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s in the Duolong Ore District and the Uplift Time of the Qiangtang Terrrane, Tibet 被引量:4
1
作者 YANG Huanhuan TANG Juxing +2 位作者 SONG Yang LIU Zhibo LIN B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08-409,共2页
Objective Fission track (FT) analysis has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most useful techniques throughout the geologic community to reconstruct low-temperature thermal historyof rocks over geological time (Reiners et ... Objective Fission track (FT) analysis has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most useful techniques throughout the geologic community to reconstruct low-temperature thermal historyof rocks over geological time (Reiners et al., 2005). The FT method is based on the accumulation of narrow damage trails (i.e., fission tracks) in uranium-rich mineral grains (e.g., apatite, zircon, titanite) and natural glasses, which form as a result of spontaneous nuclear fission decay of 238U in natur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has been used in many places in Tibet to study the Qinghai- Tibetan Plateanuplifl-exhumation history. However, few AFT studi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Duolong ore district. The Duolong ore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re districts in the Bangong Co-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Tibet (Lin Bin et al., 2017) and the uplift-exhumation of the Duolong ore distric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Qiangtang Basin. Therefore, AFT of the Duolong ore district will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uplift-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Duolong ore district and the Qiangtang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s the Duolong Ore District the uplift time of the Qiangtang Terrrane
下载PDF
UNITIVE ANALYSIS SCHEMES ON PROBLEMS OF MULTIPLE MOVING BOUNDARIES WITH 3-D LIQUID-SOLID MULTIPLE NONLINEAR COUPLING FOR UPLIFT OF ANCHOREDLIQUID STORAGE TANKS
2
作者 温德超 郑兆昌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7年第1期69-79,共11页
In the paper, 3-D analysis method with unitive schemes is set up, which is used to resolve the uplift with multiple moving boundaries and multiple nonlinear coupling for anchored liquid storage tanks. hi it, an algori... In the paper, 3-D analysis method with unitive schemes is set up, which is used to resolve the uplift with multiple moving boundaries and multiple nonlinear coupling for anchored liquid storage tanks. hi it, an algorithm of quasi-harmonious finite elements for arbitrary quadrilateral of thin plates and shells is built up to analyze the multiple coupling problems of general thin plates and shells structures with three dimensions, the complementary equations for analyzing uplifting moving boundary problems are deduced. The axial symmetry and presumption of beam type mode are not used. In it, an algorithm is put forward for analyzing the Navier-Stokes problems of unsteady, three-dimensional, and viscous liquid with sloshing of moving boundary surfaces in large amplitude under ALE frame by scheme of time-split-steps to which linear potential theory is not applied. The algorithms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solid-liquid multiple nonlinear coupling problems with 3-D moving boundary with friction in multiple pl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liquid coupling multiple nonlinear coupling moving boundary liquid storage tank uplift time-split-steps ALE method
下载PDF
Seismic assessment of unanchored steel storage tanks by endurance time method 被引量:4
3
作者 M. Alembagheri H.E. Estekanch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591-603,共13页
