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脾气虚与现代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并对常用补气健脾的中药材、食材、药对及经典药膳方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脾气虚、补气健脾、代谢障碍、药膳等为检索词在古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目的:分析脾气虚与现代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并对常用补气健脾的中药材、食材、药对及经典药膳方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脾气虚、补气健脾、代谢障碍、药膳等为检索词在古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脾胃气虚证的药理作用研究逐渐深入,补气健脾药物成分研究也达到一定程度,但是对于药食同源食物类的研究较少。结论:应加大对药食同源补气健脾产品的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中...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和SPSS 21.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28篇,提取处方442首,涉及中药225味,高频药物24味,其中党参、茯苓、陈皮、柴胡的使用频次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最为常见,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多归脾、肺、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最多,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2类。结论中医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益气健脾、疏肝行气药为主,甘温补虚、辛开苦降,辨证配伍化湿、解表、清热等药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补气健脾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月华分院收治的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4例给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目的:探讨补气健脾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月华分院收治的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4例给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74例给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补气健脾化痰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水平[空腹血糖(Glucose,GLU)、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口渴喜饮、气短寡言、少食易饥、疲乏无力的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口渴喜饮、气短寡言、少食易饥、疲乏无力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GLU、2 h PBG、HbA1c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GLU、2 h PB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ET-1、vWF、TM均降低(P<0.05),NO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T-1、vWF、TM低于对照组(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5%(71/74),高于对照组的81.08%(60/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6%(7/74),与对照组的10.81%(8/74)相近(P>0.05)。结论:补气健脾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轻患者症状,且能改善血糖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有效性与安全性兼备,可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脾气虚与现代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并对常用补气健脾的中药材、食材、药对及经典药膳方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脾气虚、补气健脾、代谢障碍、药膳等为检索词在古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脾胃气虚证的药理作用研究逐渐深入,补气健脾药物成分研究也达到一定程度,但是对于药食同源食物类的研究较少。结论:应加大对药食同源补气健脾产品的研究。
文摘目的:探讨补气健脾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月华分院收治的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4例给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74例给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补气健脾化痰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水平[空腹血糖(Glucose,GLU)、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口渴喜饮、气短寡言、少食易饥、疲乏无力的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口渴喜饮、气短寡言、少食易饥、疲乏无力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GLU、2 h PBG、HbA1c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GLU、2 h PB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ET-1、vWF、TM均降低(P<0.05),NO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T-1、vWF、TM低于对照组(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5%(71/74),高于对照组的81.08%(60/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6%(7/74),与对照组的10.81%(8/74)相近(P>0.05)。结论:补气健脾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轻患者症状,且能改善血糖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有效性与安全性兼备,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