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Isomerization Reaction of 1-3 H Transfer on Formamidine Substituted by Halogen
1
作者 YESong JIZuo-Ming WANGYan-Xia CHENYi-Shan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5-398,共4页
The ab initio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1-3 H transfer reaction on formamidine substituted by haloge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tituted halogen has two effects on the 1-3 H transfer reaction... The ab initio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1-3 H transfer reaction on formamidine substituted by haloge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tituted halogen has two effects on the 1-3 H transfer reaction: decreas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stabilizing the C=N double bond owing to the conjugative effect of p-π-p of products and transition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 initio isomerization reaction 1-3 H transfer reaction FORMAMIDINE substituted by halogen the conjugative effect of p-π-p
下载PDF
侯爱画治疗肿瘤化学疗法毒副作用的辨证用药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泽 秘智彤 +3 位作者 谭松 孟鹏 王承祥 侯爱画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介绍侯爱画教授治疗肿瘤化学疗法毒副作用的辨证用药经验。其应用扶正护膜汤治疗骨髓抑制;基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呕”理论,灵活辨治恶心、呕吐;运用白及、乌梅、海螵蛸、瓦楞子护膜制酸,引火汤、吴茱萸引火归元治疗消化道黏膜损伤;采用... 介绍侯爱画教授治疗肿瘤化学疗法毒副作用的辨证用药经验。其应用扶正护膜汤治疗骨髓抑制;基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呕”理论,灵活辨治恶心、呕吐;运用白及、乌梅、海螵蛸、瓦楞子护膜制酸,引火汤、吴茱萸引火归元治疗消化道黏膜损伤;采用养肝疏肝相结合缓解肝毒性;以益气养血和营为法,内服外洗并施减轻外周神经毒性;善用乌芪汤治疗皮肤瘙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学疗法 毒副作用 骨髓抑制 消化道反应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EC-T序贯和ET方案新辅助化疗在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及对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恒 米明 +2 位作者 刘付霖 吴婷婷 龙志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EC-T序贯和ET方案新辅助化疗在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实施ET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30... 目的探讨EC-T序贯和ET方案新辅助化疗在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实施ET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30例实施EC-T序贯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整体功能生命质量、毒副反应、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整体功能生命质量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命质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整体功能生命质量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命质量)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数、淋巴切除数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病理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毒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热、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脱发、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预后(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ET方案相比,EC-T序贯新辅助化疗可提高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整体功能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序贯新辅助化疗 ET方案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临床效果 毒副反应 影响
下载PDF
举肺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阴虚内热证临床研究
4
作者 郑超 管霄红 +1 位作者 林琪 陈明聪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5期153-157,共5页
目的:观察举肺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阴虚内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Ⅲb/Ⅳ期) NSCLC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T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举肺汤加味治疗。比较2... 目的:观察举肺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阴虚内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Ⅲb/Ⅳ期) NSCLC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T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举肺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近期实体瘤疗效、阴虚内热证评分、毒副反应、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73.68%,高于对照组50.00%(P<0.05)。治疗3周、6周后,观察组阴虚内热证评分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举肺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阴虚内热证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毒副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阴虚内热证 举肺汤 氧化应激 毒副反应 近期疗效
下载PDF
COVID-19 impact on the liver
5
作者 Liliana Baroiu Caterina Dumitru +4 位作者 Alina Iancu Ana-Cristina Leșe Miruna Drăgănescu Nicușor Baroiu Lucreția Anghel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6期3814-3825,共12页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imposed arestructuring of global health systems by rethinking spaces used for the care of these patients and the additions of intensive care,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neum...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imposed arestructuring of global health systems by rethinking spaces used for the care of these patients and the additions of intensive care,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neumology departments.