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erexpression of the neuroglobin gene delivered by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protects SH-SY5Y cells against cobalt chloride induced hypoxia 被引量:3
1
作者 Qian Yang Dianwen Gao +4 位作者 Qingzhu Nie Zhengang Cai Jian Du Lujuan Shan Yuejian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5期1947-1953,共7页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neuroglobin gene (Ngb) transfection into SH-SY5Y cells, using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UTMD), on cobalt chloride-induced hypoxia. With an ultrasound in...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neuroglobin gene (Ngb) transfection into SH-SY5Y cells, using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UTMD), on cobalt chloride-induced hypoxia. With an ultrasound intensity of 0.8 W/cm2, a 60-second exposure duration, 50% duty cycle, and 20% microbubble concentration, pAcGFP1-C1-Ngb-transfected cells exhibited the highest cell viability an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The efficiency of plasmid delive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ith UTMD than transfection with plasmid alone, transfection with plasmid using microbubbles, or transfection of plasmid by ultrasound. In addition, during cobalt chloride-induced hypoxia, caspase-3 activity in pAcGFP1-C1-Ngb-transfected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untransfected cells. Ngb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ells transfected by UTMD than in cells transfected with the other method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UTMD can very efficiently mediate exogenous gene delivery, and that Ngb overexpression protects cells against cobalt chloride-induced hypox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NEUROGLOBIN gene therapy recombinant plasmid SH-SY5Y cell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UTMD介导microRNA转染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瑶 赵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0-784,共5页
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的研究不断增加,如何安全有效将microRNA导入靶细胞和靶组织是能否成功地利用microRNA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关键。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介导基因转染具有安全、靶向、转染率高等优点,利用UTM... 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的研究不断增加,如何安全有效将microRNA导入靶细胞和靶组织是能否成功地利用microRNA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关键。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介导基因转染具有安全、靶向、转染率高等优点,利用UTMD介导microRNA转染的相关研究也逐年增多。文章对UTMD介导microRNA转染的机制及在肿瘤、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MIRNA 转染
下载PDF
基于UTMD的汽车自动驾驶的路径规划寻优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学鋆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49-455,共7页
为在汽车自动驾驶中路径规划中能兼顾运算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设计了一种智能仿生算法的路径寻优算法。该算法基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算法的原理。迭代运算分为靶标圈定、微泡迭代、微小核糖核酸(miRNAs)迭代。圈定靶标,以便有效减小... 为在汽车自动驾驶中路径规划中能兼顾运算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设计了一种智能仿生算法的路径寻优算法。该算法基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算法的原理。迭代运算分为靶标圈定、微泡迭代、微小核糖核酸(miRNAs)迭代。圈定靶标,以便有效减小路径搜索范围。利用非线性函数Rastrigin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分析了迭代次数的设定方式,并采用程序自检的方式进行自行跳转。将该算法运用到二维路径规划中,并在Matlab中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Dijkstra算法相比,该UTMD算法所规划的路径长度缩减4.52%。因此,该算法可有效地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路径规划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算法 算法设计 靶标圈定 微小核糖核酸(miRNAs)
下载PDF
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靶向探针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4
