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QP3/Claudin-1研究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胃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机制
1
作者 王玲玲 柏茂树 吴至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0-204,I0009,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with diarrhea,IBS-D)大鼠模型,观察经痛泻要方治疗后肥大细胞(mast cell,MC)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变化,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和Cla... 目的通过构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with diarrhea,IBS-D)大鼠模型,观察经痛泻要方治疗后肥大细胞(mast cell,MC)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变化,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和Claudin-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慢性应激结合束缚的方法建立IBS-D模型大鼠。甲苯胺蓝染色法进行MC染色计数,ELISA法检测TNF-α含量,RT-PCR及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AQP3和Claudin-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C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痛泻要方中、高剂量组MC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含量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痛泻要方中、高剂量组TNF-α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QP3和Claudin-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中、高剂量组及匹维溴铵组能上调大鼠结肠AQP3及Claudin-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能通过降低MC计数,降低TNF-α含量,上调AQP3和Claudin-1的表达水平,促进结肠对肠腔内水分的重吸收,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对IBS-D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方 型肠易激综合征 水通道蛋白3 紧密连接蛋白1
下载PDF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卢瑶瑶 柴玉娜 +2 位作者 秦崇臻 武梦琳 汪新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6,共5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oea,IBS-D)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大。目前西药主要是对症治疗,但仍存在停药后反复发作等弊端。中药治疗IBS-D辨证施治,疗效显著。IBS-...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oea,IBS-D)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大。目前西药主要是对症治疗,但仍存在停药后反复发作等弊端。中药治疗IBS-D辨证施治,疗效显著。IBS-D属于中医学“肠郁”“腹痛”“泄泻”等范畴,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中医药疏肝健脾方法治疗IBS-D从改善脾胃功能、调节情志出发,对肝郁脾虚型IBS-D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其中以痛泻要方为代表。痛泻要方能够缓解肠肌痉挛导致的腹痛,改善腹泻的症状;且具有降低IBS-D模型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改善免疫功能、调节脑肠肽等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痛泻要方对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肠道通透性以及表观遗传等方面亦有影响。该文章全面综述了目前关于痛泻要方治疗IBS-D作用机制,为经方治疗IBS-D提供最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方 型肠易激综合征 作用机制 表观遗传
下载PDF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利民 陶琦 +4 位作者 牛聪慧 熊莉 杨佳芸 谢潇 余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7期108-111,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复杂,中医药因其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IBS,不仅疗效高,而且不良反应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IBS主要临床类型,痛泻要方(TXYF)是当前IBS-D基础与临床研究最热门的中药处方,但其科学内... 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复杂,中医药因其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IBS,不仅疗效高,而且不良反应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IBS主要临床类型,痛泻要方(TXYF)是当前IBS-D基础与临床研究最热门的中药处方,但其科学内涵需要深入发掘,通过对近年来TXYF治疗IBS-D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TXYF基础与临床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方 型肠易激综合征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进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痛泻要方治疗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闫思超 潘国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90-197,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经典复方痛泻要方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并探索痛泻要方治疗结肠炎相关结肠直肠癌(CaCRC)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痛泻要方的主要化合物及其靶点,利用Cyto...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经典复方痛泻要方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并探索痛泻要方治疗结肠炎相关结肠直肠癌(CaCRC)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痛泻要方的主要化合物及其靶点,利用Cytoscape3.8.2绘制痛泻要方“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采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与CaCRC疾病相关基因,对痛泻要方中药物对应的潜在靶点与CaCRC致病基因取共同部分,作为痛泻要方的预测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痛泻要方治疗CaCRC的预测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CMIP V2.0)对作用于PPI网络中核心靶点的中药活性成分进行吸收、分配、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水平分析。通过Python脚本和AutoDock Vina软件将ADMET分析得到的吸收水平较好的活性化合物与PPI分析获得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计算结合能。结果项目收集到痛泻要方中4味中药的40个化学成分和145个靶标信息,并获得了3184个疾病靶标,将药物和疾病靶标取交集获得101个核心靶标,其中TP53、AKT1、CCND1等基因与CaCRC相关性较强。对核心靶标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标主要富集于对无机物的反应、细胞对有机环状化合物的反应、MAPK级联激活过程和乙型肝炎、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等生物过程。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痛泻要方治疗CaCRC的关键靶点主要包括纤维连接蛋白1(FN1)、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等。