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挤压态和时效态U-Ti合金动态压缩及绝热剪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鹏杰 初哲 +6 位作者 周刚 王长利 胡玉涛 戴湘晖 杨慧 沈子楷 柯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0,共5页
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装置对挤压态和时效态U-Ti合金进行动态压缩和剪切加载,获得其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试件剪切前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两种合金均表现出应变率强化效应,屈服应力随应变率... 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装置对挤压态和时效态U-Ti合金进行动态压缩和剪切加载,获得其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试件剪切前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两种合金均表现出应变率强化效应,屈服应力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时效态比挤压态的U-Ti合金屈服应力高、绝热剪切敏感性高;时效态U-Ti合金强迫剪切区内出现白亮色的绝热剪切带(ASB),宽度为微米量级,ASB充当裂纹相互连接的桥梁,观察到裂纹尖端沿ASB边缘扩展,结合ASB的典型显微结构,推测在冲击载荷下,ASB边缘强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u-ti合金 显微组织 绝热剪切敏感性 裂纹
下载PDF
U-Ti合金的奥氏体晶粒度检测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县娥 陈向林 +2 位作者 申亮 张丽 徐云生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3年第4期229-232,共4页
探索了淬火态U-Ti合金的奥氏体晶界显示方法,并依据GB/T 6394—2002和GB/T21865—2008,利用光学金相图像分析仪测定了典型制备工艺下U-Ti合金的平均奥氏体晶粒度。结果表明:采用先将U-Ti合金在500℃保温1h进行晶界析出敏化处理,再使用... 探索了淬火态U-Ti合金的奥氏体晶界显示方法,并依据GB/T 6394—2002和GB/T21865—2008,利用光学金相图像分析仪测定了典型制备工艺下U-Ti合金的平均奥氏体晶粒度。结果表明:采用先将U-Ti合金在500℃保温1h进行晶界析出敏化处理,再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磷酸溶液可以清晰完整地显示U-Ti合金的奥氏体晶界;平均晶粒面积法和截线法测得的U-Ti合金的晶粒度级别指数近似;以截线法作为仲裁法,典型制备工艺下U-Ti合金的奥氏体晶粒度级别指数为2.84±0.16,平均截距为(119.74±6.9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i合金 奥氏体晶粒度 晶界析出敏化法 截距法 面积法
下载PDF
应用电子微探针-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一种未知Ti-Zr-U氧化物的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亚非 王立社 +5 位作者 魏小燕 周宁超 来志庆 杨文强 李智明 赵慧博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5,共8页
本文应用电子微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在阿尔金地区的榴闪岩中发现了一种微米级含铀氧化物矿物,结合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该矿物的化学成分、赋存状态、物理及光学性质、晶体结构等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 本文应用电子微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在阿尔金地区的榴闪岩中发现了一种微米级含铀氧化物矿物,结合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该矿物的化学成分、赋存状态、物理及光学性质、晶体结构等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物在空间上与钛铁矿关系密切且主要产于其边部,为一种不透明矿物;主要化学组成为TiO2、ZrO2和UO2,实验化学式为(Zr,U)Ti2O6,其中U与Zr互为类质同象替代;具独特的拉曼光谱特征,初步确定为斜方晶系且具有序的铌钙矿结构。通过电子微探针U-Th-Pb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451±49Ma,可能代表了寄主岩石的退变质年龄。将该矿物与化学成分类似的晶体进行对比,发现与斯里兰卡石等已知天然矿物存在差异,而与一种人工合成晶体Zr5Ti7O24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上较为相似,可以初步推断Ti-Zr-U氧化物为一种未被人们发现的新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u氧化物 u-Th-Pb定年 电子微探针 扫描电镜 拉曼光谱 电子背散射衍射
下载PDF
挤压比和钛质量分数对U-Ti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明 李焰 +2 位作者 杨慧 王可慧 王昭 《现代应用物理》 2023年第1期221-227,共7页
利用材料实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2种挤压比、3种钛质量分数的U-Ti合金室温静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比为4∶1时,U-Ti合金的静动态强度均高于挤压比为8∶1的情况;挤压比相同时,钛质量分数越高,U-Ti合金的静态屈服... 利用材料实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2种挤压比、3种钛质量分数的U-Ti合金室温静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比为4∶1时,U-Ti合金的静动态强度均高于挤压比为8∶1的情况;挤压比相同时,钛质量分数越高,U-Ti合金的静态屈服强度越低。6种U-Ti合金中挤压比为4∶1,钛质量分数为0.95%的U-Ti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拟合得到了该合金的Johnson-Cook模型参数,并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有效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i合金 钛质量分数 挤压比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Johnson-Cook模型
