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平肥茶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UCP-1 mRNA和下丘脑POMC mRNA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君 何军锋 +2 位作者 刘霞 胡岳山 屈娅婷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7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复合平肥茶对单纯性肥胖大鼠(DIO)体质量、血脂、血糖、白色脂肪组织解偶连蛋白1(UCP-1)和下丘脑阿片促黑色素原(POMC)的影响。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低脂组(10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以低脂饲料及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 目的:观察复合平肥茶对单纯性肥胖大鼠(DIO)体质量、血脂、血糖、白色脂肪组织解偶连蛋白1(UCP-1)和下丘脑阿片促黑色素原(POMC)的影响。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低脂组(10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以低脂饲料及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奥利司他组、复合平肥茶组,每组10只。低脂组和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奥利司他组和复合平肥茶组分别予以奥利司他和复合平肥茶灌胃。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体质量、血脂、血糖、白色脂肪组织UCP-1 m RANA表达水平和下丘脑POMC mRNA表达水平。结果:复合平肥茶组和奥利司他组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血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复合平肥茶和奥利司他组脂肪组织UCP-1 mRNA和下丘脑POMC mRNA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5)。奥利司他组大鼠皮毛发黄,精神萎靡,活动度减少,且大便溏稀不成形,而复合平肥茶大鼠皮毛有光泽,精神可,活动灵敏,大便正常。结论:复合平肥茶可以抑制大鼠体质量的增长,增加UCP-1 mRNA和POMC mRNA表达促使白色脂肪棕色化,保护糖脂代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平肥茶 脂肪 ucp-1 M RNA POMC M RNA 大鼠
下载PDF
黄芪散对T2DM大鼠体脂系数和脂肪组织MCP-1、UCP-1、PRDM16、Cidea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芳 曾煦欣 +2 位作者 徐彬 陈珺 李卫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45-2348,共4页
目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高脂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探讨黄芪散对T2DM大鼠体脂系数(肾周脂肪、附睾脂肪和棕色脂肪)及相关基因MCP-1、UCP-1、PRDM16、Cide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高脂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探讨黄芪散对T2DM大鼠体脂系数(肾周脂肪、附睾脂肪和棕色脂肪)及相关基因MCP-1、UCP-1、PRDM16、Cide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Nor)、糖皮质激素+高脂模型组(HFD+GC),黄芪散组(HQS),每组10只。正常组喂基础饲料,其他两组喂高脂饲料。同时除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外,其他两组大鼠灌胃醋酸泼尼松3. 5 mg/kg,1次/d,给药组1 h后灌胃黄芪散2. 96 g/kg。于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分离肾周、附睾周围组织的白色脂肪,分离背部颈下肩胛间区中间棕色脂肪,称重,计算体脂系数。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白色脂肪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棕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UCP-1)、PR域包含16(PRDM16)、细胞死亡诱导DNA断裂因子α类似效应A(Cide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HFD+GC模型组大鼠表现为高血糖、肾周脂肪系数、附睾脂肪系数显著性升高,MCP-1上调明显,棕色脂肪系数下降,UCP-1、PRDM16、Cidea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HQS可降低大鼠白色脂肪系数及MCP-1表达,升高棕色脂肪系数及UCP-1、Cidea的表达。结论:黄芪散可减少T2DM模型大鼠伴随的肥胖症状,可提高机体能量代谢,可作用可有与降低MCP-1表达,升高UCP-1、Cide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散 白色脂肪 棕色脂肪 MCP-1 ucp-1 PRDM16 Cidea
下载PDF
低氧/冷暴露对肥胖大鼠白色脂肪中U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婷 杨历新 +1 位作者 王叶 米娜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851-1853,共3页
