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bl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from Taibei sag, Turpan-Hami Basin, NW China
1
作者 NI Yunyan LIAO Fengrong +3 位作者 GONG Deyu JIAO Lixin GAO Jinliang YAO Limi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3期531-542,共12页
Turpan-Hami Basin is a major petroliferous basin in China. To date the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Taibei sag. The origin and source of natural gas in the Taibei sag has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To ... Turpan-Hami Basin is a major petroliferous basin in China. To date the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Taibei sag. The origin and source of natural gas in the Taibei sag has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origin and source of the natural gas in the Taibei sag,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local geological backgrounds, this study collected 23 gas samples from the Baka, Qiuling, Shanshan and Wenmi oil fields in the Taibei sag and analyzed the sample composition, stabl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es of all the gas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ses from the four oil fields in the Taibei sag are dominated by hydrocarbon gas and belong to wet gas. Methane accounts for 65.84% to 97.94%, the content of heavy hydrocarbon (C2-5) can be up to 34.98%, while the content of nonhydrocarbon (CO2, N2) is trace. The δ13C1 value is –44.9‰ to –40.4‰,δ13C2 is –28.2‰ to –24.9‰,δ13C3 is –27.1‰ to –18.0‰ and δ13C4 is –26.7‰ to –22.1;while the variation of δD1 is not significant from –272‰ to –252‰,δD2 is –236‰ to –200‰ and δD3 is –222‰ to –174‰. Methane and its homologues (C2-5) are characterized by normal stabl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distribution pattern, i.e., with the increase of carbon number, methane and its homologues become more and more enriched in 13C or D (δ13C1<δ13C2<δ13C3<δ13C4<δ13C5,δD1<δD2<δD3),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features of typical thermogenic gas. All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gases in the four oil fields are coal-derived gas with low maturity (Ro averaged at 0.7%), and are sourced from the Middle-Lower Jurassic coal measure. The hydrogen isotopic data of natural gas are affected by both thermal maturity and the water medium of the environment where source rocks are formed. The hydrogen isotopic data indicate that the source rocks are formed in terrestrial limnetic facies with freshwater. Natural gases from Well Ba23 and Well Ke19 experienced biodegradation in the lat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pan-Hami Basin Taibei sag JURASSIC carbon ISOTOPE HYDROGEN ISOTOPE coal-derived GAS low MATURE GAS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2
作者 陈旋 张华 +5 位作者 林霖 刘俊田 苟红光 李新宁 程祎 尤帆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9,共16页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深层煤岩气形成富集条件,建立了深层煤岩气富集成藏模式,预测了台北凹陷煤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台北凹陷深层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为中低阶、原生结构、割理发育的低灰、低水、富镜质组煤层;(2)煤储层孔渗较高且受埋深影响不明显,煤层段气测异常普遍且储层吸附性能中等—好,具有游离气与吸附气共存、试采快速见气、气组分齐全等特征;(3)台北凹陷煤岩气的油气供给充注,可以形成正向构造带“调整型”和斜坡及洼陷区“自生自储型”两种成藏模式;(4)台北凹陷煤岩气资源丰富,西山窑组主煤层煤岩气资源量近3×10^(12)m^(3)。根据煤岩气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综合评价优选出温吉桑构造带、小草湖南斜坡为深层煤岩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西山窑组 深层煤岩气 地质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陆相压性浅水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 被引量:6
3
