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anatomical on brainstem ventral region via suboccipital far-lateral transcondylar approach
1
作者 洪健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228-228,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osed areas in brainstem in brainstem ventral region via the suboccipital far lateral transcondylar approach. Methods Ten (20 sides) adult cadaveric specimens which perfused with colore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osed areas in brainstem in brainstem ventral region via the suboccipital far lateral transcondylar approach. Methods Ten (20 sides) adult cadaveric specimens which perfused with colored silicone were studied. Stepwise dissections via the suboccipital far-late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natomical on brainstem ventral region via suboccipital far-lateral transcondylar approach
下载PDF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柳浩然 黄勤 +1 位作者 彭蔚 方加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尸头的解剖研究,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按肌肉群、硬膜外、硬膜内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枕下三角由头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内含椎动脉和C...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尸头的解剖研究,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按肌肉群、硬膜外、硬膜内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枕下三角由头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内含椎动脉和C1神经,椎动脉被一层丰富的椎静脉丛包绕,呈“三明治”样结构;C2神经的腹侧支恒定地跨过椎动脉的第2部分后方;头外侧直肌由于连接颈静脉孔后缘的颈静脉突,是判断颈静脉孔和面神经的标志。当椎动脉穿过硬膜时,进入一个纤维通道,内含脊髓后动脉、齿状韧带、第1颈神经、副神经的脊髓根。结论枕下三角和C2神经的腹侧根是辨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识别静脉孔的重要标记;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磨除枕髁时应避免损伤舌下神经;后颅窝手术要注意小脑后下动脉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学 枕下三角 枕髁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手术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小明 程刚 +1 位作者 刘宁 傅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并用以指导临床。方法 对 10个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和 5个头颅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寰椎横突和枕下三角是暴露寰椎横突孔至硬膜入口段椎动脉的重要解剖标志。椎动脉硬膜入口处... 目的 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并用以指导临床。方法 对 10个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和 5个头颅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寰椎横突和枕下三角是暴露寰椎横突孔至硬膜入口段椎动脉的重要解剖标志。椎动脉硬膜入口处至后正中线平均距离约16 7mm。枕骨髁前后径长度平均 2 4 5mm ,其后缘至舌下神经孔内口的距离约 12 6mm ,磨除后外1/ 3~ 1/ 2的枕骨髁不会损伤该神经。根据该解剖学观察结果切除 ,临床应用 6例颅颈交界部肿瘤 ,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经髁入路 显微解剖学 临床应用 颅颈交界部肿瘤
下载PDF
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标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柳浩然 杨长虹 +7 位作者 高俊玮 刘劲芳 罗湘颖 卢明 伍军 陈风华 黄勤 方加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对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5例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椎动脉从寰椎横突孔穿出后进入枕下三角内,走行在寰椎侧块的椎动脉沟内,被寰椎后弓的骨膜... 目的对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5例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椎动脉从寰椎横突孔穿出后进入枕下三角内,走行在寰椎侧块的椎动脉沟内,被寰椎后弓的骨膜紧密包绕,覆盖丰富的椎静脉丛;颈静脉结节和枕髁阻碍了脑桥延髓腹侧的术野。结论游离椎动脉会增加出血和创伤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不予采用。颈静脉结节和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和视野,是否磨髁及其磨髁的多少应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来决定,磨除颈静脉结节时勿损伤后组脑神经,术中均需行脑神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经髁人路 枕下三角/解剖学和组织学 枕髁/解剖学和组织学 颈静脉结节/解剖学和组织学 椎动脉
下载PDF
