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sparagus polysaccharide on the number and activity of erythrocyte complement receptor 1 (CD35) of S_(180) mice
1
作者 JI Yu-bin,MIN Yong-cui,JI Chen-feng(Center of Research on Life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76,China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Natural Anticancer Drugs,Ministry of Education,Harbin 150076,China)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9-69,共1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sparagus officinalis polysaccharide on the number and activity of erythrocyte complement receptor 1 in S180 mice.Methods Red blood cells from mice venous blood were labeled by rat an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sparagus officinalis polysaccharide on the number and activity of erythrocyte complement receptor 1 in S180 mice.Methods Red blood cells from mice venous blood were labeled by rat anti-mouse CD35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FITC-conjugated goat anti-mouse antibody.Using flow cytometry,we determined the number of ECR1.Using microscope,we studied the adherence between erythrocyte immunity and C3b receptor or tumor-cell by RBC-C3bRR and DTER.Results Comparing the mean value of the number of CR1 on each RBC of high and middle groups with control groups,the mean value of the number of CR1,RBC-C3bRR and DTER of Asparagus officinalis polysaccharide groups a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s Asparagus officinalis polysaccharide can improve the erythrocyte function of S180 mice,which may be one of its most important antitumor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ARAGUS OFFICINALIS polysaccharide ERYTHROCYTE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 the NUMBER of ECR1 RBC-C3B RR DTER
下载PDF
Activation of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via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2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敏华 陈明亮 +1 位作者 Heribert Stoiber Manfred P Dierich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802-1808,共7页
Background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2 (CR2) is the receptor for C3d and C3dg and for Epstein Barr virus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xplore whether CR2 can independently mediate the activation of mitogen activated pro... Background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2 (CR2) is the receptor for C3d and C3dg and for Epstein Barr virus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xplore whether CR2 can independently mediate the activation of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 including ERK, JNK, and p38MAPK), and to highligh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D 4 + cell deletion in AIDS Methods HOS cells (HOS CR2) and HOS CD4 cells (HOS CD4CR2) stably expressing CR2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n identified by FACS and Western blotting Activation and blocking tests of MAPKs were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Cell Titer 96 Aqueous One Solution Reagent Results FAC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of HOS CR2 and HOS CD4CR2 cells were greater than 96%, and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the CR2 expression levels on HOS CR2 and HOS CD4CR2 cells were high Activation and blocking tests of MAPKs (ERK, JNK, and p38MAPK) were carried out in HOS CR2, HOS CD4, and HOS CD4CR2 cells The activation of MAPKs in HOS CR2 cells stimulated with PMA (100 ng/ml) and NHS (10%) was identical The activation of MAPKs increased at 5 minutes, reached a peak at 10 minutes, and decreased to baseline within 30 minutes, all in a time dependent manner; the activation of MAPKs was blocked by anti CR2 McAb, PD98059 (inhibitor of ERK), and Wortmanin (inhibitor of PI 3K), respectively In HOS CD4 cells, MAPKs were activated by HIV gp160 In HOS CD4CR2 cells, MAPK activation was induced by HIV gp160, 10% NHS, and HIV gp160+10%NHS; phosphorylation of p38MAPK was dramatically induced by HIV gp160+NHS, and lasted for 1 hour The cell prolife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HIV gp160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OS CD4 and HOS CD4CR2 cells ( P <0 01) and that NHS enhanced the effect of HIV gp160 ( P <0 01) Conclusions The activation of MAPKs is independently mediated by CR2 and that anti CR2 McAb, PD98059, and Wortmanin block the activation of MAPK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s of HOS CD4CR2 cells show that CR2 plays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IV infection, especially in the inhibition of CD 4 + cell prolif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2 · signal transduction ·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原文传递
