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超绝的”概念的“元”性质——兼谈transzendental的汉译名 被引量:4
1
作者 钱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7,32,共8页
在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中,理解transzendental、a priori和transzendent这几个概念及其区别往往成为一个困难。本文通过将康德称之为transzendental的认识理解为一种元—认识来澄清这些概念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为transzendental确... 在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中,理解transzendental、a priori和transzendent这几个概念及其区别往往成为一个困难。本文通过将康德称之为transzendental的认识理解为一种元—认识来澄清这些概念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为transzendental确定一个更恰当的汉语译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超绝 元-认识
下载PDF
超越、超越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庆节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39,共16页
超越/超越论(Transzendenz/transzendental)问题是贯穿《存在与时间》全书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康德哲学中"transzendental"概念的梳理以及对海德格尔从现象学角度对相关概念所进行的批判性思考的文本分析,文章力图指出:超越与... 超越/超越论(Transzendenz/transzendental)问题是贯穿《存在与时间》全书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康德哲学中"transzendental"概念的梳理以及对海德格尔从现象学角度对相关概念所进行的批判性思考的文本分析,文章力图指出:超越与超越论问题在海德格尔那里,首要地和根本地是一个存在论和生存论的问题,而非知识论(康德)或者意识哲学(胡塞尔)的问题。这也就是说,科学经验知识,乃至全部意向性意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只有在人类亲在的生存论-存在论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把握。也只有在这个基本线索的引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以及它与传统的康德哲学、胡塞尔现象学哲学之间的传承性、突破性与批判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超越 超越论 基础存在论
下载PDF
“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重定义与超越论现象学的康德批判——兼谈“transzendental”的汉语译名之争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庆节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3,161,共19页
本文试图从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处基本定义,即"导论定义"、"系统定义"与"界限定义"的分析和梳理出发,将之分别解释为对康德Transzendental philosophie的起点、进程与界限的表述,并将后康德哲学... 本文试图从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处基本定义,即"导论定义"、"系统定义"与"界限定义"的分析和梳理出发,将之分别解释为对康德Transzendental philosophie的起点、进程与界限的表述,并将后康德哲学的三个主要发展和"传承",即德国观念论、新康德主义与超越论现象学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解释,视为主要是在这三个方向上的创造性批判、发掘和拓展延伸。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下,作者强调,理解现象学哲学的康德批判的关键就不仅在于施行或者限制在某种经验认知客体和绝对主体之间的"返转"或超越,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来说明这样的"返转"或"超越"活动本身是如何可能和发生的。借助这一澄清,论文最后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在汉语语境中历时已久的译名之争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zendental 康德 现象学 德国近现代哲学史 哲学翻译
原文传递
康德的“先验”与“超验”之辨 被引量:21
4
作者 邓晓芒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2,共12页