作者 沈武显 樊太亮 +2 位作者 宫雪 牛新生 毛治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8,共6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建立了吐鲁番拗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并于层序格架内分析了隐蔽油气藏成藏要素及生储盖组合特征。进一步探讨了陆相压性浅水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发育特征与...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建立了吐鲁番拗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并于层序格架内分析了隐蔽油气藏成藏要素及生储盖组合特征。进一步探讨了陆相压性浅水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从储层性质横向变化的机理及形成圈闭的控制因素出发,将研究区内隐蔽圈闭划分为岩性、地层和复合圈闭3大类、8亚类,对各种圈闭类型、成藏特征及其发育区域和层位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纵向上岩性和地层圈闭分别受控于层序界面和体系域,复合圈闭受构造活动期次及岩性侧向封堵的复合条件控制,而在平面展布上隐蔽圈闭具有条带状的特征;进而对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性浅水湖盆 层序地层 隐蔽油气藏 勘探实践 吐鲁番拗陷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格架内有利储集砂体分布规律 被引量:6
4
作者 沈武显 樊太亮 +2 位作者 郭刚 高志前 宫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72-1678,共7页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确定3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侏罗纪时期南部物源发育,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南薄北厚的特点;...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确定3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侏罗纪时期南部物源发育,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南薄北厚的特点;其层序形成具缓坡背景浅水湖盆和具沉积坡折背景浅水湖盆2种发育模式;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共发育5套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其中三间房组下部沉积的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中厚层-厚层砂岩层是研究区最有利储集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中下侏罗统 层序地层格架 发育模式 有利储集砂体
下载PDF
陆相压性浅水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武显 樊太亮 +2 位作者 宫雪 毛治国 牛新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了研究陆相压性浅水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发育机制与分布规律,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方法,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划分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并在层序格架内分析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要素及生储盖组合特... 为了研究陆相压性浅水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发育机制与分布规律,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方法,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划分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并在层序格架内分析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要素及生储盖组合特征。从储层性质在横向上发生变化的成因机理出发,将岩性地层圈闭划分为2大类共7种,对岩性地层圈闭各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岩性地层圈闭在纵向分布上受控于层序界面和体系域,而不同类型岩性地层圈闭在平面上具有带状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岩性地层 压性浅水湖盆 吐鲁番坳陷 中下侏罗统
下载PDF
博格达山构造演化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肖冬生 陈旋 +4 位作者 康积伦 陈永慧 刘文辉 朱景芬 魏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77-3885,共9页
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伴随着吐哈盆地成盆、充填的整个过程,盆内构造格局、储层展布、油气运移等与博格达山演化过程密不可分。通过研究台北凹陷西缘发现:燕山期—喜山期博格达山隆升过程直接影响着侏罗系—第三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特征... 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伴随着吐哈盆地成盆、充填的整个过程,盆内构造格局、储层展布、油气运移等与博格达山演化过程密不可分。通过研究台北凹陷西缘发现:燕山期—喜山期博格达山隆升过程直接影响着侏罗系—第三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而控制着生、储、盖等成藏要素;中晚燕山期及喜山期隆升形成的逆冲褶皱构造、区域断裂及不整合面控制着圈、运、保等成藏要素,进而控制着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整个过程。中晚燕山期—喜山期六排逆冲褶皱带南、北拓展及各褶皱带间叠合连片为研究区下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博格达山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台南凹陷构造演化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志军 李斌 陈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台南凹陷历经觉罗塔格前陆坳陷 (C2 P1 )和博格达前陆坳陷 (P2 J)两个阶段。晚二叠世以来 ,台南凹陷为吐哈盆地北倾斜坡上的次一级凹陷。由于早二叠世南部觉罗塔格前陆盆地向北部博格达前陆盆地演变 ,桃东沟群沉积末抬升剥蚀 ,印支末早... 台南凹陷历经觉罗塔格前陆坳陷 (C2 P1 )和博格达前陆坳陷 (P2 J)两个阶段。晚二叠世以来 ,台南凹陷为吐哈盆地北倾斜坡上的次一级凹陷。由于早二叠世南部觉罗塔格前陆盆地向北部博格达前陆盆地演变 ,桃东沟群沉积末抬升剥蚀 ,印支末早燕山的构造反转、裸露剥蚀、块断掀斜、构造肢解等三次较大的改造 ,决定了台南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局限、热演化程度低、资源潜力小 ,以低熟稠油为主。因此 ,鲁克沁巨大稠油油藏的油应主要来自台北凹陷。鲁克沁圈闭形成期为印支晚期 ,成藏期为印支末燕山早期 ,油气运聚成藏后遭受进一步稠化、调整运移及破坏 ,使鲁克沁构造带形成众多的断块稠油油藏和沥青封堵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台南凹陷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规律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侏罗系层序划分及沉积体系演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青鹏 杨占龙 +1 位作者 李红哲 韩小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8-355,459,共9页
