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Studies to Support the Tourism Site: A Case Study in the <i>Rafflesia</i>Trail, Near Kampung Jedip, Lojing Highlands, Kelantan, Malaysia
1
作者 Dony Adriansyah Nazaruddin Nur Syazwani Md. Fadilah +2 位作者 Zurfarahin Zulkarnain Sharifah Aisyah Syed Omar Mohamad Khidzir Mohd Ibrahi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4年第8期835-851,共17页
Some geologic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Rafflesia Trail, near Kampung Jedip, in Lojing Highlands, Kelantan. This area is famous for its Rafflesia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s in Kelantan. Howeve... Some geologic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Rafflesia Trail, near Kampung Jedip, in Lojing Highlands, Kelantan. This area is famous for its Rafflesia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s in Kelantan. However,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area. The objective of these studies is to give substantial geologic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geomorphology, lithology, structural features, geohazard potentials, and water quality analysis in the study area. Desk study was conducted by reviewing some literatures related to the topic and the study area. Field work was organized during a scientific expedition in January 2014, to collect data, samples, and photographs. Geomorphologically, the study area is a mountainous area which mostly consists of mountain ridges and mountain valleys. Some fluvial features occur in the study area, such as waterfalls, cascades, rapids, runs, pools, potholes, lateral bars, and point bars. This area is composed of granitic rocks, mostly granite porphyry, and covered by superficial deposits of Quaternary age.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that is commonly found in the study area is joints, where they divide the rock body into large, roughly angular blocks, which is called as brecciation. The potential geohazard in the study area is landslides, where some of them are composed of soil only and others are mixtures of rock and soil. Th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has managed to identify that the stream water in this area generally has the quality of Class III (according to INWQS for Malaysia). These studies recommend that this area should be supported as a sustainable tourism site in Lojing High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STUDIES Sustainable tourism site The Rafflesia TRAIL Lojing HIGHLANDS Kelantan
下载PD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saster Site 被引量:1
2
作者 MA M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年第4期39-40,43,共3页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ourism in disaster sites was explored,famous disaster sites in the world were taken for example,and strategies fo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saster site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basic...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ourism in disaster sites was explored,famous disaster sites in the world were taken for example,and strategies fo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saster site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basic theor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aster site tourism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下载PDF
Dark Touristic Perception: Motivation, Experience and Benefits Interpreted from the Visit to Seismic Memorial Sites in Sichuan Province 被引量:8
3
