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4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with Tourniquet on Ovarian Reserve during Open Myomectomy at a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in Southern Nigeria
1
作者 William Amebeobari Mube Justina Omoikhefe Alegbeleye Ngozi Clare Orazulike 《Advances in Reproductive Sciences》 CAS 2024年第1期37-50,共14页
Background: The most commo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 particularly in women with fertility concerns, is open myomectomy. Given the high vascularity of the uterus, haemorrhage during the proc... Background: The most commo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 particularly in women with fertility concerns, is open myomectomy. Given the high vascularity of the uterus, haemorrhage during the procedure is a serious risk that is often mitigated with a uterine tourniquet. Aim and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with a tourniquet during open myomectomy on ovarian reserve using serial anti-Mullerian hormone (AMH) measureme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with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and a convenient sampling technique. The study enrolled 47 women who had abdominal myomectomy between September 1, 2021, and March 31, 2022, at the University of Port Harcourt Teaching Hospit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aesthesia was administered in theatre, on day two, and three months after open abdominal myomectomy for anti-Mullerian hormone assay. The data was collected using a semi-structured proforma, entered into an Excel spreadsheet, and analyzed using SPSS version 25.0 with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level was set at 0.05. Results: The pre-surgery AMH mean value was 1.67 ± 1.44 ng/ml, while the values after using a uterine tourniquet at myomectomy on the second day and three months later were 1.22 ± 1.24 ng/ml and 1.59 ± 1.43 ng/ml,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 in AMH levels,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loss and tourniquet time and AMH after open abdominal myomectomy. Conclusion: The use of a uterine tourniquet and blood loss during open myomectomy has no effect on ovarian res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erine Tourniquet Open Abdominal myomectomy Ovarian Reserve Anti-Mullerian Hormone NIGERIA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琳 张颖 徐流立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AM),研究组40例行LM,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AM),研究组40例行LM,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因子[心肌细胞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盆底功能指标[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及卵巢功能指标[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结果术后1 d、术后3 d时,研究组血清SP、PGE_2、N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时,两组CD3^(+)、CD4^(+)及CD4^(+)/CD8^(+)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CD8^(+)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有所升高,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两组PFIQ-7评分均有所升高,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血清E_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行LM可有效减轻机体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及对免疫、盆底和卵巢功能的负面影响,优势较为显著,具有进一步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盆底功能 卵巢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对比
3
作者 王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8期36-39,共4页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9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9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内分泌功能指标[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3.6±12.1)ml少于对照组的(116.4±17.5)ml,恢复排气时间(24.3±5.2)h、住院时间(5.3±1.1)d短于对照组的(41.6±8.7)h、(8.2±0.6)d,手术时间(74.3±10.5)min长于对照组的(57.2±6.3)min,差异明显(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FSH、LH水平与本组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FSH、LH水平均比本组术前有所上升,差异明显(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FSH、LH水平分别为(4.39±0.16)、(6.78±0.65)U/L,低于对照组的(7.52±0.53)、(8.75±1.03)U/L,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45%,差异明显(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较高,对患者内分泌功能影响较小,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子宫肌瘤 传统开腹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不同缝合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4
作者 李星星 郭艳琴 王小兵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LM)中不同缝合方法对子宫肌瘤(UF)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UF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LM,根据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缝合组(n=3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LM)中不同缝合方法对子宫肌瘤(UF)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UF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LM,根据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缝合组(n=34,采用传统缝合法)和棒球缝合组(n=36,采用棒球缝合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指标[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棒球缝合组手术时间、切口缝合时间均短于传统缝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棒球缝合组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棒球缝合组NE、Cor、AngⅡ及CRH水平均低于传统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M术中采用棒球缝合法能缩短UF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缝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术后恢复情况,减少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 缝合方法 子宫肌瘤 应激反应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比较
5
