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总氮、总磷和钙离子浓度与育珠蚌生长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瑛 沈海铭 +1 位作者 汤访评 金叶飞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2-34,共3页
总氮、总磷与钙浓度均是影响育珠蚌生长的主要因素,通过不同处理,进行养殖比较,就三者对蚌生长的相关性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浓度下得出育珠蚌的增重与总氮的偏相关系数为0.998625;总磷的偏相关系数为0.402719;钙离子浓度的... 总氮、总磷与钙浓度均是影响育珠蚌生长的主要因素,通过不同处理,进行养殖比较,就三者对蚌生长的相关性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浓度下得出育珠蚌的增重与总氮的偏相关系数为0.998625;总磷的偏相关系数为0.402719;钙离子浓度的偏相关系数为0.995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总磷 三角帆蚌 相关性
下载PDF
提高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方法精确度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瑛 漏华强 张群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8期16-18,共3页
探讨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试剂质量、配制方法、消化温度与时间、冷却时间、所用水与玻璃器皿的纯净度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水体污染 水质监测 总氮 测定方法 精确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试剂质量 消化温度 冷却时间
下载PDF
近30年来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49
3
作者 熊剑 喻方琴 +2 位作者 田琪 黄代中 李利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7-1225,共9页
根据19862015年3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湖泊水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7L/)对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19862015年全湖1.类水质百分比呈现极显著下降趋势,近5年来稳定在汉类水平,影响水质的污染物为总氮(... 根据19862015年3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湖泊水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7L/)对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19862015年全湖1.类水质百分比呈现极显著下降趋势,近5年来稳定在汉类水平,影响水质的污染物为总氮(TW)和总磷(TP),全湖TW浓度、TP浓度和7L/在过去30年里呈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TW和TP等是洞庭湖水质类别的主要影响因子.在空间分布上,7L/、TW浓度、TP浓度和Chl.a浓度高低顺序均表现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且东洞庭湖TW浓度和Chl.a浓度与其它湖区差异显著.19862002年洞庭湖水质营养状态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主要与面源污染有关;20032007年富营养化趋势有所减缓,可能与期间工业污染下降和水环境容量扩大有关;但20082015年又开始明显加剧,可能是流域内工业与农业污染增加、内源污染释放与水环境容量减小造成的.30年来洞庭湖各湖区基本均处于中营养状态,但接近轻度富营养且20082010年和2015年东洞庭湖等部分湖区达到轻度富营养水平.洞庭湖近年来蓝藻门所占比例明显上升,部分湖区已经暴发蓝藻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水体富营养化 水华 总氮 总磷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下载PDF
不同栽培条件对烤烟上部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李章海 徐晓燕 +2 位作者 季学军 陈治锋 冯磊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研究不同农艺措施对打顶后烤烟上部叶片烟碱与总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烟打顶后天数的增加,上部烟叶烟碱量增加而总氮量减少,施氮量与烟碱含量和总氮量呈正相关,而种植密度、留叶数与其呈负相关。
关键词 烤烟 施氮水平 种植密度 留叶数 烟碱 总氮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水氮量对层状包气带土壤氮素迁移累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商放泽 杨培岭 任树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121,共10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期间不同水氮处理对0~450 cm土壤N03--N、NH4+-N和总N迁移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状包气带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对水分、N03--N和总N在土层中的分布均有显著影响,而土壤结构只对NH4+-N有显著影响...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期间不同水氮处理对0~450 cm土壤N03--N、NH4+-N和总N迁移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状包气带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对水分、N03--N和总N在土层中的分布均有显著影响,而土壤结构只对NH4+-N有显著影响.不同水氮处理对土壤N03--N、NH4+-N和总N的直接影响深度分别为400、200和120 cm,间接影响深度都为400 cm.单次灌水量52.5 mm、单次施氮量195 kg/hm2的处理土壤N03--N在0~250 cm土层发生明显的迁移现象;而单次灌水量105 mm、单次施氮量大于等于130 kg/hm2的处理在0 ~ 400 cm土层发生明显的迁移现象.对于“壤土-砂土-壤土”结构的包气带土壤,土壤中N03--N、NH4+-N和总N质量比从大到小为:380~450 cm壤土土层、0~ 120 cm壤土土层、120~380 cm砂土土层、380 ~ 450 cm特殊的壤土土层对水分和氮素的迁移起到了阻碍作用.建议当地种植夏玉米/冬小麦期间,单次灌水量为52.5 mm、施氮量为6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灌水量 硝态氮 铵态氮 总氮 迁移累积
下载PDF