小剂量辛伐他汀对心肾综合征患者补体水平及补体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治 黄进 +1 位作者 李益民 严雪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6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心肾综合征(CRS)患者服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Ⅰ型(CR1)、Ⅱ型(CR2)补体受体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入选2012年1~12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门诊和病房住院的CRS患者56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 目的观察心肾综合征(CRS)患者服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Ⅰ型(CR1)、Ⅱ型(CR2)补体受体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入选2012年1~12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门诊和病房住院的CRS患者56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心功能分级,根据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入选对象每晚睡前服用辛伐他汀10 mg,连续服用8周。入选后次日清晨及治疗第8周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3、C4水平;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并行RT-PCR检测CR1及CR2 m RNA的表达。结果 CRS患者血清C3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1.14±0.35)和(1.22±0.31)g/L,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CR1 m RNA治疗后较治疗前表达增强(0.76±0.10和0.70±0.11,P<0.05)。结论 CRS患者服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后,血清C3水平降低及外周血单核细胞CR1核酸表达上调可能共同参与患者心肾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肾综合征 心功能 肾功能 C3 Ⅰ型补体受体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CD_(35)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健 江锋 +2 位作者 谌曦 李庆 翟志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研究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 (CD3 5)在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oidarthritis,RA)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红细胞CD3 5在RA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 37例RA患者 (其中早期 12例、中晚期 2 5例 )... 目的 研究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 (CD3 5)在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oidarthritis,RA)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红细胞CD3 5在RA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 37例RA患者 (其中早期 12例、中晚期 2 5例 )和 12名健康对照者血液中红细胞CD3 5的表达水平 ,并同期测定RA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 (IgG、IgA、IgM、C3、C4、RF、α 1 AGP、CRP、ESR、RBC等 ) ,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37例RA患者红细胞CD3 5的表达水平为 (16 .6 7± 13.2 1) % ,健康对照组为 (2 9.94± 2 3.5 3)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7)。早期与中晚期RA患者红细胞CD3 5表达水平分别为 (14 .38± 9.96 ) %、(17.76± 14 .5 7) % ,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红细胞CD3 5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RBC计数、RF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30 1、0 .5 5 5 ,P值分别为 0 .0 4 2、0 .0 0 1) ,而与年龄、病程、IgG、IgA、IgM、C3、C4、RF、α 1 AGP、CRP、ESR的相关性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内源性补体活性调节蛋白水平降低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可作为反映RA病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观察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红细胞 Ⅰ型补体受体 CD35
下载PDF
人CR1-SCR1-3对补体介导的脓毒症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璇 杨绍俊 +1 位作者 路延之 汪正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人补体受体1型功能域SCR1-3(CR1-SCR1-3)对补体介导的脓毒症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0只),脓毒症组(50只),CR1-SCR1-3保护组(50只)。采用内毒素腹腔注射致脓毒症模型,各组分别于实验前1 h... 目的观察人补体受体1型功能域SCR1-3(CR1-SCR1-3)对补体介导的脓毒症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0只),脓毒症组(50只),CR1-SCR1-3保护组(50只)。采用内毒素腹腔注射致脓毒症模型,各组分别于实验前1 h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600 mg/kg增敏。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脓毒症腔注射LPS(50μg/kg)+等体积PBS;CR1-SCR1-3保护组注射LPS(50μg/kg)+CR1-SCR1-3(15 mg/kg)。各组留10只小鼠,观察实验后72 h生存率。其他小鼠在实验后8 h测定血清IL-1β含量,12 h后取肺组织标本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4b沉积及观察肺病理学改变。结果脓毒症组的脓毒症反应最强烈,16 h后全部死亡,保护组的脓毒症症状减轻,16 h后生存率达40%,显著提高(P<0.05)。脓毒症组的血清促炎症介质IL-1β和肺组织MPO水平均明显升高,保护组的显著降低(P<0.001)。脓毒症组的肺组织原位C4b沉积明显增多,保护组的明显减少。病理学检查显示,保护组小鼠肺损伤较脓毒症组的明显减轻。结论补体在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人CR1-SCR1-3对脓毒症小鼠炎症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内毒素 人补体受体1型 补体 肺损伤
下载PDF