作者 陈洁 何春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9期166-169,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子宫肌瘤采取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 TCRM)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lyomectomy, LM)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子宫... 目的 对比分析子宫肌瘤采取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 TCRM)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lyomectomy, LM)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TCRM治疗,对照组采用LM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卵巢储备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42.41±9.05)min、术中出血量为(74.12±20.06)mL、术后排气时间为(14.56±3.06)h、住院时间为(4.55±0.78)d,均优于对照组的(61.84±12.35)min、(95.61±22.36)mL、(19.80±5.12)h、(6.30±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4、4.636、5.693、7.566,P均<0.05)。两组患者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5)。结论 LM和TCRM治疗子宫肌瘤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且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但TCRM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康复更快,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手术指标 卵巢储备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陈超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与研究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每组3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与研究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每组3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72.35±7.19)ml,手术时间为(89.63±7.49)min,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14±0.15)d,住院时间为(5.39±0.71)d,分别与对照组的(101.34±9.37)ml、(95.03±7.38)min、(2.05±0.27)d、(7.13±0.79)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雌二醇(E_(2))水平为(242.14±18.03)pmol/L,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为(21.25±2.08)IU/L,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为(23.71±2.48)IU/L、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分别与对照组的(251.38±17.37)pmol/L、(19.05±2.62)IU/L、(21.47±2.35)IU/L、19.3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能够取得良好成效,安全性高,可加快其卵巢功能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 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胃肠三针调神针法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应激反应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孙莉 孙建 +3 位作者 李敏敏 展韶蔚 石洪堂 秦高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三针调神针法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应激反应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医院择期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3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试验组(27例... 目的探讨胃肠三针调神针法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应激反应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医院择期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3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予以胃肠三针调神针法联合桂枝茯苓丸,所有患者均治疗7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胃肠激素水平、应激反应、血清炎症因子、不良反应及随访复发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升高,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MTL、GAS水平较高,VIP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CRP、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血管阻力指数(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RI)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RI、HOMA-IR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胃肠三针调神针法联合桂枝茯苓丸能有效促进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调节胃肠激素水平,通过调节机体内炎症指标及应激状态提高治疗效果,远期复发率较低,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三针调神针法 桂枝茯苓丸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胃肠功能恢复 应激反应 炎症水平
下载PDF
手术难度评分系统联合血清炎性因子IL-2、IL-4、IL-10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马松雅 魏松辉 陶月龄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分析手术难度评分系统(difficulty degreeindex,DDI)联合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 目的分析手术难度评分系统(difficulty degreeindex,DDI)联合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有生育要求的患者168例。随访至2023年12月31日,根据患者术后妊娠结局情况将其分为术后正常妊娠组(133例)及术后不良妊娠组(35例)。评估并比较两组DDI评分及血清IL-2、IL-4、IL-10水平。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DI评分联合血清IL-2、IL-4、IL-10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测价值。结果与术后正常妊娠组相比,术后不良妊娠组患者DDI评分和血清IL-2水平更高(P<0.05),血清IL-4和IL-10水平更低(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不良妊娠组患者年龄、多发肌瘤、肌瘤复发、肌瘤最大直径、术前有盆腔粘连病史占比高于术后正常妊娠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DI评分、血清IL-2、IL-4、IL-10均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I评分联合血清IL-2、IL-4、IL-10预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的敏感度、准确度及AUC分别为90.82%、84.18%、0.823均高于DDI评分、血清IL-2、IL-4、IL-10单独预测,DDI评分联合血清IL-2、IL-4、IL-10预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的特异度为75.26%,低于单一指标预测。结论DDI评分、血清IL-2、IL-4、IL-10均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妊娠结局 手术难度评分系统 白细胞介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疼痛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微澜 李明勇 +4 位作者 韩威利 邵坤 豆武涛 海洋 陈胜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疼痛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择期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n=32)、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疼痛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择期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n=32)、高剂量组(n=32)及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处理,低、高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使用0.1、0.5μg/(kg·h)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比较三组在术前及术后1 d、3 d疼痛因子[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炎性反应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认知功能[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比较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 d的β-EP、NE、SP、IL-6、TNF-α及CRP水平在三组间的比较均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9.132、14.376、62.570、42.254、37.120、36.830,P<0.05);术后3d的β-EP、NE、SP、IL-6、TNF-α及CRP水平在三组间的比较均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8.903、10.280、73.878、19.720、29.216、46.666,P<0.05);术后1 d的MMSE量表评分比较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1.318、17.564,P<0.05);术后3 d的MMSE量表评分比较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56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μg/kg剂量右美托咪定更能减轻LM患者疼痛及抑制患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疼痛因子 炎性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40~55岁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生活质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丽娜 钱林华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40~55岁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探讨预后最佳且使患者获益最大的手术方式,以制定对该人群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分析40~55岁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探讨预后最佳且使患者获益最大的手术方式,以制定对该人群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的74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按照采用的手术方式将744例患者分为肌瘤剔除组(439例)和子宫切除组(305例)。