下载PDF
U-Ti二元合金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蒲尚志 王航 +3 位作者 张新建 赵南蓉 张文华 罗久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02-1504,共3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Ti formation heats and mole fraction of Ti was obtained by Miedema’s model.△mixSE,△mixGE and activity coefficient of the system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free volume theory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Ti formation heats and mole fraction of Ti was obtained by Miedema’s model.△mixSE,△mixGE and activity coefficient of the system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free volume theory considering excess entropy and some basic relationships of thermodynamic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Ti solution has negative deviation to ideal solution,and the deviation should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DEMA模型 u-ti合金溶液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U-Ti合金的动态压缩性能及剪切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婷婷 张鹏程 +1 位作者 何立峰 白彬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0-803,共4页
采用分段式霍普金森杆(SHPB)及材料试验机测试200℃时效4h的U-Ti合金在室温下的动静态压缩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分析U-Ti合金动态压缩后的绝热剪切特征。结果表明,U-Ti合金是应变速率敏感材料,产生了应变速率强化效应;当... 采用分段式霍普金森杆(SHPB)及材料试验机测试200℃时效4h的U-Ti合金在室温下的动静态压缩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分析U-Ti合金动态压缩后的绝热剪切特征。结果表明,U-Ti合金是应变速率敏感材料,产生了应变速率强化效应;当应变速率为3600s-1时,U-Ti合金已经发生45°剪切断裂;当应变速率达到5000s-1时,U-Ti合金剪切断裂的同时产生烧蚀变形,剪切断口上出现塑性金属的韧窝特征;当应变速率为7300s-1时,U-Ti合金45°剪切断面上出现了重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i合金 SHPB 剪切
下载PDF
Ti含量对U-T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魏怡芸 徐庆东 +2 位作者 胡贵超 唐清富 王震宏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70,共4页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的方法制备了U-0.5%Ti、U-0.75%Ti和U-0.95%Ti合金试样,研究了Ti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成分的U-Ti合金组织均以针状和双凸透镜状马氏体为主,物相组成主要有α′相和U2Ti相...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的方法制备了U-0.5%Ti、U-0.75%Ti和U-0.95%Ti合金试样,研究了Ti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成分的U-Ti合金组织均以针状和双凸透镜状马氏体为主,物相组成主要有α′相和U2Ti相;随着Ti含量的增加,U-Ti合金的晶粒逐渐细化,U2Ti相的含量逐渐增大。同时,随着Ti含量的增加,U-Ti合金的强度逐渐提高,而塑性逐渐降低,耐腐蚀性能也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i合金 ti含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On ultrahigh temperature crustal metamorphism:Phase equilibria,trace element thermometry,bulk composition,heat sources,timescales and tectonic settings 被引量:36
8
作者 David E.Kelsey Martin H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11-356,共46页
Ultrahigh temperature (UHT) metamorphism is the most thermally extreme form of regional crustal metamorphism, with temperatures exceeding 900 ℃. UHT crustal metamorphism is recognised in more than 50 localities glo... Ultrahigh temperature (UHT) metamorphism is the most thermally extreme form of regional crustal metamorphism, with temperatures exceeding 900 ℃. UHT crustal metamorphism is recognised in more than 50 localities globally in the metamorphic rock record and is accepted as 'normal' in the spectrum of regional crustal processes. UHT metamorphism is Wpically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diagnostic mineral assemblages such as sapphirine + quartz, orthopyroxene + sillimanite + quartz and osumilite in Mg-Al- rich rock compositions, now usually coupled with pseudosection-based thermobarometry using internally-consistent thermodynamic data sets and/or Al-in-Orthopyroxene and ternary feldspar thermobarometry.