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rehensive epidemiological assessment of trauma incidents at a level I trauma center
1
作者 Zhao-Yin Su Hui Wei +6 位作者 Wei-Ning Wang Yi-Feng Lin Yu-Li He Yao Liu Ru-Bing Lin Ya-Tao Liu Nerich Michael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35期6808-6814,共7页
BACKGROU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progress and ongoing enhanc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led to drastic changes in the occurrence of trauma.AIM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 BACKGROU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progress and ongoing enhanc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led to drastic changes in the occurrence of trauma.AIM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uma in Lanzhou City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trauma car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from 16585 trauma patients treated at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Trauma Center from November 1,2021 to October 31,2023 was conducted.Data including age,sex,time of trauma,cause of trauma,and major injured body par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A total of 18235 patients were admitted,with complete data for 16585 cases.Of these,9793 were male and 6792 were female(male-to-female ratio of 1.44:1).The peak times for trauma occurrence were 10 AM-12 PM and 6-10 PM,and the peak months were from May to October.The leading causes of trauma were falls(45.32%),other trauma(15.88%),road traffic accidents(15.15%),violence(10.82%),cutting/stabbing(9.41%),mechanical injuries(2.65%),winter sports injuries(0.36%),animal bites(0.22%),burns(0.09%),and electrical injuries(0.02%).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ly injured body part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with limbs/skin being the most affected followed by the head/neck,chest/abdomen,and back.CONCLUSION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can implement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polic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uma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rauma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 and injury INJURY trauma center EPIDEMIOLOGY Disease analysis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Level One Trauma Center Could Lower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Severe Trauma in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CAI Bin Burruss SIGRID +7 位作者 Britt REDICK JIANG Hua SUN Ming Wei YANG Hao Charles Damien LU Mitchell Jay COHEN Henry CRYER ZENG J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37-543,共7页
Trauma is a major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 in the US and China, It constitute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in people aged 45 or under in both countries112]. There is clear evidence from clinical studies that a large perc... Trauma is a major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 in the US and China, It constitute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in people aged 45 or under in both countries112]. There is clear evidence from clinical studies that a large percentage of these deaths are needless and preventable if bette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programs are available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 Comprehensive Level One trauma center Could Lower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Severe trauma in China SAMS UCLA
下载PDF
Situation analysis of trauma based on Arizona trauma center standards in university hospitals of Tehran, Iran
3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9年第5期-,共6页
Objective: Injuries are common and important problem in Tehran, capital of Iran. Although therapeutic centers are not essentially established following the constructional principl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resent... Objective: Injuries are common and important problem in Tehran, capital of Iran. Although therapeutic centers are not essentially established following the constructional principl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resent opportunities and equipments have to be used properly. We should recognize and reduce the deficits based on the global standards.This study deliberates the trauma resources and capacities in university hospitals of Tehran based on Arizona trauma center standard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rauma centers.Methods: Forty-one university hospitals in Tehran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conformity with "Arizona trauma center standards" in 2008. A structured interview was arranged with the "Educational Supervisor" of all hospitals regarding their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departments, clini-cal capabilities, clinical qualifications,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prevention, research and additional requirements for pediatric trauma patients. Relative frequencies and percentages were calculated and Student's t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mean values.Results: Forty-one hospitals had the average of 77.7 (50.7%) standards from 153 Arizona trauma center standards and these standards were present in 97.5 out of 153 (63.7%) in 17 general hospitals. Based on the subgroups of the standards, 64.8% items of hospital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were considered as a subgroup with the maximum criteria, and 17.7% items of research section as another subgroup with the minimum standards.