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夹层撕裂内膜走行规律的MSCTA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原小军 郝粉娥 +1 位作者 赵磊 刘挨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腔内的撕裂内膜走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AD患者的CTA资料,在胸腰椎体和椎间隙层面轴位图像上确定夹层动脉撕裂内膜与管壁两个结合点的位置,并计算真腔所处夹角角平分线(TLI... 目的观察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腔内的撕裂内膜走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AD患者的CTA资料,在胸腰椎体和椎间隙层面轴位图像上确定夹层动脉撕裂内膜与管壁两个结合点的位置,并计算真腔所处夹角角平分线(TLIAB)的钟点数。同时观察AD对主动脉分支大血管的影响情况。结果升主动脉段Stanford A型内膜撕裂由主动脉根部向弓部呈顺时针旋转;真腔位于主动脉腔左侧约3~6点位置,TLIAB位置的平均钟点数为4.16±1.51。降主动脉段AD内膜撕裂由近端向远端呈逆时针旋转,Stanford A型和B型撕裂模式大致相同,旋转幅度相似;主动脉弓降部真腔位于主动脉腔右侧,TLIAB位于8~9点,降主动脉远端TLIAB位于7~8点。左冠状动脉均开口于真腔,其钟点数(3.82±0.41)与对应层面TLIAB(3.69±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40);右冠状动脉开口紧邻血管壁内膜撕裂处。Stanford A型和B型AD的降主动脉段分支血管起源部位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D内膜呈螺旋状撕裂,升主动脉段由主动脉根部至弓部呈顺时针旋转,降主动脉段由弓降部至远端呈逆时针旋转且Stanford A、B型的旋转模式大致相同。Stanford A型和B型AD主动脉分支大血管的受累情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夹层 撕裂内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