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UHT metamorphism in recent years includes: (1) development of a ferric iron activity-composition thermodynamic model for sapphirine, allowing phase diagram calculations for oxidised rock compositions; (2) quantification of UHT conditions via trace element thermometry, with Zr-in-rutile more commonly recording higher temperatures than Ti-in-zircon. Rutile is likely to be stable at peak UHT conditions whereas zircon may only grow as UHT rocks are cooling. In addition, the extent to which Zr diffuses out of rutile is controlled by chemical communication with zircon; (3) more fully recognising and utilising temperature-dependent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crust, and the possible range of heat sources causing metamorphism in geodynamic modelling studies; (4) recognising that crust partially melted either in a previous event or earlier in a long-duration event has greater capacity than fertile, unmelted crust to achieve UHT conditions due to the heat energy consumed by partial melting reactions; (5) more strongly linking U-Pb geochronological data from zircon and monazite to P-T points or path segments through using Y + REE partitioning between accessory and major phases, as well as phase diagrams incorporating Zr and REE; and (6) improved insight into the settings and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UHT metamorphism via geodynamic forward models. These models suggest that regional UHT metamorphism is, principally, geodynamically related to subduction, coupled with elevated crustal radiogenic heat generation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phirine quartz P-T pseudosections Zr-in-rutile ti-in-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Subduction
下载PDF
辽东本溪、营口花岗岩年龄及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韩军 夏毓亮 修群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辽东本溪连山关、高家沟和营口后仙峪三个花岗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以及全岩主量元素分析,计算了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连山关和高家沟花岗岩锆石U-Pb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2198±31.5 Ma和2162±31 ... 对辽东本溪连山关、高家沟和营口后仙峪三个花岗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以及全岩主量元素分析,计算了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连山关和高家沟花岗岩锆石U-Pb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2198±31.5 Ma和2162±31 Ma,后仙峪花岗岩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04±37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地代表了辽东地区古元古代一期花岗岩浆侵位事件。三件样品Zr温度和Ti温度基本相同,平均温度分别为798℃(787818℃)和779℃(764797℃),与Ab-An-Or图解给出的温度范围一致。花岗岩副矿物中出现锆石和含Ti副矿物表明Zr温度和Ti温度既反映了锆石结晶温度也代表了花岗岩浆的上限温度。