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细胞与肝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许蜜蝶 李维卿 余宏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3881-3885,共5页
干细胞是存在于胚胎和成体中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有研究显示,干细胞对肿瘤组织具有较为特异的趋向性.干细胞与肝癌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着肝癌发生及转归.既往研究表明,干细胞可参与肝癌细胞生长分化... 干细胞是存在于胚胎和成体中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有研究显示,干细胞对肿瘤组织具有较为特异的趋向性.干细胞与肝癌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着肝癌发生及转归.既往研究表明,干细胞可参与肝癌细胞生长分化调控,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亦有研究证实干细胞可能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阐明干细胞在肝癌发生转归中的具体作用,可为揭示肝癌的发病机制及制定新型治疗策略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肝癌 肿瘤趋向性 促进 抑制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潜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瞿海龙 梁璐 +1 位作者 边剑飞 张冰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5年第5期93-97,共5页
干细胞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天然免疫豁免特性、向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多系分化的潜能,使其成为抗肿瘤的一种生物制剂。在肿瘤生长微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双重作用:促肿瘤形成和抗肿瘤形... 干细胞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天然免疫豁免特性、向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多系分化的潜能,使其成为抗肿瘤的一种生物制剂。在肿瘤生长微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双重作用:促肿瘤形成和抗肿瘤形成。哪种作用占优势,取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类型及来源,肿瘤细胞的类型,干细胞与机体免疫细胞、癌细胞的相互作用等。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癌细胞共培养,可促进干细胞表达该配体,具有抗肿瘤作用。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促肿瘤形成和抗肿瘤形成的特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 趋向性 抗癌
下载PDF
uPAR与肿瘤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冯梅燕 廖前进 苏琦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9-53,共5页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是一个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蛋白质,高亲和力结合并激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由此调节细胞表面蛋白水解活性。uPA...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是一个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蛋白质,高亲和力结合并激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由此调节细胞表面蛋白水解活性。uPAR在几乎所有人类肿瘤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增强肿瘤增殖、迁移、侵袭有关。本文对uPAR增强肿瘤趋向性、诱导上皮-间质转变与促进胞葬作用等新功能以及靶向uPAR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R 肿瘤趋向性 上皮-间质转变 胞葬作用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磊 郑建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66-968,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癌症的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显示了它的作用。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不同的性质,然而,不同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抗癌的应用中并没有被完全研究透彻,间充...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癌症的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显示了它的作用。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不同的性质,然而,不同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抗癌的应用中并没有被完全研究透彻,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对肿瘤的作用不同。一些研究显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也有部分文献表明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恶性肿瘤 趋向性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抗胃癌植物类中药组方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蒋先仲 郭红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407-3411,共5页
目的:为临床抗胃癌中药组方设计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中药学》(第4版)以及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对抗胃癌植物类中药的品种、抗肿瘤机制、性味归经特点以及肠道微生态环... 目的:为临床抗胃癌中药组方设计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中药学》(第4版)以及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对抗胃癌植物类中药的品种、抗肿瘤机制、性味归经特点以及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等信息进行挖掘、整理,并结合肿瘤分期进行抗胃癌植物类中药的组方设计。结果与结论:明确有抗胃癌活性的植物类中药共85种,其抗肿瘤机制以抑制增殖/生长、调节免疫、诱导凋亡、抑制侵袭/转移为主,丰度分别为0.741、0.718、0.447、0.271;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丰度分别为0.424、0.282、0.200;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丰度分别为0.612、0.518、0.271;归经以肝、肺、肾、脾经为主,丰度分别为0.553、0.424、0.376、0.365;主要涉及品种包括太子参、胡颓子叶、人参、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缬草等。