本文对康德哲学中的“先验的”(transzendental)和“超验的”(transzendent)这两个历来颇有争议的术语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并结合相关概念如“先天的”(apriori)、“经验的”(empirisch)、“内在的”(immanent)等术语作了细致的区分,说明... 本文对康德哲学中的“先验的”(transzendental)和“超验的”(transzendent)这两个历来颇有争议的术语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并结合相关概念如“先天的”(apriori)、“经验的”(empirisch)、“内在的”(immanent)等术语作了细致的区分,说明康德使用这几个词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严格限定的、不可取代的含义的,以为康德对这些词的使用存在“混乱”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文章后面还对KempSmith以及牟宗三在这个问题上对康德的误解和批评进行了逐条反驳,维护了康德思想的一贯性和严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的 超验的 先天的 内在的 斯密 牟宗三
下载PDF
康德和胡塞尔的transzendental和transzendent概念——兼论transzendental和transzendent的汉语译名问题
5
作者 潘卫红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4年第1期72-91,共20页
transzendental与transzendent是康德和胡塞尔共用的一组概念,两人都严格区分了这两个概念。由于他们并不在完全同一的意义上使用它们,所以,国内学术界在如何翻译这一组概念问题上出现了争议。1归纳起来,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 transzendental与transzendent是康德和胡塞尔共用的一组概念,两人都严格区分了这两个概念。由于他们并不在完全同一的意义上使用它们,所以,国内学术界在如何翻译这一组概念问题上出现了争议。1归纳起来,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现象学出发,2认为transzendental应该根据transzendent(在胡塞尔那里译为"超越的")的译名相应译为"超越论的",即便对于康德哲学,也应该照此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zendental 汉语译名 概念问题 先验哲学 超验 超越论 纯粹理性 兼论 超越的
原文传递
“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问题再议 被引量:5
6
作者 倪梁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共9页
关于“transzendental”,中译“先验”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是对一个概念的含义解释,而不是对它的词义翻译。在“transzendental”的词义中既不包含“先”的意思,也不包含“验”的意思。它只是哲学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和特定语境中赋予它的一... 关于“transzendental”,中译“先验”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是对一个概念的含义解释,而不是对它的词义翻译。在“transzendental”的词义中既不包含“先”的意思,也不包含“验”的意思。它只是哲学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和特定语境中赋予它的一个特定含义。如果这个概念的含义赋予和含义变化还有长长的前史和可能更长的后史,那么用立足于这个特定含义解释的翻译来统一它的译名,只能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权宜之计。“先验”远不能概括“transzendental”概念的所有问题。“Transzendental”概念是哲学的基本概念,对“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中文翻译需要回到翻译的正轨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zendental 先验 经验
原文传递
艺术是解读密码的语言
7
作者 卡尔·雅斯贝斯 孙秀昌 《德国哲学》 2018年第1期207-215,244,共10页
诉诸直观自身的艺术所传达的是人在自然、历史和人类的密码中所解读的东西。在人于密码中解读超越存在并基于完美性而使纯然的沉思得以持存之处,便出现了作为介质领域的艺术。只有在形而上的思考中,人才会通过反省的意识洞察到艺术是对... 诉诸直观自身的艺术所传达的是人在自然、历史和人类的密码中所解读的东西。在人于密码中解读超越存在并基于完美性而使纯然的沉思得以持存之处,便出现了作为介质领域的艺术。只有在形而上的思考中,人才会通过反省的意识洞察到艺术是对密码的严肃解读,进而使人的精神始终向其生存根源开放。正是在人能够触及生存根源之处,生存与天赋才终于合二为一而成其为天才。在艺术中,密码要么作为超验的直观而达至其直观性,要么作为内在超越而在现实本身中变成可见的,迄今为止,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想方设法把上述两种可能性结合起来。在艺术这个大家庭中,由于音乐、建筑、雕塑、绘画、诗等门类表现密码的方式各不相同,艺术便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相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密码 生存 超越存在
下载PDF
