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黄河漕路与秦汉隋唐帝国
1
作者 陈隆文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6,共10页
中原黄河漕路是以现在郑州桃花峪以西至三门峡灵宝段的黄河河道为主干的漕粮运输通道,由灵宝至三门峡段、三门峡至孟津段、孟津至郑州桃花峪段等数段构成,敖仓、荥阳故城等地是中原黄河漕路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关中与关东之间唯一有效的... 中原黄河漕路是以现在郑州桃花峪以西至三门峡灵宝段的黄河河道为主干的漕粮运输通道,由灵宝至三门峡段、三门峡至孟津段、孟津至郑州桃花峪段等数段构成,敖仓、荥阳故城等地是中原黄河漕路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关中与关东之间唯一有效的运输渠道,其畅通与否和秦汉隋唐帝国的国运兴衰息息相关。在秦、汉、隋大一统的过程中,中原黄河漕路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桃花峪以西的中原黄河漕路转输军粮物资之便,帮助秦人在兼并统一战争中占得先机;而关中以东中原黄河漕路的畅通及其对敖仓之粟的控制,几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的决定性因素。汉代时,经由中原黄河漕路转输的漕粮数额一直呈现攀升之势,最高在元封年间达六百万石,约为当今的18万吨。隋帝国借助中原黄河漕路控制了当时东亚大陆上最富庶的区域,更是以郑州桃花峪西至三门峡灵宝段黄河漕路为主轴,西引渭水,东连黄河下游与后来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永济两渠,构建了南至淮水、北达海河流域的水上交通运输系统。唐代关中长安对中原黄河漕路的依赖则超过了汉、隋,经由中原黄河漕路西输至关中长安的漕粮数量与规模随着唐帝国国运盛衰而不断起伏变化,可以说中原黄河漕路畅通、漕运制度不断完善,唐帝国蒸蒸日上;中原黄河漕路断绝,唐王朝政权亦随之衰亡。因此,中原黄河漕路足以称为秦汉隋唐帝国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黄河漕路 秦汉隋唐帝国
下载PDF
夫余国与汉魏晋王朝的朝贡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程尼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夫余国建立于西汉武帝时期,最盛时分布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到嫩江下游地区。最迟西汉末年夫余国已与西汉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夫余王谨守朝贡制度规则,得到汉朝授予藩属王的印绶和玉匣。汉魏晋时期夫余朝贡活动先后由汉朝的玄菟郡、辽东郡,魏... 夫余国建立于西汉武帝时期,最盛时分布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到嫩江下游地区。最迟西汉末年夫余国已与西汉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夫余王谨守朝贡制度规则,得到汉朝授予藩属王的印绶和玉匣。汉魏晋时期夫余朝贡活动先后由汉朝的玄菟郡、辽东郡,魏晋王朝的幽州、护东夷校尉府管辖,在夫余国强盛时期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亚朝贡体系。两晋时期,在东北朝贡成员之间发生战争时,世守忠孝的夫余国得到晋朝的扶持和保护,但当晋朝内乱,夫余国失去中央王朝的保护后,迅速衰落乃至亡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国 两汉 魏晋 朝贡
下载PDF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贡品荔枝之乡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文龙 梁少欢 +2 位作者 毛廷贵 张焯生 黄潇凯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现存古籍说到汉代岭南贡荔枝,其进贡地未曾精确到乡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贡品荔枝之乡"就成为农业考古的难解之谜。现有精确到乡村的史料说,荔枝始传于汉世、初唯出岭南、梧属荔枝泗化洲第一、梧出荔枝由来尚矣、自尉佗献汉... 现存古籍说到汉代岭南贡荔枝,其进贡地未曾精确到乡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贡品荔枝之乡"就成为农业考古的难解之谜。现有精确到乡村的史料说,荔枝始传于汉世、初唯出岭南、梧属荔枝泗化洲第一、梧出荔枝由来尚矣、自尉佗献汉高帝始、岭南旧贡生荔枝、荔枝出泗化洲,这就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指向结论:梧州是中国荔枝的发祥地,汉代贡品荔枝的进贡地是泗化洲(今称梧州市长洲区泗洲村),这就解开了农业考古的一个重要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考古 汉代贡品荔枝 进贡地 梧州 泗化洲
下载PDF