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饮食习惯的改善、毒性应激的减少以及补虚、清热、消食类中药(如党参、山药、熟地黄、蒲公英、山楂等)的应用均会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产生有利影响。临床应按照"目标调节+整体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调节"的规则进行组方设计,其中胃癌早期宜以抑制增殖/生长为主,应选择性寒、凉,味辛、甘,归肝、心经的植物类中药;胃癌中期宜以抑制侵袭/转移为主,应选择性平、凉、温,味甘、苦、辛,归胃、脾、肝、肺经的植物类中药;胃癌晚期宜以调节免疫和诱导凋亡为主,应选择性温、平,味苦、甘、酸,归肾、肺、脾、胃经的植物类中药;同时辅以具肠道微环境调节作用的植物类中药,结合中医辨证和患者病情特征进行个体化组方,以充分发挥中药对胃癌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胃癌 植物类中药 中药组方设计 抗肿瘤机制 性味归经 肠道微生态环境 丰度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及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星遥 孙慧娟 +2 位作者 朱静 张洁 尚广彬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47-152,167,共7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具有多向分化和增殖的能力。BMSCs与肿瘤关系密切,除了对肿瘤具有趋向性,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具有多向分化和增殖的能力。BMSCs与肿瘤关系密切,除了对肿瘤具有趋向性,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BMSCs在肿瘤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也日趋受到重视,为肿瘤治疗拓展了研究思路。本文主要就BMSCs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肿瘤趋向性 肿瘤微环境 肿瘤基因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 被引量:3
7
作者 董会月 王瑾 +1 位作者 黄梁浒 谭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122-1128,共7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肿瘤靶向的特性,能很容易分离并扩增至需要的数量,间充质干细胞能利用病毒载体进行修饰,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潜力。目的:回顾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肿瘤趋向性、未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肿瘤靶向的特性,能很容易分离并扩增至需要的数量,间充质干细胞能利用病毒载体进行修饰,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潜力。目的:回顾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肿瘤趋向性、未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肿瘤治疗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有关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tropism,Geneticallymodified,tumor,therapy"。排除重复性研究及无关研究,共保留5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能特异地向多种肿瘤以及它们的转移灶迁移,有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同时也有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肿瘤生长。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修饰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的方式主要是携带:自杀基因、凋亡基因、抗血管发生基因、免疫刺激基因或者溶瘤病毒载体,体内外实验证实了这种方法对肿瘤的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 趋向性 基因修饰 肿瘤 治疗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筛选植物类抗肝癌中药及抗肝癌组方思路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蒋先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86-190,共5页
通过检索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学》以及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对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的品种进行挖掘整理,对其抗瘤机制以及性味归经等进行丰度分析,并结合肿瘤分期进行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组方设计... 通过检索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学》以及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对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的品种进行挖掘整理,对其抗瘤机制以及性味归经等进行丰度分析,并结合肿瘤分期进行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组方设计探索。结果共检索得到具有确切抗肝癌活性的植物类中药120味(如桑枝、枸杞子、秦艽、太子参等),其抗瘤机制以抑制肿瘤增殖及生长、调节免疫、诱导凋亡为主,其丰度分别为0.783、0.700、0.467;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丰度分别为0.408、0.283、0.183;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丰度分别为0.625、0.525、0.308;归经以肝、肾、肺、胃、脾经为主,丰度分别为0.663、0.358、0.325、0.317、0.275。抗肝癌植物类中药组方思路如下:(1)肝癌早期宜以抑制肿瘤增殖及生长为主,可选择性寒味苦辛归肝经的植物类中药;(2)肝癌中期宜以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为主,可选择性平味甘归胃、脾经的植物类中药;(3)肝癌晚期宜以调节免疫和诱导凋亡为主,可选择性温平味苦甘归肾、肺经的植物类中药;(4)治疗过程中同时辅以具肠道微环境调节作用的植物类中药。结合中医辨证和患者病情特征进行个体化组方,以充分发挥中药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抗肝癌中药组方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肝癌植物类中药 抗肿瘤机制 性味归经 肠道微生态环境 丰度 中药组方设计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文献与专利探讨中医治疗肿瘤发热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丽娟 海丽娜 +3 位作者 王瑞峰 雷娜 沈燕 秦文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2期2674-2679,共6页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肿瘤发热常用药物的规律和特点,为肿瘤发热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36年的相关文献,将符合标准的118篇文献中的处方用药归类,查出其性、味、归...