作者 TANG Y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1326-1341,共16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otivations of Chinese domestic tourists visiting seismic memorial sites after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of 2008, and examines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experiences and benefits of the vi...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otivations of Chinese domestic tourists visiting seismic memorial sites after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of 2008, and examines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experiences and benefits of the visits. Recent research on dark tourism has raised the possibility that people are attracted to death and memorial sites in ways different from other tourist attractions. The study used an empirical research design employing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data from 255 Chinese domestic visitors at seismic memorial sites in west Sichua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obligation of commemoration mixed with curiosity represents a different set of travel motivation in dark tourism settings than in other kinds of tourism. In addition, the empirical evidence also suggests an interrelated pattern between motivations, experiences and benefits. This study implies that Chinese domestic tourists were attracted in ways different from other tourist attractions both because they tended to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 of commemoration and were interested in destruction; and visitor experiences played an important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ravel motivations and benefits g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k tourism Travel Motivation Tourist Perception Chinese Domestic Tourists Seismic Memorial sites Wenchuan earthquake Mountains
下载PDF
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乔花芳 许建波 +2 位作者 刘荣 郭子钰 谢双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有效预防返贫风险是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该研究将风险的概率纳入返贫风险评估体系,从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两方面综合评估其返贫风险,系统反映返贫风险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进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户... 有效预防返贫风险是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该研究将风险的概率纳入返贫风险评估体系,从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两方面综合评估其返贫风险,系统反映返贫风险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进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户各维度的返贫风险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体风险、家庭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农户受家庭风险和个体风险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内生性、个体化特征.2)依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返贫风险可分为“高概率-高破坏”型、“高概率-低破坏”型和“低概率-低破坏”型3种类型,其中,“高概率-高破坏”型风险包括非农就业能力和教育负担,返贫风险指数最高,对农户返贫的威胁最大.3)抚养人数和户主的文化程度等家庭特征是影响返贫风险的主要因素,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不同导致农户的返贫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在返贫防治实践中,应因户施策,重点防治内生性返贫,同时要根据返贫风险发生概率及破坏程度的差异,制定合理的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及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州 乡村旅游地 返贫风险指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在场”到“难忘”:偏惯常环境下旅游体验的记忆形成与反馈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士琴 石穆沙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8,共17页
体验经济时代,提供难忘的旅游体验成为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体验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得到广泛重视。然而,现有研究在空间上强调非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体验,时间上侧重在场体验,对偏惯常环境下的难忘体验缺乏关注。因此,该研究以游客... 体验经济时代,提供难忘的旅游体验成为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体验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得到广泛重视。然而,现有研究在空间上强调非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体验,时间上侧重在场体验,对偏惯常环境下的难忘体验缺乏关注。因此,该研究以游客在城市绿道这一偏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休闲活动为情境,通过在场和归家后的历时分析,旨在洞悉从“在场”到“难忘”这一体验记忆的形成过程与反馈机制。通过对5个城市绿道中的55名受访者进行两阶段考察,采用主题分析和系统动力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在场体验以“存在性自我”为核心,且随时间推移其在场体验细节会消减,而彼时感知和感觉到的体验则抽象为情感性欣赏、满足和认同长期保存,成为记忆中的难忘体验。同时,研究提出了“在场感知-阈限自我-情感记忆-情感连接-行为动机”的体验记忆形成和促进重游的正反馈机制,与重游下体验阈限突破的负反馈机制构成体验记忆形成的S形曲线模型,对旅游体验、体验记忆以及目的地体验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忘旅游体验 体验记忆 在场体验 偏惯常环境 系统动力分析
