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Th)/He热年代学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
作者 胡儒权 武丽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6,共14页
(U-Th)/He热年代学方法基于矿物中U、Th、Sm发生衰变产生和累积的4He进行定年。由于低的封闭温度和对近地表地质过程的敏感性,因此在定量揭示地壳浅部所经历冷却及剥露事件的时间-空间-温度特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简要回顾了(... (U-Th)/He热年代学方法基于矿物中U、Th、Sm发生衰变产生和累积的4He进行定年。由于低的封闭温度和对近地表地质过程的敏感性,因此在定量揭示地壳浅部所经历冷却及剥露事件的时间-空间-温度特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简要回顾了(U-Th)/He定年原理并对不同测试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总结探讨了(U-Th)/He热年代学在辐射损伤影响机制、退火动力学以及4He扩散模型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如何完善这些不足进行未来展望。此外本文还综述了(U-Th)/He热年代学方法在约束成矿时代、造山带剥露历史研究、矿床保存性评价方面的应用实例以及部分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h)/He热年代学 辐射损伤 退火动力学 4He扩散模型 地质应用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the thermal evolution since the late paleozoic in the Ounan Sag, Eastern Qaidam Basin, NW China: New constraints from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and(U-Th)/He thermochronology
2
作者 Chang Zhong Hui Shi +5 位作者 Xiao-Yin Tang Hao Zhang Yuan-Yuan Yang Jun-Jie Hu Xiao-Jie Wei Jia-Qi W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984-3000,共17页
Reconstructing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is important for gain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lithospheric geodynamics and for more accurate hydrocarbon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This articl... Reconstructing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is important for gain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lithospheric geodynamics and for more accurate hydrocarbon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et of new apatite and zircon(U-Th)/He thermochronological ages.Combined with 336 vitrinite reflectance(R_(o)) data,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Ouanan Sag in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has been reconstructed using inversion models. Three detrital samples from the Ounan Sag shows that the apatite(U-Th)/He ages are primarily concentrated in the range of 17.0 Ma to 76.5 Ma and that the zircon(U-Th)/He ages range from 200 Ma to 289.3 Ma. The time-temperature models demonstrate that the Ounan Sag experienced rapid subsidence and heating from the Carboniferous to late Permian, and exhumation/cooling events from the end of Permian to the Triassic. This thermal evolution was influenced by the widespread intrusion of plutons, and the collision and orogenesis caused by asthenosphere upwelling below the Qaidam arc, and slab rollback of the Southern Kunlun oceanic lithosphere,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our models depict the main exhumation/cooling stages since the Paleogene and a reheating event in the Miocene as a result of the intensifying growth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local sedimentary loading, followed by the initial India-Eurasia collision. Furthermore,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experienced consistent heating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 reaching the maximum paleotemperature and geothermal gradient in the late Permian, with values of ~230℃ and~43-44℃/km,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ource rocks in the most upper member of upper Carboniferous Keluke(C_(2)k) Formations in the Ounan Sag reached the gas generation stage in the late Perm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evolution Eastern Qaidam Basin Late Paleozoic Apatite and zircon(u-th)/He thermochronology Vitrinite reflectance
