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审哈姆雷特的“忧郁”——一个本雅明悲苦剧的视角
1
作者 陈影 秦文轩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59,72,共7页
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悲悼剧(Trauerspiel)的视角对哈姆雷特的“忧郁”重新进行审视,哈姆雷特的忧郁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的表现,而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更大的不安定和失序的世界,体现了哈姆雷特对生与死、权... 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悲悼剧(Trauerspiel)的视角对哈姆雷特的“忧郁”重新进行审视,哈姆雷特的忧郁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的表现,而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更大的不安定和失序的世界,体现了哈姆雷特对生与死、权力与道德、个体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敏锐观察。忧郁在哈姆雷特看来,指向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问题和矛盾,它引导人们面对无法回避的人类局限性和悲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哈姆雷特 忧郁 悲苦剧
下载PDF
悲剧与悲苦剧——从戏剧理论看卢卡奇、本雅明应对现代性困境的不同策略
2
作者 李国成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105-124,227,共21页
卢卡奇与本雅明的戏剧理论对现代性困境有相近的认识,他们都强调上帝离去所导致的世界的无意义状态,以及人在这种无意义状态中的生存感受。在《悲剧形而上学》中,卢卡奇认为人在无意义的世界中对意义的渴望是悲剧的形而上学依据;在《德... 卢卡奇与本雅明的戏剧理论对现代性困境有相近的认识,他们都强调上帝离去所导致的世界的无意义状态,以及人在这种无意义状态中的生存感受。在《悲剧形而上学》中,卢卡奇认为人在无意义的世界中对意义的渴望是悲剧的形而上学依据;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中,本雅明主张悲苦剧是对丧失意义秩序的人的悲伤的展示。但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来应对这一困境:卢卡奇在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历史总体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并以小说对这一历史倾向的反映代替了悲剧对生存困境的表达;本雅明则认为,作为悲苦剧核心的寄喻概念既描述了堕落世界的基本特征,也对堕落世界具有批判和救赎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本雅明 悲剧 悲苦剧 寄喻
下载PDF
“物”在本雅明悲悼剧中的含义与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阴志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91,共12页
本文在解读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认识论批判”序言)“物”与“理念”关系的基础上,以“物”作为切入点,重新考察本雅明的悲悼剧与悲剧观念,并试图将“物”在悲悼剧中的具体含义与意义以近乎概念的形式呈现出来。本雅明的悲... 本文在解读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认识论批判”序言)“物”与“理念”关系的基础上,以“物”作为切入点,重新考察本雅明的悲悼剧与悲剧观念,并试图将“物”在悲悼剧中的具体含义与意义以近乎概念的形式呈现出来。本雅明的悲悼剧研究在其认识论主线之外,还有一条观念史次线,通过考察17世纪巴洛克悲悼剧及其前史与后史形态,他探讨了现代性观念与自然历史观念的生成谱系图,主体如何形成实物世界、物性、物化秩序、物化法则的观念,都以若隐若现的方式出现在巴洛克剧的情节与人物设计、道具与场景使用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悲悼剧 物化 巴洛克
下载PDF
历史批判意识与德国悲悼剧的寓言式拯救——本雅明《德国悲悼剧的起源》对悲剧理论的理论建树
4
作者 王天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3,共5页
在本雅明《德国悲悼剧的起源》这部碎片式著作中,他对17世纪德国的悲悼剧进行了研究。并在分析德国悲悼剧中的人物形象时,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批判意识,把悲悼剧作为现代悲剧的代名词,重点分析了古典悲剧与德国悲悼剧之间的区别。该书的主... 在本雅明《德国悲悼剧的起源》这部碎片式著作中,他对17世纪德国的悲悼剧进行了研究。并在分析德国悲悼剧中的人物形象时,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批判意识,把悲悼剧作为现代悲剧的代名词,重点分析了古典悲剧与德国悲悼剧之间的区别。该书的主要思想成果是对寓言的探讨,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寓言关注"废墟"和碎片,并从物质层面来反观人类的精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悲悼剧 寓言 废墟
下载PDF
“对着讲”和“接着讲”:《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和《悲剧的诞生》关联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姚云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尼采和本雅明都认识到“悲悼剧”和“悲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戏剧门类,却对悲悼剧的特征和意义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在尼采心中,“悲悼剧”是对悲剧的失败模仿;而在本雅明看来,悲悼剧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意义。两位思想家观点的差别体现... 尼采和本雅明都认识到“悲悼剧”和“悲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戏剧门类,却对悲悼剧的特征和意义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在尼采心中,“悲悼剧”是对悲剧的失败模仿;而在本雅明看来,悲悼剧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意义。两位思想家观点的差别体现为他们对“起源”概念的不同理解。尼采将悲剧的“起源”看作一种整合日神和酒神精神的努力,本雅明则将悲悼剧的“起源”呈现为分裂完整主权者形象的努力。但在苏格拉底问题上,本雅明接续了尼采的看法,将苏格拉底看作悲剧堕落的象征和悲悼剧的开端,从而重建了悲剧和悲悼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悲悼剧 起源 苏格拉底 反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