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on the presence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 hepatocytes and its direct cytopathic activity,as well as the degree of liver damage due to drug toxicity,inflammation and hypoxia in COVID-19.A review of clinical trials has quantified liver damage through both pathology and biochemistry studies.Additionally,we briefly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study conducted in our clinic on 849 patients admitted for COVID-19 treatment,of which 31 patients had pre-existing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388 patients had values above the normal limit fo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nd total bilirubin.It was observed that patients with abnormal liv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ly older,had more comorbidities and ha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unfavourable evolution(death or transfer to intensive care).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main causes of liver damage are direct viral aggression,coagulation dysfunction and endothelial damage,and patients with impaired liver function develop more severe forms of COVID-19 which requires special care by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hat includes a hepatolog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Liver injury Cytopathic effect Hyper-inflammatory reaction Drug toxicity Biochemical changes
下载PDF
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疗治疗老年NSCLC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包德强 吴畅 +1 位作者 杨东晓 李泳慧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37-641,共5页
目的比较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66例老年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 目的比较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66例老年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开展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射治疗,两组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危及器官的受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25(CA125)]、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CD4^(+)/CD8^(+)]、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危及心脏、肺部、脊髓的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PLR、N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EA、CA125、PLR、NLR、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但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疗治疗比较,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老年NSCLC的效果更好,其不仅能够改善肿瘤标志物,减少不良反应,减轻炎性反应及免疫抑制,同时还能降低危及器官的受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LC 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 肿瘤标志物 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射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清除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彩花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4期126-129,共4页
目的分别使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两种方法,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体内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区别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 目的分别使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两种方法,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体内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区别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行血液透析治疗。比较组间的体内毒素清除效果、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毒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水平更低,对照组的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在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毒素清除中的效果更好,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在血β2微球蛋白毒素清除中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体内毒素清除效果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丙戊酸钠不同血药浓度对癫痫病患儿中毒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琼 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 +2 位作者 茹凉 张晓英 严媚 《西部医学》 2018年第9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对小儿癫痫病患者中毒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6月期间入院经丙戊酸钠治疗的128例癫痫患儿病例资料,均采用高效液相色普法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根据首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三组,5... 目的探讨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对小儿癫痫病患者中毒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6月期间入院经丙戊酸钠治疗的128例癫痫患儿病例资料,均采用高效液相色普法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根据首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三组,59例<50μmol/mL纳入A组;60例在50~100μmol/mL纳入B组;9例>100μmol/mL纳入C组;分析各组临床疗效及中毒反应情况。结果三组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所达到的临床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及TP)及肾功能指标(BUN、SCr)异常率明显较其余两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C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亦高于A组和B组,而B组又明显高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对小儿癫痫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高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会明显增加中毒反应发生率,临床应定期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注意降低中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癫痫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中毒反应 影响效果
下载PDF