不同氮磷水平对北美海蓬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魏成金 尹金来 +4 位作者 徐阳春 周春霖 沈其荣 王茂文 洪立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3,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对北美海蓬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及其适量配合施用,北美海蓬子的总鲜质量和菜用产量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225kg·hm^-2、施磷量超过45kg·hm^-2时,总鲜质量...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对北美海蓬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及其适量配合施用,北美海蓬子的总鲜质量和菜用产量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225kg·hm^-2、施磷量超过45kg·hm^-2时,总鲜质量和菜用产量开始下降。本试验条件下获得的最优氮磷水平为氮225kg·hm^-2、P2O5 45kg·hm^-2。通过拟合氮磷施用量和产量的肥效方程,得出总鲜质量的理论最高值为10962.2kg·hm^-2,此时的施氮量为225kg·hm^-2,施磷量为50kg·hm^-2;菜用产量的理论最高值为6455.3kg·hm^-2,此时的施氮量为319kg·hm^-2,施磷量为48kg·hm^-2。北美海蓬子菜用部分的维生素C含量为2~4mg·kg^-1,可溶性糖含量为1.5~2.0mg·kg^-1。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施磷对维生素C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海蓬子 氮磷水平 总鲜质量 菜用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深圳石岩、铁岗水库藻类及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付贵萍 宁凯乐 +2 位作者 张佳红 罗文怀 胡章立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8-435,共8页
调查深圳地区石岩水库、铁岗水库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与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石岩水库2007年浮游植物有57种,隶属33属;铁岗水库全年浮游植物有65种,隶属38属;两水库均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为伪鱼腥藻和中华尖头藻... 调查深圳地区石岩水库、铁岗水库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与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石岩水库2007年浮游植物有57种,隶属33属;铁岗水库全年浮游植物有65种,隶属38属;两水库均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为伪鱼腥藻和中华尖头藻,浮游植物年均丰度约为1×108L-1,其中,蓝藻超过93%,硅藻约占5%,绿藻小于1.5%.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水库藻类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石岩水库藻类丰度与高锰酸盐指数(chemical oxygen demand[Mn],CODMn)呈显著正相关(r=0.607,P=0.037),铁岗水库藻类丰度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r=0.611,P=0.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态学 轻度富营养型 浮游植物 总氮 蓝藻 绿藻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相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曹金玲 许其功 +5 位作者 席北斗 李小平 杨柳燕 江立文 魏自民 吴献花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84-289,共6页
为探明我国湖泊营养物浓度及富营养化状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曲线拟合方法分析了我国湖泊的TN浓度和TP浓度,浮游植物生物量(Chl-a浓度)以及湖泊营养状态指数(TLI)与湖泊所处地理位置指标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关系(文中数据... 为探明我国湖泊营养物浓度及富营养化状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曲线拟合方法分析了我国湖泊的TN浓度和TP浓度,浮游植物生物量(Chl-a浓度)以及湖泊营养状态指数(TLI)与湖泊所处地理位置指标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关系(文中数据未含港澳台)。结果发现,我国湖泊TN浓度和TP浓度与经度和纬度显著正相关,与海拔显著负相关;但纬度对TN浓度和TP浓度变化的解释度仅为3.0%和3.7%,小于经度和海拔对TN浓度和TP浓度变化的解释度。Chl-a浓度和TLI随经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与纬度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总磷 叶绿素A 营养状态指数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藏北盐化沼泽湿地土壤碳氮的分布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慧 刘伟龙 +2 位作者 王小丹 蔡延江 杜子银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1-437,共7页
目前,对于高寒湿地土壤碳氮的研究多集中于泥炭沼泽,盐化沼泽土壤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全面认识湿地土壤碳氮的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以藏北高原腹地格仁错湖沼湿地为研究区,分析高寒盐化沼泽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和无积水三种... 目前,对于高寒湿地土壤碳氮的研究多集中于泥炭沼泽,盐化沼泽土壤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全面认识湿地土壤碳氮的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以藏北高原腹地格仁错湖沼湿地为研究区,分析高寒盐化沼泽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和无积水三种水分条件下土壤剖面(0~50 cm)内有机碳和全氮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水位梯度的升高,各土层碳氮含量逐渐减少。在无积水区和季节性积水区,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分布均表现为表层(0~10 cm)含量最高,沿土壤剖面呈下降趋势;常年积水区各土层间的SOC和TN含量差异很小。其中,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常年积水区0~50 cm土层的SOC储量分别为7.60 kg/m2,4.11 kg/m2和2.35 kg/m2,TN储量分别为0.56 kg/m2,0.28 kg/m2和0.19 kg/m2。相对于高寒草甸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壤来说,高寒盐化沼泽土是碳氮累积较少的土壤类型,高水位、高盐度和低气温成为盐化沼泽土壤碳氮累积的主要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盐化沼泽土壤 水分条件 有机碳 全氮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下冬小麦叶片酚酸类物质代谢对FACE的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际玲 朱建国 +5 位作者 马红亮 朱春梧 颜建 曾青 寇太记 谢祖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7-841,共5页