在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以区域沉积背景分析为先导,在明确台北凹陷西缘沉积主控因素的前提下,分析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 在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以区域沉积背景分析为先导,在明确台北凹陷西缘沉积主控因素的前提下,分析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分析,为在研究区开展储、盖层评价、生储盖层组合分析、勘探层系优选和各类型油气藏区带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西缘 层序 沉积体系 演化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刚 樊太亮 +2 位作者 于炳松 付国斌 陈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露头剖面、钻/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进行了露头剖面层序划分、钻/测井层序界面识别、井间层序划分与对比及地震层序划分。结果显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包含着10个四级层...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露头剖面、钻/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进行了露头剖面层序划分、钻/测井层序界面识别、井间层序划分与对比及地震层序划分。结果显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包含着10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更接近自然沉积旋回,即下部以河流相或辫状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岩为主,夹薄层泥质岩,上部则以滨浅湖相泥质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并建立了以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为目标的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侏罗统 高精度 层序地层 基准面 旋回 吐鲁番坳陷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盆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左胜杰 庞雄奇 +1 位作者 金之钧 袁明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深盆气藏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台北凹陷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具备了形成深盆气藏的构造条件,目前仍在生气的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在第一生气高峰阶段生成的天然气构成了本区深盆气... 深盆气藏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台北凹陷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具备了形成深盆气藏的构造条件,目前仍在生气的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在第一生气高峰阶段生成的天然气构成了本区深盆气藏的主要气源。中、下侏罗统储集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西山窑组及其以下储集层的孔隙度通常小于10%,渗透率小于4×10-3μm2.三套区域性盖层与局部盖层相匹配,在空间上构成了严密的顶封和底封条件。台北凹陷深盆气的最有利勘探区位于小草湖洼陷,源-藏伴生、气层负压异常、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普遍含气、无统一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倒置等现象均表明该区发育深盆气藏。预测小草湖洼陷深盆气地质储量为5658×108m3,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气 地质条件 成藏特征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圈闭
下载PDF
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双层结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成学 肖荣阁 +2 位作者 师永民 何勇 贺顺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0,共3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到第三系盆地结构类型,究竟是属于断陷型盆地还是坳陷型盆地,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此,通过进行台北凹陷西部区域地层对比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划分,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与沉积演化,开展了沉积体系划分...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到第三系盆地结构类型,究竟是属于断陷型盆地还是坳陷型盆地,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此,通过进行台北凹陷西部区域地层对比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划分,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与沉积演化,开展了沉积体系划分和沉积相带展布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侏罗系到第三系存在着双层结构,即在侏罗纪属于坳陷盆地,发育大型三角洲和滨浅湖及深湖、半深湖沉积;而在白垩纪和第三纪则属于山前断陷型盆地,南北短轴方向上发育山麓洪积扇体系。这一结论为理清该区侏罗纪到第三纪沉积构造演化及盆地类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该区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岩性油气藏分布区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侏罗纪 第三纪 坳陷盆地 断陷盆地 双层结构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冬生 杨占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9-686,共8页
