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s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Ningbo 被引量:1
1
作者 HUANG Shuna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5期57-58,60,共3页
Further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has resulted in the broken integrity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some traditional villages with historical architectural styles have ... Further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has resulted in the broken integrity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some traditional villages with historical architectural styles have been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beautiful Zhejiang and good life", Ningbo City has to optimize the livable environment continuously, integrate natural, humanistic, green, characteristic and comfortable elements into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us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Ningbo should be more systematic, legalized, and scientific. This paper reviewed concept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integrate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regional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Ningbo, and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oretic researches on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g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Ning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village Regionality architectur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chitectural cultural functions
下载PDF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A Case Study of Qianhouwan Village History and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in Sanjiang Town, Nanchang County
2
作者 CAI Dingtao LENG Haora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5期1-4,共4页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s in full sw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policies.There have been many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but many problems are also exposed.Especially for towns with traditional ancient v...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s in full sw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policies.There have been many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but many problems are also exposed.Especially for towns with 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s,when characteristic towns are built,there is not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or the style is inconsistent and uncoordinated after construction.Based on this,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of Qianhouwan Village in Sanjiang Town of Nanchang Coun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actual construction situation,and elaborates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aracteristic town construction in Sanjiang T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 TOWN INHERITANCE
下载PDF
On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s of the Hakka's Enclosed Houses in South Jiangxi Province 被引量:1
3
作者 XIONG Jianxin LI Wenq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12期43-46,共4页
General situ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ound houses of the Hakka in south Jiangxi were introduced, such architectural styles as enclosed house with a square yard (kouzi wei, in the shape of 口), enclosed house with a y... General situ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ound houses of the Hakka in south Jiangxi were introduced, such architectural styles as enclosed house with a square yard (kouzi wei, in the shape of 口), enclosed house with a yard of three transverse and one longitudinal constructions (guozi wei, in the shape of 国), and enclosed house with a round house in its yard (tao wei) were taken to analyze features of the Hakka's enclosed houses. It was highlighted that the Hakka's enclosed houses in south Jiangxi has diversified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outstanding defensive and living functions. Construction art and religious culture shown by the enclosed houses were interpreted, and the branch of Han people with unique dialects, cultures, folk customs and emotional attitudes was proposed as a miniature of the culture in south Jiangxi. Moreover, it was stressed that mor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and more efforts for the protec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Hakka's cultures in south Jiangxi, carriers of the locals' history over the past thousands of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Jiangxi Enclosed hous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Hakka’s cultureS
下载PDF
Architecture, Faith and Culture Antagonism or Harmony?
4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4期509-513,共5页
关键词 建筑风格 文化 施工环境 和谐 意识形态 社会组织 体系结构 施工工艺
下载PDF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Remembering Nostalgia in New Urbanization
5