对痛泻要方中作用于关键靶点的活性成分进行ADMET分析,结果显示痛泻要方中的川皮苷、柚皮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等成分吸收水平较好。分子对接中川皮苷、柚皮素、汉黄芩素、地黄酚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与FN1、RELA、CCND1、GSK3B、AR的结合能均小于≤-5.0 kJ/mol,展现出较好的亲和力。结论痛泻要方中主要化学成分可能通过调节对无机物的反应、细胞对有机环状化合物的反应、MAPK级联激活过程等改善CaCRC。复方中主要活性成分川皮苷、柚皮素、汉黄芩素、地黄酚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与关键靶点FN1、RELA、CCND1、GSK3B、AR结合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相关结肠直肠癌 要方 炎症性肠病 炎癌转化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理气开郁法板块方镇痛作用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邢伟 李秀玲 +2 位作者 方步武 田在善 吴咸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中药板块方的镇痛作用特点。方法:将15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区组法分为15组,包括对照组,柴郁汤、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高中低剂量各组,吗啡和布洛芬组,采用45℃、50℃、55℃水浴引致小鼠疼痛模型,...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中药板块方的镇痛作用特点。方法:将15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区组法分为15组,包括对照组,柴郁汤、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高中低剂量各组,吗啡和布洛芬组,采用45℃、50℃、55℃水浴引致小鼠疼痛模型,动态测定痛阈潜伏期,用药前测定基础痛阈。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柴郁汤、芍甘汤和痛泻要方的镇痛作用以高剂量更明显;柴郁汤对45℃、50℃、55℃水浴的痛阈潜伏期均有延长作用,柴郁汤高、中剂量在多个时间点上显示出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柴郁汤的镇痛作用较强,作用特点类似于中枢镇痛药或兼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芍药甘草汤、痛泻药方、金铃子散属于作用于外周的镇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开郁法 柴郁汤 金铃子散 芍药甘草汤 要方
下载PDF
痛泻汤结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叶佳 刘畅 朱梅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痛泻汤结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进行该次分组试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美沙拉嗪肠溶片+痛泻汤结合针... 目的观察痛泻汤结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进行该次分组试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美沙拉嗪肠溶片+痛泻汤结合针刺治疗)与对照组(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每组6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腹泻、血便或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与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肠球菌与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以及炎症性肠病问卷评分(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总有效率更高[96.67%(58/60)vs 85.00%(51/60)](P<0.05);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腹痛、腹泻及血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积分、IL-4及IL-17水平、肠道菌群数量、DAI及IBDQ评分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腹泻、血便或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积分、IL-4及IL-17水平、肠道菌群数量、DAI及IBDQ评分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汤结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佳,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肠道菌群恢复正常,肠道功能恢复较好,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针刺 治疗效果 血清炎症因子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痛泻要方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泽伦 许二平 王晓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可涉及心理、社会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紊乱、内脏高敏感等,其中内脏高敏感是IBS-D的核心发病机制之一。中医认为IBS-D属于“腹痛”“泄泻”等...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可涉及心理、社会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紊乱、内脏高敏感等,其中内脏高敏感是IBS-D的核心发病机制之一。中医认为IBS-D属于“腹痛”“泄泻”等范畴,病位在肝、脾,病机为肝郁脾虚,治法当以疏肝健脾,代表方剂痛泻要方可通过调节内脏高敏感有效改善IBS-D患者腹痛、腹泻的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活化、维持肠-脑轴稳态、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兴奋性、优化肠道菌群结构、调控细胞自噬与凋亡、抑制炎症因子等作用实现的。痛泻要方可对内脏高敏感产生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述明确,还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故该文将综述近年来痛泻要方调控IBS-D内脏高敏感的作用机制,以期提供相关参考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方 型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理气开郁法板块方对炎症介质的作用特点研究
8
作者 孔维涵 朱爱江 +2 位作者 方步武 吴咸中 田在善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板块方对炎症介质影响的相对特征性作用。方法:以过滤空气皮下注射和1%角叉菜胶囊内注射制备大鼠背部气囊炎症模型,用放免法检测炎性渗出液中IL-6和PGE2及血清皮质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渗出液中NO,预防性灌胃用药...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板块方对炎症介质影响的相对特征性作用。方法:以过滤空气皮下注射和1%角叉菜胶囊内注射制备大鼠背部气囊炎症模型,用放免法检测炎性渗出液中IL-6和PGE2及血清皮质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渗出液中NO,预防性灌胃用药。结果:各板块方高、中、低剂量和氢化可的松均能显著降低大鼠气囊炎症渗出液中IL-6水平,金铃子散高剂量的作用有优于氢化可的松的趋势。金铃子散高、中、低剂量、芍甘汤高、中剂量、柴郁汤中剂量及氢化可的松均能显著降低大鼠气囊炎症渗出液中PGE2水平,金铃子散和芍甘汤高、中剂量的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当。金铃子散、芍甘汤、柴郁汤高、中、低剂量、痛泻要方中剂量和氢化可的松均能显著降低大鼠气囊炎症渗出液中NO含量,金铃子散高、中、低剂量、芍甘汤高剂量、柴郁汤中、高剂量的作用尤著。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氢化可的松组与芍甘汤低、中剂量组血清皮质醇明显降低。结论:金铃子散、痛泻要方降低IL-6的作用较强;金铃子散、芍甘汤降低PGE2的作用较强;金铃子散和柴郁汤降低NO的作用较强;四方中金铃子散的抗炎作用可能最强;芍甘汤的抗炎作用可能还涉及到皮质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开郁法 金铃子散 芍甘汤 要方 柴郁汤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素E2 一氧化氮 皮质醇 气囊炎症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