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Changes in Anterior Segment Morphology with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after Vitrectomy without Use of Tamponade in Pseudophakic Eyes
1
作者 Erkan Ünsal Kadir Eltutar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6年第4期210-220,共11页
Aim: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in anterior segment morphology in pseudophakia patients that underwent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 after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operation without use of tamponade... Aim: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in anterior segment morphology in pseudophakia patients that underwent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 after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operation without use of tamponade. Method: Pseudophakic patients who undergo PPV were enrolled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between October 2012 and April 2015. Study included patients in whom intraocular tamponade was not used during PPV operation. UBM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both before and 10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 was measured using axial images of anterior segment. Trabecular meshwork-iris angle (TIA), ciliary body thickness (CBT), sclera thickness (ST), trabecular meshwork-ciliary process distance (T-CPD), iris-ciliary processes distance (I-CPD), and iris thickness (IT) were measured at temporal quadrant based on radial section images of the angle. Value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Results: This study included 30 patients (18 females, 12 males) that underwent an operation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 after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operation without use of tamponade. Mean age was 69.6 ± 9.1 (55 - 85) years. Eighteen operations occurred on the left eye whereas twelve operations occurred on the right eye. CBT1, CBT2, CBT Max, T-CPD, and I-CPD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oper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values of baseline (before) (p = 0.018, p = 0.012, p = 0.001, p = 0.033, p = 0.015, respectively). Other evaluated parameters did not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after the operation (p > 0.05). Discussion: PPV results i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iliary body morphology together with changes in anterior segment parameters in pseudophakic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 VITRECTOMY Pseudophakic Eye Anterior Segment Ciliary Body
下载PDF
UBM指导下眼挫伤睫状体脱离缝合术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宁 张瑞君 +3 位作者 冯浩 张劲松 任红 刘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731-173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ic,UBM)指导下睫状体脱离缝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UBM指导下睫状体脱离缝合术治疗57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疗效。结果:睫状体脱离57眼缝合术后,53眼于术后眼压短暂...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ic,UBM)指导下睫状体脱离缝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UBM指导下睫状体脱离缝合术治疗57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疗效。结果:睫状体脱离57眼缝合术后,53眼于术后眼压短暂增高后恢复正常;4眼经二次手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其中,术前UBM检查42眼发现房角漏,占74%。这部分患者,全部一次手术成功。15例未发现房角漏者,11例一次手术成功,4例二次手术成功。48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UBM指导下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是治疗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挫伤 睫状体脱离 手术
下载PDF
眼前段微小异物UBM定位及异物摘出联合手术 被引量:15
3
作者 庞秀琴 何雷 于洁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探讨眼前段微小异物的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定位的意义及异物摘出联合白内障摘出等手术的效果。方法 应用其他检查方法未能确定的 12例眼前段微小异物 ,同时合并铁质沉着症 ,通过UBM检查 ,明确异物位置并采取异物摘出联合白内... 目的 探讨眼前段微小异物的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定位的意义及异物摘出联合白内障摘出等手术的效果。方法 应用其他检查方法未能确定的 12例眼前段微小异物 ,同时合并铁质沉着症 ,通过UBM检查 ,明确异物位置并采取异物摘出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和 /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  12眼均顺利摘出异物 ,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9眼中的 8眼获得 0 5以上良好视力。结论 高度怀疑眼前段微小异物 ,UBM检查是一种极好的定位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微小眼内异物 摘出 联合手术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杜梅 律鹏 +1 位作者 刘佳卉 王雅东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48-52,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进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的23例青光眼患者,对比术眼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超声生物...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进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的23例青光眼患者,对比术眼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记录分析不同时间段睫状体与睫状突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 23例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44.83±6.25) 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降低了38.9%,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降低了43.2%,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降低了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青光眼患者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中睫状突厚度,睫状突数量均有变化,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段睫状突厚度减小,睫状突数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生物显微镜可准确观察睫状体的形态学变化,并可以定量分析,对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术前与术后睫状体形态学的观察效果明显,临床上可以用于指导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参数的设定,并预判术后的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睫状体 睫状突厚度 睫状突数量 形态学改变
