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日谈》中的喜剧精神与悲剧精神 被引量:6
1
作者 邱紫华 陈素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9,共8页
分析并评价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色 ;论证《十日谈》中的喜剧作品的美学特征 ,指出《十日谈》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狂欢化”性质 ,并对其中的喜剧的“狂欢化”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十日谈》中的悲剧作品 ,指出薄伽丘在对悲剧冲突的理... 分析并评价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色 ;论证《十日谈》中的喜剧作品的美学特征 ,指出《十日谈》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狂欢化”性质 ,并对其中的喜剧的“狂欢化”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十日谈》中的悲剧作品 ,指出薄伽丘在对悲剧冲突的理解上 ,对悲剧人物及其显示的悲剧精神的表现上 ,在对悲剧结局的处理上 ,都已显示出了近代悲剧的重要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伽丘 十日谈 人文主义 喜剧精神 悲剧精神
下载PDF
从古典“美人”到当代“美女”——称谓、认同与文化走向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30,共8页
中国古典时期的作家常自喻为"美人",今天则有不少作家被冠以"美女作家"称谓。称谓的变化折射出认同的变化,背后则是古典文化与美学精神的变化。"美人"作家,其内在精神气质偏"悲",这种"悲&... 中国古典时期的作家常自喻为"美人",今天则有不少作家被冠以"美女作家"称谓。称谓的变化折射出认同的变化,背后则是古典文化与美学精神的变化。"美人"作家,其内在精神气质偏"悲",这种"悲"性精神正是中国古典美学与文化内在气质的特有表达;"美女作家",其内在精神气质则趋于"乐"性,这一精神也契合了当代文化娱乐化发展的时代精神。作家称谓从"美人"到"美女"的嬗变,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美人文学的终结和美女文学的兴起,意味着古典文化与美学悲性精神有一种向娱乐化以及深层的享乐主义、纵欲主义一脉相承的文化嬗变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称谓 美人 美女 “悲”性精神 “乐”性转向
下载PDF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与《史记》悲剧精神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兴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6期62-66,共5页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由先秦时期的儒、道思想融合而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以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主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则以儒家的“三不朽”精神为主体。这种生命意识与其身遭宫刑之辱的特殊经历相结合,形成司马迁独特的价值观念:超...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由先秦时期的儒、道思想融合而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以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主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则以儒家的“三不朽”精神为主体。这种生命意识与其身遭宫刑之辱的特殊经历相结合,形成司马迁独特的价值观念:超越生死荣辱,充分实现自我,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成一家之言,留百世之名。司马迁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形成《史记》的悲剧精神,《史记》悲剧精神有四大特点:抗争具有目的性,生存具有坚韧性,死亡具有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生命意识 悲剧精神
下载PDF
论《罗斯莫庄》的“悲剧精神”和象征意象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忠祥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70,共8页
“悲剧精神”是亨利克·易卜生的品格 ,也是他的《罗斯莫庄》的基调。《罗斯莫庄》是一个包含着某种隐藏结构的文本 ,这多少是由于作者自己有意识地将其编进密码的。约翰尼斯·罗斯莫是“罗斯莫庄园的最后一位传人”,他站在自... “悲剧精神”是亨利克·易卜生的品格 ,也是他的《罗斯莫庄》的基调。《罗斯莫庄》是一个包含着某种隐藏结构的文本 ,这多少是由于作者自己有意识地将其编进密码的。约翰尼斯·罗斯莫是“罗斯莫庄园的最后一位传人”,他站在自由进步思想方面。他的“高尚”包含了“独立思想”。吕贝克·维斯特是一位有自由思想 ,有其本人生活目标的新女性 ,她具备了“独立意识”。罗斯莫和吕贝克相互支持 ,并为未来美好生活而拟制新计划。易卜生后期剧作中的“死亡意识”,易卜生《罗斯莫庄》中的寓意和象征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莫庄》 悲剧精神 象征意象 亨利克·易卜生
下载PDF
古典悲剧精神的现代演绎——对《天边外》主题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春蕾 徐太平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56-59,共4页
