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ying a highly specific and reproducible cDNA RDA method to clone garlic up-regulated gene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被引量:24
1
作者 Yong Li You-Yong Lu,Beijin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Beijing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Oncology,School of Onc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3-216,共4页
AIM: To develop and optimize 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cDNA RDA) method and to identify and clone garlic up-regulated gene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HGC) cells. METHODS: We performed cDNA RDA method b... AIM: To develop and optimize 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cDNA RDA) method and to identify and clone garlic up-regulated gene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HGC) cells. METHODS: We performed cDNA RDA method by using abundant double-stranded cDNA messages provided by two self-constructed cDNA libraries (Allitridi-treated and paternal HGC cell line BGC823 cells cDNA libraries respectively). Bam H I and Xho I restriction sites harbored in the library vector were used to select representations. Northern and Slot blots analyses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obtained difference products. RESULTS: Fragments released from the cDNA library vector after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cted as good marker indicating the appropriate digestion degree for library DNA. Two novel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 and a recombinant gene were obtained. Slot blots result showed a 8-fold increase of glia-derived nexin/protease nexin 1 (GDN/PN1) gene expression level and 4-fold increase of hepatitis B virus x-interacting protein (XIP) mRNA level in BGC823 cells after Allitridi treatment for 72h. CONCLUSION: Elevated levels of GDN/PN1 and XIP mRNAs induced by Allitridi provide valuable molecular evidence for elucidating the garlic's efficacies against neurodegenerativ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Isolation of a recombinant gene and two novel ESTs further show cDNA RDA based on cDNA libraries to be a powerful method with high specificity and reproducibility in cloning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Neoplastic Sequence analysis DNA Allyl Compounds Amyloid beta-Protein Precursor Base Sequence Carrier Proteins Cloning Molecular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GARLIC Gene Library Humans Molecular Sequence Data Plasminogen Inactivator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Receptors cell Surface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tomach Neoplasms Sulfides tumor cells cultured Viral Nonstructural Proteins
下载PDF
Recombinant scorpion insectotoxin AaIT kills specifically insect cells but not human cells 被引量:5
2
作者 SHENG JIAN JI, FENG LIU, ER Qiu LI, Yu XIAN ZHUThe National Laboratory of Protein Engineering and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3-150,共8页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deduced from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scorpion insectotoxin AaIT was chemically synthesized and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authenticity of this in vitro expressed peptide was ...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deduced from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scorpion insectotoxin AaIT was chemically synthesized and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authenticity of this in vitro expressed peptide was confirmed by N-terminal peptide sequencing. Two groups of bioassays, artificial diet incorporation assay and contact insecticidal effect assay, wer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to verify the toxicity of this recombinant toxin. At the end of a 24 h experimental period, more than 60% of the testing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arvae were killed in both groups with LC50 value of 18.4 microM and 0.70 microM respectively. Cytotoxicity assay using cultured Sf9 insect cells and MCF-7 human cell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oxin AaIT had specific toxicity against insect cells but not human cells. Only 0.13 microM recombinant toxin was needed to kill 50% of cultured insect cells while as much as 1.3 microM toxin had absolutely no effect on human cells. Insect cells produced obvious intrusions from their plasma membrane before broken up. We infer that toxin AaIT bind to a putative sodium channel in these insect cells and open the channel persistently, which would result in Na+ influx and finally cause destruction of insec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 Acid Sequence Animals Base Sequence Biological Assay cell Line Cloning Molecular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Drug Electrophoresis Polyacrylamide Gel Escherichia coli Humans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 INSECTS Molecular Sequence Data Peptides Protein Structure Tertiary Recombinant Protein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corpion Venoms Sequence analysis Protein Sodium Time Factors tumor cells cultured