简析古代日本对两汉王朝的朝贡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久龙 安茹静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79-83,共5页
古代的日本早在冰川时代就与中原王朝有着交往关系,但只是民间性质的交往,还没有官方的介入和参与。两汉时期,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原王朝朝贡,纳入中原王朝的册封体制之内,开辟了两国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关键词 两汉时期 古代日本 中原王朝 朝贡
下载PDF
西汉前期汉匈和亲之性质及汉匈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江俊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向北亚族群或国家提出和亲时,往往是处于较弱的形势,因此希望通过"和亲"获取和平。以西汉为例,据文献记载可知武帝以前汉匈"和亲"的次数为8次,通过对其内容分析,并结合汉匈双方对和亲的态度,能确...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向北亚族群或国家提出和亲时,往往是处于较弱的形势,因此希望通过"和亲"获取和平。以西汉为例,据文献记载可知武帝以前汉匈"和亲"的次数为8次,通过对其内容分析,并结合汉匈双方对和亲的态度,能确定武帝以前和亲的本质为"岁遗"而非通婚。从汉匈关系的转变等视角来看,当时明显存在匈强汉弱的不对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朝 匈奴 岁遗
下载PDF
两汉时期“与计偕”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鹏团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2期8-14,共7页
两汉时期,郡国上计吏在进京上计时,往往会偕一些人与物同行。这些人和物,因为是随上计吏一起抵京,史料当中称之为“与计偕”。“与计偕”者,即与计吏偕行之意,不宜误读作“计偕”。与计吏偕行的朝廷察举选拔之茂才、孝廉和能吏,临时征... 两汉时期,郡国上计吏在进京上计时,往往会偕一些人与物同行。这些人和物,因为是随上计吏一起抵京,史料当中称之为“与计偕”。“与计偕”者,即与计吏偕行之意,不宜误读作“计偕”。与计吏偕行的朝廷察举选拔之茂才、孝廉和能吏,临时征召的贤才与稽核咨问的吏员,像朱买臣这一类希望借机进京谋取禄利的士人,皆为“与计偕”之人;而上计吏行旅约车治装,携带专门的计簿账册与有关钱货物资、地理文书和其他簿籍奏事,呈送的土贡、荐祭皇家宗庙的食具以及地方官吏托送的钱财物事,这是“与计偕”之物。“与计偕”现象的出现,或是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客观因素,也展示了古代政府集约行政、减少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的政治智慧。苛繁的“与计偕”任务下,反映的是两汉上计吏熟谙文牍、力能任繁,发展到东汉遂有在京上计吏留拜郎官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上计 与计偕
下载PDF
汉朝与西域的贡赐贸易 被引量:6
7
作者 马智全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143,共8页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汉朝即以"饶财"的形象为西域所知。汉武帝以来,汉朝通过派遣使者开启了与西域的官方交往,西域诸国随之派出使者到汉朝奉献畜物,汉朝依据献物赐予钱财,贡赐贸易由此成为西域与汉朝交往的重要方式。汉朝为西...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汉朝即以"饶财"的形象为西域所知。汉武帝以来,汉朝通过派遣使者开启了与西域的官方交往,西域诸国随之派出使者到汉朝奉献畜物,汉朝依据献物赐予钱财,贡赐贸易由此成为西域与汉朝交往的重要方式。汉朝为西域使者提供饮食车马接待,派人迎送西域使者,确保其路途安全,以保障贡赐贸易的畅通。贡赐贸易与儒家"来远人"的王道思想有关,政治上表明西域诸国归顺于汉,经济上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物资交流。贡赐贸易是西域与汉朝交流的动力支撑,也是汉代丝绸之路繁荣畅通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贡赐 汉简 丝绸之路
下载PDF
中国荔枝的发祥地和汉代进贡地考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黎军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14,共14页