同时,Ti温度与Th/U、10000/Hf的关系对判断花岗岩浆熔融-结晶分异过程中体系开放程度及岩浆形成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LA-ICPMS定年 Zr温度 ti温度 Th/u-10000/Hf-T 辽东地区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Cu(Au)矿床含矿斑岩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彬 陈毓川 +14 位作者 唐菊兴 宋扬 王勤 冯军 李彦波 唐晓倩 林鑫 刘治博 王艺云 方向 杨超 杨欢欢 费凡 李力 高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5-1578,共14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值年龄为122.0±2.5Ma(MSWD=0.34),与多龙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揭示地堡含矿斑岩中锆石为岩浆锆石,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其结晶温度为663~850℃,平均为765℃,其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水饱和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堡含矿斑岩锆石n(^(176)Hf)/n(^(177)Hf)值相对较高,为0.282726~0.283054,ε_(Hf)(t)为1.1~12.6,均为正值,其物质来源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可能为壳幔混源的新生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锆石ti温度计 HF同位素组成 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 西藏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阳新复式岩体成因: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丽雪 黄圭成 夏金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3-458,共16页
阳新岩体是鄂东南地区出露规模最大的岩体,也是鄂东南地区矿产最集中的地段。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和小规模的黑云石英闪长岩组成。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阳新岩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及相应的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阳... 阳新岩体是鄂东南地区出露规模最大的岩体,也是鄂东南地区矿产最集中的地段。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和小规模的黑云石英闪长岩组成。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阳新岩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及相应的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阳新岩体形成于143~139 Ma之间,且主体岩性石英闪长岩侵位略早于黑云石英闪长岩。它们均是鄂东南地区岩浆活动高峰期的产物。锆石Ti温度计计算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温度主要分布在787~876℃之间,黑云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温度主要分布在686~805℃之间。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阳新石英闪长岩的ε_(Hf)(t)值为-11.42^-3.31,黑云石英闪长岩的ε_(Hf)(t)值明显偏低且分布范围较大,为-21.75^-1.44。结合岩体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以及矿物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认为阳新岩体应主要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且在成岩过程中伴随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和同化混染作用。其中,石英闪长岩结晶略早,形成温度较高,黑云石英闪长岩结晶稍晚,形成温度较低,且黑云石英闪长岩的源区较石英闪长岩有更多壳源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南地区 阳新岩体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锆石ti温度计
下载PDF
陕西汉南毕机沟钒钛磁铁矿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龙耀 崔建军 +6 位作者 刘晓春 曲玮 李淼 郑光高 李东东 张海峰 刘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512,共8页
毕机沟钒钛磁铁矿位于扬子板块北缘汉南杂岩的西北部,是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分异演化的产物。矿区范围出露的岩石主要包括橄长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岩相分带和韵律旋回特征。目前,已发现的多个钒钛磁铁矿体均位于基性... 毕机沟钒钛磁铁矿位于扬子板块北缘汉南杂岩的西北部,是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分异演化的产物。矿区范围出露的岩石主要包括橄长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岩相分带和韵律旋回特征。目前,已发现的多个钒钛磁铁矿体均位于基性岩-超基性杂岩体的辉长岩相带内。本次研究对毕机沟矿区的含矿辉长岩和穿切含矿辉长岩的花岗岩脉进行了原位微区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两者的侵位时间分别为(783±4)Ma(MSWD=0.09)和(759±4)Ma(MSWD=1.50),结果表明毕机沟钒钛磁铁矿的成矿时代大约为783 Ma,但不晚于759 Ma。结合前人区域成果资料,毕机沟含钒钛磁铁矿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与该区新元古代大规模具岛弧性质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形成时代相近,我们认为毕机沟钒-钛磁铁矿可能形成于活动型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机沟 汉南基性-超基性杂岩体 钒钛磁铁矿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西藏青草山斑岩铜金矿含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周金胜 孟祥金 +3 位作者 臧文栓 杨竹森 徐玉涛 张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55-3766,共12页
