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autologous conjunctival flap on repairing the late-onset filtering bleb leakage 被引量:2
1
作者 Jian-Gang Xu Jing Zhong +3 位作者 Yang-Fan Yang Ming-Kai Lin Xing Liu Min-Bin 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4期601-606,共6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utologous conjunctival flap surgery for repairing the late-onset filtering bleb leakage after trabeculectomy.METHODS: 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106 eyes from 106 pati...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utologous conjunctival flap surgery for repairing the late-onset filtering bleb leakage after trabeculectomy.METHODS: 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106 eyes from 106 patients with late-onset filtering bleb leakage after trabeculectomy who received autologous conjunctival flap surgery at the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re from 2005 to 2015. The basic information was recorded, and the interval time between trabeculectomy and autologous conjunctival flap surgery as well as related risk factors, intraocular pressure(IOP), 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 and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were analysed. Moreover, 41 patients who completed the 1-year follow up were analysed to determine the IOP and BCVA changes and long-term success rates.RESULTS: The 50 male and 56 female subjects(average age 39.13±17.96 y) included 47(44.34%) and 33(31.13%) cases of primary open angle and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trabeculectomy and repair surgery was 60.60±56.92(3-264)mo. The mean mitomycin(MMC) concentration during trabeculectomy was 0.27±0.04(0.12-0.4) mg/m L in the fornix-based conjunctival flap group(68 patients) and 0.28±0.04(0.20-0.33) mg/m L in the limbal-based conjunctival flap group(11 patients). After bleb leakage, the patients' vision remained stable while the IOP decreased from 10.25±4.76(3-20.86) to 9.44±4.33(2-21) mm Hg(P〈0.01). In the 41 analysed patients, the IOP was controlled at 15.68±5.11(7-40) mm Hg in the 1^(st) year after autologous conjunctival flap surgery and recurrence was not observed, for a long-term success rate of 100%. CONCLUSION: Autologous conjunctival flap repairing surgery 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sealing filtering bleb leakages and controlling IOP post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logous conjunctival flap filtering bleb leakage trabeculectomy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及浅前房发生的影响
2
作者 汪雪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TRA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眼压、BCVA低于对照组,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量表(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水平低于对照组,浅前房、非功能性滤过泡、巩膜瓣粘连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与TRA联合治疗眼压控制效果更好,可降低bFGF及CXCR2水平,改善视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并发症 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眼压的影响
3
作者 冷仲禹 班娜娜 +2 位作者 李诗琪 吕佳 曹霞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3期74-77,共4页
目的研究巩膜瓣缝线跨度大小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眼科收治的需做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40例患者入组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前20例)和研究组(后20... 目的研究巩膜瓣缝线跨度大小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眼科收治的需做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40例患者入组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前20例)和研究组(后2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方式治疗,研究组使用跨巩膜瓣埋藏缝线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眼压情况,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周、3、6个月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巩膜瓣缝线方式治疗,能大大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瓣缝线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压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采用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武军 秦莉 +2 位作者 朱飞 刘丽 党江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513-1515,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的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青光眼171例220眼,根据结膜瓣切口不同及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采用传统的角巩缘切口33例44眼,B组采用角巩缘后界1mm结膜切口76例94眼,... 目的:观察改良的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青光眼171例220眼,根据结膜瓣切口不同及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采用传统的角巩缘切口33例44眼,B组采用角巩缘后界1mm结膜切口76例94眼,C组采用B组结膜切口基础上连续缝合结膜瓣62例82眼,随访1a。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结膜切口有无渗漏,并进行组间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切口漏水、浅前房发生A组>B组>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94.5%,术后眼压控制和滤过泡形态无明显区别。结论: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制作结膜瓣,同时采用结膜切口连续缝合,愈合快,发生结膜切口漏水明显减少,显著能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 结膜瓣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巩膜瓣缝合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恒 米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360-1361,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与传统缝合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68眼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A组16例28眼术中采取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B组26例40眼术中施行传统巩膜瓣缝合法。... 