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西方之历程 点燃东方的火炬 访欧洲古城保护大师Michael Trieb教授
1
作者 成工 《中华建设》 2015年第10期22-29,共8页
Michael Trieb——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教授,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总裁,德国巴登州城市规划委员会会员,沙特阿拉伯麦加与麦地那城市规划顾问,中国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顾问。Michael Trieb教授是"城市设计"理论... Michael Trieb——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教授,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总裁,德国巴登州城市规划委员会会员,沙特阿拉伯麦加与麦地那城市规划顾问,中国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顾问。Michael Trieb教授是"城市设计"理论学科在欧洲发展初期的重要理论学者,其著作《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首次提出了贯彻城市规划全过程的城市设计,是德国斯图加特学派70年代以来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斯图加特大学 MICHAEL trieb 古城保护 专家顾问 城市景观规划 理论学者 理论学科 设计集团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德里达论“被书写的无意识”——以对胡塞尔和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解构为线索
2
作者 黄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4,共10页
德里达对意识的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所诉诸的正是不在场的无意识,因此他的整个解构哲学可被视作对无意识的阐明。但德里达认为无意识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名称,精神分析的无意识概念依然处于启蒙进步主义的框架中。因此,对无意识的考察应该... 德里达对意识的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所诉诸的正是不在场的无意识,因此他的整个解构哲学可被视作对无意识的阐明。但德里达认为无意识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名称,精神分析的无意识概念依然处于启蒙进步主义的框架中。因此,对无意识的考察应该通向书写及其延迟和差异效应。一方面,胡塞尔的无意识概念只能在发生现象学中获得理解,它被理解为意识活动中的一种“被动性”现象,这种无意识或者是“意识之前”,或者是“意识之后”,但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意识。据此德里达有理由认为,胡塞尔并没有通向真正的无意识,对无意识的准确刻画应该是“被书写的无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弗洛伊德的解构分析,德里达表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是断裂的和不可转译的,两者之间具有延异和充替的关系,而这意味着无意识是不可分析的,因而这种无意识概念也构成德里达对弗洛伊德的批判和对精神分析的抵抗。但“无意识现象学”并不是绝对矛盾和不可能的事物,一种无意识的现象学要得以可能,必须以对“力”进行更彻底的现象学还原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 意识 现象学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欲力(trieb)
下载PDF
尼采的“冲动”学说
3
作者 徐衍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4,共7页
本文基于尼采的早期著作《朝霞》,对尼采的"冲动"学说进行解读。尼采引入冲动一词源于对于道德的批判,以表达他对于人的自我的全新理解。本文致力于从概念上廓清尼采使用的"冲动"一词,归根结底,"冲动"的... 本文基于尼采的早期著作《朝霞》,对尼采的"冲动"学说进行解读。尼采引入冲动一词源于对于道德的批判,以表达他对于人的自我的全新理解。本文致力于从概念上廓清尼采使用的"冲动"一词,归根结底,"冲动"的概念可以通过诉诸价值、欲望和行动三者之间的内在统一而进行说明;考察了冲动的来源,冲动的演化过程,以期能够解释"冲动"何以被视为一系列汇聚起来的集合体;最后,对"冲动"本质上可以用目的论来说明的观点进行反驳,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谱系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冲动 原子主义 谱系学 目的论 聚合体
下载PDF
欲力操纵与情感救赎——论《启蒙辩证法》的情感批判理论
4
作者 金翱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19年第2期133-154,439,共23页
《启蒙辩证法》结合马克思主义与经典精神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体情感进行了研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围绕弗洛伊德的"欲力"概念,将情感的社会建构主义与生物主义这两条研究进路进行整合,既强调了社会权力对情感的重塑,并... 《启蒙辩证法》结合马克思主义与经典精神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体情感进行了研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围绕弗洛伊德的"欲力"概念,将情感的社会建构主义与生物主义这两条研究进路进行整合,既强调了社会权力对情感的重塑,并揭示出社会对个体情感操控的现代模式,与此同时,又通过对笑与悲伤等情感的辩证分析,揭示情感的否定性和解放意义,以此来扩展"启蒙的积极概念"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辩证法》 情感社会学 精神分析 欲力
下载PDF
本能
5
作者 郭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11,共13页
“本能”是区分或关联人与动物的基本概念,看似不言自明,其实很难把握。它经历了漫长的概念演进过程,曾在自然/本性、刺激/灵感、自然本能、驱力、行为等诸多概念之间辗转,也曾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驻足。在当下有关生命和动物问题的讨论... “本能”是区分或关联人与动物的基本概念,看似不言自明,其实很难把握。它经历了漫长的概念演进过程,曾在自然/本性、刺激/灵感、自然本能、驱力、行为等诸多概念之间辗转,也曾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驻足。在当下有关生命和动物问题的讨论中,本能概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再度凸显,可谓其在人性与动物性之辨中起落沉浮的写照。本能的本质还悬而未决,概念演进之旅也远未告终。漫游在上述各概念之间,我们会发现,围绕本能的讨论形成了一个“西方哲学的人类学机器”贯穿始终的引力场,本能就是这一人类学机器孕育出的“临界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能 进化 达尔文 自然本性 刺激 驱力 行为 生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