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our findings, no hospital meet all the Arizona trauma center standards completely. The hospitals as trauma centers at different levels must be promoted to manage trauma patients desir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 centers Hospitals Iran Arizona Reference standards
原文传递
Epidemiology of 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 across 12-mo at a level-1 trauma centre 被引量:1
4
作者 Rory Cuthbert Samuel Walters +5 位作者 David Ferguson Edward Karam Jonathan Ward Homa Arshad Paul Culpan Peter Bate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8期744-752,共9页
BACKGROUND Despite motor-vehicle safety advancements and increasingly rigorous workplace safety regulations,trauma/suicide remain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under the age of 45 in the United Kingdom.To promote centra... BACKGROUND Despite motor-vehicle safety advancements and increasingly rigorous workplace safety regulations,trauma/suicide remain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under the age of 45 in the United Kingdom.To promote centralisation of care and optimisation of major trauma outcomes,in 2012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introduced the Trauma Network System.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analyse the epidemiology of pelvic and acetabular trauma over a one-year period at a level-1 trauma centre in the United Kingdom,since nationwide introduction of the Trauma Network System.AIM To characterize the epidemiology of high-energy 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 over a one-year period at a level-1 trauma centre,and explore both resources required to care for these patien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injury prevention initiatives.METHODS 227 consecutive patients at a level-1 trauma centre with 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 were analysed between December 2017-December 2018.Paediatric patients(<18 years)and fragility fractures were excluded,leaving 175 patients for inclusion in the study.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Fisher’s exact test for categorical variables.RESULTS 72%of 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 occurred in male patients at a median age of 45 years.15%were the result of a suicide attempt.48%of patients required pelvic or acetabular surgery,with 38%undergoing further surgery for additional orthopaedic injuries.43%of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The median inpatient stay was 13 days,and the 30-day mortality was 5%.Pelvic ring trauma was mo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abdominal injury(P=0.01)and spine fractures(P<0.001)than acetabular fractures.Vertical shear pelvic ring fractu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falls(P=0.03)while late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road traffic accidents(P=0.01).CONCLUSION High energy 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concomitant orthopaedic fractures(most commonly spine and lower limb),intensive care admission and prolonged inpatient stays.Most pelvic ring injuries secondary to road traffic accidents are lateral compression type,demonstrating the need for future research to drive advancements in lateral impact vehicle safety along with mental health surveillance for those deemed to be potential suicide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S ACETABULUM ORTHOPEDICS Multiple trauma trauma centers
下载PDF
以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建设推动急诊创伤医学的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白祥军 杨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急诊3.0时代,急诊科的核心价值观是以需求、问题、危重度、“时间线”和“时间窗”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五大中心”为抓手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努力整合高水平...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急诊3.0时代,急诊科的核心价值观是以需求、问题、危重度、“时间线”和“时间窗”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五大中心”为抓手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努力整合高水平救治平台、高水平技术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高水平管理能力和高效率运行能力,进一步推动急诊创伤医学和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急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创伤外科 创伤中心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团队在欧洲创伤救治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创伤中心建设的一些建议
6
