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Law of Underground Biomass of Reed
1
作者 巴贺贾依娜尔.铁木尔别克 单玲 努尔拜依.阿不都沙力克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8期1217-1220,1225,共5页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ed and salinity in severely salinized area,so as to making clear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biomass of reed.[Method]Field inv...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ed and salinity in severely salinized area,so as to making clear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biomass of reed.[Method]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method were used to get the mass accurate data of underground biomass of reed.further its vertical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using combined statistical and ecological method.Moreover,the C/N ratio was obtained by measuring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reed wetland soil.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organic carbon,nitrogen of reed wetlands and C/N were finally analyzed.[Result]Total underground biomass of reed population is concentrated at 10 to 40 cm underground soil layer.Thick root plays crucial role in the composition of reed total biomass,Overall change of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shows a declining trend.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soils becpmes stable below 50 cm from the surface.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nitrogen in soil at significant level.[Conclusion]These results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vealing underground biomass of reed in salinized area of ari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d population underground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Vertic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of the Alpine Meadow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2
作者 ZHANG Hong GAO Lina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3期324-330,共7页
This article, by combining field investigation with laboratorial analysis, studies diverse alpine meadow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or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dynamics, vertical distribution o... This article, by combining field investigation with laboratorial analysis, studies diverse alpine meadow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or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dynamics,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ent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iomass and the content of carbon and nitrogen. The studies show that underground biomass in the herb layer of upland meadow is more than that in the terrace meadow, while underground biomass in the upland shrubland is the mos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biomass of each type is obvious as in shape of"T". A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three sample grounds, it showed that the deeper the soil the less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May, unlike at terrace meadow,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an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positive proportion, such revelation at upland meadow and upland shrubland is not apparent. In July, at upland meadow and terrace meadow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and 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nitrogen in positive proportion, such revelation at upland shrubland is not apparent ei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meadow underground biomass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total nitrogen: soil avail nitrogen
下载PDF
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朝 吴征江 +3 位作者 李春阳 张振洲 武文莉 刘慧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94-2103,共10页