作者 LIU Peil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6期53-56,58,共5页
As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Urbanization proposed, "(new urbanization) should enable residents to see mountains and waters, and remember nostalgia". Nostalgia is a kind of memories and yearning deep in... As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Urbanization proposed, "(new urbanization) should enable residents to see mountains and waters, and remember nostalgia". Nostalgia is a kind of memories and yearning deep in the heart for one's homeland or the place once lived in, it is the softest emotion and also a spiritual need. To keep nostalgia in new urbanization is to preserve history, culture, memories, and humanistic spirits of the homeland, and also to maintain local cultural genes and carry forward rural civilization. The foundation of remembering the nostalgia is to intensify culture protection. And by means of protect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style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practically, preserving cultural gene, inheriting cultural memory, creating cultural brand and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etc., the nostalgia can meet the spiritual demands of the residents, such as homesickness, life emotion, historical emotion and cultural emotion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key of remembering nostalgia i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characteristic towns. Relying on on-site urbanization, the signifi cant ways of achieving new urbanization are star-studded layout of small tow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characteristic tourism town. The construction of Hunan-style Tourism Town is a positive attempt and exploration of remembering nostalgia, and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and poetic homeland for the human-centered new urb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urbanization Remembering nostalgia cultural gene Small characteristic tourism town
下载PDF
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陈楚文 王庆 +2 位作者 凌雨凡 金敏丽 杨绍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风景名胜区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高度融合了中国大地多样且深厚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从省域层面探析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价值认知具... 风景名胜区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高度融合了中国大地多样且深厚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从省域层面探析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价值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整性保护。以浙江省57个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人文景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呈现到浙江省域空间,总结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和特、一、二级3级人文景源数量的占比特征,以及不同人文景源占比的风景名胜区在浙江省域空间的分布规律,提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源占比与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平原湖泊、政治文化中心、山水游赏活动、宗教活动、军事要隘等因素存在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人文景源 空间分布特征 浙江省
下载PDF
中国特色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景观叙事
7
作者 吴焜 李林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自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自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范围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热潮。在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也产生了趋同化、形式化、格式化、过度设计与设计不足等问题。从景观叙事视角探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出从“本体向度”“时间向度”“空间向度”三重景观叙事向度建设中国特色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期延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研究视角,促进新时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中国特色 城市文化 景观叙事
下载PDF
嘉陵江沿线古城“山-水-城”景观特征研究
8
作者 杜春兰 陈丹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4,共9页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并以上、中、下...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并以上、中、下游8个古城为例,通过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及结合GIS平台的历史地图空间转译,提炼其“山-水-城”景观特征。具体为“宏观格局把控”方面“巴蜀要冲,控扼形胜”的城市选址、“襟江带河,群山四望”的山水格局、“江山聚结,生气聚集”的风水脉络;“中微观空间结构塑造”方面“迎山接水,不拘一格”的城市空间结构、“依形江山,因地制宜”的城市功能营建;以及“沿江山集群,南北人文关联”的“跨尺度风景审美经营”等在地特征,以期为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西南山地宜居城乡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嘉陵江流域 古城 “山-水-城” 景观特征 巴蜀文化走廊
下载PDF
传承文化的城市活力胜境——安徽省文化馆新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方案设计思考
9
作者 张振辉 仇佳琪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7-29,共3页
随着政策的推动和传统非遗文化保护需要,文化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文化建筑逐渐演变成一种开放、复合、共享、生态的传统文化学习和日常交往场所。作为一种文化馆和非遗馆两馆合一的项目类型,文章回顾和分析了安徽省文化馆新馆和... 随着政策的推动和传统非遗文化保护需要,文化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文化建筑逐渐演变成一种开放、复合、共享、生态的传统文化学习和日常交往场所。作为一种文化馆和非遗馆两馆合一的项目类型,文章回顾和分析了安徽省文化馆新馆和非遗馆项目的设计思路,并从中总结出能帮助文化馆及非遗馆成为文化、自然、城市活力共构的文化场所的设计策略,为文化馆及非遗博物馆等多馆合一类文化场所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筑 文化传承 城市胜境 多元复合 开放共享
下载PDF
城市文化特色重塑影响因素与提升研究——以保定“全国书院之城”建设为例
10