枕后极外侧经髁入路术式和显微解剖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玮 黄祜鸿 +4 位作者 肖绍文 秦坤明 张超元 杨雷霆 冯大勤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枕下极外侧经髁手术对颅颈交界腹侧区肿瘤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结合临床显微解剖讨论分析我科6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手术的情况。结果 6例颅颈交界区肿瘤采用枕下远外侧经髁术式,除一例髓内肿瘤右上肢肌力无恢复外,余5例... 目的 探讨枕下极外侧经髁手术对颅颈交界腹侧区肿瘤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结合临床显微解剖讨论分析我科6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手术的情况。结果 6例颅颈交界区肿瘤采用枕下远外侧经髁术式,除一例髓内肿瘤右上肢肌力无恢复外,余5例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 对比其他传统入路,经髁术式有入路短、显露清楚、脑干牵拉轻、对周围结构保护好等优点,是此区大部份肿瘤切除的首选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外科 经髁手术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颅颈交界正肿瘤
下载PDF
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成 郭之通 +4 位作者 王廷友 张弋 汪恩焕 苏杰 周钟阳 《淮海医药》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 对 2 0个汉族成人尸体头颅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 枕颈交界区显微解剖结构复杂。测出枕骨髁外表面突出点至舌下神经管的直线距离左侧为(7.71± 0 .92 ) mm,右侧为 (8.4 9&... 目的 探讨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 对 2 0个汉族成人尸体头颅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 枕颈交界区显微解剖结构复杂。测出枕骨髁外表面突出点至舌下神经管的直线距离左侧为(7.71± 0 .92 ) mm,右侧为 (8.4 9± 0 .6 6 ) mm,并且切除颈静脉结节可以改善枕骨大孔侧方水平的暴露。结论 研究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解剖 ,有助于切除枕颈交界区的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脑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后窝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显微外科立体应用解剖研究
7
作者 吴鹏飞 王运杰 +1 位作者 景治涛 凌光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7-932,共6页
目的为颅后窝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和立体结构框架,以利于术中保护重要结构,便于临床显微神经外科的应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10例(20侧)成人带颈头颅标本,按手术入路进行解剖和观测,同时对枕骨大孔等区域进行研究... 目的为颅后窝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和立体结构框架,以利于术中保护重要结构,便于临床显微神经外科的应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10例(20侧)成人带颈头颅标本,按手术入路进行解剖和观测,同时对枕骨大孔等区域进行研究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乳突、茎突、茎乳孔、寰椎横突外侧端、颈静脉窝、枕髁及枕外隆突等都是术中重要的解剖学标志,而枕下三角是远外侧经髁手术暴露椎动脉入颅前的一个重要解剖学标志,由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三块肌肉组成,其底由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组成,为处理其周边重要结构,如:椎动脉(VA)、寰枕关节(AOJ)、乙状窦(SS)、颈静脉孔、后组颅神经等提供显微解剖依据。同时须注意围绕VA的静脉丛及颈1、2神经等结构。认真对各重要骨性标志及相关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和立体结构进行仔细的测量和研究,收集大量资料,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处理。结论掌握该手术入路的重要步骤、重要毗邻及立体三维结构,根据测量结果对该区域不同位置病变采用相对应的操作间隙,有助于远外侧经髁入路至靶区的手术之顺利进行,有效而安全地保护重要结构,达到手术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 显微神经外科 枕骨大孔 解剖 立体
下载PDF
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摘除颞下间隙巨大黏液瘤1例报告
8
作者 叶周熹 杨驰 +1 位作者 陈敏洁 邱亚汀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4-96,共3页
关节旁黏液瘤是一种来源于腱鞘、韧带等关节旁组织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目前未见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旁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TMJ旁黏液瘤,其体积巨大并累及髁突前内侧的颞下间隙。采用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 关节旁黏液瘤是一种来源于腱鞘、韧带等关节旁组织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目前未见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旁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TMJ旁黏液瘤,其体积巨大并累及髁突前内侧的颞下间隙。采用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摘除肿瘤。术后随访2.5 a,患者无不适主诉,无颌面部畸形和开口受限,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未复发。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不仅保存了正常TMJ的结构和功能,还利于完整摘除肿瘤,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旁黏液瘤 颞下颌关节 颞下间隙 经髁突进路 关节盘前附着
下载PDF
经髁突和盘后附着进路切除5例颞下间隙肿物
9
作者 叶周熹 杨驰 陈敏洁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 :提出一种经髁突及盘后附着进路,归纳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和评价临床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对5例位于颞下颌关节(TMJ)旁肿物采用上述进路。5例肿物符合以下条件—累及髁突后内侧颞下间隙较大的包膜完整的非恶性肿物,计算... 目的 :提出一种经髁突及盘后附着进路,归纳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和评价临床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对5例位于颞下颌关节(TMJ)旁肿物采用上述进路。5例肿物符合以下条件—累及髁突后内侧颞下间隙较大的包膜完整的非恶性肿物,计算机模拟手术示单纯髁突离断旋转或后移无法充分暴露肿物。结果:5例肿物均得以彻底切除,未损伤重要神经,未输血。5例病例平均随访30个月,未见复发迹象。术后无继发牙颌面畸形,神经功能正常。随访时开口度平均为34 mm,均较术前有所增加(术前开口度平均为27 mm),CT示髁突固定良好,无吸收。结论:经髁突和盘后附着进路适于切除累及髁突后内侧较大的非恶性肿物,计算机设计和模拟手术有助于选择进路和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旁肿物 颞下间隙 经髁突进路 关节盘后附着