目的观察低氧/冷暴露对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表达的影响,并讨论该复合环境对白色脂肪棕色化是否有增强效应。方法将2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n=5)、常温/低氧组(NT/H,n=5)、常氧/冷暴露(NH/C,n=5)及低氧/冷暴露组(H/C,n... 目的观察低氧/冷暴露对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表达的影响,并讨论该复合环境对白色脂肪棕色化是否有增强效应。方法将2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n=5)、常温/低氧组(NT/H,n=5)、常氧/冷暴露(NH/C,n=5)及低氧/冷暴露组(H/C,n=5);常温/低氧组及低氧/冷暴露组在模拟海拔5500m的低压氧仓造模;四组大鼠均正常饲养四周,并对大鼠体重进行称量,应用Q-PCR技术检测大鼠肾周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的表达。结果(1)体重变化统计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低氧/冷暴露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低氧/冷暴露组相比较,低氧/常温组和常氧/冷暴露组大鼠的体重出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UCP-1表达量统计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水平的表达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②低氧/冷暴露组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③与低氧/冷暴露组相比,低氧/常温组和常氧/冷暴露组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表达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低氧/冷暴露干预后,随着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UCP-1表达量的增高,体重不断减轻,说明低氧冷暴露可能是通过上调UCP-1的表达量进而影响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低氧/冷暴露 白色脂肪棕色化 ucp-1
下载PDF
不同强度一次性运动对大鼠睾周白色脂肪FNDC5、UCP-1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瑞 严翊 谢敏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2-1058,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一次性运动干预对大鼠睾周白色脂肪中FNDC5和UCP-1表达量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运动组(E组,n=24)。E组大鼠随机分为中等强度运动组(EM组,n=12,15 m/min)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EH组,n=12,35 m...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一次性运动干预对大鼠睾周白色脂肪中FNDC5和UCP-1表达量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运动组(E组,n=24)。E组大鼠随机分为中等强度运动组(EM组,n=12,15 m/min)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EH组,n=12,35 m/min,6 min间歇5 min,重复3次),分别在一次性运动后即刻和6 h后取大鼠睾周白色脂肪,利用RT-q PCR法检测睾周白色脂肪组织中细胞外跨膜受体Ⅲ型纤连蛋白域蛋白5(FNDC5)和解偶联蛋白1(UCP-1)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睾周白色脂肪组织中FNDC5和UCP-1蛋白含量。结果:(1)与C组相比,EH组运动后即刻FNDC5 m 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2)与C组相比,运动组大鼠睾周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m RNA水平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降低(P<0.05);与运动后即刻相比较,运动后6 h显著升高(P<0.05)。(3)与C组相比,EM和EH组FNDC5蛋白含量均有上升趋势,其中EM组显著升高(P<0.05)。(4)与C组相比,EM组和EH组UCP-1蛋白含量均有上升趋势,其中EH组运动后即刻出现显著升高(P<0.05)。结论:(1)一次性运动能够提高大鼠睾周白色脂肪FNDC5和UCP-1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增加脂肪组织产热;(2)一次性运动后FNDC5 m RNA和UCP-1 m RNA的变化具有时效性,其中UCP-1 m RNA在运动后6小时出现显著升高,而FNDC5 m RNA在高强度间歇运动后即刻变化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运动 白色脂肪棕色化 ucp-1 FNDC5
下载PDF
努比亚山羊UCP 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5
作者 韦义荣 郑自华 +9 位作者 张叁保 宋颖 蒋海玉 孙雯玥 程鹏飞 刘雨帆 邹剑伟 黄艳娜 潘艳 蒋钦杨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0-450,共11页
【目的】试验旨在克隆努比亚山羊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其在努比亚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研究努比亚山羊UCP 1基因功能及进一步解析其在脂肪代谢中的调节作用提供数据。【方法】... 【目的】试验旨在克隆努比亚山羊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其在努比亚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研究努比亚山羊UCP 1基因功能及进一步解析其在脂肪代谢中的调节作用提供数据。【方法】以努比亚山羊皮下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并克隆UCP 1基因CDS区序列后,与其他物种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并对UCP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CP 1基因在努比亚山羊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腹脂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努比亚山羊UCP 1基因CDS区全长918 bp,编码305个氨基酸。相似性比对发现,努比亚山羊UCP 1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瘤牛×普通牛、水牛、羚羊、马鹿、双峰驼、驴、大熊猫、人的相似性分别为98.1%、97.0%、96.5%、96.1%、95.8%、91.0%、87.0%、86.5%和83.8%。