下载PDF
Annexin A1、14-3-3 proteinε和Peroxiredoxin 1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颖智 高忠礼 +4 位作者 左建林 金海鸿 杨小玉 应洪亮 田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9-492,共4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离鉴定与骨巨细胞瘤(GCTB)侵袭性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选取5例侵袭性GCTB作为实验组,4例良性GCTB作为对照组,提取全组织蛋白,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后考马斯亮蓝染色,对差别表达蛋白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相同条...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离鉴定与骨巨细胞瘤(GCTB)侵袭性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选取5例侵袭性GCTB作为实验组,4例良性GCTB作为对照组,提取全组织蛋白,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后考马斯亮蓝染色,对差别表达蛋白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相同条件下实验组蛋白质斑点为(506±23)个,对照组蛋白斑点为(468±28)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选择其中3个明显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实验组Annexin A1、14-3-3 proteinε表达上调,Peroxiredoxin 1表达下调。结论:Peroxiredoxin 1下调可能与GCTB侵袭性密切相关,AnnexinA1和14-3-3 proteinε上调可能为机体抗肿瘤的反应,AnnexinA1、14-3-3 proteinε和Peroxiredoxin 1可用于GCTB侵袭性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蛋白质组学 光谱分析 质量
下载PDF
天花粉多糖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其Caspase-3和Caspase-8活化对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丽莉 徐妍 +2 位作者 徐水凌 金梦媚 沈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7-534,共8页
目的:研究天花粉多糖(polysaccharide of snakegourd root)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诱导凋亡的作用以及Caspase-3、Caspase-8活化对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天花粉多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 目的:研究天花粉多糖(polysaccharide of snakegourd root)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诱导凋亡的作用以及Caspase-3、Caspase-8活化对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天花粉多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进行细胞凋亡核形态学观察;通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DNA片段化分析,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天花粉多糖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Caspase-8活性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天花粉多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10.0μmol/L以上浓度的天花粉多糖作用2 d,DAPI染色可见核浓缩及边缘现象,DNA电泳出现特征性的凋亡条带。1.0、5.0、10.0和20.0μmol/L天花粉多糖处理的MCF-7细胞2 d,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2±1.3)%、(13.1±4.7)%、(27.6±6.8)%和(43.8±9.8)%;10.0μmol/L天花粉多糖处理MCF-7细胞1、2、3 d,Caspase-3活性在2 d达最高(2.32±0.12)U/μg,而Caspase-8活性则在1d达最高(1.92±0.11)U/μg,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花粉多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Caspase-3、Caspase-8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乳腺肿瘤/中药疗法 天花粉/药理学 栝楼根聚糖/分析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生物合成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益气解毒方抑瘤作用及生物信息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晓慧 吴建春 +2 位作者 骆莹滨 方志红 李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35-143,共9页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方对肺癌Lewis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复制Lewis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将20只造模小鼠分为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顺铂组,每组5只;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体质量、...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方对肺癌Lewis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复制Lewis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将20只造模小鼠分为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顺铂组,每组5只;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去瘤体质量、瘤体质量、肿瘤指数、肿瘤体积及抑瘤率的变化。体外实验:采用CCK8法观察益气解毒方对A549和H1299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益气解毒方对A549和H1299细胞株的促凋亡作用。生物信息分析:采用生物信息挖掘的方法探索其可能的作用途径、信号通路和作用靶点。【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顺铂组对移植瘤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益气解毒方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提示益气解毒方抑制肺癌作用可能涉及凋亡、细胞周期、自噬等多种途径,其中促进凋亡可能是其主要途径,促凋亡作用可能通过影响AKT、HSP90、BCL2、CASP9等靶点的表达,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实现。