作者 刘丽平 Christian Waydhas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严重创伤仍然是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公共卫生难题,耗费的医疗资源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严重负担不容忽视。随着欧洲及美国等创伤救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伤患者在多学科交叉团队救治模式下的救治成功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中国创伤中心... 严重创伤仍然是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公共卫生难题,耗费的医疗资源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严重负担不容忽视。随着欧洲及美国等创伤救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伤患者在多学科交叉团队救治模式下的救治成功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中国创伤中心建设和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救治作用以及连续、高效完成现场、院前急救和转运、院内救治等过程尚需借鉴、学习和完善,本文通过介绍、分析欧美创伤救治体系以及多学科交叉团队等救治模式,就国内创伤中心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交叉学科 创伤中心 创伤救治体系 重症医学
下载PDF
综合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探索
7
作者 晋小祥 刘燕 +3 位作者 马继民 叶方 唐建辉 潘金戈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9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以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单元为主导,联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以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及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替代发达国家的独立创伤中心建设思路,探索本地区现阶段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 目的探讨以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单元为主导,联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以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及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替代发达国家的独立创伤中心建设思路,探索本地区现阶段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1年1月前后两年25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以ICU创伤单元为主导的综合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6例为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MDT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同时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厅滞留时间、开始急诊手术时间及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min:14.40±3.10 vs.26.00±5.28)、抢救厅滞留时间(min:32.90±10.65 vs.68.20±21.33)、急诊手术时间(min:39.8±13.72 vs.108.10±59.94)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以ICU为主导的综合创伤中心救治模式的建立,构建了严重创伤救治的一体化流程,能够规范严重创伤救治体系,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极大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创伤中心 多学科协作诊疗 一体化流程
下载PDF
基于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理论的中国医院创伤中心建设
8
作者 甘迪 韩庆辉 +5 位作者 居宇峰 李俊 柳伊娜 庞瑞琪 黄辉 王韬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67-870,874,共5页
目的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伤中心建设模式。方法 基于系统工程和工程管理理论,对创伤中心建设所需要素进行归纳和分析,将有关要素进行分离,再把分离后的各要素进行集成,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集成化创伤中心建设模式的比较优势。结果 集... 目的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伤中心建设模式。方法 基于系统工程和工程管理理论,对创伤中心建设所需要素进行归纳和分析,将有关要素进行分离,再把分离后的各要素进行集成,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集成化创伤中心建设模式的比较优势。结果 集成化创伤中心的模式在系统分析角度更加简洁,便于分析,在进行改进的时候更加容易干预。要素的分离使得创伤救治更加专业化,而集成化有利于提供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结论 基于系统工程和工程管理理论指导在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具有现实意义,集成化创伤中心可以使医院创伤中心的运行与管理更加专业和高效,可以加快创伤救治响应速度、缩短创伤救治时间,增加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系统工程 工程管理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救治多发伤3例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丁志杰 孟宇 陈兰涛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转往高质量创伤救治中心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分析3例使用ECMO技术救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CMO技术作为有效的创伤救治手段,对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矫正休克和...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转往高质量创伤救治中心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分析3例使用ECMO技术救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CMO技术作为有效的创伤救治手段,对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矫正休克和缺氧状态、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术后及时转往高质量创伤救治中心进行多学科综合诊治,对控制感染、修复组织损伤、预防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结论ECMO技术结合术后转诊至高质量创伤救治中心的综合治疗策略,有助于提高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本研究为临床医生及时识别和抢救重症多发伤患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作用 多处创伤 创伤救治 高质量创伤救治中心 多学科综合诊治
下载PDF
某中心医院“战创伤救治中心”运行成效
10
作者 刘海霞 虞大为 +4 位作者 王忠祥 徐海婷 张烨 范振宇 王诗波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639,共4页
战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是军队医院围绕“平时应急保障、战时高效救治”要求,立足本职岗位练兵备战的有效举措。文章探索总结了某中心医院战创伤救治中心建设管理的做法和运行以来的成效。结果表明,战创伤救治中心不仅能明显提升平时严重创... 战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是军队医院围绕“平时应急保障、战时高效救治”要求,立足本职岗位练兵备战的有效举措。文章探索总结了某中心医院战创伤救治中心建设管理的做法和运行以来的成效。结果表明,战创伤救治中心不仅能明显提升平时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而且强化了团队的紧密协作,立足创伤练战伤,能显著提升战创伤救治整体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创伤中心建设 战伤 创伤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入院即刻检验相关指标分析
11
作者 聂晓改 张云芳 +2 位作者 庄杉杉 涂坤 王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2-128,共7页