2组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是否有临床症状、肌瘤有症状年限、肌瘤数目、子宫大小、既往是否有子宫肌瘤手术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剔除组术后有残留或复发者占69.25%。肌瘤剔除组在日间尿频、乏力感、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及EQ-5D-5L总分方面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子宫切除组(均P<0.05)。肌瘤剔除组的性生活满意度(91.47%vs.68.20%,Z=-7.910,P<0.001)和推荐率(82.00%vs.53.11%,χ^(2)=75.826,P<0.001)均高于子宫切除组。结论: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术后整体生活质量高于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对于希望保留子宫的40~55岁患者,若年龄偏小、病程短、症状轻、子宫偏小,在告知术后高复发风险的前提下,可考虑保留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子宫肌瘤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 手术方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敬梅 覃成霞 张月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经...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皮生长因子(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满意,可有效抑制生长因子水平,减少新生血管生成,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桂枝茯苓胶囊 子宫肌瘤 生长因子
下载PDF
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婷婷 梅晓璠 +2 位作者 陈倩 邓晶 张晓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3期436-443,共8页
目的 探讨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7月医院收治的21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 目的 探讨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7月医院收治的21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接受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舒适度、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程度、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率、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时观察组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饮食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接受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能让其在整个围术期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确保治疗舒适度,且可稳定机体应激指标,对术后恢复、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 护理 手术室 路径化 子宫肌瘤切除术 应激反应 负性情绪
下载PDF
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比较
13
作者 彭丽娜 钱林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59-63,共5页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远期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最佳手术途径。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远期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最佳手术途径。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开腹组,n=80)和腹腔下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腹腔镜组,n=80)。术后第5年进行随访,收集并记录其病史信息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子宫肌瘤症状严重程度问卷(uterine fibroid symptom severity scale,UFS-8)]、生命质量[欧洲五维生命质量调查问卷(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five dimension five level scale questionnaire,EQ-5D-5L)]、性生活满意度[女性性功能问卷(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中的第16个问题]、术后肌瘤残留或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下腹部不适、乏力感评分及总分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量增多、经血成块、经期延长、周期不规律、日间尿频、夜间尿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舒服优于开腹组,EQ-5D-5L总分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行动能力、焦虑或沮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肌瘤残留或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更佳、生活质量提高更多,性满意度更高,但需告知若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残留及复发风险较高,术后需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机体创伤的影响评价
14
作者 张岩 陆瑞 +1 位作者 吴志兵 吴苗苗 《中外医疗》 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剔除(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的效果及对机体创伤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29例)与干预组(L...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剔除(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的效果及对机体创伤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29例)与干预组(LM治疗,29例),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指标、卵巢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干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61.76±5.86)mL、(21.38±4.43)h、(20.11±5.37)h、(5.26±0.56)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43、7.874、5.909、11.717,P均<0.05)。干预组抗缪勒管激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分别(1.93±0.17)ng/mL、(7.38±1.11)U/L、(131.75±6.12)p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3.964、17.809,P均<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结论LM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可优化手术指标,提高卵巢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机体创伤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秦玉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卵巢...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卵巢功能[促黄体生成素(LH)、窦卵泡计数(AFC)和促卵泡生成素(FSH)]、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LH、FSH、AFC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LH(17.93±4.11)U/L、FSH(19.05±4.32)U/L均低于对照组的(22.52±5.11)、(23.72±5.42)U/L, AFC(8.16±1.85)个多于对照组的(5.50±1.23)个(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1.25±8.68)ml少于对照组的(91.35±8.96)ml,术后下床时间(1.25±0.73)d、肛门排气时间(1.23±0.26)d和术后住院时间(4.18±0.76)d均短于对照组的(2.16±0.98)、(2.25±0.53)、(8.16±0.82)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低于对照组的11.7%(P<0.05)。观察组对治疗的总满意度91.7%高于照组的78.3%(P<0.05)。