的特征,依据地层厚度组合关系恢复了该区寒武系沉积前震旦系顶界的岩溶地貌,并将其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坡地、岩溶谷地和岩溶盆地4个二级地貌单元,认为寒武系沉积前四川盆地震旦系顶界具有大型近南北向侵蚀谷地和大面积分布的岩溶坡地并存的地貌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桐湾期的表生岩溶作用对灯影组储层形成和油气成藏的重要意义:①大面积分布的岩溶坡地与灯影组丘滩体叠合形成了连片叠置发育的优质储层;②近南北向大型侵蚀谷地充填下寒武统巨厚的优质烃源岩,形成了古隆起高部位下寒武统生烃中心;③优质烃源岩与储层大面积对接有利于油气侧向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顶界 灯影期 岩溶地貌 油气藏形成 残余厚度 印模厚度 桐湾运动 早寒武世
下载PDF
构造运动对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1
9
作者 李宗银 姜华 +3 位作者 汪泽成 王铜山 鲁卫华 吕宗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30,共8页
四川盆地所经历的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形成和改造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此,探讨了历次构造运动对该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基于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勘察,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其对储层形成、圈闭改... 四川盆地所经历的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形成和改造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此,探讨了历次构造运动对该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基于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勘察,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其对储层形成、圈闭改造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认为:桐湾运动等4次构造运动控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其中:①桐湾运动以区域性升降运动为主,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造就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这2套近地表古岩溶储层的形成且大面积分布;②加里东运动形成了乐山—龙女寺大型古隆起,奠定了震旦系油气富集带形成的构造背景;③海西—印支期,震旦系以整体沉降为主,早期古隆起格局继承性发育,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进入成油高峰期,古隆起区发育大型古油藏;④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四川盆地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震旦系被深埋,使得古油藏发生原油裂解成气,成为震旦系重要的气源;⑤晚燕山—喜马拉雅期是震旦系气藏调整的关键期。结论指出,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勘探潜力大,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古隆起斜坡带也是值得重视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桐湾运动 加里东运动 海面—印支运动 燕山—喜马拉雅运动 气藏形成
下载PDF
川东南—黔西北桐湾Ⅲ幕岩溶古地貌恢复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伟明 谢渊 +4 位作者 李嵘 罗建宁 林家善 刘建清 赵瞻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0-1280,共11页
通过对川东南—黔西北灯影组露头、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分析,认为灯影组中上部发育一系列的古岩溶标志,包括岩溶角砾岩、充填的溶洞溶缝、含铁质古风化壳等。在结合前人对上扬子桐湾运动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川东南—黔西北大部分地区由Ⅲ... 通过对川东南—黔西北灯影组露头、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分析,认为灯影组中上部发育一系列的古岩溶标志,包括岩溶角砾岩、充填的溶洞溶缝、含铁质古风化壳等。在结合前人对上扬子桐湾运动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川东南—黔西北大部分地区由Ⅲ幕和Ⅱ幕叠加形成了寒武系与震旦系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采用"印模法"恢复桐湾Ⅲ幕岩溶古地貌,"印模"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明心寺组+金顶山组";"印模"如果包括麦地坪组,"印模"底界将具明显穿时性。根据"印模"地层分布及古地貌指示,研究区岩溶古地貌主体呈南北向展布,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东部发育岩溶高地,西侧为岩溶洼地,中部则发育岩溶斜坡。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残丘、平台以及上斜坡、下斜坡等次级岩溶古地貌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标志 桐湾运动 岩溶古地貌 灯影组 麦地坪组 川东南-黔西北
下载PDF
桐湾运动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溶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武仁 杨威 +4 位作者 魏国齐 曾富英 金惠 施振生 武赛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4-269,共16页
基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16口井岩心和11条露头剖面的观察,结合128个碳氧同位素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了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探讨了灯影组储层发育与桐湾期三幕构造运动的关系,预测了其优质储层分布区域。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震... 基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16口井岩心和11条露头剖面的观察,结合128个碳氧同位素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了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探讨了灯影组储层发育与桐湾期三幕构造运动的关系,预测了其优质储层分布区域。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震旦系为典型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围绕绵竹-长宁裂陷两侧发育大型的台缘丘滩体,岩石类型以泥粉晶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层纹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和雪花状白云岩为主;2)受桐湾期三幕构造运动和海平面频繁升降变化的影响,形成了灯二段和灯四段两套风化壳岩溶储层,储层以低孔低渗为特征,溶蚀孔洞发育,为裂缝-孔洞型储层;3)灯二段和灯四段两套储层横向上分布较稳定,纵向上互相叠置,大面积分布;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台地边缘相带,主要集中在高石梯、磨溪、荷包场、威远、资阳、蓬莱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岩石类型 风化壳 桐湾运动 碳氧同位素
下载PDF