下载PDF
贺州市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贾艳红 苏婕 徐诗颖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1期1-4,12,共5页
康养旅游已逐渐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新热点,以贺州市51个康养旅游地为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法、Ripley′s K(d)函数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等对贺州市康养旅游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贺州市康... 康养旅游已逐渐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新热点,以贺州市51个康养旅游地为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法、Ripley′s K(d)函数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等对贺州市康养旅游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贺州市康养旅游地整体分布呈现出集聚型,分布格局呈现出“两核一带”的特征;2)贺州市康养旅游地分布与路网和水系分布关系密切;3)贺州市康养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是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可为贺州市康养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提供参考,为整合贺州市旅游资源、促进区域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旅游 旅游地空间结构 GIS 空间分析 贺州市
下载PDF
数字赋能下文旅产品消费者在场体验影响因素与互动机理——基于意识谱理论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世菊 赵海荣 张梦桃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研究数字文旅产品消费者体验,有助于丰富旅游体验理论,有利于数字技术赋能下展览产品健康发展。通过对六个案例消费点评与访谈数据等的质性分析,基于意识谱理论,发掘数字赋能下消费者在场体验的形成因素与互动机制。研究发现:个人情境... 研究数字文旅产品消费者体验,有助于丰富旅游体验理论,有利于数字技术赋能下展览产品健康发展。通过对六个案例消费点评与访谈数据等的质性分析,基于意识谱理论,发掘数字赋能下消费者在场体验的形成因素与互动机制。研究发现:个人情境、在场氛围感知、在场知性认知、在场感性认知是影响消费者在场体验的四大主范畴。在个体心境、涉入能力、物理空间氛围、服务氛围、非物理空间氛围、交互感知等11个副范畴中,虚拟场景体验时消费者受呈现感知、知识提取、知识编码、交互感知、衍生设计、便利因素的影响;实体场景体验时消费者受非物理空间氛围、物理空间氛围、服务氛围因素的影响;两种场景中消费者同时受涉入能力、个体心境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消费者在场体验的机理过程模型,以解读数字文旅产品如何引起消费者在场行为变化,进而导致在场情感体验发生,希冀为数字赋能下文旅产品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旅产品 在场体验 扎根模型
下载PDF
拥挤会唤醒游客负面情绪吗?基于泰山观日情境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婷 张朝枝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5,I0017,I0018,共10页
拥挤是遗产地旅游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但现有研究对拥挤是否导致游客负面情绪并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问题存在分歧。本文以登顶泰山看日出的游客为研究样本,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通过问卷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 s... 拥挤是遗产地旅游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但现有研究对拥挤是否导致游客负面情绪并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问题存在分歧。本文以登顶泰山看日出的游客为研究样本,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通过问卷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 st r ap中介效应检验,实证检验了拥挤与游客情绪、满意度、忠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游客拥挤感知包括物理空间、个人空间、社交空间拥挤感知三个维度,且三者之间存在依次递进的关系;(2)三种拥挤感知对游客负面情绪的影响具有相应递进性,当物理空间拥挤、个人空间拥挤上升到社交空间拥挤时,拥挤限制体验产生的负面情绪超越旅游情境带来的正面情绪,游客的负面情绪被唤醒;(3)拥挤通过游客情绪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即只有当拥挤导致游客负面情绪时才会负向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本文揭示了拥挤与游客负面情绪、满意度、忠诚度的关系,对游客情绪管理与容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挤感知 负面情绪 旅游体验 遗产景区管理 泰山
下载PDF
基于视觉偏好的人流模拟及旅游线路优化研究——以鼓浪屿为例
9
作者 黄竞雄 李渊 +1 位作者 梁嘉祺 杨盟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100,共16页
旅游规划与客流管理是旅游景区关注的重点议题,以视觉为核心的旅游者行为与感知研究为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人本主义出发,聚焦旅游者对旅游地环境的视觉偏好,建构旅游者行为的三元空间理论框架。通过多代理人模拟开展旅游流预测、... 旅游规划与客流管理是旅游景区关注的重点议题,以视觉为核心的旅游者行为与感知研究为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人本主义出发,聚焦旅游者对旅游地环境的视觉偏好,建构旅游者行为的三元空间理论框架。通过多代理人模拟开展旅游流预测、旅游线路优化、旅游拥挤预防的研究,实现了方法体系上的整合应用。鼓浪屿实证案例研究表明:1)基于视觉偏好的旅游线路优化基本实现了视觉效用提升;2)优化后的“百年遗迹”旅游线路具有高拥挤风险;3)对关键决策节点进行街道空间优化能够较好地缓解潜在拥挤风险。该研究结合客流分析和视觉评价开展理论和方法探索,为旅游地的线路规划、旅游流调控和街道空间设计提供决策支持和规划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地 视觉偏好 旅游线路 多代理人模拟 鼓浪屿
下载PDF
遗产化对社区青年人遗产认同的影响——以元阳梯田遗产地为例
10