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配置关系出发,分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盖层与断裂共同控制着油气垂向运移的距离及层位;古构造背景、不整合面、输导断裂与储层砂体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 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配置关系出发,分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盖层与断裂共同控制着油气垂向运移的距离及层位;古构造背景、不整合面、输导断裂与储层砂体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通道和距离;基准面旋回、沉积微相类型与现今构造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的垂向聚集层位及平面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油源条件及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总结出研究区4种主要成藏模式:源内为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近源为短距离垂向—侧向运移—断层或局部构造成藏模式;远源为长距离侧向运移—不整合面上下成藏模式;油气再次分配运聚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油源浅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卫延召 戴金星 赵长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吐哈盆地是我国唯一发现的一个油气以煤成油为主的盆地 ,其中台北凹陷是吐哈盆地的主体凹陷 ,也是发现油气最多的凹陷。以丘陵构造带为界 ,可将台北凹陷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原油的特征具有典型的煤成油特征 ,西部原油的特征则界于湖相... 吐哈盆地是我国唯一发现的一个油气以煤成油为主的盆地 ,其中台北凹陷是吐哈盆地的主体凹陷 ,也是发现油气最多的凹陷。以丘陵构造带为界 ,可将台北凹陷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原油的特征具有典型的煤成油特征 ,西部原油的特征则界于湖相油和煤成油之间。从表面上看 ,西部原油特征具有混源特征 ,但从原油碳同位素、饱芳比、姥植比等指标的分布区间进行分析 ,西部原油这些指标值的分布区间明显小于东部原油。因此 ,西部原油不可能由湖相油和煤成油混合而成 ,而是由性质界于典型湖相泥岩和煤系源岩之间的中、下侏罗统湖相泥岩所生成。根据石油地质综合分析 ,胜北次凹的前侏罗系烃源岩并非台北凹陷西部原油的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油 煤成油 台北凹陷 吐哈盆地 油气勘探 油源
下载PDF
吐哈盆地红台构造带气田成藏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爱民 楼章华 +1 位作者 曹飞凤 李华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4,19,共4页
小草湖次凹红台构造带气田是吐哈盆地主要的天然气分布区,但其成藏动力学机制尚不清楚。为此,研究了吐哈盆地红台构造带气田的成藏机制。结果认为,分布于七克台组、三间房组、西山窑组三段和四段的油气主要来之于次凹中西山窑组和八道... 小草湖次凹红台构造带气田是吐哈盆地主要的天然气分布区,但其成藏动力学机制尚不清楚。为此,研究了吐哈盆地红台构造带气田的成藏机制。结果认为,分布于七克台组、三间房组、西山窑组三段和四段的油气主要来之于次凹中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的煤岩、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燕山运动的中、晚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小草湖次凹侏罗系地下流体动力场演化的阶段性,进而决定了红台构造带气田的两次成藏期:白垩纪和第四纪,且白垩纪为主要成藏期;区域水动力作用的缺失和后期源岩供油气量偏小使得第四纪油气成藏作用对红台构造带气田的形成贡献不大,而研究区现今低压的存在则与红台气田的整体深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小草湖次凹 侏罗纪 气田 成藏动力学 气藏形成
下载PDF
托克逊凹陷伊拉湖构造成藏特点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志平 康永尚 +3 位作者 杨珍祥 焦立新 杨松岭 鲜本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4,共4页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伊拉湖构造1988年发现三叠系油气藏,此后该凹陷勘探未获新突破。从油源、储集层、盖层及油气运移条件看,伊拉湖构造至乌苏构造的区域属于同一成藏组合带,在中燕山期受乌苏断裂控制,晚燕山期以来受伊拉湖断裂控制。根...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伊拉湖构造1988年发现三叠系油气藏,此后该凹陷勘探未获新突破。从油源、储集层、盖层及油气运移条件看,伊拉湖构造至乌苏构造的区域属于同一成藏组合带,在中燕山期受乌苏断裂控制,晚燕山期以来受伊拉湖断裂控制。根据对伊拉湖构造成藏条件的解剖,该成藏组合带以二叠系为主要油源,以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上三叠统下段为储集层,以上三叠统上段及以上地层为盖层和上覆岩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但包含伊拉湖构造的伊拉湖构造带南端晚侏罗世以后构造运动剧烈,油气藏保存条件较差,而伊拉湖断裂下盘沿乌苏断裂至乌苏构造的区域构造继承性发展,断裂发育较少,保存条件较好,是托克逊凹陷进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托克逊凹陷 三叠系 成藏组合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倪云燕 廖凤蓉 +3 位作者 龚德瑜 焦立新 高金亮 姚立邈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9-520,共12页
吐哈盆地为中国重要的富油气盆地,目前该盆地的天然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台北凹陷,有关台北凹陷的天然气成因和来源一直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分析台北凹陷巴喀、丘陵、鄯善和温米等4个油气田23个天然气样品的组分和碳氢同位素组成,结合前期红... 吐哈盆地为中国重要的富油气盆地,目前该盆地的天然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台北凹陷,有关台北凹陷的天然气成因和来源一直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分析台北凹陷巴喀、丘陵、鄯善和温米等4个油气田23个天然气样品的组分和碳氢同位素组成,结合前期红台和丘东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开展天然气成因和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台北凹陷巴喀、丘陵、鄯善和温米等地区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为65.84%~97.94%,重烃(C_(2—5))含量高达34.98%,非烃气体(CO_2、N_2)含量非常低,为湿气。天然气δ^(13)C_1值为–44.9‰~–40.4‰,δ^(13)C2值为–28.2‰~–24.9‰,δ^(13)C_3值为–27.1‰~–18.0‰,δ^(13)C_4值为–26.7‰~–22.1‰;天然气δD1值变化不大,为–272‰~–252‰,δD_2为–236‰~–200‰,δD_3为–222‰~–174‰。甲烷及其同系物(C_(2—5))基本上为碳氢同位素组成正序排列(δ^(13)C1<δ^(13)C_2<δ^(13)C_3<δ^(13)C_4<δ^(13)C_5、δD_1<δD_2<δD_3),与典型的有机成因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一致。研究区天然气为成熟度较低的煤成气(Ro均值为0.7%),主要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天然气氢同位素组成受到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和形成环境水介质的影响,数据表明研究区天然气烃源岩为陆相淡水湖沼沉积。