系统进化树表明,努比亚山羊与绵羊亲缘关系最近,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努比亚山羊UCP1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2.97 ku,等电点为9.29,属于碱性蛋白;UCP1蛋白缺乏稳定性,总平均亲水性为0.20,具备一定亲水性;脂溶性系数为91.70,跨膜螺旋氨基酸残基数量的预测值为15.94,前60个氨基酸的跨膜螺旋数预测值为8.76,位于膜细胞质侧的总概率为29.03%,属于非分泌蛋白;UCP1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48.85%)、无规则卷曲(27.54%)、延伸链(16.39%)、β-转角(7.21%)构成;UCP1蛋白含有28个磷酸化位点、5个O-糖基化位点及2个N-糖基化潜在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UCP 1基因在努比亚山羊皮下脂肪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低。【结论】试验成功扩增UCP 1基因CDS区序列,UCP1是一个缺乏稳定性、亲水的碱性蛋白;UCP 1基因在努比亚山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在皮下脂肪及脾脏中表达。结果为后续开展UCP 1基因在脂肪产热供能中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比亚山羊 UCP 1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
下载PDF
鸢尾素激活PGC-1α、UCP-1促进噬脂和褐变抑制ACHN细胞增殖和迁移
6
作者 熊绍风 熊小伟 +3 位作者 彭国平 王昆 方洋 吕燕妮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对肾细胞癌的影响及PGC-1α、UCP-1在其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测定鸢尾素对人肾细胞腺癌细胞(ACHN)PGC-1α、UCP-1蛋白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方法检测鸢尾素对其自噬相关和褐变相... 目的探讨鸢尾素对肾细胞癌的影响及PGC-1α、UCP-1在其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测定鸢尾素对人肾细胞腺癌细胞(ACHN)PGC-1α、UCP-1蛋白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方法检测鸢尾素对其自噬相关和褐变相关mRNA的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鸢尾素对噬脂的影响;采用凋亡试剂盒检测鸢尾素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检测鸢尾素对细胞的愈合和修复能力。结果鸢尾素能够上调棕色化相关蛋白(PGC-1α、UCP-1)及mRNA(PGC-1α、UCP-1、PRDM16)的表达并激活自噬相关mRNA(Beclin-1、LC3Ⅱ、P62)的表达(P<0.05);鸢尾素能够促进噬脂,抑制ACHN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运动与修复能力(P<0.05)。结论鸢尾素能够通过激活PGC-1α、UCP-1促进噬脂和褐变进而抑制ACHN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ACHN细胞 脂质褐变 噬脂 PGC-1Α ucp-1
下载PDF
PRDM16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睿(综述) 黄启亚(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3期3121-3124,共4页
肥胖目前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其病因及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组织具有特殊的产热功能,通过产热能够增加能量的消耗,因而被认为具有对抗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巨大潜力。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近年来... 肥胖目前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其病因及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组织具有特殊的产热功能,通过产热能够增加能量的消耗,因而被认为具有对抗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巨大潜力。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近年来被发现具有激活棕色脂肪组织特异性的生热程序、提高其线粒体密度、促进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关键转录因子PRDM16的功能以及PRDM16与肥胖关系的研究新进展,以期为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棕色脂肪组织 PR结构域蛋白16 生热程序 解偶联蛋白-1
下载PDF
解偶联蛋白-1基因3826A→G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8
作者 刘永明 路影 《广西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为研究解偶联蛋白 - 1(UCP- 1)基因 382 6 A→ G变异与 2 -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方法检测了 83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及 74例正常对照者的 UCP- 1基因382 6 A→ G变异 ,并测定体... 为研究解偶联蛋白 - 1(UCP- 1)基因 382 6 A→ G变异与 2 -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方法检测了 83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及 74例正常对照者的 UCP- 1基因382 6 A→ G变异 ,并测定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血脂及胰岛素。结果 :UCP- 1基因 382 6变异基因型频率与糖尿病无相关性 ;糖尿病组突变等位基因 (G)与 BMI呈正相关 (P <0 .0 5 ) ;糖尿病组中 ,G等位基因携带个体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水平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降低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小于 0 .0 1和 0 .0 5 )。表明 UCP- 1基因 382 6 A→ G变异与 2 -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增多相关 ;G等位基因可能是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1 2-型糖尿病 ucp-1基因 变异 PCR