《天边外》是尤金.奥尼尔创作的第一部多幕悲剧。在此剧中,剧作家既继承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主题和悲壮风格,同时又对悲剧产生的根源作了新的思考,并开辟了从人物心理和性格窥视其命运的审美视角,从而使他的悲剧带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关键词 《天边外》 悲剧精神 古典 现代
下载PDF
历史反思与伦理批判——中西悲剧精神的本质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小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6,共8页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实践活动的差异而具有明显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文化心理,其悲剧感、悲剧精神因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从文学发生发展的宏观角度比较,西方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主要体现为西方人诉诸于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实践活动的差异而具有明显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文化心理,其悲剧感、悲剧精神因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从文学发生发展的宏观角度比较,西方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主要体现为西方人诉诸于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中国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则主要体现为中国人诉诸于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精神 本质 历史 伦理
下载PDF
悲剧视界中的尤金·奥尼尔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亚珉 夏玉玲 《阅江学刊》 2012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悲剧素来被看作艺术的最高形式,由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要素构成。人在情感与理智、现实与理想、生存与死亡的复杂悲剧矛盾关系中,始终不懈地追求自我本质力量的实现。悲剧并非仅指生命的苦难与毁灭,更重要的是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和... 悲剧素来被看作艺术的最高形式,由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要素构成。人在情感与理智、现实与理想、生存与死亡的复杂悲剧矛盾关系中,始终不懈地追求自我本质力量的实现。悲剧并非仅指生命的苦难与毁灭,更重要的是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和死亡的来临时,人所持的敢于抗争的态度和勇于超越的精神。尤金.奥尼尔以悲剧进行创作、借悲剧阐释社会现实、用悲剧精神启迪人生,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悲剧意识 悲剧创作 悲剧精神
下载PDF
中西悲剧精神差异的文化缘源 被引量:2
8
作者 乔艳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93-95,共3页
通过对中西方悲剧在主人公选择、剧情冲突和结局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中西方悲剧精神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因源于"苦戏"而主要体现为国人对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和对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追求,个体自... 通过对中西方悲剧在主人公选择、剧情冲突和结局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中西方悲剧精神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因源于"苦戏"而主要体现为国人对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和对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追求,个体自主意识较弱;而西方各民族的悲剧精神起源于"酒神"赞歌,个体自主意识较强,其所追求的和谐往往以牺牲个体为代价,体现了西方人对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悲剧精神 差异 文化
下载PDF
《桃花扇》悲剧精神探源 被引量:1
9
作者 颜健 蒋华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孔尚任出生在明末清初这种"血与火"的时代。《桃花扇》的悲剧精神不仅与作家生活的时代有关,还与作家的坎坷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尚任在淮扬治河期间曾对明朝遗老进行了广泛走访,并实地考察了明朝的遗迹,这加深了他对南明覆... 孔尚任出生在明末清初这种"血与火"的时代。《桃花扇》的悲剧精神不仅与作家生活的时代有关,还与作家的坎坷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尚任在淮扬治河期间曾对明朝遗老进行了广泛走访,并实地考察了明朝的遗迹,这加深了他对南明覆亡的悲剧性认识。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的过程中参阅了侯方域的《壮悔堂集》,可以说侯方域的悲剧人生也是《桃花扇》悲剧精神的重要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悲剧精神 探源