西藏青草山斑岩铜金矿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新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首次对青草山含矿花岗岩闪长斑岩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含矿斑岩中锆石的13个点的U... 西藏青草山斑岩铜金矿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新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首次对青草山含矿花岗岩闪长斑岩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含矿斑岩中锆石的13个点的U-Pb定年,得出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4.60±1.20Ma(MSWD=1.07),此年龄与同样分布于该带上的多不杂斑岩铜矿含矿斑岩成岩年龄、波龙斑岩铜矿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应用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含矿斑岩中绝大部分锆石的结晶温度小于700℃,如此低的结晶温度指示含矿斑岩岩浆来源于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通过对锆石微量元素的详细研究,得出青草山含矿斑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这与前人研究得出的多不杂斑岩铜矿的形成构造背景一致。相近的成岩成矿年龄和一致的形成构造背景揭示以多不杂、青草山、波龙斑岩铜(金)矿床为主要组成的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的客观存在。依据青草山斑岩铜金矿和多不杂斑岩铜矿的含矿斑岩和同期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已有弧环境斑岩铜矿的经典成矿模型,本文提出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即在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北俯冲,大洋板片向下俯冲到一定深度时,发生大规模脱水作用,释放的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诱发其部分熔融,产生的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向上运移,在浅部地壳发育成与成矿相关的岩浆房,部分岩浆上升直接喷出地表,形成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火山岩,部分浅成-超浅成侵位成斑岩体及斑岩型矿床,随着岩浆的多点多期次侵位,最终形成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定年 锆石微量元素 锆石ti温度计 青草山 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
下载PDF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冷却历史:来自副片麻岩中锆石、金红石的U-Pb年代学和温度信息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贵宾 张立飞 +1 位作者 宁远煜 韩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35-2842,共8页
本文运用LA-ICP-MS和SIMS对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东端沙柳河剖面中的副片麻岩进行了锆石和金红石U-Pb年代和微量元素分析。锆石边部的变质时代为425±6Ma,所对应的锆石Ti含量温度计计算出的温度为689±14℃。金红石U-Pb定年给... 本文运用LA-ICP-MS和SIMS对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东端沙柳河剖面中的副片麻岩进行了锆石和金红石U-Pb年代和微量元素分析。锆石边部的变质时代为425±6Ma,所对应的锆石Ti含量温度计计算出的温度为689±14℃。金红石U-Pb定年给出的年龄为414.0±6.3Ma,代表了副片麻岩在折返过程中冷却到金红石U-Pb封闭温度约570℃的时代。而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给出同锆石边部较一致的温度685±9℃,代表了峰期变质时代的温度条件。根据锆石的变质时代和变质温度以及金红石的冷却年龄和封闭温度所限定的T-t轨迹,可以得出此副片麻岩在折返过程中的冷却速率约为11℃/M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锆石 u-PB定年 金红石温度计 锆石温度计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新疆哈密香山西铜镍-钛铁矿床系同源岩浆分异演化产物——矿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9
15
作者 肖庆华 秦克章 +5 位作者 唐冬梅 苏本勋 孙赫 三金柱 曹明坚 惠卫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3-522,共20页
香山西岩体是东天山地区发现的唯一的一个铜镍-钛铁复合型含矿岩体,前人对香山西铜镍-钛铁矿床成因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本次通过矿相学研究结合电子探针分析,在香山西铜镍矿石中发现了铜镍硫化物与钛铁氧化物共生的现象,并首次测定了香... 香山西岩体是东天山地区发现的唯一的一个铜镍-钛铁复合型含矿岩体,前人对香山西铜镍-钛铁矿床成因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本次通过矿相学研究结合电子探针分析,在香山西铜镍矿石中发现了铜镍硫化物与钛铁氧化物共生的现象,并首次测定了香山西钛铁辉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为278.6±1.8Ma(MSWD=1.2),与前人测得香山中岩体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证实了香山西铜镍矿与钛铁矿为共生关系,两者空间上渐变过渡。