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鲁超高压榴辉岩的石榴石生长成分环带及变质作用P-T轨迹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泽明 肖益林 +1 位作者 沈昆 高勇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9-818,共10页
在南苏鲁东海地区,部分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变斑晶石榴石具有复杂的生长成分环带和多期矿物包体组合,它们记录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多阶段变质演化过程,即绿帘角闪岩相进变质、柯石英榴辉岩相峰期变质、石英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运... 在南苏鲁东海地区,部分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变斑晶石榴石具有复杂的生长成分环带和多期矿物包体组合,它们记录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多阶段变质演化过程,即绿帘角闪岩相进变质、柯石英榴辉岩相峰期变质、石英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运用相关的地质温、压计,使用代表最高变质温度的变斑晶石榴石幔部(具最低的Fe/Mg比值)和与其平衡的绿辉石包体成分,获得了>900℃和4.1-4.5GPa的超高压变质条件。联合其他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一个顺时针的变质作用P- T轨迹得以建立。它的特征是进变质与退变质路径近于平行,早期退变质作用为降温、降压过程。榴辉岩石榴石生长成分环带的保存说明超高压变质岩在峰期变质阶段有非常短暂的停留时间,并以很快的折返速率抬升到地壳浅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的明显降温是石榴石生长环带得以保存的另一个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石榴石生长成分环带 变质作用p—T轨迹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中条山早元古代变质岩石的PTt轨迹和构造演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梅华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47,T001,共13页
中条山早元古代变质岩石呈北东向分布,经历了中低级变质作用。本文在变质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和显微构造,利用近来发展的石榴石环带定量测定P-T轨迹的技术,建立了绛县群和中条群泥质岩石经历的PTt轨迹。PTt轨迹表明绛县群经... 中条山早元古代变质岩石呈北东向分布,经历了中低级变质作用。本文在变质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和显微构造,利用近来发展的石榴石环带定量测定P-T轨迹的技术,建立了绛县群和中条群泥质岩石经历的PTt轨迹。PTt轨迹表明绛县群经历拉张作用,地壳发生抬升,产生绿片岩相变质;在中条第Ⅰ期运动中,地壳略有增厚或不变升温和抬升,产生低角闪岩相变质;而中条群岩石经历低绿片岩相埋深变质后,于中条第Ⅰ期运动中,呈现增厚升温和抬升的轨迹,经历低角闪岩相变质。中条第Ⅱ期运动则使地壳彻底抬升剥蚀,发生区域热变质和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 早元古代 变质岩 pTT轨迹
下载PDF
赣中变质岩带变质作用PTt轨迹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恭任 刘丛强 章邦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6-183,共8页
赣中变质岩带十字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石成分环带是连续反应的结果,微区成分变化规律明显。本文根据该岩石的石榴石环带成分定量计算了变质作用P-T轨迹。P-T轨迹样式表明,赣中变质岩带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两大期:第一期发生在大陆碰撞带环境... 赣中变质岩带十字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石成分环带是连续反应的结果,微区成分变化规律明显。本文根据该岩石的石榴石环带成分定量计算了变质作用P-T轨迹。P-T轨迹样式表明,赣中变质岩带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两大期:第一期发生在大陆碰撞带环境中,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演化受均匀地壳增厚及隆起侵蚀过程控制;第二期发生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与地壳回返上升,高温热流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变质作用 p-T轨迹 大陆碰撞带 铀矿床 成矿作用 活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河一带低压泥质麻粒岩岩石学特征、独居石U-Th-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苟龙龙 张立飞 G0U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71-2280,共10页