【结论】益气解毒方可能通过调节AKT、HSP90、BCL2、CASP9等靶点,影响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促进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进而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发挥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方 肺癌 移植瘤 凋亡 生物信息分析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BHA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燕华 杨春梅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1-497,共7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uberic bishydroxamate(SBHA)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BHA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uberic bishydroxamate(SBHA)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BHA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SBHA能显著抑制AML细胞株U937、KG-1及Kasumi-1细胞的生长。AnnexinV-PI双标记法及FACS分析结果证实,SBHA能显著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激活Caspase-3、Caspase-9、Caspase-8,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及Bcl-xl的表达,下调Survivin、XIAP及cIAP的表达。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BHA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株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蛋白激酶抑制剂/化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188)Re电脑辐射诱导不同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小艺 邹保民 +1 位作者 王健生 胡国瑛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14期2032-2033,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188Re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乳腺癌ER-75-30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其中的表达,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乳腺癌ER-75-30细胞株和非小细胞肺癌A54... 目的通过研究188Re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乳腺癌ER-75-30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其中的表达,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乳腺癌ER-75-30细胞株和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经培养后,采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88Re诱导3种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细胞周期依赖性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88Re能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0~240GBq/L)和时间的延长(6~48h),凋亡率增加,bcl-2表达减弱,bax表达增强,两者比值下降(PC-3由1.07±0.56、1.05±0.48下降至0.23±0.10、0.26±0.10),细胞阻滞于G2/M期。PC-3细胞对188Re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为ER-75-30细胞,A549对188Re的敏感性最低。结论188Re电离辐射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呈现时间剂量和周期依赖性;Bcl-2和bax均参与188Re诱导凋亡过程;不同肿瘤细胞对同一种核素的敏感性不同;并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和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8RE 电脑辐射 诱导 肿瘤 细胞凋亡 实验 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肺癌原代培养细胞中WWOX第6~8外显子缺失及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玉龙 李月川 寿凤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原代培养细胞中的抑癌基因WWOX第6~8外显子的缺失及点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肺癌手术后的肿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提取肺癌原代细胞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RNA;采用RT-PCR和DNA测序方法研究WWOX基因6... 目的:探讨肺癌原代培养细胞中的抑癌基因WWOX第6~8外显子的缺失及点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肺癌手术后的肿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提取肺癌原代细胞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RNA;采用RT-PCR和DNA测序方法研究WWOX基因6~8外显子的缺失及点突变情况。结果: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及肺癌原代培养细胞中分别检出1例及14例外显子转录本缺失,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肺癌原代培养细胞标本经测序证实WWOX基因6~8外显子均未发现点突变;WWOX基因6~8外显子缺失率与吸烟、肿瘤组织类型明显相关(P<0.05),但与肿瘤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因WWOX基因第6~8外显子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肺癌患者吸烟致癌的重要分子标志;点突变不是WWOX基因第6~8外显子失活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细胞 培养的基因 肿瘤抑制 外显子 点突变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DNA
下载PDF
SELDI技术分析体外培养不同肝细胞株差异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守怡 钱冬萌 +3 位作者 牟文凤 闫志勇 宋旭霞 王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运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似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转染乙肝病毒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与正常肝细胞株(LO2)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筛选肝细胞癌的标志蛋白,为进一步研... 目的:运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似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转染乙肝病毒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与正常肝细胞株(LO2)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筛选肝细胞癌的标志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肝癌发病的蛋白质组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培养上述3种细胞,细胞状态良好时收集细胞,裂解细胞后采用SELDI-TOF-MS技术用WCX2芯片检测HepG2,HepG2.2.15,LO2细胞内蛋白质组学的差异表达.