作者 周小凤 张朝枝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遗产化是建立遗产认同的重要途径,而遗产认同的代际传承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世界遗产地元阳梯田为案例,基于开放式问卷的文本分析元阳梯田遗产化前后不同族群青年人的遗产认同的变化。研究发现:(1)遗产化降低了当地青... 遗产化是建立遗产认同的重要途径,而遗产认同的代际传承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世界遗产地元阳梯田为案例,基于开放式问卷的文本分析元阳梯田遗产化前后不同族群青年人的遗产认同的变化。研究发现:(1)遗产化降低了当地青年对遗产美学价值的消极认同,增强了青年对遗产精神价值认同、对哈尼族的主体认同和对地方性的认同;(2)遗产化对不同族群的青年遗产认同产生不同影响,即遗产化对非哈尼族、彝族青年的遗产精神价值认同的积极影响强于哈尼族与彝族,同时遗产化使非哈尼族青年对遗产主体认同、空间认同呈现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 遗产认同 青年族群 元阳梯田 旅游发展
下载PDF
基于UGC数据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意象感知研究——以龙胜龙脊梯田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亚明 孙正阳 +1 位作者 张晓莎 郑文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65,共9页
以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为例,基于文本和图片数据,从自然景观意象、人工景观意象、文化景观意象三大维度深入解析游客的认知意象、情感意象和整体意象的感知特征。结果表明: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意象感知呈现物质景观强、非物质景观... 以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为例,基于文本和图片数据,从自然景观意象、人工景观意象、文化景观意象三大维度深入解析游客的认知意象、情感意象和整体意象的感知特征。结果表明: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意象感知呈现物质景观强、非物质景观弱的总体特征;农业景观、居民建筑占据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意象网络的主导地位,两者间的关联性也最高,是认知意象的主要类型,而民俗节事、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水系景观等意象维度词频较低,与其他意象维度的关联较少,认知意象感知较弱;对农业景观、居民建筑、饮食文化等意象维度以“满意”等积极情感意象感知为主,“辛苦”“可惜”等消极情感主要出现在道路交通的情感意象感知上;基于IPA整体意象感知分析显示,农业景观、居民建筑、自然风光的重要性与满意度都高,山体景观、水系景观、饮食文化的重要性低而满意度高,民俗节事、民间艺术、社区氛围等重要性与满意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意象 旅游感知 UGC 农业文化遗产地 龙脊梯田
下载PDF
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12
作者 李爱琴 马合锐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8期41-44,共4页
红色研学旅行是贯彻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策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可增强校内外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效,筑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教育阵地以及促进文旅业态的纵深发展革新。近年来,红色研学... 红色研学旅行是贯彻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策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可增强校内外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效,筑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教育阵地以及促进文旅业态的纵深发展革新。近年来,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较为喜人的育人效果和积极成就,但红色研学旅行起步较晚,仍然存在着机制运行不畅、市场规范不健全、产品存在低质现象、资源缺乏挖掘整合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红色研学旅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部门联动协同合作以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市场标准体系建设以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构建高质量产品体系不断打造多样性创新型产品,深入推进资源挖掘并实现资源整合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研学旅行 红色文化 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
下载PDF
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想象激发与实地旅游意愿
13
作者 郑春晖 张佳 朱佳乐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40,共14页
想象致力于沟通过去和展示未来,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依靠想象和技术来营销旅游梦想,但现有虚拟旅游研究尚未厘清数字技术激发旅游想象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文章围绕想象在虚拟旅游体验中的核心地位,以秦始皇帝陵数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 想象致力于沟通过去和展示未来,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依靠想象和技术来营销旅游梦想,但现有虚拟旅游研究尚未厘清数字技术激发旅游想象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文章围绕想象在虚拟旅游体验中的核心地位,以秦始皇帝陵数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想象,旅游者又如何通过想象实现自身与文化遗产的联结,进而影响自身行为。研究发现:1)PLS-SEM的分析结果揭示了前因条件之间的作用关系:虚拟旅游特征(内容质量、易用性和交互性)能显著激发想象,想象则在直接正向影响实地旅游意愿的同时,又通过学习获益这一中介变量对其产生间接正向影响;2)fsQCA的分析结果得出了引致高实地旅游意愿的两组前因构型(内容质量组和想象组)和两个核心变量(易用性和学习获益)。其中,内容质量组的一致性最高。研究为推进虚拟旅游新场景打造、文化与旅游资源“活起来”以及线上线下旅游消费实现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旅游 想象 学习获益 旅游意愿 秦始皇帝陵数字博物馆
下载PDF
普洱景迈山遗产地旅游业态布局优化研究
14
作者 潘龙宇 李庆雷 +1 位作者 唐筱 石晓红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5-74,共10页
