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燕玉 刘深荣 +4 位作者 朱庭延 陈益臻 邓晓江 谢亮真 彭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TpTe)间期及TpTe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Te/QT)对Brugada综合征(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2例Br 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晕厥、临床记录多形室速/心室颤动、电... 目的观察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TpTe)间期及TpTe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Te/QT)对Brugada综合征(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2例Br 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晕厥、临床记录多形室速/心室颤动、电生理诱发多形室速/心室颤动)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8例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14例,比较两组PQ、QRS、QT、TpTe间期和TpTe/QT。绘制TpTe间期、TpTe/QT预测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截断点及据此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V2导联TpTe间期分别为(108.75±12.46)、(84.29±15.55)ms,TpTe/QT分别为0.31、0.22,两组相比,P均<0.05;两组V2导联PQ、QRS、QT、RR间期相比P>0.05;两组其他导联PQ、QRS、QT、RR、TpTe间期和TpTe/QT相比P>0.05。ROC曲线TpTe间期曲线下面积为0.893,TpTe/QT曲线下面积为0.969。取TpTe间期≥95 ms预测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0.875,特异度0.786;取TpTe/QT≥0.257预测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0.875,特异度0.929。结论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TpTe/QT预测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能较好。体表心电图V2导联TpTe值≥95 ms或TpTe/QT≥0.257提示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心律失常 恶生室性心律失常多形室速 心室颤动 tpte间期 tpte/qt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对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效能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包健敏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1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T波顶点到T波终点之间的时间(TpTe)间期及TpTe间期与从QRS波起始至T波终点的时间的比值(TpTe/QT)在Brugada综合征(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便利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Br S患者21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T波顶点到T波终点之间的时间(TpTe)间期及TpTe间期与从QRS波起始至T波终点的时间的比值(TpTe/QT)在Brugada综合征(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便利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Br S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例为研究组,其余1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TpTe、QT间期和TpTe/QT。结果研究组患者V2导联的TpTe/QT、TpTe间期分别为0.32和(108.68±11.23)ms,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0.23和(83.97±5.94)m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导联间期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e/QT、TpTe间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1、0.892;TpTe/QT≥0.257对Br 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931和0.883,TpTe间期≥95 ms预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821和0.882。结论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可以良好预测Br S患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情况,TpTe/QT≥0.257及TpTe间期≥95 ms提示患者可能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心电图 tpte间期 tpte/qt BRUGADA综合征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TpTe和TpTe/QT在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启祥 彭宇程 +2 位作者 郑悦海 方红 张伟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TpTe和TpTe/QT在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有效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符合SCD一级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TpTe、TpTe/QT无创检测指标,并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正确... 目的探讨TpTe和TpTe/QT在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有效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符合SCD一级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TpTe、TpTe/QT无创检测指标,并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正确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适当的ICD治疗分两组,对比分析指标在两组间的统计差异程度。结果两组间TpTe间期和TpTe/QT有显著差异[(96.82±12.11)ms vs(76.77±11.25)ms;0.24±0.02vs 0.20±0.02,P均<0.001]。TpTe和TpTe/QT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 8(95%CI 0.821~0.975)、0.898 2(95%CI 0.828~0.968。ROC曲线对应的值TpTe间期≥97ms,灵敏度为55%,特异度100%(95%CI 0.821~0.975),TpTe/QT≥0.23,灵敏度为70%,特异度91.1%(95%CI 0.828~0.968)。结论 TpTe和TpTe/QT在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有效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 tpte间期 tpte/qt