作者 曹丽媛 段化阳 孙丽婧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启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并从广泛性挖掘转为更加注重自身特色的重塑与提升。河北省保定市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深入挖掘“书院”这一特色资源,是政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启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并从广泛性挖掘转为更加注重自身特色的重塑与提升。河北省保定市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深入挖掘“书院”这一特色资源,是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保定市作为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要打造“全国书院之城”的城市,为其他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启示:地方政府应明确城市未来规划与立法方向、建立健全主体间的协同治理体系、重视机制创新、按照人民城市建设的原则寻找特色文化与其他城市文化品牌的交叉点,在突出特色文化的同时,实现多元城市文化品牌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特色 书院之城 保定
下载PDF
山西地域佛寺建筑与文化融合的装饰艺术研究
11
作者 孟红淼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15-17,22,共4页
山西佛寺建筑与装饰艺术,特别是在木构建筑技艺与石雕艺术上,巧妙地融合了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从建筑结构到装饰细节,无不体现出宗教与地方文化的互动与融合。通过对山西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庙的研究,探讨山西佛教建筑在... 山西佛寺建筑与装饰艺术,特别是在木构建筑技艺与石雕艺术上,巧妙地融合了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从建筑结构到装饰细节,无不体现出宗教与地方文化的互动与融合。通过对山西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庙的研究,探讨山西佛教建筑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装饰艺术,展示山西地区如何在佛教建筑与装饰艺术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形成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建筑装饰 地域性特征 文化融合
下载PDF
云南彝族地区不同城镇化水平区域的古树遗留特征
12
作者 郑梦菲 邓忠坚 +1 位作者 刘倬志 古旭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0-610,共11页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因受人类文化影响而保存下来的自然资源,被誉为“绿色文物”,是学者研究区域植被和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为探讨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古树遗留特征的影响,并探明城镇化发展、民族文化与古树遗留三者之间的关系,...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因受人类文化影响而保存下来的自然资源,被誉为“绿色文物”,是学者研究区域植被和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为探讨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古树遗留特征的影响,并探明城镇化发展、民族文化与古树遗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建立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角度出发的古树保护方案。该文以云南省彝族的主要聚居地楚雄市坝区为研究对象,对形成城镇化水平梯度的7个乡镇开展古树资源调查。结果表明:(1)楚雄市坝区有古树16科22属26种301株,其中黄连木、侧柏和云南山茶古树合计超过总数的75%。(2)城镇化率最高的鹿城镇、东瓜镇以及城镇化率最低的子午镇古树物种多样性在楚雄坝区的7个镇中都较高,但聚集分布于寺庙、学校和公园。(3)鹿城镇和东瓜镇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展现出外来文化影响特征,子午镇则保留了更多的彝族“神树林”原生植被。(4)彝族人口占比高的乡镇并未拥有更高的古树多样性或遗留更多的传统“神木”。综上认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面临逐步丢失的困境,研究古树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加强古树保护与提升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率 古树 物种多样性 分布特征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城市荒野的生态与文化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嘉宁 王志勇 +1 位作者 吴珊珊 谢梦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目的】在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荒野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凸显。理解城市荒野的综合价值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进而引导城市荒野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促进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目的】在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荒野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凸显。理解城市荒野的综合价值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进而引导城市荒野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促进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方法】在解析城市荒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聚焦其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对30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共识,探讨未来可深入推进的方向。【结果】发现学界对城市荒野的理解可归纳为3种倾向:注重特定地点生态特性的城市荒野地、强调居民野性感知的野性体验点、结合生态与体验的城市荒野景观及城市野境。从生态视角来看,不同类型的城市荒野对应着保持或恢复自然主导作用的不同历程,其高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形成的野性自然为城市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从文化视角来看,居民的自然形象、景观偏好和景观体验与城市荒野的意象、评价、求趣与寄情相关联。【结论】基于对城市荒野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辨析,总结出3个方面的联系以供后续研究探讨:1)城市荒野的动态演变是促进荒野感知的关键特征;2)城市荒野以自然过程为主导的特征对文化感知具有双重作用;3)生态与文化视角的融合共同影响着城市荒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可为风景园林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设计 城市荒野 生态系统 文化感知
下载PDF
基于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以北京市核心区为例
14
作者 刘璇 王思元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36,共6页
【目的】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逐渐转变为注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精神的新模式。北京市核心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评价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有助于促进城市绿地文化功能建... 【目的】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逐渐转变为注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精神的新模式。北京市核心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评价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有助于促进城市绿地文化功能建设及体系完善,提升居民福祉。【方法】引入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articipato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GIS),对被调查者感知到的文化功能、服务价值进行参与式互动制图,实现北京市核心区生态空间中CES感知点的空间落位,并进行空间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人群对CES的差异化感知、CES感知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各类CES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为北京市核心区及其他区域城市绿地的更新优化提供参考意见,探索以文化为根基的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市核心区
