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in the Upper Min River Basin 被引量:2
1
作者 TU Jian-jun 1, 2 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5年第4期641-646,共6页
On the basi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model, this paper studied the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Upper Min River Basin ecosystem. The result shows that with 2. 038 2 hm^2per capita ecological capacity (0. 422 2 h... On the basi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model, this paper studied the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Upper Min River Basin ecosystem. The result shows that with 2. 038 2 hm^2per capita ecological capacity (0. 422 2 hm^2 higher than per capita EF) ,and 165 825 hm^2 ecologysurplus , the ecosystem in Upper Min River is generally secure at present. But the arable land isoverweighed and omens an eco-security crisis. Meanwhile, problems such as low forest coverage rate,severe loss of water and soil,enlargement of arid-valley area, frequent occurrence of mountainhazards and degradation of pastures have been major threats to the eco-security of this region. Thecalculation result of ten-thousand-yuan ( RMB) GDP shows that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sextensive, and there will be a rapid increase tendency of EF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present eco-security, the ways of use natural resources must be improved in the Upper Min River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security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apacity quantitativeevaluation the upper min river basin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65
2
作者 叶延琼 陈国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年遥感资料,在土地利用分类基础上编制景观类型图;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选取景观斑块数、变异系数、分维数、分离度、破碎度等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指数,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景观异质性以及...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年遥感资料,在土地利用分类基础上编制景观类型图;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选取景观斑块数、变异系数、分维数、分离度、破碎度等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指数,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景观异质性以及景观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岷江上游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二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12%,草地因其面积最大而成为整个景观的基质;②研究区幅员辽阔,以藏、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民喜好聚居等特点,使得耕地、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出现小聚居、大散居格局,其分离度与破碎度均较大;③因研究区海拔高差大,整个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山谷到山顶依次按照城乡居住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的顺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景观格局 GIS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光合有效辐射的遥感估算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牛晓俊 冯文兰 +2 位作者 王永前 黄宇倩 曾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9-1038,共10页
光合有效辐射(PAR)在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都是重要的输入参数,直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估算光合有效辐射有利于在空间上强化空间信息的连续性与差异性。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遥感估算模型参数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遥感获取的瞬时PAR难以... 光合有效辐射(PAR)在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都是重要的输入参数,直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估算光合有效辐射有利于在空间上强化空间信息的连续性与差异性。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遥感估算模型参数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遥感获取的瞬时PAR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本研究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复杂地形下光合有效辐射的遥感估算研究。利用MODIS标准大气产品,采用简化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综合考虑复杂地形下太阳辐射入射角的变化以及地形遮蔽和邻近地形辐射增强的作用,完成了对瞬时PAR估算结果的地形校正,并通过线性插值方法得到了PAR日总量数据。将估算得到的岷江上游2013年22个晴空天气下的PAR与中国科学院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同期实测数据的对比显示,瞬时光合有效辐射平均估算误差为7.26%,日总量数据的平均估算误差也为7.26%。结果表明,该模型反演估算瞬时光合有效辐射和时间尺度上推至PAR日总量都能够较好的适用岷江上游的复杂地形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瞬时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 MODIS大气产品 地形校正
下载PDF
岷江上游河流阶地对龙门山断裂带逆冲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浩 李勇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540,共6页
汶川地震导致的岷江阶地面垂直错动量,记录了在地震这一突变性构造活动作用下水系的瞬时变化情况。震后野外实测数据表明,切过北川-映秀断裂的岷江阶地面,因断裂北西盘的逆冲作用产生了2.7 m的累积垂直位错量。若干次历史地震驱动的逆... 汶川地震导致的岷江阶地面垂直错动量,记录了在地震这一突变性构造活动作用下水系的瞬时变化情况。震后野外实测数据表明,切过北川-映秀断裂的岷江阶地面,因断裂北西盘的逆冲作用产生了2.7 m的累积垂直位错量。若干次历史地震驱动的逆冲作用使切过龙门山主干断裂的岷江阶地面被大尺度垂直错断,根据阶面垂直扭错量和相应测年值计算可知,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彭县-灌县断裂晚第四纪以来逆冲速率分别为0.84 mm/a、0.52 mm/a和0.24 mm/a,计算结果表明,龙门山各主干断裂逆冲作用有自北西向南东减弱的趋势。龙门山各主干断裂的差异活动不仅使被断裂切过的岷江阶地面产生不同尺度的垂直变形,而且使汶川-茂县断裂和北川-映秀断裂所夹持的后龙门山地区的抬升速率和抬升幅度,大于北川-映秀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所夹持的前龙门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河流阶地 龙门山断裂带 逆冲作用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仙巍 邵怀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模型,以岷江上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研究区2000~2005年间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研究区森林、灌木林、疏林地、建设用...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模型,以岷江上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研究区2000~2005年间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研究区森林、灌木林、疏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岷江上游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环境质量分级达到了优;岷江上游茂县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好于2000年,其余4个县生态环境质量在此期间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岷江上游水系对龙门山断裂带右旋走滑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浩 李勇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1-217,共7页