下载PDF
Thermal and 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Songnan Low Uplift,Qiongdongnan Basin:constraints from the apatite fission-track and zircon(U-Th)/He thermochronology
3
作者 Xiaoyin Tang Kaixun Zhang +3 位作者 Shuchun Yang Shuai Guo Xinyan Zhao Zhizhao Ba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0-49,共10页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Mesozoic granite buried hills in the Songnan Low Uplift(SNLU)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bedrock buried hills in this basin hold g...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Mesozoic granite buried hills in the Songnan Low Uplift(SNLU)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bedrock buried hills in this basin hold great potential for exploration.Borehol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granite buried hills in the SNLU were analyzed using apatite fission track(AFT)and zircon(U-Th)/He data to unravel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basement rock.This information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of exhumation and alteration that occurred after its formation.Thermal modeling of a sample from the western bulge of the SNLU revealed a prolonged cooling event from the late Mesozoic to the Oligocene period(~80-23.8 Ma),followed by a heating stage from the Miocene epoch until the present(~23.8 Ma to present).In contrast,the sample from the eastern bulge experienced a more complex thermal history.It underwent two cooling stages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to late Eocene period(~80-36.4 Ma)and the late Oligocene period(~30-23.8 Ma),interspersed with two heating phases during the late Eocene to early Oligocene period(~36.4-30 Ma)and the Miocene epoch to recent times(~23.8-0 Ma),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in exhumation histories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bulges during the late Eocene to Oligocene period in the SNLU can likely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fault activity.Unlike typical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s,the SNLU has experienced accelerated subsidence after the rifting phase,which began around 5.2 Ma ago.Th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is abnormal post-rifting subsidence may be the decay or movement of the deep thermal source and the rapid cooling of the asthenosphere.Long-term and multi-episodic cooling and exhumation processe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alteration of bedrock and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s.On the other hand,rapid post-rifting subsidence(sedimentation)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cap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e buried hills (u-th)/He dating fission-track dating EXHUMATION Songnan Low Uplift
下载PDF
原位U-Th/He同位素定年技术研究进展及其低温矿床学应用前景 被引量:6
4
