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protoplasts: the case of the mycorrhizal fungus Tulasnella calospora from roots of orchids
1
作者 Li-Kun WANG Hong-Xia LIU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13年第3期186-195,共10页
Protoplast isolation is relevant for many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nd has been principally used in proceduresnvolving genetic manipulation. In this study, the age of mycelium, osmotic stabilizers, enzyme, incubation te... Protoplast isolation is relevant for many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nd has been principally used in proceduresnvolving genetic manipulation. In this study, the age of mycelium, osmotic stabilizers, enzym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nd incubation time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ir effects on protoplast yield. The young mycelia (3 d) of Tulasnella calospora were digested for 6 h at 30℃ in a mixture of 1.2 mol·L-1 MgSO_4 + 10 mmoI·L-1 K2HPO4 as the osmotic stabilizer, with a 1.0% lysing enzyme and 1.5% driselase: more than 106 protoplasts mL-1 were obtained. When collected 3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toplasts can reach 107-108 protoplasts mL-1, an amount suitable enough for experiments of transformation in fungi. For every 10_5 protoplasts, about 15-25 protoplasts can egenerate after 24-36 h cultivation in a liquid medium and after 8-10 d in an agar medium. This study produced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rotoplast production, reverting them into a typical mycelia morphology using a Tulasnella calospora so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rrhizal fungi tulasnella calospora PROTOPLASTS osmotic stabilizer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胶膜菌属真菌S7(Tulasnella sp.)促进铁皮石斛种子萌发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建文 陈彤垚 +5 位作者 陈晓梅 李兵 周丽思 邱先丹 王爱荣 郭顺星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5-899,共15页
胶膜菌属真菌S7(Tulasnella sp.)能与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种子共生萌发,其提取物也有促萌发活性.本文首先通过活性跟踪确认菌丝体提取物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mycelium extract,MyE-E)馏分,发酵液提取物石油醚(petroleum e... 胶膜菌属真菌S7(Tulasnella sp.)能与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种子共生萌发,其提取物也有促萌发活性.本文首先通过活性跟踪确认菌丝体提取物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mycelium extract,MyE-E)馏分,发酵液提取物石油醚(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fermentation broth extract,FBE-P)和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fermentation broth extract,FBE-E)馏分是S7提取物的活性部位;进而通过柱层析、液相制备等技术从FBE-E馏分分离化合物并检测其活性.从FBE-E分离的12个化合物,经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吲哚-3-甲醛(3)、香草酸(4)、异香草酸(5)、丁香酸(6)、反式阿魏酸(7)、3,5-二羟基苯甲酸(8)、3,4-二羟基苯甲酸(9)、吲哚-3-甲酸(10)、1,5,5-三甲基-6-乙酸基-环己烯-3-酮(11)和苯甲醇(12).在1/2MS培养基上,化合物4和12分别为1和100μmol/L时有加快种子萌发和促进原球茎发育的作用;化合物3和10为100μmol/L时有加快种子萌发的作用.本文研究首次明确了萌发菌S7促进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膜菌属 真菌代谢产物 铁皮石斛 种子萌发
原文传递
胶膜菌属真菌S7(Tulasnella sp.)及提取物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建文 陈晓梅 +5 位作者 孟志霞 朱卫东 单婷婷 黄庆 周丽思 郭顺星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9-570,共12页