下载PDF
UCP1基因变异与绵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安清明 周辉通 +3 位作者 王星 吴震洋 罗玉柱 Jon G.Hickford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89-3298,共10页
试验旨在探讨解耦联蛋白1(UCP1)基因核苷酸变异对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和胴体性状的影响,以期能够筛选出可以提升绵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核苷酸变异,为提高绵羊相关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材料。以9个绵羊品种为研究对象,用PCR-... 试验旨在探讨解耦联蛋白1(UCP1)基因核苷酸变异对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和胴体性状的影响,以期能够筛选出可以提升绵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核苷酸变异,为提高绵羊相关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材料。以9个绵羊品种为研究对象,用PCR-SSCP方法检测不同性别绵羊中UCP 1基因内含子5区和外显子6区变异。利用Minitab 16.0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内含子5区等位基因与不同性别绵羊生长性状、公羔胴体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绵羊UCP 1基因内含子5区和外显子6区共检测到8个核苷酸变异,其中位点c.910 G/A突变导致p.Ala304Thr氨基酸变异。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内含子5区等位基因对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存在性别特异性,母羔中携带等位基因A 1的群体较缺失群体具有较低的初生重(P<0.05),公羔中携带等位基因C 1的群体较缺失群体具有较高的断尾重(P<0.05),未发现其他等位基因与羔羊的生长性状存在性别特异性。胴体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携带等位基因A 1的群体具有较低后腿瘦肉量、腰部瘦肉量和较高的肩部瘦肉比例(P<0.05),携带等位基因C 1的群体具有较低的后腿瘦肉比例(P<0.05),其他胴体性状均没有发现与等位基因存在显著相关,基因型分析结果与等位基因分析结果一致。结果提示,UCP 1基因对绵羊的生长性状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且携带等位基因A 1的公羔群体具有较低的胴体生产性状,为提高公羔胴体生产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P 1基因 性别差异 生长性状 胴体性状
下载PDF
Thermogenic protein UCP1 and UCP3 expression in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lation with glycolysis and anaerobic metabolism 被引量:10
10
作者 Alexandra Giatromanolaki Konstantina Balaska +3 位作者 Dimitra Kalamida Christos Kakouratos Efthimios Sivridis Michael I. Koukourakis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96-404,共9页
Uncoupling protein 1(UCP1)is a proton transporter/channel residing on the 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nd is involved in cellular heat production.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UCP1 and ... Uncoupling protein 1(UCP1)is a proton transporter/channel residing on the 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nd is involved in cellular heat production.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UCP1 and UCP3 in a series of 98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treated with surgery.Expression patterns were correlated with histopathological variables,prognosis,and the expression of enzymes/proteins related to cell metabolism.Bronchial epithelium did not express UCP1 or UCP3,while alveolar cells strongly expressed UCP1.In tumors,strong expression of UCP1 and UCP3 was recorded in43/98(43.8%)and 27/98(27.6%)cases,respectively.UCP1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quamous cell histology(P=0.05),whilst UCP3 was more frequently overexpressed in large cell carcinomas(P=0.08),and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necrosis(P=0.009).In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UCP1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markers of glycolysis[hexokinase(HXKII)and phosphofructokinase(PFK1)]and anaerobic glucose metabolism[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PDK1)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5)].UCP3 was directly linked with a glucose transporter(GLUT2),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2),glycolysis markers(PFK1 and aldolase),and with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yruvate dehydrogenase(p PDH).