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期刊作为方法:美国的中国学学术史变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松 周雨秋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3期52-68,共17页
中国学期刊是展示美国中国学领域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为美国和全球的区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和思想资源。美国中国学期刊的发展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冷暖亲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冷战前后的曲折起步;中美建交前后的繁荣发展;全球... 中国学期刊是展示美国中国学领域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为美国和全球的区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和思想资源。美国中国学期刊的发展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冷暖亲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冷战前后的曲折起步;中美建交前后的繁荣发展;全球化时代的深化拓展。为了更好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从系统论、谱系论、关系论、比较论四个方面寻找解决办法。以中国学期刊作为方法,考察其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的创刊理念、发展路径、学者活动以及学术影响,可以透视期刊视野中的中国学历史面貌与演进过程,了解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式,加强中美之间的文明互鉴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国学 学术期刊 中国学 冷战 中美建交
下载PDF
中缅建交问题再探讨
2
作者 梁志 胡志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中缅建交是当代中缅关系的起点。早在1948年12月,缅甸便初步决定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吴努政府更多考虑的是何时承认的问题。最终,在确定英国和印度即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缅甸于1949年12月16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缅建交是当代中缅关系的起点。早在1948年12月,缅甸便初步决定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吴努政府更多考虑的是何时承认的问题。最终,在确定英国和印度即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缅甸于1949年12月16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中缅双方彼此猜忌防范,直到1950年6月8日两国才正式建交。历史记忆、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建交前后的中缅关系,压制了两国在经贸关系和政治往来等国家利益层面的互动。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中缅关系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双边关系,英国、印度和苏联等第三方经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1953年,中国在外交政策中强调和平共处,缅甸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也开始奉行中立主义,国家利益在中缅关系中的优先性迅速提高,双方关系明显转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建交 革命外交 中立主义外交 外交承认
下载PDF
“Immediate Establishment Is Advisable":Chinese Diplomacy in the Negotiations o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French Diplomatic Relations 被引量:2
3
作者 Yao Baihu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8年第2期169-191,共23页
From 12 December 1963 to 23 January 1964,the diplomatic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and France held talks on four occasions in the Swiss capital,Bern.The talks concluded with an agreemen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 From 12 December 1963 to 23 January 1964,the diplomatic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and France held talks on four occasions in the Swiss capital,Bern.The talks concluded with an agreemen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In the Bern talks,the Chinese position was basically that“immediate establishment of Sino-French diplomatic relations is advisable.”For this reason,China made some compromises over matters such as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communiquéannounc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the timing of its publication,but remained firm,at least,over putting out an independent statement declaring China’s principled stand over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ng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representing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aiwan being an inalienable part of Chinese territory.China took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the advisability of“immediate establishment”of Sino-French diplomatic relations partly because of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Sino-French relations and partly because the top Chinese leadership saw this as a possibility.However,the talks in Bern did not resolve all issues and the ques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France and Taiwan were to become a stumbling block for the normalization of Sino-French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French relations establishment of Sino-French diplomatic relations Chinese diplomacy
原文传递
Reception to Celebrate 45th Anniversary of Establishment of China-Guyana Diplomatic Relations Held in Beijing
4
作者 Chen Ke 《Voice of Friendship》 2017年第3期5-5,共1页
On June 27, a reception to celebrate the 45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Guyana diplomatic relations was held in Beijing. Around 200 people, including Ma Peihua, vice-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 On June 27, a reception to celebrate the 45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Guyana diplomatic relations was held in Beijing. Around 200 people, including Ma Peihua, vice-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and president of the China-Latin America and Caribbean Friendship Association (CLACFA); Hu Sishe, vice-president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eption to Celebrate 45th Anniversary of establishment of China-Guyana diplomatic relations Held in Beijing
原文传递