巴喀油田巴23井和柯19井天然气后期发生次生改造,为生物改造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侏罗系 碳同位素组成 氢同位素组成 煤成气 低熟气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层含油气前景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代生 焦立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6-201,共6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内二叠、三叠系两套烃源岩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具备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三套生储盖组合,以上二叠统为生油层,中、上三叠统为储油层的生储盖组合最为有利,而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类型;下侏罗统存在两...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内二叠、三叠系两套烃源岩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具备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三套生储盖组合,以上二叠统为生油层,中、上三叠统为储油层的生储盖组合最为有利,而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类型;下侏罗统存在两套局部储盖组合,其圈闭分布与二叠、三叠系的圈闭分布基本一致。综合评价认为:鄯善孤形带、红连区带、葡北带和北部山前带是台北凹陷开展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深层 石油地质学 油气勘探 含油气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左胜杰 庞雄奇 姜振学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3-17,共5页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 ,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研究区煤源岩在埋深 5 0 0m左右同时进入排甲烷气、排重烃气门限 ,并于 2 0 0 0m左右进入排液态烃门限。在埋深为 35 0 0m左右达到排烃...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 ,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研究区煤源岩在埋深 5 0 0m左右同时进入排甲烷气、排重烃气门限 ,并于 2 0 0 0m左右进入排液态烃门限。在埋深为 35 0 0m左右达到排烃高峰。现今 1m3 源岩排出的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量分别为 6 4.72m 3、3.82m 3和 34 .97kg。煤源岩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四种相态排运油气 ,其中油溶相和游离相起决定作用。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效率分别为 73.5 %、6 6 .1%和 6 9.9%。排烃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水溶—扩散相初始排气阶段、早期游离相大量排气阶段和中期游离相大量排液态烃阶段 ,为三阶段多相态排油气地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排烃 模拟 侏罗系 煤源岩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七克台组孢粉组合
19
作者 吉利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4-61,共8页
对采自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1井和草南1井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在七克台组共发现孢粉化石32属54种,依据属种含量分布特征与地层意义,孢粉组合可确立为以Cranu-latisporites-Classopollis-Podocarpidites为代表的组合,其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 对采自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1井和草南1井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在七克台组共发现孢粉化石32属54种,依据属种含量分布特征与地层意义,孢粉组合可确立为以Cranu-latisporites-Classopollis-Podocarpidites为代表的组合,其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含量为68.7%,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31.3%,与邻区及国内其他地区同时代孢粉组合的对比,认为七克台组孢粉组合与我国陕甘宁盆地中部直罗组、甘肃靖远王家山组、河北北部九龙山组所含的孢粉组合较相似,其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晚期,大致相当Bathonian-Callovian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盆地 凹陷 孢粉组合 地层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七克台组二段致密油成藏条件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越 黄志龙 +3 位作者 李天军 张华 李宏伟 周亚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8,共12页
为了深入分析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七克台组二段致密油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有效促进致密油勘探,开展了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①七克台组二段发育一套微咸水湖相低熟烃源岩,TOC质... 为了深入分析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七克台组二段致密油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有效促进致密油勘探,开展了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①七克台组二段发育一套微咸水湖相低熟烃源岩,TOC质量分数平均值为1.78%,有机质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烃源岩品质良好。②七克台组二段中部发育一套致密混积岩储层,孔隙度为2.6%~7.8%,渗透率普遍<1.0 m D,孔隙结构及连通性中等,允许流体流动的孔喉直径下限为50 nm,可动流体孔隙度下限为2.6%,致密油可动性较强。③优质烃源岩分布、油源断裂、有利沉积相带共同控制了致密油藏的分布,具有"自源供烃、断-缝输导、优势相带控藏"的特征,根据控藏要素可划分出2类致密油勘探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促进吐哈盆地胜北洼陷致密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成藏条件 七克台组二段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