兰科植物种子细小,无胚乳,自然条件下依赖共生的真菌为其提供营养实现种子萌发.前期研究表明,在燕麦琼脂(oatmeal agar, OMA)培养基上与兰科铁皮石斛种子共生培养时,胶膜菌属真菌S7(Tulasnella sp.)能促进种子萌发.本文用S7培养物在6种... 兰科植物种子细小,无胚乳,自然条件下依赖共生的真菌为其提供营养实现种子萌发.前期研究表明,在燕麦琼脂(oatmeal agar, OMA)培养基上与兰科铁皮石斛种子共生培养时,胶膜菌属真菌S7(Tulasnella sp.)能促进种子萌发.本文用S7培养物在6种基质上进行播种实验,考察S7的田间使用效果;将S7提取物分别加入OMA和MS培养基中,考察S7提取物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发现:(ⅰ)不使用S7,种子在3种基质上能够出芽,最高出芽率为1.96%±1.26%,在1种基质上能形成幼苗,最高成苗率为0.96%±1.07%.使用S7,种子在6种基质上都能够出芽并形成幼苗;种子在泥炭土:锯末(1:1)基质上的萌发效果最好,出芽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26.68%±6.26%和20.97%±6.93%.这些结果验证了S7具有促进铁皮石斛种子萌发作用,可应用于田间播种,同时说明播种基质能够影响S7的作用.(ⅱ) OMA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S7菌丝体提取物后,培养50天形成原球茎,比对照组提前了20天;60天时形成叶片,对照组原球茎未见继续发育;培养80天种子萌发率为54.90%±2.46%,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57.6%(P<0.05),出芽率为9.11%±4.17%,对照组仅为0.41%±0.38%.这些结果提示, S7菌丝体提取物中含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与原球茎发育的物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该菌的实际应用价值,并探索共生真菌中促进兰科种子萌发的活性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为兰科种子共生萌发的机制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胶膜菌属 田间播种 真菌提取物
原文传递
菌根真菌对^(60)Co-γ辐射后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淑华 马艳军 +4 位作者 姚娜 范可可 胡晓萌 江泽慧 胡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896,共8页
为了解^(60)Co-γ射线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产生的辐射效应,以及胶膜菌属(Tulasnella)菌根真菌对辐射后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梯度剂量(20~12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铁皮石斛种子,对辐射种子分别进行非共... 为了解^(60)Co-γ射线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产生的辐射效应,以及胶膜菌属(Tulasnella)菌根真菌对辐射后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梯度剂量(20~12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铁皮石斛种子,对辐射种子分别进行非共生萌发[1/2MS、燕麦培养基(OMA)]、菌根真菌共生萌发(OMA接种菌株JL4、JL2)培养,比较分析非共生和共生培养方法对辐射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观察幼苗表型变化。结果表明,在非共生萌发(1/2MS)条件下,铁皮石斛种子半致死剂量为62 Gy,在与不同胶膜菌属菌株共生萌发后,半致死剂量为69 Gy(JL2)和63 Gy(JL4)。种子萌发率随辐射剂量的增高而降低,低剂量(20 Gy)处理加速了幼苗形成,高剂量处理(90、120 Gy)抑制了幼苗形成;培养115 d后,20 Gy处理成苗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分别达到18.26%(1/2MS)、15.00%(JL2)和17.86%(JL4);高剂量(90、120 Gy)处理种子在共生萌发条件下可获得表型变化更明显的幼苗,具体表现为幼苗高长、假鳞茎粗壮。本研究将种子辐射与兰科菌根真菌共生萌发相结合,为促进铁皮石斛辐射种子恢复、提高辐射诱变效率、高效创造铁皮石斛新种质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胶膜菌属 辐射效应 共生萌发
下载PDF
滇西槽舌兰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共生真菌对叠鞘石斛种子萌发的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爱花 王涛 +4 位作者 王苗苗 邓军育 刘佳 亚吉东 张毓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98,共8页
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甚至整个生长阶段依赖于共生真菌。滇西槽舌兰(Holcoglossum rupestre)是我国特有极度濒危物种,为了更好地开展其种质资源保护,采集云南香格里拉、楚雄、昆明盘龙、昆明呈贡的滇西槽舌兰植株,基于ITS rDNA序列对其根部... 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甚至整个生长阶段依赖于共生真菌。滇西槽舌兰(Holcoglossum rupestre)是我国特有极度濒危物种,为了更好地开展其种质资源保护,采集云南香格里拉、楚雄、昆明盘龙、昆明呈贡的滇西槽舌兰植株,基于ITS rDNA序列对其根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并研究这些内生真菌对叠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滇西槽舌兰4个分布地植株的根内共分离、鉴定出68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粪壳菌纲(Sordri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3个纲18个属。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间座壳属(Diaporthe)、胶膜菌属(Tulasnella)、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7.94%、10.29%、8.82%、8.82%,为主要优势内生真菌。胶膜菌属和角担菌属为滇西槽舌兰首次分离到的兰科共生菌,且胶膜菌属的P2和P47菌株可以显著促进叠鞘石斛种子萌发进程及萌发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槽舌兰 内生真菌 多样性 胶膜菌属 共生萌发