普洱景迈山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有着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茶文化,但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已有传统旅游业态的数量、功能及品质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其次,以遗产地的特色游览、休闲娱乐、康养、研学等旅游业新要素衍生出的新业态还处于... 普洱景迈山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有着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茶文化,但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已有传统旅游业态的数量、功能及品质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其次,以遗产地的特色游览、休闲娱乐、康养、研学等旅游业新要素衍生出的新业态还处于未开发阶段,对于游客在旅行中的“参与-收获”的体验感质量也未能达到游客预期。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景观学视角出发,通过将普洱景迈山遗产地作为“基质”,村寨、古茶林等看作遗产地“斑块”,道路交通看作连接“廊道”,对其已有传统旅游业态和未来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分析发现,各村寨内传统旅游业态呈现出的已有传统旅游业态规模小、接待能力弱和环境差,新兴旅游业态还未成型,廊道路面和连接度不够完善导致各村寨可进入性较差,遗产地核心区域孔隙度强,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增进村寨间文化交流,但未来旅游业态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是目前景迈山业态布局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此之上提出遗产地旅游业态的布局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态 “斑-廊-基”理论 业态布局 景迈山 遗产地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角下遗址类景区旅游吸引力的提升——以德化县屈斗宫古窑遗址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昳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60-466,共7页
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屈斗宫古窑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屈斗宫古窑遗址景区旅游发展存在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不充分和景区联动性不强等问题。立足德化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机... 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屈斗宫古窑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屈斗宫古窑遗址景区旅游发展存在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不充分和景区联动性不强等问题。立足德化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机遇,提出遗址类景区旅游吸引力的提升路径:在资源开发方面,充分挖掘陶瓷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体验式精品旅游项目、开发文创产品;在基础设施方面,优化旅游交通体系、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建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景区管理方面,创新景区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完善营销计划;在景区联动方面,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开展景区特色活动、建立考古遗址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旅游吸引力 遗址类景区 德化县屈斗宫古窑遗址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阈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产旅游发展路径——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16
作者 张颖岚 李荣炜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6期15-26,共12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中国方案,经过近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一大批考古遗址实现了从“遗址”向“遗址公园”的转变,大遗址的价值挖掘与活化利用有了显著进展,但在保护性开发过程、展示阐释策略、旅游发展路径、...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中国方案,经过近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一大批考古遗址实现了从“遗址”向“遗址公园”的转变,大遗址的价值挖掘与活化利用有了显著进展,但在保护性开发过程、展示阐释策略、旅游发展路径、游客游览体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遗址公园化的合理发展路径与方式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引入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理论框架,通过聚焦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良渚古城遗址旅游发展现状与空间生产路径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基于空间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内在关联,探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产旅游的空间生产路径,为推动遗产空间、游憩空间、感知空间的多元融合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考古遗址公园 保护传承 遗产旅游 空间生产
下载PDF
文旅融合下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研究
17