作者 周佳 余才贵 +2 位作者 姜楠 郭瑞强 曹省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目的制备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靶向探针(PLT-RAP@NPs),探讨其在体外的免疫逃逸、靶向和黏附能力,以及联合超声靶向微泡释放技术(UTMD)后的载药释放情况。方法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合成纳米探针RAP@NPs,梯度离心-反复冻融法提取血小板膜囊泡... 目的制备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靶向探针(PLT-RAP@NPs),探讨其在体外的免疫逃逸、靶向和黏附能力,以及联合超声靶向微泡释放技术(UTMD)后的载药释放情况。方法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合成纳米探针RAP@NPs,梯度离心-反复冻融法提取血小板膜囊泡,超声震荡法制备PLT-RAP@NPs,检测其粒径、表面电位及稳定性,观察其微观形态,计算其包封率和载药率,确定雷帕霉素(RAP)负载的最佳方案。DiI荧光染料分别标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DiI@PLGA组)和PLT@PLGA(PLT-DiI@PLGA组),用于模拟RAP@NPs、PLT-RAP@NPs进行体外寻靶实验的荧光强度检测;将其分别与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和内皮细胞共孵育2 h,观察DiI@PLGA组与PLT-DiI@PLGA组橙红色荧光强度,分析各细胞对DiI@PLGA和PLT-DiI@PLGA的吞噬、摄取和黏附能力。细胞增殖-毒性实验观察不同浓度RAP(3.00μg/ml、6.25μg/ml、12.50μg/ml、25.00μg/ml、50.00μg/ml、100.00μg/ml)的游离RAP、RAP@NPs和PLT-RAP@NPs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体外药物控释实验观察PLT-RAP@NPs联合UTMD后载药释放效果。结果本实验制备的PLT-RAP@NPs呈球形,大小均匀,表面覆盖薄膜,“核-壳”结构清晰,平均粒径(286.83±5.25)nm,平均表面电位-(15.60±5.04)mV。当100 mg PLGA负载3 mg RAP时,包封率为60.35%,载药率为2.18%。体外寻靶实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与纳米靶向探针共孵育2 h后,DiI@PLGA组橙红色荧光强度约为PLT-DiI@PLGA组3倍;泡沫细胞与靶向纳米探针共孵育2 h后,PLT-DiI@PLGA组橙红色荧光强度约为DiI@PLGA组4倍;内皮细胞与纳米靶向探针共孵育2 h后,PLT-DiI@PLGA组橙红色荧光强度较DiI@PLGA组增强。细胞增殖-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RAP浓度增高,游离RAP中细胞增殖活性下降,而RAP@NPs和PLT-RAP@NPs中细胞增殖活性变化较小。体外药物控释实验结果显示,RAP@NPs和PLT-RAP@NPs中RAP均缓慢释放,72 h积累药物释放量分别为42.12%和33.74%,联合UTMD后积累药物释放量分别提升至75.57%和67.54%。结论成功制备PLT-RAP@NPs,其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增强泡沫细胞摄取和提高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实现免疫逃逸及靶向能力,联合UTMD可进行RAP靶向控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靶向探针 雷帕霉素 超声靶向微泡释放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肝细胞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思瑜 曹春蕾 +3 位作者 徐玉善 王玉锦 冯仕杰 郑晨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67-1570,1575,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已经在HCC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递送技术,在HCC基因治疗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从UTMD介导自杀基因、...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已经在HCC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递送技术,在HCC基因治疗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从UTMD介导自杀基因、基因沉默、增加基因表达以及联合其他载体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为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方法。因此,现对UTMD技术在HCC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基因治疗 载体 微泡 转染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溶瘤腺病毒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婷婷 杨陈 +2 位作者 胡巧洪 王世兵 范小明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797-802,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联合溶瘤腺病毒(oAd)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右前肢皮下注射Panc-02细胞(2×10^(6)个/只),选取肿瘤体积在100~150 mm3的小鼠55只,随机分为NC组(注射PBS 100μL)、UTMD组(注...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联合溶瘤腺病毒(oAd)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右前肢皮下注射Panc-02细胞(2×10^(6)个/只),选取肿瘤体积在100~150 mm3的小鼠55只,随机分为NC组(注射PBS 100μL)、UTMD组(注射微泡溶液100μL,并行超声微泡破坏处理5 min)、oAd组(注射10^(8)PFU/mL oAd溶液100μL)、oAd+微泡组(注射10^(8)PFU/mL微泡oAd混合液100μL)、oAd+UTMD组(注射10^(8)PFU/mL微泡oAd混合液100μL,并行超声微泡破坏处理5 min),每组11只。2 d给药1次,共给药5次,2 d记录1次肿瘤体积。第3次给药24 h后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剥离肿瘤制成肿瘤切片及肿瘤细胞悬液。肿瘤切片行HE染色比较各组肿瘤组织坏死情况并计算坏死面积,E1A抗体染色观察oAd在各组肿瘤组织内分布情况,CD3抗体染色比较各组肿瘤内CD3+T细胞数,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当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000 mm3时终止实验处死所有小鼠。结果在14 d时终止实验,oAd+UTMD组和oAd组相比肿瘤体积增长显著减缓(P<0.05)。oAd+UTMD组细胞质内oAd的E1A蛋白染色最深,oAd组染色最浅。oAd+UT-MD组和oAd组坏死面积与NC组比值分别是9.50±0.60和3.5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oAd的3组小鼠肿瘤内CD3+T细胞数均增加,oAd+UTMD组肿瘤内的CD3+T细胞数(196.33±12.58)明显高于oAd组(120.67±12.90,P<0.05)。oAd+UTMD组的细胞总凋亡率及Tunel染色荧光分布比oAd组多。结论UTMD增强oAd对胰腺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促进oAd在肿瘤内转染,协助CD3+T细胞在肿瘤内富集,同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腺病毒 胰腺癌 微泡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
下载PDF
携双抗体纳米微泡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吴天 赵越 胡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6,共6页