下载PDF
我国部分兰属植物菌根真菌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潞滨 胡陶 +4 位作者 唐征 庄彩云 刘振静 杨凯 彭镇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4,共5页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alysis(rDNA ITS)was used to study diversity of 12 representative mycorrhizal Rhizoctonia strains,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Chinese orchids(Cymbidium)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ites and...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alysis(rDNA ITS)was used to study diversity of 12 representative mycorrhizal Rhizoctonia strains,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Chinese orchids(Cymbidium)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ites and belonged to different ecologic types.The Bla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se strains belonged to Epulorhiza or Tulasnella,which was fully consistent with identification as Epulorhiza with morphological method.Additionally,based on rDNA ITS sequence cluster analysis,dendrogram of Cymbidium mycorrhizal strain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 and orchids species were two crucial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specificity-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orchids(Cymbidium)symbiotic mycorrhizae and h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属植物 菌根真菌 RDNA ITS分析 瘤菌根菌 胶膜菌属
下载PDF
香格里拉5种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缪福俊 蒋宏 +6 位作者 丁雅迪 华梅 陈剑 原晓龙 赵欣宇 杨宇明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58-62,共5页
首次采用微生物免培养技术,对香格里拉地区的黄花杓兰、离萼杓兰、西藏杓兰等5种濒危杓兰属植物的菌根真菌进行了rDNA ITS区段巢式PCR扩增,以了解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群落表现出较... 首次采用微生物免培养技术,对香格里拉地区的黄花杓兰、离萼杓兰、西藏杓兰等5种濒危杓兰属植物的菌根真菌进行了rDNA ITS区段巢式PCR扩增,以了解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群落表现出较高的丰富多样性,共获得388个单克隆,涉及8个属的真菌(胶膜菌属、瘤菌根菌属、丝核菌属、念珠菌根菌属、毛壳菌属、角担菌属、层孔菌属和伏革菌属),还有一类归属未定的真菌;胶膜菌属(美胞胶膜菌)和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在多种杓兰属植物菌根中存在且占有较高的频率,高达20%,可能是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真菌。以上结果为菌肥的研制和杓兰属植物的栽培与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杓兰 菌根真菌 RDNA ITS 胶膜菌属 微生物免培养
下载PDF
黄花杓兰菌根真菌rDNA ITS的多样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缪福俊 蒋宏 +4 位作者 王宏虬 原晓龙 陈剑 杨宇明 王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5-820,共6页
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因具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而长期被过度采集,已成为濒危植物。菌根真菌是其栽培和保育能否成功的重要协同因子。采用免培养技术对滇西北4个不同居群的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毛根的真菌进行核糖体脱氧核糖核... 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因具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而长期被过度采集,已成为濒危植物。菌根真菌是其栽培和保育能否成功的重要协同因子。采用免培养技术对滇西北4个不同居群的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毛根的真菌进行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区段扩增。结果表明:从4个居群的毛根中共克隆得到366个真菌ITS-taxa,其中白水河居群93个,石卡雪山居群90个,天生桥居群103个,纳帕村居群80个;黄花杓兰毛根系统中存在丰富多样的菌根真菌类型,分别涉及胶膜菌属Tulasnella,伏革菌属Corticium,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和丝核菌属Rhizoctoia 4个属及一类归属未定的真菌(uncultured mycorrhizal fungi);胶膜菌属对于黄花杓兰具有一定的寄主专一性特征,可能对黄花杓兰的生长有促生作用。以上结果为菌肥的研制和黄花杓兰植物的栽培与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黄花杓兰 菌根真菌 RDNA ITS 胶膜菌属 多样性