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UCP3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oor prognosis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P=0.04).UCP1 and UCP3 are overexpressed in a large subgroup of non-small cell lung tumors and their expression coincides with increased glucose absorption,intensified glycolysis,and anaerobic glucose usage.Whether UCPs are target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lung cancer is a hypothesis that deman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THERMOGENESIS UCP1 UCP3 GLYCOLYSIS anaerobic metabolism
下载PDF
运动诱导的代谢物与脂肪棕色化的调节机制
11
作者 李林 曲雅倩 +2 位作者 陈敏 陈思宇 孙景权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7,共8页
通过检索与分析相关文献,对脂肪棕色化的生物学机制和生理意义,运动锻炼对脂肪棕色化的影响,运动锻炼对代谢物的影响,以及代谢物参与运动诱导脂肪棕色化的可能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显示,运动可对循环系统中葡萄糖、丙酮酸和乳酸等... 通过检索与分析相关文献,对脂肪棕色化的生物学机制和生理意义,运动锻炼对脂肪棕色化的影响,运动锻炼对代谢物的影响,以及代谢物参与运动诱导脂肪棕色化的可能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显示,运动可对循环系统中葡萄糖、丙酮酸和乳酸等糖代谢物,丙氨酸、支链氨基酸等氨基酸代谢物,游离脂肪酸等脂代谢物以及柠檬酸、琥珀酸和α-酮戊二酸等三羧酸循环代谢物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琥珀酸、α-酮戊二酸、犬尿喹啉酸、β-氨基异丁酸和乳酸等代谢物参与运动诱导的白色脂肪棕色化。因此,研究认为:1)运动可通过诱导代谢物堆积参与促进脂肪棕色化;2)参与运动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进程的代谢物包括琥珀酸、α-酮戊二酸、犬尿喹啉酸、β-氨基异丁酸和乳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脂肪棕色化 代谢物 解偶联蛋白-1
下载PDF
CTRP9对冷刺激诱导的小鼠棕色脂肪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
12
作者 关华 常换换 +5 位作者 李向宇 王雪 郜扬 郝军军 郭锋伟 师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7-580,共4页
目的 探究过表达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对冷刺激诱导后小鼠棕色脂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调控。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Ad-GFP组)、实验组(Ad-CTRP9组),分别注射Ad-GFP、Ad-CTRP9腺病毒。两组小鼠经普通饮... 目的 探究过表达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对冷刺激诱导后小鼠棕色脂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调控。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Ad-GFP组)、实验组(Ad-CTRP9组),分别注射Ad-GFP、Ad-CTRP9腺病毒。两组小鼠经普通饮食饲喂7 d后再置于4℃环境中冷刺激10 h,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棕色脂肪标志性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在冷刺激诱导下过表达CRTP9,棕色脂肪中碘化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2(Dio2)的mRNA水平升高(P<0.01),棕色脂肪细胞标志基因(UCP-1、PGC-1α、PRDM16和ARβ3)、脂质合成与分解相关基因(PPARγ、HSL和ATGL)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d-GFP组相比,经冷刺激诱导后Ad-CTRP9组解偶联蛋白1(UCP-1)蛋白表达升高,而脂肪分解相关蛋白脂肪三酰甘油脂肪酶(ATGL)表达下降(P<0.05)。结论 在寒冷环境下,过表达CTRP9促进UCP-1蛋白在棕色脂肪组织中蓄积,上调甲状腺激素信号相关基因Dio2表达,并抑制三酰甘油水解以维持体温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刺激 CTRP9 棕色脂肪 ucp-1 ATGL
下载PDF
高强度耐力运动影响高脂诱导肥胖模型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玉娇 苏坤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713,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小鼠体内解偶联蛋白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和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5(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5... 背景:研究表明小鼠体内解偶联蛋白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和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5(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是影响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的关键蛋白。