古南天山洋闭合过程中,由于洋壳俯冲产生的岛弧岩浆作用加热大陆地壳,在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一带形成了一套低压高温泥质麻粒岩相变质岩石。本文用Theriak-Domino热力学软件对该套岩石中的堇青石榴夕线石黑云母片麻岩和含夕线石堇青石... 古南天山洋闭合过程中,由于洋壳俯冲产生的岛弧岩浆作用加热大陆地壳,在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一带形成了一套低压高温泥质麻粒岩相变质岩石。本文用Theriak-Domino热力学软件对该套岩石中的堇青石榴夕线石黑云母片麻岩和含夕线石堇青石榴黑云母片麻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计算研究,得到它们峰期变质的温压条件分别是:T=630~674℃,P=5.2~5.5kbar和T=645~684℃,P=5.4~5.7kbar。并采用独居石Th-U-Pb电子探针定年方法,对样品WQ006中的3颗独居石进行了原位年龄测定(38个分析点),得到2组等时线年龄,分别是376±8Ma和280±8Ma(2σ)。结合独居石的岩相学特征,提出了新疆西南天山低压高温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的时代为280±8Ma,而376±8Ma(2σ)可能为原沉积岩的原岩/成岩年龄。表明西南天山洋壳开始俯冲发生在晚古生代,进一步证明了西南天山造山带俯冲碰撞发生在晚二叠纪之后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西南天山 木扎尔特 低压 泥质 麻粒岩相 岩石学特征 独居石 定年 地质意义 southwestern TIANSHAN region monazite dating China South TIANSHAN 黑云母片麻岩 electron microprobe 南天山洋 峰期变质 phase equilibria
下载PDF
滇西南景洪大勐龙地区蓝片岩岩石学、变质作用及其对古特提斯构造响应
5
作者 孙载波 胡绍斌 +7 位作者 李静 段向东 刘福来 周坤 赵江泰 李小军 包佳凤 王云晓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3-1249,共17页
【研究目的】蓝片岩为古洋壳的俯冲及洋-陆和陆-陆碰撞拼贴的产物,对深入探索洋壳或陆壳俯冲变质过程以及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以滇西景洪大勐龙地区新发现的蓝片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俯... 【研究目的】蓝片岩为古洋壳的俯冲及洋-陆和陆-陆碰撞拼贴的产物,对深入探索洋壳或陆壳俯冲变质过程以及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以滇西景洪大勐龙地区新发现的蓝片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俯冲-造山背景的制约。【研究方法】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根据矿物组合的不同,识别出研究区内两种不同类型的蓝片岩,初步建立变质演化P-T轨迹,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蓝片岩的成因机制与就位的动力学背景,约束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俯冲-造山演化。【研究结果】获得白云母石榴蓝闪石英片岩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450~490℃,P=0.90~1.45 GPa,绿泥绿帘阳起蓝闪片岩具有较低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430~470℃,P=0.69~0.73 GPa,并初步建立了两种不同类型蓝片岩变质演化P-T轨迹。【结论】两类峰期变质条件的差异可能为俯冲隧道中不同俯冲深度的蓝片岩,这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索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闭合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高压变质 p-T轨迹 昌宁—孟连结合带 景洪大勐龙 特提斯构造带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Syn-deformation P-T paths of Xiaoqinli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被引量:3
6
作者 Shuwen Liu Jinjiang Zhang Yadong Z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22期1927-1934,共8页
The \%P_T\% paths of the Xiaoqinli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XMCC)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the Gibbs method by researching the compositional changing of zoned epidotes which formed during syn_deformation metamor... The \%P_T\% paths of the Xiaoqinli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XMCC)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the Gibbs method by researching the compositional changing of zoned epidotes which formed during syn_deformation metamorphism. These \%P_T\% paths indicate that the XMCC had experienced the following thermodynamics processes: firstly, near isobaric falling slightly in temperature in lower crust; secondly, fast decompression and rising in temperature during extensional uplifting to middle crust level; and finally, isobaric falling in temperature in middle crust. The upwelling and emplacement of the deep magma may be a major factor during the uplifting processes of the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ned epidotes Gibbs method \%p_T\% pATHS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Xiaoqinling.
