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High-low Altitude Jet Stream on Heavy Precipitation in Guangxi
1
作者 农孟松 黄海洪 +1 位作者 陈伟斌 祁丽燕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7期12-14,18,共4页
By using the routine observation data,a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 which happened in Guangxi on May 27,2006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that this heavy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the common coordination weather system wh... By using the routine observation data,a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 which happened in Guangxi on May 27,2006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that this heavy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the common coordination weather system which included the high-altitude trough,the shear line and the ground cold front.The ascent branch of subtropical longitude circle circulation and the polar front jet stream longitude circle circulation had the important role for the formation of rainstorm area.The coupling effect of southerly jet,low-altitude westerly jet and high-altitude westerly jet in the boundary layer was the important reason of rainstorm oc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altitude jet stream low-altitude jet stream Heavy precipitation China
下载PDF
Impacts of Two Types of Northward Jumps of the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in Midsummer on Rainfall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林中达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224-1234,共11页
The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EAJS) typically jumps north of 45~N in midsummer. These annual northward jumps are mostly classified into two dominant types: the first type corresponds to the enhanced... The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EAJS) typically jumps north of 45~N in midsummer. These annual northward jumps are mostly classified into two dominant types: the first type corresponds to the enhanced westerly to the north of the EAJS's axis (type A), while the second type is related to the weakened westerly within the EAJS's axis (type B).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s of these two types of northward jumps on rainfall in easter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rainfa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in northern Northeast China and decreases in the Yellow River-Huaihe River valleys, as well as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type A jump. As a result of the type B jump, rainfall is enhanced in North China and suppressed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changes in rainfall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se two types of northward jump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northward shifts of the ascending air flow tha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AJS. Concurrent with the type A (B) jump, the EAJS-related ascending branch moves from the Yangtze-Huai River valley to northern Northeast (North) China when the EAJS's axis jumps from 40~N to 55~N (50~N). Meanwhile, the type A jump also strengthens the Northeast Asian low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leading to more moisture transport to northern Northeast China. The type B jump, however, induces a north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lower-tropospheric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more moisture transport to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ard jump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eastern China rainfall Northeast Asian low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下载PDF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63
3
作者 熊文兵 李江南 +2 位作者 姚才 王安宇 冯瑞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7,共8页