下载PDF
骶1节段多裂肌劈开入路行MIS-TI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欣 何钊 李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542-1544,1556,共4页
目的观察骶1节段多裂肌劈开入路微创经锥间孔腰椎锥间融合术(MIS-TI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骶1节段多裂肌劈开入路微创经锥间孔腰椎锥间融合术(MIS-TI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MIS-TILF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骶1节段多裂肌劈开入路MIS-TIL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14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MIS-TILF治疗比较,骶1节段多裂肌劈开入路MIS-TILF在腰椎滑脱症的治疗中可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同时具有术后疼痛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经锥间孔腰椎锥间融合术 骶1节段多裂肌劈开入路 腰椎功能 出血量
下载PDF
远外侧经髁入路到颈静脉孔区的国人显微解剖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继军 高文生 +1 位作者 邵恩得 张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到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结构,为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和10例成人头颅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通过模拟该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重要解剖标志进行描述... 目的: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到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结构,为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和10例成人头颅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通过模拟该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重要解剖标志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颈静脉孔内口距内耳门为4.54±0.88mm;颈静脉孔内口距舌下神经管内口为9.06±1.24mm;舌下神经管内口到枕骨髁后缘的距离是10.08±0.76mm;舌下神经管内口到颈静脉结节的距离是7.22±1.44mm;该手术入路的关键是枕髁的正确磨除和椎动脉的安全显露,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小脑前下动脉的变异。结论:通过远外侧经髁入路可以较好地从后方暴露颈静脉孔区及其毗邻结构,避免了颞骨岩部的磨除,面神经的移位,减少了神经损伤等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经髁入路 解剖 颈静脉孔区 椎动脉
下载PDF
枕骨髁的磨除与颅颈部稳定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士刚 王继跃 +3 位作者 张利勇 邢涛 林凯 刘卫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在枕大孔区腹侧病变切除术中枕骨髁的磨除范围与术后颅颈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远外侧经髁入路治疗枕大孔区腹侧病变32例。术中磨除枕骨髁后1/3者(A组)13例,磨除枕骨髁后1/2者(B组)11例,磨除后2/3者(C组)7例,枕骨髁完整磨除... 目的探讨在枕大孔区腹侧病变切除术中枕骨髁的磨除范围与术后颅颈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远外侧经髁入路治疗枕大孔区腹侧病变32例。术中磨除枕骨髁后1/3者(A组)13例,磨除枕骨髁后1/2者(B组)11例,磨除后2/3者(C组)7例,枕骨髁完整磨除者1例。所有病人术后均行颅颈部X线片检查,依据Abe不稳定指标(Ⅱ)对病人颅颈部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A组13例颅颈部均稳定(100%);B组10例稳定(90.9%),1例稳定性差;C组7例均稳定性差,并有脊髓受压症状。A、B组颅颈部稳定率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枕骨髁的磨除范围应限于其后内侧1/3至1/2,这样既可以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又不影响术后颅颈部的自然稳定性。当磨除范围达到枕骨髁后内侧2/3时,可明显影响术后颅颈部自然稳定性,应尽可能行颈枕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髁 磨除范围 远外侧经髁入路 颅颈部 稳定性
下载PDF
远外侧手术入路中骨质切除范围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利勇 王继跃 +2 位作者 张士刚 刘卫东 林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远外侧手术入路中枕骨髁切除范围与外科术野扩大的关系。方法收集颅底保存完好的干燥颅骨标本1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成人带颈部的头颅标本16例(32侧1。测量枕骨髁切除1/3、1/2时所扩大的视角。将该入路的解剖学资料应用... 目的探讨远外侧手术入路中枕骨髁切除范围与外科术野扩大的关系。方法收集颅底保存完好的干燥颅骨标本1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成人带颈部的头颅标本16例(32侧1。测量枕骨髁切除1/3、1/2时所扩大的视角。将该入路的解剖学资料应用于临床,治疗21例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结果枕骨髁的切除:枕骨髁的后内侧阻挡术野,故需切除枕骨髁时应切除其后内侧,切除1/3约4~5mm时,术野扩大14~16°;切除1/2约7~8min时,术野扩大17~19°。切除颈静脉结节,有利于枕骨大孔腹侧中下斜坡的显露。结论枕骨髁的磨除范围限于其后内侧1/3至1/2即可充分显露枕骨大孔区腹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入路 枕骨髁 切除范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