背景:免疫治疗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联合免疫治疗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将药物、基因、抗体和细胞因子直接输送到免疫细胞的细胞质中,进一步增强免疫应答。然而,通过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将携趋化因子... 背景:免疫治疗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联合免疫治疗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将药物、基因、抗体和细胞因子直接输送到免疫细胞的细胞质中,进一步增强免疫应答。然而,通过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将携趋化因子受体4抗体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双靶向纳米微泡应用于卵巢癌的治疗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超声辐照携趋化因子受体4抗体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双靶向纳米微泡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对IOSE-80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及SKOV3、CAOV3卵巢癌细胞进行培养及扩增,采用双标记荧光免疫法对3种细胞中的趋化因子受体4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进行共定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种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4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相对表达量,并筛选出实验细胞。制备携不同配体的靶向纳米微泡后,即单纯的纳米微泡、携趋化因子受体4抗体的纳米微泡、携趋化因子受体4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的纳米微泡。取对数生长期的SKOV3卵巢癌细胞,分6组处理:A组加入McCoy’s 5A培养基,B组加入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McCoy’s 5A培养基,C组加入单纯的纳米微泡溶液与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McCoy’s 5A培养基,D组加入携趋化因子受体4抗体的纳米微泡溶液与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McCoy’s 5A培养基,E组加入携趋化因子受体4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的纳米微泡溶液与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McCoy’s 5A培养基,F组加入单纯的纳米微泡溶液,超声辐照120 s,孵育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伤口愈合实验检测B-E组细胞的愈合迁移能力。结果与结论: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3种细胞均可表达趋化因子受体4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SKOV3、CAOV3卵巢癌细胞中的趋化因子受体4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量均高于IOSE-80正常卵巢上皮细胞(P<0.05);②CCK-8检测结果显示,B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组(P<0.05),F组细胞存活率低于A组(P<0.05),B-E组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伤口愈合实验显示,B-E组细胞愈合率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联合携趋化因子受体4抗体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双靶向纳米微泡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增殖 靶向纳米微泡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 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介导的整合素亚基α3转染对乳腺癌生长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8
作者 钱昭高 李在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529-536,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的整合素亚基α3(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对乳腺癌生长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基于GEPIA平台分析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样本的ITGA3表达情况,绘制生存曲线评估ITGA3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的...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的整合素亚基α3(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对乳腺癌生长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基于GEPIA平台分析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样本的ITGA3表达情况,绘制生存曲线评估ITGA3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将乳腺癌BT-549细胞分为LIP-NC组(脂质体介导的阴性对照质粒转染细胞)、LIP-ITGA3组(脂质体介导的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细胞)、UTMD-NC组(UTMD介导的阴性对照质粒转染细胞)和UTMD-ITGA3组(UTMD介导的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细胞),UTMD-NC组和UTMD-ITGA3组细胞在转染过程中均接受超声辐照(频率1 MHz,声强0.75 W/cm2,时间45 s)。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LIP-NC组、UTMD-NC组细胞形态;分别应用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 blot法分析BT-549细胞中ITGA3和EMT、STAT3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裸鼠皮下肿瘤细胞注射法建立裸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模型,移植35 d后处死裸鼠剥离异种移植瘤并称重;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异种移植瘤组织中ITGA3、N-cadherin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乳腺癌样本中ITGA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乳腺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GA3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HR=0.81,P=0.00072)。