结论 针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摘除术 腹腔镜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及术后康复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佳奇 张子栋 +2 位作者 居艳梅 高洁 王晋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12月在本院妇产科收治的LM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单一组行罗哌卡因QLB,联合组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12月在本院妇产科收治的LM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单一组行罗哌卡因QLB,联合组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QLB。观察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应激反应(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认知功能(MMSE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术后康复时间(排气、下床活动、住院)、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瘙痒)。结果:联合组术后2h、6h、12h、24hVAS评分(1.02±0.24分、1.63±0.48分、2.01±0.72分、3.06±0.70分)均低于单一组(1.15±0.36分、1.95±0.60分、2.62±0.85分、3.77±0.76分),两组术后24h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均升高但联合组(165.17±48.25 ng/ml、322.15±53.83 ng/L)低于单一组(189.25±51.03 ng/ml、345.23±45.90 ng/L),两组术后24h MMSE评分均降低、PSQI评分均升高,但联合组MMSE评分(27.05±1.19分)高于单一组(25.62±1.48分),PSQI评分(16.23±1.56分)低于单一组(18.00±1.68分),联合组术后排气(25.86±5.12 h)、下床活动(1.88±0.69 d)、住院时间(6.01±1.60 d)均短于单一组(33.57±6.34 h、2.65±0.75 d、7.32±1.78 d)(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5.0%)与单一组(12.5%)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QLB在LM麻醉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改善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利于术后康复,具有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腰方肌阻滞 应激反应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妊娠中期单孔腹腔镜剔除多发子宫肌瘤术后足月妊娠一例
17
作者 吴颖颖 杜欣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06-409,共4页
子宫肌瘤在妊娠期间出现蒂扭转或红色变性可引起腹痛并诱发流产,药物保守治疗被认为是金标准,若腹痛不能缓解,必要时于妊娠期行手术治疗。手术可根据子宫肌瘤类型、大小、位置、孕周及医生经验选择开腹或腹腔镜剔除肌瘤,但是单孔腹腔镜... 子宫肌瘤在妊娠期间出现蒂扭转或红色变性可引起腹痛并诱发流产,药物保守治疗被认为是金标准,若腹痛不能缓解,必要时于妊娠期行手术治疗。手术可根据子宫肌瘤类型、大小、位置、孕周及医生经验选择开腹或腹腔镜剔除肌瘤,但是单孔腹腔镜剔除妊娠中期子宫肌瘤少有报道。报道1例妊娠中期多发子宫肌瘤变性导致先兆流产的病例,患者经磁共振成像评估为Ⅵ型子宫肌瘤,保守治疗失败后行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继续妊娠,并成功足月分娩。报道此案例,为单孔腹腔镜在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子宫肿瘤 妊娠中期 腹腔镜检查 子宫肌瘤切除术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围术期血液管理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常芸 李飞燕 +3 位作者 张峰 靳冬冬 任琛琛 杨立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5-19,31,共6页
目的探究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围术期血液管理的策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因子宫肌瘤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病区行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进行血液管理分为... 目的探究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围术期血液管理的策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因子宫肌瘤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病区行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进行血液管理分为实验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围术期输血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长、术后炎症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小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血液管理至关重要.它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输血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血液管理 单孔腹腔镜 子宫肌瘤
下载PDF
腹腔镜下暂时阻断子宫动脉根治性挖除子宫腺肌病手术学习曲线
19
作者 任逸雯 李咏 +1 位作者 李飞艳 朱从心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暂时阻断子宫动脉根治性挖除子宫腺肌病手术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2月—2023年8月收治的151例进行腹腔镜下暂时阻断子宫动脉根治性挖除子宫腺肌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累计求和分析(cumu...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暂时阻断子宫动脉根治性挖除子宫腺肌病手术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2月—2023年8月收治的151例进行腹腔镜下暂时阻断子宫动脉根治性挖除子宫腺肌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累计求和分析(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法绘制学习曲线,根据所得曲线的临界点将整个过程分为提高期(47例)和熟练期(104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结果。结果: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例数形成手术时间序列图,拟合曲线为y=-27.17ln(x)+330.74(x=手术例数)。根据手术时间绘制的CUSUM曲线的最佳拟合曲线方程为y=-0.005x^(3)-1.387x^(2)+98.643x-253.571(x为手术例数,最优拟合系数R2=0.931,P<0.05),48例即为该手术达到熟练期所需累积的例数。提高期患者手术时间[(263.72±38.07)min vs.(201.65±48.03)min,P<0.001]、术后持续发热率(40.43%vs.22.12%,P=0.020)和术后体温[38.0(37.8,38.1)℃vs.37.7(37.5,38.0)℃,P=0.002]均高于熟练期患者。两阶段患者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和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临时阻断能够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术者约需完成48例腹腔镜下暂时阻断子宫动脉根治性挖除子宫腺肌病手术达到技术熟练,但仍需不断熟练手术操作,降低患者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 子宫肌瘤切除术 止血带 学习曲线 子宫动脉临时阻断
下载PDF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术后康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20
作者 白晓燕 尹倩倩 +1 位作者 袁明圆 牛兆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手术(VM)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术后康复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98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组,行VM手术的302例患者纳入阴式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296例患者...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手术(VM)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术后康复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98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组,行VM手术的302例患者纳入阴式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296例患者纳入腹腔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检测患者卵巢功能,术后3个月时月经正常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时子宫肌瘤复发情况。结果阴式组患者术中循环血容量丢失、术中耗时、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留院观察时长、术后疼痛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组(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阴式组AMH与E2水平高于腹腔组,FSH与LH低于腹腔组(P<0.05);阴式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月经正常恢复率明显高于腹腔组(P<0.05),术后6个月时复发率低于腹腔组(P<0.05)。结论VM手术治疗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术后恢复较LM手术更快,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其安全性较好,且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平滑肌瘤 术后康复 复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