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香山岩体(包括钛铁辉长岩)为同源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一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具有拉斑玄武质岩浆分异演化趋势,并且经历了与地壳物质的混染。与中段和东段岩石相比,香山西辉长岩类具有相对高的REE、SiO<sub>2</sub>(平均48.99%)、K<sub>2</sub>O+Na<sub>2</sub>O(平均3.43%)、TiO<sub>2</sub>(平均1.26%)和明显低的Mg<sup>#</sup>值(平均62.4),表现出分异演化程度高于中段和东段。经反演得出香山岩体原始岩浆含MgO约10%,FeO约9%,TiO<sub>2</sub>约1.14%,与同一成矿带内其它含铜镍矿岩体原始岩浆成份相近,应为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因此,香山西钛铁矿床的形成机制可能是由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演化导致钛铁氧化物在残余岩浆中逐步富集,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壳物质的混染,不仅促使了岩浆中硫化物的饱和,同时提高了岩浆体系的氧逸度,进而促使了钛铁氧化物结晶沉淀。对香山西钛铁矿床成因研究的启示意义在于,除我国攀西地区高钛的玄武质岩浆外,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在有利的分异演化条件下(如初始低氧逸度、相对高度的分异演化、后期与地壳物质混染)也有可能形成大型钛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西 镁铁-超镁铁岩 矿相学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铜镍矿-钛铁矿共生 新疆
下载PDF
西藏巴嘎拉东铅锌矿床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微量元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立强 谢富伟 王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0-657,共8页
巴嘎拉东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研究程度较低,尚未开展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本文选取该矿床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组成测试,并利用锆石Ti温度计方法获得锆石结晶温度。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 巴嘎拉东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研究程度较低,尚未开展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本文选取该矿床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组成测试,并利用锆石Ti温度计方法获得锆石结晶温度。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锆石均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14个测点得到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1±2.3 Ma(MSWD=1.5),岩体侵位于早白垩世中期,与前人获得的该期岩浆侵位年龄一致。锆石ΣLREEs=13.21-530.28μg/g,平均值61.90μg/g,ΣHREEs=849.16-3981.54μg/g,平均值1826.91μg/g,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左倾配分模式;δCe=1.20-701.77,δEu=0.01-0.12,表现出明显的铈正异常和铕负异常特征。锆石Ti含量分布在0.60-7.40之间,结晶温度范围为593.9-795.3℃,平均温度724.3℃,一定程度反映了成岩温度。可以推断,巴嘎拉东黑云母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后的碰撞造山挤压阶段,黑云母花岗岩形成时代的厘定代表了成矿时代的上限,为区域上同时代铅锌矿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微量元素 锆石ti温度计 巴嘎拉东铅锌矿床
下载PDF
四川攀枝花铁矿碳酸岩的发现和确认——地质特征、斜锆石U-Pb年龄、C—O同位素组成证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生伟 孙晓明 +8 位作者 周清 李艳广 付宇 朱斯豹 王坤 郭阳 刘宇杰 马龙 黄景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9-1320,共22页
碳酸岩是一类稀少但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一种岩石类型,且碳酸岩也往往构成大火成岩省岩石序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举世闻名,但此前尚未有同期的火成碳酸岩报道。本项目组在四川攀枝花地区开展的地质... 碳酸岩是一类稀少但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一种岩石类型,且碳酸岩也往往构成大火成岩省岩石序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举世闻名,但此前尚未有同期的火成碳酸岩报道。本项目组在四川攀枝花地区开展的地质填图过程中,识别出大规模的碳酸岩,其沿北东—南西向延伸约20千米,可能是我国最大的岩浆型碳酸岩。大量的暗色纯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及煌斑岩地幔捕虏体是认定岩浆型碳酸岩最直接、最重要的野外证据。碳酸岩主体为侵入岩,其次为少量的喷出岩、火山角砾岩及潜火山岩,空间上与侵入碳酸岩紧邻。碳酸岩侵入岩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及其蚀变而成的蛇纹石组成,并可根据矿物粒度、含量、结构、构造及颜色,划分出不同的碳酸岩类型。碳酸岩喷出岩由方解石、白云石、暗色矿物及气孔构成;潜火山岩由火山角砾、火山岩玻璃及方解石胶结物构成,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可能与岩浆晚期的少量气液活动有关。拉纳箐矿区粗粒白云石碳酸岩中斜锆石以及与碳酸岩共生的石英二长岩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3.5±3.2 Ma(MSWD=0.41,n=20)和260.2±1.7 Ma(WSWD=0.30,n=20)。大规模碳酸岩的识别完善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岩序列。碳酸岩的δ13CPDB(-9.6‰^+1.3‰)及δ18OSMOW(+12.9‰^+21.3‰)值与其它典型碳酸岩的同位素值接近。攀枝花铁矿区碳酸岩与冕宁—德昌新生代稀土矿化碳酸岩的岩性组合、矿物组合及蚀变类型差异显著,反映了二者具有不同的成因。前者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有关,后者形成于与峨眉地幔柱有关陆内裂谷环境,可能为深部地幔低部分熔融的产物,是真正意义上"干的"岩浆成因的碳酸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斜锆石u-Pb定年 地幔捕虏体 峨眉地幔柱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下载PDF