作者 麦麦提依明·马木提 《喀什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是人类光荣红色历史的宝贵见证,科学保护和开发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既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加强革命精神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要求。鉴于此,从文旅融合的视角,探讨了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是人类光荣红色历史的宝贵见证,科学保护和开发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既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加强革命精神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要求。鉴于此,从文旅融合的视角,探讨了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与利用现状,并对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文旅融合下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高质量开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革命历史遗址遗迹 文旅融合 保护 开发
下载PDF
面面俱到还是欲说还休?旅游直播信息丰富度对旅游消费者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18
作者 王雨晨 焦育琛 周文丽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18,共23页
旅游直播自兴起以来,越来越重视内容输出,希望通过传递丰富而又全面的信息来吸引旅游消费者。然而,过于全面的旅游信息反而会降低旅游目的地的可探索性,对旅游消费者的实地旅游意愿带来负面作用。鉴于此,文章基于媒介丰富性理论,采用混... 旅游直播自兴起以来,越来越重视内容输出,希望通过传递丰富而又全面的信息来吸引旅游消费者。然而,过于全面的旅游信息反而会降低旅游目的地的可探索性,对旅游消费者的实地旅游意愿带来负面作用。鉴于此,文章基于媒介丰富性理论,采用混合方法,通过17份质性访谈数据(研究一)和520份问卷数据(研究二),分析了旅游直播信息丰富度对旅游消费者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直播在时间特征、传播渠道、交互特征及个性化信息提供方面表现出比其他社交媒体更强的信息丰富度;(2)旅游直播信息丰富度能够正向影响旅游消费者实地旅游意愿与感知全面性;(3)感知全面性与旅游消费者实地旅游意愿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且在旅游直播信息丰富度与实地旅游意愿之间发挥瞬时中介作用;(4)目的地兴趣调节了上述倒U型曲线关系,目的地兴趣越强,曲线越趋于平缓。研究结果拓展了旅游直播影响旅游消费者实地出游意愿的探索视角,同时为旅游直播内容营销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直播 信息丰富度 感知全面性 目的地兴趣 实地旅游意愿 曲线关系
下载PDF
地震前后灾区旅游地国内游客旅游动机变化研究——以“5.12”汶川地震前后的九寨沟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敏 张捷 +3 位作者 钟士恩 董雪旺 刘泽华 程绍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33-1540,共8页
认清灾害事件对游客动机的影响是灾后旅游市场恢复第一步。根据"5.12"汶川地震发生前(2008年4月27~5月5日)与发生后(2009年5月5~10日)两个时段游客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地震对灾区旅游地国内游客... 认清灾害事件对游客动机的影响是灾后旅游市场恢复第一步。根据"5.12"汶川地震发生前(2008年4月27~5月5日)与发生后(2009年5月5~10日)两个时段游客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地震对灾区旅游地国内游客旅游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震对游客大部分动机影响显著,震后拉力动机重要性下降,推力动机除遗产名气大动机外其余都增强,震后休闲动机比求知动机重要,与震前截然相反。震后旅游地非核心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变化幅度呈现距离递增趋势,但核心旅游吸引物吸引力变化不存在空间差异。地震前后游客到访世界自然遗产地最重要的动机都是"亲近了解自然",与旅游吸引力不突显吸引物所激发的动机一样,不受地震灾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后 旅游动机 灾区旅游地 汶川地震:九寨沟
下载PDF
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20
作者 屈婷婷 黄智 +5 位作者 黄启厅 周保吉 谢国雪 杨绍锷 覃泽林 张家玫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32-2042,共11页
【目的】分析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集中度及均衡度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35个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以下简称... 【目的】分析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集中度及均衡度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35个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泰森多边形和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示范点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分布集中度和均衡度;采用缓冲区分析、近邻分析、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广西乡村休闲旅游影响因素。【结果】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整体上呈显著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集中化程度不高。各市域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11个地级市示范点呈集聚分布,其他呈均匀分布。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三级·四区·多中心布局特点;玉林为一级中心,属高值密度区;桂林、南宁、北海和百色东南为二级中心,属中-高值密度区;防城港、河池东、贵港东北和钦州东北为三级中心,属中值密度区;梧州、柳州、贺州和崇左集聚中心不明显,属低值密度区。各因素对示范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地形水系、陆路交通及客源市场等因素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人口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相对较小,是次级影响因素。【建议】加强交通网络构建,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有效提升交通可达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优化空间规划与布局,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区域联动集聚发展。深度开发广西乡村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及气候等景观资源,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内涵特色,构建区域差异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休闲旅游 示范点 空间分布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