下载PDF
Pentacam和UBM在ICL手术患者术前中央前房深度测量的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蕾 朱冉 +1 位作者 魏梅 王丹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Pentacam与UBM在高度近视拟行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手术患者中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测量中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拟行ICL手术患者54例(108眼),分别采... 目的探讨Pentacam与UBM在高度近视拟行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手术患者中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测量中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拟行ICL手术患者54例(108眼),分别采用Pentacam和UBM测量该类患者CACD,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进行正态检验,对两种仪器所测CACD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患者屈光度(等效球镜)及CACD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Bland-Altman法分析评价两种仪器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对Pentacam所测CACD值为(3.203±0.232)mm,UBM所测CACD值为(3.156±0.233)mm,两者测量方法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1,P<0.05),但根据两种测量方法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法表明两种测量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r=0.931,P<0.05)。结论 Pentacam与UBM分别作为光学测量仪器和超声测量仪器所得测量结果相似,都可以用于高度近视拟行ICL手术患者CACD的测量,但两种仪器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可以互相辅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分析仪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深度可植入式隐形眼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下载PDF
UBM在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中的应用
6
作者 马晓华 毕宏生 +3 位作者 季鹏 王桂英 蔡婉婷 解孝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68-97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有晶状体眼6H2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PAC-IOL)的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方法15例(29眼)高度近视患者植入PAC-IOL。术前应用UBM测量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观察IOL襻的位置,测量中央及...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有晶状体眼6H2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PAC-IOL)的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方法15例(29眼)高度近视患者植入PAC-IOL。术前应用UBM测量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观察IOL襻的位置,测量中央及周边6点、12点处IOL与角膜内皮的距离,IOL与晶状体的距离,IOL边缘与虹膜的距离。结果术前前房深度为3.11~3.52mm。术后3个月,IOL襻均位于前房角,中央及周边6点、12点处IOL与角膜内皮的距离分别为(2.341±0.116)、(1.601±0.025)、(1.601±0.028)mm;IOL中央与晶状体的距离为(0.841±0.140)mm;IOL边缘与虹膜的距离为(0.346±0.046)mm。结论Phakic6H2PAC-IOL与角膜内皮和晶状体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其弹性支撑襻均位于前房角。IOL襻向后作用于虹膜和前房角,有可能导致临床上发生瞳孔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高度近视 人工晶状体 前房 有晶状体眼
下载PDF
慢性高眼压兔模型经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UBM观察
7
作者 任燕如 唐由之 +1 位作者 于静 张津京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19-322,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高眼压模型兔经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眼前节表现及切口、滤过泡、滤过通道和玻璃体的组织形态变化。方法 30只青紫蓝兔眼前房穿刺,注射0.3%的复方卡波姆溶液,制作慢性高眼压模型。造模成功后7 d行睫状体平坦部... 目的观察慢性高眼压模型兔经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眼前节表现及切口、滤过泡、滤过通道和玻璃体的组织形态变化。方法 30只青紫蓝兔眼前房穿刺,注射0.3%的复方卡波姆溶液,制作慢性高眼压模型。造模成功后7 d行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分别于术后3 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在全麻下对手术组兔眼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动态观察前房、滤过泡、滤过道、前玻璃体。结果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在术后半个月内普遍滤过泡形态较好,滤过道通畅。术后1个月至术后3个月滤泡增殖趋势出现,滤过泡趋于平坦,部分滤过道模糊,1只眼出现玻璃体牵拉。术后6个月,滤过泡形态较前局限、壁增厚,滤过道较前狭窄,部分未见明显的滤过道。结论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抗青光眼手术。术后远期滤过泡增殖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 高眼压 ubm
下载PDF
超声联合UBM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曦 郎雄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探讨20MHz B超联合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95例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常规眼科检查、10MHz B超检查、20MHz B超检查以及UBM检查,... 目的探讨20MHz B超联合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95例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常规眼科检查、10MHz B超检查、20MHz B超检查以及UBM检查,对比分析各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结果常规眼科检查、10MHz B超检查、20MHz B超检查、UBM检查、20MHz B超联合UBM检查的确诊率分别为73.68%、77.89%、82.11%、87.37%、96.84%,20MHz B超联合UBM检查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5。结论对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20MHz B超联合UBM检查,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生物显微镜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ArcScan Insight 100超高频数字超声扫描仪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文芳 王浩 +1 位作者 宋鹏 庞辰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29,共5页