为探寻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互作的响应规律,为生产管理中通过种植密度和土壤含水量耦合管理来调控植物生物量分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植物生产力,完善植物适应环境因素的机制研究,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 为探寻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互作的响应规律,为生产管理中通过种植密度和土壤含水量耦合管理来调控植物生物量分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植物生产力,完善植物适应环境因素的机制研究,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85%~90%(W_(1))、75%~80%(W_(2))、60%~65%(W_(3))、35%~40%(W_(4))的土壤饱和含水量和不同种植密度10(D_(1))、15(D_(2))、20(D_(3))株·盆^(−1)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单株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P<0.05),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峰值均出现在土壤水分含量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75%~80%时。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紫花苜蓿单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P<0.05),随种植密度增大,单株地上生物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种植密度为15株·盆^(−1)时,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则呈增高趋势。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互作只显著影响了紫花苜蓿的单株地上生物量(P<0.05),在土壤水分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75%~80%,种植密度为15株·盆^(−1)时,紫花苜蓿单株地上生物量有最大值,为5.00 g。这一结果说明紫花苜蓿可以通过调节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来适应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条件,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水分梯度 密度梯度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4份梯牧草苗期生物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惠 张鲜花 +2 位作者 韩禧卿 熊辉 撒成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4-1193,共10页
为探究盐、碱胁迫对不同梯牧草(Phleum pratense)材料苗期生物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4份梯牧草材料(L,S,T,W)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盐胁迫浓度以及碱胁迫浓度为试验处理,对梯牧草苗期生物量、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进行... 为探究盐、碱胁迫对不同梯牧草(Phleum pratense)材料苗期生物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4份梯牧草材料(L,S,T,W)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盐胁迫浓度以及碱胁迫浓度为试验处理,对梯牧草苗期生物量、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程度增加,4份梯牧草材料根冠比、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盐胁迫下地上、地下生物量呈降低趋势,碱胁迫下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不同梯牧草材料经过盐胁迫及碱胁迫处理后各指标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通过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发现4份材料耐盐性排序为T>W>S>L,耐碱性排序为T>S>W>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牧草 盐胁迫 碱胁迫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下载PDF
中国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87
5
作者 胡中民 樊江文 +1 位作者 钟华平 韩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95-1101,共7页
在草地生态学研究中,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地下部分无论是生理功能还是对草地植被碳蓄积贡献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综述了中国当前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包括草地地下生物量的测定方法,草地地下生物量... 在草地生态学研究中,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地下部分无论是生理功能还是对草地植被碳蓄积贡献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综述了中国当前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包括草地地下生物量的测定方法,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垂直空间分布规律,年度季节动态,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关系及动态,以及影响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环境因子和人为因子。最后提出了我国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地下生物量 地下生产力 根系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梭梭幼苗根系分布特征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被引量:26
6
作者 单立山 张希明 +3 位作者 花永辉 魏疆 闫海龙 解婷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9-776,共8页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对不同灌溉量条件下(每株每次灌水35、24.5和14 kg)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幼苗根系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灌溉量的减少,梭梭幼苗根系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向深层发展的趋势...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对不同灌溉量条件下(每株每次灌水35、24.5和14 kg)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幼苗根系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灌溉量的减少,梭梭幼苗根系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向深层发展的趋势,在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地下垂直各层生物量与土壤垂直深度呈显著的负对数关系;2)各灌溉量梭梭幼苗的最大水平根长为垂直根长的2倍,但不同灌溉量根系生物量的水平分布趋势一致;3)吸收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基本一致,均呈"单峰型"曲线,但灌溉量不同,吸收根生物量峰值在土壤中出现的位置也不同,随着灌溉量的减少,吸收根集中分布区有向深层发展的趋势;4)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单峰型"曲线,灌溉量愈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峰值愈位于土壤的深层;5)根冠比和垂直根深与株高之比随着灌溉量的减少而呈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根表面积 地下生物量 根冠比
下载PDF
放牧对草地土壤含水量与容重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7
作者 万里强 陈玮玮 +2 位作者 李向林 何峰 刘树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5-29,共5页