红细胞补体受体1分子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金川 田亚平 +6 位作者 江朝光 温新宇 高艳红 董矜 郭广宏 王玲 董振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9-733,共5页
目的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疗属世界难题。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表明,SLE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分子水平及功能低下,但未见研究对CR1基因... 目的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疗属世界难题。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表明,SLE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分子水平及功能低下,但未见研究对CR1基因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联进行报道。文中旨在探讨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SLE的关联。方法检测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对照组)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及5个标签SNP位点基因型,比较对照组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对应CR1分子水平的差异,以及SLE组和对照组组间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和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对照组CR1基因rs3818361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CC、CT基因型者(P<0.05),rs11118167T>C/TC、CC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TT基因型者(P<0.01),rs9429945C>T/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CC基因型者(P<0.01)。SLE组CR1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geometric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GMFIR)低于对照组(P<0.01);有3个标签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P<0.01或P<0.05),与非携带者比较,CR1-rs4844600G>A/GG基因型(OR:8.672,95%CI:3.864~19.462)及G等位基因(OR:7.419,95%CI:3.425~16.073)、CR1-rs3818361C>T/CC基因型(OR:1.872,95%CI:1.113~3.149)及C等位基因(OR:1.575,95%CI:1.067~2.325)、CR1-rs11118167T>C/TT基因型(OR:2.083,95%CI:1.065~4.071)及T等位基因(OR:1.941,95%CI:1.050~3.588)携带者患SLE风险增加。结论健康人CR1基因rs3818361C>T/TT基因型、rs11118167T>C/TC、CC基因型和rs9429945C>T/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该SNP位点其他基因型携带者。SLE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水平降低,CR1基因rs4844600G>A、rs3818361C>T、rs11118167T>C等3个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其易感基因型CR1-rs4844600G>A/GG、CR1-rs3818361C>T/CC和CR1-rs11118167T>C/TT与SLE患者CR1分子水平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细胞免疫 补体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研究
下载PDF
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谭兵 张德纯 汪正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2-895,共4页
目的获得高表达、高纯度和高活性的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sCR1-SCR15-18)蛋白。方法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CR1-SCR15-18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不同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诱导表达,超声破菌,提取包含体,经Ni2+-NTA亲和层析后,选... 目的获得高表达、高纯度和高活性的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sCR1-SCR15-18)蛋白。方法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CR1-SCR15-18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不同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诱导表达,超声破菌,提取包含体,经Ni2+-NTA亲和层析后,选择不同氧化还原条件进行复性,进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得到了有较高表达量、较高纯度和较好生物学活性的sCR1-SCR-15-18蛋白。结论优化了sCR1-SCR15-18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复性的参数,所获结果为进一步动物体内保护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补体1型受体 表达 包含体 纯化 复性
下载PDF
人补体受体1型活性片段SCR15-18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高科 何莉 +1 位作者 杨永涛 汪正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实现人补体受体1型(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活性片段SCR15-18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方法用PCR从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R1-SCR15-18上扩增CR1-SCR15-18的编码基因,并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质粒pPIC9,构建重组质粒pPIC9-... 目的实现人补体受体1型(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活性片段SCR15-18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方法用PCR从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R1-SCR15-18上扩增CR1-SCR15-18的编码基因,并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质粒pPIC9,构建重组质粒pPIC9-CR1-SCR15-18,鉴定后测序;重组质粒电转化整合到毕赤酵母GS115基因组中,菌落PCR技术筛选阳性转化株;经摇瓶发酵和甲醇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Ni2+-NTA 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并用体外抑制补体溶血反应实验测定目的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CR1-SCR15-18;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目的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镍柱快速纯化后,能够明显抑制补体的体外溶血。结论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实现了CR1-SCR15-18蛋白的分泌表达,该蛋白具有较高的抑制补体溶血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受体1型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补体溶血