香菇多糖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丁宁 黄治虎 +2 位作者 张群 赵璐 宋永波 《安徽医学》 2012年第6期681-683,共3页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NP方案)在治疗中晚期(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86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香菇多糖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L)组和对照组即长春瑞...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NP方案)在治疗中晚期(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86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香菇多糖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L)组和对照组即长春瑞滨和顺铂(NP)组。NP组: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d1、8,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4,21d为1周期,每例治疗2-6周期;NPL组在NP组基础上将香菇多糖1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d1~8。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变化、毒副反应等。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消化道及血液学Ⅲ+Ⅳ度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NP方案治疗相比疗效相近,但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香菇多糖 长春瑞宾 顺铂 药物疗效 毒副反应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联合放疗同期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静萍 倪新初 +5 位作者 张旭光 王坚 李毅 胡莉筠 孙志强 孙苏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23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联合放疗同期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6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DDP)化疗2~4周期,第1天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第2~5天给予DDP30mg/m2,同期给予放射治疗。结果26例患... 目的评价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联合放疗同期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6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DDP)化疗2~4周期,第1天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第2~5天给予DDP30mg/m2,同期给予放射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可评价近期疗效16例:完全缓解(CR)4例(25.0%),部分缓解(PR)8例(50.0%),稳定(SD)2例(12.50%),进展(PD)2例(12.5%),有效率(RR)为75.0%(12/16),临床获益率(CBR)为87.5%(13/16),其中鼻咽癌的有效率(RR)达到100%。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著,多数达Ⅱ、Ⅲ度反应。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中脱发(42.3%)、肝功能轻度损伤(30.8%)、口腔溃疡(26.9%)发生率较高。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结合同期放疗治疗恶性肿瘤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脂质体 顺铂 放疗 疗效 毒性反应
下载PDF
消防水幕对有害气体阻隔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扬 廖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82,共6页
为研究消防水幕对有害气体的阻隔效果,通过大型和小型2种尺度的试验,测定大型真实水幕对液化石油气的阻隔效果,并建立实验室小尺寸水幕模型,测定水幕对液化石油气、氯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阻隔效果。此外,在小尺寸模型中,添加特... 为研究消防水幕对有害气体的阻隔效果,通过大型和小型2种尺度的试验,测定大型真实水幕对液化石油气的阻隔效果,并建立实验室小尺寸水幕模型,测定水幕对液化石油气、氯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阻隔效果。此外,在小尺寸模型中,添加特定化学药剂测定水幕对氨气和氯气的阻隔效果。结果表明:消防水幕可以有效地阻隔和稀释有害气体;在水源中添加特定的化学药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幕阻隔和稀释的效果,阻隔效率达到90%以上。为消防部队今后处置化学事故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水幕 有害气体 试验研究 阻隔效果 中和率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新剂型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浩 孟祥忠 +4 位作者 赵妍 申旭霁 成娟娟 徐礼鲜 闵恒 《医学综述》 2018年第5期977-981,986,共6页
近年来医学和药学制剂工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局部麻醉药(LA)新剂型的研制,微球、脂质体、乳化剂、水凝胶以及微型胶囊技术快速发展,延长了局部麻醉时间,改善了局部麻醉的效果。随着各种LA新剂型的不断研发和应用,LA的不良反应如... 近年来医学和药学制剂工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局部麻醉药(LA)新剂型的研制,微球、脂质体、乳化剂、水凝胶以及微型胶囊技术快速发展,延长了局部麻醉时间,改善了局部麻醉的效果。随着各种LA新剂型的不断研发和应用,LA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了解LA新剂型研发状况、制备工艺、麻醉效果、特点、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可为L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新剂型 不良反应 毒性作用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沙棘籽渣水提物对正常和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捷思 张雯 +2 位作者 王洁琼 赵頔 瞿伟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9-604,共6页
本文研究了沙棘籽渣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seabuckthorn seed residues,ASSR)对正常及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首先采用ASSR灌胃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评价了ASSR的安全性;继而以250mg/kg和500 mg/kg剂量的ASSR连续灌... 本文研究了沙棘籽渣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seabuckthorn seed residues,ASSR)对正常及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首先采用ASSR灌胃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评价了ASSR的安全性;继而以250mg/kg和500 mg/kg剂量的ASSR连续灌胃正常小鼠3周;以250、500和800 mg/kg剂量的ASSR连续灌胃Al-loxan诱导的糖尿病小鼠3周,监测血糖,测定体重、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结果显示:ASSR的LD50大于9.8 g/kg体重;连续给药3周,ASSR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水平。上述结果表明:ASSR的LD50大于5 g/kg体重,按WHO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于实际无毒级,其在实验性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上具有降血糖和降甘油三酯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渣水提物(ASSR) 急性毒性试验 1型糖尿病小鼠 降血糖作用
下载PDF