目的:比较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与传统缝合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68眼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A组16例28眼术中采取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B组26例40眼术中施行传统巩膜瓣缝合法。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平均6.7)mo。A组术后拆巩膜缝线时间3~17(平均8.33)d。A、B组术后早期浅前房分别有2眼(7%)和12眼(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A、B组眼压分别为10~19(平均13.31)mmHg和6~42(平均14.64)mm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moA、B组眼压分别为10~17.30(平均11.96)mmHg和7~44(平均15.17)mm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最终形成功能滤过泡28眼(100%)和36眼(9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它较传统方法更能降低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瓣 缝合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不同结膜瓣滤过泡的形成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丁琼 谭荣强 +1 位作者 郑春昌 许维强 《眼科学报》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3个月时只有127只眼进行了随访。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3.03%,3个月时为78.69%。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55.07%,3个月时为53.0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组研究发现,传统的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滤过泡成功率高于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术后降压效果相应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泡 结膜瓣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复合式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邵杰 周亚军 钟晓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570-572,共3页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改良巩膜瓣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58例(70眼),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0.2~0.3g/L,时间为2~4min;巩膜瓣两侧作两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改良巩膜瓣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58例(70眼),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0.2~0.3g/L,时间为2~4min;巩膜瓣两侧作两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2.5±3.5mo,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明显下降;术后1a,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7.1%;无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表面麻醉下改良巩膜瓣联合丝裂霉素C、可调整缝线可以有效地降低麻醉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眼内压,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改良巩膜瓣 丝裂霉素C 可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比较巩膜瓣不同缝合法对小梁切除术术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金子 王曙红 +1 位作者 韦金儒 李晓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77-279,共3页
目的:评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不同缝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8眼本院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3眼,术中巩膜瓣采用四针缝合法,B组30例35眼,术中巩膜瓣采用两针缝合法。术... 目的:评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不同缝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8眼本院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3眼,术中巩膜瓣采用四针缝合法,B组30例35眼,术中巩膜瓣采用两针缝合法。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等,随访6mo。结果:(1)术后第2d两组眼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65,P<0.05);术后2wk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47,P>0.05);术后1mo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50,P>0.05);术后3mo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48,P>0.05);术后6mo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53,P>0.05)。(2)术后第2d,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B组为17%,A组浅前房主要以浅Ⅰ度为主,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13,P<0.05);术后第1wk,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0,B组为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41,P>0.05)。(3)两组患者术后1,6mo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术后1moA组为97%,B组为9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01,P>0.05);术后6moA组为88%,B组为8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72,P>0.05)。结论: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时,四针缝合的巩膜瓣在短期内可以较好的控制眼压,减少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瓣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滤过泡 浅前房
下载PDF
自体巩膜条翻转引流青光眼滤过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军 吕焱 +2 位作者 张劭茹 李中国 付静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证明自体巩膜条翻转引流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有保持滤过道畅通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 2 5只 ,用自体巩膜条做为引流物 ,在巩膜瓣下引流 ,同一只家兔另一只眼做经典的小梁切除 ,进行滤过泡、眼压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第 ... 目的 证明自体巩膜条翻转引流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有保持滤过道畅通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 2 5只 ,用自体巩膜条做为引流物 ,在巩膜瓣下引流 ,同一只家兔另一只眼做经典的小梁切除 ,进行滤过泡、眼压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第 1~ 2周 ,实验组眼压低于对照组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术后第 3~ 12周 ,实验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术后第 2~ 7周 ,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存留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自体巩膜条翻转引流在小梁切除术后保持滤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巩膜条 翻转引流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仕冰 韦汉兴 陈明智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的发生。方法本文对22例30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术后3~14d拆除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结果所有病人术后24h迅速形成前房,经1~16mo的术后观察,眼压控制率为93%。结论...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的发生。方法本文对22例30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术后3~14d拆除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结果所有病人术后24h迅速形成前房,经1~16mo的术后观察,眼压控制率为93%。结论该方法可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可拆除缝线