探究不同放牧压下,滇东北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用土钻分层取样以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土钻取样以对角线法测定草地植物地下生物量。放牧对土壤表层(0~5cm)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影... 探究不同放牧压下,滇东北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用土钻分层取样以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土钻取样以对角线法测定草地植物地下生物量。放牧对土壤表层(0~5cm)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影响较大,表层土壤含水量随牧压增大而减小,轻牧下土壤容重的波动较小;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占0~30cm土层植物地下生物量的64%~74%。适度放牧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土壤结构,草地植物地下生物量随牧压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地下生物量 放牧压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高矿化度水灌溉苗木地下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生宇 李红忠 +3 位作者 雷加强 徐新文 李丙文 周宏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9-1006,共8页
2003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肖塘地区进行了高矿化度水(28g/L)滴灌造林试验。秋季用根系挖掘法研究了定植当年的梭梭、柽柳和盐穗木的地下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1)定植当年苗木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表层20cm,向下逐渐减小,生物量的分布... 2003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肖塘地区进行了高矿化度水(28g/L)滴灌造林试验。秋季用根系挖掘法研究了定植当年的梭梭、柽柳和盐穗木的地下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1)定植当年苗木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表层20cm,向下逐渐减小,生物量的分布与深度呈显著的负指数关系。(2)不同样地间比较发现苗木根系生长遵循限制因子定律:在灌溉水质、灌水定额、施肥量、施肥时间等人为影响因子一致时,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坡向和坡位等自然因子中差异最大的因子是苗木根系生物量累积的限制因子,它们分别通过改变土壤的紧实度和水分状况、地表太阳辐射强度和与风速有关的地表蚀积状况和壤中流向影响土壤含水率来影响苗木的生长。(3)树种间根系生长和分布也显著不同,根系分布深度和生物量表现为梭梭>柽柳,在丘间粘土质土壤中盐穗木>柽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兜拉玛于沙漠 高矿化度水灌溉 地下生物量 立地条件
下载PDF
施肥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及土壤中硝态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韩建国 刘帅 +1 位作者 刘玉杰 孙强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50-59,共10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缓释肥、尿素、磷酸二铵)、不同施肥次数、不同养分配施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及土壤中硝态氮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速效肥可以迅速改变草坪颜色,缓释肥对草坪颜色的影响更为持久;施氮肥加剧了草坪夏季病害的发...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缓释肥、尿素、磷酸二铵)、不同施肥次数、不同养分配施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及土壤中硝态氮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速效肥可以迅速改变草坪颜色,缓释肥对草坪颜色的影响更为持久;施氮肥加剧了草坪夏季病害的发生,导致草坪分蘖密度下降,而施用磷酸二铵处理的草坪对褐斑病的抗性最强。整个生长季内尿素、磷酸二铵配施和4次施用缓释肥2处理草坪的均一度最好。缓释肥的应用减小了草坪生长速率的波动;秋季2次施肥比1次施肥更有利于地下生物量的累积。土壤中0~20cm土层硝态氮的含量受施肥影响很大,并且与不同类型肥料氮素释放模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施肥 草坪质量 地下生物量 硝态氮
下载PDF
植物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202
10
作者 宇万太 于永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927-932,共6页
在生物量的研究过程中 ,地下部分生物量十分重要却又多被忽视 .本文首先比较了当前地下生物量研究中较为常用的 4种研究方法 :挖土块法、钻土芯法、内生长土芯法和微根区管法 .然后总结了地下生物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 .... 在生物量的研究过程中 ,地下部分生物量十分重要却又多被忽视 .本文首先比较了当前地下生物量研究中较为常用的 4种研究方法 :挖土块法、钻土芯法、内生长土芯法和微根区管法 .然后总结了地下生物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 .最后又讨论了环境因素诸如水分、温度和开垦、放牧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地下生物量的周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周转率 植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3 位作者 马玉寿 李青云 王启基 施建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5-71,共7页
通过对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得出,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减小,杂类草比例增加;... 通过对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得出,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减小,杂类草比例增加;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 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当放牧率为2.30头/hm2时, 1998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放牧率为2.04头/hm2时, 1999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1998和1999年对照组0~30 cm地下生物量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的1.1,1.4,1.5倍和1.1,1.6,1.7倍;1998年各放牧处理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为:0~10 cm占87.18%~88.38%,10~20 cm占8.19%~9.55%,20~30 cm占2.87%~3.44%;1999年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另外,1999年各处理组0~1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高于1998年,而10~20和2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低于1998年.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回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率 小嵩草高寒草甸 暖季草场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青岛大沽河河口湿地芦苇的生长及生物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昝肖肖 徐宾铎 +2 位作者 任一平 王小林 蔡星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33,共7页