下载PDF
重组人sCR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广兰 宫璀璀 +5 位作者 王文丽 张长远 刘亚利 何培霞 郑淑娜 陈湘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目的:采用酵母细胞分泌型载体pPIC9k表达人可溶性补体受体(sCR1),研究重组人sCR1融合蛋白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获得人sCR1全长cDNA,然后将其克隆入毕赤酵母细胞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含人sCR... 目的:采用酵母细胞分泌型载体pPIC9k表达人可溶性补体受体(sCR1),研究重组人sCR1融合蛋白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获得人sCR1全长cDNA,然后将其克隆入毕赤酵母细胞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含人sCR1的重组质粒(pPIC9k-sCR1),经测序鉴定正确,电转化入毕赤酵母细胞SMD1168中,将经G418抗性筛选出的重组sCR1酵母细胞株进行PCR鉴定,经甲醇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通过Ni2+-NTA 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获得毕赤酵母细胞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sCR1,经G418筛选及PCR鉴定得到高拷贝整合的重组酵母细胞株,经甲醇诱导含pPIC9k-sCR1的酵母SMD1168细胞表达出重组sCR1融合蛋白。此蛋白在SDS-PAGE上表现为Mr约31000的蛋白区带,在Western blot分析中可被sCR1的CD35单克隆抗体(mAb)识别。经Ni2+-NTA 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较纯的sCR1融合蛋白及较高的生物学活性。结论:人sCR1融合蛋白在酵母细胞表达系统中的高水平表达,并且有与人体天然蛋白相同的抗原性及其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补体受体1 毕赤酵母细胞 生物学活性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红细胞补体受体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关节结核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乔宁宁 唐毓金 +4 位作者 陈文成 谢克恭 陆潞 黄可 林佳杰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1-606,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骨关节结核(bone and joint tuberculosis)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实验组)和10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和DNA测序...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骨关节结核(bone and joint tuberculosis)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实验组)和10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和DNA测序方法对CR1基因3个SNP位点(rs11118167C/T、rs2274567G/A、rs4844600G/A)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2组CR1表达水平、2组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对于CR1水平差异、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及其与骨关节结核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2组rs4844600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患骨关节结核的风险为非携带者的2.262倍(95%CI:1.275~4.013),其等位基因G携带者患病风险为非携带者的1.565倍(95%CI:1.058~2.314)。rs11118167C/T、rs2274567G/A这2个SNP位点与骨关节结核的患病风险无关(P〉0.05)。健康对照组CR1的平均荧光前强度为50.87±14.526,高于骨关节结核组的38.95±12.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9,P〈0.001)。骨关节结核组中,CR1基因rs11118167 C/T、rs2274567 G/A和rs4844600 G/A位点多态性与骨关节结核患者红细胞CR1水平无关(P〉0.05)。健康对照组中,rs11118167 C/T位点CC、CT基因型携带者的红细胞CR1水平低于TT基因型者;rs2274567G/A位点GG、GA基因型携带者的CR1水平低于AA基因型者(P〈0.05)。结论骨关节结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与骨关节结核发病相关,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GG基因型与骨关节结核患者CR1水平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结核 红细胞免疫 补体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人sCR1转化克隆菌的快速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明武 李琛琪 +4 位作者 徐立博 罗彦平 张威 方盼盼 王广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用G418快速筛选及鉴定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高拷贝转化克隆菌。方法采用的sCR1重组质粒,经电转化将其克隆入酵母SMD1168细胞株中,利用G418的抗性,快速筛选转化克隆菌,并对克隆菌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 目的用G418快速筛选及鉴定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高拷贝转化克隆菌。方法采用的sCR1重组质粒,经电转化将其克隆入酵母SMD1168细胞株中,利用G418的抗性,快速筛选转化克隆菌,并对克隆菌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该克隆菌经甲醇诱导培养后,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分析。结果从G418快速筛选的毕赤酵母克隆菌株中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PCR鉴定,获得了高拷贝整合的重组毕赤酵母克隆菌株,经诱导培养后,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分析,该表达蛋白在SDS-PAGE上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 000的蛋白区带,在Western blot分析中可被sCR1的CD35单克隆抗体(mAb)识别,成功获得高拷贝整合的重组毕赤酵母细胞株,可表达出重组人sCR1融合蛋白。结论经高浓度G418药物快速筛选的高拷贝毕赤酵母SMD1168细胞株,用于表达人sCR1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 毕赤酵母菌 克隆菌 G418 筛选和鉴定
下载PDF