结果:WCX2芯片共捕获91个蛋白,在Mr5000~15000区段,与正常肝细胞株比较,有7个蛋白质在两种肝癌细胞中出现明显变化,其中2个蛋白在肝癌细胞中表达量增高,5个蛋白在肝癌细胞中表达量降低;另外两种肝癌细胞株也有其各自的标志蛋白,9个蛋白分子在HepG2表达量增高,10个蛋白分子在HepG2、2、15表达量增高.结论:SELDI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可作为检测肝癌早期生物标记的方法,它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本文发现的这些组织特异性蛋白生物标记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我们从血清或组织标本中筛选和鉴定不同型别肝癌细胞之间的标志蛋白有重要意义,从而为从蛋白质水平研究肝癌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靶位的寻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蛋白质陈列分析 肝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差异蛋白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及VEGF、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慧慧 邱少敏 何耿劲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VPA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药物作用细胞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通过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VPA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药物作用细胞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通过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细胞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VPA对Bel-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0、1、2和4mmol/L VPA作用细胞72小时后,细胞的凋亡率由处理前的(2.78±0.32)%,上升为(8.79±0.53)%、(18.65±1.02)%和(36.41±1.93)%,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发现VPA作用细胞72小时后,可明显降低VEGF和bFGF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VPA通过下调Bel-7402细胞VEGF和bFGF的表达,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病理学 肝肿瘤/药物疗法 丙戊酸/药理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分析 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11
作者 曹漫明 张积仁 +2 位作者 周媛 孙海 李工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目的研究核糖体蛋白基因在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顺铂为诱导剂,采用中等剂量、间歇作用法建立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系COC_1/DDP,然后以其亲本细胞COC_1为对照,应用cDNA微阵列检测COC_1/DDP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 目的研究核糖体蛋白基因在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顺铂为诱导剂,采用中等剂量、间歇作用法建立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系COC_1/DDP,然后以其亲本细胞COC_1为对照,应用cDNA微阵列检测COC_1/DDP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结果与COC_1细胞相比,COC_1/DDP细胞对顺铂有6.2倍耐药性,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了8.9h,S期细胞减少了(27.4±2.13)%,而G_1和G_2期细胞分别增加了(19.6±3.71)%和(8.3±1.95)%。在143个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的基因中,有12个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下调,多个凋亡抑制基因表达上调,凋亡诱导基因CASP2表达下调。结论 COC_1/DDP细胞对顺铂具有耐药性,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部分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顺铂抗药性 核糖体蛋白质类 寡核苷酸类排列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刘洪金 贾森浩 +6 位作者 张莹莹 张芦芦 付艳 张力文 吴柏寿 王晓朋 杜楠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究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400μg/L的贝伐珠单抗48小时),采用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mRNA表达。将同一批处于... 目的探究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400μg/L的贝伐珠单抗48小时),采用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mRNA表达。将同一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分为6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5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50、100、200和400μg/L的贝伐珠单抗,48小时后ELISA检测直肠癌细胞及培养液上清的串珠素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肿瘤细胞串珠素mRNA及蛋白水平均上调(均P<0.05)。在细胞培养液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串珠素蛋白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引起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但未引起细胞培养液中串珠素蛋白的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类肝素硫酸蛋白聚糖类/分析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SKI-2053R对胃癌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13
作者 薛兴奎 陈晓萍 +3 位作者 左文述 宋恕平 宋现让 王兴武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11期1156-1158,共3页