利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FACE)平台,研究了低氮(LN)和常氮(NN)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叶片酚酸类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小麦叶片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 利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FACE)平台,研究了低氮(LN)和常氮(NN)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叶片酚酸类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小麦叶片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阿魏酸和香草酸含量的影响随供氮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低氮下小麦通过提高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30.1%)而使其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33.7%、119.6%、26.7%、39.9%和28.6%;而常氮下PAL活性和酚酸类含量变化均未达显著水平。可见,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酚酸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受氮水平的调控,在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选择适宜的施肥水平将显得更为重要。此外,总酚含量与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阿魏酸和香草酸等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总酚含量变化的79.6%~151.4%是由这几种酚酸含量变化引起的,说明CO2浓度升高使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阿魏酸和香草酸等含量增加是总酚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低氮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将通过改变酚酸类物质代谢而间接影响小麦与伴生杂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氮水平 小麦 化感物质 总酚 酚酸类物质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草本植物碳氮磷释放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杜立刚 方芳 +3 位作者 郭劲松 高红涛 王春明 李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4-1031,共8页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altissima)、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viridis)和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为试验植物,在室内进行了为期60 d的淹水模拟试验,并对消落...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altissima)、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viridis)和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为试验植物,在室内进行了为期60 d的淹水模拟试验,并对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淹水后TOC、TN和TP的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优势草本植物淹水后均可导致水中pH降低,TOC、TN和TP的Umax(最大单位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1.03~43.65、0.50~3.23和0.54~2.69 mgg,Umax出现在淹水第15~20天,并且TOC、TN和TP的R(释放速率)差异显著;水体中微生物、水体温度和上覆水中ρ(TOC)、ρ(TN)、ρ(TP)对植物淹水后TOC、TN和TP的释放均有一定影响.在对消落带植被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淹水试验植物的Umax,对蓄水后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TOC、TN、TP的释放量进行了估算,在蓄水后20 d内,消落带植被可向水体释放大量的TOC、TN和TP,蓄水初期可能会引起库区局部水域水质恶化,影响水库的水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草本植物 TOC TN TP 释放
下载PDF
太湖浮游生物群体分尺度呼吸率初步研究
12
作者 钱奎梅 陈宇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4-298,共5页