红细胞补体受体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发病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金川 田亚平 +5 位作者 田薇薇 温新宇 高艳红 王玲 董洪方 李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HCC)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HCC患者(HCC组)和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选取CR1的5个标签SNP位点(rs4844600 G〉A、rs17048010 T〉C、rs3818361 C...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HCC)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HCC患者(HCC组)和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选取CR1的5个标签SNP位点(rs4844600 G〉A、rs17048010 T〉C、rs3818361 C〉T、rs11118167 T〉C和rs9429945 C〉T)进行检测,分析两组的红细胞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体型的分布差异及其与HCC患病风险的关系。同时按照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原则分别从对照组和HCC组中选取52例和53例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红细胞CR1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GMFIR)。结果两组rs4844600 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1基因rs4844600 G〉A/GG基因型携带者患HCC的风险为非携带者的2.458倍(95%CI:1.357~4.451),GA基因型携带者患病风险是非携带者的0.404倍(95%CI:0.218~0.746),其等位基因G携带者患病风险为非携带者的1.945倍(95%CI:1.183~3.199)。rs17048010 T〉C、rs3818361 C〉T、rs11118167 T〉C、rs9429945 C〉T这4个SNP位点和rs11118167-rs3818361-rs17048010/TCT、TTC、CCT、TTT这4种单体型与HCC的患病风险无关(P〉0.05)。HCC组CR1的GMFIR水平为3.257±1.191,高于HCC组的2.652±0.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P=0.008)。结论 HCC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R1基因SNP位点rs4844600 G〉A与HCC发病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红细胞免疫 补体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继万 王海滨 +6 位作者 周建丽 周先志 张海陵 刘同发 何鹏飞 张晓芳 赵志勇 《传染病信息》 2003年第3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测定方法对8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3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 CR1分子粘附活性进行测定,5个或以上红细胞牯附1个肿瘤细胞为一个...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测定方法对8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3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 CR1分子粘附活性进行测定,5个或以上红细胞牯附1个肿瘤细胞为一个结合单位,计算粘附率。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粘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 CR1分子粘附活性显著低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P<0.01),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粘附活性的变化与胆碱酯酶(CHE)密切相关,按 Child Pugh 分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 Child 积分的升高,其红细胞 CR1分子粘附活性相应下降。结论肝炎肝硬化病人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的变化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该项可作为判断肝病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 肝功能损伤
下载PDF
重组工程菌pET32a-CR1-SCR15-18/BL21(DE3)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莉 鲜尽红 +2 位作者 刘高科 杨永涛 汪正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6-899,共4页
目的建立重组工程菌pET32a-CR1-SCR15-18/BL21(DE3)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方法以摇瓶发酵结果为基础,扩大至发酵罐发酵,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如发酵培养基、培养温度、pH值、活化时间、诱导时间及分批补加营养物质等条件... 目的建立重组工程菌pET32a-CR1-SCR15-18/BL21(DE3)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方法以摇瓶发酵结果为基础,扩大至发酵罐发酵,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如发酵培养基、培养温度、pH值、活化时间、诱导时间及分批补加营养物质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采用改良M9-CA培养基、37℃活化4 h后以0.2 mmol/L IPTG诱导表达4 h,以甘油为碳源,在生长期和诱导期分别以40 ml/h和70 ml/h的速率连续流加补料,全程滴加氨水保持培养基pH值保持在7.5,调节转速控制溶解氧在40%左右。最终菌体产量提高至40 g/L以上,CR1-SCR15-18蛋白表达率达28%以上。结论高密度发酵工艺显著提高了工程菌的产量和CR1-SCR15-18蛋白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1型受体SCR15-18 高密度发酵 大肠杆菌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建丽 张继万 +2 位作者 王海滨 隆莉 王滨容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实验,对8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 CR1分子活性进行测定,同时检测 CHE 等肝功能指标。结果慢性病毒性...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实验,对8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 CR1分子活性进行测定,同时检测 CHE 等肝功能指标。结果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慢性肝炎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的变化与 CHE、ALT/AST 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且随患者病情好转其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相应回升。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可有效地反应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该项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粘附活性 病毒性肝炎患者 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 ALT/AST 红细胞CR1 慢性肝炎患者 肝功能指标 肝功能损伤 临床意义 功能实验 分子活性 同时检测 正常人群 严重程度 病情变化 慢性肝病 CHE
下载PDF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徐海花 牛钟相 +1 位作者 张万福 刘文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0-153,158,共5页