目的 :研究SKI 2 0 5 3R对胃癌细胞株SGC 790 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SKI 2 0 5 3R对SGC 790 1的增殖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改变。结果 :SKI 2 0 5 3R可明显抑制SG... 目的 :研究SKI 2 0 5 3R对胃癌细胞株SGC 790 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SKI 2 0 5 3R对SGC 790 1的增殖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改变。结果 :SKI 2 0 5 3R可明显抑制SGC 790 1的增殖活性 ,改变SGC 790 1的细胞周期分布 ,降低PCNA的表达。结论 :SKI 2 0 5 3R对SGC 790 1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增殖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药理学 胃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的制备及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馨刚 吴敏 +4 位作者 李素莹 李忠宝 胡青莲 周峻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设计合成两种不同极性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观察其理化特性和在不同极性条件下的光动力学效应。方法:通过苯甲醛与吡咯活泼氢的缩合反应以及亲电取代反应制备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碘代羟基氟硼二吡咯(BPOI)和碘代甲酸甲酯氟... 目的:设计合成两种不同极性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观察其理化特性和在不同极性条件下的光动力学效应。方法:通过苯甲醛与吡咯活泼氢的缩合反应以及亲电取代反应制备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碘代羟基氟硼二吡咯(BPOI)和碘代甲酸甲酯氟硼二吡咯(BPCI)。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对该光敏剂进行理化性质表征。通过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与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检测该光敏剂活性氧产生能力,并采用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学效应。结果: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证实成功合成了两种不同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OI和BPCI。两种材料具有低毒性,且易被细胞摄取。meso位为给电子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OI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受溶剂极性影响大,而weso位为吸电子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CI则不受溶剂极性影响。结论:给电子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OI在高极性环境中产生活性氧速率慢,而在低极性环境中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大大增强,有望用于肿瘤细胞内的环境选择性光动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 光敏感药/药代动力学 光敏感药/治疗应用 肿瘤/治疗 肿瘤细胞 培养的/药物作用 光谱法 荧光 光谱分析 吡咯类/药理学
下载PDF
IL-4、紫杉醇对Lewis肺癌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AgNORs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雪峰 刘铭球 +6 位作者 喻伦银 陈德基 刁路明 刘晓翌 江曼 夏东 李蓓云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 探讨 IL - 4、紫杉醇对 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L ewis肺癌细胞 (1.2 5× 10 6 个 /鼠 )接种于 C5 7BL/ 6小鼠皮下。将 40只小鼠随机分为 、 、 、 组 ,接种后第 5天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L - 4、紫杉醇、IL - 4+紫... 目的 探讨 IL - 4、紫杉醇对 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L ewis肺癌细胞 (1.2 5× 10 6 个 /鼠 )接种于 C5 7BL/ 6小鼠皮下。将 40只小鼠随机分为 、 、 、 组 ,接种后第 5天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L - 4、紫杉醇、IL - 4+紫杉醇。第 18天处死动物。利用图像分析仪对肿瘤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 Ag NORs计数进行测量。结果  组核的面积为 37.0 37± 7.0 2 7μm2 ,周长为 2 2 .76 2± 4.312μm ,平均直径为 (3.136± 0 .35 1) μm,积分光密度为 (4 .2 94± 0 .992 ) ,Ag NORs计数为 (7.6 35± 1.16 0 ) ; 组核面积 (2 4.2 0 2±5 .0 12 )μm2 、周长 (18.6 2 5± 4.180 )μm、平均直径 (2 .6 42±0 .2 91) μm、积分光密度 (3.412± 0 .910 )、Ag NORs计数(5 .313± 0 .82 0 )比 组小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 组核面积 (18.373± 4.833)μm2 、周长 (16 .5 2 2± 2 .5 18)μm、平均直径 (2 .40 1± 0 .2 88) μm、积分光密度 (3.0 96± 0 .771)、Ag NORs计数 (2 .6 70± 0 .40 1)比 组小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 组核面积 (16 .6 6 4± 4.6 71) μm2 、周长(15 .90 1± 2 .70 0 ) μm、平均直径 (2 .2 83± 0 .30 8) μm、积分光密度 (2 .70 7± 0 .80 7)、Ag NORs计数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肺癌 细胞核形态 DNA AGNORS IL-4 紫杉醇
下载PDF
水母雪莲细胞悬浮培养合成黄酮及抗氧化活性(英文)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永刚 高敏 +1 位作者 崔建云 刘春朝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21-1427,共7页
对水母雪莲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黄酮积累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经15d液体培养可获得最大生物量干重和黄酮产量分别为17.2g·L-1和607.8mg·L-1,通过调控基本培养基种类和有机添加物可提高雪莲细胞的生长... 对水母雪莲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黄酮积累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经15d液体培养可获得最大生物量干重和黄酮产量分别为17.2g·L-1和607.8mg·L-1,通过调控基本培养基种类和有机添加物可提高雪莲细胞的生长和黄酮积累。获得的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雪莲细胞中的黄酮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雪莲 黄酮 悬浮细胞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TGF-β介导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干细胞的调控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杰 时纪元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SMMC-7721肝癌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MSCs与肝癌细胞混合注入裸鼠体内,观察种植瘤生成情况。用MSCs条件培养上清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33...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SMMC-7721肝癌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MSCs与肝癌细胞混合注入裸鼠体内,观察种植瘤生成情况。用MSCs条件培养上清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33+细胞比例改变情况。ELISA检测MSCs条件培养上清中TGF-β的浓度。TGF-β处理肝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33+细胞比例改变情况。结果裸鼠种植瘤实验显示MSCs在体内可以促进肝癌生成。体外用MSCs条件培养上清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株可上调其中CD133+细胞比例,呈时间依赖性。