下载PDF
莫里森的小说和现代悲剧精神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霞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美国非裔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她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小说世界。在优美动人的语言和貌似繁复零乱的叙事的掩盖下,莫里森的小说世界借以打动读者的本质内容还是对人的悲剧处境和寻求自我的努力的描写。她从摹写同胞们... 美国非裔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她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小说世界。在优美动人的语言和貌似繁复零乱的叙事的掩盖下,莫里森的小说世界借以打动读者的本质内容还是对人的悲剧处境和寻求自我的努力的描写。她从摹写同胞们的悲剧生态入手来反思历史,揭露历史的残酷和不合理,然后又走入现实,在宿命论和神秘力量之外发现本民族新的生存内涵和生存意义。由于这一点既与悲剧文学传统息息相关又和现代文化大背景所体现的迷茫和探索的主题相契合,所以使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悲剧精神,达到了艺术幻想和哲学思辨融于一体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的小说 现代悲剧精神 悲剧存在
下载PDF
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紫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6-80,F003,共6页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是欧洲近代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对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本文从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他所建构的悲剧冲突和悲剧的死亡的结局等方面论述了莎士比亚悲剧美学思想的特点 。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悲剧美学思想 悲剧作品 戏剧作品 悲剧人物
下载PDF
朗费罗:紫色的诗魂 被引量:2
12
作者 柳士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7-119,共3页
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很多诗歌具有一种重要的品质:忧郁。忧郁于朗费罗是一种宗教,一种精神的安慰。在美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位紫色的诗魂。朗费罗的诗歌富有忧郁情结,部分原因是因为要满足他那个时代人民阅读的品味需要;其次是西方文... 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很多诗歌具有一种重要的品质:忧郁。忧郁于朗费罗是一种宗教,一种精神的安慰。在美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位紫色的诗魂。朗费罗的诗歌富有忧郁情结,部分原因是因为要满足他那个时代人民阅读的品味需要;其次是西方文化的悲剧精神从生命本体的角度深化了朗费罗诗歌创作的忧郁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费罗 忧郁美 悲剧精神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园地里的一簇奇葩:哥萨克文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素梅 樊柯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
哥萨克是俄国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现为俄罗斯一个典型的亚民族,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征。无论过去或是现在,哥萨克对俄罗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自古备受文学家的青睐。在俄罗斯文学中,俄罗斯作家塑造了一系列哥萨克艺术形... 哥萨克是俄国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现为俄罗斯一个典型的亚民族,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征。无论过去或是现在,哥萨克对俄罗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自古备受文学家的青睐。在俄罗斯文学中,俄罗斯作家塑造了一系列哥萨克艺术形象,贯穿于诗歌、小说和戏剧等不同题材作品中,成为俄罗斯文学重要一部分:哥萨克文学。哥萨克文学以历史题材小说为主,以颂扬哥萨克自由精神、英雄主义和悲剧命运为基调,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哥萨克作为一个独特社会群体的历史功能和社会文化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萨克文学 自由精神 英雄主义 悲剧命运
下载PDF
世纪之交女性小说的悲剧性症候认知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8,共5页