ArcScan Insight 100 VHF数字超声扫描仪是一种新型眼部超声测量仪,可对眼前节进行检查和测量,可用于角膜屈光手术前后的筛查和随访、ICL植入术术前眼前节参数的测量、拱高的预测和术后观测、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及青光眼、白内障、眼外... ArcScan Insight 100 VHF数字超声扫描仪是一种新型眼部超声测量仪,可对眼前节进行检查和测量,可用于角膜屈光手术前后的筛查和随访、ICL植入术术前眼前节参数的测量、拱高的预测和术后观测、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及青光眼、白内障、眼外伤等检查诊断,兼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范围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操作简便的特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ArcScan Insight 100 VHF数字超声扫描仪的测量原理、使用方法、测量参数及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频数字超声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节测量仪 屈光手术 圆锥角膜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诊疗进展
10
作者 胡金维 罗文静 胡淑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182-186,共5页
白内障是眼科第一大致盲疾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流手术。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MD)是指角膜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与基质层之间发生分离,房水从脱离的后弹力层断裂端进入角膜基质内,引起角膜基质持续性水... 白内障是眼科第一大致盲疾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流手术。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MD)是指角膜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与基质层之间发生分离,房水从脱离的后弹力层断裂端进入角膜基质内,引起角膜基质持续性水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视力恢复和避免角膜内皮永久损伤最为关键的措施。本文就DMD流行病学、分型、发生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裂隙灯显微镜 角膜光焦显微镜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前房注气术
下载PDF
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王宁利 周文炳 +2 位作者 欧阳洁 陈秀琦 吴京红 《眼科学报》 1999年第4期238-241,252,共5页
目的:研究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它的临床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A,B型超声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方法及诊断性手术对12例恶性青光眼病例进行了活体眼部解剖结构的定性及定量观察,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对侧眼... 目的:研究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它的临床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A,B型超声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方法及诊断性手术对12例恶性青光眼病例进行了活体眼部解剖结构的定性及定量观察,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对侧眼进行了比较研究,按照观察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对恶性青光眼的分类提出了新的建议。结果:在12例病例中有4例(33.3%)经超声生物显微镜证实存在有睫状环阻滞的特征,且对侧眼存在眼前段狭小的解剖学特征;其余8例(76.6%)患眼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晶体虹膜隔极度前移,睫状体被动牵拉变形,对侧眼解剖特征和正常人相同。12病例中有7例接受了诊断性手术,术中有6例证实玻璃体腔内有水囊存在。结论:按照本研究结果可将恶性青光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睫状环阻滞型,它由于睫状环阻滞引起的,与患者本身具有的狭小的眼前段解剖结构有关;另一类是虹膜-晶体阻滞型,它由于晶体-虹膜隔极度前移引起的。这两类恶性青光眼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前房变浅,后房消失,房水逆流入玻璃体腔,但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眼科学报1999;15:238-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分类 发病机制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正常人体皮肤50MHz超声生物显微镜声像图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海东 蔡国斌 +8 位作者 王延群 张荣 李斌斌 李太颖 王连召 张帅 刘柳 王欢 李森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1-753,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体皮肤声像。方法使用50MHz探头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对50例正常人全身7个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声像观察及超声测厚。结果正常皮肤表现为两条平行的强回声细带,中间夹以较宽的中等回声带。测量的皮肤厚度范围在(1.12±0.19... 目的研究正常人体皮肤声像。方法使用50MHz探头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对50例正常人全身7个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声像观察及超声测厚。结果正常皮肤表现为两条平行的强回声细带,中间夹以较宽的中等回声带。测量的皮肤厚度范围在(1.12±0.19)mm手背与(2.61±0.61)mm手掌之间。结论采用50MHz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可以对正常人的皮肤结构清晰地显示,并可以准确地测量。可以反复多次多点测量,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声像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眼前节的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曾招荣 李彬斌 +2 位作者 招志毅 戴静 王海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2种检测方法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的眼前节解剖结构变化,评估这2种检查... 目的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2种检测方法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的眼前节解剖结构变化,评估这2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35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监测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VCA)及眼压,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用UBM及Visante OCT对眼前节进行生物学测量,分析术前术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13.85±5.06)mmHg(1 kPa=7.5 mmHg)、(13.29±4.55)mmHg、(13.47±4.11)mmHg,与术前((17.07±4.02)mmHg相比均显著降低并保持平稳,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CVA分别为0.51±0.10、0.65±0.21、0.63±0.19,与术前(0.20±0.10)相比均显著提高。