2005年6月华南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造成巨大损失。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TBB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暴雨过程充足稳定的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这与“94.6”等以往华南暴雨... 2005年6月华南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造成巨大损失。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TBB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暴雨过程充足稳定的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这与“94.6”等以往华南暴雨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不同。高低空急流与切变线是这次强降雨过程的触发系统,低空急流输送了丰沛的暖湿空气,维持了低空对流不稳定形势。冷暖气流在切变线南侧、低空急流左侧交汇,产生强烈辐合上升运动,触发了强降水。对流云系上MCS的不断生消是造成强降雨持续的直接原因。本次过程存在一次高空急流的变化,高空由西北急流转为西南急流,切变线的变化趋势与这一变化过程相呼应;这一特征也是暴雨过程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高低空急流 MCS 切变线
下载PDF
2007年7月7—9日淮河流域梅雨锋雨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勇 丁治英 +1 位作者 李勋 王群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2,共8页
针对2007年7月7—9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暴雨,采用NCEP1°×1°客观分析资料、6h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中雨带发生、发展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结论如下:(1)暴雨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南侧、南亚高压辐散场东侧,该区... 针对2007年7月7—9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暴雨,采用NCEP1°×1°客观分析资料、6h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中雨带发生、发展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结论如下:(1)暴雨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南侧、南亚高压辐散场东侧,该区域对流层高层为反气旋控制区,有利于低层低值系统的发展;(2)处于非热成风不平衡状态下的低空强急流带形成以后,对于雨带分布以及暴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视热源、视水汽汇廓线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体现了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加热环境大气的作用;(4)基于p坐标系的比湿垂直输送正值带可以较好地示踪雨带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暴雨 非热成风 低空急流
下载PDF
2007年7月7~9日江苏泰州地区连续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冬红 王琴 +3 位作者 陈进华 徐为进 王海青 刘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92-1193,共2页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mieaps资料,对2007年7月7~9日泰州地区梅雨期内连续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续暴雨是典型的梅雨期暴雨,高空急流、中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是产生这次暴雨的重要系统。通过对对流有效位能(cAPE)的...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mieaps资料,对2007年7月7~9日泰州地区梅雨期内连续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续暴雨是典型的梅雨期暴雨,高空急流、中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是产生这次暴雨的重要系统。通过对对流有效位能(cAPE)的分析表明,暴雨落区基本在有效位能(CAPF)t〉750J/k区域,对暴雨落区的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同时,对高低空急流、K指数、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总温度场、涡度场等物理量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暴雨 高低空急流 有效位能
下载PDF
从涡度、位涡、到平流层干侵入——位涡问题的缘起、应用及其歧途 被引量:30
6
作者 陶祖钰 周小刚 郑永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40,共13页
由于从等熵位涡分析引申出来的平流层干侵入(以下简称干侵入)概念造成了当前天气预报思路中一些混乱和违背天气学常识的看法,文中回顾了天气预报原理从着眼气压变化到着眼涡度变化的发展历史和位涡问题的缘起。进而根据位涡的定义、数... 由于从等熵位涡分析引申出来的平流层干侵入(以下简称干侵入)概念造成了当前天气预报思路中一些混乱和违背天气学常识的看法,文中回顾了天气预报原理从着眼气压变化到着眼涡度变化的发展历史和位涡问题的缘起。进而根据位涡的定义、数学表达式、物理意义,并结合实例的计算结果指出,位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位温的垂直梯度;等熵面上的位涡分布形势实质是对流层顶高度的分布,因此可以间接反映极地气团、锋、高空槽和高空急流的形势。轨迹计算和数值预报都证明,低空的高位涡异常是地面气旋强烈加深和潜热反馈的结果,而不是干侵入的结果。指出位涡的守恒性不能替代斜压扰动发展的动力学机理;干侵入的错误概念来源于对位涡守恒性的绝对化和简单的推断,并犯了流体力学原理上混淆流线和轨迹两个不同概念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涡 平流层干侵入 位温 对流层顶 极地气团 锋面 高空急流
下载PDF
2020年超强梅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1
7
作者 刘芸芸 丁一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93-1404,共12页