根据2009年4~10月在大沽河河口湿地进行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调查,研究该区域芦苇主要生长季节期间生长及生物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芦苇株高逐渐增加,10月最高达(2305.35±65.48)(平均值±标准误差,下同)... 根据2009年4~10月在大沽河河口湿地进行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调查,研究该区域芦苇主要生长季节期间生长及生物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芦苇株高逐渐增加,10月最高达(2305.35±65.48)(平均值±标准误差,下同)mm;植株密度呈下降趋势,5月最高为(362.33±24.52)株.m-2,9月最低为(255.0±36.17)株.m-2;株高与植株密度二者无显著相关性。地上部生物量月间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0月,干质量变化范围为(37.59±13.94)~(7033.02±967.37)g.m-2。叶片、茎与叶鞘等构件生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干质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分别为(1264.32±202.19)、(3667.58±475.22)、(1123.78±178.37)g.m-2。5~10月,芦苇地上部同化器官与非同化器官生物量之比F/C值呈降低趋势,地上部非同化器官生物量对地上部总生物量的变化有较大贡献。初步分析表明降水量对芦苇地上部生物量增长有较大影响。芦苇地下各层生物量变化基本相同,月间差异不显著。芦苇根冠比5~10月处于0.29~1.93范围内。芦苇根冠比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变化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密切相关。根系生长变化与芦苇植株自身对营养等生存条件获取的自我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沽河河口湿地 芦苇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冠比 动态
下载PDF
青海湖北岸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13
作者 乔有明 王振群 段中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12,共8页
以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围栏封育草地、围栏放牧草地、多年生人工草地和农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对0-10,10-20和20-30 cm三个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土壤颗粒组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以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围栏封育草地、围栏放牧草地、多年生人工草地和农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对0-10,10-20和20-30 cm三个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土壤颗粒组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样地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储量产生了较明显的差异。0-30 cm深度土体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年生人工草地〉围栏封育草地〉围栏放牧草地〉农田,多年生人工草地显著高于农田(P〈0.05),而另外2个样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0-30 cm深度全氮储量与有机碳储量变化趋势相似。4种土地利用方式相比较,0-30 cm土体内地下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围栏封育〉围栏放牧〉多年生人工草地〉农田,分别为2 416.67,1 688.25,1 224.50和1 290.75 g/m^2。0-10 cm土层土壤粘粒含量以多年生人工草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P〈0.05);10-20 cm土层土壤粘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多年生人工草地〉农田〉围栏封育草地〉围栏放牧草地;20-30 cm土层的土壤粘粒含量无显著差异。同一土层各土地利用方式间粉粒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 全氮 地下生物量 土壤颗粒组分
下载PDF
草原火烧后植物群落生产及其产量空间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道玮 李亚芹 孙刚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83-90,共8页
研究了草原火烧后植物群落生产及其产量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原春季火烧后,由于当年降水充分,火烧地植物群落产量提高;第二年降水不足,火烧地植物群落产量低于未烧地.火烧地植物群落地上生产量的绝对增长率高于未烧地.火... 研究了草原火烧后植物群落生产及其产量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原春季火烧后,由于当年降水充分,火烧地植物群落产量提高;第二年降水不足,火烧地植物群落产量低于未烧地.火烧地植物群落地上生产量的绝对增长率高于未烧地.火烧地植物群落的截茎质量、截叶质量等高于未烧地.火烧地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在火烧后当年升高,第二年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火烧 空间结构 地下生物量 植物群落
下载PDF
家畜践踏对环县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林慧龙 侯扶江 李飞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在甘肃环县典型草原6年的轮牧试验表明:不同践踏强度下各样地0~20 cm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层的90%以上,随着放牧践踏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层中的根量先增长后降低,其中以中度践踏(80次羊践踏/m^2·期)最高,约为对照(0次羊践... 在甘肃环县典型草原6年的轮牧试验表明:不同践踏强度下各样地0~20 cm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层的90%以上,随着放牧践踏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层中的根量先增长后降低,其中以中度践踏(80次羊践踏/m^2·期)最高,约为对照(0次羊践踏/m^2·期)和轻度践踏(40次羊践踏/m^2·期)的1.7倍,10~20 cm土层以轻度践踏(40次羊践踏/m^2·期)最高,20~3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践踏强度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仅为0.12;以地下生物量最大化为准则,对0~10 cm、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践踏强度的回归模型进行解析和寻优分析,确定出环县典型草原适宜的放牧强度是3.5~5羊单位/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践踏强度 放牧管理