作者 付山岭 赵成海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应用传统单颗粒方法对目标矿物进行定年具有较高要求(如U、Th等母体同位素均匀分布),需要耗时的酸溶过程,同时还需进行α粒子射出效应校正。原位U-Th/He同位素定年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定年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采用激光加热目标矿物,... 应用传统单颗粒方法对目标矿物进行定年具有较高要求(如U、Th等母体同位素均匀分布),需要耗时的酸溶过程,同时还需进行α粒子射出效应校正。原位U-Th/He同位素定年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定年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采用激光加热目标矿物,并通过与激光系统连接的稀有气体质谱(Alphachron)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完成 ~4He和U、Th等母体同位素分析,将 ~4He和U、Th分析结果代入年龄公式计算即可获得目标矿物的U-Th/He年龄。本文阐述了原位U-Th/He同位素定年技术的主要原理、实验测试流程、适用矿物等,重点对原位U-Th/He同位素定年的技术难点和低温矿床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相对于传统单颗粒方法,原位测试方法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1无需进行α粒子射出效应的校正,提高了定年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2能完成母体同位素分布不均匀样品的测试,扩展了U-Th/He同位素定年的应用范围。尽管原位U-Th/He同位素定年技术在侧向加热效应、剥蚀坑体积测定以及标准矿物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已在硅酸盐、磷酸盐、钛铁氧化物等矿物的年代学研究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原位U-Th/He同位素定年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硫化物的U-Th/He同位素定年的发展,将为解决低温矿床的年代学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u-th/He定年 单颗粒u-th/He定年 原位分析 低温矿床定年
下载PDF
碳酸盐(U-Th)/He同位素定年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李一闪 刘红 +1 位作者 孙凤霞 刘雷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3-738,共16页
近年来,碳酸盐(U-Th)/He同位素定年技术在地质学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技术以激光原位(U-Th)/He同位素定年为代表,具有高精度、非破坏性等优点,在测量年龄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样品中He含量低、U、Th含量少,导致实验需要相对较... 近年来,碳酸盐(U-Th)/He同位素定年技术在地质学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技术以激光原位(U-Th)/He同位素定年为代表,具有高精度、非破坏性等优点,在测量年龄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样品中He含量低、U、Th含量少,导致实验需要相对较大的样品,同时需要使用真空炉、质谱仪等先进设备。针对这些要求,新的(U-Th)/He测年仪也在不断开发。同时,该技术在古地磁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探索。碳酸盐(U-Th)/He同位素定年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其在解决地球科学问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最近20年以来碳酸盐(U-Th)/He方法和技术的进展,对影响He定年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定年 碳酸盐 氦的扩散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构造-热演化探讨--来自(U-Th)/He年龄和Ro的约束 被引量:60
6
作者 邱楠生 秦建中 +3 位作者 Brent I A Mclnnes 王杰 腾格尔 郑伦举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与锆石的(U-Th)/He年龄一起模拟了川东北地区三叠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的热流值在51~66mW/m2,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随盆地性质由前陆盆地演化为陆内坳陷盆地,热流缓慢降低直至现今的44.5mW...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与锆石的(U-Th)/He年龄一起模拟了川东北地区三叠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的热流值在51~66mW/m2,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随盆地性质由前陆盆地演化为陆内坳陷盆地,热流缓慢降低直至现今的44.5mW/m2。但在晚白垩世—古新世时期受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热流有一个微弱增高的现象。同时,磷灰石和锆石的He年龄揭示了川东北地区大致在晚白垩世期间开始隆升且抬升剥蚀量较大。因此,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年龄可以揭示后期详细的冷却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u-th)/He年龄 镜质组反射率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中生代构造与动态热演化史——磷灰石、锆石(U-Th)/He定年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杰 秦建中 +2 位作者 刘文汇 陶成 腾格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4,共6页
