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s Criminal Law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1
作者 焦阳 ZHAO Hongfa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7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reflects the world’s percep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he Covenant has been signed by Chinese...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reflects the world’s percep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he Covenant has been sign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Although not ratified yet, it will definitely have an impact on the reform of China’s Criminal Law.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hange our no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system by defin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public power and civil rights and developing the view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educe the number of crimes punishable by the death penalty and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sentence, improve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to protect the fundamental rights of suspects and defendants in terms of compulsory measures, investigation means and judicial form, and add some charges like enslavement and illegal human experimentation, which are criminalized around the world, so as to b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death penalty reform criminal procedure international crime
下载PDF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Will Promote Protection of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2
作者 常健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in governing measures will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including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Firstly, legal control over public power will r...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in governing measures will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including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Firstly, legal control over public power will reduce arbitrary restrictions on civil rights. Secondly,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olicy-making will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itizens to exercise their political rights. Thirdly, governing by law will better guarantee equal protection of law for all people. Fourthly, an effective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will reinforce people's right of supervision. Lastly, innovation in governing measures will help identify and satisfy citizens' dem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下载PDF
Universality and Relativism of Human Rights from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3
作者 SUN SHIY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9年第4期13-15,共3页
There has been much discussion in the recent decade on the universality or particularity or relativism or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versal values and standard system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or pluralism. But mos... There has been much discussion in the recent decade on the universality or particularity or relativism or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versal values and standard system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or pluralism. But most of the discussions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abstract or conceptual terms, with few touching upon international human fights standards. This is strange, because the disputes will never end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arrive at any conclusions of value if discussions only focus on the different concepts and system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or civilizations instead of on what has been universally accepted or at least o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reaties and the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s that are binding to the great number of state pa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ality and Relativism of Human rights from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下载PDF
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法规则与实践
4
作者 孙世彦 姜居正 《人权研究》 2024年第2期1-26,共26页
许多国家都存在仇恨言论这一丑恶现象。尽管对于仇恨言论的概念并不存在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国际社会一直高度重视对仇恨言论的规制,提供了若干规则,形成了相应实践。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法依据可分为四类,即限制表达自由的规则、禁止滥用... 许多国家都存在仇恨言论这一丑恶现象。尽管对于仇恨言论的概念并不存在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国际社会一直高度重视对仇恨言论的规制,提供了若干规则,形成了相应实践。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法依据可分为四类,即限制表达自由的规则、禁止滥用权利的规则、禁止仇恨言论的规则和规定仇恨言论为国际罪行的规则。普遍性和区域性人权机构以及国际刑事司法机构适用这些规则,在规制仇恨言论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案例,且规则适用的重点均落脚于如何平衡对表达自由的保障和对仇恨言论的规制。规制仇恨言论的国内法律规则和实践与国际法律规则和实践相互影响,研究国际相关法律规则和实践对于理解各国相关法律规则和实践、形成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共识和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言论 表达自由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欧洲人权公约
下载PDF
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宪法支撑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文正邦 邓华平 伍操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50,共9页
国家赔偿取得权、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是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一体”和“两翼”。国家赔偿取得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国家赔偿取得权为重点。第四次修宪特别突出的“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 国家赔偿取得权、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是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一体”和“两翼”。国家赔偿取得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国家赔偿取得权为重点。第四次修宪特别突出的“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对国家赔偿实体和程序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的修改必须体现这些宪法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国家赔偿取得权 人权保障 政治文明 国家赔偿制度 《国家赔偿法》 中国