眼压和BCVA术前、术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3,P=0.000;F=106.27,P=0.000)。UBM和Visante OCT术后检测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分别为(3.41±0.44)mm、(3.45±0.39)mm,与术前分别为(1.93±0.28)mm、(1.95±0.32)mm相比明显加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2,t=-12.087,均为P=0.000),2种检测方法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3,P=0.890;t=-0.197,P=0.824)。UBM和Visante OCT检测术后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分别为(0.37±0.16)mm、(0.29±0.11)mm,与术前分别为(0.18±0.10)mm、(0.15±0.05)mm相比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561,t=-13.233,均为P=0.000),2种检测方法之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25,P=0.046;t=-4.054,P=0.000)。UBM和Visante OCT术后检测小梁虹膜夹角分别为(36.55±5.93)°、(29.83±4.87)°,与术前分别为(17.81±5.17)°、(12.44±4.25)°相比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28,t=-11.751,均为P=0.000),2种检测方法之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29;t=-3.381,P=0.000)。UBM和Visante OCT术后检测房角隐窝面积分别为(0.19±0.15)mm2、(0.12±0.10)mm2,与术前分别为(0.06±0.04)mm2、(0.05±0.06)mm2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22,t=-9.081,均为P=0.000),2种检测方法之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27,P=0.001;t=2.914,P=0.003)。结论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增加,房角结构得到改善,眼压得到有效控制。UBM和Visante OCT均可以客观测量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前节解剖参数,但临床应用价值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节相干断层扫描仪 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的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伍志琴 刘剑平 +1 位作者 赵汉池 陈乔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892-1894,共3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e,UBM)的指导作用。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e,UBM)的指导作用。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前UBM检查结果分组。(1)按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组,A1组6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B1组24眼,1/2周<房角关闭粘连≤3/4周,C1组30眼,房角关闭粘连≥3/4周;(2)根据术前晶状体厚度分组,A2组36眼,晶状体厚度≥4.80mm,B2组24眼,晶状体厚度<4.80mm。术前及术后1mo常规行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以及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构变化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大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前房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地重新开放。术后A1组眼压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1和C1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B1组1眼,C1组8眼于术后3~21d眼压再次升高,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或行滤过手术后降至正常范围;A2组术后2眼以及B2组术后7眼在术后眼压>21mmHg,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4%及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BM证实房角关闭粘连范围≤3/4周,晶状体明显增厚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单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有良好效果,房角关闭粘连范围>3/4时术后易出现青光眼复发。UBM检查有助于术前选择手术方式及术后预测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睫状体缝合术治疗睫状体脱离25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卢建民 张荷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治疗 2 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 2 1例 ( 84% )眼压提高到 8~ 2 1mmHg ,4例 ( 16% )眼压仍低于 4mmHg。结论 通过前房角镜及UBM确定睫状体脱离的... 目的 探讨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治疗 2 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 2 1例 ( 84% )眼压提高到 8~ 2 1mmHg ,4例 ( 16% )眼压仍低于 4mmHg。结论 通过前房角镜及UBM确定睫状体脱离的范围 ,在前房极浅检查房角困难时 ,UBM具有无创伤、准确、直观的优点。睫状体缝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挫伤 睫状体脱离 睫状体缝合术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2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鸿雁 尹金福 +2 位作者 吴仁毅 刘俊 姜节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929-931,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眼压状态合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与脱离的APACG患者,对该组患者的眼前部结构、UBM、B超图像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2例31眼首诊时眼压(37.61±10.94)mmHg(1kPa=7.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8±0.10)mm,眼轴长度(22.80±0.67)mm。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双眼9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5眼,2级10眼,3级6眼;脱离范围:1/2象限6眼,3/4象限7眼,4个象限脱离18眼。4例(7眼)合并脉络膜脱离。临床治疗10眼作YAG激光虹膜切开术,21眼行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随访所有病例眼压控制良好。结论APACG高眼压患者可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常规抗青光眼及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前段生物测量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德姣 陈术 张红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对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及房角开放度数(AA)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20例患者先行A型超声测量CCT和ACD,再分别用P40型UBM和全景UBM成像并测量CCT、ACD及12、3、6和9点方位AA。比较两种UBM所... 目的对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及房角开放度数(AA)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20例患者先行A型超声测量CCT和ACD,再分别用P40型UBM和全景UBM成像并测量CCT、ACD及12、3、6和9点方位AA。