下载PDF
胶膜菌属真菌与兰科植物的共生体系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许璐 田佳妮 +1 位作者 王涛 李潞滨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6-883,共8页
为建立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系,本研究筛选出适宜的共生培养基,采用ITS-rDNA分析鉴定了6株菌根真菌,并将6株菌与兰科植物共生培养,利用台盼蓝染色法检验共生体是否建立。结果表明,2.5 g·L^(-1)燕麦琼脂培养基为树兰和胶膜菌... 为建立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系,本研究筛选出适宜的共生培养基,采用ITS-rDNA分析鉴定了6株菌根真菌,并将6株菌与兰科植物共生培养,利用台盼蓝染色法检验共生体是否建立。结果表明,2.5 g·L^(-1)燕麦琼脂培养基为树兰和胶膜菌属真菌共生的最适宜培养基,供试兰科植物中仅树兰可与6株胶膜菌属真菌共生,其中一株美孢胶膜菌(Tco 2)促进树兰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发育的效果最好。本研究筛选出可促进树兰高效萌发成苗的共生真菌和培养基,为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系统,为树兰的生产繁殖奠定了基础,对保护兰科植物物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关系建立 兰科植物 胶膜菌属 种子萌发 原球茎发育
下载PDF
东北地区羊耳蒜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锐 喻芬 +3 位作者 李忠洲 李萌凯 陈旭辉 曲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73,共7页
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其根部内生真菌的共生。为探明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根部内生真菌种类和多样性规律,选取东北地区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羊耳蒜植株进行根部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进行种类鉴定及其多样性... 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其根部内生真菌的共生。为探明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根部内生真菌种类和多样性规律,选取东北地区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羊耳蒜植株进行根部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进行种类鉴定及其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共分离到内生真菌9个类群201个菌株,其中大部分菌株属于Tulasnella和Sordariomycetes真菌,在所调查的地理种群中均有分布,而其余7类真菌为稀有属。不同地理种群羊耳蒜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CBS种群分离得到的真菌类群较少。各地理种群根部内生真菌的类群数量和多样性均与羊耳蒜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推测内生真菌种类越丰富对宿主的促生作用越明显。而Tulasnella真菌作为目前公认的兰科菌根真菌,其相对多度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类真菌在土壤中存在的广泛性及与宿主羊耳蒜共生的专一性。结论认为东北地区羊耳蒜根部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并能与宿主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蒜 内生真菌 兰科 ITS序列鉴定 胶膜菌属真菌 共生
下载PDF
华石斛胶膜菌的菌种鉴定及其发酵液中氨基酸的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尚真 胡美姣 +1 位作者 高兆银 杨福孙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4期485-490,共6页
从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 T.Tang et F.T.Wang)根部中分离得到1株真菌S1。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PCR扩增ITS-5.8S rDNA序列,测序并在NCBI中进行同源比较,确定其种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结... 从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 T.Tang et F.T.Wang)根部中分离得到1株真菌S1。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PCR扩增ITS-5.8S rDNA序列,测序并在NCBI中进行同源比较,确定其种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将从华石斛分离的S1菌株鉴定为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胶膜菌属(Tulasnella sp.)真菌,该菌在PDB和DE发酵液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脯氨酸(Pro)、半胱氨酸(Cys)和赖氨酸(Lys)3种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其他氨基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石斛 胶膜菌 鉴定 氨基酸 HPLC
下载PDF
黄花杓兰菌根真菌菌群组成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权娇娇 杨斌 +2 位作者 李洁 缪福俊 熊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63-2167,共5页