死亡现象与先验自我——一项基于胡塞尔《C—手稿》和《极限问题》的考察
8
作者 周振权 《哲学评论》 2022年第2期71-86,共16页
在2006年出版《C—手稿》和2014年出版的遗稿《极限问题》中胡塞尔试图通过对死亡现象的分析表明先验自我的不死性特征。这一观点引起不少学者的批评。泰德指出尽管胡塞尔在《C—手稿》中强调死亡与时间问题有关,但死亡作为一种中断是... 在2006年出版《C—手稿》和2014年出版的遗稿《极限问题》中胡塞尔试图通过对死亡现象的分析表明先验自我的不死性特征。这一观点引起不少学者的批评。泰德指出尽管胡塞尔在《C—手稿》中强调死亡与时间问题有关,但死亡作为一种中断是先验自我的彻底黑暗化,是“我不存在”的时间开始。哈特批评胡塞尔先验自我的不死性与无法被唤醒的死亡的“我”之间不相容。泰德和哈特对胡塞尔死亡现象学的批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海涅娜则肯定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为更深入地理解伊壁鸠鲁的死亡悖论提供了条件。基于海涅娜的探究以及相关文献,可以辨明的是,“先验自我的不死性”与具身性的先验自我的所谓“死亡”并不矛盾,泰德和哈特对胡塞尔的批评可以得到合理的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先验自我 现象学 胡塞尔
下载PDF
意向性:以还原而超越——兼论现象学是否能被理解为一种内在主义哲学
9
作者 黄子明 《德国哲学》 2023年第1期119-140,263,264,共24页
“意向性”作为现象学中的核心概念,表明意识与对象的本源的统一性,是对近代认识论二元论前提的破除。意向性作为意识的基本特征存在于直接进行把握的意识行为中,却为自然的反思所遮蔽,必须经过“还原”由现象学态度的反思揭示出来。意... “意向性”作为现象学中的核心概念,表明意识与对象的本源的统一性,是对近代认识论二元论前提的破除。意向性作为意识的基本特征存在于直接进行把握的意识行为中,却为自然的反思所遮蔽,必须经过“还原”由现象学态度的反思揭示出来。意向性概念是破除自然思维之成见的出发点,这种自然思维试图在分离的意识和对象之间寻求一致性关系。还原并不改变现实意识的本质结构,只是纠正自然的反思中对意识关系的理解。实施悬搁的意义并不只是单方面对对象世界去实在化,而是根本上对意识与对象之关系的去实在化理解。悬搁的实际效果并不是消除对象世界,而是消除自然反思造成的两个世界之间的“隔阂”。“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张力关系取代自然实在意义上的“内在”与“外在”对立关系来解释意识本质。中止存在设定不是通过排除外在世界而封锁于内在世界中,而是通过解封超越的世界而实现解锁内在的世界。还原非但不会造成主体中心主义和内在主义,而且是克服它并通向超越性的必经之途。对现象学作内在主义误释的根源正在于固守在自然的思维中去理解还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还原 超越性 现象学 内在主义
下载PDF
实行着手中的主观与客观:基于刑法教义学超越论的检讨
10
作者 江藤隆之 李立丰(译) 骆程(译) 《刑法论丛》 CSSCI 2017年第4期294-327,共34页
如果要最终说明"实行的着手"这一概念,就必须进行具体个别的判断。如果脱离各论的说明,根本无法得到具体的解决。但是,追求体系性、理论性思考的刑法教义学中,形成多数共识的看法一般认为,不能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对特定概念... 如果要最终说明"实行的着手"这一概念,就必须进行具体个别的判断。如果脱离各论的说明,根本无法得到具体的解决。但是,追求体系性、理论性思考的刑法教义学中,形成多数共识的看法一般认为,不能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对特定概念加以说明。这些检讨多少都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即朴素的直觉。而这,属于"首先询问在刑法教义学中通过何种方法把握主观及客观"的"超越论"的检讨范式。很多既有研究,在没有讨论主观、客观的意义及方法的情况下,就开始自说自话。要最终解决实行的着手概念,就必须进行具体、个别的研究,通过对主观与客观认识相关的问题进行超越论视野下的检讨,将个别客观说作为统一说的最新基点,迈出说明实行着手概念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 客观 超越论 刑法教义学
原文传递
从西碧拉·莱维查洛夫的彼岸书写看其对现实主义的超越
11
作者 张潇 《德语人文研究》 2022年第2期16-23,共8页
本文以德国当代女作家西碧拉·莱维查洛夫的三部代表作《“成了”》《布鲁门贝格》与《圣灵降临节奇迹》为研究对象,参考学界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与德国思想史上的相关命题,分析作家笔下彼岸的特点,探究作家表达的思想主旨及其对... 本文以德国当代女作家西碧拉·莱维查洛夫的三部代表作《“成了”》《布鲁门贝格》与《圣灵降临节奇迹》为研究对象,参考学界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与德国思想史上的相关命题,分析作家笔下彼岸的特点,探究作家表达的思想主旨及其对现实主义的态度,思考现实主义在当代德国文学中的发展。研究发现:作家笔下的彼岸有普遍虚无、生死交融等特点;她通过模糊此岸与彼岸、虚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挑战着僵化了的现实主义要求与绝对化了的逻辑理性思维,鼓励多元的超验思维与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文学 西碧拉·莱维查洛夫 彼岸书写 现实主义 超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