目的探索与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病及预后紧密联系的检验指标。方法通过收集昆明市延安医院创伤中心成立后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经由急诊科收治的156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预后、入院即刻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统计... 目的探索与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病及预后紧密联系的检验指标。方法通过收集昆明市延安医院创伤中心成立后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经由急诊科收治的156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预后、入院即刻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TBI患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62∶1,且中重度及预后不良患者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发病年龄在39~72岁,预后不良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即刻WBC、CRPH、AST、GLU、D-Dimer、S100β、IL-6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中重组WBC、CRPH、AST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不良组CRPH、AST、GLU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即刻检验指标如WBC、CRPH、AST、GLU等可能与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或不良预后相关,临床医生应重点关注并及时针对性干预治疗,可改善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创伤诊治中心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急诊绿色通道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的县域创伤救治体系构建
12
作者 庞安琪 邓烈华 +8 位作者 谭通 梁华树 陈国喜 沈凤 全维新 李峰华 吉康荣 庞嘉宁 苏若佳 《现代医院》 2024年第8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以效率优先为主导,构建急诊绿色通道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的县域创伤救治模式。方法以粤西某县人民医院为例,参考《地市级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管理专家共识(2020)》,以广东省创伤中心创建方案为蓝本,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 目的以效率优先为主导,构建急诊绿色通道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的县域创伤救治模式。方法以粤西某县人民医院为例,参考《地市级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管理专家共识(2020)》,以广东省创伤中心创建方案为蓝本,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以急诊科为依托,建立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的县域创伤中心。结果通过信息化建设,建成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及县域医共体三级诊疗体系,提高了救治效率和质量。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建设,疑难危重收治率及新技术开展例数明显增长。结论以创建省级创伤中心为主导的急诊绿色通道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的县域救治体系构建,可减少创伤患者等待时间,提高诊断速度和治疗效果,促进县域医院医疗技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绿色通道 MDT 创伤救治体系
下载PDF
创伤中心建设研究进展
13
作者 邹泽西 梁园园 张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创伤发生率日益增加,其导致的残疾率、死亡率也居高不下。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系统化创伤救治的益处就得到证实,目前创伤中心对于创伤患者救治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认可,但各国创伤中心建设情况并不一致,部分发达国家创...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创伤发生率日益增加,其导致的残疾率、死亡率也居高不下。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系统化创伤救治的益处就得到证实,目前创伤中心对于创伤患者救治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认可,但各国创伤中心建设情况并不一致,部分发达国家创伤中心建设开始较早且建设标准已形成,而以我国为例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创伤中心建设开始较迟,且正在逐步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创伤中心建设标准。本研究就创伤中心建设必要性、创伤中心概念起源、国内外创伤中心认证及建设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创伤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创伤系统 概念 认证 建设 综述
下载PDF
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韦勇 李海峰 +1 位作者 黄燕萍 周靖国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8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未建立创伤中心时)收治的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2023年2月—2023年10月(建立创伤中心时)收治的2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组研...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未建立创伤中心时)收治的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2023年2月—2023年10月(建立创伤中心时)收治的2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的CT检查完成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输血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损伤控制手术1h内开始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CT检查完成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输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控制手术1h内开始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可提升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效率,缩短治疗时间,还可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实体化建设 严重多发伤 住院时间 住院成本 死亡率
下载PDF
急诊动态面板信息化在三大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廖厚珍 杨智凯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5期156-15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急诊动态面板信息化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厦门长庚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就诊的心肌梗死、脑梗死及疼痛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样本...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急诊动态面板信息化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厦门长庚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就诊的心肌梗死、脑梗死及疼痛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择方法为随机取样。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急诊采用传统非信息化系统进行运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急诊采用动态面板信息化进行运作,为试验组。比较两个时间段中患者预检分诊的评估、急诊关键环节的时效、抢救成效及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的漏诊率、误诊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检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专科介入时间、检验获取时间、检查获取时间、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动态面板信息化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的建设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信息化 三大中心建设 创伤评分 动态面板
下载PDF