下载PDF
论宪法与政治文明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龙 豆星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在政治文明史上 ,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保障 ;宪法是治国之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政治文... 在政治文明史上 ,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保障 ;宪法是治国之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宪法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 人权 公民权利
下载PDF
论民法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屈茂辉 粟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2,共5页
作为民法功能之下位概念,民法的社会功能是指民法通过其自身运行而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与效能。它和同位阶的民法的规范功能相比,具有目的性与根本性、独立性与变迁性;而与其他部门法的社会功能相比,则更具基础性。民法社会功能的核... 作为民法功能之下位概念,民法的社会功能是指民法通过其自身运行而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与效能。它和同位阶的民法的规范功能相比,具有目的性与根本性、独立性与变迁性;而与其他部门法的社会功能相比,则更具基础性。民法社会功能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平等地确认和保障私权,从而构建并维护社会的基础秩序,以促进人的自我解放。而它又具体表现为:民法孕育了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推动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发展;民法维护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财富的增长与有效利用;民法鼓励和保护精神文化产品的创新与利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民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婚姻家庭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私权 政治文明 市场经济 精神文明 社会秩序
下载PDF
论现行宪法与政治文明的亲和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龙 刘连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政治文明与宪法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人权问题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宪法是这种关怀的最佳表达;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保障,民主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宪法至上是法治之本。1982年宪法满足了立宪主义的... 政治文明与宪法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人权问题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宪法是这种关怀的最佳表达;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保障,民主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宪法至上是法治之本。1982年宪法满足了立宪主义的普适性价值要求,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中国政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宪法 里程碑 人权 民主 宪法至上
下载PDF
对我国党权、民权和政权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雷 娄成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2,共3页
相对于立法、行政和司法这三权而言,党权、民权和政权可以称之为"大三权",党权是政权的核心,政权是实现党权和保障民权的制度形式,民权是党权和政权的基础和目的;民权监督党权、党权指导政权、政权促进民权。在我国,中国共产... 相对于立法、行政和司法这三权而言,党权、民权和政权可以称之为"大三权",党权是政权的核心,政权是实现党权和保障民权的制度形式,民权是党权和政权的基础和目的;民权监督党权、党权指导政权、政权促进民权。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大三权"的关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权 民权 政权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代尧 张端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0,共7页
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首先是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的观点而提出的。与鲍威尔的思路不同,马克思认为,宗教解放与政治国家的完成并不矛盾,政治解放的前提是先将宗教问题化为世俗问题。政治解放就是指国家从... 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首先是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的观点而提出的。与鲍威尔的思路不同,马克思认为,宗教解放与政治国家的完成并不矛盾,政治解放的前提是先将宗教问题化为世俗问题。政治解放就是指国家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解放出来。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已经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权的本质,不仅从理论上指出要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的解放,而且找到了实现这一变革的头脑和心脏即哲学和无产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解放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人权 人的解放
下载PDF
试论第四次修宪对民族法制建设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临宏 刘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8,共4页
第四次修宪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制度,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化的规定以及援引宪法条文最多的基本法,宪法的这些修改必将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从“三... 第四次修宪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制度,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化的规定以及援引宪法条文最多的基本法,宪法的这些修改必将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从“三个代表”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保障人权入宪对民族区域自治理念和制度上影响的角度阐述了第四次修宪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修宪 民族法制建设 积极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个代表” “三个文明” 时代发展 宪政建设 自治理念 保障人权 协调发展 基本法 宪法 具体化 指导性 意义 作为 修改 阐述
下载PDF
人权本源宪政理念的冲突与调适——我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宪法调整问题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杜承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17-621,共5页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我国宪法在人权本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导致了对实体性人权表述和理解上的差异,因此,协调二者在人权本源理念上冲突是我国加入《公约》面对的首要宪法调整问题。立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我国宪法在人权本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导致了对实体性人权表述和理解上的差异,因此,协调二者在人权本源理念上冲突是我国加入《公约》面对的首要宪法调整问题。立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社会现实,调适、建构起新的人权本源宪政理念,即人权是人自身所固有的、基于人自身的本性所产生的,因而是人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不是以法律、国家是否规定为转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人权本源 宪政理念 调适
下载PDF
行政公开: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立言 陈宏彩 《公共管理学报》 2004年第1期15-21,共7页
政治文明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权力能够得到有效行使;二是公民权利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公民权利的维护和实现,始终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难点和关键。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发展程度,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 政治文明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权力能够得到有效行使;二是公民权利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公民权利的维护和实现,始终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难点和关键。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发展程度,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行政公开体现了对公民知情权、人格权、参政权、生存与发展权的尊重与保障,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与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建立和发展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行政公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公开 政治文明 知情权 人格权 参政权 生存权 发展权 民主政治