下载PDF
A novel suturing technique for filtering glaucoma surgery:the accordion suture 被引量:2
11
作者 Mehmet Baykara Basak Can Ermerak +1 位作者 Huri Sabur Selim G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12期1931-1934,共4页
AIM:To present a novel scleral flap suturing technique for filtering glaucoma surgery in order to control high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IOP).METHODS:Description of ‘the accordion suture' technique for ... AIM:To present a novel scleral flap suturing technique for filtering glaucoma surgery in order to control high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IOP).METHODS:Description of ‘the accordion suture' technique for mitomycin C augmented trabeculectomy.In cases of postoperative high IOP,pulling the loop of the suture helps to lift up the scleral flap by an even pressure on both edges.By means of this technique,the scleral flap opens up in an ‘‘accordion'' manner,thus preventing flap obstruction and providing adequate aqueous flow.RESULTS:Our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8 eyes of 8 patients with neovascular glaucoma.Mean age of the subjects was 67.42±8.21 y and female/male ratio was 4/4.Mean preoperative IOP was 37±7.48 mm Hg.Mitomycin C augmented trabeculectom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ubjects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The scleral flap closure is performed with three separate sutures;initially,our accordion suture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flap,and two releasable sutures on both corners.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removal of two side releasable sutures concomitant with pulling the accordion suture,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The average traction time was 3.5±0 wk postoperatively.The mean postoperative IOP was 11.37±2.72 mm Hg.No suture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CONCLUSION:This technique can be the suture of choice for filtering glaucoma surgery in experienced hands by its easy learning curve for precisely indicated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ordion suture filtering glaucoma surgery releasable suture scleral flap trabeculectomy
下载PDF
两种巩膜瓣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金子 王曙红 李晓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293-2295,共3页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形状巩膜瓣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患者115例122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60眼,术中巩膜瓣采用L形单针缝合法,对照组60例62眼,术中巩膜瓣采用矩形两针缝合法。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等,随...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形状巩膜瓣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患者115例122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60眼,术中巩膜瓣采用L形单针缝合法,对照组60例62眼,术中巩膜瓣采用矩形两针缝合法。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等,随访6~36mo。结果:术后眼压情况:直至术后1mo,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术后3,6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情况:术后2wk之前,对照组的前房形成情况要好于治疗组,然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滤过泡情况:术后6mo滤过泡形成情况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L形巩膜瓣单针缝合法术后虽可出现短时的浅前房,但在控制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方面较传统两针缝合法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瓣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滤过泡 浅前房
下载PDF
改良式双层高位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长顺 孟海林 +6 位作者 马锦霞 史芳荣 杨东海 张红亮 常新琦 何颜清 王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目的 为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探讨减少滤泡渗漏、浅前房、葡萄膜炎症反应及非功能性滤泡形成等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 :采用双层高位结膜瓣 ,结膜切口距角膜缘 9mm以上 ( 9~ 15mm) ... 目的 为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探讨减少滤泡渗漏、浅前房、葡萄膜炎症反应及非功能性滤泡形成等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 :采用双层高位结膜瓣 ,结膜切口距角膜缘 9mm以上 ( 9~ 15mm) ,分层切开结膜及筋膜并分层缝合 ,预先虹膜根部切透 ,以降低后房压力 ,足够大的周边虹膜切除 ,自角膜表面恢复虹膜 ,以及术中开始应用阿托品散瞳等。结果 通过 190例 2 89眼的改良式小梁切除术 ,经过平均 3 1年随访 ,眼压控制率为 90 66% ,功能性滤泡占 89 2 7% ,视野改善率为 33 33% ,浅前房发生率为 2 8 0 3%。结论 本组小梁切除术的几点改良 ,设计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瓣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瑞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94-195,共2页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巩膜瓣两侧切口边缘(约中央处)作一对张力较大的外露可调整缝线,外露端在角膜缘前透明角膜处约lmm。结果:78例(84眼)术后3d3眼出现Ⅰ级浅前房,术后6d5眼拆线后出现Ⅰ级浅前...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巩膜瓣两侧切口边缘(约中央处)作一对张力较大的外露可调整缝线,外露端在角膜缘前透明角膜处约lmm。结果:78例(84眼)术后3d3眼出现Ⅰ级浅前房,术后6d5眼拆线后出现Ⅰ级浅前房,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无1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5~21d通过调整可拆除缝线及按摩眼球,眼压均控制在5.3~12.6mmHg(lmmHg=0.133kPa)之间(非接触眼压计NDEKNT-2000);术后随访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5例占32%、不变者47例占60%、下降者6例占8%。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可有效地调节眼压,大大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可调整缝线