耐力运动能够有效减轻小鼠体质量,但高强度耐力运动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PGC-1α和FNDC5蛋白表达的影响尚无确切定论。目的:研究高强度耐力运动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脂肪棕色化相关蛋白解偶联蛋白1、PGC-1α和FNDC5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8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营养性肥胖小鼠模型,对照小鼠一直使用常规饲料喂养。构建成功的肥胖小鼠经过1周适应性跑台运动后进行高强度耐力跑台运动,对照组和肥胖模型组小鼠不运动。8周后分离各组小鼠附睾和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并对比各组脂肪质量变化;取部分脂肪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剩余脂肪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棕色化相关蛋白解偶联蛋白1、PGC-1α和FNDC5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各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高脂诱导能明显增加小鼠体内白色脂肪的质量,并引起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增大;②高脂诱导能明显减少白色脂肪FNDC5蛋白的表达,解偶联蛋白1和PGC-1α略有减少,但与正常小鼠无明显差异;③高强度耐力运动能有效减少高脂诱导肥胖小鼠体内白色脂肪质量并明显减小脂肪体积;④高强度耐力运动能明显增加高脂肥胖小鼠体内白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PGC-1α和FNDC5蛋白的表达,提示高强度耐力运动能够明显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过程,从而加速小鼠脂肪产热,达到减去白色脂肪组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跑台 高强度 肥胖小鼠 白色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 ucp-1蛋白 PGC-1α蛋白 FNDC5蛋白
下载PDF
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褐色脂肪年周期变化
14
作者 宋士一 刘语 +2 位作者 任月 彭霞 杨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为揭示达乌尔黄鼠年周期褐色脂肪变化,采集起始育肥期、快速育肥期、完成育肥期、冬眠早期、冬眠晚期和出眠期的达乌尔黄鼠,分别检测其体重、肩胛骨褐色脂肪重量和褐色脂肪中UCP 1的表达。结果显示:起始育肥期黄鼠体重开始增加,直至体... 为揭示达乌尔黄鼠年周期褐色脂肪变化,采集起始育肥期、快速育肥期、完成育肥期、冬眠早期、冬眠晚期和出眠期的达乌尔黄鼠,分别检测其体重、肩胛骨褐色脂肪重量和褐色脂肪中UCP 1的表达。结果显示:起始育肥期黄鼠体重开始增加,直至体重高峰值,约增加70%的重量,平均每天增加(1.92±0.21)g,完成育肥期黄鼠体重下降,冬眠阶段黄鼠体重缓慢降低,平均每天降低(0.74±0.05)g,入眠前期褐色脂肪含量增加;冬眠阶段褐色脂肪含量达到峰值,UCP 1表达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冬眠阶段褐色脂肪含量和UCP 1表达增加,为其冬眠阶段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褐色脂肪 冬眠 UCP 1
下载PDF
有氧联合抗阻训练激活激素敏感性脂肪酶与交感神经途径显著减少脂肪积累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阳 张赛 +1 位作者 何玉秀 李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61-568,共8页
目的:比较有氧联合抗阻训练(ART)与单纯有氧训练减少内脏与皮下脂肪积累的效果,探索ART减脂更有效的内在机制。方法:18只雌性c57bl/6小鼠通过高脂膳食饲养建立肥胖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高脂膳食对照组(HFD组,n=6)、单纯有氧训练组(AT组,n=6... 目的:比较有氧联合抗阻训练(ART)与单纯有氧训练减少内脏与皮下脂肪积累的效果,探索ART减脂更有效的内在机制。方法:18只雌性c57bl/6小鼠通过高脂膳食饲养建立肥胖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高脂膳食对照组(HFD组,n=6)、单纯有氧训练组(AT组,n=6)与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组(ART组,n=6)。AT组接受12周中等强度跑台训练,ART组接受12周负重爬梯联合中强度跑台训练,并保证AT组与ART组每次训练时间相同,HFD组安静对照。12周后测量体重、腹股沟皮下脂肪和子宫周围脂肪重量;比色法测试血脂四项(TG、TC、HDL-C、LDL-C);Western blot测试白细胞介素6(IL-6)、交感神经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及其ser563和ser660磷酸化、氧化蛋白UCP-1及上游信号PGC-1α、FNDC5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以HFD为基线值比较,AT组和ART组体重、ART组子宫周围脂肪、AT组和ART组腹股沟皮下脂肪重量均降低(P<0.05,P<0.01);ART组子宫周围与腹股沟皮下脂肪显著低于AT组(P<0.05,P<0.01)。AT组子宫周围脂肪TH显著低于HFD与ART组(P<0.05);AT组和ART组子宫周围及腹股沟皮下脂肪ser660磷酸化表达均高于HFD组(P<0.05,P<0.01),同时ART股沟皮下脂肪ser660高于AT组(P<0.05)。AT组和ART组间UCP-1表达量无差异。结论:与相同时间的单纯有氧训练相比,有氧联合抗阻训练能通过激活脂肪水解酶活性,促进皮下脂肪水解。有氧联合抗阻训练减少更多内脏脂肪的内在机制,与脂肪组织交感神经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联合抗阻训练 皮下脂肪 内脏脂肪 HSL ucp-1 交感神经
下载PDF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星雅 田野 +4 位作者 冯葆欣 李鹏飞 房国梁 李良 于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8,65,共7页