友好城市的建立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光勤 张李霜 龙明慧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78,共18页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崛起,中国对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如何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和提升来华留学生质量已成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2006—2018年中国与全球196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的数量和来华留学生规模的面板数据...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崛起,中国对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如何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和提升来华留学生质量已成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2006—2018年中国与全球196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的数量和来华留学生规模的面板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等模型实证考察友好城市的建立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友好城市的建立对来华留学生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利用来华学历教育留学生规模和来华非学历教育留学生规模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成立;考虑到友好城市的建立与来华留学生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生源国与中国的建交时间作为工具变量,检验结果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友好城市的建立对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显著高于对欠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但仅对欧美国家、大洋洲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规模以及非洲国家的来华非学历教育留学生规模具有正向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友好城市的建立可以提高生源国对中国的信任度,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因此,中国政府应积极推动友好城市的建立,提升中国在全球的信任水平,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实施差异化友好城市政策,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规模 友好城市 信任机制 建交时间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中马建交的背景与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秦艳峰 喻常森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60-67,共8页
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立的两极格局向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演变。作为西方阵营跟随者的东盟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双方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对抗、中立到接近的过程。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 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立的两极格局向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演变。作为西方阵营跟随者的东盟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双方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对抗、中立到接近的过程。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率先实现与中国建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马来西亚 建交 意义
下载PDF
晚清政府与罗马教廷的外交历程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大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1881-1892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官员,一致主张联络罗马教廷,废除法国保教权,稳定中国基督教局势。总理衙门采纳这种主张,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却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扰而未能成功。1892年后,清政府官员对联络罗马教... 1881-1892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官员,一致主张联络罗马教廷,废除法国保教权,稳定中国基督教局势。总理衙门采纳这种主张,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却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扰而未能成功。1892年后,清政府官员对联络罗马教廷的主张发生分化。陈其璋等人建议继续实践,而薛福成等人则认为不能将解决中国教案问题的希望寄托于罗马教廷,主张另辟蹊径。总理衙门的意见与薛福成等人相似,自1896年后放弃与罗马教廷建交通使的计划。1902-1906年,吕海寰等官员发起建议联络罗马教廷的新高潮,但清政府未予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罗马教廷 建交通使 保教权
下载PDF
试析美苏建交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被引量:2
8
作者 沈莉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6,109,共9页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身受经济危机困扰的美国迫切需要将苏联作为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日德法西斯势力开始了疯狂的侵略扩张活动,严重影响了美苏自身的安全和世界和...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身受经济危机困扰的美国迫切需要将苏联作为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日德法西斯势力开始了疯狂的侵略扩张活动,严重影响了美苏自身的安全和世界和平。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现实面前,奉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的罗斯福总统终于打开了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建交 外交承认 舆论因素 总统外交决策
下载PDF
论中国巴西建交及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世秀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巴西民风曾受到经由澳门传播的华夏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东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是西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巴建交乃至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各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巴西民风曾受到经由澳门传播的华夏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东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是西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巴建交乃至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各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为建立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 中巴建交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下载PDF
基础研究领域中韩科学合作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彩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9-243,共5页
选取中韩建交以来被SCI、SSCI、A&HCI收录的中韩合著论文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中韩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着重从合作规模、合作机构、合作学科领域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中韩科学合作的特点与规律,... 选取中韩建交以来被SCI、SSCI、A&HCI收录的中韩合著论文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中韩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着重从合作规模、合作机构、合作学科领域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中韩科学合作的特点与规律,为中韩科学合作关系健康发展提供量化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建交 科学合作 计量分析
下载PDF
中韩建交25年是成功的吗?--从历史的角度看中韩建交25周年的成果与课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5-14,共10页
中韩是在朝鲜半岛政治形势缓和与稳定以及亚洲和平与安定的条件下于1992年建交的。由于朝鲜半岛南北分裂是冷战留下的产物,中朝同盟,韩国会产生忧虑;美韩同盟,中国也会产生忧虑。在这些交错的关系中,20年来韩国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 中韩是在朝鲜半岛政治形势缓和与稳定以及亚洲和平与安定的条件下于1992年建交的。由于朝鲜半岛南北分裂是冷战留下的产物,中朝同盟,韩国会产生忧虑;美韩同盟,中国也会产生忧虑。在这些交错的关系中,20年来韩国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韩国与中国如何处理好关系,如何在美中两个大国间把握平衡与稳定。萨德入韩使中韩关系处于困境,但中韩共同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应不断从全球层面、朝鲜半岛层面和国家层面去探讨构建中韩关系的合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建交 社会人文学 批判性中国研究
下载PDF