2020年梅雨呈现出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长、雨区范围广、累计雨量大、强降水过程多的特点,是一次典型的超强梅雨。分析发现,梅雨期东亚季风区多个关键大气环流系统的平均位置相对稳定,且表现出显著的准双周振荡特征。梅雨的开始和结... 2020年梅雨呈现出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长、雨区范围广、累计雨量大、强降水过程多的特点,是一次典型的超强梅雨。分析发现,梅雨期东亚季风区多个关键大气环流系统的平均位置相对稳定,且表现出显著的准双周振荡特征。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主雨带的北抬和停滞、强降水过程的发生维持都与准双周振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梅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经历了6次北抬和南撤的周期性振荡,同时高、低层季风环流系统则表现出5次显著增强的过程,尤其是低空西南急流的不断加强,南风大值中心反复建立和位置的相对稳定,使得源自热带的水汽输送一次次加强,水汽辐合与上升运动反复发展,从而导致梅雨在江淮流域长时间持续,暴雨过程频频发生。另外,梅雨期欧亚中高纬环流表现为“两脊一槽”型,中高纬阻塞高压活动频繁,东亚沿岸低槽活跃,经西北路径和(或)东北路径的冷空气不断南下,与低层一次次加强的西南暖湿水汽在江淮区域频繁交汇,这是造成今年梅雨异常偏强的另一重要因素。通过对历史上梅雨的时空分布、雨涝特征及致灾程度等方面的比较可知,2020年的超强梅雨的异常程度总体弱于1954年,而强于1998年和1991年。得益于现今气候预测准确率和防灾减灾能力的明显提高,今年由此次超强梅雨而造成的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影响及死亡失踪人数等均较之前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梅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准双周振荡 东亚高空西风急流 低空西南急流 阻塞高压
下载PDF
2006年6月28日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垂直切变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吴非洋 曲楠 +1 位作者 马红云 周红俊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B09期30-33,共4页
利用天气图资料和物理量场,分析了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的垂直切变的形成和作用,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受前倾槽系统影响,伴随着对流层上部冷空气暴发,高空强风带向下扩伸,出现了明显的风的垂直切变。高层降温和高层冷平流... 利用天气图资料和物理量场,分析了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的垂直切变的形成和作用,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受前倾槽系统影响,伴随着对流层上部冷空气暴发,高空强风带向下扩伸,出现了明显的风的垂直切变。高层降温和高层冷平流,使大气层结趋向不稳定,不稳定能量聚集。当高空强风带高度下降,促使风的垂直切变加强,上层空气的动能向下迅速减小,失去的动能转化成使下层空气产生扰动的动能;下层扰动加强,有利于产生或增强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并引起流场绕水平轴的涡旋运动,从而导致强对流特别是雹暴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风的垂直切变 急流 对流层上部冷空气暴发
下载PDF
黑龙江省2009年6月罕见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英 张杰 闫中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08-11809,12173,共3页
2009年6月18~19日,黑龙江省出现历史罕见的区域暴雨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此次降水发生在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存在双阻塞形势下,高空低涡和河套北上的低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且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结果表明,阻高演变、... 2009年6月18~19日,黑龙江省出现历史罕见的区域暴雨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此次降水发生在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存在双阻塞形势下,高空低涡和河套北上的低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且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结果表明,阻高演变、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的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高压 水汽输送 高低空急流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一次强冷流降雪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博 吴增茂 +1 位作者 李刚 袁海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9,共9页
利用NCAR/PSU的中尺度大气非静力模式MM5对2005年12月20~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强冷流降雪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Doppler雷达资料着重分析了产生此次暴雪的热力、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高空槽后持续侵入的冷空气在渤海暖湿海面增温增... 利用NCAR/PSU的中尺度大气非静力模式MM5对2005年12月20~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强冷流降雪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Doppler雷达资料着重分析了产生此次暴雪的热力、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高空槽后持续侵入的冷空气在渤海暖湿海面增温增湿,在上冷下暖的层结条件下形成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大量堆积,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的上升支触发了潜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雪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中-β垂直涡旋的不断增长为对流的发展起到了增强作用;山东半岛东部的低风速区的少动对暴雪区的水汽与能量的辐合堆积及对流云带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岸锋锋生是山东半岛北岸降雪云团的移动的原因,且海岸锋在冷流降雪的中尺度结构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流降雪 高低空急流耦合 低风速区 海岸锋
下载PDF
一次西北涡生成移动过程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丁治英 吕君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226-232,共7页