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扫描电子显微镜下LIP-NC组细胞呈球形,细胞膜表面无明显的凹坑或孔隙;UTMD-NC组细胞形态未见改变,但细胞膜表面可见粗糙区域和小凹坑。UTMD-ITGA3组、LIP-ITGA3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分别较各自对照组(UTMD-NC组、LIP-NC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UTMD-ITGA3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较LIP-ITGA3组更低(均P<0.05)。LIP-ITGA3组ITGA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IP-NC组增高,UTMD-ITGA3组ITGA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UTMD-NC组、LIP-ITGA3组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IP-ITGA3组、UTMD-ITGA3组细胞Vimentin、N-cadherin、p-STAT3、c-Myc、CyclinD1和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分别较UTMD-NC组、LIP-NC组降低,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分别较UTMD-NC组、LIP-NC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UTMD-ITGA3组细胞Vimentin、N-cadherin、p-STAT3、c-Myc、CyclinD1和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LIP-ITGA3组更低,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IP-ITGA3组更高(均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UTMD-ITGA3组、LIP-ITGA3组裸鼠异种移植瘤质量均分别较UTMD-NC组、LIP-NC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UTMD-ITGA3组裸鼠异种移植瘤质量较LIP-ITGA3组更低(P<0.01)。UTMD-ITGA3裸鼠异种移植瘤组织中ITGA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IP-ITGA3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TMD-ITGA3组、LIP-ITGA3组裸鼠异种移植瘤组织中N-cadherin、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分别较UTMD-NC组、LIP-NC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UTMD-ITGA3组N-cadherin、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IP-ITGA3组更低(均P<0.01)。结论UTMD介导的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生长和EMT,有望为今后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 乳腺癌 脂质体 整合素亚基α3
下载PDF
新型载药微泡联合超声靶向爆破技术治疗兔VX2肝癌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希 冉海涛 +2 位作者 王志刚 宫玉萍 董桂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靶向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阿霉素的PLGA纳米药物微球(ADM-NP);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ADM-NP连接于氨基脂质微泡(MB-NH2)表面,制备载阿霉素PLG... 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靶向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阿霉素的PLGA纳米药物微球(ADM-NP);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ADM-NP连接于氨基脂质微泡(MB-NH2)表面,制备载阿霉素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ADM-NP-MB-NH2)。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VX2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ADM-NP辐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入ADM-NP 5ml;B组为混合辐照组,注入5ml ADM-NP与脂质微泡混合溶液;C组为复合体辐照组,注入5ml ADM-NP-MB-NH2。在药物注射完毕的同时,对各组均采用频率1MHz、声强0.5W/cm2的超声波辐照120s。于末次治疗24h后处死荷瘤兔,固定标本并送检;比较各组的肿瘤生长率,计算肿瘤细胞增殖指数(PI)与凋亡指数(AI)。结果A、B、C组肿瘤的生长率分别为(80.13±4.34)%、(59.66±7.93)%及(50.47±9.69)%,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PI分别为(74.82±7.25)%、(60.77±8.48)%及(55.94±6.97)%,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I分别为(31.70±6.42)%、(50.35±3.82)%及(72.47±5.93)%,C组AI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ADM-NP与脂质微泡复合体联合UTMD治疗兔VX2肝癌可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微泡 超声靶向爆破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超声靶向转染缺氧诱导因子干扰基因治疗大鼠肝癌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尚伟 黄晓宇 +6 位作者 姚梦云 张培歌 武彧 于艾嘉 吕清 张丽 张艳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利用超声靶向转染缺氧诱导因子干扰基因(HIF-1αshRNA),观察其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Wistar大鼠肝癌种植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开腹后不进行超声辐照治疗;超声靶向基因转染(UTMD)组,开腹后将基因与微泡混合后... 目的利用超声靶向转染缺氧诱导因子干扰基因(HIF-1αshRNA),观察其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Wistar大鼠肝癌种植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开腹后不进行超声辐照治疗;超声靶向基因转染(UTMD)组,开腹后将基因与微泡混合后经尾静脉匀速注入,同时进行超声靶向辐照。分别于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行超声造影检测肿瘤大小的变化(计算公式为体积=长×宽×高×π/6),qPCR检测HIF-1αmRNA的变化,Western和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内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天两组肿瘤均有一定的增大,两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假手术组肿瘤继续增大,UTMD组肿瘤大小保持稳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假手术组肿瘤仍继续增大,UTMD组肿瘤开始缩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UTMD组HIF-1α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HIF-1α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UTMD介导HIF-1αshRNA基因转染能有效干扰HIF-1α的表达,使肿瘤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并诱发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治愈肿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缺氧诱导因子 肝癌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
