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族民间宗教“勃”及其民俗功能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蔡秀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7,共4页
“勃”是流行在青海互助等地的一种原始的民间宗教活动,是土族富有敬畏和崇拜意识的世俗节日,展示了土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以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姚马村的“勃”为例,对土族民间宗教的民俗功能进行探索和分析,进一步研究土族... “勃”是流行在青海互助等地的一种原始的民间宗教活动,是土族富有敬畏和崇拜意识的世俗节日,展示了土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以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姚马村的“勃”为例,对土族民间宗教的民俗功能进行探索和分析,进一步研究土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民俗功能
下载PDF
一个土族村庄的人口变迁及村庄共同体构建——基于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巴洪村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党永芬 阿进录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95,共7页
本文对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巴洪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包括人口的一般特征、文化与教育的基本情况、人口的从业分布和劳动力流动等人口发展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构建村庄共同体角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土族 人口变迁 村庄共同体
下载PDF
散杂居地区土族婚姻圈变迁研究——以甘肃临夏积石山县三二家村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洁 黄青卓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68-73,共6页
多元文化环境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三二家村土族的婚姻圈发生了变迁。受地域、宗教、血缘、经济等因素影响,族内婚制对三二家村土族婚姻的影响逐渐淡化,族际婚为大多数土族所接受。三二家村土族婚姻圈呈现出一定民族偏好、遵循... 多元文化环境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三二家村土族的婚姻圈发生了变迁。受地域、宗教、血缘、经济等因素影响,族内婚制对三二家村土族婚姻的影响逐渐淡化,族际婚为大多数土族所接受。三二家村土族婚姻圈呈现出一定民族偏好、遵循就近原则、代际差异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地区 土族婚姻圈 三二家村
下载PDF
河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土族及其先民的生存和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廷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30-33,共4页
文章从河湟地区独特的地理地形和经济生活环境入手,分析土族及其先民在河湟生存发展的原因,进而阐释了地理环境对土族迁徙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河湟 土族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青海省土族学生1991,1999年视力不良率的动态分析
5
作者 张青莲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4-56,49,共4页
本文对 1991、1999年青海省土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视力部分进行分析 ,并与既往的资料进行比较 ,总结土族学生预近工作的经验 ,为有关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青海省 土族学生 视力 近视
下载PDF
《皇清职贡图》所绘清代土族图像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薇 苍铭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29,共8页
清乾隆时期,清廷为了解境内外民族的分布与文化特点,组织绘制了《皇清职贡图》。通过分析其中所绘清代土族先民形象,可以认为清代土族先民一直在与周边汉、藏、蒙古、回、撒拉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他们在体貌特征上接近北方游牧民族... 清乾隆时期,清廷为了解境内外民族的分布与文化特点,组织绘制了《皇清职贡图》。通过分析其中所绘清代土族先民形象,可以认为清代土族先民一直在与周边汉、藏、蒙古、回、撒拉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他们在体貌特征上接近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上则与内地汉人趋同,清代河湟地区各民族在血缘上、文化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清职贡图》 清代 土族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土族、撒拉族7-18岁学生3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本文根据全国体质监测公报,对青海的两个特有的民族土族、撒拉族7-18岁学生的身体素质3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两民族三项素质水平均低于全国均值水平。结合青海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民族风俗习惯,寻找出三项身体素质提高缓慢的... 本文根据全国体质监测公报,对青海的两个特有的民族土族、撒拉族7-18岁学生的身体素质3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两民族三项素质水平均低于全国均值水平。结合青海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民族风俗习惯,寻找出三项身体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及对策,以求促进土族、撒拉族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的更快提高,提高民族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土族 撒拉族 身体素质 分析
下载PDF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8
作者 东智才旦 《西藏艺术研究》 2021年第2期70-74,88,共6页
本文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来解析土族《格萨尔》中传统手工业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类型与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传统手工业形成的目的是为解决围绕衣食住行而产生的生存问题;其发展类型是从简单的石器加工向铁器冶炼、纺织技术和房屋构造技术... 本文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来解析土族《格萨尔》中传统手工业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类型与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传统手工业形成的目的是为解决围绕衣食住行而产生的生存问题;其发展类型是从简单的石器加工向铁器冶炼、纺织技术和房屋构造技术渐进发展;其体现的作用则是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转变。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土族《格萨尔》中折射出来的民俗生活,了解传统手工业与生活形态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它所传递的信息与人类发展思维有着相应一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手工业 技能 发展
下载PDF
文化的持守:土族纳顿节民俗体育文化的仪式性考察
9
作者 马祥 陈冰 +1 位作者 唐元超 赵忠玲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年第3期38-43,共6页
纳顿节是土族民俗体育的典型代表,是土族人民文化心理、宗教礼仪的符号标志。为了进一步了解土族纳顿节民俗体育文化的符号性内涵,运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青海民和县三川土族纳顿节民俗体育文化进行了仪式性考察,从... 纳顿节是土族民俗体育的典型代表,是土族人民文化心理、宗教礼仪的符号标志。为了进一步了解土族纳顿节民俗体育文化的符号性内涵,运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青海民和县三川土族纳顿节民俗体育文化进行了仪式性考察,从其文化的起源、仪式的过程、文化的特性、文化认同、价值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充分挖掘其仪式性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文化 仪式性 土族纳顿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