荔枝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水果,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从野生品种驯化为人工栽培果树,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荔枝不仅推广到全国气候适合的省份栽种,还被引种移植到国外20多个国家。该文从西汉帝都上林苑荔枝移植地、两汉晋贡地、荔枝... 荔枝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水果,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从野生品种驯化为人工栽培果树,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荔枝不仅推广到全国气候适合的省份栽种,还被引种移植到国外20多个国家。该文从西汉帝都上林苑荔枝移植地、两汉晋贡地、荔枝进贡道及荔枝移植流播发展史考析,得出结论是:广西苍梧县境内包括梧州市区一带是荔枝发祥地和两汉进贡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发祥地 两汉进贡地考析 苍梧县
下载PDF
贡纳体系下的汉越政治经济关系
9
作者 冯小莉 《天中学刊》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贡纳体系下,南越国与汉王朝关系密切,政治上表现为称臣内属,经济上存在合法的和走私的贸易甚至包括奴隶贸易。此外,南越国还向汉王朝贡纳方物,这既是汉胡关系的延伸,也是汉王朝发展海外贸易的一个起点。
关键词 贡纳体系 汉王朝 南越国 关系
下载PDF
《俺答汗进贡图与表文卷轴》及其价值
10
作者 乌云毕力格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8,M0005,M0006,共17页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俺答汗进贡图与表文卷轴》是一幅九米半长的长卷。该卷轴由两部分组成,左半部分是画作,用中国山水画的手法彩色绘制在绢上,内容为俺答汗等蒙古首领的进贡使者马队从今天的呼和浩特出发到达北京紫禁城的情...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俺答汗进贡图与表文卷轴》是一幅九米半长的长卷。该卷轴由两部分组成,左半部分是画作,用中国山水画的手法彩色绘制在绢上,内容为俺答汗等蒙古首领的进贡使者马队从今天的呼和浩特出发到达北京紫禁城的情景;右半部分是俺答汗等人进呈明神宗万历皇帝的表文。卷轴制作于明朝万历八年(1580)。其中画作部分,一边描绘明朝北边的山峦、城池、万里长城、坚固堡垒和金碧辉煌的皇城,一边画出蒙古的青山黑水、城池帐幕、佛塔寺庙、板升建筑和放牧游猎人群,中间则安排了穿插于长城以内山水间奔向北京的蒙古贡使骑队的画面。画作成功地体现了“隆庆和议”后蒙汉和睦、国家和平、人们安居乐业的景况,是对“隆庆和议”后政治局势的写照和称颂。本文重点聚焦画作内容的考述,指出其意涵和价值,认为它不失为反映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极其生动的文物和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庆和议 俺答汗进贡图 明代 蒙汉关系
原文传递
从朝贡看明朝汉藏交流
11
作者 张向耀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4-57,共4页
在明朝中央确立及维护对西藏地方统治过程中,朝贡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朝贡制度。西藏地方对明朝中央的朝贡,在促进汉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及入藏交通的改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 朝贡 明朝 汉藏 交流
下载PDF
秦汉时期漕仓的考古学观察
12
作者 官士刚 黄文 《运河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90-202,共13页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漕运正式出现的时期,由大一统国家建立和巩固而产生的大规模漕运,使得漕仓在秦汉时期产生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秦汉时期的史籍中虽然对于漕仓的名称、数量等情况有一定程度的记载,但却并不全面,亦无法揭示出秦汉时...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漕运正式出现的时期,由大一统国家建立和巩固而产生的大规模漕运,使得漕仓在秦汉时期产生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秦汉时期的史籍中虽然对于漕仓的名称、数量等情况有一定程度的记载,但却并不全面,亦无法揭示出秦汉时期漕仓的特征。近年来进行的相关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为全面揭示秦汉漕仓的情况尤其是选址的特点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秦汉漕仓选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秦汉时期由黄河漕运和渭河漕运构成的、以分段接续转运为特征的漕运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漕仓 考古学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