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冬梅 何俊瑛 +2 位作者 王永祥 鲍继奎 高玉林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性卒中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 ,人疱疹病毒IgM总阳性率 ,常规治疗和抗病毒药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9例患者进行脑CT、MRI、DS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3 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膦甲酸钠 (PhosphonoformicAcid ,PFA)...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性卒中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 ,人疱疹病毒IgM总阳性率 ,常规治疗和抗病毒药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9例患者进行脑CT、MRI、DS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3 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膦甲酸钠 (PhosphonoformicAcid ,PFA) 3 .0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停止发展的日期 ,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本组 3 9例患者脑CT、MRI提示脑梗死早期呈皮层或皮层下不规则斑片状病灶 ,而MRA、DSA显示颈内动脉、椎 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疱疹病毒IgM总阳性率 91.6% ,与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病患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本文 3 9例常规治疗均不能控制病情发展 ,而 3 5例应用PFA后 ,基本痊愈 2例 ,显著进步 3 0例 ,进步 3例。而未采用PFA治疗的 4例患者死亡 1例 ,恶化 3例。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性卒中以颅内主要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为主 ,疱疹病毒IgM阳性 ,病程呈进行性加重 ,应用PFA治疗有效。作者认为该病与人疱疹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膦甲酸钠 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性卒中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抗病毒新药膦甲酸钠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余瑜 胡湘南 +1 位作者 靳红卫 严燊和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利用Arbuzov方法使亚磷酸二乙酯或三乙酯与氯甲酸乙酯缩合,再碱性水解而合成了具有抗病毒谱广、毒性低的膦甲酸钠。提出一种制备膦甲酸三乙酯的新方法:在无水乙醚中亚磷酸二乙酯与金属钠形成钠盐,再与氯甲酸乙酯缩合,反... 本文利用Arbuzov方法使亚磷酸二乙酯或三乙酯与氯甲酸乙酯缩合,再碱性水解而合成了具有抗病毒谱广、毒性低的膦甲酸钠。提出一种制备膦甲酸三乙酯的新方法:在无水乙醚中亚磷酸二乙酯与金属钠形成钠盐,再与氯甲酸乙酯缩合,反应温度25℃,时间1~2h,产率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 合成 膦甲酸钠
下载PDF
单疱病毒的耐药及治疗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香兰 彭淑玲 +1 位作者 周毅 金秀英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65-67,共3页
以组织培养和动物实验方法研究3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HSV-1药物的耐受问题,结果HSV对IDU最易耐药,PFA次之,ACV耐药性最差。ACV和PFA耐药株没有交叉耐药性,IDU耐药株对ACV和PFA敏感性稍有下降,但对细胞的感染力未变。ACV治疗IDU耐药株的兔... 以组织培养和动物实验方法研究3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HSV-1药物的耐受问题,结果HSV对IDU最易耐药,PFA次之,ACV耐药性最差。ACV和PFA耐药株没有交叉耐药性,IDU耐药株对ACV和PFA敏感性稍有下降,但对细胞的感染力未变。ACV治疗IDU耐药株的兔角膜炎有显著疗效,PFA的疗效不明显,IDU治疗可见明显耐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碘苷 无环乌苷 磷甲酸 HSK
下载PDF
膦甲酸钠前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燕翔 蒋建东 宋丹青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5-428,共4页
膦甲酸钠(PFA)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但其以钠盐的形式存在,仅适用于静脉注射,制备前药是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的PFA前药,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关键词 膦甲酸钠 前药 抗病毒
下载PDF
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桂璋 李剑 +1 位作者 李叔田 梁希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6,共3页
为建立小鼠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采用单纯疱疹病毒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坏死性肝炎的动物模型,并用不同剂量的膦甲酸钠进行试验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提示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坏死性肝炎动物... 为建立小鼠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采用单纯疱疹病毒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坏死性肝炎的动物模型,并用不同剂量的膦甲酸钠进行试验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提示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坏死性肝炎动物模型完全适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系统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HSV) 膦甲酸钠(pfa)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磷甲酸三钠体外抗巨细胞病毒及柯萨奇B_4病毒作用
6
作者 李芳秋 奚安义 +1 位作者 杨毓华 熊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6-48,共3页