原文传递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TpTe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红 王蔓莉 +4 位作者 李丽华 顾定伟 葛庆峰 贾惠敏 白华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时程对心电图T波顶点至T波终点的宽度(T-peak to T-end inter-val,TpTe)的影响。方法:8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继以1 mg/kg,持续6 h,后减量至0.5mg/kg,持续48 h后停用,静脉胺碘...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时程对心电图T波顶点至T波终点的宽度(T-peak to T-end inter-val,TpTe)的影响。方法:8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继以1 mg/kg,持续6 h,后减量至0.5mg/kg,持续48 h后停用,静脉胺碘酮24 h后,开始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每次0.2 g,1日3次,1周;每次0.2 g,每日2次,1周;0.2 g每日1次维持,观察用药后1、3、7、10、14、17、21 d心率、TpPe、QT、TpPe-c、QTc变化。结果:心律失常控制率达92%(78/85)。治疗有效组自治疗后第1天心率明显减慢,QT间期明显延长(P≤0.01),14 d时达最大值,后趋于平稳,但未见统计学意义差异。但整个治疗时程中胺碘酮对TpTe、TpTe-c及QTc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不影响TpTe,TpPe独立于心率,不需要心率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T波顶点到T波终点的宽度 心律失常 室性 qt间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钊 陈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82-158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02例接受直接PCI(p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有46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作为病例组。其余56例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作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02例接受直接PCI(p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有46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作为病例组。其余56例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pPCI前后12导联心电图的QT、TpTe、QT离散度(QTd)及经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TpTe(TpTec)。研究室性心律失常与QTc和TpTec各时段上限值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梗死部位的QT及TpTe值。结果 pPCI治疗前两组对象的QT间期、QT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QTc和TpTe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PCI治疗后第3天,两组间QT和QTd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而QTc、TpTe和TpTe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CI治疗后1周TpTe、QTc和TpTec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CI治疗前后的RR间期无差异(P>0.05)。QTc间期各时段上限值与VT+VF的发生率无相关性(r=0.376,P>0.05)。TpTe及TpTec间期各时段上限值与VT+VF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677,P<0.05;r=0.698,P<0.05)。结论在急性期出现VT和VF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相比,TpTe和TpTec明显延长,但QT和QTd则无明显差异。TpTe可能预示着心肌梗死急性期恶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室性 qt间期 qt离散度 tpte间期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改变 被引量:7
6
作者 房莉 张建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26-162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1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UCG)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和非LVH(NLVH)组。比较LVH组和NLVH组TpTe间期、TpTec、Q...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1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UCG)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和非LVH(NLVH)组。比较LVH组和NLVH组TpTe间期、TpTec、QT间期、QTc、QRS时限、LVMI、LVD、IVS、LVPW的改变及EH左室不同构型TpTe间期改变的特点。结果:(1)LVH组较NLVH组TpTe间期、TpTec、QTc、QRS时限延长(P<0.05~0.01),LVMI、LVD、IVS、LVPW增大(P<0.01),QT间期延长,但差别不显著(P>0.05);(2)TpTe间期值在不同左室构型间的改变为:离心型肥厚>向心性肥厚>向心性重构>正常组,后两组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TpTe间期可作为检测EH患者左心室肥厚靶器官损害及预测心脏事件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tpte间期 左心室肥厚 qt间期 QRS时限
下载PDF
高原暴露健康青年人群心室肌复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佰达 卢巍 +4 位作者 余洁 覃军 张继航 李双菲 黄岚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9-261,280,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暴露在不同海拔及不同习服时间的健康青年男性心室肌复极的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143名初次进入高原的健康青年男性,由同一人分测在海拔500 m、进入海拔3700 m高原24 h、海拔4400 m习服7 d、海拔4400 m习服50 d心电图的变... 目的探讨高原暴露在不同海拔及不同习服时间的健康青年男性心室肌复极的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143名初次进入高原的健康青年男性,由同一人分测在海拔500 m、进入海拔3700 m高原24 h、海拔4400 m习服7 d、海拔4400 m习服50 d心电图的变化。结果与海拔500 m比较,进入海拔3700 m 24 h内、海拔4400 m习服7 d,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升高(P<0.01),经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经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Tec)显著延长(P<0.05),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5),QT间期、T波峰末间期(TpTe)显著缩短(P<0.05)。与海拔500 m比,海拔4400 m习服50 d后,氧饱和显著降低(P<0.05),仍未恢复到平原水平,收缩压、舒张压、QTc、QT、V3TpTe、V3TpTec间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高原暴露健康青年男性心室肌复极时程显著增加,习服后心室肌复极时程又逐渐恢复到平原水平,提示随着高原环境停留时间的延长,心室肌复极变化会随着机体适应和调节得到一定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肌复极 高原 qt间期 qtC间期 tpte间期 tptec间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