下载PDF
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霞 高晓唯 +2 位作者 王瑞夫 吉秀祥 董晓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对预测和控制术后滤过量及减少并发症的疗效。方法:186例200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可拆缝线、丝裂霉素C和小梁切除...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对预测和控制术后滤过量及减少并发症的疗效。方法:186例200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可拆缝线、丝裂霉素C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同期进行疗效观察对比。指标包括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随访12mo。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下降及非功能性滤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结膜瓣下水囊的形成可有效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滤过泡渗漏、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结膜瓣下 水囊
下载PDF
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燕飞 刘欣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探讨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 将 135例 (178只眼 )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成 A、B组 ,每组均为 89只眼。A组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 ;B组术中不调整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 目的 探讨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 将 135例 (178只眼 )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成 A、B组 ,每组均为 89只眼。A组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 ;B组术中不调整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  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 7.88% ;随访 6~ 18个月 ,眼压控制率为91.0 1%。 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 32 .5 7% ;眼压控制率为 73.0 3%。两组间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调整巩膜瓣缝线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文强 周和政 +1 位作者 田博 叶倩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采用间断缝合和连续锁边缝合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0例,左右眼随机分为两组,均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采用以窟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中一...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采用间断缝合和连续锁边缝合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0例,左右眼随机分为两组,均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采用以窟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中一组仅将结膜瓣两角对位间断2针缝合在角膜缘处(以下简称间断组或A组),另一组将结膜瓣行连续锁边缝合于角膜缘处(以下简称连续组或B组),形成一密不漏水的密闭腔。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及术后并发症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全部患者均观察至术后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1个月内眼压控制方面无差异,但结膜切口漏及加压时切口渗漏的并发症间断组明显多于连续组,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时眼压控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连续组优于间断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中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采用连续缝合对于术后眼压的控制、功能滤泡的形成较间断缝合效果好,而术后结膜切口漏及加压渗漏的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结膜瓣 滤过泡 间断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
下载PDF
角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世洋 汪泽 +3 位作者 张利光 王殿义 王盖 田苗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观察角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为角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浅层巩膜剪除术和联合浅层巩膜切开术两组进行手术。结果术后平均眼压2.46kPa,20眼眼压在正常范围,滤泡扁平弥散,1眼失败,滤泡不明显。无1眼发生角膜瓣渗... 目的观察角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为角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浅层巩膜剪除术和联合浅层巩膜切开术两组进行手术。结果术后平均眼压2.46kPa,20眼眼压在正常范围,滤泡扁平弥散,1眼失败,滤泡不明显。无1眼发生角膜瓣渗漏。结论该术式近期效果好,适合于原抗青光眼手术失败及结膜条件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角巩膜瓣
下载PDF
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建君 王瑞峰 陈梦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1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65例65眼(其中慢性青光眼20例,急性青光眼30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难治性青光眼5例)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65例65眼(其中慢性青光眼20例,急性青光眼30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难治性青光眼5例)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2.63mmHg左右,术后随访2个月至1年,2个月复查眼压平均在14.44mmHg左右,6个月至1年复查眼压均稳定在14~18mmHg之间。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能有效的降低眼压,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巩膜可调缝线
下载PDF
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华锋 江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前瞻性、完全随机对比研究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完全随机方法将拟手术的青光眼病人分至两组,分别施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A组)及以角膜缘为... 目的:前瞻性、完全随机对比研究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完全随机方法将拟手术的青光眼病人分至两组,分别施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A组)及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方法制作巩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术后观察6月,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5%,70%,其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结论:采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简化青光眼手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刀 巩膜瓣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