全文增补中
关于巴罗式变质带的最新研究及其对研究秦岭杂岩的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任留东 李崇 +1 位作者 王彦斌 李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3-924,共12页
本文对苏格兰高地Grampian造山运动中产生的经典巴罗变质带进行了讨论,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关于其变质作用的特征及发生机制认识方面的重大变化。强调巴罗变质作用仅发生在整个造山运动过程中的部分时段,纪录了短暂的加热过程,时空上与区... 本文对苏格兰高地Grampian造山运动中产生的经典巴罗变质带进行了讨论,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关于其变质作用的特征及发生机制认识方面的重大变化。强调巴罗变质作用仅发生在整个造山运动过程中的部分时段,纪录了短暂的加热过程,时空上与区域内大规模的双峰式岩浆活动有关。经典的巴罗变质系列并非形成于地壳增厚及其热弛豫,而是代表了中地壳内大规模的接触变质作用。参考经典地区的变质特征,对发育巴罗式变质作用的秦岭杂岩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指出其中与夕线石有关的变质P-T-t轨迹可能是等压冷却过程,而不是等温降压的顺时针演化模式。秦岭杂岩的变质作用时间仍需要进一步准确厘定。结合其它相关地质特征的分析和对比,得出如下推论:巴罗式变质带发育地区的变质作用、混合岩与花岗岩均属于同一动力系统作用的结果,花岗质岩体不是变质作用的原因;基性岩浆可能提供了巴罗式变质作用发生所需要的热能,但不是必要条件;巴罗式变质作用可以发生在正常地壳厚度情况下,不是碰撞构造的标志;伴随热异常的变形过程中产生了变质带的梯度分布(巴罗式变质带)和一些花岗岩,形成类似于底辟的冲起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罗变质带 秦岭杂岩 双峰式岩浆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变质p-T-t轨迹
下载PDF
俯冲带变质作用与构造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泽明 丁慧霞 +2 位作者 董昕 田作林 杜瑾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77-3398,共22页
形成在汇聚板块边缘的俯冲带由俯冲岩石圈板块和上部岩石圈板块组成,具有不对称的热结构。俯冲岩石圈板块具有冷的地温梯度,而上部岩石圈板块具有热的地温梯度。俯冲板块的变质作用发生在5~15℃/km地温梯度下,可进一步划分为冷俯冲板块... 形成在汇聚板块边缘的俯冲带由俯冲岩石圈板块和上部岩石圈板块组成,具有不对称的热结构。俯冲岩石圈板块具有冷的地温梯度,而上部岩石圈板块具有热的地温梯度。俯冲板块的变质作用发生在5~15℃/km地温梯度下,可进一步划分为冷俯冲板块型(5~10℃/km)和热俯冲板块型(10~15℃/km),即西阿尔卑斯型和古巴型。俯冲带上板块的变质作用发生15~50℃/km地温梯度下,可进一步划为冷地壳型(15~25℃/km)和热地壳型(25~50℃/km),统称为科迪勒拉型。冷俯冲板块的变质作用是以大洋和大陆地壳岩石深俯冲到地幔,发生低温/高压及超高压变质作用为特征。所形成的低温/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具有顺时针型P-T轨迹,其折返过程是以近等温或升温降压和部分熔融为特征。热俯冲板块型变质作用发生在年轻板块的正常俯冲和古老板块的平缓俯冲过程中。从大洋岩石圈初始俯冲到成熟俯冲,俯冲板块的地温梯度由热到冷,从热俯冲型转变成冷俯冲型。热俯冲板块的变质岩可具有顺时针型,也可具有逆时针型P-T轨迹,可以发生高温和高压下的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岩。俯冲带上板块的冷地壳型变质作用发生在构造挤压导致的加厚地壳环境,加厚的下地壳发生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和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可具有顺时针和逆时针型P-T轨迹。加厚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和高密度的基性残留体(弧榴辉岩)。热地壳型变质作用发生在构造伸展导致的减薄地壳环境。由于强烈的幔源岩浆增生和软流圈上涌,下地壳发生高温或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变质岩可具有顺时针型或逆时针型P-T轨迹。在岩浆弧加厚地壳的伸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高温和高压变质岩可以叠加超高温变质作用。俯冲带上板块的岩浆弧可能是超高温变质岩形成的最主要构造环境。上板块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以形成大体积的花岗岩,由此导致新生地壳组成和成分的分异,是大陆地壳生长和成熟的重要机制。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加厚下地壳具有冷的地温梯度,可以发生高压麻粒岩和榴辉岩相变质作用。这些高级变质岩具有顺时针型P-T轨迹,在其折返过程中叠加中压、高温,甚至超高温变质作用。碰撞造山带下地壳的长期部分熔融可以形成不同成分的壳源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变质作用 p-T轨迹 部分熔融 构造机制
下载PDF