浮游生物群体分尺度估测方法在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大型浅水湖泊中不同尺度浮游生物群体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太湖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的野外实测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不同尺度浮游生物群落的(R为浮游生物群体的平均... 浮游生物群体分尺度估测方法在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大型浅水湖泊中不同尺度浮游生物群体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太湖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的野外实测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不同尺度浮游生物群落的(R为浮游生物群体的平均直径,R≥41μm,2μm≤R<41μm,R<2μm)呼吸率.结果表明,在太湖梅梁湾,R≥41μm的浮游生物群体(主要是微囊藻群体)占优势,呼吸率占总呼吸率的70%以上,R<2μm的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细菌)呼吸率占总呼吸率的18%左右;在太湖北部敞水区,R≥41μm的浮游生物的呼吸率占总呼吸率的10%左右,R<2μm的浮游生物占优势,其呼吸率能占总呼吸率的65%以上.总体来看,梅梁湾中R≥41μm的浮游生物群体特别是微囊藻群体呼吸率占优势,敞水区微型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细菌对总呼吸率的贡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浮游生物 分尺度 呼吸率
下载PDF
水位对杭州湾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盛宣才 邵学新 +2 位作者 吴明 宁潇 叶小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8-723,共6页
为探明不同水位梯度对湿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对杭州湾围垦芦苇湿地不同水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SOC和TN含量随着水位增加总体上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而TP含... 为探明不同水位梯度对湿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对杭州湾围垦芦苇湿地不同水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SOC和TN含量随着水位增加总体上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而TP含量沿水位梯度变化趋势不显著;(2)土壤未被水淹时(0 cm水位)土壤C/P比、N/P比和C/N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水淹后(10、20、30 cm水位)土壤C/P比、N/P比和C/N比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3)不同水位梯度SOC含量与N/P比、TN含量与C/P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土壤TP含量与C/N比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4)土壤pH值是影响杭州湾湿地0 cm水位梯度下SOC、TN和TP含量变化的重要因子,但随着水位的增加土壤pH值与SOC、TN和TP含量的相关性逐渐减小。随着水位的增加,土壤深层SOC和TN累积量逐渐增加,而土壤TP含量随水位增加趋势不明显;土壤pH值对SOC、TN和TP含量的影响随着水位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湿地 水位梯度 有机碳 全氮 全磷 pH值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典型湖滨带湿地有机碳、氮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雪冰 闫玉琴 +2 位作者 陈国静 申卫博 王国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3,共7页
通过对陕西毛乌素沙地典型湖滨带湿地有机碳和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如何在沙化环境下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在巴吓采当湖泊湖滨带A^F类型区采集土壤,测定土壤的有机碳、全氮、有机氮、硝态氮和铵态... 通过对陕西毛乌素沙地典型湖滨带湿地有机碳和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如何在沙化环境下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在巴吓采当湖泊湖滨带A^F类型区采集土壤,测定土壤的有机碳、全氮、有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等指标。利用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对湖滨带有机碳、氮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水位升高呈增加趋势。除了铵态氮外,有机碳、全氮、有机氮和硝态氮含量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别与全磷、土壤容重、含水率、水位显著相关。铵态氮和全磷、含水率、土壤容重、全氮、有机碳和水位等显著相关。硝态氮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37和r=0.617(中度正相关)。有机碳及氮素的含量与土壤粘粒含量相关性不高。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6.15%。土壤全磷、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水位是影响湖滨带土壤有机碳、氮素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有机碳 全氮 分布特征 水位
下载PDF
测定总氮中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挺洁 赵巍岩 王娟 《环境与发展》 2013年第11期68-70,共3页
本文研究了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过程中,通过标准曲线、标准物质、具体试样的一系列测定探讨,发现试剂、实验用水、实验器皿、实验环境等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过硫酸钾 总氮 影响
下载PDF
绿肥和施氮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晓玲 王俊 +3 位作者 高媛 温萌萌 豆莹 方震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绿肥和施氮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绿肥和氮肥双因素完全设计方案,其中绿肥作物在夏季休闲期种植,包括长武怀豆、苏丹草、怀豆+苏丹草混播和裸地休闲(对照)4种处理;氮肥于冬小麦播前施入... 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绿肥和施氮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绿肥和氮肥双因素完全设计方案,其中绿肥作物在夏季休闲期种植,包括长武怀豆、苏丹草、怀豆+苏丹草混播和裸地休闲(对照)4种处理;氮肥于冬小麦播前施入,包括0、60、120 kg·hm^(-2)共3个水平;观测指标包括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休闲期种植怀豆、苏丹草、怀豆+苏丹草混播均显著提高了以上4种土壤总体酶活性,0~10 cm和10~20 cm土层增幅分别达12.9%~59.3%和6.19%~48.8%。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在不同绿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种植怀豆较种植苏丹草和混播显著提高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施氮肥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4种土壤酶活性均随着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氮肥与绿肥对纤维素二糖水解酶活性具有交互影响。黄土高原旱作种植系统休闲期间可以考虑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尤其是豆科绿肥来提高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绿肥 施氮水平 土壤总体酶活性