通过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T3x)—嘉定组(K1j)钻井岩屑样品镜质体反射率和锆石、磷灰石(U-Th)/He定年分析,建立了该区He年龄—深度/温度动态演化模式,推断出元坝地区磷灰石He封闭温度为95℃左右。元坝地区T3x-K1j中生代地层基本都... 通过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T3x)—嘉定组(K1j)钻井岩屑样品镜质体反射率和锆石、磷灰石(U-Th)/He定年分析,建立了该区He年龄—深度/温度动态演化模式,推断出元坝地区磷灰石He封闭温度为95℃左右。元坝地区T3x-K1j中生代地层基本都经历了磷灰石He封闭温度(95℃);所有样品未经历锆石He封闭温度,T3x2-J1z地层部分样品可能经历了约170℃的最高古地温。元坝地区中生代地层在古近纪—新近纪(0.2~36.4 Ma)发生重大冷却抬升剥蚀,剥蚀速率约为109.9 m/Ma,K1j及以上地层最大抬升剥蚀厚度约为4 000 m。系统揭示了该区动态热演化历史,中生代地层最高古地温接近于170~190℃,随后地层发生抬升,古地温下降;在36~176 Ma之间时,古地温在95~170℃之间;在0~36 Ma时,现今地温小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磷灰石和锆石u-th/He定年 剥蚀厚度 热演化史 元坝地区 川东北
下载PDF
米仓山—汉南隆起白垩纪以来的剥露作用:磷灰石(U-Th)/He年龄记录 被引量:39
8
作者 常远 许长海 +1 位作者 Peter W.Reiners 周祖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919,共8页
对米仓山南江南郑剖面上的13个花岗岩类样品进行了磷灰石(U-Th)/He测年和剥露速率计算,分析过程综合考虑了样品冷却速率、晶体大小等因素对磷灰石(U-Th)/He封闭温度的影响和地形起伏、岩体热传导、热对流及放射性元素生热等因素对地温... 对米仓山南江南郑剖面上的13个花岗岩类样品进行了磷灰石(U-Th)/He测年和剥露速率计算,分析过程综合考虑了样品冷却速率、晶体大小等因素对磷灰石(U-Th)/He封闭温度的影响和地形起伏、岩体热传导、热对流及放射性元素生热等因素对地温场的影响.研究表明,米仓山南部沉积变形区自~50 Ma以来发生快速剥露(剥露速率为~70 m/Ma),新生代以来的剥蚀量超过了3 km;中部光雾山杂岩体记录了~90 Ma时一次快速剥露事件(剥露速率>75 m/Ma);北部汉南隆起区~100Ma以前以快速剥露为特点,平均剥露速率>40 m/Ma,此后转为缓慢剥露.整个米仓山汉南隆起区在90~50 Ma基本处于缓慢剥露状态,平均剥露速率仅有10~25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 磷灰石 (u-th)/He 剥露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红云滩地区构造-热演化探讨:来自Ar-Ar和(U-Th)/He热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敬博 孙腾飞 +5 位作者 陈文 喻顺 尹继元 李超 张彦 刘新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32-3742,共11页
红云滩岩体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西部,对其进行热演化历史研究对于揭示觉罗塔格地区乃至整个东天山地区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红云滩岩体进行黑云母Ar-Ar、锆石(U-Th)/He和磷灰石(U-Th)/He测年,并结合前人的锆石U-Pb... 红云滩岩体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西部,对其进行热演化历史研究对于揭示觉罗塔格地区乃至整个东天山地区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红云滩岩体进行黑云母Ar-Ar、锆石(U-Th)/He和磷灰石(U-Th)/He测年,并结合前人的锆石U-Pb测年结果,精细刻画出该岩体自形成以后经历的热演化过程,并据此识别出东天山红云滩地区发生过多期快速抬升冷却事件。黑云母阶段升温Ar-Ar法同位素定年得到的坪年龄为316.9±1.8Ma,单颗粒锆石和磷灰石(U-Th)/He同位素定年得到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13.7±9.6Ma和65.5±1.3Ma。热年代学数据及模拟结果表明东天山红云滩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3个快速冷却阶段,分别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ca.330~296Ma)、晚三叠世(222~220Ma)、晚白垩世(91~77Ma)。其中,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快速冷却作用是岩体侵位后与围岩热传导冷却及伴随天山造山隆升冷却综合作用的结果,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的两期快速冷却事件分别与羌塘-欧亚板块、Kohistan-Dras岛弧-拉萨地块碰撞的远程效应造成的东天山地区隆升作用有关。新生代以来,红云滩岩体所在的阿奇山-雅满苏地区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未发生较为明显的隆升作用,与天山西段新生代的构造活动有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历史 红云滩岩体 Ar-Ar测年 (u-th)/He测年 东天山
下载PDF
锆石(U-Th)/He定年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敬博 陈文 +2 位作者 喻顺 沈泽 田云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47-1956,共10页
锆石(U-Th)/He定年是同位素热年代学体系中重要的定年手段,是记录地质体完整热历史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在火山岩定年、造山带演化、地貌演化、沉积盆地热演化及限定矿床热液活动时代等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 锆石(U-Th)/He定年是同位素热年代学体系中重要的定年手段,是记录地质体完整热历史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在火山岩定年、造山带演化、地貌演化、沉积盆地热演化及限定矿床热液活动时代等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热年代学实验室成功建立了锆石(U-Th)/He定年的实验方法,实验主要包括三个独立的过程:样品前处理、He含量分析和U、Th含量分析。氦同位素质谱仪对锆石样品的氦同位素比值分析精度约为0.1%左右;ICP-MS对锆石的U、Th同位素比值分析精度通常情况下优于1%。对国际上普遍使用的FCT锆石和斯里兰卡锆石标样进行(U-Th)/He年龄测定。测试结果显示27粒FCT锆石(U-Th)/He年龄分布在25.81~30.72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8.18±0.51Ma(1σ)(参考值为28.3±2.6Ma);20粒斯里兰卡锆石碎片(U-Th)/He年龄分布在445.5~489.5Ma之间,排除异常值后加权平均值为479.0±8.0Ma(1σ)(参考值为470±11Ma)。所测两个标准物质的年龄均与参考值一致,表明本实验室的实验流程准确可靠。本实验方法的建立填补了我国锆石(U-Th)/He定年实验方法的空白,为我国热年代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th)/He定年 实验流程研究 国际标准样品