本次试验发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低涡的生成与地形和高低层系统的活动关系密切,去除地形后低涡不再出现。当低层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整个高原的东部吹偏南风,高原东北部处在高空急流的辐散场中,易有低涡出现。非绝热因子可使高空槽... 本次试验发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低涡的生成与地形和高低层系统的活动关系密切,去除地形后低涡不再出现。当低层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整个高原的东部吹偏南风,高原东北部处在高空急流的辐散场中,易有低涡出现。非绝热因子可使高空槽减弱,使低涡停滞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涡 高空急流 高空槽 大气
下载PDF
一次东北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董伟 王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774-13776,共3页
利用Micaps系统的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物理诊断分析方法,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强烈发展和500 hPa南北2支高空槽合并是造成该次强降雪的主要影... 利用Micaps系统的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物理诊断分析方法,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强烈发展和500 hPa南北2支高空槽合并是造成该次强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为东北地区产生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配置形势的强烈抽吸作用以及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的耦合作用为暴雪提供了强有利的上升动力条件;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与暖湿空气的交绥作用,使得系统强烈发展,触发了强降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影响系统 低空急流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下载PDF
鞍山市一次冻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艳凤 何军 陈晓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67-3569,共3页
利用MICAPS和鞍山站实况资料,对2010年2月24日鞍山出现的罕见冻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面气温在0℃以下,地面到850 hPa甚至到700 hPa有逆温层,从高空到地面为冷-暖-冷的温度层结结构,且存在一定厚度的冰晶融化层时,鞍山市出现冻... 利用MICAPS和鞍山站实况资料,对2010年2月24日鞍山出现的罕见冻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面气温在0℃以下,地面到850 hPa甚至到700 hPa有逆温层,从高空到地面为冷-暖-冷的温度层结结构,且存在一定厚度的冰晶融化层时,鞍山市出现冻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 冻雨 低空急流 逆温
下载PDF
桂林市2005年6月连续性暴雨的季风扰动及动力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蒋丽娟 李向红 薛荣康 《广西气象》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对2005年6月连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暴雨发生时,与500hPa螺旋度、涡度及850hPa水汽通量配置较好。暴雨前期低空急流加强,表现在暴雨发生前850hPa沿110°E有V分量的增长。另外,可通过对T 213... 通过对2005年6月连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暴雨发生时,与500hPa螺旋度、涡度及850hPa水汽通量配置较好。暴雨前期低空急流加强,表现在暴雨发生前850hPa沿110°E有V分量的增长。另外,可通过对T 213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判断未来暴雨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暴雨 低空急流 螺旋度
下载PDF
典型极端低温事件中高空急流和阻塞高压的特征及其协同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艳 张金玉 +2 位作者 王嘉禾 马百胜 路瑶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0-679,690,共11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三维急流指数和二维阻塞高压指数,研究了高空急流和阻塞高压在典型极端低温事件: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2016年"霸王级"寒潮事件中的协同作用,揭示了两次极端低温事件不同天气表征的环流成因....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三维急流指数和二维阻塞高压指数,研究了高空急流和阻塞高压在典型极端低温事件: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2016年"霸王级"寒潮事件中的协同作用,揭示了两次极端低温事件不同天气表征的环流成因.结果表明,与气候平均值相比,两次事件中东亚急流的配置均为增强的副热带急流和偏弱的温带急流,阻塞高压发生频率偏多(33%),强度异常偏强(3.5以上).2008年初高空急流强度较2016年更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持续稳定且强大,源源不断的向中国输送冷空气,中纬度低槽活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加强了向中国南方地区的水汽输送,造成该地区持续性低温和降水;2016年东亚温带急流较常年以及2008年都偏弱,使得阻塞高压异常偏强,横跨约40个经度,乌拉尔山地区500 hPa高度场正距平中心达300 gpm,阻塞高压脊前冷平流加强了近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在南移延伸至华北地区的东亚横槽转竖后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冷空气迅速入侵中国,造成短时间剧烈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 “霸王级”寒潮 高空急流 阻塞高压 气候异常
下载PDF
引起广西西风系统特大暴雨的低空急流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菁 黄明策 +1 位作者 姚才 卢伟萍 《广西气象》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对1990~2004年的15年间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低空急流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急流对广西西风系统特大暴雨的影响。
关键词 低空急流 特大暴雨 风系统 广西 暴雨天气过程 发生发展规律 2004年
下载PDF
Analysis on A Synoptic Process of Freezing Rain in Anshan City
17
作者 韩艳凤 何军 陈晓岩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11期20-22,共3页