目的:比较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安静对照组(C组)、有氧训练组(T组)和抗阻训练组(L组)。有氧训练方式为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8周;抗阻训练方式为递增负荷爬梯训练,每3... 目的:比较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安静对照组(C组)、有氧训练组(T组)和抗阻训练组(L组)。有氧训练方式为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8周;抗阻训练方式为递增负荷爬梯训练,每3天进行1次,共训练8周。训练前和训练后对大鼠进行称重,最后一次训练结束48 h后,取大鼠的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称重,并进行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的组织形态,荧光定量PCR检测棕色脂肪相关基因PR结构域家族第16个成员(PRDM1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以及解偶联蛋白1(UCP1)的m RNA水平,并用Westernblot检测其相应的蛋白水平。结果:8周训练后T组大鼠体重增量比C组降低48%(P<0.01),L组比C组降低30%(P<0.05)。棕色脂肪组织重量T组和L组均比C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T组棕色脂肪组织的脂滴面积与C组相比显著减小(P<0.01);L组脂滴面积也略有减小(P>0.05)。T组的PRDM16、PGC-1α、UCP1的m RNA表达量分别是C组的1.78倍(P<0.01)、2.24倍(P<0.01)、1.33倍(P>0.05),L组的上述基因m RNA表达量分别是C组的1.30倍(P>0.05)、1.25倍(P>0.05)、1.21倍(P>0.05);T组和L组PRDM16蛋白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46倍(P<0.05)和1.08倍(P>0.05),PGC-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56倍(P<0.05)和0.94倍(P>0.05),UCP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是C组的1.20倍(P>0.05)和1.20倍(P>0.05)。结论:8周的有氧运动可以使棕色脂肪细胞的脂滴变小,并能显著促进其分化以及代谢活性,对其产热活性有轻微的促进作用;8周抗阻运动对棕色脂肪组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棕色脂肪组织 UCP1 PGC-1Α PRDM16
下载PDF
基于IKKε在代谢中的作用探讨健脾清化方对饮食介导肥胖小鼠体脂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龚凡 陈清光 陆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6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清化方对肥胖模型(DIO)小鼠体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C57/BL小鼠构建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HFD组)、健脾清化方组(JPQH组),另设立正常饲料喂养的C57/BL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OR组)。JPQ... 目的探讨健脾清化方对肥胖模型(DIO)小鼠体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C57/BL小鼠构建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HFD组)、健脾清化方组(JPQH组),另设立正常饲料喂养的C57/BL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OR组)。JPQH组按等效剂量15 g·kg^(-1)·d^(-1)灌胃给药,HFD组和NOR组以等量的0.9%Na Cl溶液灌胃干预6周。通过体质量、体脂、肝脏病理等指标评估各组代谢表型的差异;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内IkB激酶ε(IKKε)、解耦联蛋白1(UCP-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与NOR组比较,HFD组小鼠体质量、体内脂肪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健脾清化方能显著改善高脂喂养引起的体质量、体内脂肪增高(P<0.05)。病理观察发现,健脾清化方能显著改善高脂喂养引起的肝脏脂肪异位沉积。与NOR组比较,HFD组脂肪组织内IKKε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UCP-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HFD组比较,JPQH组脂肪组织内IKKε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UCP-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提高(P<0.05)。结论健脾清化方能降低肥胖小鼠体内脂肪含量,从而显著改善高脂饲养引起的小鼠体质量增加及脂肪异位沉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KKε/UCP-1通路,提高机体能量消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化方 肥胖 IkB激酶ε 解耦联蛋白1 能量代谢
下载PDF
二氢辣椒素不依赖诱导亚低温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脑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晓芃 郭义 张诗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850-857,共8页
目的研究二氢辣椒素不依赖诱导亚低温作用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①细胞实验:体外培养神经瘤母细胞(SH-SY5Y)建立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TRPV1、UCP-4和PKA、caspase-3... 目的研究二氢辣椒素不依赖诱导亚低温作用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①细胞实验:体外培养神经瘤母细胞(SH-SY5Y)建立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TRPV1、UCP-4和PKA、caspase-3的表达变化;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内钙离子及细胞内ROS含量。②动物实验:使用窒息法诱导心脏骤停建立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模型。纸带移除法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结果,TUNEL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TRPV1、PKA、UCP-4蛋白含量。