十月革命与苏俄对华“人民外交”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衔天 《俄罗斯学刊》 2018年第3期19-33,共15页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这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第一个最重大的对华外交举动。宣言表达出苏俄将对华实行"人民外交"的理念。随着对华宣言的发表,苏俄相继派外交代表来华,与北京政府进行建交谈判,正式...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这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第一个最重大的对华外交举动。宣言表达出苏俄将对华实行"人民外交"的理念。随着对华宣言的发表,苏俄相继派外交代表来华,与北京政府进行建交谈判,正式建立中苏外交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以五四运动为代表,中华民族已经开始觉醒。伴随着民族觉醒,中国兴起了"国民外交"。来华的苏俄代表在与北京政府谈判过程中,借助于国民外交,广泛地进行"人民外交",将宣言对华"人民外交"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华掀起了强大的承认苏俄的社会舆论,并借助这一舆论,成功地与北京政府签订了《中苏协定》(亦即《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实现了中苏建交,扩大了十月革命对华影响,改变了苏俄在东方被封锁和被孤立的地位。与此同时,在中国大地上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核心的国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中苏建交 人民外交 国民外交
下载PDF
建交与护侨:中泰就1945年“耀华力路事件”的交涉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玉清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67-73,91,共8页
二战胜利初期,泰国首都曼谷华侨居住区耀华力路发生泰国军警和华侨之间冲突的事件,被称为"耀华力路事件"。面对来自中国国内的抗议和泰国华社的护侨请求,作为五大国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国民政府积极就该事件展开交涉。鉴于中泰... 二战胜利初期,泰国首都曼谷华侨居住区耀华力路发生泰国军警和华侨之间冲突的事件,被称为"耀华力路事件"。面对来自中国国内的抗议和泰国华社的护侨请求,作为五大国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国民政府积极就该事件展开交涉。鉴于中泰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国民政府以该事件为契机,采取先建交后护侨的策略。经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因双重国籍问题的存在导致国民政府在泰国的护侨成效不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交 护侨 交涉 泰国 “耀华力路事件”
下载PDF
平等相待 真诚友好——中国与东帝汶建立外交关系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新生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2年第5期3-5,共3页
2012年是东帝汶独立10周年,也是中国与东帝汶建立外交关系10周年。建交以来,两国本着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双边关系稳步发展。
关键词 中国 东帝汶 建交10年 回顾与展望
下载PDF
中俄关系与国际法实践(1949—2019年) 被引量:3
15
作者 匡增军 马晨晨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9年第5期99-126,共28页
中俄建交70年来,两国关系与国际法实践取得了丰厚成果。双边层面,两国国际法实践鲜活地体现了中俄双边关系的继往开来。此类实践集中表现在两国对国家或政府的承认、处理旧约和缔结新约、解决边界争端、缔结和履行其他双边条约等领域。... 中俄建交70年来,两国关系与国际法实践取得了丰厚成果。双边层面,两国国际法实践鲜活地体现了中俄双边关系的继往开来。此类实践集中表现在两国对国家或政府的承认、处理旧约和缔结新约、解决边界争端、缔结和履行其他双边条约等领域。同时,两国在多边框架内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实践,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协调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类实践集中表现为参与国际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事务,解决热点问题,建立、运行和改革国际组织或机制等。从两国关系与国际法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中俄国际法实践和两国关系,相互影响又具有独立性,双方角色也有所转变;同时,两国国际法实践虽兼具务实性与创新性等特点,但仍呈现出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容易受到国际环境及第三国的影响。以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新起点,两国关系和国际法实践将续写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国际法实践 中俄建交70周年 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下载PDF
一九七八年布热津斯基访华会谈中的台湾议题——基于美方新近解密档案的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桂峰 杨舒眉 《临沂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50-60,共11页
台湾问题是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会谈的重要议题。布热津斯基表示将按照"建交三原则"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但希望中方不公开批驳美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布热津斯基没有提出对台军售问题。中方表示只要美方不将不... 台湾问题是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会谈的重要议题。布热津斯基表示将按照"建交三原则"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但希望中方不公开批驳美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布热津斯基没有提出对台军售问题。中方表示只要美方不将不公开反驳其对台湾问题的声明作为前提条件,美方可以表达自己的希望,中方也会重申如何和何时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现实态度拉开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热津斯基访华 台湾问题 建交三原则 中美关系
下载PDF
1933年美苏建交的根源及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翔 《济宁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5-50,共6页
1933年美苏建交是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美苏之所以能够实现建交,与美苏各自的经济需求以及德日法西斯兴起导致的美苏安全屡面互需的强化有着极大的关系,还与美苏各自国内政治运作有着相关性。美苏建交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对于... 1933年美苏建交是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美苏之所以能够实现建交,与美苏各自的经济需求以及德日法西斯兴起导致的美苏安全屡面互需的强化有着极大的关系,还与美苏各自国内政治运作有着相关性。美苏建交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对于各自经济的发展以及战略安全的保障起着重要作用。美苏建交还开启了美苏关系的新时代,为之后美苏两个洲际性大国的博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苏联 建交 根源 影响
下载PDF
刍议建交后中韩文化交流发展的动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光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中韩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历史悠久的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20世纪40到90年代,曾因为历史原因而受到阻碍,但中韩建交后,这种局面很快得到了改善。本文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等方面来对建交后中韩文化交流发展的动... 中韩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历史悠久的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20世纪40到90年代,曾因为历史原因而受到阻碍,但中韩建交后,这种局面很快得到了改善。本文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等方面来对建交后中韩文化交流发展的动因作一简要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交 中韩 文化交流 动因
下载PDF
世界多极化结构与中韩关系——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
19
作者 孟庆义 侯中军 陶常梅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7-30,共4页
中韩建立的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把两国的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世纪里,两国伙伴关系日益巩固和深化,这对东亚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东亚国际关系发生了良性互动。在多极化的世界里,中韩关系必将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多极化 中韩建交 外交关系
下载PDF
论黄遵宪“交邻之有大益”的开放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涛 王翠云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29-30,共2页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外交家 ,在其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 ,通过对中西政治体制的深入考察 ,提出了“交邻”的开放理论 ,论证了“交邻之有大益”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开放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前瞻性的 。
关键词 黄遵宪 “交邻之有大益” 对外开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