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岷江上游流域最新一次区域构造活动,在此次地震中,岷江河道因北川-映秀断裂北西盘的右旋走滑作用而被水平错动0.8±0.2 m,岷江河道南西方向的河流阶地也被同步位错0.6±0.1 m。切过龙门山主干断裂的岷江上... 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岷江上游流域最新一次区域构造活动,在此次地震中,岷江河道因北川-映秀断裂北西盘的右旋走滑作用而被水平错动0.8±0.2 m,岷江河道南西方向的河流阶地也被同步位错0.6±0.1 m。切过龙门山主干断裂的岷江上游干、支流水系因若干次历史地震驱动的走滑作用而发生同步弯曲。根据水系水平扭错量和岷江干、支流初始形成时间计算可知,穿越岷江支流河道的汶川-茂县断裂右旋走滑速率为1~1.4 mm/a,切过岷江干流河道的北川-映秀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右旋滑动速率分别为0.94 mm/a和0.71 mm/a。计算结果表明,龙门山各主干断裂右旋走滑作用有自北西向南东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龙门山断裂带 右旋走滑 响应
下载PDF
两种不同生态区划方法在岷江上游地区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延琼 陈国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74-2182,共9页
收集了岷江上游5县92个乡(镇)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建立传统生态区划(自上而下)和景观生态区划(自下而上)的指标体系,借助GIS工具和多元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要素指标空间分异的特性分析,进行... 收集了岷江上游5县92个乡(镇)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建立传统生态区划(自上而下)和景观生态区划(自下而上)的指标体系,借助GIS工具和多元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要素指标空间分异的特性分析,进行了岷江上游以乡(镇)为最小单元的生态区划研究。根据岷江上游乡(镇)域尺度上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状况,传统生态区划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大区,而景观生态区划则为4个大区,但二者间的基本轮廓大体相似。为识别两种区划方法间的异同,比较与分析了自然环境复杂区域的小区级划分结果。分析表明,两种区划方法在划分依据、信息识别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小区划分中,景观生态区划对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区域的区划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划 指标体系 景观结构 岷江上游
下载PDF
清代汀州两江流域区域经济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雪香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1-87,共7页
清代汀州两江流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由于农耕条件的不同,两江流域不论是在经济作物的种植,还是在工商业活动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闽江流域上游三县比汀江流域诸县逊色得多。
关键词 清代 汀江流域 闽江流域上游 区域经济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估研究——以岷江上游干温河谷区为例
9
作者 庄小四 杨德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10期185-189,194,共6页
以岷江上游干温河谷乡村旅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原理,运用构建的乡村旅游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体系,在确定系统不安全指数和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评价乡村旅游生态系统的不安全度。研究表明,在羌族乡... 以岷江上游干温河谷乡村旅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原理,运用构建的乡村旅游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体系,在确定系统不安全指数和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评价乡村旅游生态系统的不安全度。研究表明,在羌族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质量、生物物种质量、森林覆盖率等指标成为岷江上游干温河谷系统安全的重要限制因素,而生态建设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成为生态安全响应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不仅为岷江干温河谷生态环境的人文治理途径提供借鉴,也将为震后羌族区域经济恢复与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层次评估体系 生态系统安全 岷江上游干温河谷
下载PDF
1990-2014年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夏威夷 李玲 雷孝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124,128,共7页
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1990、2001、2007与201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流域1990-2014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4年间,流域林地面积明显减少,草地、未利用地... 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1990、2001、2007与201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流域1990-2014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4年间,流域林地面积明显减少,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加,耕地面积变化不大。流域总体的破碎度增加,但其均匀度指数较小,说明流域景观整体破碎度不大,景观的蔓延度指数减小速率缓慢,流域中的优势斑块具有良好的连接性。流域各景观类型呈现不同程度的破碎化和复杂化,其中林地破碎化最高,草地占总的景观面积比例最大是该流域的优势景观,建设用地斑块的复杂度最高。运用SPSS软件进行驱动力分析可知,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因子和气候因子是导致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变化 驱动力 岷江上游流域
下载PDF
近50年岷江上游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牛晓俊 冯文兰 +2 位作者 闾利 黄宇倩 郑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128,共7页
潜在蒸散量的变化对水分循环与能量平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1961-2010年岷江上游及周边20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地形矫正的Hargreaves模型计算了潜在蒸散量,并结合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测方法分析了其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 潜在蒸散量的变化对水分循环与能量平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1961-2010年岷江上游及周边20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地形矫正的Hargreaves模型计算了潜在蒸散量,并结合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测方法分析了其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潜在蒸散量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上升的趋势;年潜在蒸散量以12a为准周期变化,潜在蒸散量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而区域内年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岷江上游暖干化趋势明显,尤其是近20年,暖干化趋势加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潜在蒸散量 Hargreaves模型 变化趋势 岷江上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