下载PDF
提高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质量的措施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伊利军 冯秀军 韩培林 《山东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73-76,共4页
采用 GB1 1 894- 89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的总氮时 ,测定结果的质量受消解温度与时间、玻璃器皿的洁净度、分析仪器的精密度以及试剂质量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质量保证措施研究 。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 总氮 消解 准确度 水体 污染物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间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松松 方芳 +2 位作者 郭劲松 杜立刚 周安兴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2年第2期17-21,共5页
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和典型支流流域内不同消落带落干初期和后期土壤中有机质(OM)、全氮(TN)和全磷(TP)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OM、TN和TP含量均值分别为9.87g.kg-1,0.70g.kg-1和0.59g.kg-1,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均较低。... 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和典型支流流域内不同消落带落干初期和后期土壤中有机质(OM)、全氮(TN)和全磷(TP)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OM、TN和TP含量均值分别为9.87g.kg-1,0.70g.kg-1和0.59g.kg-1,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均较低。落干期间消落带土壤营养物含量均有一定的积累,土壤OM、TN、TP含量分别增加了1.5%,7.6%和10.8%,淹水后具有向上覆水释放氮磷的风险。统计特征分析表明,落干初期和落干后期消落带土壤OM和TN的变异系数均较TP大,说明土壤OM和TN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土壤 有机质
下载PDF
不同肥力棕壤玉米根茬和茎叶残体碳氮的固定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佳燕 孙良杰 +2 位作者 马南 王丰 汪景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664-4677,共14页
【目的】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碳固定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玉米不同部位残体碳、氮在土壤中的固定特征,明确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培肥机制。【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集不施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 【目的】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碳固定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玉米不同部位残体碳、氮在土壤中的固定特征,明确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培肥机制。【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集不施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分别作为低肥力(LF)和高肥力(HF)土壤,并分别与^(13)C和^(15)N双标记的玉米茎叶(S)、玉米根茬(R)混合,在25℃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试验。试验于第1、30、60、180和360天取样并测定土壤总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及其同位素丰度,分析玉米不同部位残体碳、氮在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中的固定特征。【结果】添加玉米残体显著提高土壤SOC,一年后仍能提高14.0%。添加玉米残体后,土壤系统中有一小部分氮素可能以反硝化方式流失,且外源玉米残体氮和土壤原有老氮均有损失。与添加根茬相比,添加茎叶更有利于外源新碳、氮的增加,而且具有更强的激发老碳、氮分解/损失的效应,不利于土壤老碳、氮的固持;根茬残体则更趋向于被分解,使土壤老碳、氮得到相对的保护和固定。外源残体碳虽然在低肥力土壤中的固定较少,但是对低肥力土壤碳库的提升具有更大的贡献。添加残体后低肥力土壤的C/N和^(13)C/^(15)N(代表土壤中来自于外源残体的C/N)显著高于高肥力土壤。但本研究结果表明^(13)C/^(15)N并不是限制低肥力土壤中残体分解和固定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底物长期选择条件下的特异性土著土壤微生物群落较为稳定,对于外源有机质加入的干扰具有抵抗力造成的。【结论】土壤中添加玉米不同部位残体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碳、氮水平,但其内在的残体新碳/氮和土壤老碳/氮的固定策略相异。低肥力土壤较高肥力土壤对外源碳的固定少,其对不同部位残体的固定在本研究中并不受到来自于外源残留残体C/N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残体 土壤肥力水平 土壤碳氮固定 稳定同位素标记
下载PDF
测定总氮中影响因素的探讨
20
作者 白耀东 赵挺洁 +1 位作者 赵巍岩 王娟 《环境与发展》 2014年第4期85-87,共3页
本文研究了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过程中,通过标准曲线、标准物质、具体试样的一系列测定探讨,发现试剂、实验用水、实验器皿、实验环境等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过硫酸钾 总氮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