桐湾运动形成古风化壳对华南上震旦统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南山坪古油藏灯影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扬 田少亭 +3 位作者 吴一凡 李国辉 王亮 冯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29-31,63,共4页
桐湾运动是灯影组沉积后一次广泛的地壳抬升运动,该运动对华南灯影组优质储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桐湾运动的抬升作用使得灯影组顶部暴露于大气淡水环境,形成古岩溶风化壳型储集体。从南山坪古油藏储层入手,结合其它地区上震旦统储层... 桐湾运动是灯影组沉积后一次广泛的地壳抬升运动,该运动对华南灯影组优质储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桐湾运动的抬升作用使得灯影组顶部暴露于大气淡水环境,形成古岩溶风化壳型储集体。从南山坪古油藏储层入手,结合其它地区上震旦统储层的岩溶特征,分析讨论桐湾运动对华南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的控制影响作用,从而为在我国华南地区找寻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湾运动 南山坪古油藏 古岩溶风化壳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性质与作用 被引量:79
13
作者 李伟 刘静江 +2 位作者 邓胜徽 张宝民 周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6-556,563,共12页
近期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而对于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剖面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震旦纪末的构造运动与寒武纪早期的构造运动存在明显差... 近期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而对于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剖面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震旦纪末的构造运动与寒武纪早期的构造运动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桐湾运动是以整体隆升与沉降为特征,并发育三幕构造运动,即灯影组二段富藻层沉积末期的桐湾Ⅰ幕、灯影组二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Ⅱ幕与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Ⅲ幕,桐湾期的灯影组镶边碳酸盐台地还存在轻微裂化作用下的热液沉积。寒武纪早期的兴凯运动以裂陷为主,发育两幕构造运动,即麦地坪组沉积期的兴凯Ⅰ幕与筇竹寺组沉积期的兴凯Ⅱ幕,兴凯期的上扬子碳酸盐台地遭遇较强的裂解,热液作用普遍较强,但至兴凯Ⅱ期时,裂陷活动主要发生在川南—黔北地区,川中—川北较弱。桐湾期的隆升剥蚀不仅控制了三大岩溶风化壳的发育,且其形成的绵阳—宜宾—会东巨大侵蚀沟谷控制了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的泥岩与页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兴凯运动不仅控制了有利烃源岩的发育,且与桐湾运动一起控制了有利源-储配置区的分布。因此,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发育两类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前者主要促进了储层的发育,后者主要促进了烃源岩的发育,二者共生组合形成了震旦系与寒武系的良好油气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寒武纪 桐湾运动 兴凯运动 灯影组 麦地坪组 筇竹寺组 岩溶 储层 烃源岩 热液作用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晚震旦世微生物岩及其对桐湾运动Ⅰ幕的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帅 陈洪德 +5 位作者 钟怡江 朱筱敏 陈安清 文华国 徐胜林 吴朝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8-1158,共11页
利用震旦纪灯影期沉积较为连续的乐山市峨边地区先锋剖面灯二、灯三段的沉积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时期的沉积环境,探讨存在争论的桐湾运动Ⅰ幕的起始时限。通过对先锋剖面灯二、灯三段地层进行实测,发现灯二段下部为富微生物岩沉... 利用震旦纪灯影期沉积较为连续的乐山市峨边地区先锋剖面灯二、灯三段的沉积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时期的沉积环境,探讨存在争论的桐湾运动Ⅰ幕的起始时限。通过对先锋剖面灯二、灯三段地层进行实测,发现灯二段下部为富微生物岩沉积特征,上部为菌藻类减少的贫微生物岩沉积特征,灯三段为蓝灰色、深灰色泥岩沉积,与灯二段的突变接触关系明显。灯二段原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为海水沉积环境,岩石类型为潮坪亚相沉积的白云岩,并可分为两大类与8小类。δ^(13)C在灯二段内部出现了明显负异常,依据δ^(13)C与海平面的变化及微生物的关系,认为桐湾运动Ⅰ幕应起源于灯二段内部富藻层-贫藻层之间。该构造抬升事件是造成海平面下降,古海水温度降低,古盐度降低,沉积环境转变,微生物数量减少,灯二段富藻-贫藻转变,δ^(13)C负异常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微生物岩 灯影组 桐湾运动 先锋剖面 沉积记录
下载PDF
四川盆地桐湾期不整合面的侵蚀成因地质新证据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宾 李泽奇 +8 位作者 张航 鲁鹏达 田腾振 孙玮 姜华 吴娟 张旋 张洁伟 刘树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4,共12页
四川盆地震旦纪桐湾期不整合面具有多幕演化和复杂成因机制等争议,目前主要存在2种端元模式:大陆构造变形成因与全球海平面升降侵蚀成因。为了进一步明确扬子陆块新元古代桐湾期不整合面的成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为下一步油气的勘探... 四川盆地震旦纪桐湾期不整合面具有多幕演化和复杂成因机制等争议,目前主要存在2种端元模式:大陆构造变形成因与全球海平面升降侵蚀成因。为了进一步明确扬子陆块新元古代桐湾期不整合面的成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为下一步油气的勘探指明方向,基于野外露头和薄片观察、地震资料和地球化学等研究,综合揭示了四川盆地桐湾期不整合面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桐湾期不整合面以扬子陆块台地相区灯影组二段/灯影组三段间、灯影组四段/下寒武统底界间2幕平行不整合面为典型特征,具有平行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的结构特征;②桐湾期不整合面附近碳氧同位素呈现明显负漂移特征,灯影组四段顶部δ^(13)C值减小到-2‰以下、δ^(18)O值减小至-10‰~-12‰以下,但灯影组二段/灯影组三段间同位素负漂移相对较弱;③桐湾期平行不整合面可能为全球新元古代末期Vingerbreek冰期和Baikonur冰期事件海平面下降成因相关的侵蚀型不整合面。结论认为,桐湾期不整合面发育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不仅控制着灯影组不整合面储层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油气运移特征,而且新元古代末桐湾期构造运动期次与性质、不整合发育特征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桐湾期 灯影组 超覆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 全球海平面升降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论四川盆地下古生界5次地壳运动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32
16