【目的】分析黄花杓兰菌根真菌菌群组成,为杓兰属植物保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从滇西北4个野生黄花杓兰居群地采集黄花杓兰菌根样品,用微生物研究方法进行菌根真菌分离、鉴定及菌群分析。【结果】从4个居群黄花杓兰的菌根中分离... 【目的】分析黄花杓兰菌根真菌菌群组成,为杓兰属植物保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从滇西北4个野生黄花杓兰居群地采集黄花杓兰菌根样品,用微生物研究方法进行菌根真菌分离、鉴定及菌群分析。【结果】从4个居群黄花杓兰的菌根中分离得到458株真菌,分别属于胶膜菌属(Tulasnella)、伏革菌属(Corticium)、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层孔菌属(Fomes)、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6个属。其中,胶膜菌属为黄花杓兰菌根真菌菌群的优势菌群,占总菌株数量的46.51%,对黄花杓兰具有一定的寄主专一性特征;不同居群黄花杓兰菌根真菌菌群的组成和优势菌群不同,但其菌群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Cs≥0.61)。【结论】黄花杓兰菌根真菌具有一定的寄主专一性和营养专一性,其优势菌群为胶膜菌属,菌群组成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杓兰 菌根真菌 优势菌群 胶膜菌属
下载PDF
独花兰菌根真菌的分离及rDNA ITS序列在其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兰 武静宇 +3 位作者 杨淑贞 刘亮 胡陶 李潞滨 《生态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Chien)为我国特有的独属独种兰科植物,仅生长于长江中下游及陕西南部的山地林下及沟谷中,是中国特有兰科物种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独花兰中分离获得的菌根真菌为... 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Chien)为我国特有的独属独种兰科植物,仅生长于长江中下游及陕西南部的山地林下及沟谷中,是中国特有兰科物种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独花兰中分离获得的菌根真菌为对象,应用传统的形态结构鉴别与rDNA ITS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菌株的分类鉴定研究,确定该菌株为兰科菌根真菌之一的胶膜菌属(Tulasnella)真菌。研究结果对于全面了解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特征和有效保护独花兰植物资源均具较大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花兰 菌根真菌 RDNA ITS 胶膜菌属
下载PDF
云南杓兰菌根真菌组成及共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安曼云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3-767,共5页
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因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而长期被过度采集,已成为濒危植物。利用菌根技术进行杓兰属植物的保护和人工栽培,需要获得其可培养的菌根真菌。该研究采用分离培养法和共生回接方法,研究了云南杓兰菌根真菌菌群组... 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因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而长期被过度采集,已成为濒危植物。利用菌根技术进行杓兰属植物的保护和人工栽培,需要获得其可培养的菌根真菌。该研究采用分离培养法和共生回接方法,研究了云南杓兰菌根真菌菌群组成及其共生关系。结果表明:(1)从10株云南杓兰300块毛根组织中分离获得126株内生真菌,归属为3个菌属,分别是胶膜菌属(Tulasnella)73株、伏革菌属(Corticium)36株、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17株。其中,胶膜菌属为优势菌群,占总菌株数量的57.94%。(2)6株供试菌株中,4株菌株可显著缩短种子的萌发过程,6株菌株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从中筛选获得一株CY-18高效促生真菌,对云南杓兰种子共生萌发和幼苗共生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利用菌根技术进行杓兰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杓兰 菌根真菌 优势菌群 胶膜菌属
下载PDF
胶膜菌属真菌S7糖类成分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
15
作者 陈彤垚 陈晓梅 +5 位作者 杨建文 李媛媛 邱先丹 王爱荣 曾旭 郭顺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9-588,共10页
目的研究胶膜菌属真菌S7(Tulasnella sp.)糖类成分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S7菌丝多糖和发酵液多糖。三氟乙酸水解制备菌丝多糖和发酵液多糖的水解物。利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PMP-HPLC)测定多糖的单糖组... 目的研究胶膜菌属真菌S7(Tulasnella sp.)糖类成分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S7菌丝多糖和发酵液多糖。三氟乙酸水解制备菌丝多糖和发酵液多糖的水解物。利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PMP-HPLC)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在水琼脂和1/2 M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菌丝多糖及其水解物,发酵液多糖及其水解物,以及菌丝多糖特有单糖组分和混合单糖组分,研究S7糖类成分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水琼脂培养基对照组(WACK1)萌发率(88.65±4.71)%,种子能萌发至3级(原球茎)。