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肿瘤发热常用药物的规律和特点,为肿瘤发热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36年的相关文献,将符合标准的118篇文献中的处方用药归类,查出其性、味、归经,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东方灵盾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WTM),对符合标准的360篇专利主题词进行在线统计分析。结果:对文献里涉及中药的用药规律进行统计,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甘草、柴胡、黄芩、当归、人参、地黄、白术、黄芪、知母、白芍。文献收录的156味中药多为清热药及补益药,性多寒、温,味则以苦味为先,其次为甘、辛,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肺、心经。对WTM数据库检索专利进行统计,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甘草、黄芩、黄芪、人参、当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茯苓、生姜(干姜)、党参。结论:苦寒入肝经药物为治疗肿瘤发热的常用药,常用药物为甘草、黄芩、黄芪、人参、当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热 中医药 性味 归经 文献 专利
下载PDF
Blockading a new NSCLC immunosuppressive target by pluripotent autologous tumor vaccines magnifies sequential immunotherapy 被引量:1
10
作者 Hong Wu Hongyan Li +7 位作者 Yiqiang Liu Jingchen Liang Qianshi Liu Zhigang Xu Zhongzhu Chen Xia Zhang Kun Zhang Chuan Xu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2年第7期223-238,共16页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immunosuppressive targets and insufficient activ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allow tumor cells to escape immune surveillance and disable anti-PD-1/PD-L1 immunotherapy...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immunosuppressive targets and insufficient activ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allow tumor cells to escape immune surveillance and disable anti-PD-1/PD-L1 immunotherapy.Nanobiotechnology-engineered autologous tumor vaccines(ATVs)that were camouflaged by tumor cell membrane(TCM)were designed to activate and facilitate CTLs infiltration for killing the unprotected lung tumor cells,consequently realizing the sequential immunotherapy.PDE5 was firstly screened out as a new immunosuppressive target of lung cancer in clinical practice.Immediately afterwards,phosphodiesterase-5(PDE5)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dual-target co-inhibition was proposed to unfreeze the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of NSCLC.Systematic studies validated that this ATVs-unlocked sequential immunotherapy after co-encapsulating PDE5 inhibitor and NO donor(i.e.,L-arginine)exerted robust anti-tumor effects through increasing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expression,blockading PDE5 pathway and activating systematic immune responses,which synergistically eradicated local and abscopal lung cancers in either orthotopic or subcutaneous models.The pluripotent ATVs that enable PDE5 inhibition and sequential immunotherapy provide a new avenue to mitigate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and magnify anti-PD-1/PD-L1 immun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logous tumor vaccines(ATVs) Sequential immunotherapy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tumor tropism Immune escape target
原文传递
神经干细胞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林明 楚世峰 +2 位作者 姜懿纳 罗飘 陈乃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0-516,共7页
神经干细胞具有肿瘤趋向性,可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神经干细胞能跨越血脑屏障;而且在肿瘤微环境下,神经干细胞与肿瘤细胞优先接触,然后包围靶细胞。基于以上特性,可利用神经干细胞作为运输载体,将治疗病毒、酶/前药、基因或自杀基因等选... 神经干细胞具有肿瘤趋向性,可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神经干细胞能跨越血脑屏障;而且在肿瘤微环境下,神经干细胞与肿瘤细胞优先接触,然后包围靶细胞。基于以上特性,可利用神经干细胞作为运输载体,将治疗病毒、酶/前药、基因或自杀基因等选择性靶向胶质瘤细胞。神经干细胞还可通过各种不同的基因修饰,以达到更可靠、更安全及更有效的胶质瘤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肿瘤趋向性 载体 胶质瘤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神经干细胞对脑肿瘤干细胞体内外趋向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爽 张剑宁 +5 位作者 尹丰 郭欣茹 王淑为 张宽 范文红 范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2-1175,共4页