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放射毒副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磊 鞠永健 吴迪军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2111-2113,共3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近期预后和放射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给予3DCRT治疗,IMRT组给予IMRT治疗。于治疗结...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近期预后和放射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给予3DCRT治疗,IMRT组给予IMRT治疗。于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2组患者计划靶体积(PTV)、临床靶体积(CTV)、肿瘤体积(GTV)、周围危及器官(OAR)的照射剂量。随访24个月,记录2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IMRT组靶区PTV、CTV和GTV的最小值、平均值均明显高于3DCRT组;IMRT组OAR区PTV、CTV和GTV的最大值、平均值均明显低于3DCRT组(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2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和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3DCRT组(P<0.05);随访24个月,2组患者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与3DCRT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相当,但IMRT剂量优势优于3DCRT,且减少放射毒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强调放疗 临床疗效 近期预后 毒副反应
下载PDF
加味八珍汤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减毒增效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丽红 庄志江 张维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减轻奥沙利铂致神经毒性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八珍汤。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60.0...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减轻奥沙利铂致神经毒性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八珍汤。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6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八珍汤对奥沙利铂致神经毒性有减毒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八珍汤 神经毒性 奥沙利铂 减毒增效
下载PDF
普乐林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德才 朱玉云 +2 位作者 高允生 李娟 赵晓民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 评价普乐林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普乐林注射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 ,对人红细胞的体外溶血作用 ,对豚鼠致敏性及免疫性溶血的影响。结果 小鼠静注普乐林的LD5 0为 816.7mg/kg ;在 6h内 ,未见体外溶血和红细胞凝集反应 ;未引... 目的 评价普乐林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普乐林注射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 ,对人红细胞的体外溶血作用 ,对豚鼠致敏性及免疫性溶血的影响。结果 小鼠静注普乐林的LD5 0为 816.7mg/kg ;在 6h内 ,未见体外溶血和红细胞凝集反应 ;未引起豚鼠明显过敏症状 ,但其红细胞体外溶血分数增加。结论 普乐林注射液对实验动物无明显毒性 ,但部分豚鼠有发生不同程度免疫性溶血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乐林注射液 急性毒性 致敏反应 溶血作用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亚楠 苗儒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8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6例GIST患者,均给予400 mg/d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并观察治疗的近期效果、生存分析[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6例GIST患者,均给予400 mg/d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并观察治疗的近期效果、生存分析[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1、3年的生存率]和毒副反应。结果 56例均可评价治疗效果,其中获完全缓解(CR)者6例(10.71%),部分缓解(PR)者35例(62.50%),稳定(SD)者8例(14.29%),有效率(RR)为73.21%,疾病控制率(DCR)为87.50%;截至随访结束,PFS及OS均未达到,且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4%和84.5%;全组毒副反应多为Ⅰ~Ⅱ级,且其中发生率≥10%的从高至低依次为白细胞下降(94.64%)、食欲减退(92.86%)、皮肤黏膜水肿(89.29%)、乏力(87.50%)、腹泻(76.79%)、恶心呕吐(66.07%)、肌肉酸痛(57.14%)、皮疹(35.71%)、血小板下降(26.79%)、肝功能损害(21.43%)和血红蛋白下降(16.07%);此外毒副反应Ⅲ级共有11例,未有Ⅳ级报道。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有效,安全性较好,但对于少数出现Ⅲ级毒副反应患者应及时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胃肠道间质瘤 疗效 毒副反应
下载PDF
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玉云 高允生 +3 位作者 成立军 赵晓民 李娟 唐文洁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评价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对家兔红细胞的体外溶血作用,对兔耳血管的刺激性和对豚鼠的致敏作用。结果 小鼠灌胃和静脉注射利巴韦林的LD50 分别为63096 ... 目的 评价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对家兔红细胞的体外溶血作用,对兔耳血管的刺激性和对豚鼠的致敏作用。结果 小鼠灌胃和静脉注射利巴韦林的LD50 分别为63096 mg/kg 和13804 mg/kg 。未见明显致敏作用及血管刺激性。在6 小时内,未见体外溶血和红细胞粘集反应。结论 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对实验动物无明显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LGI 急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反应
下载PDF
重视药物造成的眼部毒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俊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97-901,共5页
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是药物治疗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以及给药途径的多样化,眼局部和全身用药导致的眼部不良事件越来越受到重视。眼局部用药会直接对眼组织造成毒性反应,全身用药,特别是长期用药时,药物会透过血-... 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是药物治疗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以及给药途径的多样化,眼局部和全身用药导致的眼部不良事件越来越受到重视。眼局部用药会直接对眼组织造成毒性反应,全身用药,特别是长期用药时,药物会透过血-眼屏障对包括眼前节和眼后节的组织造成一定毒性作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眼局部不同给药途径和不同类别药物全身应用后造成的眼部毒性反应报告,希望眼科医师重视局部用药对眼部造成的毒性,同时关注全身用药对眼组织可能造成的毒性,提高对药源性症状和疾病本身的甄别能力,以助于眼部毒性反应的鉴别诊断和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眼部毒性 局部用药 全身用药
下载PDF
临床药师要关注药物的代谢转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嵇汝运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21-328,共8页
药物进入体内后,经有关酶的催化,进行化学变化,称代谢转化。药物经转化后水溶性增高,有利于排泄体外。多数情况代谢产物的活性或毒性降低,但也有不少实例经代谢转化后代谢产物药理活性或毒性增高。药物的酶促代谢不只通过单一途径,产生... 药物进入体内后,经有关酶的催化,进行化学变化,称代谢转化。药物经转化后水溶性增高,有利于排泄体外。多数情况代谢产物的活性或毒性降低,但也有不少实例经代谢转化后代谢产物药理活性或毒性增高。药物的酶促代谢不只通过单一途径,产生的也不仅单一产物,每个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或毒性不同,而每个病人的酶活性有所不同,对通过这些途径的速率相异,可表现为药物效应或毒性的个体差异。临床药师观察到病人所表现的不同反应往往可用代谢转化的观点解释,因而临床药师要关注药物的代谢转化,以便协助医师更适当、更安全有效地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转化 化学反应途径 氧化还原 轭合 药物效应 毒性反应 有效时程 个体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