Based on MICAPS(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ombine Analysis and Process System) and observational data in Anshan Observatory,the freezing rain event occurred rarely in Anshan on February 24 in 2010 was analyzed.The re... Based on MICAPS(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ombine Analysis and Process System) and observational data in Anshan Observatory,the freezing rain event occurred rarely in Anshan on February 24 in 2010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the inversion layer from the ground to 850 hpa level even to 700 hPa level when the local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below 0 ℃.The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 of coldness-warmth-coldness was prevailing from the upper level to the ground with the existence of the ice melting layer of a certain thickness.Thus the freezing event occurred in Ans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air Freezing rain low-level jet stream Temperature inversion China
下载PDF
K指数和低空急流在暴雨过程中的预报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晓刚 李月安 +2 位作者 李丽光 魏涛 李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619-19622,共4页
利用2010年5月~6月初中国南方持续暴雨资料,对K指数、低空急流的预报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K2对未来24 h区域暴雨强度及落区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性、超前性和相关性,正相关系数达0.987;低空急流对未来24 h区域暴雨强度及影响范围同... 利用2010年5月~6月初中国南方持续暴雨资料,对K指数、低空急流的预报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K2对未来24 h区域暴雨强度及落区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性、超前性和相关性,正相关系数达0.987;低空急流对未来24 h区域暴雨强度及影响范围同样有较好的超前指示意义,相关系数达0.8以上。将K2和低空急流作为主要因子,建立了暴雨落区的基本概念模型。该模型已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了业务自动化。其中,K2为暴雨强度和落区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 低空急流 预报特征 暴雨落区模型
下载PDF
“4·23”南疆翻山型强沙尘暴动力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娜 闵月 +1 位作者 汤浩 刘雯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2-800,共9页
利用2014年4月22日-23日高空、地面、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和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4月23日南疆翻山型强沙尘暴天气的高低空环流及动力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低槽引导极地干冷空气爆发性南下进入南疆... 利用2014年4月22日-23日高空、地面、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和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4月23日南疆翻山型强沙尘暴天气的高低空环流及动力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低槽引导极地干冷空气爆发性南下进入南疆,造成4×10-2h Pa·km-1剧烈的气压梯度和地面冷锋,引发了大风、强沙尘暴,盆地中尺度低压辐合使尉犁加强为"黑风";300 h Pa极锋急流快速南下至南疆盆地,动量下传形成低空急流,高低空急流是此次强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急流附近高空辐散、低层辐合及层结不稳定,有利于沙尘暴发生。本次强沙尘暴动力结构特征:干冷与干暖空气剧烈交绥,激发热力不稳定,产生热力对流;高空辐散、低层辐合与高低空急流、地面冷锋配合,加强上升运动,使地面沙尘卷入空中并输送;高低空急流抽吸加强冷暖空气垂直运动,位能向动能转化,引起了地面大风,驱动沙尘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山型强沙尘暴 高低空环流 中尺度低压 高低空急流 动力结构
下载PDF
郑州市两次不同背景下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清芝 乔春贵 +1 位作者 谷秀杰 林丽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3期11-17,共7页
利用NCEP资料,根据降水实况分布及各物理量分层平面分布,每隔6 h对特大暴雨中心区所在经、纬向带各物理量场作经、纬向垂直剖面图,结合高空观测图对郑州市两次特大暴雨发生的大环流形势场、触发特大暴雨发生的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 利用NCEP资料,根据降水实况分布及各物理量分层平面分布,每隔6 h对特大暴雨中心区所在经、纬向带各物理量场作经、纬向垂直剖面图,结合高空观测图对郑州市两次特大暴雨发生的大环流形势场、触发特大暴雨发生的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连续性特大暴雨区出现在低空急流轴的前方,一方面是由于低空急流前方水平辐合较强,另一方面低空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使大气不稳定度加强;局地短时性特大暴雨过程主要是冷空气侵入使冷暖湿空气团在郑州上空交汇,其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所致。2)辐合线对暖湿空气的抬升运动起到动力加强作用,是触发中尺度雨团的根源,也是特大暴雨产生的根源。3)连续性暴雨发生、发展时,高空的反气旋起主导作用;局地短时性暴雨发生时,中低空的气旋辐合起主导作用。4)短时性特大暴雨天气,前期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连续性暴雨天气刚发生时,其前期存在较强的不稳定层结,在暴雨连续发生过程中不一定有强不稳定层结。5)连续性暴雨需要较强的水汽输送带,局地短时性暴雨不要求有明显的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特大暴雨 短时性特大暴雨 低空急流 辐合线 冷空气 温度露点差 高层反气旋 低层气旋 位势稳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