在U(Ⅳ)存在下容量法测定U(Ⅵ)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秀生 《铀矿冶》 CAS 1989年第3期58-60,共3页
在核燃料生产和研究中,有时不仅需要分析总铀量,还要测定不同氧化态的铀浓度。过去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不同氧化态铀性质上的差别,先将它们分离后再分别测定。这样不仅操作复杂,而旦在分离过程中,很难避免铀的氧化或还原,因而给准确测量铀... 在核燃料生产和研究中,有时不仅需要分析总铀量,还要测定不同氧化态的铀浓度。过去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不同氧化态铀性质上的差别,先将它们分离后再分别测定。这样不仅操作复杂,而旦在分离过程中,很难避免铀的氧化或还原,因而给准确测量铀带来困难。本文介绍了一种不预先分离,用容量法直接测定溶液中的U(V1)。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磷酸和硫酸介质中,加入过量的三氯化钛溶液,将U(V1定量地原成U(1V),以中性工作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燃料 溶液 总量 容量法
下载PDF
南秦岭佛坪西岔河角闪黑云片岩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组成
19
作者 杨潇潇 王毓婧 +3 位作者 李振华 王敬宇 朱喜 龙晓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0-1118,共19页
秦岭是一个多阶段演化的复杂大陆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多期的洋一陆俯冲聚合过程,目前对于南秦岭勉略洋盆的闭合时间仍旧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南秦岭佛坪西岔河角闪黑云片岩中的锆石开展了内部结构分析、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分析和LA-ICP-M... 秦岭是一个多阶段演化的复杂大陆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多期的洋一陆俯冲聚合过程,目前对于南秦岭勉略洋盆的闭合时间仍旧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南秦岭佛坪西岔河角闪黑云片岩中的锆石开展了内部结构分析、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分析和LA-ICP-MS微区U-Pb定年。CL图像揭示锆石内部无环带,或发育扇形分区,显示典型的变质成因锆石的内部结构特征。这些锆石在稀土配分图中显示LREE亏损,HREE富集,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微弱的Eu负异常,与变质重结晶稀土配分图类似。此外,它们的Hf同位素组成均一,176Hf/177Hf和176Lu/177Hf的比值分别介于0.282436-0.282570和0.000262-0.001138,其εHf(t)值介于-7--2,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707-1409Ma,晚于前人对长角坝岩群沉积时代的认识,可能与变质作用过程中流体的加入有关,使得176Hf/177Hf比值升高。这些变质成因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0±1Na,该变质年龄及其锆石Ti温度计算结果(平均值约为716℃)均与佛坪热穹隆变质时代及变质温度一致,揭示这套角闪黑云片岩形成于高温伸展环境。由于典型的热穹隆常发育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因此佛坪热穹隆变质时代的确定揭示南秦岭勉略洋盆的闭合可能发生在晚三叠世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变质锆石 u-PB定年 锆石ti温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西藏龙根铅锌矿床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树志 郑有业 +3 位作者 高顺宝 张永超 栾康 姜晓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9,共10页
西藏龙根铅锌矿床位于中拉萨地体西部,是继查个勒铅锌多金属矿床之后,念青唐古拉铅锌银铜铁成矿带西段又一重要找矿突破。对龙根二长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得锆石^(206)Pb/^(208)U加权平均年... 西藏龙根铅锌矿床位于中拉萨地体西部,是继查个勒铅锌多金属矿床之后,念青唐古拉铅锌银铜铁成矿带西段又一重要找矿突破。对龙根二长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得锆石^(206)Pb/^(208)U加权平均年龄为(62.9±0.8)Ma(MSWD=2.4,n=17),与念青唐古拉铅锌银铜铁成矿带东段亚贵拉铅锌钼矿床、中段纳如松多铅锌矿床和勒青拉铜钼铅锌矿床、以及西段的查个勒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岩年代相一致,均为印-亚板块同碰撞初期的产物。锆石Ti温度计估算出二长花岗斑岩中绝大部分锆石的结晶温度小于或等于680℃,推测岩浆来源于水近饱和条件下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龙根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具陆缘弧岩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锆石微量元素 锆石ti温度计 龙根铅锌矿床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