Liquid storage tanks are essential structures that are often located in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areas; thus an assessment of their seismic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engineering issue. In this paper, the seismic r... Liquid storage tanks are essential structures that are often located in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areas; thus an assessment of their seismic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engineering issue. In this paper, the seismic response ofunanchored steel liquid storage tanks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ndurance time (ET) dynamic analysis procedure and compared to responses obtained for anchored tanks under actual ground motions and intensifying ET records. In most cases, the results from ground motions are properly obtained with negligible differences using ET records. It is observed that uplifting of the tank bas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ank aspect ratio, has the greatest significance in the responses of the tank and can be predicted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by using currently available ET rec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liquid storage tanks endurance time method seismic assessment intensifying dynamic excitation tank base uplifting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地质结构与形成演化
4
作者 吴斌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5,共11页
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油气的关系,结合研究区最新三维地震数据,详细分析了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地质结构特征和隆升时间,对比了构造变形特征,确定了隆升时间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辽东-渤东凸起... 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油气的关系,结合研究区最新三维地震数据,详细分析了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地质结构特征和隆升时间,对比了构造变形特征,确定了隆升时间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形成演化模式。研究认为,渤东低凸起受控于伸展断层,辽东凸起受控于早期伸展断层和晚期走滑断层,构造带内除辽东断层以外,各主干断层均在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开始活动,峰值期出现在沙三段和东营组沉积期,馆陶组沉积后断层活动变弱。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从南向北逐渐抬升:渤东低凸起在沙四段沉积末期抬升,辽东凸起南段在沙三段沉积末期抬升,辽东凸起北段在东三段沉积末期抬升。构造演化分为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沙三段沉积期、沙一二段沉积期、东三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和现今等6个阶段。构造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密切相关,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形成时间早于周缘生烃凹陷主要生、排烃期,有利于油气在凸起带附近聚集。渤东低凸起由伸展断层控制,油气主要在凸起区聚集成藏;辽东凸起由伸展断层与走滑断层共同控制,油气主要在斜坡区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 地质结构 隆升时间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土压平衡盾构管片壁后同步双液浆开发及注浆效果研究
5
作者 汪贵 易斌斌 +4 位作者 李福东 钟小春 简永洲 朱诚 吴荣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7-264,共8页
针对全断面稳定围岩地层管片上浮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将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新型同步双液浆并应用于南京地铁6号线某区间,可大幅度减小管片上浮量、提高管片拼装质量。将现场使用的单液硬性浆作为A液,新型促凝剂作为B液,... 针对全断面稳定围岩地层管片上浮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将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新型同步双液浆并应用于南京地铁6号线某区间,可大幅度减小管片上浮量、提高管片拼装质量。将现场使用的单液硬性浆作为A液,新型促凝剂作为B液,通过室内试验探究B液对于A液性质的影响规律,依据浆液胶凝时间、流动度及抗压强度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现场新型同步双液浆配比,最后通过现场试验检验该新型同步双液浆注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B液掺A液总质量的1%~2%,可使新型同步双液浆的胶凝时间缩短至10~30 min,具有良好的泵送性及较高的早期强度;2)新型同步双液浆注入后10 min内流动性不损失且不易堵管,在国内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下具有较大推广价值;3)监测数据表明,新型同步双液浆现场注浆效果优良,相比单液硬性浆,管片环整体上浮量减小50%,管片环最大水平偏差减小57%,管片环渗漏点数减少50%,地表沉降最大值减小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现场试验 同步双液浆 胶凝时间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发育时限及其演化 被引量:42
6
作者 王建强 刘池洋 +3 位作者 闫建萍 赵红格 高飞 刘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9,共8页
通过对渭北隆起残存地层展布、沉积特征及构造变形等研究,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认为渭北隆起后期经历了明显的改造,在早白垩世末以前应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总体以沉降接受沉积为主,此时隆起并未发育;而其整体作为正向构造单... 通过对渭北隆起残存地层展布、沉积特征及构造变形等研究,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认为渭北隆起后期经历了明显的改造,在早白垩世末以前应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总体以沉降接受沉积为主,此时隆起并未发育;而其整体作为正向构造单元应始于早白垩世末以来(约114~83 Ma),大致与鄂尔多斯盆地的消亡时间同步,且经历了早白垩世末—古新世的整体抬升剥蚀和始新世以来的断块翘倾剥蚀两大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隆起 发育时限 裂变径迹 渭河地堑