比较两种UBM所测量CCT和ACD与A型超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及在房角开放度数测量时的一致性。结果测量20例患者(39眼),A型超声测量组与全景UBM组组间AC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C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40型UBM测量组平均ACD与A型超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1),CCT值较A型超声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40型UBM与全景UBM所测量AA值除12点方位外,3、6、9点方位A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景UBM和P40型UBM在测量ACD时与A型超声结果均有良好的一致性;测量CCT时,两种UBM所测量均偏低,以P40型更明显。两种UBM所测量AA值仅12点方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 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 A型超声
下载PDF
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霞 高础 +3 位作者 石国强 王淑彦 刘彰 徐素云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挫伤性前房积血术后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Ⅲ级前房积血25例(25眼),首诊均曾作UBM检查未发现有睫状体脱离.行手术治疗后再次应用UBM检查并对眼前段形态结构进行定...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挫伤性前房积血术后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Ⅲ级前房积血25例(25眼),首诊均曾作UBM检查未发现有睫状体脱离.行手术治疗后再次应用UBM检查并对眼前段形态结构进行定量测量.检查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术后前房积血均完全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21.0 mmHg以下;术后第2天UBM检查,睫状体脱离15例,其中全脱离10例,部分脱离5例,未沟通型者13例,沟通型者2例;术后睫状体脱离患者眼压较未脱离者低;睫状体脱离眼与对侧眼比较具有前房浅、睫状体厚度增加和小梁睫状体距离缩短的形态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体脱离于术后第14天均复位.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术后睫状体脱离大部分为未沟通型,2周内睫状体脱离复位;UBM对诊断睫状体脱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挫伤 前房积血 睫状体脱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型超声测厚仪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角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博 马世江 +1 位作者 陈革 王永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测量角膜厚度的差异和可重复性。方法应用RTVue傅立叶域OCT(RTVue 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UBM对39例志愿者随机选取一眼进... 目的探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测量角膜厚度的差异和可重复性。方法应用RTVue傅立叶域OCT(RTVue 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UBM对39例志愿者随机选取一眼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对三种不同测量仪器测得的角膜厚度值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三种仪器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对三种测量方法重复测量值的方差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结果 RTVue FD-OCT、UBM和A型超声测厚仪测量的角膜厚度值分别为(543.34±34.09)μm、(538.02±33.17)μm、(536.24±31.16)μm,RT-Vue FD-OCT与UBM、A型超声测厚仪的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UBM与A型超声测厚仪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测量仪器的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0.983、0.966、0.938,均为P<0.01);RTVue 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UBM角膜厚度重复测量值的方差值分别为3.53±2.87、5.43±3.13、6.64±3.26,RTVueFD-OCT测量可重复性好于A型超声测厚仪和UBM。结论 RTVueFD-OCT、A型超声测厚仪和UBM测量角膜厚度有很好的相关性,RTVueFD-OCT测量可重复性好,且安全、无创,可用于角膜厚度的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A型超声测厚仪 超声生物显微镜 角膜厚度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前节生物测量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春林 薛春燕 李俊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79-983,共5页
目的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L-OCT)、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传统的A型超声3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前节解剖结构,评价3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设计为诊断试验。对PACG合并... 目的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L-OCT)、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传统的A型超声3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前节解剖结构,评价3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设计为诊断试验。对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0例4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于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用SL-OCT、UBM及A型超声对眼前节进行测量,分析手术前后SL-OCT、UBM及A型超声测量的眼前节参数的变化,并比较3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眼前节测量参数间的差异,同时监测手术前后视力及眼压的情况。结果 SL-OCT、UBM、A型超声检测显示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ACD)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95、t=-15.367、t=-6.981,P<0.01);术后1个月SL-OCT和UBM检测500μm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周边部、中周部、瞳孔缘区虹膜厚度(I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SL-OCT、UBM和A型超声3种检测方法测得的A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060,P<0.01;F=21.012,P<0.01),术前和术后1个月SL-OCT和UBM检测的AOD500、小梁虹膜夹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d、7d、1个月眼压逐渐下降,视力逐渐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792,P=0.000;F=124.891,P=0.000)。结论 SL-OCT、UBM和A型超声可以客观、准确地提供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前节的解剖参数,为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手术时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超声生物显微镜 A型超声 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