磷甲酸三钠(PFA)是一种通过选择性抑制病毒聚合酶而实现抗病毒作用的新药。本研究观察了PFA抑制巨细胞病毒(CMV)和柯萨奇B4(CB4)病毒在细胞培养中诱导的细胞病变作用。结果表明.PFA能有效抑制巨细胞病毒复制.... 磷甲酸三钠(PFA)是一种通过选择性抑制病毒聚合酶而实现抗病毒作用的新药。本研究观察了PFA抑制巨细胞病毒(CMV)和柯萨奇B4(CB4)病毒在细胞培养中诱导的细胞病变作用。结果表明.PFA能有效抑制巨细胞病毒复制.其50%抑制浓度为39.4μmol·L-1,在500μmol·L-1浓度下对CMV的抑制指数为1000。但对柯萨奇B4病毒的抑制作用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甲酸三钠 巨细胞病毒
下载PDF
抗病毒新药膦甲酸钠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7
作者 余瑜 靳红卫 +2 位作者 胡湘南 严和 陈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2-244,共3页
膦甲酸钠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病毒新药。本文研究了膦甲酸钠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其中利用膦甲酸钠强酸弱碱盐(pKb3为13.51)的性质以非水滴定法直接测定原料药的含量;把有机磷转变成无机磷以钼蓝分光光度法在650nm波长处比色... 膦甲酸钠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病毒新药。本文研究了膦甲酸钠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其中利用膦甲酸钠强酸弱碱盐(pKb3为13.51)的性质以非水滴定法直接测定原料药的含量;把有机磷转变成无机磷以钼蓝分光光度法在650nm波长处比色测定制剂(溶液和霜剂)中膦甲酸钠的含量,制剂中其它成分不干扰测定。原料药、溶液和霜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0.32%、99.94%±O.46%和99.48%±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甲酸钠 溶液 霜剂 抗病毒药 含量
下载PDF
膦甲酸钠、拉米夫定序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30例
8
作者 莫国生 张金龙 +4 位作者 吴予龙 杨翠菊 蔡建刚 黄志刚 揭中华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4期363-364,共2页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拉米夫定序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3g静滴,前2wk2次,d,后2wk1次/d,共4wk。疗程结束后加用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结果18例慢性重型肝炎,10例好转,病情稳定...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拉米夫定序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3g静滴,前2wk2次,d,后2wk1次/d,共4wk。疗程结束后加用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结果18例慢性重型肝炎,10例好转,病情稳定,8例死亡。1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治愈,总有效率为73.3%(22/30)。结论膦甲酸钠、拉米夫定序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提高了存活率,防制了膦甲酸钠停用后的病情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甲酸钠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 序贯治疗
下载PDF
膦甲酸钠对九种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志坚 马桂璋 +2 位作者 李叔田 常汝虚 梁希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6-8,38,共4页
本文观察了膦甲酸钠对人胚肾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Hep-2细胞及A549细胞等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本品对这些细胞毒性极小。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挑选了九种对膦甲酸钠敏感或不敏感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用病毒细胞病变抑制... 本文观察了膦甲酸钠对人胚肾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Hep-2细胞及A549细胞等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本品对这些细胞毒性极小。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挑选了九种对膦甲酸钠敏感或不敏感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用病毒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膦甲酸钠在体外对这些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膦甲酸钠对HSV—1、HSV—2、CMV、EBV等疱疹类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最为显著,37.8~42μmol/ml即可抑制HSV和100个TCID_(50)的50%细胞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甲酸钠 病毒细胞病变抑制法 病毒细胞病变
下载PDF
磷甲酸钠在鸭体内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湘红 陈鸿珊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7-281,共5页
以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静脉感染雏鸭为模型,分组腹腔注射磷甲酸钠(PFA)250mg、125mg、62.5mg/kg及生理盐水,观察治疗后鸭血清中DHBVDNA及DHBsAg的动态变化,并检测肝、肾、脾及胰中DH... 以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静脉感染雏鸭为模型,分组腹腔注射磷甲酸钠(PFA)250mg、125mg、62.5mg/kg及生理盐水,观察治疗后鸭血清中DHBVDNA及DHBsAg的动态变化,并检测肝、肾、脾及胰中DHBVDNA的分布;提取肝脏中超螺旋DNA(SCDNA),检测PFA对DHBVDNA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PFA治疗第7天到第21天,125mg和250mg/kg剂量组对DHBsAg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25mg和250mg/kg剂量组治疗第14、21天对血清中DHBVDN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25mg和250mg/kg剂量组治疗第21天肝及肾中DHBVDNA明显下降;250mg/kg剂量组治疗21天对DHBV感染鸭肝细胞内DHBVRCDNA、LDNA及SCDNA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见,最大剂量250mg/kgPFA每天2次,治疗21天,对DHBV感染鸭血清中DHBsAg、血清及肝、肾中DHBVDNA都有抑制作用,对脾、胰中DHBVDNA抑制不明显。提示该药能抑制DHBV感染,但未能清除病毒,故停药后可出现反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磷甲酸钠 鸭模型 DNA 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