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及其在沉积盆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汤艳 张云鹏 +1 位作者 齐先茂 杨云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很低级变质岩石在沉积盆地中分布广泛。在成岩-低级变质作用演化过程中,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油气、煤的演化阶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很低级变质作用与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关系密切。本文系统总结了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几... 很低级变质岩石在沉积盆地中分布广泛。在成岩-低级变质作用演化过程中,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油气、煤的演化阶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很低级变质作用与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关系密切。本文系统总结了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几个方面及其新进展,包括很低级变质带的划分、粘土矿物地质温压计、变质作用p_T_t轨迹及其在沉积盆地中的应用等等,并结合实例初步探讨了川西北若尔盖坳陷三叠系的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表明,对沉积盆地中很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对于划分成岩-变质界限,明确盆地的热成熟阶段,恢复盆地古地温、古构造史以及指导油气勘探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很低级变质作用 很低级变质带 粘土矿物温压计 变质作用p_T_t轨迹 若尔盖盆地
下载PDF
递增变质作用若干问题评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庄育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20,共8页
递增变质作用以沿造山带中区域热动力异常中心发育递增变质带和热穹隆为特征。变质作用时间上的演化与其在空间上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在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所反映的变质作用热动力时空演化过程和机制以... 递增变质作用以沿造山带中区域热动力异常中心发育递增变质带和热穹隆为特征。变质作用时间上的演化与其在空间上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在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所反映的变质作用热动力时空演化过程和机制以及变质作用的根本原因等,是变质地质学的基本问题。递增变质作用在时间上的演化与其空间上的变化是有机统一的过程。建立变质作用时空框架,客观地揭示变质作用时空演化规律和造山过程,是递增变质作用研究的必然趋势。在许多情况下,变质作用温度受深部热异常供给的控制,而与岩层埋深及平均地热梯度无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变质作用 温压条件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递增变质作用中变斑晶形成的时间标志——兼论阿尔泰地区变质带形成顺序 被引量:2
11
作者 庄育勋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7-24,共8页
根据变质构造和镜下显微组构的研究,提出了与Zwart,H.J.(1962,1963)的变斑晶包体S形构造成因观点不同的解释。结合包体和基质矿物成分、组构特征建立了递增变质作用中变斑状特征变质矿物形成的相对时间标志。以此确定了阿尔泰变质地带... 根据变质构造和镜下显微组构的研究,提出了与Zwart,H.J.(1962,1963)的变斑晶包体S形构造成因观点不同的解释。结合包体和基质矿物成分、组构特征建立了递增变质作用中变斑状特征变质矿物形成的相对时间标志。以此确定了阿尔泰变质地带递增变质作用过程中一系列特征变质矿物及其相应的变质带的形成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变斑器 变质矿物 变质带
下载PDF
滇西哀牢山深变质杂岩新生代多期变质、剪切变形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浩博 曹淑云 +4 位作者 李俊瑜 程雪梅 吕美霞 Bernroider MANFRED Franz NEUBAUER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73-2596,共24页
造山带内大型走滑断层带的运动、变形及变质事件的精细厘定,对研究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沿着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出露大量深变质杂岩体,这些深变质杂岩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变形-变质以及热-构造演化信息。本文重点以红河-哀牢山走滑... 造山带内大型走滑断层带的运动、变形及变质事件的精细厘定,对研究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沿着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出露大量深变质杂岩体,这些深变质杂岩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变形-变质以及热-构造演化信息。本文重点以红河-哀牢山走滑断层带中的变基性岩和变泥质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宏观和显微构造、岩相矿物组合、变形温压条件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所有的结果表明哀牢山深变质杂岩经历了至少三个阶段的变质以及依次的变形,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峰期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T=780~840℃,P=~0. 95GPa)以及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具有明显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获得片麻岩中的锆石边的变质或熔融年龄为35. 2±0. 9Ma^33. 9±0. 8Ma。同时结合EBSD变形矿物晶格优选定向分析,可以确定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与区域左行剪切变形阶段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 哀牢山变质杂岩 变形-变质作用 麻粒岩相 部分熔融 p-T-t-D演化轨迹