近几年来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 ,且在临床上有了一些应用。本文就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红细胞的免疫调控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红细胞 免疫功能 免疫调控 循环免疫复合物 C3B受体 免疫吸附 I型补体受体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血清sCR1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丽莎 张继万 +6 位作者 周建丽 何鹏飞 隆莉 张晓芳 赵志勇 刘娴 王海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9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与血清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的浓度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肝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 U/mL的HBeAg阳性...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与血清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的浓度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肝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 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功能正常组,48例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功能异常组。检测RNIAF,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sCR1含量。结果肝功能异常组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较肝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而sCR1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观察持续肝功能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与血清sCR1含量变化,显示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9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含量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也呈明显负相关(r=-0.87)。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与血清sCR1的含量变化与肝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红细胞 免疫黏附 可溶性补体Ⅰ型受体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基因点突变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丽莎 张继万 +6 位作者 周建丽 何鹏飞 隆莉 张晓芳 赵志勇 刘娴 王海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38-2840,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耐受与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1,CR1)基因点突变分布特点及数量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4例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含量大于106IU/mL的HBeAg阳性慢性... 目的:研究免疫耐受与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1,CR1)基因点突变分布特点及数量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4例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含量大于106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110例初次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性黄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点突变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明显低于应答组(P<0.05);免疫耐受与应答组的女性患者其无点突变百分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在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中,耐受组患者CR1分子数量较应答组明显下降(P<0.05);发生点突变个体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未发生点突变的患者(P<0.01)。结论: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反应状态有关,女性患者以无点突变类型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免疫耐受 免疫应答 补体受体Ⅰ型分子 基因点突变
下载PDF
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继万 王海滨 +6 位作者 周建丽 王业东 张海陵 周先志 毛远丽 隆莉 王滨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419-420,共2页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的变化 ,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实验对 38例重型肝炎、5 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3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CR1粘附活性进行测定 ,并与肝功能指标比较。结果...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的变化 ,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实验对 38例重型肝炎、5 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3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CR1粘附活性进行测定 ,并与肝功能指标比较。结果 重型肝炎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均低于正常人群 (P <0 .0 1) ,但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下降的程度显著重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P <0 .0 1) ;在疾病恢复期红细胞CR1粘附活性则明显回升 ;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的变化与CHE、PT及PTA等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该项可作为分析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红细胞 CRL 粘附活性 肝功能损伤 预后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及数量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继万 王海滨 +6 位作者 周建丽 刘同发 何鹏飞 张晓芳 赵志勇 刘振红 崔恩博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采用红...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实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其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及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P<0.01),失代偿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代偿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0.05),但肝功正常的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及活性缺陷可能是后天因素引起;测定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对临床病情判断及发展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红细胞 CR1 基因多态性 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 活性缺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