下载PDF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及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锡林图雅 徐柱 郑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通过不同放牧率试验探讨放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放牧率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壤层;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净初级生产量... 通过不同放牧率试验探讨放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放牧率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壤层;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中度放牧率使净初级生产量和家畜采食量均达到最佳水平,即1.75只羊/hm2是适宜的放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率 地下生物量 地上净初级生产量
下载PDF
草坪地下生物量与坪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罗俊强 韩烈保 陈宝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7-80,共4页
该研究通过对冷季型混播草坪 (高羊茅 +草地早熟禾 )地下生物量的测定 ,结合草坪密度和抗病性的观测 ,研究了草坪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 ,同时对草坪地下生物量与草坪密度变化和抗病性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结果表明 :春季 (4... 该研究通过对冷季型混播草坪 (高羊茅 +草地早熟禾 )地下生物量的测定 ,结合草坪密度和抗病性的观测 ,研究了草坪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 ,同时对草坪地下生物量与草坪密度变化和抗病性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结果表明 :春季 (4~ 6月 )草地早熟禾地下生物量的减少值与草坪密度的增加值呈显著正相关 ,7月草坪地下生物量与其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草坪地下与地上生长的密切关系 ,证明了在草坪养护中注重根系培育的重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草坪密度 抗病性 坪用性状 根系培育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东北鼢鼠对栖息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满都呼 乌仁其其格 +3 位作者 张福顺 袁帅 武晓东 付和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97,共6页
2013年和2014年的7月和9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东北鼢鼠栖息地设连续放牧区(CG)、按月轮牧区(MG)、按季轮牧区(QG)、过度放牧区(OG)和禁牧区(CK)共5个不同放牧强度样区,对鼢鼠新土丘数量、洞道与非洞道下植物地下生物... 2013年和2014年的7月和9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东北鼢鼠栖息地设连续放牧区(CG)、按月轮牧区(MG)、按季轮牧区(QG)、过度放牧区(OG)和禁牧区(CK)共5个不同放牧强度样区,对鼢鼠新土丘数量、洞道与非洞道下植物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不同放牧强度下东北鼢鼠对栖息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东北鼢鼠新土丘数差异显著(夏季F=11.82,P<0.0001;秋季F=2.11,P<0.05),夏季依次为CK> MG> OG> QG> CG,秋季依次为CK> MG> OG>CG> QG.同一放牧强度下,植物地下生物量鼢鼠洞道下极显著小于非洞道下(T=-3.72,P<0.001),表明东北鼢鼠对0~30cm植物根系有显著损害.不同放牧强度下,鼢鼠洞道下植物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差异(夏季F=5.48,P<0.01;秋季F=2.38,P<0.01),生物量依次为QG>CK> MG>CG> OG.不同放牧强度下,鼢鼠非洞道下植物地下生物量有极显著差异(夏季F=4.10,P<0.0001;秋季F=11.42,P<0.0001),夏季与秋季均依次为CK> QG> MG> CG> O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东北鼢鼠 洞道 植物地下生物量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对不同强度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20
19
作者 孙熙麟 王明玖 +2 位作者 陈海军 陈丽丽 娜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采用野外随机取样与室内分离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年5月对连续8a不同强度放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无牧)条件下围栏草地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变化与放牧强度...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采用野外随机取样与室内分离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年5月对连续8a不同强度放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无牧)条件下围栏草地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变化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总量总体上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无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条件下分别为965.6 g.m-2、874.0 g.m-2、701.9g.m-2和785.8 g.m-2,其中无牧和中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植被类型和结构发生改变,造成重度放牧地下生物量高于中度放牧处理。各放牧条件下,活生物量与死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比例不同,其中活生物量所占比例在轻度放牧处理下最高,为19.49%,无牧条件下最低,仅为12.86%。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表层0cm~30cm,占总量的80%以上,各层生物量随取样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呈"T"型分布。从地下生物量积累角度考虑,放牧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物根系的生长,表现为放牧处理间的地下活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高于无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地下生物量
下载PDF
水分处理对草坪草地下植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任云宇 何军 刘艺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79-83,共5页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灌溉与草坪地下植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中,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cv.Pixie对水分的敏感性最弱;地下植物量最大值出现在春季,秋季为根系的恢复生长期;轻度水分胁迫有助于根系的生...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灌溉与草坪地下植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中,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cv.Pixie对水分的敏感性最弱;地下植物量最大值出现在春季,秋季为根系的恢复生长期;轻度水分胁迫有助于根系的生长,充足水分条件并不利于高羊茅根系生长;根系的空间分布呈乘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草坪草 地下植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