下载PDF
Tectonic Framework and Evolution of the Dabie Mountains in Anhui, Eastern China 被引量:15
13
作者 Xu Shutong Jiang Laili +1 位作者 Liu Yican Zhang Yo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Anhui Sun She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21-238,326,共19页
The Dabie Mountains are believed to be a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between the Yangtze amd Sino-Koreancontinental plates. It is composed of the foreland fold-thrust zone, the subducting cover and basement of theYangtz... The Dabie Mountains are believed to be a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between the Yangtze amd Sino-Koreancontinental plates. It is composed of the foreland fold-thrust zone, the subducting cover and basement of theYangtze continental plate, the coesite- and diamond-bearing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zone and themeta-ophiolitic melange zone in the subducting basement, the fore-arc flysch nappe and the back thrust zoneoccurring respectively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margins of the Sino-Korean continental plate and the in-herited basin with molassic deposit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When the palaeo-Dabie oceanic plate subductednorthward in the Early Palaeozoic, volcanic arc and back arc basin probably form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the Sino-Korean continental plate. The Sm / Nd isotopic dating of the strata and eclogite which were drawn in-to the foreland fold-thrust zone indicates that the intense collision of the two continental plates took place inthe Early Mes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zone ophiolitic melange zone COESITE DIAMOND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岩石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晓赛 杜瑾雪 王根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20-632,共13页
羌塘中部低温高压变质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是了解青藏高原早期形成与演化的重要窗口。该高压变质带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出露,主要由多硅白云母片岩、蓝片岩和榴辉岩等组成,其中榴辉岩在片石山、果干加年山、戈... 羌塘中部低温高压变质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是了解青藏高原早期形成与演化的重要窗口。该高压变质带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出露,主要由多硅白云母片岩、蓝片岩和榴辉岩等组成,其中榴辉岩在片石山、果干加年山、戈木及冈玛错等地区出露。羌塘中部榴辉岩以透镜体状、块状和互层状产出于多硅白云母片岩或变沉积岩中。现有资料表明,榴辉岩变质作用峰期阶段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蓝闪石±石英;部分地区榴辉岩石榴石中发现的盒子状绿帘石+钠云母两相包裹体和传统地质温压计结果均表明,榴辉岩变质作用峰期可能达到了硬柱石榴辉岩相。