与WACK1相比,添加菌丝多糖及其水解物对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种子能萌发至4级(1片叶);添加发酵液多糖水解物能显著降低萌发率(P<0.05)。菌丝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糖、岩藻糖、核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5.05∶1.00∶0.70∶0.35∶0.30∶0.29∶0.13∶0.13。发酵液多糖由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1.22∶1.00∶0.71∶0.47。岩藻糖是菌丝多糖特有的单糖组分。1/2 MS培养基对照组(MSCK)萌发率和5级萌发率(2片叶)分别为(98.10±0.46)%和(50.97±4.33)%。与MSCK相比,添加0.20~20 mg·L-1岩藻糖对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5级萌发率有显著提高(P<0.05),是MSCK的1.36~1.47倍。结论S7菌丝体多糖及其水解物具有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发育的作用,岩藻糖是S7菌丝多糖水解物中促进种子萌发后进一步分化发育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胶膜菌属 菌丝多糖 岩藻糖 种子萌发
原文传递
内生真菌与两种兜兰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朱鑫敏 胡虹 +1 位作者 李树云 严宁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由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和杏黄兜兰(P.armeniacum)根中分别分离得到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PM-1和美孢胶膜菌(Tulasnella calospora)PA-1。在DE培养基上,PM-1分别与硬叶兜兰和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兜兰接菌苗的生物量... 由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和杏黄兜兰(P.armeniacum)根中分别分离得到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PM-1和美孢胶膜菌(Tulasnella calospora)PA-1。在DE培养基上,PM-1分别与硬叶兜兰和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兜兰接菌苗的生物量以及Ca、Mn元素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PM-1能促进两种兜兰生长;PA-1对两种兜兰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从干物重增长的百分率来看,PA-1对杏黄兜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M-1对硬叶兜兰的影响高于杏黄兜兰,PA-1对杏黄兜兰的影响高于硬叶兜兰,表明真菌对宿主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强。PM-1和PA-1在Harvais培养基上与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真菌均对杏黄兜兰幼苗产生不利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养分水平能显著影响内生真菌与杏黄兜兰的共生关系,营养相对贫瘠的DE培养基有利于两者共生,而营养丰富的Harvais培养基不利于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杏黄兜兰 内生真菌 瘤菌根菌 美孢胶膜菌 共培养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硬叶兰种子的迁地共生萌发及有效共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4
17
作者 盛春玲 李勇毅 高江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59-869,共11页
兰科植物的种子原地和迁地共生萌发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开展兰科植物种子和共生真菌研究的有效方法。该研究对兰属(Cymbidium)附生植物硬叶兰(C.mannii)开展了种子的迁地共生萌发研究,试图获得其种子萌发的有效真菌。利用硬叶兰成年植... 兰科植物的种子原地和迁地共生萌发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开展兰科植物种子和共生真菌研究的有效方法。该研究对兰属(Cymbidium)附生植物硬叶兰(C.mannii)开展了种子的迁地共生萌发研究,试图获得其种子萌发的有效真菌。利用硬叶兰成年植株根部周围的树皮、苔藓、枯枝落叶、腐殖质等作为培养基质,进行种子的共生培养。在培养133天后,成功地获得了处于不同阶段的已萌发种子、原球茎和幼苗,并从原球茎中分离得到一种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用所分离到的FCb4菌株和一种从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分离到的胶膜菌属(Tulasnella)FDaI7菌株和硬叶兰种子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共生萌发,设置不接菌作为对照处理,以检验FCb4菌株对硬叶兰种子萌发的有效性。经过58天的培养,不接菌的对照处理中种子没有萌发,接种FCb4和FDaI7菌株的处理都有很高的种子萌发率,两种接菌处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暗培养条件下,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后,表现出生长停滞的趋势,仅有很少的原球茎继续生长达到幼苗阶段,说明原球茎发育后期与幼苗发育阶段需要光照。在光照条件下,接种FCb4菌株处理中达到幼苗阶段种子的比例为(25.67±9.27)%,显著高于接种FDaI7菌株处理的(3.04±2.27)%(W=56,p=0.026,Mann-WhitneyU-test),表明此研究中分离到的瘤菌根菌属真菌能有效地促使硬叶兰种子萌发并生长发育到幼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兰 种子迁地共生萌发 兰科植物保护 原球茎 共生真菌 瘤菌根菌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