下载PDF
雪峰隆起北部加里东事件的K-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胡召齐 朱光 +1 位作者 张必龙 张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0-500,共11页
详细的野外构造变形分析表明雪峰隆起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和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共4次变形事件,后3期褶皱变形的方位可能分别为北西西、北东—北北东和近南北向,而加里东期褶皱方位因受后期叠加改造影响... 详细的野外构造变形分析表明雪峰隆起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和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共4次变形事件,后3期褶皱变形的方位可能分别为北西西、北东—北北东和近南北向,而加里东期褶皱方位因受后期叠加改造影响而无法准确识别。雪峰隆起北部板溪群板岩伊利石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其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板溪群板岩伊利石K-Ar年代学研究表明雪峰隆起经历了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大致略早于419Ma(晚志留世初)。所获得的419~389Ma(晚志留世—中泥盆世)的冷却年龄,指示了雪峰隆起发生过加里东期隆升。华南加里东变形事件直接影响到雪峰隆起本身,向西的波及界线可能为该隆起西界上的张家界—花垣—凯里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隆起 加里东变形 隆起时间 K-Ar年代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何时隆升到现代的高度——以昆仑山垭口地区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伍永秋 崔之久 +1 位作者 葛道凯 刘耕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1-484,共4页
根据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地层与沉积相、地貌特征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本区在早、中更新世之交发生了一次剧烈的构造运动,正是这次构造运动使本区强烈抬升至与现代接近的高度,而在此之前,本区的海拔不超过1500 m 。
关键词 昆仑山 垭口地区 构造运动 隆升时间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隆升时间初步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孙国智 柳益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7-493,共7页
博格达山横亘于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之间,关于博格达山的隆升时间一直是一个具重要意义而又长期争议的问题。综合分析前人及研究区资料认为:早石炭—中二叠世博格达地区以拉张环境为主;在晚二叠—早三叠世,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沉积物... 博格达山横亘于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之间,关于博格达山的隆升时间一直是一个具重要意义而又长期争议的问题。综合分析前人及研究区资料认为:早石炭—中二叠世博格达地区以拉张环境为主;在晚二叠—早三叠世,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形态、成分变化等特征以及地层接触关系表明博格达山初次隆升;中侏罗世,台北凹陷的沉积相、ZTR指数以及砂岩岩屑成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表明西山窑组晚期博格达山再次隆升,并向吐—哈盆地提供物源,但喜山运动期间博格达山隆升幅度最大,铸成了现今的盆山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隆升时间 中侏罗世 沉积相 重矿物 岩屑成分
下载PDF
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志宏 周飞 +4 位作者 吴相梅 孙晓猛 赵呈祥 梅梅 黄超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5-1344,共10页
在对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综合解释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的盆山耦合关系:在早白垩世发生NW—SE向伸展作用,形成广泛发育呈NE向展布的伸展盆山耦合系统;在晚白垩世受到... 在对东北地区佳木斯隆起与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群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综合解释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的盆山耦合关系:在早白垩世发生NW—SE向伸展作用,形成广泛发育呈NE向展布的伸展盆山耦合系统;在晚白垩世受到NWW—SEE向挤压作用,形成NE—NNE向的逆冲推覆构造与挤压坳陷型盆地并存的盆山耦合系统;在渐新世—中新世受到近NS向挤压作用,不仅使白垩纪形成的NE—NNE向构造和盆地受到叠加改造,而且形成了与NS向挤压作用相伴产生的挤压坳陷型盆地,构成了广泛发育的近EW向展布的隆起和挤压坳陷盆地并存的盆山耦合系统。佳木斯隆起在中新生代的隆起作用主要是晚白垩世、渐新世—中新世2次逆冲作用叠加的结果。研究区自白垩纪以来始终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背景。上述3个阶段的盆山耦合机制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中新生代盆地群 盆山耦合 佳木斯隆起 变形时间 构造
下载PDF
青藏高原盆地系统演化与高原形成时间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利东 王成善 +5 位作者 伊海生 刘登忠 向芳 刘志飞 赵西西 刘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青藏高原在以时间为坐标的隆升过程中,高原的范围、高度都是呈阶段性递增的。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在高原的内部和外围发育了众多的沉积盆地,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详细地记录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显示出向北递进增... 青藏高原在以时间为坐标的隆升过程中,高原的范围、高度都是呈阶段性递增的。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在高原的内部和外围发育了众多的沉积盆地,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详细地记录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显示出向北递进增长的特征,以南北挤压为动力背景的北部前陆盆地演化代表了盆地对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金沙江缝合带、昆仑山、祁连山的新生代逆冲抬升的时间分别为53Ma、46Ma和29.5Ma。对高原南北盆地-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发现:祁连山和高喜马拉雅的逆冲时间相同,说明青藏高原在渐新世基本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盆地演化 前陆盆地 构造隆升 形成时间