尽管部分榴辉岩中保留了绿辉石出溶叶片状石英,石榴石出溶金红石、石英、角闪石针状体和磷灰石出溶金红石等疑似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但迄今为止,榴辉岩中还未发现柯石英、金刚石等典型超高压指示矿物,并且石榴石成分"超高压指针"以及传统地质温压计重新计算均表明羌塘中部榴辉岩并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折返P-T轨迹具有近等温降压的特点,经历了多期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榴辉岩 高压变质作用 地质温压计 p-T轨迹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羌塘中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江苏东海地区石英脉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林家 薛怀友 危晓平 《云南地质》 201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区域变质作用、韧性剪切作用和超高压变质作用为SiO2富集创造条件,印支期-燕山期的构造活动为石英脉富集定位创造构造环境。东海群地层、韧性剪切带、超高压变质带为石英脉的形成提供了SiO2物质来源。
关键词 原生石英脉 次生堆积型 早期两期成矿 超高压变压带 江苏东海
下载PDF
北淮阳带东段铁冲石榴斜长角闪岩的变质演化和P-T轨迹
16
作者 王辉 刘贻灿 +2 位作者 杨阳 侯克斌 李洋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8,共12页
北淮阳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北部,相对于南部三叠纪超高压变质带来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以商(城)-麻(城)为界,分为西段和东段。本文对北淮阳带东段新发现的铁冲古生代变质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开展了岩相学、矿... 北淮阳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北部,相对于南部三叠纪超高压变质带来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以商(城)-麻(城)为界,分为西段和东段。本文对北淮阳带东段新发现的铁冲古生代变质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化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岩石具有石榴子石+斜长石+单斜辉石+切尔马克闪石±石英、低硅角闪石+斜长石+石榴子石+榍石+钛铁矿、普通角闪石+斜长石+榍石+钛铁矿等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其中,前三个变质阶段温压范围依次为648~719℃/1.0~1.3 GPa,660~686℃/0.71~0.90 GPa,607~647℃/0.27~0.48 GPa。因此,显示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变质P-T轨迹。结合已发表的355±5 Ma峰期变质时代,首次证明北淮阳带东段存在高压变质作用以及石榴斜长角闪岩形成于晚古生代俯冲-碰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斜长角闪岩 高压变质作用 p-T轨迹 地质温压计 北淮阳带东段
原文传递
辽东半岛古元古代北辽河群浪子山组巴罗式变质带分布、变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文飞 田忠华 +1 位作者 刘平华 向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03-3419,共17页
巴罗式递增变质带能为地壳增厚及造山作用带来全新的认识.为了解辽东半岛北辽河群浪子山组内巴罗式变质带的野外分布和变质特征,对本溪地区连山关-祁家堡巴罗式变质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野外填图表明,浪子山组巴罗式... 巴罗式递增变质带能为地壳增厚及造山作用带来全新的认识.为了解辽东半岛北辽河群浪子山组内巴罗式变质带的野外分布和变质特征,对本溪地区连山关-祁家堡巴罗式变质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野外填图表明,浪子山组巴罗式变质带由南向北可以分为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和蓝晶石带.岩相学研究表明,蓝晶石带的蓝晶十字石榴云母片岩保存了3阶段的矿物组合:(1)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为Pl+Qz+Ms+Bt+Ctd+Chl±Grt;(2)峰期变质阶段(M2)以Ky+St+Grt+Bt+Ms+Qz+Pl+Ilm为特征;(3)退变质阶段以毛发状的矽线石(M3-1)和变斑晶边缘或裂隙处生长的绿泥石和绢云母为特征(M3-2).相平衡模拟表明,蓝晶十字石榴云母片岩所经历的进变质和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440℃/~3.7 kbar,~670℃/~7.9 kbar,具有典型的顺时针P-T轨迹.变质锆石U-Pb定年结果得到蓝晶十字石榴云母片岩经历了~1.96 Ga的峰期变质作用;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于2 631~2 020 Ma,浪子山组蓝晶十字石榴云母片岩碎屑物源可能来自于太古宙基底(~2.5 Ga)和2.2~2.1 Ga的岩浆岩.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表明,浪子山组巴罗式变质带所记录的P-T-t轨迹以及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揭示了胶-辽-吉带在~1.96 Ga经历了与造山作用相关的地壳增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罗式变质带 辽河群浪子山组 p-T-T轨迹 地壳增厚 岩石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