结果氧糖剥夺/复糖复氧SH-SY5Y及窒息法诱导大鼠心脏骤停复苏后中枢神经细胞发生凋亡,二氢辣椒素导致TRPV1过表达,cAMP-PKA信号被激活,UCP-4表达上升,线粒体膜电位恢复,线粒体内钙离子减少,细胞内ROS含量减少,caspase-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被抑制。抑制TRPV1表达,cAMP-PKA信号被抑制,且UCP-4表达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不能恢复,线粒体内钙离子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增加,caspase-3表达增加,神经细胞凋亡增加。抑制PKA,UCP-4表达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不能恢复,线粒体内钙离子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增加,caspase-3表达增加,神经细胞凋亡增加。结论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SH-SY5Y细胞中经二氢辣椒素预处理可致TRPV1过表达,且通过PKA/UCP-4抑制SH-SY5Y细胞凋亡。在心脏骤停复苏后综合征SD大鼠中,二氢辣椒素同样可以通过TRPV1/PKA/UCP-4抑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后综合征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TRPV1/PKA/ucp-4 凋亡
下载PDF
匹格列酮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淼 刘娟 +2 位作者 王龙 吕珊 丁国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目的:使用高脂饮食诱导(high fat diet-induced,HFD)的肥胖小鼠模型,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匹格列酮(pioglitazone,PGZ)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功能的影响,及... 目的:使用高脂饮食诱导(high fat diet-induced,HFD)的肥胖小鼠模型,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匹格列酮(pioglitazone,PGZ)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FD肥胖小鼠模型(n=30);肥胖小鼠随机分为PGZ灌胃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PGZ 10 mg/(kg.d)灌胃1个月,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灌胃组及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血胰岛素含量;使用RT-PCR检测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棕色脂肪组织UCP-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PGZ灌胃的肥胖小鼠棕色脂肪功能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提高;PGZ灌胃组小鼠体重、血胰岛素含量和口服葡萄糖耐量改善。结论:PGZ通过调节棕色脂肪功能基因表达提高棕色脂肪功能,可能是PGZ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机体代谢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棕色脂肪 ucp-1
下载PDF
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PGC-1α、UCP-1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丽华 黄伟 +4 位作者 李佳 王佳捷 张艳佶 冉国平 周仲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163-5167,共5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的白色脂肪组织(WAT)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以及解耦联蛋白-1(UCP-1)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肥胖症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的白色脂肪组织(WAT)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以及解耦联蛋白-1(UCP-1)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肥胖症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建立营养型肥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24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穴位组和非穴位组,每组8只。穴位组取"足三里""天枢"穴,非穴位组取"足三里""天枢"穴旁开5mm区域的非穴位区作为针刺点,采用电针干预,每次30min,每日1次,5次/周,共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所有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测量大鼠体质量、体长,计算Lee’s指数和双侧附睾脂肪组织(Epi-WAT)的脂体比,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Epi-WAT中PGC-1α和UCP-1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大鼠的Lee’s指数显著降低(P<0.05),穴位组大鼠的Lee’s指数变化值高于非穴位组(P<0.05)。穴位组大鼠的Epi-WAT的脂体比明显降低(P<0.05),Epi-WAT中PGC-1α、UCP-1蛋白含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增强Epi-WAT中PGC-1α和UCP-1蛋白的表达,抑制大鼠Lee’s指数的增长,促进外周脂质代谢,这可能是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肥胖大鼠 白色脂肪组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 解耦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