下载PDF
芙蓉洞洞穴演化形成所需历史时间估算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桥 雒昆利 +4 位作者 董明星 李会杰 李树文 叶成礼 刘强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7,共7页
对芙蓉洞与芙蓉江古水面高程差进行了测量,引用洞穴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代资料,通过和邻区地壳相对抬升速率对比,估算出芙蓉洞洞穴演化形成所需的历史时间约为12~18万a。相对于芙蓉洞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龄(16... 对芙蓉洞与芙蓉江古水面高程差进行了测量,引用洞穴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代资料,通过和邻区地壳相对抬升速率对比,估算出芙蓉洞洞穴演化形成所需的历史时间约为12~18万a。相对于芙蓉洞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龄(16万a)来说,洞穴演化形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进一步证明了两个清晰的洞穴发育阶段的存在。对于用洞穴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龄代替洞穴发育整个历史过程是需要谨慎的。通过估算方法反演所揭示的该区地壳相对抬升速率与青藏高原相对抬升速率相比,进一步证实了扬子地台和青藏高原虽然具有相同的驱动机制,但扬子地台近代隆升速率远远低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速度。同时,笔者还对扬子地台的隆升趋势作了一定的分析,认为近代扬子地台边缘隆升速度小,中间隆升速度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洞 同位素地质年代 青藏高原 隆升 历史时间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缘祁漫塔格山中新世快速抬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23
13
作者 拜永山 任二峰 +1 位作者 范桂兰 许长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对祁漫塔格山体不同海拔高度所取的9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东昆仑西段中新世早中期为主要的隆升期且隆升速率较高,早期隆升速率为111m/Ma,晚期隆升速率为98m/Ma,总体隆升速率为100m/Ma。样品显示出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大致... 对祁漫塔格山体不同海拔高度所取的9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东昆仑西段中新世早中期为主要的隆升期且隆升速率较高,早期隆升速率为111m/Ma,晚期隆升速率为98m/Ma,总体隆升速率为100m/Ma。样品显示出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大致分2类,一类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为(12.21±0.20)~(13.75±0.30)μm,径迹长度分布图基本上为窄而对称的正态分布,反映具有快的剥露冷却速率,未受到后期热事件的干扰。另一类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为(11.88±0.33)~(13.32±0.27)μm,较前一类具有稍慢的剥露冷却速率,并且受到了后期热事件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山脉 裂变径迹 隆升时限 隆升速率
下载PDF
苏北第三系成熟演化指标与深度关系的3种模式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安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8-63,共6页
在苏北盆地下第三系,4项成熟演化参数(Ro、甾烷成熟指标SM、蒙脱石层间比S、裂变径迹)与深度呈由浅变深的平行线分布关系。分析认为,这些样品分别产生于不同的构造-沉积埋藏史背景,浅的代表构造抬升型,最深的代表短时加温型,次深的代表... 在苏北盆地下第三系,4项成熟演化参数(Ro、甾烷成熟指标SM、蒙脱石层间比S、裂变径迹)与深度呈由浅变深的平行线分布关系。分析认为,这些样品分别产生于不同的构造-沉积埋藏史背景,浅的代表构造抬升型,最深的代表短时加温型,次深的代表长时加温型。3种模式的建立为构造抬升地区恢复地层剥蚀量提供了可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第三系 成熟度 演化指标 深度 模式 剥蚀量 构造抬升 时温模型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基坑施工对下卧地铁隧道上抬变形影响的简化理论分析 被引量:45
15
作者 周泽林 陈寿根 +1 位作者 陈亮 涂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4-2234,共11页
为了合理地分析基坑施工对下卧已建地铁隧道上抬变形的影响,首先,将软土地基考虑为三参量H-K黏–弹性体,推导了自由边界半无限黏–弹性空间体在内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Mindlin时域解,并采用积分、叠加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基坑开挖... 为了合理地分析基坑施工对下卧已建地铁隧道上抬变形的影响,首先,将软土地基考虑为三参量H-K黏–弹性体,推导了自由边界半无限黏–弹性空间体在内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Mindlin时域解,并采用积分、叠加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基坑开挖及工程降水所引起的邻近隧道附加应力的方法;然后,将已建隧道视为Pasternak黏–弹性地基上的欧拉伯努利长梁,建立了隧道在附加荷载作用下的平衡微分方程,求得了隧道纵向附加变形和内力的表达式;最后,将所提方法运用于某近接既有地铁隧道的基坑工程中,并与三维数值模拟流变分析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提出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软土隧道变形随时间的发展趋势;隧道纵向附加变形、曲率和弯矩的解析解与数值解基本一致,且上抬变形的解析解与实测值能较好地吻合;成果可为基坑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地铁隧道 上抬变形 Mindlin时域解 黏–弹性 Pasternak地基模型
下载PDF
藏北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时空演化与高原隆升 被引量:57
16
作者 迟效国 李才 +2 位作者 金巍 刘森 杨日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978-986,共9页