下载PDF
由城市文体中心设计探索地域特色的融入与创新
15
作者 席琛 徐田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6期33-37,共5页
探讨了在当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将地域特色融入城市文体中心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包括地方文化、历史传统、自然环境、经济技术背景以及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有效整合这些元素,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城市需求又... 探讨了在当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将地域特色融入城市文体中心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包括地方文化、历史传统、自然环境、经济技术背景以及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有效整合这些元素,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城市需求又富含地域文化特色的文体中心,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体中心 地域特色 地方文化 自然环境 经济技术
下载PDF
中国八景文化的潜在世界非遗特质阐析
16
作者 万敏 潘莹紫 +1 位作者 姚佳其 王凯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9,共7页
围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拟定的非遗特质大纲,阐述了八景文化的传承、特征和重大价值,分析了八景文化的存续情况、实物场所和保护状况,从政府、科教、行业3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八景文化”保护与传承设想。认为八景是由景物实体、方志中的诗... 围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拟定的非遗特质大纲,阐述了八景文化的传承、特征和重大价值,分析了八景文化的存续情况、实物场所和保护状况,从政府、科教、行业3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八景文化”保护与传承设想。认为八景是由景物实体、方志中的诗图文等构成的庞大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知识体系;其思想本源是“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和“天圆地方”的时空观,经儒道“天人合一”融通而成,并具有高度公共性、地域代表性、时空均衡性、吉时祥瑞性和持续再创性五大特征;其传承群体是由封建帝王、地方官儒、全民百姓共构而成。提出八景是华夏文明在城市风景规划与建设领域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全方位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独特贡献,是极具冲击世界非遗潜质的大遗产的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八景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特质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制——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
17
作者 杨兴柱 苏云清 +2 位作者 周玲 阳鹂 陈学平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70,共17页
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对传承城市文脉、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Bourdieu的场域理论,建构旅游场域的概念模型,并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数理分析方法对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 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对传承城市文脉、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Bourdieu的场域理论,建构旅游场域的概念模型,并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数理分析方法对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合柴旅游化经历旅游市场初构、旅游空间置换、复合空间生成3个发展阶段,在主体互动模式、资本累积、文化认同、价值理念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2)旅游资本和主体价值感知是关键的中介因素,通过有效衔接旅游惯习而形成3条推进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链式路径,且游客和居民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异质性;3)旅游惯习、旅游资本、主体价值感知是推动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核心条件,主要通过组态形式发挥作用,形成3种非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驱动类型——价值依存型、利益诉求型、惯习内化型。研究结论揭示了人的主体性影响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复杂因果关系及理论过程,为旅游地文化价值挖掘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空间 旅游化 旅游场域 场域理论 特征 机制
下载PDF
英国份地的现状、特征和发展策略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8
作者 许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中国城市自然土地资源趋紧,人们密切关注城市种植,积极开展公共健康和城市园艺相关实践。通过数据汇总和案例分析,总结英国传统份地的研究进展、供求情况、集约化管理、收支压力和公益化发展现状,解析份地的生产、环保、健康美学和精准... 中国城市自然土地资源趋紧,人们密切关注城市种植,积极开展公共健康和城市园艺相关实践。通过数据汇总和案例分析,总结英国传统份地的研究进展、供求情况、集约化管理、收支压力和公益化发展现状,解析份地的生产、环保、健康美学和精准化服务等现代特征。基于现状和特征的总结,进一步阐述份地在参与、供应、监管和维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与增效策略。借鉴英国份地发展经验,提出应普及城市种植和生态保护理念,探索城市种植地的定位和规划管理路径,缓解人地矛盾,寻求我国城市种植地差异化发展策略,并构建全龄化城市种植服务体系等建议。对规划层面的土地利用转型和保护、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种植地管理方式的健全、城市种植地能效提升和营造宜居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英国份地 现状分析 份地特征 协同增效 城市种植地
下载PDF
如何让要素在城乡间双向“动起来”?——基于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变的历史经验
19
作者 孙圣民 李灏桢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0,F0002,共10页
城乡关系事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保障要素在城乡间的互相流通又是建设和谐城乡关系、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城乡间流通的要素以人才、资金、商... 城乡关系事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保障要素在城乡间的互相流通又是建设和谐城乡关系、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城乡间流通的要素以人才、资金、商品为主要内容。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变的历史事实表明,科举取士、儒家文化分别是人才流通的制度支撑和主观动机,土地是资金流通的价值支撑,产业地位则是商品平等交换的坚实基础。基于此,从优化理念、完善制度、培育文化、打造产业等方面着手,更好地保障人、财、物等因素在城乡间双向“动起来”,从而维系和谐的城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人才制度 文化培育 特色产业
下载PDF
徽派建筑美学特征在服装造型中的转换
20
作者 徐飔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本文以徽派建筑美学特征转换进入服装造型为目标,分析文化景观视角下徽派建筑所具备的物质系统和价值系统内涵,梳理出层次分明的形态格局、模件化的建筑要素、建筑营造传统、风水观念与意境表达等方面的美学特征。以此为基础探究徽派建... 本文以徽派建筑美学特征转换进入服装造型为目标,分析文化景观视角下徽派建筑所具备的物质系统和价值系统内涵,梳理出层次分明的形态格局、模件化的建筑要素、建筑营造传统、风水观念与意境表达等方面的美学特征。以此为基础探究徽派建筑空间与服装空间、模件化服装造型的转移路径,以及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建筑意境在服装创作中的转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派建筑 文化景观 美学特征 服装造型 转移 转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