下载PDF
协商民主及其宪政价值——以支持政治协商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16
14
作者 江国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5-55,共11页
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公民社会为背景,以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等为理论渊源的重要民主形式;它与立宪政治在生存条件、运行范式和精神意蕴等方面具有诸多契合;它在弥补自由民主之缺陷、促进权力秩序之合理化和推动公民文化之发展等... 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公民社会为背景,以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等为理论渊源的重要民主形式;它与立宪政治在生存条件、运行范式和精神意蕴等方面具有诸多契合;它在弥补自由民主之缺陷、促进权力秩序之合理化和推动公民文化之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宪政价值。借助于协商民主及其宪政价值之研究,重新审视政治协商制度的宪政地位,对于支持和推动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立宪政治 政治协商 权力秩序 公民文化
下载PDF
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的族际政治整合 被引量:10
15
作者 左宏愿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2,共8页
族际政治整合是现代国家构建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运用政党吸纳和嵌入、行政性自治和差异性公民权三个概念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的族际政治整合逻辑。中国共产党通过政党组织整合、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安排以及少数民族优惠... 族际政治整合是现代国家构建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运用政党吸纳和嵌入、行政性自治和差异性公民权三个概念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的族际政治整合逻辑。中国共产党通过政党组织整合、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安排以及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基本实现了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的族际政治整合,其中基于"吸纳"和"嵌入"的政党组织整合是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族际政治整合的关键所在。随着制度环境的变迁,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也面临着挑战,实现族际政治整合机制的有序更新和适应性是必然的选择,而如何在政治整合的基础上加强文化整合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族际整合的应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族际政治整合 政党 行政性自治 差异性公民权
下载PDF
我国确立沉默权的必要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福侠 《河北法学》 2001年第3期144-146,共3页
沉默权是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我国却是一个空白。
关键词 沉默权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 刑迅逼供 如实陈述 人权保障 中国
下载PDF
“1·25革命”前后埃及政治转型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鸿达 岳非平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9,共14页
"1·25革命"后,埃及的政治转型一度为中东政治发展带来一丝曙光,但之后更剧烈的社会动荡又为民主转型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在西方民主转型理论的诱导下,埃及的民主化走向误区具有必然性,西方民主转型理论注重即... "1·25革命"后,埃及的政治转型一度为中东政治发展带来一丝曙光,但之后更剧烈的社会动荡又为民主转型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在西方民主转型理论的诱导下,埃及的民主化走向误区具有必然性,西方民主转型理论注重即时性的结果,片面地将民主制度的建立及公民政治权利尤其是选举权的实现视作民主转型的终点,而忽视了民主的深刻内涵。民主某种程度上就是各种公民权利,包括基础权利、政治权利及社会权利,依次实现的漫长过程。三种权利互相支撑,构成三位一体的民主。穆巴拉克时代的民主转型缺乏基础权利和社会权利的支撑,最终导致民主的空心化。革命后的埃及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公民权利的匮乏对民主的成熟构成严重制约,从选举到善治,埃及的民主转型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 5革命” 政治转型 公民权利
下载PDF
官本主义引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政治学反思 被引量:17
18
作者 俞可平 《学术前沿》 2013年第9期52-61,共10页
官本主义就是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形态,在这种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形态中,权力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官本主义条件下,权力成为衡量人的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准,也是影响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属性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传统中国... 官本主义就是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形态,在这种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形态中,权力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官本主义条件下,权力成为衡量人的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准,也是影响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属性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传统中国而言,君主主义是官本主义的最高形态,专制主义是官本主义的典型特征,民本主义则是对抗专制主义的政治理想。民主法治是破解官本主义,促使传统政治文明走向现代政治文明的不二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本主义 传统社会 权利本位 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
下载PDF
析论公民权和政治权项下的结社自由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红勃 周少青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8期65-70,共6页
人权法上的社团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概念,而对该概念的正确理解是进行结社权研究的理论前提。结社权作为一项基本公民权和政治权,对个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受到了国际法的全面保护。中国关于结社权的规定具有其特点,也存在局限... 人权法上的社团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概念,而对该概念的正确理解是进行结社权研究的理论前提。结社权作为一项基本公民权和政治权,对个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受到了国际法的全面保护。中国关于结社权的规定具有其特点,也存在局限。在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进程中,应该重视公民的结社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 政治权 结社自由 结社权 人权保障体制 私权
下载PDF
关于我国政务公开的内涵界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姬国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22,共7页
政务公开作为一种政治现象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政务公开 ,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公民民主权利的保护。我国的政务公开 ,无论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中 ,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这影响了政务... 政务公开作为一种政治现象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政务公开 ,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公民民主权利的保护。我国的政务公开 ,无论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中 ,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这影响了政务公开理论研究的深入 ,也影响了政务公开实践的进一步开展。在我国研究政务公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 ,站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政务公开。界定政务公开的内涵要根据中国政治结构的实际状况 ,既要保证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又要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公开 公民权利 政治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