本文通过对藏北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确定了火山岩的岩石系列组合及其生成时序。根据岩石系列的时空演化规律将藏北新生代火山活动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亚旋回,火山活动自南向北依次形成羌塘(44~24 Ma... 本文通过对藏北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确定了火山岩的岩石系列组合及其生成时序。根据岩石系列的时空演化规律将藏北新生代火山活动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亚旋回,火山活动自南向北依次形成羌塘(44~24 Ma)、中昆仑—可可西里(19~7 Ma)、西昆仑—玉门(约5 Ma以来)3条火山岩亚带。各岩带分别以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构成火山活动的主体,以碱性钾质火山活动而结束。构造—火山旋回与高原脉动隆升具有明显的耦合性,旋回间歇期与高原夷平期相对应。笔者认为这一火山作用规律是高原每次脉动隆升过程中,构造性质由挤压、增厚,向伸展滑移转化的结果,火山作用旋回受岩石圈水平挤压、增厚和深部地幔热物质沿构造薄弱带挤压上升两种作用的相互消长所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火山作用 时空演化 高原隆升 藏北
下载PDF
碎屑矿物年代对佳木斯隆起隆升时间的制约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泉波 刘永江 +4 位作者 刘兵 韩国卿 赵英利 李伟 梁琛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7,共8页
对佳木斯隆起周缘的勃利盆地和鸡西盆地中的早白垩世穆棱组和滴道组砂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碎屑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滴道组和穆棱组沉积时期,没有500Ma或大于500Ma的来自佳木斯地块基... 对佳木斯隆起周缘的勃利盆地和鸡西盆地中的早白垩世穆棱组和滴道组砂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碎屑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滴道组和穆棱组沉积时期,没有500Ma或大于500Ma的来自佳木斯地块基底的年龄纪录,暗示佳木斯隆起在早白垩世穆棱组沉积时期尚未隆起。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为统一的原型盆地,结合对该区白垩纪砂岩的矿物组成和砾石统计的研究成果,认为早白垩世末东山组沉积以后佳木斯隆起开始隆升,猴石沟组沉积时期佳木斯隆起已经隆升到一定高度并为其周缘盆地提供物源,同时随着佳木斯隆起的隆升,原来早白垩世的统一盆地遭到分割破坏,形成诸多相对独立的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矿物 佳木斯隆起 隆升时间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缘地形抬升速率与地质年代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尚民 周成虎 +1 位作者 程维明 陈曦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626,共11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地质数据,首先对青藏高原西北缘西昆仑山脉的山脊线和山麓线进行地形剖面及其地面组成物质形成的地质年代分析,据此获取了从西北到东南的5座典型山峰:昆盖山、慕士塔格山、塔什库祖克山、慕士山和托库孜达坂山的...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地质数据,首先对青藏高原西北缘西昆仑山脉的山脊线和山麓线进行地形剖面及其地面组成物质形成的地质年代分析,据此获取了从西北到东南的5座典型山峰:昆盖山、慕士塔格山、塔什库祖克山、慕士山和托库孜达坂山的相关数据;然后以公格尔山为例,探讨了山峰区域典型地形剖面线的获取方法;最后对5座山峰进行了典型地形剖面获取及其对应山体组成物质形成的地质年代分析,计算了每座山峰在不同地质年代的组成物质下的地形抬升速率。研究结果表明:西昆仑山脉从西北到东南的5座典型山峰,地形抬升速率在两端较大,中间部位则相对较小,在塔什库祖克山最小,呈近似"V"形;从西北部的昆盖山到东南部的托库孜达坂山,山体组成物质形成的地质年代数量为3-4-5-4-3,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呈"Λ"形;因此,地形抬升速率与地质年代数量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典型山峰 地形抬升速率 地质年代 地形剖面
下载PDF
基于CNN-GRU的混凝土大坝扬压力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世杰 肖萌 +2 位作者 华国威 胡少华 刘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105,共6页
为准确预测混凝土大坝扬压力的变化趋势,基于扬压力历史监测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自动获取大坝历史监测数据在高维空间的联系,建立大坝环境量与扬压力的映射关系,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RU)处理长时序监测数据的优越性,构建CNN-GRU扬... 为准确预测混凝土大坝扬压力的变化趋势,基于扬压力历史监测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自动获取大坝历史监测数据在高维空间的联系,建立大坝环境量与扬压力的映射关系,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RU)处理长时序监测数据的优越性,构建CNN-GRU扬压力预测模型,并以某大坝为例进行模型性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4个测点的MAE分别为0.1554,0.03976,0.2306,0.1827 m,RMSE分别为0.0272,0.05485,0.2916,0.2128 m,能够高精度地演绎扬压力整体及局部拐点上的变化趋势,其预测性能明显优于PSO-BP、BBO-SVM、GRU、LSTM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大坝安全监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GRU 扬压力 时间序列 预测精度
下载PDF
利用两种时序InSAR技术进行地面抬升监测与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允涛 王宏昌 +2 位作者 王新田 王博 梁菲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7-159,163,共4页
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与治理在防灾减灾方面受到政府重视,但是对地面抬升现象及机理少有研究。本文采用PS-InSAR和NSBAS两种技术,利用Sentinel-1影像升、降轨数据对淄博市4个市辖区进行形变监测,并通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地面抬升与煤矿开... 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与治理在防灾减灾方面受到政府重视,但是对地面抬升现象及机理少有研究。本文采用PS-InSAR和NSBAS两种技术,利用Sentinel-1影像升、降轨数据对淄博市4个市辖区进行形变监测,并通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地面抬升与煤矿开采情况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NSBAS 地面抬升 时间序列 Sentinel-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