下载PDF
磷灰石(U-Th)/He定年技术及应用简介 被引量:13
11
作者 保增宽 袁万明 +2 位作者 王世成 汤云晖 韩春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本文阐述了磷灰石 (U_Th) /He定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该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磷灰石 (U_Th) /He定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低温热年代学技术 ,能够给出地质体在 4 0~ 85℃低温范围内的独特信息。同裂变径迹... 本文阐述了磷灰石 (U_Th) /He定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该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磷灰石 (U_Th) /He定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低温热年代学技术 ,能够给出地质体在 4 0~ 85℃低温范围内的独特信息。同裂变径迹定年技术一样 ,磷灰石 (U_Th) /He技术可用于年轻地质体的定年 ,也可确定时代较老的地质体最后一次热事件发生的时间。由于磷灰石 (U_Th) /He年龄数据与样品的海拔或埋藏深度密切相关 ,所以能够很好地约束古地形。结合其他同位素技术如裂变径迹定年技术等还可进行系统的热演化分析 ,如盆地的热史演化。与其他同位素定年技术相比 ,磷灰石 (U_Th) /He定年技术具有测量方便、精度高、所需样品数量少等优点。虽然这种技术目前尚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年方法 (u-th)/He 低温热年代学 磷灰石 热历史
下载PDF
中天山科克苏河地区隆升剥蚀历史——来自(U-Th)/He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7
12
作者 喻顺 陈文 +6 位作者 张斌 孙敬博 李超 袁霞 沈泽 杨莉 马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22-2936,共15页
天山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露史研究是认识中亚造山带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关键.本文应用磷灰石(U-Th)/He技术重建中天山南缘科克苏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蚀过程.磷灰石(U-Th)/He数据综... 天山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露史研究是认识中亚造山带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关键.本文应用磷灰石(U-Th)/He技术重建中天山南缘科克苏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蚀过程.磷灰石(U-Th)/He数据综合解释及热演化史模拟表明该地区至少存在晚白垩世、早中新世、晚中新世3期快速隆升剥蚀事件,起始时间分别为~90Ma、~13Ma及~5Ma,且这3期隆升剥蚀事件在整个天山地区具有广泛的可对比性.相对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年龄记录了中天山南缘地质演化史中更新和更近的热信息,即中天山在晚中新世(~5 Ma)快速隆升剥蚀,其剥蚀速率为~0.47mm·a^(-1),剥蚀厚度为~2300m.总体上,中天山科克苏地区隆升剥蚀起始时间从天山造山带向昭苏盆地(由南向北)逐渐变老,表明了中天山南缘隆升剥蚀存在不均一性,并发生了多期揭顶剥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 科克苏 隆升剥蚀 (u-th)/He 低温热年代学
下载PDF
塔里木柯坪塔格地区构造抬升的新证据——来自(U-Th)/He年龄的约束 被引量:9
13
作者 常健 邱楠生 +1 位作者 左银辉 李翠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柯坪塔格地区位于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是塔里木地台的一部分,其构造隆升与天山和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将(U-Th)/He热定年技术应用于该地区构造抬升的研究,对该区震旦系露头样品的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进行了年龄... 柯坪塔格地区位于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是塔里木地台的一部分,其构造隆升与天山和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将(U-Th)/He热定年技术应用于该地区构造抬升的研究,对该区震旦系露头样品的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进行了年龄测定和热史模拟,结果表明柯坪塔格地区主要经历了4期构造抬升事件,导致震旦系抬升至地表,其中磷灰石(U-Th)/He年龄揭示了晚白垩世和中新世两期的构造抬升事件.在早石炭世,震旦系温度达到最大,介于133~150℃之间,结合沉积埋藏史得到当时的最大埋深是3400~3900 m.在渐新世一中新世,受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柯坪塔格地区沿柯坪塔格沙井子断裂向巴楚隆起上逆冲,地层快速抬升遭受剥蚀.在15~10 Ma时,柯坪塔格地区震旦系已抬升至地表.自早石炭世至今,柯坪塔格地区总剥蚀量达6170 m.柯坪塔格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与塔里木盆地北缘是一致的,但与天山及处于塔里木盆地内部的巴楚隆起的构造抬升过程存在差异.中新世以后,受喜山运动远程效应影响,柯坪塔格和天山才同处于抬升状态;而巴楚隆起在古近纪早期仍处于抬升剥蚀状态,与柯坪塔格地区接受沉积相反.本文利用(U-Th)/He热定年技术成功地揭示了柯坪塔格地区自震旦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这些结果有利于人们对这一地区构造抬升的正确认识.同时,本研究对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及天山地区的构造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h)/He热定年 柯坪塔格 构造抬升 热史模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与南天山的耦合关系:来自(U-Th)/He年龄的新证据 被引量:13