下载PDF
核定位信号肽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转染治疗犬心肌梗死中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晶晶 曹省 +4 位作者 陈金玲 邓倾 王益佳 周青 胡波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技术联合核定位信号(NLS)肽增强犬心肌h Ang-1基因体内转染效率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构建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进行基因转染治疗,每组8只。A组:建模成功后未行治疗,即空白对照组;B组:建模成功后...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技术联合核定位信号(NLS)肽增强犬心肌h Ang-1基因体内转染效率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构建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进行基因转染治疗,每组8只。A组:建模成功后未行治疗,即空白对照组;B组:建模成功后超声介导质粒DNA转染;C组:建模成功后超声介导质粒DNA加经典NLS肽转染;D组:建模成功后超声介导质粒DNA加突变NLS肽转染;E组:建模成功后超声介导质粒DNA加经典NLS肽和入核阻滞剂转染。建模后转染前,HE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后病理变化情况。转染后3 d,心肌冰冻切片检测EGFP标记的h Ang-1基因表达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方面检测心肌组织h Ang-1基因表达效率。转染后28 d,α-SMA免疫组化定位新生毛细血管,并在显微镜下计数新生微血管密度;Masson染色及心脏大体标本评价心肌梗死区纤维化程度及面积。建模前、建模后1周基因转染前及基因转染后28 d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犬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情况,比较各组基因治疗效果。结果 (1)A、B、C组心肌组织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C、D、E组逐渐减少,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h Ang-1蛋白及基因表达趋势与绿色荧光蛋白一致,C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组毛细血管密度最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son染色显示A、B、C组心肌纤维化程度依次减低,C、D、E组依次增高。(3)建模后1周,5组犬均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且射血分数明显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转染后28 d,A、E组心功能明显减低,B、D组轻度减低,C组轻度增高,C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TMD联合NLS可高效、靶向地介导质粒DNA在缺血心肌内的表达,并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纤维化,这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在心脏基因治疗方面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 核定位信号 基因治疗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月 周厚妊 +3 位作者 辛莹 李诗慧 刘小奇 刘治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7期523-525,共3页
基因转染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革新了生物学和医学许多基本问题的研究,也推动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基因作为核酸类生物活性大分子,极易在体内降解,因此传递基因的载体尤为重要。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利用超声波和微泡之间的相互作用... 基因转染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革新了生物学和医学许多基本问题的研究,也推动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基因作为核酸类生物活性大分子,极易在体内降解,因此传递基因的载体尤为重要。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利用超声波和微泡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使微泡携基因进行转染,并与多种载体联合应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就UTMD技术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基因转染 微泡 载体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裂介导EGFP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同刚 沙凯辉 +2 位作者 李云华 张立国 刘贤贤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介导EGFP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的有效性、安全性并优化超声辐照参数。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在不同治疗超声的声强、占空比和辐照时间作用下,观察pEGFP...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介导EGFP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的有效性、安全性并优化超声辐照参数。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在不同治疗超声的声强、占空比和辐照时间作用下,观察pEGFP-N3质粒在HepG2细胞中的转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转染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在超声声强为2 w/cm2、占空比为20%、照射时间为60 s时,HepG2细胞的7转染率最高,达到11.53%±2.15%,且细胞生存率大于85%。结论 UTMD是一种有效的基因转染方法,不同的超声转染参数对细胞活力和基因传输效率有较大影响,对其进行优化后可减少细胞损伤,增强基因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微泡破裂 肝癌细胞 基因转染