作者 陈宗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5期15-23,共9页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曾发生澄江、桐湾、云贵、冶里及加里东等5次地壳运动,其动力主要来自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和欧亚板块的向东漂移,并与青藏板块相碰撞,使青藏板块迅急向东,在盆地西部龙门山一带的薄弱地带发生断裂,致使青藏板块向东逆覆...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曾发生澄江、桐湾、云贵、冶里及加里东等5次地壳运动,其动力主要来自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和欧亚板块的向东漂移,并与青藏板块相碰撞,使青藏板块迅急向东,在盆地西部龙门山一带的薄弱地带发生断裂,致使青藏板块向东逆覆于扬子地台板块之上,相继四川盆地形成。5次地壳运动使龙门山大断裂带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使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储层也逐渐东移,勘探范围也逐渐变小。经勘探证实,共形成了雅安—龙女寺、泸州和天井山3个古隆起,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特别是雅安—龙女寺古隆起区,不但规模大,各时期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局部构造多,且其西北翼遭受剥蚀的程度较深,经大气淡水长期淋溶,各储层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古岩溶缝、洞,当其彼此纵横向相互交切后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缝、洞网络空间,对油气聚集成藏十分有利。泸州古隆起和天井山古隆起上,也有较多局部构造可供钻探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古生界 桐湾运动 加里东运动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大夏国人口问题初探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玉春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3,共6页
大夏国虽然国祚短暂,但由于统治者对人口疯狂的掠夺,造成了境内人口的急剧增长。到赫连勃勃真兴年间,大夏国的人口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期,统万城的人口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赫连勃勃统治末期,大夏国因继统问题发生内乱。勃勃死后,大夏... 大夏国虽然国祚短暂,但由于统治者对人口疯狂的掠夺,造成了境内人口的急剧增长。到赫连勃勃真兴年间,大夏国的人口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期,统万城的人口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赫连勃勃统治末期,大夏国因继统问题发生内乱。勃勃死后,大夏国又被北魏连年围攻,统治疆域不断缩小,人口数量也急剧下降。这种人口的急速增减,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对该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开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又给土地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加上以后人口的来来去去、不断变动,都加大了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大夏 统万
下载PDF
宁夏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靖边统万城考察纪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禹浪 王文轶 王俊铮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0-100,共11页
2015年11月12日至17日,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教授、助理研究员王文轶及2014级东北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王俊铮一行从大连启程,东西往返横贯中国大陆近3 000公里,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夏王陵、贺兰山贺兰口岩画、陕西靖边县大... 2015年11月12日至17日,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教授、助理研究员王文轶及2014级东北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王俊铮一行从大连启程,东西往返横贯中国大陆近3 000公里,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夏王陵、贺兰山贺兰口岩画、陕西靖边县大夏国统万城遗址及宁夏博物馆进行了深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王陵 贺兰山岩画 统万城
下载PDF
统万城址中的匈奴文化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喜波 《榆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9-32,共4页
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大夏政权的都城,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是我国境内唯一确知的匈奴古城。统万城遗址是匈奴人在历史上活动的见证,匈奴文化特征显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匈奴文化的角度对统万城进行... 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大夏政权的都城,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是我国境内唯一确知的匈奴古城。统万城遗址是匈奴人在历史上活动的见证,匈奴文化特征显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匈奴文化的角度对统万城进行了解读,认为统万城的命名是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的表现,统万城的选址体现了匈奴人的自然审美观,城市形态设计则与匈奴的文化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万城遗址是匈奴文化的典型例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加强对统万城的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万城 匈奴 文化
下载PDF
统万城研究综述:中国北方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变迁的标尺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祖群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结合历史地理考察和文献研究,从统万城的格局、被废弃和延续、所指示的环境变迁、遗产保护等方面对统万城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统万城是胡汉交融的产物,是匈奴人在世界上兴建的唯一的至今依然存在的古都,是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产物。统... 结合历史地理考察和文献研究,从统万城的格局、被废弃和延续、所指示的环境变迁、遗产保护等方面对统万城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统万城是胡汉交融的产物,是匈奴人在世界上兴建的唯一的至今依然存在的古都,是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产物。统万城的兴废是中国北方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变迁的标尺。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项目,应该以"原真性"为基础,协调好申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万城 环境变迁 古都 匈奴 原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