世纪之交的女性小说从日常生活的维度表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崇高的悲剧精神却呈现出消减甚至被放逐的态势,主要体现在现实生存立场代替了启蒙立场;"灰色"人物消解了理想生活;审美距离嬗变为感官的直接享乐。女性主... 世纪之交的女性小说从日常生活的维度表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崇高的悲剧精神却呈现出消减甚至被放逐的态势,主要体现在现实生存立场代替了启蒙立场;"灰色"人物消解了理想生活;审美距离嬗变为感官的直接享乐。女性主义价值观与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虽有差异却存在弥合的可能性,女性小说如何在个人情感诉求中折射大人生、大境界,藉此建构一种关注两性新型审美关系的性别意识或道德信仰是小说家和理论家亟待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性症候 悲剧精神 女性小说 主流价值观
下载PDF
崇高悲剧的缩减与衰变——论中国当代美术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91,共7页
20世纪中国美术弥漫着"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从"革命悲剧"到"悲情悲剧"、从一元化崇高悲剧到多元悲剧形态,中国当代美术的悲剧性呈现了一个从独白到缩减,再到衰竭的弧线式下降状态。中国当... 20世纪中国美术弥漫着"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从"革命悲剧"到"悲情悲剧"、从一元化崇高悲剧到多元悲剧形态,中国当代美术的悲剧性呈现了一个从独白到缩减,再到衰竭的弧线式下降状态。中国当代艺术最值得关注的,仍然是后悲剧时代的人文书写问题。人类的存在状况永远存在着多元价值的悲剧性冲突,如何图绘与表征这些冲突则是艺术一项挥之不去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术 悲剧意识 悲剧精神 缩减
下载PDF
论杜甫诗歌的悲剧精神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云华 杨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8-42,共5页
杜甫的诗歌抒写了时代的艰难苦恨和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蕴和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悲剧精神成就了诗人人格的伟岸与崇高,也成就了他的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沉郁顿挫 悲剧精神
下载PDF
论骆宾基小说《乡亲——康天刚》的悲剧精神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志远 张楠 《东疆学刊》 2005年第2期47-51,共5页
《乡亲———康天刚》所体现的生命意志实际上就是悲剧精神,其核心就是一种抗争精神,一种个人抗击自然、社会、人生命运的精神。这种抗争,就个人而言,表现为生命意志过程;就民族而言,它是一个民族走向自立自强的精神基础。
关键词 骆宾基小说 《乡亲——康天刚》 悲剧精神
下载PDF
命运观成就中西悲剧精神差异——《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之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林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6-111,共6页
从崇高感的角度 ,以《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为例 ,分析中西悲剧在悲剧精神方面的差异 ;并着力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根源之一———命运观 。
关键词 悲剧精神 崇高感 抗争精神 伦理精神 命运观
下载PDF
试论中国“士子献祭”戏的悲剧精神与文化根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之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7-52,共6页
长期以来,悲剧概念始终是西方戏剧的谈论对象,而未能成为《中国戏曲分类》的主体词汇。所以,中国无“严格意义上的悲剧”的说法,始终占据着理论界的主流。于是,中国戏曲中的苦情戏、怨情戏就在悲剧精神缺失的语境中牵强地被误认为中国... 长期以来,悲剧概念始终是西方戏剧的谈论对象,而未能成为《中国戏曲分类》的主体词汇。所以,中国无“严格意义上的悲剧”的说法,始终占据着理论界的主流。于是,中国戏曲中的苦情戏、怨情戏就在悲剧精神缺失的语境中牵强地被误认为中国悲剧的“正身”。而西方悲剧中英雄“人格的伟大”与身体或精神的毁灭带来的悲壮感似乎也与我们的戏曲无缘。笔者此文目的就是打破这一既定观念,以中国成熟剧目为本体,寻找出一个中国戏曲独特的戏剧群落,界定出属于中国的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并分析了这类戏中主人公“人格的伟大”和自觉的毁灭的形成与中国的文化土壤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士子献祭”戏 悲剧精神 文化根源 美学思想 人物塑造
下载PDF
从《死亡与国王的侍从》看索因卡的悲剧精神 被引量:1
20
作者 赫荣菊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9-32,共4页
尼日利亚著名戏剧家索因卡以约鲁巴族神话为基础,创作了古典悲剧《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他运用创造性的手法将传统神话与自我牺牲精神融合在一起,并以此向世界宣称:非洲文化来了。通过对剧中人物艾勒辛的伪美学悲剧性体现和欧朗弟的悲... 尼日利亚著名戏剧家索因卡以约鲁巴族神话为基础,创作了古典悲剧《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他运用创造性的手法将传统神话与自我牺牲精神融合在一起,并以此向世界宣称:非洲文化来了。通过对剧中人物艾勒辛的伪美学悲剧性体现和欧朗弟的悲剧性超越的分析,可以看出,索因卡创作该剧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张扬以约鲁巴文化为主体的悲剧精神和民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与国王的侍从》 约鲁巴神话 悲剧精神 索因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