目的探讨人神经干细胞(hNSCs)对脑肿瘤干细胞(BTSCs)的趋向性。方法利用神经球培养方法培养胶质母细胞瘤(GBM)来源的BTSCs。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hNSCs对BTSCs的体外趋向性;利用立体定向注射的方法,建立裸鼠颅内AAV—E... 目的探讨人神经干细胞(hNSCs)对脑肿瘤干细胞(BTSCs)的趋向性。方法利用神经球培养方法培养胶质母细胞瘤(GBM)来源的BTSCs。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hNSCs对BTSCs的体外趋向性;利用立体定向注射的方法,建立裸鼠颅内AAV—EGFP—BTSCs移植瘤模型,将标记有红色荧光蛋白(RFP)的人源性NSCs(hNSCs)接种到移植瘤对侧脑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hNSCs向移植瘤的迁移情况及在移植瘤体内的分布。结果GBM组织中可分离扩增到CDl33+和Nestin+的BTSCs细胞,BTSCs在体外以神经球的形式生长,将这些细胞接种到裸鼠颅内可形成新的胶质瘤。细胞迁移实验显示体外培养的hNSCs可向BTSCs定向迁移,裸鼠颅内移植瘤实验显示hNSCs可在颅内沿切线向BTSCs移植瘤定向迁移,并能穿透肿瘤组织,到达瘤组织中心区。结论外源hNSCs对BTSCs具有明确的体内外趋向性。这一特性可被用于干细胞为载体的基因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脑肿瘤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趋向性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文杰 汪建样 +1 位作者 殷明 殷嫦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2,共5页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具有分泌特定细胞因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适用于基因编辑、安全性好及肿瘤趋向性等特性。有较多的研究者研究HUMSCs对肿瘤的作用,试图将HUMSCs作为肿...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具有分泌特定细胞因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适用于基因编辑、安全性好及肿瘤趋向性等特性。有较多的研究者研究HUMSCs对肿瘤的作用,试图将HUMSCs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就HUMSCs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趋向性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基于药物归经理论简析清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莎 荆志伟 +3 位作者 罗秋月 吉萌萌 武红莉 叶霈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876-1881,共6页
中药治疗肿瘤具有多方位、多靶点、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已成为抗肿瘤新药研究的重要方向。多种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包括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共5类27种。基于药物归经理论,提出在辨证论治的前... 中药治疗肿瘤具有多方位、多靶点、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已成为抗肿瘤新药研究的重要方向。多种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包括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共5类27种。基于药物归经理论,提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确立清热解毒的治法后,参考肿瘤器官分类法,选用入脏的清热药;根据疼痛部位所属循行经络,选药治疗癌性疼痛;结合解剖部位、发热特点、其他兼证,确定关键归经,选药治疗癌性发热;归经用药,可使药物作用直达特定部位,治疗放疗、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药 抗肿瘤 药物归经 分经论治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胶质瘤干细胞趋向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瑾 苏小营 +2 位作者 董桂娟 李罡 刘振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向胶质瘤干细胞的趋化迁移功能及其内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并鉴定UCMSCs,用软、硬琼脂糖凝胶培养基质联合胶质瘤干细胞维持因子[表皮生长因子(ZGV)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胶...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向胶质瘤干细胞的趋化迁移功能及其内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并鉴定UCMSCs,用软、硬琼脂糖凝胶培养基质联合胶质瘤干细胞维持因子[表皮生长因子(ZGV)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胶质瘤干细胞限定在静息、增殖和分化状态,分别为软琼脂+EGF+bFGF组、硬琼脂+EGF+bFGF组、硬琼脂组,持续培养3组干细胞克隆球7d并绘制克隆球直径生长曲线;培养72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胶质瘤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3组胶质瘤干细胞克隆球CDl33、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Ki67)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UCMSCs向不同状态胶质瘤干细胞的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状态胶质瘤干细胞培养液中干细胞因子(SCF)、基质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用培养72h的3组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为培养基培养UCMSCs,Westernblotting检测UCMSCs中c-Kit、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2~7d时硬琼脂+EGF+bFGF组和硬琼脂组胶质瘤干细胞克隆球直径大于软琼脂+EGF+bF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软琼脂+EGF+bFGF组、硬琼脂+EGF+bFGF组、硬琼脂组胶质瘤干细胞分别限定在静息、增殖和分化状态;软琼脂+EGF+bFGF组胶质瘤干细胞克隆球高表达CDl33[(95.79±5.31)%],硬琼脂+EGF+bFGF组细胞克隆球高表达Ki67[(89.39±7.45)%]、GFAP[(63.49±16.54)%];硬琼脂组细胞克隆球高表达GFAP[(97.36±3.48)%];Transwell实验显示硬琼脂+EGF+bFGF组细胞迁移百分率高于软琼脂+EGF+bFGF组、硬琼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琼脂+EGF+bFGF组条件培养液中SCF、SDF.1和VEGF蛋白的含量高于软琼脂+EGF+bFGF组和硬琼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僻0.05);UCMSCs培养于硬琼脂+EGF+bFGF组条件培养液中时c-Kit、CXCR4和VEGF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软琼脂+EGF+bFGF组和硬琼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MSCs向静息状态下的胶质瘤干细胞存在靶向迁移功能缺陷,SCF/c—Kit、SDF-1/CXCR4和VEGF/VEGFR轴表达缺陷可能是其潜在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趋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