14
作者 常健 邱楠生 李佳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4-243,共10页
塔里木盆地与南天山构造-沉积耦合关系是目前国内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首次利用盆地内钻井样品的磷灰石和锆石(U-Th)/He年龄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与南天山构造-沉积耦合关系。塔北隆起He年龄为15~3Ma的磷灰石和锆石来自于南天山,热史... 塔里木盆地与南天山构造-沉积耦合关系是目前国内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首次利用盆地内钻井样品的磷灰石和锆石(U-Th)/He年龄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与南天山构造-沉积耦合关系。塔北隆起He年龄为15~3Ma的磷灰石和锆石来自于南天山,热史模拟结果揭示了南天山在晚中新世开始快速抬升的时间约为15Ma,一直持续到5Ma左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北缘新近纪的构造-沉积耦合关系演化模式。晚中新世,南天山开始快速隆升遭受剥蚀,而塔里木盆地北缘剧烈沉降接受来自南天山的沉积物。盆地内的磷灰石和锆石He年龄有效地记录了这些地质信息,为盆-山耦合关系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南天山 盆山耦合 (u-th) He年龄
下载PDF
不纯碳酸盐U-Th等时线定年及同位素分馏对年龄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志邦 郑绵平 +1 位作者 吴中海 马尼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46-1154,共9页
应用U-系L/R等时线模式测定了用天然碎屑沉积物与已知年龄的纯CaCO3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不纯碳酸盐样品的年龄。实验分两个序列进行:其一研究碎屑沉积物化学前处理过程中U、Th同位素的萃取行为及其分馏效应。另一序列用不同浓度的溶剂... 应用U-系L/R等时线模式测定了用天然碎屑沉积物与已知年龄的纯CaCO3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不纯碳酸盐样品的年龄。实验分两个序列进行:其一研究碎屑沉积物化学前处理过程中U、Th同位素的萃取行为及其分馏效应。另一序列用不同浓度的溶剂对均匀混合的不纯碳酸盐样品进行溶解,确定稀酸淋滤碳酸盐的效率。各组分的238U、234U、230Th和232Th含量分析数据表明,稀酸溶解碎屑沉积物样品将U和Th同位素等比例的提取出来,不会发生U和Th同位素分馏现象。对于不纯碳酸盐样品,所有数据点落在一条直线上,良好的线性关系反映真实年龄含意。3个不纯碳酸盐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与纯碳酸盐年龄一致表明实验技术是可信的。同时,也证明对于碎屑含量较高的不纯碳酸盐U-Th定年,L/R等时线技术是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纯碳酸盐 等时线技术 L/R模式 u-th定年
下载PDF
松潘甘孜长沙贡玛盆地古近纪地层碎屑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及碎屑磷灰石(U-Th)/He年龄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戴紧根 李亚林 葛玉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3-1016,共14页
青藏高原隆升和剥蚀是从大陆岩石圈变形到全球变冷等新生代众多地质事件诱发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原中部的拉萨和羌塘地区,高原东部的松潘甘孜地体关注甚少。本文报道了在松潘甘孜地体中西部的长沙贡玛盆地... 青藏高原隆升和剥蚀是从大陆岩石圈变形到全球变冷等新生代众多地质事件诱发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原中部的拉萨和羌塘地区,高原东部的松潘甘孜地体关注甚少。本文报道了在松潘甘孜地体中西部的长沙贡玛盆地获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以及磷灰石(U-Th)/He年龄的结果。长沙贡玛盆地古近纪沉积物以分选极差的砾岩、岩屑砂岩和块状泥岩为主,表明其为近源快速堆积环境下形成的。砂岩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出现四组峰值,分别为200~500Ma,760~1040Ma,1800~2000Ma,2300~2600Ma,与松潘甘孜三叠系地层的U-Pb年龄峰值极为相似,表明长沙贡玛盆地古近纪沉积物主要来自其周围的三叠纪地层。考虑到盆地沉积与源区地表隆升与剥蚀存在一定的时滞,由这些古近纪的沉积物可以推断其源区的松潘甘孜地体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发生一次强烈的隆升。该期隆升与高原中部发生的早期隆升在时间上相吻合,暗示了原西藏高原可能包括了部分松潘甘孜地体。磷灰石(U-Th)/He年龄表明长沙贡玛盆地可能在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发生了新一期的隆升和剥蚀。松潘甘孜大部分地区可能同样经历了该期隆升,从而奠定了其现今地貌格局。碎屑锆石Hf模式年龄主要分布在0.77~2.5Ga范围内,推断其初始源区最强烈的地壳增生发生在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th) He年龄 松潘甘孜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国际标样Durango磷灰石(U-Th)/He年龄测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林 王非 +3 位作者 单竞男 张炜斌 师文贝 冯慧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91-1900,共10页