MSCs分泌TGF-β至培养上清,TGF-β处理肝癌细胞可上调其中CD133+细胞的比例,并亦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MSCs对肝癌干细胞具有调控作用,TGF-β参与介导MSCs的这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作用 间质干细胞 抗原 CD/分析 转化生长因子β1/药理学 肿瘤干细胞 肿瘤细胞 培养的/药物作用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联合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燕燕 尤良顺 +1 位作者 钱文斌 童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SAHA联合伊马替尼(imatinib,IM)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的协同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AHA和IM分别或联合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SAHA联合伊马替尼(imatinib,IM)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的协同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AHA和IM分别或联合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Bcr-Abl及其下游信号途径蛋白的表达、Caspase途径活化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SAHA和IM单独作用K562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生长(SAHA:F=433.8,P<0.001;IM:F=54.14,P<0.001);两药联合对细胞的生长有协同杀伤作用,联合指数CI<1。FACS分析和Hoechst荧光染色证实,SAHA和IM两药联合能加速K562细胞的凋亡,激活Caspase-3、Caspase-8和PARP,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表达。此外,SAHA和IM联用能抑制Bcr-Abl及其磷酸化水平,下调JAK2和磷酸化STAT5表达。结论:HDAC抑制剂SAHA联合IM能协同杀伤CML细胞、加速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两药联用协同抑制了Bcr-Abl及其磷酸化水平,抑制JAK2/STAT5信号途径和下调下游靶基因Mc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药物作用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药物疗法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分析 伊马替尼/治疗应用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分析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best irradiation dose of X-ray for Hep-2 cells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19
作者 刘仁明 唐伟跃 +2 位作者 张广水 张凤秋 阎新惠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69-372,共4页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human epidermis larynx carcinoma cell lines (Hep-2) which were irradiated by different doses of X-r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rra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human epidermis larynx carcinoma cell lines (Hep-2) which were irradiated by different doses of X-r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rradiation of X-ray damages the structure of the CH3 groups of the thymine in DNA, which restrains the reproduction of Hep-2 cells effectively, (2) the 8 Gy dose of X-ray irradiation changes the framework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some proteins, lipids and the nucleic acid molecules intercellular in the greatest degree, and (3) the 8 Gy dose of X-ray irradiation is the best irradiation dose for lowering the degree of the cancerization of Hep-2 cell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for the degree of the cancerization reported recently. Meanwhile, the apoptosis of these cell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FCM) primarily. It shows that the apoptotic ratio of the Hep-2 cells depends on the irradiation dose to some extent, but is not linearly. And the apoptotic ratio of the 12 Gy dose group is the maximum (20.36%), but the apoptotic ratios of the 2 to 8 Gy dose groups change li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S cell culture cell death cells CYTOLOGY Flow cytometr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RADIATI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Nucleic acids Organic acids Radiatio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spectrum analysis X rays
原文传递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of single leukemic cells
20
作者 蔡长美 陈荣 +2 位作者 林居强 李永增 冯尚源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38-940,共3页
The Raman spectra from leukemic cell line (HL60) and normal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are obtained by confocal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using near-infrared laser (785 nm) excitation. The s... The Raman spectra from leukemic cell line (HL60) and normal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are obtained by confocal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using near-infrared laser (785 nm) excitation. The scanning range is from 500 to 2000 cm^-1. The two average Raman spectra of normal PBMCs and carcinoma cells have clear differences because their structure and amount of nucleic acid, protein, and other major molecules are changed. The spectra are also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o demonstrate the two distinct clusters of normal and transformed cells. The sensitivity of this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transformed cells is 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culture Infrared devices Laser excitation Nucleic aci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aman scattering Raman spectroscopy spectrum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