下载PDF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阳春 李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512-3514,3518,共4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无论是基因的直接注入还是以质粒和腺病毒作为载体均存在转染率低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已有研究证实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可实现基因在心肌组织的靶向释放,提高转染率...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无论是基因的直接注入还是以质粒和腺病毒作为载体均存在转染率低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已有研究证实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可实现基因在心肌组织的靶向释放,提高转染率,增强治疗效果。本文就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转染 基因 超声疗法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碎介导EGFP基因转染肝癌细胞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银鹏 朱惠明 +3 位作者 张园 王娜 王菲 黄庆娟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2年第2期99-102,106,共5页
观察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在不同转染条件和细胞状态下对肝癌细胞HepG2转染率及细胞活性的影响。体外培养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和超声+微泡+质粒组,... 观察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在不同转染条件和细胞状态下对肝癌细胞HepG2转染率及细胞活性的影响。体外培养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和超声+微泡+质粒组,各组再分为贴壁和悬浮状态2组。悬浮状态的超声+微泡+质粒组根据质粒和微泡浓度不同分为微泡浓度组和质粒浓度组,转染24 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转染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在超声声强2w/cm2、占空比20%、照射时间60 s的超声参数作用下,质粒5μg/ml、微泡:细胞20:1时,悬浮状态细胞转染率为7.33%±0.98%,存活率为90.37%±1.80%贴壁状态细胞转染率为1.56%±0.81%,存活率为81.10±1.2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悬浮状态下,提高质粒和微泡浓度至质粒10μg/ml、微泡:细胞40:1时转染效率增至15.63%±1.81%,且细胞生存率>80%。结论相同转染条件下悬浮状态细胞转染率及存活率明显优于贴壁状态。优化质粒、微泡浓度可进一步提高超声微泡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微泡破碎 HEPG2细胞 EGFP基因 转染率 存活率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介导心肌梗死后左心室结构重构和神经重构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曹省 王益佳 +3 位作者 姜楠 胡波 胡伟 周青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6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转染促进血管生成,逆转心肌梗死(MI)犬左心室结构及交感神经重构的效果。方法 30只清洁级雄性成年杂种犬,体质量15.0~21.0 kg,平均体质量17.1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即...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转染促进血管生成,逆转心肌梗死(MI)犬左心室结构及交感神经重构的效果。方法 30只清洁级雄性成年杂种犬,体质量15.0~21.0 kg,平均体质量17.1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即对照组(健康犬)、MI组(MI造模后未进行UTMD治疗的犬)和UTMD组(MI造模后进行UTMD治疗的犬)。1个月后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结构及收缩功能,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左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同步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心室肌酪氨酸羟化酶(TH)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阳性神经分布和密度。Western blot检测Ang1、TH和GAP4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I组相比,UTMD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增加,左心室局部应变增强,整体同步化程度增加。UTMD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高于MI组,而TH和GAP43在MI组中升高,在UTMD组中降低。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和MI组相比,UTMD组Ang1蛋白升高[(50.5±13.8)%vs(12.6±4.7)%,t=8.2,P <0.05;(50.5±13.8)%vs (15.5±4.6)%,t=6.4,P <0.05],但TH和GAP43较MI组低[(22.5±6.7)%vs(41.3±9.5)%,t=4.5,P <0.05;(18.5±3.2)%vs(32.6±8.8)%,t=4.2,P <0.05]。结论 UTMD介导Ang1转染不仅可以促进MI后血管生成,而且可以逆转左心室结构重构和交感神经重构,有效改善左心室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介导 超声微泡 靶向破坏 基因转染 心肌梗死 心肌重构
下载PDF
超声及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破坏作用
17
作者 胡健 张宁 +2 位作者 李盼 何年安 王晓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51-757,共7页