人们认识到可以用放射性成因4He对矿物进行定年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利用富含U、Th的矿物进行(U-Th)/He定年是近三十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由于U-Th-He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低(磷灰石4He的封闭温度为-75℃),... 人们认识到可以用放射性成因4He对矿物进行定年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利用富含U、Th的矿物进行(U-Th)/He定年是近三十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由于U-Th-He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低(磷灰石4He的封闭温度为-75℃),该方法极大的拓展了中低温热年代学研究(如40Ar/39Ar,裂变径迹等)的温度范围下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浅表地质过程的研究中。Durango磷灰石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磷灰石(U-Th)/He定年的标准样品,准确测定其年龄可以对实验方法及流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U-Th)/He定年实验室建立于2013年,经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摸索,我们建立了完整、可行的化学分析流程和仪器测试流程,并采用Durango国际标样进行了流程验证。重复测定了4批共40个Durango磷灰石颗粒,40个年龄结果分布在28.95-34.11Ma之间,全部年龄的概率分布峰值为31.61±2.7Ma,与国际标定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Th/U比范围为16.43-23.72,与国际报道值一致,表明我们所建立的实验流程准确可行,实验室已经可以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rango磷灰石 国际标样 (u-th)/He定年
下载PDF
磷灰石单颗粒(U-Th)/He测年实验流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英 郑德文 +2 位作者 武颖 李又娟 王一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3-1157,共15页
(U-Th)/He同位素定年是近几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1种能够对岩石低温冷却历史进行有效研究的新型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由于磷灰石的He封闭温度较低,所以它能反映低温阶段(40~80℃)的热历史信息,在低温热年代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 (U-Th)/He同位素定年是近几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1种能够对岩石低温冷却历史进行有效研究的新型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由于磷灰石的He封闭温度较低,所以它能反映低温阶段(40~80℃)的热历史信息,在低温热年代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磷灰石(UTh)/He测年的影响因素多且测试流程复杂,目前国内对于(U-Th)/He同位素定年方法和流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依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建立的(U-Th)/He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利用配备的Alphachron He同位素质谱仪对4批共75个国际标样Durango磷灰石单颗粒进行激光熔融和4He的含量测量,随后应用自动进样安捷伦7900 ICP-MS和同位素稀释剂法测定母体同位素U、Th的含量,最后计算得到Durango磷灰石的Th/U同位素比值在17.23~23.60之间,全部年龄分布在28.61~34.51Ma,平均年龄为(31.71±1.55)Ma(1σ),与国际标定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h)/He定年 激光熔融法 同位素稀释剂法 Durango磷灰石
下载PDF
磷灰石裂变径迹及(U-Th)/He分析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宗星 赵平 孙占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48-1654,共7页
磷灰石裂变径迹及(U-Th)/He定年体系是近年来用于基础地质研究的一项新技术.该定年体系能有效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计算地层剥蚀量,推测盆地内热液活动的时间、温度以及时间与温度间的关系等信息,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及(u-th)/He定年体系 热历史 地层剥蚀量 热液活动
下载PDF
磷灰石(U-Th)/He年龄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炜斌 吴林 王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7-1123,共17页
磷灰石(U-Th)/He体系因具有已知最低的放射性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70℃,约3km深度),而被广泛应用于浅地表构造变形及地貌演化研究,是近20a来发展较为迅速的1种热年代学方法。但由于定年原理、测试方法和~4He扩散特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磷灰石(U-Th)/He体系因具有已知最低的放射性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70℃,约3km深度),而被广泛应用于浅地表构造变形及地貌演化研究,是近20a来发展较为迅速的1种热年代学方法。但由于定年原理、测试方法和~4He扩散特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该同位素年龄体系的准确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文中归纳了现有文献中常见的10类磷灰石(U-Th)/He定年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即粒径、包裹体、α粒子射出效应、α粒子植入效应、U-Th成分环带、辐射损伤、磷灰石化学成分、钐含量、多期热事件和铀系不平衡等,并初步探讨了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用以抛砖引玉,引起相关研究者的考虑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u-th)/He年代学 准确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