我国医院创伤救治能力建设现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连阳 谭浩 +1 位作者 李阳 蒋建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9,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我国多家医院现状,提出改进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的方法。方法前瞻性设计调研方案,采取现场考察和座谈调研的方法,考察调研医院环境和急诊科,抽取10名医务人员参加座谈,了解医院整体情况、与创伤救治相关学科建设情况、医院创... 目的通过调查我国多家医院现状,提出改进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的方法。方法前瞻性设计调研方案,采取现场考察和座谈调研的方法,考察调研医院环境和急诊科,抽取10名医务人员参加座谈,了解医院整体情况、与创伤救治相关学科建设情况、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现状和院前急救能力。结果共调研了11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2家,一级医院3家;8家医院设立了集中收治创伤患者的病房。2010年1月—2012年12月各级医院创伤患者在所有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三级医院12.02%,二级医院8.46%,一级医院10.29%;随医院级别升高,创伤手术比例逐渐下降,一级医院最高达41.86%,创伤是各级医院中最主要的手术病种之一;创伤患者死亡率一级医院最高达9.76%。各级医院均能提供24 h的创伤救治服务,但均未建立创伤复苏区,多数医院没有建立严重创伤特殊供血体系。各级医院创伤救治的瓶颈涉及运行机制、技术水平和血液来源等多个方面。结论应加快我国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设立集中收治创伤患者的病房,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综合 创伤和损伤 创伤诊治中心
下载PDF
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的构建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阳春 季学丽 +5 位作者 张丽 黄萍 李小勤 姜丽丽 吴永祥 周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1-35,共5页
目的构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以指导临床规范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以美国《国家创伤分类协议》为基本框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关于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识别严重创伤患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 目的构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以指导临床规范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以美国《国家创伤分类协议》为基本框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关于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识别严重创伤患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启动标准及各条目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92.0%、10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1、0.9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3~0.245、0.153~0.311(均P<0.05)。最终形成的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包含一级条目4个、二级条目30个。结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为急诊预检分诊识别严重创伤患者,及时正确地启动创伤团队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严重创伤 急诊 预检分诊 检伤分类 创伤团队 启动标准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中国创伤中心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6
18
作者 高伟 白祥军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41-244,共4页
创伤中心作为创伤救治的重要环节和基石,对提高创伤救治效率至关重要。我国现存的创伤救治体系中,创伤中心的建设还很匮乏,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一些医院,急诊创伤外科的建立,承担了类似"创伤中心"的地位,但仍存在很多... 创伤中心作为创伤救治的重要环节和基石,对提高创伤救治效率至关重要。我国现存的创伤救治体系中,创伤中心的建设还很匮乏,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一些医院,急诊创伤外科的建立,承担了类似"创伤中心"的地位,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政府部门和创伤医疗人员已认识到创伤中心的重要性,在建设规范,专科设立和人员培训等各方面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创伤中心的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城市创伤中心空间选址的层次分析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一姝 杜清运 +2 位作者 梁实 石光辉 林德南 《地理信息世界》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针对城市创伤中心空间选址问题,建立包含四大类、八小类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模型,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对构造出的判断矩阵综合打分,得出各因素的相应权重后运用到深圳市创伤中心空间选址的实例研究上。模型中所涉及的空间数据均基于网络分... 针对城市创伤中心空间选址问题,建立包含四大类、八小类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模型,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对构造出的判断矩阵综合打分,得出各因素的相应权重后运用到深圳市创伤中心空间选址的实例研究上。模型中所涉及的空间数据均基于网络分析,更贴合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深圳市创伤中心的依托医院相对集中这一特殊情况,通过聚类分析划分区域后再使用层次分析模型选址。优化后的结果将改善深圳市创伤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提高创伤救治效率,为创伤救治机构规划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模型 创伤中心 空间选址 网络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胸痛、卒中、创伤中心患者特征分析及应对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明峰 嵇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疫情暴发期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简称“三大中心”)患者特征变化,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统计2021年7月28日—8月27日(扬州COVID-2019疫情暴发期)、2019年7月2... 目的探讨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疫情暴发期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简称“三大中心”)患者特征变化,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统计2021年7月28日—8月27日(扬州COVID-2019疫情暴发期)、2019年7月28日—8月27日(无疫情期)和2020年7月28日—8月27日(疫情常态防控期)急诊抢救室救治的“三大中心”患者的资料,观察“三大中心”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主要效率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接受再灌注治疗时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和严重创伤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分析可能的变化原因并拟定对策。结果扬州疫情暴发期,本院急诊抢救室胸痛、严重创伤患者占危重患者比率均低于前2年同期,且胸痛中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占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暴发期,“三大中心”80岁及以上患者占比、患者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前2年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抢救效率指标与前2年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疫情局部暴发时,三级医院急诊抢救室“三大中心”的救治重点需向高龄患者及危重症患者方向倾斜,且急诊抢救室可通过调整布局和优化流程保证“三大中心”患者的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胸痛中心 卒中中心 创伤中心 急诊抢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