目的研究低功率超声及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对表皮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结构及其内部细菌的破坏作用。方法采用的表皮葡萄球菌来自临床患者标本。利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测定该菌株的抗生素耐药谱及敏感抗... 目的研究低功率超声及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对表皮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结构及其内部细菌的破坏作用。方法采用的表皮葡萄球菌来自临床患者标本。利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测定该菌株的抗生素耐药谱及敏感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利用细胞培养皿过夜培养获得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生物膜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利用96孔板抗生素梯度生物膜杀伤试验测定。超声处理生物膜的条件设置为1W/cm^2,占空比50%,辐照时间10min。UTMD处理生物膜,在加入终浓度为30%(V/V)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后,利用相同的超声条件对生物膜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生物膜经结晶紫或STYO9-PI染色,分别利用普通光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形态。结果研究分离获得的表皮葡萄球菌临床菌株对β-内酰胺类等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敏感,最低抑菌浓度为1.0μg/ml。菌株经过体外培养,能够在聚苯乙烯及玻璃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中活细菌数量占主导。菌株形成的成熟生物膜对200μg/ml的万古霉素耐药。超声处理生物膜能够使其局部剥脱,但不杀死生物膜中的细菌;超声联合万古霉素处理能够少量杀死生物膜中的细菌(t=18.34,P<0.01)。UTMD处理生物膜能够使其大片剥脱,但亦不杀死生物膜中的细菌(P>0.05);UTMD联合万古霉素处理能够大量杀死生物膜中的细菌(t=205.92,P<0.01)。结论UTMD处理生物膜相比超声处理能显著降低生物膜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辅助抗生素杀伤生物膜中的细菌,有望成为临床对抗植入性假体相关生物膜感染的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 生物膜 表皮葡萄球菌 抗生素耐药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脂质体介导pSilencer 3.1-SATB1基因转染前列腺癌细胞效果观察
18
作者 张娟娟 陈英红 林旭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联合脂质体介导的沉默特异性核基质蛋白1基因(pSilencer3.1-SATB1)对人前列腺癌细胞转染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型细胞株DU145,分为对照组、微泡组、超声组、超声+微泡组、脂质体组...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联合脂质体介导的沉默特异性核基质蛋白1基因(pSilencer3.1-SATB1)对人前列腺癌细胞转染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型细胞株DU145,分为对照组、微泡组、超声组、超声+微泡组、脂质体组、超声+微泡+脂质体组。微泡组加入适量微泡,超声组仅给予超声辐照,超声+微泡组加入微泡后予以超声辐照,脂质体组加入脂质体,超声+微泡+脂质体组加入微泡、脂质体后予以超声辐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并检测EGFP荧光细胞的比例,计算基因转染率以评价转染效果。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超声+微泡+脂质体组可见大量EGFP表达,明显多于其他各组。对照组、微泡组、超声组、超声+微泡组、脂质体组、超声+微泡+脂质体组基因转染率分别为0.18%±0.09%、0.25%±0.11%、1.14%±0.13%、2.96%±0.16%、3.99%±0.12%、7.16%±0.17%,超声+微泡+脂质体组的基因转染率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 UTMD可增强脂质体介导质粒pSilencer3.1-SATB1对DU145细胞的转染效果,提高转染率,为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 基因转染 脂质体 质粒 特异性核基质蛋白1基因 前列腺癌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Itch基因沉默增强T细胞对肺腺癌细胞LA795免疫杀伤作用
19
作者 毛宁 熊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4期516-521,共6页
目的利用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技术(UTMD)沉默T细胞Itch基因表达,观察转染T细胞对肺腺癌细胞LA795的体外免疫杀伤效率。方法磁珠分选纯化T细胞,构建靶向Itch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超声微泡介导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评估细胞转... 目的利用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技术(UTMD)沉默T细胞Itch基因表达,观察转染T细胞对肺腺癌细胞LA795的体外免疫杀伤效率。方法磁珠分选纯化T细胞,构建靶向Itch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超声微泡介导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评估细胞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Itch蛋白表达。转染72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分泌水平,观察对比单纯T细胞、阴性对照T细胞及转染T细胞与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共培养时肿瘤杀伤率。结果利用UTMD技术介导shRNA转染效率达到52.3%±3.8%,Itch蛋白表达能够有效被抑制。转染72 h后,超声微泡介导沉默Itch基因显著增加T细胞因子IL-2和IFN-γ分泌水平(P<0.05);与空白组或阴性对照组T细胞相比,在不同的靶效比水平(10∶1、20∶1、40∶1),转染T细胞杀瘤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利用UTMD技术介导shRNA转染能有效沉默Itch基因表达,促进T细胞免疫活性,增强T细胞对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的体外免疫杀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CH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技术 基因沉默 肺肿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月 陆永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原缺血心肌恢复血供后发生更为严重的损伤,再灌注损伤减弱了再灌注给机体带来的益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靶向超声分子显像技术中有多种研究,包括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评价与介导靶向治疗,...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原缺血心肌恢复血供后发生更为严重的损伤,再灌注损伤减弱了再灌注给机体带来的益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靶向超声分子显像技术中有多种研究,包括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评价与介导靶向治疗,其中携IL-8单克隆抗体的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明显减轻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引起的损伤,减轻心肌坏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微泡破坏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